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历史】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历史】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历史】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历史】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著作《全球通史》中写道:“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依据所学完成下面小题。1.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近两百年的朝代是()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2.在“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中,最先打开中国大门的是()A.雅克萨之战 B.鸦片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3.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先进中国人发动了()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C.辛亥革命 D.维新变法运动【答案】1.D2.B3.D【解析】【1题】结合所学可知,清朝长期闭关锁国,一直到1840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了我国的国门,D项正确;唐朝、宋朝和元朝没有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ABC项。故选D项。【2题】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用鸦片和炮舰打开了中国大门,打破了中国与世隔绝的状态。因此,最先打开中国大门的是鸦片战争,B项正确;雅克萨之战是中国对俄国的第一次自卫反击战,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排除C项;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D项。故选B项。【3题】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激发了现金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领导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D项正确;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与康有为,梁启超无关,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叶中国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与康有为,梁启超无关,排除B项;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与康有为,梁启超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4.1869年,福州船政局第一艘轮船下水;1874年,清廷向福州船政局发出谕旨,提出新的造船要求:“铁甲船必不可少,即使议购有成,将来仍应鸠工自造。”这反映了当时()A.自强求富初步实现 B.官督商办成效凸显C.海防建设十分紧迫 D.海军衙门指挥得当【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874年,清廷向福州船政局发出谕旨,提出新的造船要求:‘铁甲船必不可少,即使议购有成,将来仍应鸠工自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4年日军武力犯台,清廷备御无策,不得不屈辱议和,此事引发朝野震荡,海防筹议因之而起,急筹海防成为廷臣疆吏的共识,购办铁甲自此开始,如何加强海防,铁甲舰是重中之重,材料反映了当时海防建设十分紧迫,C项正确;洋务运动失败,没能实现自强求富的目标,排除A项;官督商办”是洋务运动期间洋务官僚创办近代民用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经营方式,材料反映不出官督商办成效凸显,排除B项;1885年清政府设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南洋、北洋和福建海军,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5.1895年,清朝使臣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马关谈判时,曾有过这样一段对话。从中可得出的信息是()李云:我接台湾巡抚来电,闻将让台湾,台民鼓噪,誓不肯为日民。伊云:听彼鼓噪,我自有法,李云:此话并非相吓,乃好意,直言相告。伊云:我亦闻此事。李云:台民戕(杀)官聚众,视为常事,他日不可怪我。伊云:中国一将治台权让出,即是日本政府之责。A.台湾人民坚决反抗日本侵占台湾 B.清朝官员为虎作伥加速台湾沦陷C.台湾已被置于日本殖民统治之下 D.台湾人民的斗争被日军残酷镇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台民鼓噪,誓不肯为日民”可知,台湾同胞坚决反对清政府割让台湾岛给日本,A项正确;从李鸿章的话可知,李鸿章是想借台湾人民反对割让台湾的事情给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施压,从而不割让台湾,B项表述不恰当,排除B项;当时《马关条约》还未签订,台湾还没有被日本侵略者侵占,排除C项;根据所学历史可知,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的确遭到了日本侵略者的残酷镇压,但当时日本侵略者还没有进入台湾岛,D项所述历史还未发生,排除D项。故选A项。6.大沽炮台是近代天津重要的海防设施,强迫清政府将其拆毁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规定: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是D。7.在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远在海外并未直接参与,但我们仍称他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这是因为他早就为革命播下了火种。其中“火种”指的是()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三民主义 D.师夷长技【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成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所以孙中山为革命播下的火种指的是三民主义,C项正确;自强求富是洋务派的口号,变法图强是维新派的口号,都不是革命的火种,排除AB项;师夷长技是魏源提出的,指的是学习西方先进科技装备军队,和革命的火种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8.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主要是因为()A.人民获得了真正的民主自由 B.结束了被侵略的屈辱历史C.三民主义的理想在中国实现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D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天起,人民获得了真正的自由民主。排除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排除B项;辛亥革命的成果被窃取,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改变,三民主义的理想未在中国实现,排除C项。故选D项。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其实质意义在于()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明确了人民的权利C.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D.提高了人民的地位【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毫无疑义地提高了人民的政治地位,但上升到本质的高度,这是民主的反映,从政治的角度来讲,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伟大意义,C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没有规定中华民国在经济方面的措施,它不能直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中引用的《临时约法》的规定,并没有体现出人民享有哪些权利,排除B项;提高了人民的地位不是其本质含义,排除D项。故选C项。10.1913年,孙中山为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的同盟会会员写挽联:“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此挽联是为了纪念()A.蔡锷 B.宋教仁 C.黄兴 D.陈天华【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是宋教仁遇刺后,孙中山为他作的挽联。孙中山的挽联赞誉了宋教仁是为中国的民主宪政先锋、为中国实现民主政治所做的努力,所做的牺牲的第一个人。B项正确;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排除A项;黄兴是黄花岗起义的领导人,与题干挽联无关,排除C项;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1.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使人们期待与追求的民主共和理想一再化为泡影。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寻找救国的新出路。材料叙述的是新文化运动的()A.背景 B.内容 C.意义 D.表现【答案】A【解析】材料叙述的是先进知识分子对辛亥革命的反思,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开始寻找救国的新出路”。辛亥革命后,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寻找救国的新出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如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如提倡白话文、新文学反对文言文。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是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也使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而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更是启发了中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同时新文化运动也促进了文化的普及和繁荣。在材料中无法找到依据,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表现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2.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举行示威游行活动,这场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列强不顾中国利益与战胜国地位,将德国在山东的利权转让给日本,引发了人民的愤怒。A项正确;BCD都为五四运动的爆发提供了条件,但不属于直接原因。排除BCD项。故选A项。13.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革命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有了新的奋斗目标,有了新的领导阶级。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A.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D.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之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提出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以达到最终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主要任务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选举出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荣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C项正确;辛亥革命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推翻了清朝260多年的统治,排除A项;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排除D项。故选C项。14.1924年1月,国共两党在广州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其标志是()A.中共二大召开 B.国民党一大召开C.中共三大召开 D.改组国民党【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1924年1月,国共两党在广州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和所学知识,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会议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因此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B项正确;1922年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确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A项;1923年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通过了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排除C项;改组国民党是国民党一大讨论的主要议题,排除D项。故选B项。15.苏联前检察官克伦斯基在远东军事法庭上曾说:“如果我们可以指出一定的日期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段血腥时期开端的话,1931年9月18日恐怕是最有根据的。”这句话的依据是九一八事变()A.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B.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C.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D.直接导致东北的沦陷【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如果我们可以指出一定的日期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段血腥时期开端的话,1931年月18日恐怕是最有根据的。”表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选项A符合题意;BC对应的是1937年七七事变,D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故选A。16.叶挺曾评价某战役为:“挽洪都(南昌)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垂不朽。”该战役发生在()A.万家岭 B.南京C.卢沟桥 D.广州【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垂不朽。”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该战役发生在万家岭。万家岭大捷遏止了日军对江西的侵占;对支撑东南抗战,保护西南大后方有重大意义,是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A是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武汉保卫战期间的万家岭战役与南京无关,排除B项;卢沟桥事变发生在北京,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题干描述的战役发生在万家岭与广州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7.如图为1945年毛泽东到重庆与蒋介石面商国家大计时的合影。两人这次会谈取得的重要成果是()A.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蒋介石接连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40多天的艰苦谈判,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使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故两人这次会谈取得的重要成果是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C项正确;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排除A项;西方事变和平解决发生在1936年,排除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发生在1937年,排除D项。故选C项。18.1947年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此举()A.推翻了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C.表明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 D.使我国农村阶级关系得到改善【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B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排除A项;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排除C项;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19.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中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该诗句再现的军事行动是()A.辽沈战役 B.渡江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答案】B【解析】根据“《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并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了规模巨大的强渡长江战役,最终占领了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此即渡江战役,D项正确;辽沈战役发生在东北,使东北全境基本解放,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平津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排除C项;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于1948年11月6日至翌年1月10日,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区域内,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略性决战战役,排除D项。故选B项。20.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南通大生纱厂、上海福新面粉公司等组史料。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中国近代()A.民主政治的进程B.新式教育的出现C.民族工业的发展D.社会生活的变化【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南通大生纱厂、上海福新面粉公司”可知,此内容反映的主题是民族工业的发展。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直接在中国内地开厂设矿,进行经济掠夺。这种状况激发起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新式工业的热情,民间出现投资设厂、兴办实业的高潮。状元张謇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回家乡创办了大生纱厂,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民主政治的进程、新式教育的出现、社会生活的变化,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21.1898年,袁世凯向慈禧太后进贡了一辆轿车。不料,慈禧仅试坐一次就弃置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但坐在慈禧前面,而且还和她“平起平坐”,有伤“体制”。这件事反映了()A.慈禧生活俭朴B.汽车的推广受中国经济发展的制约C.封建观念阻碍中国的近代化进程D.汽车的引进受到中国上层社会人士的普遍抵制【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慈禧太后不能接受汽车是因为司机坐在她前面和和她平起平坐,慈禧认为这是对她的不尊重,属于封建尊卑思想,由此可知,这一事件表明中国统治者的封建观念阻碍中国的近代化进程,C符合题意;ABD三项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C。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影响深远。依据所学,完成下面小题。22.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于()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23.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是在()A.隋炀帝时期 B.唐太宗时期C.武则天时期 D.明太祖时期24.下列有关明朝科举考试变化的论述,正确的是()A.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B.考生可以随意发挥,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没有严格的规定C.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皇帝亲自面试考生D.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25.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主要是因为()A.科举制度阻碍了新式人才的培养B.一些开明的官员主张改革教育C.清政府建立了新式教育体制D.洋务派大臣奏请停止科举考试【答案】22.C23.B24.D25.A【解析】【22题】结合所学可知,隋炀帝大业二年,即公元606年,始置进士科。进士科的设置,标志着科举制的创立,C项正确;秦朝和汉朝无科举制,选官的方式是军功制或察举制或征辟制,排除AB项;唐朝完善了科举制,排除D项。故选C项。【23题】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B项正确;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排除A项;武则天首开设武举,给武人晋级的机会,排除C项;明太祖时期重启被元朝废止的科举,排除D项。故选B项。【24题】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D项正确;明朝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解释,必须以《四书集注》为标准,排除A项;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排除B项;开创殿试的皇帝是武则天,排除C项。故选D项。【25题】结合所学可知,1905年的清政府刚刚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内忧外患空前严重,正处于开启预备立宪以自救的关键时期,急需培养和选拔大量新式人才。然而,清朝的科举制主要以四书五经的文句为题,规定文章的格式为八股式。考试的知识全是死记硬背,没有实际用途,形式僵化,不能选拔出真正的人才,必须另寻它法。因此,清政府废除科举制的主要原因是科举制阻碍了新式人才的培养,A项正确;BCD项是废除科举制度的助推力,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C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4分,第28题20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他们公然叫嚣“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二红军中的党组织……由军委而团委、营委,连设连支部,各班自成一小组。这个组织……很能适用于斗争。官长士兵的穿吃一样,待遇平等。——杨克敏《关于湘赣边苏区情况的综合报告》(1929年2月)在四军各团营兵士内,是非常团结,彼此相依为命的。……每个士兵都知道对工农的帮助的重要,到达某一地方每个士兵能自动向群众宣传,与之发生亲密的关系。——陈毅《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1929年9月)材料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也正是由于这一转变,我们党才能够胜利地结束长征。——《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材料四长征题材的油画作品图一《革命理想高于天》图二《送别》(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请列举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过程中的重大事件。(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工农红军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原因。(3)依据材料三指出这次“会议”的名称和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感受到的革命传统。【答案】(1)事件:①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建军队的开始。②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③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2)原因: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加强党的建设,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实行民主管理,坚持官兵一致的原则;红军中长官、与士兵同甘共苦,平易近人;士兵团结一致,相依为命;士兵大力帮助工农,加大宣传,放手发动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也得到了群众的帮助与支持。(3)会议:遵义会议;原因: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4)革命传统:《革命理想高于天》体现了广大红军指战员坚定的信念和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送别》体现了长征沿途各族人民大力支持和拥护红军。红军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热爱百姓,在途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鼓舞了广大革命人民的斗志,铸就了长征精神。【解析】【小问1】事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激起了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极大愤慨和强烈反抗,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占领南昌城,随后起义部队按计划撤出南昌,南下广东,准备在那里建立根据地,但在途中遭到敌人的封堵,损失严重,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转战湘南,坚持斗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建军队的开始;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小问2】原因:依据材料“红军中的党组织,由军委而团委、营委,连设连支部,各班自成一小组。这个组织,很能适用于斗争……官长士兵的穿吃一样,待遇平等。”“在四军各团营兵士内,是非常团结,彼此相依为命的……每个士兵都知道对工农的帮助的重要,到达某一地方每个士兵能自动向群众宣传,与之发生亲密的关系。”分析可知,工农红军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原因是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加强党的建设,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实行民主管理,坚持官兵一致的原则;红军中长官、与士兵同甘共苦,平易近人;士兵团结一致,相依为命;士兵大力帮助工农,加大宣传,放手发动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也得到了群众的帮助与支持。【小问3】会议:由材料“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失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原因:由材料“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也正是由于这一转变,我们党才能够胜利地结束长征。”可知,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是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小问4】传统: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革命理想高于天》体现了广大红军指战员坚定的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送别》体现了长征沿途各族人民大力支持和拥护红军。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所思可知,红军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热爱百姓,在途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鼓舞了广大革命人民的斗志,铸就了长征精神。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张学良和杨虎城材料二: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材料三: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发表于延安)(1)材料一所示历史人物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作出了怎样的贡献?(2)材料二中的宣言诞生的背景是什么?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据此说说其历史意义。(3)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答案】(1)贡献:发动西安事变,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2)背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3)说明: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取得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发表《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建立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展开人民游击战争,进行反“扫荡”,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发动百团大战,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召开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解析】【小问1】贡献:根据图片“张学良与杨虎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所示历史人物张学良与杨虎城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作出的贡献是发动西安事变,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小问2】背景:根据材料二“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可知,材料中的宣言诞生的背景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意义: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标志着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小问3】说明:本小题相对开放,结合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战的史实作答,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取得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37年9月,国民党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发表《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建立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展开人民游击战争,进行反“扫荡”,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发动百团大战,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召开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所以说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官学和私学。汉朝设立的太学,以及西晋开始设立的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中央官学之外,还有自汉朝开始设立的地方官学。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无论官学还是私学,在古代文化的保存与传播上,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代典籍依托于此得以传承。科举考试的推行,也有赖于官学与私学的支撑。——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材料二:宋代教育的发达远远超过前代。在乡村中,如《百家姓》《千字文》之类的识字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