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练习
一、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六州歌头
张孝祥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①。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②纵横。看名王③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④,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⑤,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⑥。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⑦。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注】①膻腥:牛羊的腥臊气,此指被金兵所玷污。②区(ōu)脱:汉时匈奴筑土室以守边,叫区脱,此指敌人哨所。③名王:少数民族中的著名将帅。④埃囊:尘封和虫蛀(指箭上的羽毛)。⑤干羽:干盾和翟羽,舞者所执的道具。怀远:用文德以怀柔远人,谓朝廷正在向敌人求和。⑥若为情:何以为情,即今语“怎么好意思"或“不难为情吗”。⑦翠葆霓旌:指皇帝的车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淮河成为边界,面对隔水国土沦为金兵占领区的形势,作者悲痛难抑。
B.“当年事"当指汴京失陷的“靖康之变”,“殆天数"中蕴含着无限沉痛。
C.下片承上片渲染的景象而来,表达了空怀报国壮志却苟延岁月,一事无成的无奈。
D.“冠盖使”们为国事鞍马劳顿,相形之下,作者为自己不能为国分忧难为情。
2.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样,这首词也是一首爱国豪放词。试分析这两首词所抒发的情感有哪些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怀古抒情,词人以“千古江山"起笔,气势豪迈,喷薄而出。
B.词的下片借古事影射现实,寓议论于叙事之中,既有警示又暗含忧虑。
C.本词在短小的篇幅之中蕴含了丰富的内容,体现出作者深切的思索和博大的胸怀。
D.本词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同为怀古词,意境上均雄浑壮阔,抒情上多直抒胸臆。
4.本词用典贴切,寄意深远。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5.下列对这首词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古江山”四字贯通古今。“千古"是时代感,照应题目中的“怀古”;“江山"是现实感,照应题目中的“京口北固亭”。
B.词人起笔抒发其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接下来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紧承其意。
C.从“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开始,词由伤今转入怀古,缅怀了历史上在京口做出伟业的人物。
D.词的结尾,词人以廉颇自比,一表白决心,二显示能力,三抒发忧虑。表达了立志为国效劳却不被重用的愤慨之情。
6.这首词虽无一言谈眼前事,所说的是“千古"“想当年”“四十三年",但无一句不讽今。请结合词中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词人是怎样借古讽今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老学庵壁
陆游
今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注】此诗为陆游暮年蛰居故土江南山阴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据北方国土,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老学庵”,陆游书斋名。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写在书斋墙壁上的诗,题目为“题老学庵壁"。诗中可见诗人书斋中读书消日的形象,透出他对国家的担忧。
B.首联写简陋的老学庵使用竹子和节草建造而成,就连架竹的苫茆也只几椽而已,表现出诗人生计的萧然与老学庵的简陋。
C.颔联写自己在老学庵的读书生活,描写了一幅乡居的读书画面,“消永日”和“送流年"中又暗含着时光流逝的感慨。
D.尾联写诗人叫来南村跛脚的童子,帮他煎茶打扫的情景,旨在表现诗人借此对田园生活闲适淡泊、乘化随缘的悠然心境。
8.有人说本诗“太平民乐无愁叹”一句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一句在内容情感上有相似之意,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二、情景默写
9.《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白处。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词人登高望远,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时不禁发出感叹:“__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三句思接千古,追忆英雄孙权,表达词人对英雄人物及其功业的仰慕。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两句,回顾刘裕生平,揭示他生活在蓬门陋巷,出身低微。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上片缅怀京口英雄刘裕的句子是“___,___,___"。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下片借用典故讽刺刘义隆的句子是“___,___,___”。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三句是“___,___,___"。
(7)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
(8)《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下片追忆自己当年南归的句子是“___,___,___”。
(9)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___,___,___"三句正告南宋统治者,收复失地,刻不容缓,如果北伐大业继续拖延,民心日去,中原就收不回了。
(10)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___,___”两句写人们社日的迎神赛会,歌舞作乐,与前面的“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对照。
(1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中,用典表现自己也想为国而战的句子是“___:___,___”。
(1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的结尾发出“___:___,___"的感叹,这是借廉颇自比,表达自己热切报国却无人问津的感慨。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任盈盈演奏《笑傲江湖曲》
金庸
令狐冲又惊又喜,依稀记得便是那天晚上所听到、曲洋所奏的琴韵。
这一曲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温柔雅致,令狐冲虽不明乐理,但觉这位婆婆所奏,和曲洋所奏的曲调虽同,意趣却大有差别。这婆婆所奏的曲调平和中正,令人听着只觉音乐之美,却无曲洋所奏热血如沸的激奋。奏了良久,琴韵渐缓,似乎乐音在不住远去,倒像奏琴之人走出了数十丈之遥,又走到数里之外,细微几不可再闻。
琴音似止未止之际,却有一二下极低极细的箫声在琴音旁响了起来。回旋婉转,箫声渐响,恰似吹箫人一面吹,一面慢慢走近,箫声清丽,忽高忽低,忽轻忽响,低到极处之际,几个盘旋之后,又再低沉下去,虽极低极细,每个音节仍清晰可闻。渐渐低音中偶有珠玉跳跃,清脆短促,此伏彼起,繁音渐增,先如鸣泉飞溅,继而如群卉争艳,花团锦簇,更夹着间关鸟语,彼鸣我和,渐渐地百鸟离去,春残花落,但闻雨声萧萧,一片凄凉肃杀之象,细雨绵绵,若有若无,终于万籁俱寂。
箫声停顿良久,众人这才如梦初醒。王元霸、岳不群等虽都不懂音律,却也不禁心驰神醉。易师爷更是犹如丧魂落魄一般。
(摘自《笑傲江湖》)
10.有人说“走出了数十丈之遥,又走到数里之外”中的“遥"与“外”应该交换位置,这种看法对吗?
11.第3段最后一个长句子的意境,与《琵琶行》中哪4个诗句描写的情景相似?
1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中说“这位婆婆所奏,和曲洋所奏的曲调虽同,意趣却大有差别"是因为演奏者的思想性格,情感经历迥异。
B.第3段描摹箫声,具体生动地反映了一年四季自然景物变化的情景。
C.第3段描写音乐主要采用侧面烘托和通感的修辞方法。
D.文中写王元霸、岳不群、易师爷等都不懂音律,但却听得心驰神醉,丧魂落魄,这样描写有点儿自相矛盾。
E.《笑傲江湖曲》是小说《笑傲江湖》的主题曲,所以曲调既粗旷又细腻,既豪放又典雅。
四、语言文字运用
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使其为官,却为他准备了()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捶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别是一种价值。但这前提,你必须是一棵树,而不是一棵草。
13.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抛弃锤炼纠缠歪打正着B.抛却锤炼纠合歪打正着
C.抛弃磨炼纠合弄巧成拙D.抛却磨炼纠缠弄巧成拙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①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②虽然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杆
③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
④像石缝里的一棵小树
⑤却也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
A.③②①④⑤B.④②⑤①③C.④③②⑤①D.③①④②⑤
15.请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所用修辞手法进行简要分析。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大量运用柳意象的,是六朝时期。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含义更加丰富和深刻。
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教”(欧阳修)。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但从植物学的角度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妥。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踢柳姓杨”。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
“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意象,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以柳写景。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王维《田园乐(其六)》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以柳喻情。自汉代以来,“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因“柳"与“留”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惜别之情。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眷念和对家的依恋,唐代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的首联“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即写自己登楼晚眺,见到蒹葭、柳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勾起自己对故乡无限思念的客居之愁。柳絮的飘忽不定,与骚客飘零的处境相合,故“柳絮”又常被诗人们借以言“愁"。冯延巳《鹊踏枝》中“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写为春愁所困的女子对所爱之人的不断追寻。
以柳喻人。柳树姿态婆娑,与风情万种的美丽女子极为相似。所以,柳又是风流多情的妙龄女郎的象征:刘禹锡《忆江南》中“弱柳从风疑举袂",生动再现了少女舞动时柔曼轻盈的身姿。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在住宅旁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为“五柳先生”,所以柳在古代诗人笔下有时也成了隐者的象征。唐代刘眘虚《阙题》中“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即写自己隐居山中的读书之乐。
(摘编自蒋育君《古典诗词中“柳”的意象分析》)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众多意象中最具代表性的意象,“柳"意象在《诗经》中就已出现。
B.在白居易、欧阳修的笔下,柳被误称作杨柳,但这并未影响诗意的准确表达。
C.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柳在古代诗歌中被陚予多种意蕴,用以摹春光、写离情、抒乡思等。
D.古人常借柳表达对离人和家园的思念,是因为“柳”与“留"谐音。
1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层次清晰,先论述“杨柳”与“柳"的关系,进而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含义进行了阐述。
B.文章按时间先后顺序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丰富含义展开论述,阐述了其发展的历史轨迹。
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大量引用古典诗词,这不仅增强了说服力,也使文章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D.文中引用许浑“蒹葭杨柳似汀洲”的诗句,意在证明“柳"在古代具有思乡的意象内涵。
1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杨树与柳树在外形方面具有的不同特征可知,把“杨柳”解释为两种树的合称确有不妥之处。
B.隋炀帝“御笔赐柳姓杨"并无确切的依据,因而不能作为古诗词中“杨柳”皆指柳的证据。
C.无论是许浑、冯延巳,还是刘禹锡、白居易,都有写柳的诗句,可见柳意象在古诗词中广泛存在。
D.柳在古代诗歌中可作为隐者的象征,与陶渊明归隐后种柳并自号“五柳先生"不无关系。
六、选择题
19.下列各句中点的词语是没有借代用法的是()
A.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B.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C.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20.对“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典故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
B.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他的故事,反衬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从而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感慨。
C.为今天再也找不到像廉颇这样的大将感到痛惜。
D.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
21.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致云雀》中,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赞颂了美丽、自由的云雀,诗歌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与锐气,有一种向上的力量。
B.《登高》一诗颔联对仗工整,借萧萧而下的木叶、滚滚而来的江水让人品味出韶光易逝、人生迟暮的伤感。
C.《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一句是借宋文帝刘义隆不做充分准备,仓促北伐招致失败的史实,警告南宋王朝统治者,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
D.《念奴娇·赤壁怀古》注意衬托手法的使用,例如用“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陪衬周郎,用“雄姿英发”的周郎反衬“早生华发"的诗人自己。
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B.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D.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周郎公谨浪涛尽雄姿英发
B.豪杰峰火这次弟元嘉草草
C.神鸦仓惶憔悴陨晚来风急
D.杯盏寻觅扬州路乍暖还寒
2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金戈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B.元嘉草草:轻率
C.赢得仓皇北顾:落得D.可堪回首:能忍受住
25.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倒置语序的一项是()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C.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七、非选择类
26.文学常识填空。
辛弃疾,字(),号(),(朝代)词人。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
27.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
(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赢得仓皇北顾
(3)可堪回首
(4)烽火扬州路
28.阅读下列句子完成以下两题。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④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⑤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⑧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⑨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⑩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1)上述句子全出自唐人作品的一组是()
A.①③④⑦⑨B.①③⑤⑦⑨C.③④⑦⑨⑩D.③④⑤⑨⑩
(2)上述句子出自不同作品,对这些作品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A.古诗①⑦
B.绝句⑨⑩
C.词②③⑥⑧
D.律诗④⑤
29.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尚能饭否
(2)名词作状语
①大江东去
②樯橹灰飞烟灭
③赢得仓皇北顾
30.古今异义
①多情应笑我
古义:
今义:重感情(多指重爱情)。
②人道寄奴曾住
古义:
今义:爱护人的生命、关怀人的幸福、尊重人的人格和权利的道德。
③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古义:
今义:次序;一个挨一个地,依次。
31.一词多义
(1)故①故垒西边②既克,公问其故③彼竭我盈,故克之
(2)顾①赢得仓皇北顾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曾①人道寄奴曾住②曾益其所不能
(4)过①雁过也,正伤心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③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八、小阅读-课内
3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对这几句诗中运用的典故理解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A.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刘裕竟有这样不肖的儿子。
B.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南宋近期张浚北伐亦曾重蹈覆辙。
C.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类比南宋近期张浚北伐遭到大败,慨叹南宋遭到挫败。
D.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借古讽今,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
33.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词人以“千古江山”起笔,喷薄而出,力沉势雄,颇有时间与空间的纵深感。
B.“四十三年"句作者将笔锋从沉寂远去的历史拉向自身,开始回顾自己一生。
C.“凭谁问”句既有对廉颇的鄙夷,也有对朝廷的不满,还有对自身遭遇的无奈。
D.全词用典虽多,但这些典故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大大拓展了行文容量。
34.“用典"即借用历史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辛弃疾词中用典很多,内容大多跟词人的政治态度和个人遭遇有关,特别是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除了回顾词人四十三年前南下归来的经历之外,全属用典。有人认为辛弃疾“掉书袋”,觉得这是一个缺点,对此,你有何看法?
35.一般认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的主旨体现在结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上。试结合全词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3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引用了哪两个人物的典故?作者通过这三句诗要表达什么观点?
参考答案
1.D2.同:①都有对国土沦丧的沉痛,对时局的担忧。②都有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伤感。
异:①辛词在表达北伐主张的同时还借史事提醒统治者切勿草率北伐。②张词表达了朝廷当局议和苟安、中原父老空望光复的悲愤心情。
3.D4.①孙权的典故,表达对英雄的仰慕、感叹当朝无人可御外侮。②刘裕的典故,表达对英雄的仰慕和对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渴望。③刘义隆的典故,意在讽谏当朝应以历史为鉴,不要重蹈覆辙;④拓跋焘的典故,表达对民众安于异族统治的隐忧,呼吁统治者收复失土刻不容缓。⑤廉颇的典故,映射自身,既有壮志未酬的愤慨,又有被重新任用、为国效力的期待。
5.C6.①起首对孙权、刘裕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②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侂胄的警告;③对“佛狸祠下"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④以廉颇自比,表现的是对自身遭遇的愤慨。
7.D8.①《永遇乐》中这两句是说如今的中原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②本诗“太平民乐无愁叹”是说国土沦丧后,南方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竟然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③如果继续拖延,民心日渐安于现状,中原沦丧的国土就无法收回了。这两句诗都表现了收复失土,刻不容缓却无法如愿的愤懑之情。
9.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0.可以有“对"与“不对”两种意见。认为应该交换位置的:“数里"比“数十丈”遥远。认为不必交换位置的:这里的“遥",即指相对地“远”,与下文的“外"同义。11.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12.BD
13.A14.D15.①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比拟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九蒸九晒,水煮油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传媒公司协议合同范本
- 制作简易合同范本
- 农户贷款保证合同范本
- 农村住宅设计合同范本
- 上海植物租摆合同范本
- 公积金租房合同范本
- 五人合伙合同范本
- 二手公寓房购买合同范本
- 正规合同范本买卖
- 仓库货品保管合同范本
- CRPS电源设计向导 CRPS Design Guide r-2017
- 16防冲工题库题库(238道)
- SH/T 1627.1-1996工业用乙腈
- GB/T 5534-2008动植物油脂皂化值的测定
- GB/T 3452.2-2007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第2部分:外观质量检验规范
- GB/T 30797-2014食品用洗涤剂试验方法总砷的测定
- GB/T 20057-2012滚动轴承圆柱滚子轴承平挡圈和套圈无挡边端倒角尺寸
- GB/T 19808-2005塑料管材和管件公称外径大于或等于90mm的聚乙烯电熔组件的拉伸剥离试验
- GB/T 12771-2019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
- 工程验收及移交管理方案
- 班组建设工作体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