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2022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解析版)_第1页
韶关市2022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解析版)_第2页
韶关市2022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解析版)_第3页
韶关市2022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解析版)_第4页
韶关市2022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韶关市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末检测语文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的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刷着短视频,看到“伪养生”内容心头一惊,转发给他人,继续往下刷时就会不断出现类似触目惊心的内容,让你觉得身边到处充斥着危险;在一些电商平台购物,明明是常客,自己买的东西看上去打了折扣,实际上价格却远高于不常购物的其他人;玩着对战游戏,只要一充钱购买道具,就可以匹配到“弱鸡”对手,而只要一停充,立马就会遭遇“大神”对手,似乎有一只无形的手在背后驱使自己不断充值……以上种种经历的背后,其实都是平台的算法在“捣鬼”。一方面,平台在用户大数据支撑的基础之上,能够更加精准地服务用户;另一方面,由算法建构的“数字牢笼”也将用户紧紧围困在其中,使用户行为接受算法潜移默化的摆布。算法没有价值观,但算法背后的人是有价值观的。数年前,一些互联网大公司负责人向公众兜售“技术中立论”,声称算法不受任何一方势力掌控,完全客观、公正地为用户提供公共服务。然而,“打脸”转瞬即来——2020年6月,一家微博平台因在舆论事件中干扰网上传播秩序且传播违法违规信息,被国家网信办约谈并责令整改。在算法背后的“人”的操纵下,“客观”和“中立”看上去并不那么容易做到。平台算法除了服务广大互联网用户外,还服务于从中渔利的各路资本。“这边订单还没送到,那边新的单子就派下来了。上楼下楼,一下都不能歇,超时了还要扣钱。”“早晚高峰不接拼单就接不到单,你接了拼单系统根本不管你交通状况怎么样,我们赚不到钱,客人因为等久了脾气上来了还要跟我们吵架。”“说是购买‘直通车’之后能够给我们在‘双十一’的时候导流,结果导流来的订单挣的钱还不够交流量费的。”消费者觉得自己花了更多的钱却没有享受到等价的服务,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和“电商个体户”也认为自己成为了出力不讨好的冤大头。这一来一回的“差价”去了哪儿?也许只有平台能够回答。在种种平台算法乱象之后,国家出手了——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将于3月1日起施行,其中对利用算法“杀熟”、诱导未成年人过度消费、刷量控评等行为做出严格规制,堵住了制度设计的漏洞。《规定》的条款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其中明确规定: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用户模型和用户标签管理,完善记入用户模型的兴趣点规则和用户标签管理规则,不得将违法和不良信息关键词记入用户兴趣点或者作为用户标签并据以推送信息。该规定将对当下一些平台为了吸引更多网络流量,将用户行为进行负面信息标注,继而将这些负面关键词导入平台算法,使得用户在接收平台推送信息时陷入“信息茧房”的乱象起到一定的整治作用。从《规定》具体条款中不难看出,有关部门在约束平台算法中不仅凸显了监管决心,还彰显了监管的科学性。这其中既突出了对使用平台服务的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等自制力较弱群体的关注,也将平台上的劳动者和消费者的权益保障放到了高位。对于不履行保障义务的相关责任人,更是约定了最高至承担刑事责任的罚则,这为管好平台算法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也提升了依法治网的监管力度。给平台算法念紧箍咒,是对广大互联网用户广泛关切的回应,当能促进我国互联网行业的有序发展。对平台而言,在掌握算法这一盈利工具的同时,要摈弃所谓“技术中立论”“算法没有价值观”的诡辩逻辑,让算法真正成为技术向善的工具。(颜之宏《让平台算法成为技术向善的工具》,摘自《瞭望》2022年1月31日出版)材料二:什么是算法?算法是解决问题的理念、思路和方法,是一组有穷的计算运行规则,规定了解决某一特定类型问题的一系列运算,是对解题方案的准确完整描述。在计算机科学中,算法要用计算机算法语言描述,算法+数据结构就组成了我们日常使用的各类计算机应用程序。解决相同问题,不同人设计的算法可能不同,不同人设计的算法代表了其解决问题不同的理念和思路。制定一个算法,一般要经过设计、确认、分析、编码、测试、调试、计时等阶段。完成相同任务,解决相同问题,不同的算法用的时间、空间或效率可能完全不同。网络平台核心算法是企业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代码化的结果,已经超越了技术本身,里面蕴含着企业经营服务模式、商业模式、经营价值理念和企业价值观。算法虽然不具有道德规制的属性,但算法的开发者是受到社会制度规约的。算法有价值观,算法的价值观就是企业的价值观,算法伦理道德缺陷是企业价值观上的缺陷。部分企业利用大数据算法实施“杀熟”行为,跟传统线下企业对新客户实施“杀生”行为,同样都是违背商业诚信的行为。部分企业大肆宣扬技术中立、算法中立等观点,为了博大众眼球,赢商业利益,宣传和推动低俗内容,吸引点击率和访问率,办网站的一味追求点击率,做社交平台的成为谣言扩散器,做搜索的仅以给钱的多少作为排位的标准,实质上满眼球都是企业的利益,却忽视了企业应遵守的社会公德和肩负的社会责任。(陆峰《大数据时代亟待加强网络平台算法治理》,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网络平台服务盛行的今天,很多用户都曾吃过平台算法的亏,不知不觉地进入算法构建的“数字牢笼”,任由其摆布。B.平台算法既非为消费者服务,也非为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和“电商个体户”等服务主体服务,而是为各路资本服务。C.《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明确了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的相关管理规则,提供了管理平台算法的法律依据,体现了国家约束平台算法的监管决心。D.平台掌握了算法这个盈利工具的同时,理应受到社会制度的约束,遵守社会公德,肩负社会责任,让算法真正成为技术向善的工具。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部分网络平台的电商,对老顾客暗中提高价格,坑害消费者的利益,这是他们在利用大数据算法实施的“杀生”行为。B.虽然平台算法易使用户陷入“信息茧房”之中,但《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出台会对这些乱象起到整治作用。C.算法是解决问题的理念、思路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由于不同的人设计的算法不同,所以他们解决问题的理念和思路也不同。D.加强平台管理,增强企业的社会公德意识,强化其社会责任感,企业就应该要摒弃追求点击率和访问率的做法。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平台算法乱象的是()A.在娱乐行业,某商业平台干预热搜,影响网络舆论,千方百计地制造话题进行炒作,为某明星博眼球、拉流量。B.中学生刘某沉迷某网络对战游戏后,花光自己的零用钱,甚至骗家人的钱去购买道具,否则他在游戏过程中就会遇到神一般厉害的对手。C.刘先生喜欢浏览“XX头条”的民生新闻,他每天都会进入该平台阅读,该平台则根据他这一爱好推送相关的新闻内容。D.某潮牌电商平台在“双十一”中推出钜惠活动,尤先生作为老用户,开通月卡需要39.9元,而他的朋友作为新用户仅需29.9元。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前几年,据媒体报道,某些视频平台不断地将“小猪佩奇喝漂白剂”“米老鼠被车碾过”等“儿童邪典片”推送给儿童。请结合材料,谈谈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答案】1.B2.B3.C4.①首先列举网上经历,引出其背后根源在于平台算法。②接着举例分析平台算法乱象出现的原因。③然后介绍国家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并论述其意义。④最后指出要让平台算法真正成为技术向善的工具。5.①平台算法设计者惟利是图。他们为了赢取商业利益,不顾小孩身心健康,推送低俗暴力内容。②企业缺乏向善价值观。他们忽视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将这些“儿童邪典片”推送给儿童。③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此乱象发生时国家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④监管力度不够。当时有关部门对此未能做出严格规制,依法治网的监管力度不够。【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平台算法既非为消费者服务,也非为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和‘电商个体户’等服务主体服务”错,原文是“平台算法除了服务广大互联网用户外,还服务于从中渔利的各路资本”,而消费者、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和“电商个体户”等也是属于平台算法服务的对象。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的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A.“大数据算法实施的‘杀生’行为”的说法,张冠李戴,应将“杀生”改为“杀熟”。C.“由于不同的人设计的算法不同,所以他们解决问题的理念和思路也不同”的说法因果倒置。原文是说“解决相同问题,不同人设计的算法可能不同,不同人设计的算法代表了其解决问题不同的理念和思路”,换句话说理念和思路不同,才会有算法的不同。D.“企业就应该要摒弃追求点击率和访问率的做法”的说法太绝对。原文是说“为了博大众眼球,赢商业利益,宣传和推动低俗内容,吸引点击率和访问率,办网站的一味追求点击率……”作者是认为不能“一味”追求点击率和访问率,而不是要“摒弃”。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分析文章中某种观点或概念能力。A.“千方百计地制造话题进行炒作,为某明星博眼球、拉流量”是平台算法乱象。B.“沉迷某网络对战游戏后,花光自己的零用钱,甚至骗家人的钱去购买道具,否则他在游戏过程中就会遇到神一般厉害的对手”属于平台算法乱象C.“他每天都会进入该平台阅读,该平台则根据他这一爱好推送相关的新闻内容”,该现象只是平台算法现象,而非“乱象”,因为平台是根据刘先生喜欢的民生新闻进行推送的。D.“尤先生作为老用户,开通月卡需要39.9元,而他的朋友作为新用户仅需29.9元”,属于平台算法乱象的“杀熟”行为。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论证思路的能力。要善于用表示行文逻辑的词语来梳理、整合,比如“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等。材料一开头用“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刷着短视频,看到……在一些电商平台购物,明明是常客……”等个体遭遇的乱象,引出“平台算法”这个话题:以上种种经历的背后,其实都是平台的算法在“捣鬼”。第三、四段通过举“2020年6月,一家微博平台因在舆论事件中干扰网上传播秩序且传播违法违规信息,被国家网信办约谈并责令整改。在算法背后的……”“早晚高峰不接拼单就接不到单,你接了拼单系统根本不管你交通状况怎么样,我们赚不到钱,客人因为等久了脾气上来了还要跟我们吵架”等生活中的例子,指出平台算法乱象的根源:利益驱使。第五至八段“国家出手了——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规定》的条款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其中明确规定”“从《规定》具体条款中不难看出,有关部门……”,这是属于解决问题的部分,面对平台算法乱象,国家主管部门制定了相关措施及其意义。最后一段“对平台而言,在掌握算法这一盈利工具的同时,要摈弃所谓‘技术中立论’……的诡辩逻辑,让算法真正成为技术向善的工具”给平台的未来发展指明了光明的道路。【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涉及的重要问题进行个性化探究的能力。对于“儿童邪典片”推送给儿童的原因分析要善于从多主体、多层次分析,从企业方、平台媒体、监管部门、儿童自身等等作答。从儿童的角度看,他们年幼无知,对很多东西好奇,但缺乏辨别真伪良莠的能力,这让平台算法者有机可乘。从平台算法的角度看,平台是大数据的采集者,他们利欲熏心,唯利是图,罔顾孩子的身心健康,而肆意推送这些“儿童邪典片”。从“邪典片”的制作方——企业来看,他们的价值观扭曲,缺乏崇德向善的本真之心,而为利益所驱使,去推送这些不健康的东西。从国家法律法规的出台和监管缺失的角度看,国家的信息安全部门、法律部门要联合出台相应措施,保护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对不良的企业和平台算法的研制者要重拳出击,绝不手软。监管方面,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社会,都要督促和约束孩子、教育孩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信封里的儿子司玉笙那时候他不识字,班长就一笔一画地教他。时间长了,他就离不开班长了。班长问他是哪里人,他就哭了,说俺也不知道俺是哪里人,就知道家离老黄河不远,爹娘走得早……班长说,我家离老黄河几十里,爹去世得早,我娘辛辛苦苦拉扯我们兄妹仨……兄弟,这队伍就是咱的家……1950年秋,入朝作战前的誓师动员大会上,阵阵口号声中,人人热血沸腾,会后纷纷写了请战书。他照葫芦画瓢地将班长的照抄下来,就是名字不一样。班长一看笑了,说,刘兴根、刘敬根,念不好就念成一个人了。他也笑了,说,咱俩就是一个人。出国前班长约他去街上照相,留念。过了几天,照片取出来了,是黑白的。单身的一人一张;两个人的合影也是一人一张。他第一次见这照片不禁叫了起来,咋跟活的一样!班长说,这相片可金贵哩,花去我半个月的津贴,得放好。在他的注视下,班长将自己那三张照片塞进一个早已写好地址的信封里。这信封纸质韧硬,正面有红框,竖写形制。揣着这照片,两个人跨过鸭绿江。放眼一望,满目冰山雪岭,林木间寒气重重。战斗一打响,阵地上一片火海硝烟,残枝碎石乱蹦。激战中,班长被一颗炮弹炸成重伤,融化的冰雪和冒着热气的鲜血糊满了一身。奄奄一息的班长看看他,说,兄弟,这信封你拿着,里面还有攒给咱娘的钱……班长牺牲后他被临阵任命为班长,一喊刘兴根他就答应,好像有两个人在他身子骨里发力,打起仗来十分英勇。两年后,后方战地医院又多了一名伤员。这伤员头部被弹片击中,昏迷了一星期方苏醒。医护人员高兴地相互传语,刘兴根醒来了,英雄醒来了……后来他被转到国内疗养,他将那信封找出,小心翼翼地抚平,再添上回信的地址,托人寄出。过了月把,回信来了,是人代写的:你母亲接到你寄来的信和照片喜出望外,捂住哭了大半天。自你参军走后,这些年来你母亲天天去庄东头的大路口盼你。你两个妹妹已出嫁。四亩庄稼地有互助组帮种帮收,家中一切安好,勿念……读完信,他忽地捶了自己一下,我本来就是娘的儿子呀!往后再写信,他就用班长的口吻。那边回信问,合影照上的另一个是谁?他答,是我最亲密的战友,也是娘的儿子。那边回信说,你母亲现在逢人就说,俺儿回来了,还多了一个,就在俺怀里。说着还掏出照片让人家看……这一提,他心里便拱出一句,我就是我就是,永远是!为尽量使自己像娘的儿子,他每天对着班长的照片进行“整容”。班长的颧骨高,他就反复夹捏自己的腮帮子,好让颧骨突出。时间长了,腮帮子还真凹陷下去了一点。护理人员奇怪,问,刘班长,脸上怎么不舒服?都好着哩,他说,只是想娘了。复员前,组织上派人征求他的意见,安排你到本地一个大厂工会工作咋样?他说,我还是想回庄里给娘端端碗,洗洗脚。他按着信封上的地址一路打听找到了这个小刘庄。还未进庄,头前身后呼呼啦啦簇拥了一群人,争相替他拿行李。被人引着,一进这农家小院,他愣了:一位衣衫打有补丁的中年妇女端坐在简易的板凳上,双手捏的竟是班长写的那个信封!丢下行李,他紧跑几步,跪伏在这位母亲的双膝上,一声憋了许久的话语自胸腔喷薄而出:娘啊——是根儿吗?眼泪扑簌簌地滴落下来,是热的。是我,是我,娘!粗糙温暖的手在他头上脸上哆哆嗦嗦触摸着。俺的儿,你这脖子上的那颗痣咋没了?娘,扛枪磨去了。抬头一看,娘泪湿的眼皮是合着的,眼窝里分明有什么在拱动。旁边一个妹妹插话道,娘怕你忧心,信里不让告诉你她的眼几年前就瞎了。娘,明天我就带你看眼去!背着娘跑了几个医院诊治,娘的眼还是没有起色。娘说甭花那钱了,有你在跟前,俺啥都看得明白。此时县里给他安排好一个相对比较轻松的工作,他坚持不去,说,我回来就是照护娘的。并对两个妹妹说,有哥在你们放心,你们该忙哈忙哈。于是就在生产队当了保管员,离家近。给他说媳妇,他就要求一条:必须对我娘一百个孝顺!婚后,两口子轻声问暖、俯身侍奉,娘的脸上就断不了笑客,直至八十六岁寿终。在操办老人家的后事时,有人好像知晓了他的经历,想写一篇报道宣传宣传。他说,我没啥可写的,与那些埋在雪地里的无名战友比,我还活在母亲身边……那日晚间,他在电视新闻上看到部分战友的遗骸被军用飞机运回祖国时,泪珠止不住地滚淌。他让家人打开那小盒子,指指那张合影照叮嘱道,放大,放大……放大的合影照拿回来后,他看着看着突然说了一句什么,牙关一紧竟昏迷过去。紧急送进医院抢救无效,于当天夜里去世。灵棚内,高挂的遗像就是那张放大的合影。问清缘由,吊唁者无不动容,噙泪再三鞠躬。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十几枚压在箱底的军功章,还有那个老式信封。信封已经毛边了,淡淡的血迹依旧形如雪地梅花……(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标题“信封里的儿子”既指班长,也指刘敬根。刘敬根对班长母亲尽孝主要是想弥补自己爹娘走得早的遗憾。B.在一次紧张激烈的战斗中,班长因为掩护刘敬根而深受重伤,在弥留之际他将装有相片和钱的信封托付给刘敬根。C.小说中刘敬根对着班长的照片进行“整容”,这个看似荒唐的情节,体现刘敬根真实意替班长尽孝心的想法。D.战后刘敬根两次主动放弃好工作,甘愿留在生产队当保管员,体现了他不贪图享乐,愿从最底层做起的扎实作风。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交代班长耐心地教刘敬根识字,视他为亲兄弟,既写出班长对刘敬根的爱,也引出后文的故事情节。B.小说主要采用顺叙的方式,还运用插叙交代班长母亲前几年瞎了眼的情况,使小说叙事既条理清晰,又避免行文呆板。C.小说人物语言既朴实又真切,如“我还是想回庄里给娘端端碗,洗洗脚”话语平易,体现了刘敬根的拳拳之心。D.小说结尾“淡淡的血迹依旧形如雪地梅花”,以“雪地梅花”比喻信封上淡淡的血迹,比喻生动形象,意蕴丰富深远。8.随着情节的推进,主人公刘敬根完成了“儿子”角色的转变。请简要分析他的转变过程。9.“信封”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答案】6.C7.B8.①刘敬根与班长亲如兄弟,接受班长的临终嘱托,初步代入儿子的角色。

②在与班长母亲的信件交流中,他逐步认同儿子的角色。

③在照护侍奉班长母亲时,他完全成为娘的儿子。9.①在结构安排方面,“信封”既照应了标题,也起着线索作用,串联起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②在人物塑造方面,“信封”寄寓着兄弟情谊,塑造了刘敬根在战场上英勇无畏以及对班长母亲尽心侍奉的形象。

③在主题表达方面,“信封”凝聚着班长对母亲的牵挂,也凝聚着刘敬根对班长的缅怀和感恩。表现了作者对战争英雄的讴歌,对高尚无私品德的赞美。【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刘敬根对班长母亲尽孝主要是想弥补自己爹娘走得早的遗憾”错,刘敬根对班长母亲尽孝,主要是对班长的缅怀和感恩;B.“班长因为掩护刘敬根而深受重伤”错,文中并没有交代班长因为掩护刘敬根而牺牲;D.“愿从最底层做起的扎实作风”错,他留在生产队当保管员是因为离家近,方便侍奉班长母亲。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运用插叙交代班长母亲前几年瞎了眼的情况”错,没有运用插叙手法。插叙是暂时中断叙事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文中妹妹的插话并没有中断原有的叙述,不算插叙。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起初文本中提到“班长牺牲后他被临阵任命为班长,一喊刘兴根他就答应,好像有两个人在他身子骨里发力,打起仗来十分英勇”,刘敬根与班长亲如兄弟,接受班长的临终嘱托,初步代入儿子的角色;后来在与班长母亲的信件交流中,如“读完信,他忽地捶了自己一下,我本来就是娘的儿子呀”,往后再写信就用班长的口吻,他逐步认同儿子的角色;最后在班长的家乡照护侍奉班长母亲时,背着娘跑医院诊治眼睛,找媳妇的要求是必须对娘孝顺,夫妇俩精心侍奉老人直至终老,这个过程中他完全成为娘的儿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①结构上,“信封”既照应了标题,也起着线索作用,从入朝鲜战场后照片放进信封,到班长牺牲前交付信封,后来把信封寄给母亲,一直到后来按信封地址找到班长家乡侍奉母亲,“信封”串联起了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②人物塑造上,“信封”装着两人的照片,寄寓着兄弟俩深厚的战斗情谊,塑造了刘敬根在战场上英勇无畏的高大形象,以及对班长母亲尽心侍奉的感人形象。③主题上,“信封”凝聚着班长对母亲的深深的牵挂,也凝聚着刘敬根对班长的深切的缅怀和感恩之情。表现了作者对战争英雄的崇敬和讴歌,以及对革命战友高尚无私品德的赞美。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贞观初,岭南诸州奏言高州首帅冯盎、谈殿阻兵反叛。诏将军蔺謩发江、岭数十州兵讨之。秘书监魏征谏曰:“中国初定,疮痍未复,岭南瘴疡,山川阻深,兵运难继,疾疫或起,若不如意,悔不可追。且冯盎若反,即须及中国未宁,交结远人,分兵断险,破掠州县,署置官司。何因告来数年,兵不出境?此则反形未成,无容动众。陛下未遣使就彼观察,即来朝谒,恐不见明。今若遣使,分明晓谕,必不劳师旅,自致阙庭。”太宗从之,岭表悉定。侍臣奏言:“冯盎、谈殿往年恒相征伐,陛下发一单使,岭外帖然。”太宗曰;“初岭南诸州盛言盘反朕必欲讨之魏征频谏以为但怀之以德必不讨自来既从其计遂得岭表无事不劳而定,胜于十万之师。”乃赐征绢五百匹。贞观四年,有司上言:“林邑蛮国,表疏不顺,请发兵讨击之。”太宗曰:“自古以来穷兵极武,未有不亡者也。苻坚自恃兵强,欲必吞晋室,兴兵百万,一举而亡。隋主亦必欲取高丽,频年劳役,人不胜怨,遂死于匹夫之手。至如颉利,往岁数来侵我国家,部落疲于征役,遂至灭亡。朕今见此,岂得辄即发兵?若我兵士疾疫,虽克剪此蛮,亦何所补?言语之间,何足介意!”竟不讨之。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北狄世为寇乱,今延陀倔强,须早为之所。朕熟思之,惟有二策:选徒十万,击而虏之,涤除凶丑,百年无患,此一策也。若遂其来请,与之为婚媾。朕为苍生父母,苟可利之,岂惜一女!北狄风俗,多由内政,亦既生子,则我外孙,不侵中国,断可知矣。以此而言,边境足得三十年来无事。举此二策,何者为先?”司空房玄龄对曰:“遭隋室大乱之后,户口太半未复,兵凶战危,圣人所慎,和亲之策,实天下幸甚。”太宗《帝范》曰:“夫兵甲者,国家凶器也。土地虽广,好战则民凋;中国虽安,忘战则民殆。凋非保全之术,殆非拟寇之方,不可以全除,不可以常用。故农隙讲武,习威仪也;三年治兵,辨等列也。故知弧矢之威,以利天下,此用兵之职也。”(节选自《贞观政要·卷九·论征伐》)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初/岭南诸州盛言/盎反朕必欲讨之/魏征频谏/以为但怀之以德/必不讨自来/既从其计/遂得岭表无事/B.初/岭南诸州盛言盎反/朕必欲讨之/魏征频谏/以为但怀之以德必不讨自来/既从/其计遂得/岭表无事/C.初/岭南诸州盛言盎反/朕必欲讨之/魏征频谏/以为但怀之以德/必不讨自来/既从其计/遂得岭表无事/D.初/岭南诸州盛言/盎反朕必欲讨之/魏征频谏/以为但怀之以德必不讨自来/既从/其计遂得/岭表无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是“中原”的意思。广义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指整个黄河流域。有时也指称为“国都”。B.师旅,在古代可以指军队,也可以指战事。本文指军队,与《论语》中“加之以师旅”的“师旅”不同。C.北狄,是对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泛称。周朝时中原人把周围非华夏的四方,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D.司空,古代一种官名。西周时开始设置,掌水利、营建之事。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听从魏征的建议,没有发兵讨伐冯盎、谈殿,最终只派出了一个使者,就使岭南地区获得了安宁。B.唐太宗指出,符坚、隋炀帝和突厥颉利皆因穷兵黩武而走向灭亡,故不能因林邑言辞不恭就派兵攻打它。C.对待北狄的侵扰,唐太宗有两个策略,一是选派精兵讨伐北狄,一是与北狄通婚,房玄龄认可和亲之策。D.唐太宗认为,好战则民凋,忘战则民殆,因此应不用兵甲,施以仁政,训练威仪,分出等级,以利天下。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林邑蛮国,表疏不顺,请发兵讨击之。(2)若我兵士疾疫,虽克剪此蛮,亦何所补?14.唐太宗准备讨伐冯盎、谈殿时,魏征劝阻了这件事。他阐述了哪些理由?请简要概括。【答案】10.C11.B12.D13.(1)林邑是南蛮小国,奏章的言辞(却)不恭顺,请派遣军队讨伐它。(2)如果我军士兵染上疾病,即使战胜了南蛮,又有什么补益的(好处)呢?14.①(时机不对)天下初定,老百姓需休养生息。

②(地势不利)岭南地区的地势和气候不利于士兵作战。

③(真相未明)冯盎是否真的造反要先了解清楚,不能贸然行事。【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当初,岭南各州盛传冯盎要叛乱,我决心讨伐他,魏征多次进谏,认为只要采取仁德的策略,必定不用讨伐自会来归顺。我听从了魏征的建议,于是岭南获得了安定。“盎反”是“盛言”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其计”是偏正短语,做“从”的宾语,动宾之间不可断开,排除B。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本文指军队,与《论语》中‘加之以师旅’的‘师旅’”不同错误,文中的“师旅”与“加之以师旅”中的“师旅”相同,都指军队。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应不用兵甲”错误,文中“不可以全除,不可以常用”的主语为“兵甲”,所以应该是“兵甲不可以全除,不可以常用”,并非“不用”。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林邑蛮国”,判断句;“表疏”,奏章;“顺”,恭顺;“发兵”,派遣军队。(2)“若”,如果;“疾疫”,染上疾病;“虽”,即使;“克剪”,战胜;“补”,补益。【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由“中国初定,疮痍未复”可知,魏征认为天下刚刚平定,老百姓历经战乱需要休养生息,时机不对。由“岭南瘴疡,山川阻深,兵运难继,疾疫或起,若不如意,悔不可追”可知,魏征认为岭南地区多瘴疬,山川险阻,士兵行军难以跟上,疫情也可能发生,不利于士兵作战。由“且冯盎若反,即须及中国未宁,交结远人,分兵断险,破掠州县,署置官司。何因告来数年,兵不出境?此则反形未成,无容动众”可知,魏征认为冯盎是否真的造反不明确,需要弄清事实,不能贸然行事。参考译文:贞观初年,岭南各州县上奏告发高州统帅冯盎、谈殿起兵反叛。唐太宗下诏令将军蔺謩调动江南、岭南几十个州县的士兵讨伐。秘书监魏征进谏劝止说:“中原刚刚获得太平,创伤还没有恢复,岭南地区多瘴疬,山川险阻,士兵行军难以跟上,疫情也可能发生,如果事情不能如意,后悔就来不及。况且,冯盎如果真的造反,一定会趁着中原没有安定,勾结南方少数民族,分兵据守险要之地,攻城略地,设置州府。什么原因使他被告发多年,他的军队却没有攻出岭南呢?这表明他反叛的形迹并没有形成,没有出兵的地方。陛下没派使者前去查明虚实,就让他前来拜谒,恐怕不明智。现在如果派人去弄清真相讲明道理,一定不用劳烦军队,自会使他前来朝廷。”唐太宗接受了这个意见,岭南地区得以安定。事后侍臣上奏说:“冯盎、谈殿过去常常相互作战,陛下只派了一个使者,岭南地区就顺从服气了。”唐太宗说:“当初,岭南各州盛传冯盎要叛乱,我决心讨伐他,魏征多次进谏,认为只要采取仁德的策略,必定不用讨伐自会来归顺。我听从了魏征的建议,于是岭南获得了安定。不劳烦军队就获得安定,这胜过十万大军的威力。”于是赏赐魏征五百匹绢。贞观四年,主管官员报告说:“林邑是南蛮小国,奏章的言辞却不恭顺,请派遣军队讨伐它。”唐太宗说:“自古以来穷兵黩武的人,没有不自取灭亡的。苻坚自恃兵力强大,势必要吞并晋朝,发动百万兵力,结果一举灭亡。隋炀帝也势必要攻取高丽,多年劳役不断,人民很是怨恨,于是他死在小人之手。至于突厥颉利,往年他多次侵犯中原,部落成员疲于征战和服劳役,于是他也走向了灭亡。我如今看到了这些,怎么能够轻易就发兵?如果我军士兵染上疾病,即使战胜了南蛮,又有什么好处呢?南蛮林邑只是在言语之间不恭顺,哪里值得在意!”最终没有讨伐林邑。贞观十六年,唐太宗对侍臣说:“北狄历来制造叛乱,现在薛延陀态度强硬,应该早日处置他们。我仔细考虑,只有两个策略:选派十万精兵,讨伐虏获他们,铲除凶残丑恶之徒,百年可以没有祸患,这是一个策略。如果满足他们的请求,与之通婚。我是百姓的父母,如果可以有利于天下,怎么会吝惜一个女儿!北狄的政治决策往往由妻子做出,如果生了儿子,就是我的外孙,他不会侵犯中原,这是肯定的。根据这点来说,边境可得三十年太平无事。这两个计策,哪一个好呢?”司空房玄龄说:“隋末大乱之后,中原百姓大半还没恢复元气,战争是很危险残酷的,圣明的人都很慎重对待。和亲的策略,(如果能实施)实在是万民之大幸。”唐太宗在他作的《帝范》一书里写道:“兵器是国家的凶器。国家疆域虽然辽阔,但如果好战,百姓就会困苦;中原虽然安定,但如果忘记战备,百姓就会陷入危险。百姓困苦不是保全国家的办法,陷入危险也不是御敌的策略。武装既不可完全解除,又不可经常使用。所以老百姓在农闲时,应讲习武事,练习彰显国威的仪式;每三年举行一次阅兵仪式,分出等级位次。因此知道(即便是)一把弓箭的威力,也会有利于天下,这就是用兵的作用。”(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酬元员外①三月三十日慈恩寺相忆见寄白居易怅望慈恩三月尽,紫桐花落鸟关关。诚知曲水春相忆,其奈长沙②老未还。赤岭猿声催白首,黄茅瘴色换朱颜。谁言南国无霜雪,尽在愁人鬓发间。注:①元员外:即元宗简,与白居易尤有深交,二人常一起出游。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期间。②长沙:即西汉贾谊,文帝时贾谊被谪为长沙王太傅,故称。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收到友人来信,怅望长安,凋落的紫桐花和关关的鸟鸣声渲染了他的愁绪。B.颔联中前一句实写友人在长安曲水池边伫立的情景,后一句“其奈”二字饱含无限感慨。C.颈联所用的意象“猿声”“黄茅瘴色”与《琵琶行》中“黄芦苦竹”营造的意境相似。D.白居易诗歌语言大多通俗易懂;而本诗采用借景抒情、用典等手法,语言较为含蓄。16.首句中的“怅”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请指出诗中所蕴含的伤感之情,并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思念友人。诗人怅望长安,遥想朋友思念自己,却不能见面。②伤感岁月流逝、年华老去。像贾谊一样被贬年老未能回归,头发白了、容颜变了,感慨光阴易逝。③被贬失意。被贬南国,“猿声”凄厉,“黄茅瘴色”遍地,环境恶劣且回归无望令人伤感。【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实写友人在长安曲水池边伫立的情景”错,诗句“诚知曲水春相忆”是作者想象友人在长安曲水池边伫立思念自己,属于虚写。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怅”字有怅惘、失意的意思。诗歌起句“怅”字开头,表达了自己的伤感情绪,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首联写诗人收到友人来信,怅惘地遥望长安,只看到凋零的紫桐花,听到鸟儿关关的鸣叫,很是萧瑟凄清。颔联写想着此刻朋友正伫立在曲水池边思念自己,而自己被贬谪在江州,不能相见,不禁发出无奈的慨叹。颈联写凄厉的猿鸣和枯黄的树叶,仿佛在暗示岁月的流逝和无情,身为贬谪的官员,失意怅惘看不到归程,只能随岁月而不断衰颓,内心有无限的感伤。尾联写诗人身处南国,仿佛仍感受到霜雪的凄寒,那寒意就在愁绪满怀人的星星鬓发之间,表达了凄苦悲凉的感受。(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句子来高度评价《离骚》的主题宏大、言近旨远。(3)李白在《蜀道难》中,通过描写行人艰难的步履和惶恐的神情来写蜀道山势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见贤思齐焉②.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③.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④.举类迩而见义远⑤.扪参历井仰胁息⑥.以手抚膺坐长叹【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的字有:焉,迩,扪,参,胁,膺。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许多俗语,其实是出于文人创作。比如,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那是从杜甫的“翻手作云覆手雨”化用来的。比如,聪明反被聪明误,那是从苏轼的“我被聪明误一生”化用来的。这里涉及到一些有趣的偏见。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典出宋玉的曲高和寡论。所谓唱《下里巴人》,几千人和之;唱《阳春白雪》,和之者几十人;《阳阿》《薤露》唱起来,几百人和之。引商刻羽,杂以流微,只有几个人懂了。是所谓高雅艺术与民间艺术的分别。但真正最广义的民间,其实又不容易产生艺术。就比如俗语,要将有趣的道理,凝练成简洁、_______________的语言,需要优秀的艺术技能。所以最常见的民间艺术,往往也凝聚着知识分子的技艺与知识。所以古往今来,流传最广的作者,如李白,如杜甫,都是本身富有学识,又很懂得从民间_______________养分。最典型的是白居易。白居易的诗老妪能解,这种情况_______________实际上,白居易知道怎么写能让人喜欢,知道怎么写能让人叹好,但他对诗的眼光极高极宽,不想那么狭隘。他的平易近人,是故意的。以白居易的大才,要写出让学者诗人们赞叹的玩意,简直_______________。但在他眼里,诗不该只是风花雪月山水怨思,而该是上下相通的东西。不该是一部分人的玩物,也可以是人民的艺术。所以他是大才子的身份,尽量写点大家都能读懂的玩意、以便增加诗的影响力。是所谓诗歌界的人民艺术家。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脍炙人口吸取耳熟能详轻而易举B.脍炙人口汲取众所周知一蹴而就C.喜闻乐见汲取众所周知轻而易举D.喜闻乐见吸取耳熟能详一蹴而就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所以他是大才子的身份,尽量写点大家都能读懂的玩意,以便增强诗的影响力。B.所以他是以大才子的身份,尽量写点大家都能读懂的玩意,以便增加诗的影响力。C.所以他是大才子的身份,尽量写点大家都能读懂的玩意,以便扩大诗的影响力。D.所以他是以大才子的身份,尽量写点大家都能读懂的玩意,以便扩大诗的影响力。20.请将画横线语句改成句式整齐、语意连贯的句子(可调整语序,可更改个别词语),并简要分析改写后句子的表达效果。【答案】18.C19.D20.改写:唱《下里巴人》,几千人和之;唱《阳阿》《薤露》,几百人和之;唱《阳春白雪》,几十人和之。

好处:

①句式整齐而有节奏,增强了气势,朗朗上口;

②层次清晰地强调了高雅艺术与民间艺术的区别。【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空,“脍炙人口”,指切细的烤肉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被众人所称赞。“喜闻乐见”,指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结合语境,横线后的中心词为“语言”,所以应用“喜闻乐见”来修饰它。第二空,“汲取”,指吸收、摄取,侧重像从下往上提水那样取得,汲取一般只用于抽象事物,用于书面语中。“吸取”,指吸收采取,着重于采取、选取,可用于抽象或具体事物。由后文“养分”可知此处应用“汲取”。第三空,“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众所周知”,大家普遍知道的。语境强调的是白居易的诗老妪能解这种情况大家都知道,所以用“众所周知”更符合语境。第四空,“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省事。“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强调完成事情的时间短。结合语境分析可知此处强调白居易写出让学者诗人们赞叹的作品极容易,故应用“轻而易举”。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大才子的身份”前缺介词“以”;二是搭配不当,“增加诗的影响力”搭配不当,改为“扩大……影响力”。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第一问:首先,题干要求把画横线语句改成句式整齐、语意连贯的句子,首先选择一个句子做为参照,把其他的句子改成与之句式对应的句子,如这题可以以“唱《下里巴人》,几千人和之”做为参照,把剩下的句子进行调整,“唱《阳春白雪》,和之者几十人”改为“唱《阳春白雪》,几十人和之”;“《阳阿》《薤露》唱起来,几百人和之”改为“唱《阳阿》《薤露》,几百人和之”。然后按照一定的语序调整顺序:唱《下里巴人》,几千人和之;唱《阳阿》《薤露》,几百人和之;唱《阳春白雪》,几十人和之。第二问:改后的句子,句式整齐,均以“动宾+主谓”的句式进行表达,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颇有气势。改后的句子,按照“几千人和之”“几百人和之”“几十人和之”的顺序进行安排,层次清晰地强调了高雅艺术与民间艺术的区别。(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有些理论家和艺术家认为联想与审美体验息息相关,并不认为有什么纯粹的音乐、绘画、舞蹈等。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描摹的乐声,就是用各种联想的意象来描写来表现的,如“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然而,也另有一些理论家和艺术家认为,①,反而还会妨碍审美体验。在他们看来,自然和艺术的美都在形式而不在内容,欣赏者②。反之,只能在摒弃联想的情况下,靠对艺术形式的直观以获取美感。要是在欣赏这些艺术时产生联想,那恰好是走出了艺术境界,进入了实用境界,审美体验就丧失殆尽。他们认为,在审美体验中,只有让我们的注意力专注于一个独立的意象上面凝神于一,不左顾右盼,才能沉醉于审美的愉悦之中。()所以,③。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而欣赏者因联想使得精神不集中,从而导致意识由审美对象向非审美对象的转换。B.而联想则使欣赏者精神不集中,从而导致意识由审美对象向非审美对象的转换。C.而欣赏者不但因联想使得精神不集中,而且导致意识由审美对象向非审美对象的转换。D.而联想不但使欣赏者精神不集中,而且导致意识由审美对象向非审美对象的转换。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B22.①联想不但与审美体验无关

②不能靠联想来获得美感

③联想是妨碍审美体验的【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将语句复位,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能力。结合括号前面的语境“要是在欣赏这些艺术时产生联想,那恰好是走出了艺术境界,进入了实用境界,审美体验就丧失殆尽”,可知话题中心是“联想”。括号最近邻的前一句“他们认为,在审美体验中,只有让我们的注意力专注于一个独立的意象上面凝神于一,不左顾右盼,才能沉醉于审美的愉悦之中”,与后面“欣赏者精神不集中”之间是相反的,一个“沉醉”,一个“不集中”,所以要用“而”来表示转折。再看“欣赏者精神不集中”与“意识由审美对象向非审美对象的转换”之间是连动的关系,所以不能用表递进的“而且”,而应用表结果的连词“从而”。这样一看,话题中心是“联想”,而不是“欣赏者”故排除AC两项;“联想”作句子的主语,使“欣赏者精神不集中”,“从而”导致欣赏者的“意识由审美对象向非审美对象的转换”,故排除表递进的D项。故选B。【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补写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的能力。第一处,横线前面的文字是“然而,也另有一些理论家和艺术家认为……”,显然这些专家和首句有些理论家和艺术家认为“联想与审美体验息息相关,并不认为有什么纯粹的音乐……”是相反的,即“联想不但与审美体验无关”。之所以加一个“不但”是与后文“反而”相呼应,构成递进关系的搭配。第二处,横线的后面是“反之,只能在摒弃联想的情况下,靠对艺术形式的直观以获取美感”,即联想无助于获取美感。再看其前面的句子“在他们看来,自然和艺术的美都在形式而不在内容”,都说明要获取自然和艺术的美或美感,不需要联想。故此处填“不能靠联想来获得美感”。第三处,横线是语段的最后,而且前面是“所以”表示是总结了,该横线前面的语句是“而联想则使欣赏者精神不集中,从而导致意识由审美对象向非审美对象的转换”,那么结论就是:联想是妨碍审美体验的或联想无助欣赏者获得美感。四、写作(60分)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