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本高一语文必修下第三单元《说“木叶”》林庚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2.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3.审美鉴赏与创造:
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4.文化传承与理解: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诗的热情,使学生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唤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核心素养目标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品味文中诗句,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意象的意蕴;比较“木”与“树”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教学难点:感悟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丰富意蕴,提高诗歌的阅读欣赏能力。。情境导入
我们从小就接触古诗词,对其已比较熟悉,但大家有没有想过:古诗词究竟有哪些基本特质?罗丹说:"美在于发现。"在古代诗词中,有一些事物拥有美好而丰富的意蕴,比如:"柳"写留恋,"月"寄相思,"云"象征着游子,"梅"体现着傲骨,那么,在古代诗词中常常出现的"木叶"是怎样一种意象呢?“木叶”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最早出现在屈原《九歌》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木叶”中“木”就是树的意思,“木叶”即为树叶,在古典诗歌中特指落叶。有暗示意义,可让人联想到秋天的落叶,给人以落寞之感,营造凄清的艺术格调。本文从古诗词中多用“木叶”而不是“树叶”这一有趣的现象入手,集中大量资料深入分析,探讨现象背后的原因。知人论世
林庚(1910—2006)字静希。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等。在唐诗和楚辞的研究中卓有建树,提出了著名的“盛唐气象”。知人论世
他的“少年精神”:林庚先生是一个唐诗研究者,而少年精神是他对唐诗总体风格的概述。他认为唐朝有一种勃发的气象在,反映到唐诗上,便是一种昂扬向上的极富青春生命力的能够以天下为己任的少年精神。如李白一生怀才不遇,仍然高歌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一声穷困潦倒,依旧高喊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大情怀的诗句。说林庚先生有少年精神,是说他具有勃发向上的生命态度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任务探究一自主阅读,理清思路1、“木叶”为古代诗人所钟爱。(1—3)2、分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4—6)3、艺术领域:一字之差,相隔千里(7)发现问题总结全文分析问题说木叶现象总结分析课文是通过什么来引出此话题的?从众多诗歌作品中的“木叶”形象作为引子,来引出本文所谈论的话题:为什么木叶会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任务探究二文中一共引用了多少出诗文?一篇文章中引用了这么多诗句,意义何在?按照每段出现的诗句具体分析。任务探究二第一段任务探究二①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战国屈原《九歌·湘夫人》)②洞庭波兮,木叶微脱。(南朝宋谢庄《月赋》)③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南朝陆厥《临江王节士歌》)④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北朝王褒《渡河北》)1段:“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文章举了谢庄《月赋》、陆厥《临江王节士歌》、王褒《渡河北》为例。意图:指出“木叶”是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任务探究三第二段⑤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战国屈原《橘颂》)⑥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汉代淮南小山《招隐士》)⑦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无名氏)⑧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南朝萧纲《折杨柳》)⑨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东晋陶渊明《拟古·日暮天无云》)⑩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南朝柳恽《捣衣诗》)⑪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唐沈佺期《古意》)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⑬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南北朝庾信《哀江南赋》2段: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用“树叶”的十分少见,大量的是用“木叶”,又发展到用“落木”。意图:在诗歌中“树”“叶”“木叶”“落木”常见,“树叶”却少见。任务探究四阅读第3自然段“树叶”却无人过问,“落叶”虽然常见,也不过是一般的形象。“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字。3段:说明“木叶”“落叶”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字。在诗歌中,概念相同的词语,也有可能在形象上大有区别。任务探究五第四段⑭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南朝吴均《答柳恽》)⑮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三国曹植《野田黄雀行》)⑯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北宋黄庭坚《登快阁》)⑰枯桑知天风。(汉代诗人佚名《饮马长城窟行》)意图:“木”有落叶因素的艺术特征。4段: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任务探究六第五段⑱午阴嘉树清圆。(北宋周邦彦《满庭芳》)意图: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5段:说明“木”为什么含有落叶的因素——诗歌语言的背后含有暗示性。任务探究七第六段⑲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三国曹植《美女篇》)⑳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唐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㉑日暮风吹,叶落依枝。(南朝吴均《青溪小姑歌》)意图:“木”有黄色和干燥的艺术特征。
6段: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相同概念的“木”与“树”在形象上的差别是什么呢?意象场合外形颜色质感意味联想(落)木(叶)树(叶)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清秋的性格春夏之交秋风叶落脱尽叶子枝叶繁茂绿(叶)褐绿
干燥饱含水分空阔疏朗饱满绵密密密层层浓阴满地枯黄任务探究八任务探究九“落木”与“落叶”有怎样不同的意味?以曹植《美女篇》为例,“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落木”呢,则比“木叶”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落木”与“木叶”的意味有什么区别?“落木”比“木叶”更显得空阔,少了”叶“,便少了清秋的绵密之意,完全是一片悲凉与凄清。任务探究十树意象区别满树的叶子水分很充足碧绿,鲜活生机浓荫浓绿木木板.木料树干落叶秋天微黄干燥黄色,干燥具体
任务探究十一“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其一“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暗示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其二任务探究十二“木”的这两个特征体现了诗歌语言中
的问题。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双关、象征、哲理、情韵意、深层意等。暗示性任务探究十三暗示性暗示性:意象的文化内涵,使你在意境里望见了无垠。秋:相思自古多情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南浦别绪: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屈原《九歌》春草碧色,春水渌(lù)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任务探究十四丁香凝愁: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摊破浣溪沙》任务探究十五双关(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2)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任务探究十六(1)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屈原《离骚》(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3)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象征任务探究十七(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哲理任务探究十八(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深层任务探究十九
说“落花”
“落花”是诗人们钟爱的形象。“落花”的使用,有用其本意的,也有引申义和象征义的。“落花”在运用出,又出现了“落红”“乱花”“残红”“乱红”等意象,它们的使用,各有区别。任务探究二十怎样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所谓“暗示性”指词语概念以外的意义,是词语的形象色彩和联想意义。多义性表层义深层义语境任务探究二十一“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为何不把“树”换成“木”呢?
“树”给人繁密、层层浓阴的联想,与后一句的“绿叶发华滋”,嫩绿的树叶中开出了繁密的花朵的意境很相宜;若换成“木”,带来的则是干燥、疏朗的意象,与后句繁密的绿叶与鲜花相矛盾。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把”落木”换成”落叶”效果如何?
明确:不宜更换。
“落木”是一种寒冷萧条,干黄空阔的深秋意境,给人一种苍茫孤独飘零之感。切合诗中所描绘的意境,换成“落叶”环境便发生变化,变成了细雨绵绵,繁茂的密树,如此多雨的春夏之交,又怎么会有无边的落叶呢?明确有悖当时的情境。任务探究二十二
由于民俗习惯和作家前后互相的影响,一个民族长期以来,往往在同一物象上反复寄寓了一种或多种寓意和独特的情感,使这个物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古诗中的意象,一般都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对这一类的意象,我们应该牢记。此外,还需要注意诗歌的炼字、注意诗歌中的“一字之差,相差千里”的效果,以及诗歌中意象背后的暗示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离别之情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哀怨之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思念之情期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忧愁情绪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脱俗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圣洁坚贞体味下列诗句中各意象潜在暗含的意义,把它们各自表达的情感连线起来。任务探究二十三知识拓展景象(含意象和意境)——融情造境意象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主观情意)
“象”——物象、景象(客观物象)
意象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意象具有某些特定含义,在鉴赏诗歌时要注意把握。知识拓展意境意境: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词中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象和意境的联系:(1)一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咏物诗大多如此。如王冕的《白梅》只描写了白梅一种景物;(2)意象组合(列锦、交叉)形成意境,即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的意境,从而表达一种基调或某种氛围.。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采用多个意象来描绘图景的典范之作。意象+意象=意境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是一个个具体可感的表意的典型物象。注意:意象和意境是互相依存的,但并非所有的意象组合都能构成一个意境,正确地把握二者关系,还需要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来沟通景与情、情与理的关系。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是一个整体概念,是“象外之境”,它是一种需要读者借助外在的艺术形象表达,通过联想和想象,融入自己的心理体验才能悟出来的情调和境界。知识拓展知识拓展【例】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绝》——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清幽、静谧的意境。知识拓展古诗常见意象内涵松梅菊竹寓高洁,借月把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落叶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寓兴衰,草木仍人事移。知识拓展古诗常见六种意境豪放类: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阔、广袤高远、旷达洒脱。清幽类:清新明丽、宁静恬淡、淡雅闲适、和谐静谧、恬静优美。伤感类:凄清冷寂、孤寂冷清、哀怨低沉、凄惨萧条、苍凉悲壮。婉约类:缠绵悱恻、哀婉动人、委婉含蓄、蕴藉风流、朦胧缥缈。超脱类:超脱世俗、远离尘嚣、高雅脱俗、超凡脱尘、风致雅洁。华美类:富丽堂皇、华美绚丽、华妙艳丽、瑰丽神奇、色彩斑斓。知识拓展命题模式:(1)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知识拓展解题步骤一、找意象意象大都是一个名词性词语如果是主谓式或动宾式,则转成名词结构,如“柳细花红”转换为“细柳”“红花”二、抓内涵与特征动词要从动态感、形象感、包孕性上去体味形容词把握其外在特征,如声、色、形(残、圆)、味等,注意意象的时令色彩抓住“意”“象”契合点,由外在特征入手,挖掘其内在品质及独有情味知识拓展色调:冷暖、喜悦、悲凉、清新、明丽、灰暗等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还有反衬的情形)知识拓展三、析作用意象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意境上)创设情境,提供背景(环境上)衬托人物,铺垫蓄势(人物塑造)表情达意,感发兴寄(感情上)结构上的线索作用(结构上)知识拓展四、写作技巧总结表现手法:(烘托和渲染、白描和工笔、对比和衬托、比兴手法、象征手法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借代、用典、对偶等)。观察和描写的角度(正面和侧面、实写和虚写、动景与静景、远景与近景、形色声味等)。知识拓展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作用。第四步分析作者使用的表现手法和技巧。【描景】——【析境】——【传情言志或作用】——【技巧】
知识拓展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既要忠实于原诗,又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诗意。二、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雄浑壮阔、萧瑟凄凉、幽静空灵、恬淡闲适、清新自然、安谧娴静、苍凉旷远、高远深邃等。注意要能恰切的吻合景物的特点和情调。知识拓展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作用。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惆怅、寂寞、孤独、烦闷、积极向上、消极颓废、坚守节操、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思乡之情、思友之情、忧国忧民之情、关心人民疾苦、壮志未酬的愤激等,但切忌空洞,要答得具体,最好说明原因。知识拓展解题步骤对应的答题步骤解题步骤:1、找意象2、抓内涵特征3、析技巧4、析作用答题步骤:1、描画面2、设意境(2个词组)3、点明技巧(有时可省)4、明作用(表感情)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但各有侧重,请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2、
这两首诗都描写了春天,那么作者对“春”的感情评价和“春”的作用是否一致?为什么?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秋词二首刘禹锡(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二首刘禹锡(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前诗侧重描写秋天的生气和活力,从而鼓舞人们要振奋精神,顽强奋斗;后诗咏叹秋天令人敬肃的色彩,从而唤醒人们要情操清白意志坚定。不一致。前诗并没有否定春的生气和活力,并且用春来衬托秋的生气和活力更胜一筹;后诗否定了繁华浓艳教人轻浮若狂的春色,诗中用春来反衬秋色的清净高雅。可见,同样的意象,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也许不尽相同任务探究二十四任务探究二十五1.在第1段中,作者列举了谢庄《月赋》、陆厥《临江王节士歌》、王褒《渡河北》的诗句,其目的和作用是什么?提示:说明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由此引出文章论说的对象和主题——木叶。2.第5段与第4段是怎样的关系?有什么作用?提示:第5段在第4段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木”为什么“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个特征,引出语言“暗示性”的问题,过渡到“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任务二】
分析文章内容3.为什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木”暗示了“落叶”的含义?提示:因为“木”具有“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让人更多地想起了树干,把“叶”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4.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提示:不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真正的目的是阐述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5.作者列举萧纲、陶渊明、柳恽、沈佺期等人的诗句,意在说明什么?提示:这里作者采用了例证法,指出古诗中喜用“木叶”而基本不用“树叶”的现象,得出“可见洗练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的结论。作者这样写,暗示出“木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概念,为后文深入论说“木叶”张本。任务探究二十六6.从林庚先生的观点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的“木叶”有什么独特的审美意味?课文是怎样说明这一意味的?提示:“木叶”是秋风中飘零的透些微黄颜色的叶子。这是由“木”的艺术特征决定的,“木”不但暗示着落叶,而且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课文采用了举例说明、比较说明的方法:曹植诗中的“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是碧绿柔软的叶子;屈原诗中的“木叶”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二者的颜色、质感、密度、动感均有差别。司空曙诗中的“黄叶”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飘零之意,而且颜色湿黄而非枯黄。“木叶”是风中飘零的黄叶,属于风的而不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是典型的清秋性格。7.结合课文内容,根据示例,赏析下列诗句中“木叶”意象的作用。提示:①以“木叶”“江波”“云”“山”等景物组成一幅气象开阔、气韵凄清的秋景图,生发出浓重的秋思,笔调明净,气氛凄冷②“木叶”在秋风中纷纷飘落,与洞庭水浩荡的波纹相似,极其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③深秋九月的捣衣声,催落树上枯叶,引发了诗中主人公对远在边关的丈夫的思念任务探究二十七
鉴赏艺术手法第5段中“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这个句子的妙处。提示:此处运用拟人修辞,“躲”形象、鲜明、生动地说明了暗示性和概念之间的关系:有关联,但是属于语言的潜在意义。诗歌语言有了暗示性,才使得语言“言有尽而意无穷”。《说“木叶”》让我们领略了诗歌语言的凝练与含蓄,含蓄与直白是诗歌语言发展的两大方向,请谈谈你的看法。提示:观点一:诗歌语言应当含蓄。诗意的浓淡,决定着诗歌生命力的强弱。而含蓄,历来是诗人所提倡的。诗词创作有三忌:用语忌直说,诗意忌浅露,内涵忌具现。宋代文学批评家严羽说:“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这就要求诗词创作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