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安徽省庐巢七校高三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安徽省庐巢七校高三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安徽省庐巢七校高三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安徽省庐巢七校高三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安徽省庐巢七校高三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安徽省庐巢七校高三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左传僖公四年》记载鲁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齐国攻打楚国的理由,“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意思是楚人没有及时贡奉用来缩酒的茅草,害的周天子无法祭祀祖宗。上述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A.礼乐制度在齐国得到较好保存 B.周天子“天下共主”的权威尚存C.诸侯与天子之间存在义务关系 D.社会秩序面临冲击与重新构建2.1937年8月14日,《申报》在《上海大炮声又响了矣》的时评中指出:“从卢案发生以来,我们抱定大事化了,小事化无本旨,与彼周旋。岂知,我们退一寸,他们便进一尺,遂使我们到退无退路的地步。”据此可知,这一时评A.批评了国民政府的抗日政策 B.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指出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认为日本侵华始于“卢案”3.霍元甲是中华武术的杰出代表,他最具代表性的拳术叫七十二式练手拳,施展开来出神入化、变幻莫测,让人无法看清,下列写作风格与霍元甲的拳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A.《巴熒圣母院》 B.《大卫科波菲尔》C.《战争与和平》 D.《百年孤独》4.汉武帝时,桑弘羊主持财政,首次实行平准政策,“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万物不得腾跃,故抑天下之物。番货长财,以佐助边费”。材料表明汉代平准政策A.使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B.导致百姓赋税负担更加沉重C.为解决边患创造有利条件 D.政府专卖抑制富商大贾势力5.殷人祭祀祖先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取悦先王先公等获得庇护,与此相比,周人有明显不同:“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商周祀祖制度的演变A.反映出上古时期帝王创立祀祖制度旨在社会教化B.表明商周等早期政权日益重视以神权维护世俗权C.显示出早期宗法文化中越来越多的人文理性因素D.推动了战国时期崇尚君主集权的法家思想的诞生6.汉十年“七月癸卯,太上皇.八月,令诸侯王皆立太上皇庙于国都。”两年后,高帝逝世。即位后的惠帝下达诏书,“令郡、诸侯王立高庙”。这些做法意在A.打击豪强地主 B.实行“推恩令” C.强化政权认同 D.推行“无为而治”7.1919年5月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与北洋政府外交部次长陈策举行会谈时,不断询问何时重启西藏问题的谈判,陈策答复“因青岛问题,已引起国人对领土问题注意,西藏事务,恐难办理。”此后北洋当局以“政府无权变更领士”一再拒绝了英人的无理要求。这表明A.五四运动激发了爱国热情 B.尊重民意成为朝野共识C.群众运动影响了外交决策 D.政府坚持捍卫国家利益8.史学界普遍认可军机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但对军机处设立的年份有不同的观点。下表最能说明设立时间认可的历史依据不认可的主要理由1726年为了用兵西北,设立“军需房”,参赞军务。临时性军务机构,无专职官员、无官衙。1729年正式更名“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只有兼职官员,皇帝随时召唤,在皇宫内设值房。1732年全称“办理军机处”直至清亡;专设军机大臣、章京等职;“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军机处名称、职能等业已具备。A.历史解释往往有随意性 B.主观阐释难以还原历史真实C.史学研究决定历史发展 D.不同研究视角影响历史结论9.爱泼斯坦在《突破封锁访延安)中写道:(陕甘宁边区)政府和常委会都由本地区最高权力机构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这些委员中只有八名是共产党,其他人中一名是国民党,一名是救国会,两名是“无党派人士”。这说明边区的选举A.削弱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 B.遵循了国民政府的有关规定C.服务于抗日民族统-战线 D.体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原则10.《仓颉篇》是秦朝李斯编写的识字学书范本,汉代广为流传。在西汉后期,社会上出现了“《仓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的局面,朝廷甚至专门派人讲解传授。这是由于A.王朝更替造成文化中断B.隶书在社会上普遍使用C.文字教育普及程度有限D.书法艺术追求个性审美11.有学者研究指出,中国的县级行政区划最为稳定,历朝历代县级政区的数量总体变化不大,如图所示:这是因为县级政权的职能是A.“监察百官”以缓和社会矛盾B.“提举市舶”以发展对外贸易C.“劝农课税”并维持地方治安D.“总领禁旅”并加强边疆防御12.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著名史学家钱穆指出“徐州一会,实当时诸候称王之初步,战国惊人一大事”。钱穆所指“徐州相王”的“惊人”之处在于A.诸侯国的政治地位获得较大提升 B.魏齐结盟改变了各国间力量对比C.诸侯国的政治体制发生重大变化 D.传统的礼法体制和秩序遭到践踏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材料明朝后期随着西方传教士来华,出现了中西医汇通思想。晚清时期西医大规模输入中国,有人比照西医对中医提出批评,甚至提出“废止中医”。面对尖锐的质疑,医学家唐宗海(1846年~?)说:“君以为西法千古所无,医用剖割,亦华元化(华佗)之流派。”他也认为,中医学在唐宋之后对气化理论传承不足,西医又过分重视人体解剖而不了解气化,以致医学发展“得粗遣精”。唐宗海早年完成《血证论》一书,堪称“集血证诊治之大成”,其医术亦扬名于沪。他后来撰写了《中西汇通医经精义》等系列医书,援引西医知识阐释传统医学经典,用西方科学知识解释阴阳气化学说,力证中医理论之不谬。唐宗海关于中西医汇通的独到见解,对后世影响颇深。新中国成立后坚持中西医并重,为创造中国的新医药学闯出一条道路。——摘编自马伯英《中西医汇通史概》等(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唐宗海“中西医汇通”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唐宗海“中西医汇通”思想的历史价值。14.(20分)材料19世纪末,列强积极扩军备战,展开军备竞赛。军备竞赛带来庞大的军费开支,这对于经济落后的国家是难以负担的。沙皇俄国政府两次倡议召开国际和平会议,声称“这次会议可能成为即将来临的世纪的美好预兆”。在沙俄倡导下,1899年和1907年列强先后两次在荷兰海牙举行了和平会议。两次会议都没有就裁军问题作出任何实质性决议,仅仅在一个公约中表示“希望限制陆海军军力及军事预算”.此外,会议签订了关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陆战法规等三项公约,以及禁止从气球上投掷炸弹和爆炸物等三项宣言,还决定成立“常设仲裁法庭”,其中部分原则至今在国际上仍然有效。会后,帝国主义各国加紧扩军,力求在未来大战中一决雌雄。——摘编自李纯武《简明世界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沙俄倡导召开国际和平会议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两次海牙和平会议。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材料反映齐国以“尊王攘夷”的口号攻打楚国,而“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实质反映传统的分封统治秩序走向解体,故D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不是齐国保存好礼乐制度,A不符合题意;可以反映此时“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周王室衰微,失去天下共主的权威,B不符合题意;C只是材料的表象不符合本质,C不符合题意。故选D。2、A【解析】

卢沟桥事变以后,“我们抱定大事化了,小事化无本旨”,一退再退,“遂使我们到退无退路的地步”,这一时评批评了国民政府的抗日政策,不满于对日妥协,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B项错误;1937年8月,抗日战争处于防御阶段而不是相持阶段,C项错误;材料并未明确日本侵华始于“卢案”,D项错误。3、D【解析】

“施展开来出神入化、变幻莫测,让人无法看清”体现了魔幻色彩。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百年孤独》与霍元甲的拳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故D正确;《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色彩,故A错误;《大卫科波菲尔》和《战争与和平》是现实主义作品,故BC错误。4、C【解析】

材料中“番货长财,以佐助边费”明确说明桑弘羊平准政策的作用,即为解决边患创造有利条件,C正确;平准物价,与商民争利,是重农抑商的表现,排除A;平准政策涉及商业,百姓赋税负担主要是农业,两者不存在因果联系,排除B;汉代专卖主要是盐铁官营,平准政策不属于专卖政策,排除D。5、C【解析】从材料中来看,周代的祭祀活动不仅仅是为了祈祝祖先荫庇后世,更重要是的是从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总结出的制度与规范,这对于王朝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人文因素的体现,故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出“社会教化”;B选项没有理解材料中的真实含义;D选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结论。6、C【解析】

西汉前期,中央政府先后下令,让全国各地的诸侯王都在其封地内为太上皇和高祖皇帝立庙,其目的在于强化对中央政权的认同,C项正确;在诸侯王的封地内为皇帝们立庙,与打击豪强地主无关,A项错误;实行“推恩令”是在汉武帝时期,B项错误;为皇帝们立庙与推行“无为而治”不符,D项错误。7、C【解析】

因为五四运动,北洋政府拒绝了重启西藏问题的谈判。这表明群众运动影响了北洋政府的外交决策,故C正确;材料主旨说的是北洋政府的外交决策的原因,故A错误;B项错在“共识”,故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北洋政府坚持捍卫国家利益,故D错误。8、D【解析】

据材料“表格信息军机处设立的年份有不同的观点。”可知,军机处的设置经历了“临时性军务机构,无专职官员、无官衙”到有“兼职官员”及“名称、只能等业已具备”的过程,因此影响了对军机处年代的确定,这说明研究的视角不同,得出的历史结论也不一样,D正确;A违背史实;主观阐释受主体认知的局限性及社会环境的制约,难以还原历史真实,但B与材料无关;生产方式决定了历史发展,C说法错误。9、C【解析】

本题以爱波斯坦《突破封访延安》中的记载为背景,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边区政府和常委会的构成反映了其民主联合政府的性质,说明其属于抗日民主政权。体现了边区选举服务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需要的特点,C项正确;材料中的选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决心和诚意,此举更有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A项错误;边区选举是按照中国共产党的规定来执行的,而不是国民政府的规定,B项错误;材料中的选举具有民主联合性,这是新民主主义原则的体现,而不是社会主义原则,D项错误。10、B【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李斯所编的《仓颉篇》以小篆书写,汉代流行隶书,小篆已是“古字”故而民间不识,这说明隶书在社会上普遍使用,故B项正确;中国古代的文化没有中断,故A项排除;材料没涉及到教育的普及,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书法艺术,故D项排除。11、C【解析】

县级政权的职能主要是管理地方行政及地方经济的相关事务,故C项符合题意;“监察百官”是御史大夫的职能,排除A。发展对外贸易与县一级没有关系,排除B;加强边疆防御主要是军事上的,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12、D【解析】

“徐州相王”打破了诸侯由周王册封的制度规定,是对当时分封制度和礼乐制度的破坏,严重削弱了周王的权威,故选D;“徐州相王”是魏王和齐王之间相互承认对方为王,与诸侯国政治地位的提升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徐州相王”时间没有改革变各国间力量对比,更没有使诸侯国的政治体制发生重大变化,排除BC。故选D。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明清时期中西医汇通思想的影响;晚清时期中医遭遇西医的强烈挑战;中体西用思想的流行;传统医学理论深厚、医术精湛;善于吸纳融通中西医的长处。(2)发掘中国传统医学的价值,推动中医的改进;兼采西医之长,体现开放包容精神(辩证看待中西医长短处);有利于中医学的近代化;对现代中国(后世)的中西医结合具有借鉴作用。【解析】

(1)据“明朝后期随着西方传教士来华,出现了中西医汇通思想”得出明清时期中西医汇通思想的影响;据“有人比照西医对中医提出批评,甚至提出‘废止中医’”得出晚清时期中医遭遇西医的强烈挑战;据“其医术亦扬名于沪”得出医术精湛;据“援引西医知识阐释传统医学经典,用西方科学知识解释阴阳气化学说”得出善于吸纳融通中西医的长处。结合所学还可从当时中体西用思想的流行进行阐述。(2)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从发掘中国传统医学价值、推动中医改进发展、促进中医近代化和中西医结合等方面探讨唐宗海“中西医汇通”思想的历史价值。14、(1)帝国主义矛盾加剧:军备克赛激烈:沙俄经济落后:试图缓和国内不满:限制竞争对手。(2)会议没有达成和平目的:刺激列强加速扩军备战:对国际关系秩序的建设和国际法的发展都有创新性的贡献。【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