2024届湖北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11月语文期中试卷分类汇编写作专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湖北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11月语文期中试卷分类汇编写作专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湖北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11月语文期中试卷分类汇编写作专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湖北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11月语文期中试卷分类汇编写作专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湖北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11月语文期中试卷分类汇编写作专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湖北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11月语文期中试卷分类汇编写作专题(含解析)写作专题

湖北省华中师大一附中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永玉和沈从文也曾与小小山城相互依存。家乡是生命的摇篮,是心灵的依靠,更是文化的烙印。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湖北省六校新高考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以理听言,则中有主;以道窒欲(抑制欲望),则心自清。——明代文学家陈继儒《小窗幽记》

(2)理性是一种力量,它超越了每一种感情,使我们能够把握自己,把握每一刻的价值。——奥地利哲学家哈耶克

(3)理性独自掌权,是一种局限的力量;热情不加束缚,则是自我焚烧的火焰。——黎巴嫩诗人纪伯伦

以上名言警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以“理性的力量"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湖北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有一种品质,可以使一个人从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这个品质不是天资,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可事实上,凭借自律而脱颖而出的人屈指可数,绝大多数人的成功往往还需要亲人、老师、朋友,甚至陌生人的劝诫阻止,也少不了伦理、纪律、法规等的管制约束。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两只青蛙相邻而居。一只住在路旁的池塘里,另一只住在路上的水坑中。住在池塘里的青蛙劝邻居搬到他那里去,说在那里生活会更安全,更幸福。可是邻居却说舍不得离开习惯了的地方,不想搬来搬去;再说在这里住了这么久,也没有遇到什么危险。结果,住在水坑里的青蛙被一辆偶尔路过的车子轧死了。

对以上寓言,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联想。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4届高三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

——林觉民《与妻书》

像一位诗人,隐身/在思想的明辉之中/吟诵着即兴的诗韵/直到普天下的同情/都被未曾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

——雪莱《致云雀》

生命的高度绝不只是一种形式。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须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的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

——钟扬《生命的高度》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芳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抱负使命。请结合材料,以“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担当"为主题,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你需要经常在口袋里装上两张纸条,一张上面写着“我是一粒尘埃",另一张上面写着“世界为我而造”。(犹太谚语)

材料二:记者采访一代球王贝利:“你所有的进球,哪一个踢得最精彩?"他不假思索地说:“下一个。”球王贝利在国际大赛中踢入了1200多个精彩进球,并被《时代周刊》列入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个人物。

材料三:著名翻译家许渊冲从事文学翻译60年,曾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倍受人们尊重。他的名片上赫然印着“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以“低调与高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专题

湖北省华中师大一附中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永玉和沈从文也曾与小小山城相互依存。家乡是生命的摇篮,是心灵的依靠,更是文化的烙印。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试题首先引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俗语,并借助黄永玉和沈从文两人的例子,说明家乡对一个人的深远影响。家乡,不仅仅是我们生长生活的地方,是“生命的摇篮",更是我们的精神之根,是我们个体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托。比如,家乡中慈爱的长辈、亲切的乡邻、熟悉的山水,能于失意时给予我们抚慰,也能于畏缩时给我们鼓励,让我们感觉有了家乡,就有了依靠。所以,材料才说家乡也是我们“心灵的依靠”。而家乡的自然风物、生活体验、人文景观、乡土风俗等等,都有可能对我们的思维方式产生影响。比如沈从文作品下鲜明的湘西特色,所以,家乡是“文化的烙印"。

由此可见,材料意在引导考生深入认识自己的家乡,增强对家乡的情感。而家乡的体现,不仅仅只是一座屋、几个人,还可以是家乡风俗文化的所见所闻,可以是家乡的自然风物等等。

行文时,可写成记叙文,通过对家乡风物人文的介绍,让读者能明白自己家乡的独特之处,然后,可通过“我”离开家乡后仍保存某些乡土习惯等展现家乡对自己的深刻影响。可以写议论文,从生命、精神、文化等多角度说明家乡对我们的重要意义。此外,还可以着眼于当下,结合不少人才外流的现象,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留住乡愁,建设好家乡文化等。

立意提示:

1.探寻家乡之美,追溯文化之根。

2.风物有信,乡土有味。

3.家乡,生命之根。

4.一方乡土,一方心灵的家园。

【解答】扣家乡之琴弦,奏时代之乐章沐浴着乡野清新的春风,浸润着农耕文明的细雨,我们的民族从历史深处缓缓走来。家乡,是人们精神的寄托,是人们心中永恒的归属。

如果说人的一生都在与外界进行精神上乃至灵魂上的交流,那么家乡就是最初的精神纽带。沈从文先生从家乡湘西凤凰这片净土中找到精神文化力量,以最质朴的文化之根,找寻遗落在都市文明中最古老最神秘的原始动力。那片桃花源的净地,滋养了沈从文先生,孕育着一代又一代人,延续着生命的价值。故土情怀,成了沈从文作品中最动人的精粹。所以,家乡,是我们的思想源泉,家乡的一人一物,总牵动着我们的内心与灵魂;家乡,也是给我们带来精神慰藉的地方。

中国似乎自古以来就有“衣锦还乡"的说法,或许正是因为人们普遍都认为家乡是自己的最终栖息地,人们年轻时可以外出闯荡,待功成名就后,便如倦鸟归林,回归本源。毕竟,家乡一直都是人们的精神归属。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家乡的“远游人”越来越多,乡愁越来越淡。所幸,当今我国已开始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政策,让我们把白云捏回苍狗的模样,述古而思今,让我们记住乡愁。一个个家乡就是我们民族的根,树高千丈根难忘,绿叶对根有着深深的情意。留住根,我们才能时时回望来路,汲取精神力量,再迈向新的远方。习主席说:“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

君且看,“河狸公主”初雯雯回归家乡,明确心之所向,赴时代洪流,谱就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华美绝唱;君且看,“大眼睛"苏明娟大学期间回乡义务支教,心系希望工程,回馈社会;君且看,黄文秀回到家乡,带领乡亲们走上一条致富路,把最美好的年华留在了家乡,让身与魂找到了精神归属。她们眼里有光,心中有志,为家乡铸魂,为时代写就最美传记。吾辈青年须悟其本源,不泥于精神内耗,在与家乡的共鸣中找到属于自我的生活节奏。

躬逢盛世,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与势。家乡能给我们精神指引,也能带领我们走出精神迷局,担负起时代的重任。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一桩桩,一件件,昭示着人们与家乡相互的依存关系……

滴不尽爱国血泪抛红豆,开不完赤子心花满画楼,睡不稳笃志报国饮冰后,忘不了初心使命在肩头。愿你我以家乡之琴弦,奏时代华丽乐章!

【点评】材料作文的审题: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从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

湖北省六校新高考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以理听言,则中有主;以道窒欲(抑制欲望),则心自清。——明代文学家陈继儒《小窗幽记》

(2)理性是一种力量,它超越了每一种感情,使我们能够把握自己,把握每一刻的价值。——奥地利哲学家哈耶克

(3)理性独自掌权,是一种局限的力量;热情不加束缚,则是自我焚烧的火焰。——黎巴嫩诗人纪伯伦

以上名言警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以“理性的力量”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答案】例文:

理性的力量

何为理性?判断推理之能力也,超乎感情之上,以冷静而客观之心审万物、辨方向。理性的力量亦来源于理性之定义本身,因为去掉了感性的成分,理性赋予我们用逻辑思维、系统思维思考、决策的能力,让生活理智化、可控化,让社会生活走入我们所希望的轨道之中。

无论在任何时代中,理性的力量都尤为可贵。功利主义的视角之下,经推理判断后,人能极大限度地减少失误,从而在一定层面上获得成功。经济学中将人定义为“理性人",亦是这个原因。然而超越功利角度去观理性,其力量亦在于为我们提供了在变化环境中固守自我,坚定信仰之可能。换言之,理性的力量在于它是我们成人的助援。时代潮流匍匐而过,无数的言论夹杂着,在我们的耳边呼啸。有人放纵于犬马声色之中,为享乐主义所困;有人穷途恸哭,为虚无主义所迷。

理性的力量,让我们客观地静观万事万物,在潮水般裹挟的声音、言论之中坚信我们内心的审辨、判断,把握住一以贯之的自我,让自我得以不在此间迷失。故曰:万籁纷杂,我心如一,只因理性之力。可与此同时,盲目相信理性的力量无异于陷入另一种非理性的状态中。正如黑格尔所言,一切事物皆包含它自己的否定。在熔铸我们的生命内核时,若只有理性,那么便脆而易折,失于滞重。而若适当加以感性,那么便韧而坚强,归于醇厚。“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我们的天性之中亦有柔软的成分,是孟子所言之“恻隐之心"。一味相信理性的力量,以它来约束我们的道德,亦成为了康德、边沁等人所描绘的功利道德主义,而失去了人格主义的深远情怀。若凡事都以理性度之,那便不会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自我至上、功利至上的狭隘个人主义与极端集体主义便会大行其道。

然而纵然如泰戈尔所言,“全是理性的人恰如一把全是锋刃的刀,叫使用他的人手上流血”,这并不意味着要否定理性。与其将理性与感性看成互斥的两面,不如将它们看成我们生命之中和合相生的朋友,如此才能最大化的发挥理性的力量,而非走向惧怕。其中的时代意义亦不言而明,在人人皆可成自媒体的时代中坚持理性而客观的思考,坚定自我的信仰,让真实的自我得以彰显而不拘于信息茧房之中;在人工智能大行其道的时代中,坚持让理性感性并行,坚信我们生而为人的自豪感、使命感,超越代码数据编织而成的虚拟宇宙、工具理性,让灵魂人格盘旋飞升,去寻找海德格尔囗中的那份“诗意的栖居"。

理性是成长之基,是发展之基,理性的力量不言而喻。身处新时代的路口,我们应正确发挥理性的力量,让理性为我所用,成就精彩人生,行稳发展之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

三则材料均为名言警句,并且话题都为“理性”。三则名言警句分成两个方向,第一、二句强调了“理性"的正面作用,第三句说明了只注重理性或只注重感性的弊端。这样,我们就清楚了本命题的思辨在于理性的正面作用与理性的负面作用。相对于感性而言,理性的力量,指的是一个人具有能超越每一种感情,使自己能够把握自己。把握每一刻的价值,以冷静、客观的态度进行判断和推理并进行决策的能力。“理性的力量”包括理性的正面作用:理性对人的成长和发展、认识世界,都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一个人依顺本性做事容易,但只有遵循理性,克制本性中的各种欲望,抵制各种诱惑。才能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世界,才能做出合理的决策,最终实现目标。理性更多是针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决断之时理性的负面作用:一个人凡事都遵循理性,则会显得刻板而冷酷。理性使人缺乏了做事的激情与动力,以致内驱力不足,没有血性,或者冷漠麻木,缺少应有的温情。

根据材料的约束,理性的力量来看,正面作用与负面作用都需谈及,发挥理性的作用,就须既要发挥其正面作用,又须防止理性过头,缺乏激情与动力。

写作时,主体在分析“理性的力量"的时候可从不同角度展开,如理性可以帮助人们在取舍时做出正确有利的判断;理性可以促使社会更加有序地发展,建设文明社会;理性也可以使国家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拨云见雾,巩固国际地位等。但同时也应看到,理性的力量并非全是有利的,过于理性,也会沦为没有情感、不知变通的机器,伤人伤己。我们要辩证分析“理性的力量”,既要看到它的积极意义,对人生的价值,也应注意到过度理性的危害,唯有辩证看待理性,正确发挥理性的力量,为我所用,方能成就精彩人生。

立意:

1.辩证看待理性力量,为我所用不受其害。

2.以理性为舵,驶向星辰大海。

湖北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有一种品质,可以使一个人从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这个品质不是天资,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可事实上,凭借自律而脱颖而出的人屈指可数,绝大多数人的成功往往还需要亲人、老师、朋友,甚至陌生人的劝诫阻止,也少不了伦理、纪律、法规等的管制约束。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3.参考立意:

①借助他律,学会自律;

②自律是基础,他律是保障;

③自律重要,他律也不可或缺;

④自律与他律相辅相成,可以助人成功;

⑤学会自律,接受他律,成就不凡人生。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

【解析】作文题由材料、提示语、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材料由两句话组成,第一句话是名人名言,强调了“自律”的重要性;第二句话讲的是“他律",阐明了“他律”对人生的意义和重要性。也就是说,材料涉及“自律"和“他律”两个概念,但从第二句话中的“可事实上,凭借自律而脱颖而出的人屈指可数,绝大多数人的成功往往还需要……"可知,立意行文就不能只写其一,而应该抓住二者的关系。至于“自律”和“他律"的关系,第二句话中的“还需要”“也少不了"已经做出了暗示。考生据此立意即可。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两只青蛙相邻而居。一只住在路旁的池塘里,另一只住在路上的水坑中。住在池塘里的青蛙劝邻居搬到他那里去,说在那里生活会更安全,更幸福。可是邻居却说舍不得离开习惯了的地方,不想搬来搬去;再说在这里住了这么久,也没有遇到什么危险。结果,住在水坑里的青蛙被一辆偶尔路过的车子轧死了。

对以上寓言,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联想。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3.参考立意:①居安思危,逸豫亡身;②深谋远虑,方可无忧;③防止惰性,勇于革新;

④虚怀若谷,从善如流;⑤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等等。

评分标准:参照2023年新课标Ⅰ卷作文评分标准。

起评分:44分。

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4届高三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

——林觉民《与妻书》

像一位诗人,隐身/在思想的明辉之中/吟诵着即兴的诗韵/直到普天下的同情/都被未曾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

——雪莱《致云雀》

生命的高度绝不只是一种形式。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须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的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

——钟扬《生命的高度》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芳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抱负使命。请结合材料,以“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担当”为主题,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3.材料解读:题目给出三则材料,在审题立意时务必找到三则材料的内在联系。林觉民《与妻书》中语句表现了林觉民不惜牺牲个人幸福,舍生忘死,视死如归的勇决,是国家大义;雪莱《致云雀》中的诗句“直到普天下的同情/都被未曾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表现了诗人关注大众命运,自觉承担社会使命的精神境界,是社会担当;钟扬“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的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展现的是他为科学研究无私奉献的“种子精神”,是奋斗情怀。三者的共性,不在于彰显个人的理想与责任,而在于把个人的才智、热情、意志与时代结合起来,推动历史的进步,实现自我的抱负,完成自己的使命,这与三则材料之后的“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担当"主题相合。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写作者在写作中务必观照“我们”一词,不要只是机械地表达对材料中人物为代表的人物精神的赞美,还应该充分考虑结合我们当下的时代谈我们的抱负与使命,以及题目中的“希望与建议",充分考虑演讲稿的文体写作特点。参考立意与角度:

①甘于奉献,做时代前行的先锋,用担当奉献谱写青春之词。②发扬奋斗精神,勇立时代潮头。③自立自强,勇于善于求新求变,守正创新,勇往直前……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你需要经常在口袋里装上两张纸条,一张上面写着“我是一粒尘埃”,另一张上面写着“世界为我而造"。(犹太谚语)

材料二:记者采访一代球王贝利:“你所有的进球,哪一个踢得最精彩?”他不假思索地说:“下一个。"球王贝利在国际大赛中踢入了1200多个精彩进球,并被《时代周刊》列入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个人物。

材料三:著名翻译家许渊冲从事文学翻译60年,曾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倍受人们尊重。他的名片上赫然印着“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以“低调与高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3.作文【审题】

1.分析材料:对题目中三则材料可采用“求同存异法"挖掘其内涵。

材料一中“我是一粒尘埃”是在告诫人们要意识到自身的渺小和卑微,做人要低调;而“世界为我而造"则是一种昂扬自信的精神风貌的体现,“我”就是世界的中心,世界的中心就是“我",与低调一样,高调是另一种处世态度。

材料二中的贝利认为他最精彩的进球永远是“下一个”,这是谦逊不自满的表现。有了这种低调的人生态度,他奋斗拼搏,不断超越。

材料三中许渊冲先生在名片上印着的那句“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展示的则是一种与贝利完全相反的人生态度,他在其翻译领域“锋芒毕露”,显得颇为另类。

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可以发现,低调和高调均可走向成功,成就自我。而材料一的犹太谚语则完美地将低调与高调结合起来,将它们视之为人生之所必需。

2.分析作文要求:题目明确了写作的话题“低调与高调",行文时要辨明低调与高调二者间的关系,体现出辩证思维,切忌单向立意。另外,要注意结合实际,重点谈论材料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怎样的启示,这是作文不可忽视的写作情境。

【立意】1.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2.高调做事是一种责任,一种气魄;低调做人是一种修养,一种风度。

3.低调和高调,是人生的一体两面,不可分割。

4.当代青年,既要有低调谦逊的美德,又要有高调做事的气度。

【例文】

低调与高调的辩证,做人与做事的交响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一种处世的方法,是一种人生的智慧,也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如果说低调做人,就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话,那么,高调做事,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了。

低调做人,是一种谦逊智慧的人生态度。

它上善若水,善于处下,善于避让,善于调和,善利万物而不争,目标专一而不改;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取人之长,容人之短,见贤思齐,见不贤能自省,不断积累,充实自我。曾国藩武能用兵,文能治国,乃一代名将名相,就是这样一个叱咤风云之人,却能始终坚持低调做人,的确令人佩服。他认为“居今之世,要以言逊为宜;有过人之行,而口不自明;有高世之功,而心不自居;乃为君子自厚之道"。是啊,人生在世,即使有过人的本领,盖世之功,也不要天天挂在心上,露在嘴里,只有低调做人,才能有所作为。

高调做事,是一种积极有为的精神状态和责任担当。

它像一团火焰善于燃烧,它像一座高山善于挺立,它像一棵大树善于生长,它像一只雄鹰善于翱翔,它像一朵鲜花善于绽放,它像一把利剑善于披荆斩棘。惟其如此,才能让你在人生的道路上斩荆棘,破巨浪,勇往直前,直到抵达成功的彼岸。

低调做人和高调做事,听起来好像矛盾,其实内在一致,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的统一。

具体来说,为人低调,不是自我贬低,也不是自暴自弃,自甘堕落,无所作为,而是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摆正位置,团结他人,善于忍耐,积蓄力量,强大自我,打好基础,增强能力;做事高调,也不是装腔作势,自我张扬,贪图虚荣,谋求名誉,而是发挥使命,敢于担当,能够尽责,服务大众,贡献社会,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低调做人是基础,是前提;高调做事是发挥,是意义。只有低调做人,才能更好地高调做事,所向无敌;只有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才有底气,也才有其价值和意义。

也正因为如此,低调做人,非但不会降低其人格尊严,相反,还更能彰显其伟大坚韧,更能赢得人们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欢迎,其个人威信往往不降反升,做人更有魅力,工作起来也更有影响力和号召力。而高调做事,也非但不会引起人们的反感、遭到人们的妒忌,相反,也更能显示其魄力,体现其应有的勇气和能力,得到人们的拥护、赞成和支持。

如此做人到家、做事成功,就从根本上实现了低调和高调的辩证,完成了做人和做事的交响,仿佛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岂不善哉,岂不美哉?!

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