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山西省运城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山西省运城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山西省运城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山西省运城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精品试卷PAGEPAGE1山西省运城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1976年,在河南安阳市殷墟商王武丁的王后妇好墓中,出土了755件玉器和468件青铜器。其中玉器以礼器、兵器和装饰器为主,原料多为新疆和田玉;青铜器以礼器和兵器为主。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商朝确立了礼乐制度,迷信鬼神和崇尚天命 B.商朝的军事实力强大,确立了对西域的统治C.商朝手工业技艺高超,产品远销至河西走廊 D.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前,中原与西域已有往来[答案]D[解析]通过题干内容可知,在商王武丁王后妇好墓中所出土的玉器中,其“原料多为新疆和田玉”,据此可以推断,在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之前,中原地区与西域已经有来往,故D选项正确;题干内容仅是涉及商王武丁王后妇好墓中所出土玉器和青铜器的相关信息,并没有涉及商朝确立礼乐制度的相关内容,排除A选项;题干内容仅是述及妇好墓中所出土玉器的原料“多为新疆和田玉”,至于这些原料是通过何种方式运送到中原地区的,在题干中并没有涉及,并且在商朝内外服制度之下,商王并不能很好地控制外服地区,排除B选项;题干内容涉及的是商王武丁王后妇好墓中所出土的玉器,其“原料多为新疆和田玉”,并没有说明这些玉器已经“远销至河西走廊”,排除C选项。2.《孟子·滕文公下》记载,葛伯在商汤联合东方诸侯反夏时犹疑观望,商汤找借口灭了葛国,此后众多诸侯纷纷投奔商。战国时期的《管子·轻重》、司马迁《史记·殷本纪》记载,商汤行仁义,诸侯认为“汤德至矣”,于是“皆归商”。以下对这两种说法判断正确的是A.两种说法互相矛盾,都不可信 B.后者有两则史料记载,更为可信C.商灭夏时得到诸侯归附与支持 D.后者体现了儒家正统地位的影响[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孟子·滕文公下》反映商汤灭夏得到东方诸侯支持;《管子·轻重》和《史记·殷本纪》反映商汤灭夏是仁义行为,故都体现了商灭夏时得到诸侯归附与支持,C项正确;材料中的两种说法不矛盾,排除A项;后两则史料也是文献史料,不一定就比前者可信,排除B项;儒家正统地位确立于汉武帝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3.有学者指出,人民的自由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不受政府干预的自由和进入政府的自由,从后一个层面上说,中国古代的人民是享有一定的自由的。该结论的依据是,中国古代()A.人民能够享有基本的人身自由 B.科举制度增强了阶层的流动性C.经济发展使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D.儒家思想鼓励政府民主和开放[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不受政府干预的自由和进入政府的自由,从后一个层面上说,中国古代的人民是享有一定的自由的”可知,后一个层面指的是人民有进入政府的自由,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在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官依据,使很多出身社会中下层的平民有了进入政府的机会,增强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项正确;“基本的人身自由”与材料“进入政府的自由”不符,排除A项;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低下,排除C项;儒家思想在汉武帝之后成为主流思想,是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服务的,排除D项。故选B项。4.以李贽、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学者为代表的一批明清早期启蒙思想家,在批判和否定宋明理学家纯粹道义论幸福观的同时,还重构了幸福的内涵。他们把人的幸福还原为平等的个体诉求,倡导重欲、尚利、责私的价值取向,不再把幸福的维度局限于封建道德的枷锁之内,这表明明清早期启蒙思想()A.丰富并发展了传统儒家思想 B.凸显了经世致用的治学之风C.动摇了宋明理学统治地位 D.与西方启蒙思想的核心相吻合[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在批判和否定宋明理学家纯粹道义论。幸福观的同时,还重构了幸福的内涵,倡导重欲、尚利。贵私的价值取向,形成了全新的均衡幸福观”可知,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继承与批判了儒学,是对传统儒学的丰富与发展,A项正确;B项未体现经世致用内涵,排除B项;C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排除C项;西方的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而中国的仍然属于儒学的范畴,排除D项。故选A项。5.下图是1902―1930年英德等6国在华投资情况(占总额百分比%)这表明()A.战争迫使列强改变对华侵略方式 B.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总量日益缩减C.英国始终是对华最大资本输出国 D.一战改变了列强侵华的传统格局[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欧洲国家在华投资比例下降,而日美比例上升,其中日本上升幅度最大,这是因为一战的爆发,欧洲国家忙于一战,为日本和美国扩大在华投资提供了便利,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列强改变对华侵略方式,排除A项;材料为英德等6国在华投资情况(占总额百分比%),不能说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总量日益缩减,排除B项;1930年,日本在华投资比例最大,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6.五四运动后,随着各种社会主义流派传入中国,许多先进知识分子在对诸多“主义”考量后,提出了“中国式主义”,如1920年李大钊在《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一文中就指出:“社会主义要在条件合适的国家才能得以实行。”“中国式主义”的提出()A.表明社会主义已成思想主流 B.说明思想界排外意识浓厚C.阻碍了新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D.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答案]D[解析]李大钊等人提出“中国式主义”,意在强调社会主义要和中国国情相适应,这一主张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的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D项正确;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刚传入中国,并非主流,排除A项;提出社会主义应当和中国的国情相适应,不等于排外,排除B项;“中国式主义”的提出有助于新思想在中国落地生根,排除C项。故选D项。7.中国1952年约有600万工人,到1957年,工人人数已增加到约1000万人,城市人口也从7000万人增加到约1亿人这反映了当时()A.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 B.工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C.国民经济调整已经完成 D.“大跃进”运动蓬勃开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国1952年约有600万工人,到1957年,工人人数已增加到约1000万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中国正在开展一五计划,工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工人人数也相应地增多,B项正确;材料与社会主义改造无关,排除A项;国民经济调整在1952年就已完成,排除C项;D项是1958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8.我国1978到1984年新增加的1798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约有2/3来自农民。1984年,全社会购买力中,农民占到52.5%。这是因为()A乡镇企业改变了农村经济结构 B.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C.市场经济体制已波及农村地区 D.城乡经济体制改革不均衡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底,确定实施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项正确;乡镇企业改变农村经济结构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城乡一体化的信息,排除B项;我国明确提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1992年,排除C项。故选D项。9.有学者指出,对自由农来说,如果在战乱时期成为农奴,倒不是坏事;当维京人和其他武装侵略者袭来之时,顺从庄园制度就可以获得领主的保护。在这种情况下,成为农奴甚至可以说是个更好的选择。据此可以推知()A.农奴比农民更加生活富足 B.庄园拥有自身的武装力量C.庄园经营以自给自足为主 D.欧洲国家开始出现了分裂[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当维京人和其他武装侵略者袭来之时,顺从庄园制度就可以获得领主的保护”可知,中古西欧领主拥有武装,抵御侵略,B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在战争状态下,并不是农民与农奴生活上的对比,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庄园经营,排除C项;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国家就开始了分裂排除D项。故选B项。10.下表为16世纪至20世纪上半期世界人口的迁移情况。导致19世纪中后期世界人口迁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间主要移出地主要移入地1500—1850年欧洲、非洲美洲1850—1945年欧洲、亚洲美洲A.非洲人口的大量减少 B.西方殖民扩张方式发生转变C.华工被列强疯狂掠夺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世纪初英美等国开始陆续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因此从19世纪中叶开始,大批印度、中国等地的劳动远涉重洋来到美洲,这使得19世纪中后期世界人口的移出地发生了变化,所以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西方殖民扩张方式的转变,B项正确;世界人口移出地的变化是因为西方殖民方式的转变,不是因为非洲人口的大量减少,排除A项;根据世界人口迁移发生的变化无法说明华工被列强疯狂掠夺,排除C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在20世纪初,排除D项。故选B项。11.下表是苏俄(联)在经济建设中采取的一些措施。这些措施()①急剧提高国民收入中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金比重,相应的压缩消费比重②通过税收、公债和一次性捐款等方法吸收居民资金③开展轰轰烈烈的增产节约运动④调整工资、奖励制度,鼓励职工提高文化和技术水平A.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推动了工业化建设的迅速发展C.造成了农业生产发展的滞后性 D.使苏联市场经济发展充满活力[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中的措施为苏联工业化建设中的举措,推动了工业化建设的迅速发展,B项正确;这些措施最初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战后国民经济比例才逐渐失调,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涉及农业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苏联当时是计划经济,排除D项。故选B项。12.八国集团(简称“G8”),曾经是一个跨国经济组织,成员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及俄罗斯,2009年后,该组织在全球经济事务上的主要功能逐渐被包括中国、巴西、印度在内的二十国集团(简称“G20”)取代。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治理的诉求与国家实力消长B.各国对区域集团化的积极响应C.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D.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2009年后,该组织在全球经济事务上的主要功能逐渐被包括中国、巴西、印度在内的二十国集团取代”,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实力的壮大,进一步完善了全球的治理,A项正确;“各国”表述绝对,排除B项;“已经建立”表述错误,排除C项;材料不能看出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排除D项。故选A项。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代中国既不是民族国家,也没有现代意义的民族主义,传统社会没有民族、国家认同,但是,传统社会有坚定的文化认同与王朝认同。王朝认同与文化认同一表一里,维系着传统社会的人们的基本心理结构。顾炎武把这两种认同化为“国”与“天下”的差别,当王朝认同失效之后,文化认同的功能就凸显出来了。传统社会的文化认同,含有原始的民族主义因素,那就是“夷夏之辨”。非我族类者,其心必异。而文化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起过决定性的作用。——摘编自陈壁生《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建构》材料二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民众毫无民族情感可言,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要么是对基督教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现实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民族观的内涵,并分析其形成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近代国家观念的变化及其原因。[答案](1)内涵:民族一统(统一);古代传统夷夏观(华夷之辨)。背景: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地理分布和生产方式上的不同;受儒家思想的影响。(2)变化:神权统治到王权国家。原因: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宗教改革加强了世俗王权;文艺复兴等促进人文主义思想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的形成和力量的壮大。[解析](1)内涵:根据材料一“传统社会有坚定的文化认同与王朝认同。王朝认同与文化认同一表一里,维系着传统社会的人们的基本心理结构”可推出民族一统(统一);根据材料一“传统社会的文化认同,含有原始的民族主义因素,那就是‘夷夏之辨’。”可推出古代传统夷夏观(华夷之辨)。背景:可从社会环境、历史传统、地理分布、思想等角度进行回答。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地理分布和生产方式上的不同;受儒家思想的影响。(2)变化:根据材料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现实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可推出神权统治到王权国家。原因:可从经济、政治和思想等角度就进行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经济上,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政治上,宗教改革加强了世俗王权;思想上,文艺复兴等促进人文主义思想的不断发展;阶层上,资产阶级的形成和力量的壮大。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据韩保江《决定大国兴起的五种动力》整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选择五大动力中一个或多个动力进行论证;也可以对材料的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示例:创新能力与技术进步是决定大国兴起的根本动力工业革命前,英国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发展,劳动分工细致,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18世纪60年代以来,以改良蒸汽机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革命,引发了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变革,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19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和美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由于经济增长模式对新技术的排斥,以及忽视新兴产业的发展,英国在科技上的领先地位逐步丧失,经济发展的速度逐渐缓慢下来,被美国和德国相继赶上和超过。综上所述,创新能力与技术进步是大国兴起的根本动力,要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解析]根据材料大国兴起五大动力为创新能力与技术进步、资源禀赋与人口、资本市场与金融创新、开放与学习、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通过这些关键词可知此题可以从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及影响入手,可以选择五大动力中的任一或多个,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备。示例:创新能力与技术进步是决定大国兴起的根本动力。工业革命前,英国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发展,劳动分工细致,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18世纪60年代以来,以改良蒸汽机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革命,引发了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变革,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19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和美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由于经济增长模式对新技术的排斥,以及忽视新兴产业的发展,英国在科技上的领先地位逐步丧失,经济发展的速度逐渐缓慢下来,被美国和德国相继赶上和超过。综上所述,创新能力与技术进步是大国兴起的根本动力,要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清末新政在教育和军队体制改革中产生的具有相当数量的新型人才,加上改革中得到加强的民族资产阶级,形成三股新的社会力量。清政府原来设想新政改革能够同化他们,使之成为巩固王朝统治的中坚力量,但是,这三股力量却成了清政府的对立面。清政府专制政体在它拥有足够充分、集中的权威时,不仅没有很好地运用其权威力量来正确解决民族危机和内政危机,反而镇压了戊戌变法,从而使其权威的合法性大大受损,对社会各阶层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