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现代诗歌阅读之品味语言(解析)高中语文阅读与鉴赏-现代诗歌阅读-品味语言
1.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用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其中“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染”字则形象地写出了岳麓山一带枫林的红色仿佛人工染成的。
B.“鱼翔浅底”的“翔”字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状态。
C.“鹰击长空”的“击”字准确地描绘出苍鹰展翅、矫健勇猛的雄姿。
D.“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其中“透”字写出江水碧绿清澈和江水满溢之状,“争”活现出百舸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2.对下列有关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讲究一字传神。“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这里的“击”“翔”二字就属于传神之字。其中“翔”字将鱼拟物化,表现出鱼儿在清澈的水中任意邀游的姿态。
B.“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这里,诗人用一否定性的比喻,表述了对依附男性获取利益的爱情观的不屑与抗拒。
C.“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诗人在此运用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从三个方面勾勒出他心中的“姑娘”形象。
D.“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这里,诗人运用两面兼写的手法,明写“我”的自责,暗写思妇独守闺中的落寞与伤感。
3.下列对《再别康桥》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A.全诗四行一节,诗行两两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整齐排列,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B.第二节,写出岸边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的眷恋和感伤。
C.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表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托出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了抒情的基调。
D.诗的第三节写康河中的水草可爱的情态,而“甘心”二字又写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恋情;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4.下列选项中关于《沁园春长沙》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万山红遍”里的“红”字用得极妙。“红”是表色彩的形容词,在这里有了动词的意义,既有色彩,也有秋天渐来、万山渐红的动态意境。
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里,人们常常吟咏的是“碧”与“流”的动静结合。其实,“漫”字也很有特色:“漫”是“满”的意思,放眼望去,满江碧透,给人一种深厚的绿意的感受。
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击”“翔”这两个富有创造性和表现力的动词,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在万里长空中鹰飞得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得欢愉自在的情景。
D.词人在“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用一个“竞”字,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万物。
5.阅读下面诗,完成各题。
黄鹂
徐志摩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
艳异照亮了浓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1931年(选自《猛虎集》)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节写黄鹂飞来,极为生动地写出了黄鹂疾飞而来默立于树的神采,并表现了诗人久蛰的性灵瞬间解脱的欢乐。
B.“‘看,一只黄鹂!’有人说”一句,“看,一只黄鹂”寥寥数字,即形象地描写出黄鹂飞来时所激起的惊慌忙乱之情。
C.这首诗写的是黄鹂,匆匆飞来又飞走的黄鹂是诗人眼前所见,而希望和失望交织的情怀却是诗人胸中所藏之情。
D.此诗所表现的就是对冲破牢笼、高飞远走、寻找自由轻快生涯的渴求,但诗人流露出来的更为持久的还是痛苦。
6.毛泽东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的“折腰”是指什么?()
A.为之倾倒B.舍生取义C.屈身于人D.忍辱负重
7.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雷
杜运燮
随着陆陆续续的闪电警告:他们来了!
阵阵风都传播着到来的确讯:他们来了!
每一叶片每一枝条都遥指着:他们来了!
每双眼睛在渴望,每张嘴在颤动:他们来了!
越过一张又一张被撕掉的树叶标语,他们来了!
越过一个又一个监狱的铁窗,他们来了!
越过一条又一条报纸上的捏造消息,他们来了!
越过一堆又一堆难忘的血泪,他们来了!
为着撕人心肺的被窒息的呻吟声,他们来了!
为着惨绝人寰的最底层的挣扎声,他们来了:
为着回响在无数街道和炕头的怒吼声,他们来了!
那就是冲破冰冻严寒的春雷欢呼声:他们来了!
1948年于新加坡
对这首现代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第二节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自然图景转向旧中国社会的政治黑暗,以四个“越过”表明“雷”来势的不可阻挡。
B.诗歌第三节重在表现“雷”滚滚而至的目的,并把“雷”从实写升格为一种消灭压迫和剥削的解放的象征。
C.最后一句中“冲破冰冻严寒”几个字,意在承接诗歌第一节春雷到来之前自然界的种种征兆和反应。
D.以“随着”“越过”“为着”起始的三节诗,既隐含“雷”到来时由远及近的动态,又逐步揭示了“雷”作为人民解放象征的寓意。
8.下列对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一词中语句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万山红遍”里的“红”字用得极妙。“红”是表色彩的形容词,在这里有了动词的意义,既有色彩,也有秋天渐来、万山渐红的动态意境。
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描绘了一幅色彩绚烂的湘江秋景图。其中,有“碧”与“流”的动静结合,还有“漫”字带来的视觉感受,仿佛放眼望去,满江碧透,给人一种深厚的绿意之感。
C.词人在意象的选取和描写角度方面匠心独运,既有远眺,又有近观;既有仰望,又有俯视;动静结合,红绿相衬。
D.词中的秋景给人的感觉不是“悲”,也不是“愁”,而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热烈,传达给读者的是一种乐观、昂扬向上的情绪。
9.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
A.这首诗采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芽儿”“花儿”“果儿”都具有人的情感,全诗一唱三叹,极具韵味。
B.诗中通过“嫩绿”“淡白”“深红”等色彩词汇,巧妙地点明了时间正在向前移动,生命正在走向成熟,颇具动感。
C.诗中用“发展”“贡献”“牺牲”三个词,对不同时期的青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也寄寓了诗人在探索人生道路时的意愿与理想。
D.这是一首鼓励青年努力向上、自我奉献、自我牺牲的哲理小诗,“芽儿”“花儿”“果儿”是的化身,正好组成了完整的人生10.《自己之歌》这首诗的第三节连用九个“徒然的”,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11.怎样理解最后三句的意思?若把这三句改为“担大任,主宰沉浮,惟我战友!”效果会怎样?
12.第四句的“看”字,一直管到哪里?与《沁园春·雪》中哪个字作用相同?
13.以下对于语句的解读不恰当的是()
A.啊啊!力哟!力哟!解读:三个短语加强力度。“力哟!力哟!”运用反复,表述对新思想、新事物的呼唤。
B.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解读:语言凝练。“此刻”指这高度是“我”尽了全部努力此时所达到的;而“仅”传达出“我”对不能达到山巅的极度无奈。
C.像一片烈火的轻云。解读:这处明喻,形象写出云雀如火的激情与魅力,表现出其冲破束缚、直入云霄的英雄气概。
D.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解读:“细细地、密密地”属于细节描写,表述了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崇敬、痛惜和歉疚之情。
14.阅读《沁园春·长沙》,赏析加点字的表述效果。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5.元代诗人杨仲弘曾说“诗要炼字,字者眼也”。锤炼关键字,能使诗歌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请分析诗句中加点字的妙处。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16.对《再别康桥》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用“新娘”来比喻“金柳”,显得艳丽妩媚,表现了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B.“招摇”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康桥对诗人热烈欢迎的态度。
C.诗人为承受康河清波的爱抚,情愿做一条水草,这里的“甘心”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永久爱恋。
D.用“彩虹”来修饰“梦”,表明梦境的美好,也表明梦境的短暂虚幻,难以把握。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下列对《再别康桥》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四行一节,诗行两两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整齐排列,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B.第二节,写出岸边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的眷恋和感伤。
C.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表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托出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了抒情的基调。
D.诗的第三节写康河中的水草可爱的情态,而“甘心”二字又写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恋情;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18.《大堰河——我的保姆》与《再别康桥》代表着“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新诗的两种不同形式,请分析两首诗歌在形式上的区别。
19.名篇选读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她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想一想:怎样理解诗中“丁香”这一意象?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沉钟
袁可嘉
让我沉默于时空,
如古寺锈绿的洪钟,
负驮三千载沉重,
听窗外风雨匆匆;
把波澜掷给大海,
把无垠还诸苍穹,
我是沉寂的洪钟,
沉寂如蓝色凝冻,
生命脱蒂于苦痛,
苦痛任死寂煎烘,
我是锈绿的洪钟,
收容八方的野风!
1946年
20.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让我沉默于时空/古寺锈绿的洪钟”,传达了“我”面对荒漠时空的孤独感受,开篇气象宏大有力。
B.“负驮三千载沉重/听窗外风雨匆匆”,将深厚的历史感和清醒的现实意识交织在一起。
C.“我是沉寂的洪钟/沉寂如蓝色凝冻”,洪钟沉默不语是在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
D.“我是锈绿的洪钟/收容八方的野风”,写出了尽管人生沧桑沉重,但也要有接受苦难淬炼、包容八方风雨的胸襟。
21.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洪钟,以洪钟的身份来描写形象,抒发情感。
B.诗歌的第二节和第三节使用反复的手法,在增强语势的同时,使语言整齐有序,回环起伏,富有美感。
C.诗歌用第一人称来抒情,有利于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也可以给读者强烈的代入感,使其产生情感共鸣。
D.诗歌结构上首尾呼应。第一节的“窗外风雨”与最后一节的“收容八方的野风”遥相呼应,构思巧妙,浑然一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涯的午后
食指
冬天的太阳已缓缓西沉,
但温暖如旧,更加宜人,
有生涯午后成就的辉煌,
谁去想大半生的辛勤和郁闷。
冬日的斜阳还那么斯斯文文,
天边已渐渐涌上了厚厚的阴云,
注定又有一场冷酷的暴风雪,
在我命运不远的前方降临
别了,洒满阳光的童年
别了,阴暗的暴风雨的青春
如今已到了在灯红酒绿中
死死地坚守住清贫的年份
自甘淡薄,耐得住寂寞
苦苦不懈地纸笔耕耘
收获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后
荒野上留下了诗人的孤坟
但现在这颗心还没有死
也不是我的最后的呻吟
这不就是生涯的午后吗?
还远远不到日落的时辰
22.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冬日的太阳已缓缓西沉”,既描写出冬日午后太阳西斜的自然之景,又含有深层的象征之意。
B.“有生涯午后成就的辉煌/谁去想半生的勤奋和郁闷”,写出了诗人对自己前半生付出的感慨和如今成就的欣慰。
C.“注定又有一场冷酷的暴风雪/在我命运不远的前方降临”,一个“又”字暗示出诗人生命中曾不止一次经历坎坷。
D.“如今已到了在灯红酒绿中/死死地坚守住清贫的年份”,表述出诗人已到中年却还只能过着清贫生活的悲哀。
23.如何理解“收获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后/荒野上留下个诗人的孤坟”?
24.诗歌中“生涯的午后”有哪些丰富的意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在每一个瞬间都同时看到你们。
我在每一个瞬间都表现为大千众相。
我是屈曲的峰峦。是下陷的断层。是切开的地峡。
是眩晕的飓风。
是纵的河床。是横的河床。是总谱的主旋律。
我一身织锦,一身珠宝,一身黄金。
我张弛如弓。我拓荒千里。
我是时间,是古迹。是宇宙洪荒的一片腭骨化石。是始皇帝。
我是排列成阵的帆樯。是广场。是通都大邑。是展开的景观。是不可测度的深渊。
是结构力,是驰道。是不可攻克的球门。
我把龙的形象重新推上世界的前台。
而现在我仍转向你们白头的巴颜喀拉。
你们的马车已满载昆山之玉,走向归程。
你们的麦种在农妇的胝掌准时地亮了。
你们的团明月正从我的脐蒂升起。
我答应过你们,我说潮汛即刻到来,
而潮汛已经到来……
25.“我是……”的连续排比,有什么作用?
26.节选部分在句式上有何特点?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河床(节选)
昌耀
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来。
白头的雪豹默默卧在鹰的城堡,目送我走向远方。
我老远就听到了唐古特人①的那些马车。
我轻轻地笑着,并不出声。
那些马车响着刮木、像奏着迎神的喇叭,登上了我的胸脯。轮子跳动在我鼓囊囊的肌块。
那些裹着冬装的唐古特车夫也伴着他们的辕马谨小慎微地举步,随时准备拽紧握在他们手心的刹绳。
他们说我是巨人般躺倒的河床。
他们说我是巨人般屹立的河床。
是的,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我是滋润的河床,我是枯干的河床,我是浩荡的河床。
我的令名如雷贯耳。
我坚实、宽厚、壮阔,我是发育完备的雄性美。
我创造,我须臾不停地
向东方大海排泻我那不竭的精力。
我刺肤纹身,让精心显示的那些图形可被仰观而不可近狎。
我让万山洞开,好叫钟情的众水投入我博爱的襟怀。
我是父亲。
我爱听秃鹰长唳,他有少年的声带,他的目光有少女的媚眼。他的翼轮双展之舞可让血流沸腾。
我称誉在我隘口的深雪潜伏达旦的猎人。
也同等地欣赏那头三条腿的母狼。她在长夏的每一次黄昏都要从我的阴影跛向天边的彤云。
也永远怀念你们——消逝了的黄河象。
我在每一个瞬间都同时看到你们。
我在每一个瞬间都表现为大千众相。
我是屈曲的峰峦。是下陷的断层。是切开的地峡。
是纵的河床,是横的河床,是总谱的主旋律。
我张弛如弓,我拓荒千里。
我把龙的形象重新推上世界的前台。
而现在我仍转向你们白头的巴颜喀拉。
你们的马车已满载昆山之玉,走向归程。
你们的麦种在农妇的胝掌准时地亮了。
你们的团圞②月正从我的脐蒂升起。
……
①唐古特人,蒙古族人的一部分。②圞(luán):方言,圆。
27.下列对诗歌中所用人称的理解与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我”指河床,诗人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为河床代言,消弥了河床与阅读者之间的隔膜。
B.“他们”指唐古特车夫,也泛指熟悉河床,与河床们过“亲密接触”的人们。
C.“他”指兀鹰,“她”指母狼,诗人把动物拟人化,能更加生动形象地突出它们的精神。
D.“你们”指人类,诗人把河床和人类并举,不分你我,使读者更能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同身受。
28.下列对诗歌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事物,富有气势地表现内心的激情。
B.诗歌意象丰富,构成独特,虚实相生,既不拥塞又不空洞,使河床既有质感又有体积感。
C.诗中短促诗句多,诗行长短不齐,语言通俗明白,丰富了诗歌节奏,增强了诗歌抒情性。
D.诗歌几乎每句都标以句号,限制语流速度,使每句都形成一个环境,一个嶙峋、自足的空间。
29.诗人以辐射性的构思勾勒了“河床”这一形象,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本诗选自《诗集1942—1947》,郑敏是40年代后期出现的“中国新诗派”(也叫“九叶派”)的代表诗人之一。
3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D.“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31.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变化,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32.诗中“稻束”与“母亲”有哪些相同点,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还给我
严力
请还给我那扇没有装过锁的门
哪怕没有房间也请还给我
请还给我早晨叫醒我的那只雄鸡
哪怕被你吃掉了也请把骨头还给我
请还给我半山坡上的那曲牧歌
哪怕被你录在磁带上了也请还给我
请还给我
我与我兄弟姐妹的关系
哪怕只有半年也请还给我
请还给我爱的空间
哪怕被你用旧了也请还给我
请还给我整个地球
哪怕已经被你分割成
一千个国家
一亿个村庄
也请还给我
33.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没有房间也要一扇门,即使雄鸡被吃掉也要鸡的骨头,荒唐要求的背后是深深的无奈和悲凉。
B.牧歌被录在磁带上,就变成了“你”赚钱的工具,所以希望要回来,收回自己应有的权利。
C.“哪怕只有半年也请还给我”,既表明对与兄弟姐妹关系的珍视,也暗含了对失去亲情的痛惜。
D.如果爱的空间被污染了,“我”希望把它拿回来,含蓄地表现出对纯洁的爱的执着追求。
34.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采用拟人手法,将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各国统治者集中为一个“你”作为诉求和谴责的对象。
B.“一千个国家/一亿个村庄”,用夸张手法呈现世界被分割的图景,形象地表述了强烈的诉求。
C.诗中一再使用“哪怕”,凸显了最高期待与最低限度的满足之间强烈的反差,强化了情感力度。
D.全诗借助多种意象,展开丰富联想,运用排比等多种手法,显现出清晰的思维脉络和深沉的情感基调。
35.“还给我”是这首诗的核心诉求,简要概括希望“还给我”的究竟是什么。
36.这首诗有着怎样的内在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复活的土地
艾青
腐朽的日子
早已沉到河底,
让流水冲洗得
快要不留痕迹了;
河岸上
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
到处是繁花与茂草;
而从那边的丛林里
也传出了
忠心于季节的百鸟之
高亢的歌唱。
播种者呵
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
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
大地将孕育
金色的颗粒。
就在此刻,你—悲哀的诗人呀,
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
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己的
久久负伤着的心里:
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
在明朗的天空下
已复活了!
苦难也已成为记忆,
在它温热的胸膛里
重新漩流着的
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1937年7月6日,沪杭路上。)
37.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腐朽的日子/早已沉到河底”,作品开篇语出惊人,腐朽的生活即将结束,表述了对民族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
B.“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到处是繁花与茂草”,通过写河岸上欣欣向荣的春景,表述对民族觉醒的乐观态度。
C.“播种者呵/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诗人呼吁播种者及时播种,写出了诗人呼吁民众为了民族的奋起不惜献出生命的决心。
D.“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表现了“战斗者”因土地的复活而产生的情感激昂的情绪。
38.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整首诗的语言素净的、庄重,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震撼心魄的艺术魅力,形容词的运用也很精当。
B.“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大地将孕育/金色的颗粒”,运用比喻的手法,暗示大地即将复活,照应标题。
C.第二节从全知视角叙写景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看到春天到来大地充满生机时的激动与喜悦。
D.“就在此刻/你一悲哀的诗人呀”,通过声音的延长,节奏的变化,情感得到释放,增强了抒情效果。
39.如何理解“你悲哀的诗人呀,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两句诗的含意?
40.法国散文家蒙田把预兆或预言称为“内心骚动的影像”和“神圣的灵感”,艾青也说“预言是‘照亮灵魂的火花’”。有人说艾青就是一个伟大的“预言家”。本诗以“复活的土地”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我曾狂妄地离开你,
想要走遍天涯海角,
①
好满怀着爱将爱拥抱。
我找遍了大街小巷,
挨门挨户伸手乞讨,
求人可以给我些许的爱,
可得到的只是笑骂冷嘲。
我不停地走到东,走到西,
哪儿也没有爱,没有爱,
我终于转回家,痛苦又悲哀。
这时母亲你迎着我走来,
啊,瞧你那眼里浮泛着的,
②
(节选自海涅《致母亲》)
41.下列各句中的修辞手法,和“哪儿也没有爱,没有爱”相同的一项是()
A.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B.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C.真的猛士,敢于直而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D.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42.请在诗歌的空缺部分分别补充相应的内容,注意情感的匹配与内容的衔接。
43.文中加点的词“狂妄”如果换成“疯狂”,会与原文诗句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44.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富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地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4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井
杜运燮
我是静默。几片草叶,
小小的天空飘几朵浮云,
便是我完整和谐的世界。
是你们在饥渴的时候,
离开了温暖,前来淘汲,
才瞥见你们满面的烦忧。
但我只好被摒弃于温暖
之外,满足于荒凉的寂寞:有孤独
才能保持永远澄澈的丰满。
你们只汲取我的表面,
剩下冷寂的心灵深处
让四方飘落的花叶腐烂。
你们也只能扰乱我的表面,
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
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
你们可用垃圾来使我被遗弃,
但我将默默地承受一切,洗涤
它们,我将永远还是我自己:
静默,清澈,简单而虔诚,
绝不逃避,也不兴奋,
微雨来的时候,也苦笑几声。
1944年
4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冷寂的心灵”是指“井”的沉静沉默的心灵,而这心灵可以“让四方飘落的花叶腐烂”,进一步显示出“井”的大度与包容精神。
B.“洗涤”“垃圾”之后,“我将永远还是我自己”,表明了“井”“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
C.“静默”“清澈”“简单而虔诚”,这几个词语准确地概括了“井”的丰富而可贵的品质。
D.末尾的“绝不逃避,也不兴奋”“苦笑几声”,十分形象可感,“井”的不卑不亢的姿态跃然纸上。
4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以“井”喻人,细致地写了“我”老家的一口古老的水井,并且饮水思源,赞美了别人的劳动。
B.第6节仍然采用对比的方式,将“井”的品质进行了深化:“默默地承受一切”。这是一种“静默”中的忍耐与“承受”。
C.解人以饥渴,却被摒弃于温暖,两者之间反差极大,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井”的遭遇与精神。
D.诗歌巧用象征,表述情感。“黑暗的地层”既指明了保持高洁的“井”所面对的险峻,又隐含了其生命内涵的强大支撑——生存在底层的民众。
48.“井”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49.《井》中对细节的把握准确,描写传神,试举例分析其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是一条小河
冯至
我是一条小河,
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
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
流入那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
我也随着海潮漂漾,
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
竟也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1925年
50.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诗句隐喻“一见钟情”,这位姑娘使诗人一见钟情。
B.“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此诗句寄寓了对社会丑恶现实与人们险恶心机的批判。
C.“小河”流过“森林”,流过“花丛”,最终归于“大海”,“大海”暗喻风平浪静的理想社会。
D.“风又厉,浪又狂”暗示社会的险恶,它造成了“我”与恋人情爱的悲剧。
51.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借小河流动和映入河水的岸边自然景物的变化,象征时间、空间的变化,从而反衬“我”的感情不变。
B.岸景幻化成的恋人的“裙裳”“花冠”与最后“吹折”“击碎”等词相照应,体现了诗人的用心。
C.本诗以自由体的形式写爱情诗,诗行、诗节和诗韵的安排都服从于抒情的需要,既自由舒展又有形式的约束。
D.本诗的语言特点为:注重遣词用字,如“荡荡”“粼粼”等叠词,形成轻柔的旋律;爱用对比,显得韵味悠长。
52.简述诗作的抒情线索。
53.简析诗作比拟手法的抒情作用。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冬(之一)
穆旦
我爱在淡淡的太阳短命的日子,
临窗把喜爱的工作静静做完;
才到下午四点,便又冷又昏黄,
我将用一杯酒灌溉我的心田。
多么快,人生已到严酷的冬天。
我爱在枯草的山坡,死寂的原野,
独自凭吊已埋葬的火热一年,
看着冰冻的小河还在冰下面流,
不知低语着什么,只是听不见。
呵,生命也跳动在严酷的冬天。
我爱在冬晚围着温暖的炉火,
和两三昔日的好友会心闲谈,
听着北风吹得门窗沙沙地响,
而我们回忆着快乐无忧的往年。
人生的乐趣也在严酷的冬天。
我爱在雪花飘飞的不眠之夜,
把已死去或尚存的亲人珍念,
当茫茫白雪铺下遗忘的世界,
我愿意感情的热流溢于心间,
来温暖人生的这严酷的冬天。
(1976年12月)
54.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第一节描写诗人在一个冬日里平淡平凡的生活,从这平淡平凡中可以看出诗人坚韧不拔的身姿和激昂慷慨的情怀。
B.第三节写冬夜生活的乐趣,有“温暖的炉火”,有“好友”,有“回忆”,屋内小环境中的温暖压倒了冬日的严寒,快乐驱赶了忧伤。
C.第四节中,“我愿意感情的热流溢于心间,来温暖人生的这严酷的冬天”,流露出诗人心迹,写出了诗人面对苦难的坦然之情。
D.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憔悴的身影和深沉的内心,他历经坎坷而不悲观,备尝艰辛而格外珍视亲情和友情。
55.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各节均为五行,前面具体展开,最后以感叹作结;各节二四五行押韵,一三行基本不押韵,显得错落有致,回环有序。
B.穆旦的诗歌具有鲜明的现代主义特色,诗中意象的内涵十分丰富,如“严酷的冬天”和“冰冻的小河”均具有象征意义。
C.本诗在“冬”这个核心意象的统摄下,通过“北风”“茫茫白雪”等意象,营造出了昏黄、凄冷、死寂而又悲凉的意境。
D.诗中的“冬天”融合视觉、听觉,带给读者感官刺激,如“昏黄”“茫茫白雪”等视觉和“门窗沙沙的响”等听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边界望乡
洛夫
说着说着
我们就到了落马洲
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
手掌开始生汗
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
乱如风中的散发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远山迎面飞来
把我撞成了
严重的内伤
病了病了
病得像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
只剩下唯一的一朵
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
咯血。而这时
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
飞越深圳
又猛然折了回来
而这时,鹧鸪以火发音
那冒烟的啼声
一句句
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
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
你却竖起外衣的领子,回头问我
冷,还是
不冷?
惊蛰之后是春分
清明时节该不远了
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
当雨水把莽莽大地
译成青色的语言
喏!你说,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
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
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
1979.6.3
后记:
1979年3月中旬我应邀访港,16日上午余光中兄亲自驱车陪我参观落马洲之边界,当时轻雾氤氲,望远镜中的故国山河隐约可见,而耳边正响起数十年未闻的鹧鸪啼叫,声声扣人心弦,所谓“近乡情怯”,大概就是我当时的心境吧。
5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掌开始生汗”传达的是一种紧张的情绪,表述的是渴望看见却又害怕看见的心态。
B.白鹭“飞越深圳/又猛然折了回来”,写出了诗人渴望飞到故乡而不得的无可奈何的哀痛。
C.“惊蛰之后是春分”借传统节气,在时空和心理距离上营造出家乡“伸手可及”的氛围。
D.“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一步步逼近故乡的土地,表明游子的故乡便是广袤的祖国大地。
5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着说着”四个字,平平而起,淡淡引入,却与后面强烈的情感形成一种跌宕起伏之势,体现了抒情节奏的控制。
B.“鹧鸪以火发音/那冒烟的啼声/一句句/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几句运用通感,化视觉于听觉和触觉,使得原本抽象的思乡之情多维度、立体式地传达出来。
C.同行者“竖起外衣的领子”与诗人“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望乡的情之深,思乡的意之切。
D.结尾的“一掌冷雾”与第二节开头的“雾正升起”相呼应,以“雾”起,以“雾”终,既烘托了全诗的氛围,又形成情绪的回环。
58.“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中的“距离”,应如何理解?
59.洛夫说“慎选语言,并进而将其锤炼成为精粹而鲜活的意象”。本诗中,诗人是如何使意象精粹而鲜活的?请结合诗中画线的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一朵野花
陈梦家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
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
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
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
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一九二九年一月
(选自《新月》第3卷,1930年6月10日)
60.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交代了野花的境遇,在看似轻描淡写的叙述中蕴含着诗人的慨叹。
B.“向着太阳发笑”正是“上帝给他的聪明”的具体表现,“不想到”则写出诗人对小小野花做出这一举动感到意外和惊喜。
C.“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前后形成了对比映照,借以揭示了人类普遍存在的好高骛远、妄自尊大的人性弱点。
D.这首诗将一朵野花进行了人格化的塑造,诗人以饱满而轻婉的诗情入笔,以小见大,透露出深切的生命感怀与由衷的生命礼赞。
61.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后两节的首句形成复沓,成为两节诗咏唱的基础,虽然一字不改,却在情感上呈现出强化效果。
B.“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将野花如诗般的欢喜化为具体可见的形态,寓诗于画,生动活泼。
C.诗人站在全知视角,用第三人称指称野花,易于更加灵活地刻画野花的形象,展示其内心世界。
D.诗歌采用象征手法,咏物喻人,语言清新自然,节奏急促紧凑,情感真挚朴素,充溢着生命力。
62.如何理解“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的含意?
63.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野花的形象特点。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该词写于1935年2月,红军长征途中经过娄山关时。2月25日凌晨,红军向娄山关挺进,在红花园与黔军遭遇,黔军仓皇应战,败退关口,红军沿盘山道猛烈攻击,傍晚时分终于把这座雄关控制在手中,使大部队顺利通过。在战斗结束不久毛泽东即挥笔写下此词。娄山关,遵义市之北,从四川入贵州的要道。
64.下列对这首小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简炼地指出了战斗的时间、景候,还有利于营造抒情氛围。
B.“霜晨月”这一景句的重复,固然是词牌的规定,同时又起着渲染环境和连接下文的作用。
C.“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中“碎”,表明马蹄声急而低;“咽”,准确地表现了战士的疲乏。
D.“真如铁”三字,突出了夺取这座雄关的艰辛——通过“铁”这一物象的坚硬、沉重,艺术地把“艰辛”具体化、形象化,构思精巧。
65.“西风烈”三字开首,渲染了怎样的意境,“烈”字具有怎样的表意效果?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一朵野花
陈梦家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
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
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
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
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一九二九年一月
(选自《梦家诗集》,新月书店1931年版)
6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交代了野花的生存境遇,在看似轻描淡写的叙述中蕴含着诗人的慨叹。
B.“向着太阳发笑”正是“上帝给他的聪明”的具体表现,“不想到”则写出诗人对小小野花做出这一举动而产生的意外和惊喜。
C.“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是因为浩渺的长天已经融化为野花生命的全部梦想。
D.诗歌采用象征手法,咏物喻人,语言清新自然,节奏急促紧凑,情感真挚朴素,充溢着向上的生命力。
67.诗歌是如何塑造野花的形象的,请结合诗句,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回忆
昌耀
白色沙漠
白色死光
西域道
汉史张骞凿空
似坎坎伐檀
晋高僧求法西行,困进在小雪山的暴寒,
悲抚同伴冻毙的躯体长呼——命也奈何!
大漠落日,不乏的仅有
焦虑枕席是登陆的
码头
心源有火,肉体不燃自焚,
留下一颗不化的颅骨
红尘落地,大漠深处纵驰一匹白马
6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开篇两次使用“白色”,突显了沙漠的沉寂荒凉,奠定全诗阴郁消极的情感基调
B.诗人借跋涉西域的张骞风雪中呼号的高僧,表述了对在困境中执着奋进的精神的崇敬
C.“沙漠”这一意象具有象征意味,“焦虑”一词折射出沙漠中跋涉的艰难身心的疲惫
D.诗歌以“回忆”作为抒情的切入口,既有对历史人物的回顾,也包含着对人生的感悟
69.诗歌以“大漠深处纵驰一匹白马”结尾妙在何处?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70.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7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72.此处所写的是“疲倦的母亲”,它与“皱了的美丽的脸”有何关系?
73.诗人笔下的金黄的稻束是怎样的形象?从哪些关键性的诗句中看出?它们表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图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74.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山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75.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正是江南好风景
王统照
正是江南好风景:
几千里的绿芜铺成血茵,
流火飞弹消毁了柔梦般村镇,
耻恨印记烙在每个男女的面纹,
春风,吹散开多少流亡哀讯?
正是江南好风景:
桃花血湮没了儿女的碎身,
江流中,腐尸饱涨着怨愤,
火光,远方,近处高烧着红云,
春风,再不肯传送燕雏清音。
正是江南好风景:
到处都弥满搏战尘昏,
一线游丝粘不到游春人的足跟。
朋友,四月天长还觉春困?
你,卧在你的国土,
也有你的家乡,你的知亲?
正是江南好风景:
遍山野一片“秋烧”春痕,
谁的梦还牵含着水软山温?
祭钟从高空撞动,滴血红殷,
你听清否?这钟声——
可还为旧江南的春日晨昏?
1938年春末
(选自《王统照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7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是江南好风景”,一看到标题,人们就会产生对江南春天的美好想象:桃花盛开,绿草成茵。
B.“几千里的绿芜铺成血茵”“桃花血湮没了儿女的碎身”,写的是日本侵华战争给江南带来的灾难。
C.“到处都弥满搏战尘昏”,黄昏时分硝烟弥漫,中国人民已经从血泊中站起来,展开反侵略的斗争。
D.“祭钟从高空撞动”,既写出了生者对死者的祭祀和悼念,也写出了生者为死者报仇雪恨的决心。
7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一节首句都用“正是江南好风景”领起,并在诗句末尾以冒号总提下文,反复吟唱,以突出和强调。
B.“正是江南好风景”是反语,实际上是抒发诗人对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惨绝人寰的灾难无法忍受的悲愤。
C.“血茵”“流火”“桃花血”“腐尸”这些意象与“江南好风景”所带来的联想和想象形成强烈的反差。
D.诗人用平实质朴的语言细腻地刻绘出一幅幅凄惨可怖的景象,控诉着日寇杀人放火的罪行,激发人民斗志。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走向北方
邹荻帆
穿过了滴绿的树林
与淡墨水的远山,
赭石色的大路上,
我们以沉重的脚步
走向北方。
北方是广阔的,
那些线条模糊的地方
我们走近了,
更想望着
那更远的
蒙在白云下
爬上青苔的古城,
以及插上瓦松的黑色的屋脊。……
每天,
我们跋涉在
灼热与尘封的大路上。
沙子与汗水填在耳根,
贴在背上的
是湿答答的汗衣,
沙子钻破了草履呵,
一天天
我们底脚掌磨得更粗粝了,
我们将以粗粝的脚趾
快乐而自由地行走在中国底每一条路上,
吻合着祖先们底足迹。
晚间,
我们投落在
墙壁霉湿的屋子里,
围着跳跃的烛光,
用生水吞着那走了味的麦饼,
草席上我们脱下沾着泥土的鞋,
“记忆”数着大路上的脚印:
哦,那停住了呼吸的农场上底风车,
那悬在木门上的锈绿的铜锁,
它们底主人走了,
只留着黄犬叫着寂寞。……
烛火跳跃着,
灼热的心也随着烛光跳跃着呀!
祖国呵,
我们为着争求您底自由与光明,
灼热的心无时不是在追逐着遥远的风沙,
而不辞万里的行程啦。
烛火以微弱的光
剪破了黑暗,
我们微弱的力量
将也能如一星燎原的火
而递燃着四万万五千万支灯芯焰吗?
烛火跳跃着,
我们以红色的笔
勾写着明天的计划与行程,
在明天呵,
我们更将坚决勇敢地走向北方的北方。
1938年7月
(有删改)
78.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是对行军状况的描写,从前两节诗可以看出,在诗人眼里北方大地的景色是萧条荒凉的。
B.“我们跋涉在/灼热与尘封的大路上”写前进时“我们”遇到的艰难险阻,表现了“我们”对走向北方的态度坚决。
C.诗歌第三、四两节概括地叙述行军的过程,写白天时侧重描写细节,写夜晚时则侧重描写村中景象。
D.“我们以红色的笔/勾写着明天的计划与行程”,用笔的颜色与勾写的内容暗示“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79.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停住了呼吸的农场上底风车”,运用拟人手法,营造了寂寥落寞、毫无生气的氛围。
B.诗歌抒情多用象征手法。如烛光象征光明,黑暗象征沦陷,星火燎原代表全民抗战。
C.“在明天呵,/我们更将坚决勇敢地走向北方的北方”,直抒胸臆,余韵悠长,表述了走向抗战最前线的决心。
D.整首诗的格调是先抑后扬,上半段是冷色调,下半段转向了暖色调,正暗合了抗战必胜的光明前景。
80.“我们将以粗粝的脚趾/快乐而自由地行走在中国底每一条路上,/吻合着祖先们底足迹”中的“吻合”如何理解?
81.诗歌用“走向北方”做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夜巷
苏金伞小巷的记忆力最坏,
虽有纸糊灯刚走过,
马上又糊涂得如拢了藕的塘泥;
一只壁油灯,
抛下的黑影比光还多,
而且还有着消化不良症:
一辆豪华的马车驶入,
像细蛇吞下一头青蛙,
在肚里翻不过身来。
至于失眠倒是不会的。
也有足以炫耀的地方:星子多,
因为大街上的,
都被明灯赶到这里了;
就像:鱼被渔火赶入河湾。
1937年3月19日
(有删改)
82.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展示的是三十年代中国乡村的夜巷。“夜巷”在诗人的笔下变成了一个人,这样的想象带给读者一种别开生面的感受。
B.诗歌前三句展现出一幅动态的画。纸糊灯被人拿着晃晃悠悠地从小巷里走过。随着橘色的灯光一点点向巷子深处移去,刚路过的地方再度被夜色笼罩。
C.小巷不仅“记忆力最坏”,它还患有“消化不良症”。因为小巷是一条细细窄窄的巷子,甚至不能让一辆马车调头。
D.诗歌的第一节紧紧扣住“夜巷”的“夜”字展开描述,如写走过小巷的“纸糊灯”,挂在小巷的“壁油灯”等,它们显示了黑夜里小巷的特征。
83.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第一节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小巷的记忆力最坏”“糊涂得如拢了藕的塘泥”将小巷拟人化了。
B.诗人用很有意思的比喻,如“像细蛇吞下一头青蛙”,以形写神,写出了小巷的狭窄,读来使人过目不忘。
C.“鱼”代“星子”,“渔火”代“明灯”,“河湾”代“夜巷”,这些借喻产生了美妙的画面,诗歌结尾为暗淡的“夜巷”增添了一抹亮色。
D.诗歌最后一节用动态的事物描写比较静态的画面,动中有静,静中藏动,更加凸显出了小巷的安静、祥和与简陋。
84.拟人化是本诗最显著的特色。请简要分析诗歌运用拟人手法的妙处。
85.有人说,这首诗歌与童年时期的农村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你认可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自己之歌(节选)
惠特曼[注]
我赞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
我所讲的一切,将对你们也一样适合,
因为属于我的每一个原子,也同样属于你。
我邀了我的灵魂同我一道闲游,
我俯首下视,悠闲地观察一片夏天的草叶。
我的舌,我的血液中的每个原子,都是由这泥土,这空气构成,
我在这里生长,我的父母在这里生长,他们的父母也同样在这里生长,
我现在是三十七岁了,身体完全健康,
希望继续不停地唱下去直到死亡。
教条和学派且暂时搁开,
退后一步,满足于现在它们所已给我的一切,但绝不能把它们全遗忘,
不论是善是恶,我将随意之所及,
毫无顾忌,以一种原始的活力述说自然。
(有删改)
[注]惠特曼曾在美国各地流浪,与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结交朋友,并开始诗歌创作。
86.惠特曼创造了一种空前自由的诗体,借以充分地表述自己的思想感情。试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87.诗歌以《自己之歌》为名,分析此处“自己”的多重内涵8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风景
辛笛(注)
列车轧在中国的肋骨上
一节接着一节社会问题
比邻而居的是茅屋和田野间的坟
生活距离终点这样近
夏天的土地绿得丰饶自然
兵士的新装黄得旧褪凄惨
惯爱想一路来行过的地方
说不出生疏却是一般的黯淡
瘦的耕牛和更瘦的人
都是病,不是风景!
(一九四八年夏,在沪杭道上)
(注)辛笛(1912-2004),现代诗人,江苏淮安人。诗人年轻时去英国留学,写这首诗时刚从海外归来。
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以铁轨喻“中国的肋骨”,以列车喻“社会问题”,比喻新奇生动,含义深刻,揭示了旧中国贫穷、黑暗的社会现实,也为全诗定下了沉重的基调。
B.第三四句是对车外景象的想象和议论,诗人取茅屋和坟入诗,既勾画出农村的萧索,又由生死距离之短写出农民一生的可悲可叹。
C.第五六句以色彩的不同,表现出自然与人的对比,第六句中“新”与“旧”形成鲜明反差。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对被抓的壮丁悲惨境况的深切同情。
D.整篇诗歌中没有出现一个“我”字,却塑造了一个情感饱满的自我形象,诗人是一个怀有深沉忧患和愤激心情的思考者。
89.阅读余光中的《碧潭》,回答后面的问题。
十六柄桂桨敲碎青琉璃
几则罗曼史躲在阳伞下
我的,没带来的,我的罗曼史
在河的下游
如果碧潭再玻璃些
就可以照我忧伤的侧影
如果舴艋舟再舴艋些
我的忧伤就灭顶
八点半。吊桥还未醒
暑假刚开始,夏正年轻
大二女生的笑声在水上飞
飞来蜻蜓,飞去蜻蜓
飞来你。如果你栖在我船尾
这小舟该多轻
这双桨该忆起
谁是西施,谁是范蠡
那就划去太湖,划去洞庭
听唐朝的猿啼
划去潺潺的天河
看你濯发,在神话里
就覆舟。也是美丽的交通失事了
你在彼岸织你的锦
我在此岸弄我的笛
从上个七夕,到下个七夕
“如果碧潭再玻璃些/就可以照我忧伤的侧影/如果舴艋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其用语新奇,意蕴丰厚,请赏析。
9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932年4月
请简要分析使用“扣”“垂下”“咽”“飘”这几个词的艺术表现力。
91.下面是艾青1983年9月15日写的一首诗,请分三点(可从形象、情感、语言、表现手法等角度考虑),用100~120字,鉴赏这首现代诗。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
我的思念是圆的
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亮最圆的
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在这样的夜晚
会想起什么?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
92.诗歌能安慰、鼓励那些饱经磨难的人们。梅邵静的《三片叶子》正是饱经磨难的人们特别喜爱的一首小诗。请品读该诗,任选两个角度分析这首诗被喜爱的原因。(60字左右)
三片叶子
梅邵静
三片嫩叶像三只绿色的小鸟儿,
骄傲地站在树桩上。
树桩只发出这一条绿茎,
绿茎上只有这三只小鸟。
多可爱的小东西啊,
他们还要为砍断的树桩歌唱。
即使只有这三片绿叶也要向世界呼喊,
让人们永远憧憬那被剥夺的满树春光。
9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别了,哥哥!
殷夫
别了,我最亲爱的哥哥,
你的来函促成了我的决心,
恨的是不能握一握最后的手,
再独立地向前途踏进。
二十年来手足的爱和怜,
二十年来的保护和抚养,
请在最后的一滴泪水里,
收回吧,作为恶梦一场。
在你的一方,哟,哥哥,
有的是,安逸,功业和名号,
是治者们荣赏的爵禄,
或是薄纸糊成的高帽。
只要我,答应一声说,
“我进去听指示的圈套,”
我很容易能够获得一切,
从名号直至纸帽。
但你的弟弟现在饥渴,
饥渴着的是永久的真理,
不要荣誉,不要功建,
只望向真理的王国进礼。
这,就是你弟弟的前途,
这前途满站着危崖荆棘,
又有的是黑的死,和白的骨,
又有的是砭人肌筋的冰雹风雪。
但他决心踏上前去,
真理的伟光在地平线下闪照,
死的恐怖都辟易远退,
热的心火会把冰雪溶消。
别了,哥哥,别了,
此后各走前途,
再见的机会是在,
当我们和你隶属着的阶级交了战火。
(有删改)
缪塞说:“最绝望的歌是最美丽的歌,我曾听到多少不朽的歌,而它们只是些单纯的呜咽。”请结合这首诗谈谈你对缪塞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解析:
1.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能力。
D.“‘透’字写出……江水满溢之状”错,“漫”表现满溢状态。
故选D。
2.D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手法、情感等的能力。
D.“明写‘我’的自责”错,“自责”一说失之牵强,应是明写“我”的感受。
故选D。
3.B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
B.“浸透诗人无限的眷恋和感伤”赏析错误,应该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故选B。
4.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思想内容鉴赏语言表述艺术的能力。
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里,人们常常吟咏的是‘碧’与‘流’的动静结合”错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句意为“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可见“碧”为静态颜色,“争”为“流”的状态,“争流”:争先恐后的行驶。“争”更能体现船的奋进。所以应该是“碧”与“争”呈现静动结合。
故选B。
5.B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述技巧的能力。
B.“惊慌忙乱之情”分析不当,应为惊喜雀跃之情。
故选B。
6.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大意是“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这里的“折腰”是“倾倒,躬着腰侍候”之意,意思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故选A。
7.C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C项,“意在承接诗歌第一节春雷到来之前自然界的种种征兆和反应”错误,“冲破冰冻严寒”喻指冲破重重阻挠、障碍、艰险,而第一节只是春雷到来之前自然界的反应,二者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且第一节中的“警告、确讯、遥指、渴望”都是从心灵中企盼之意,并没反映出“冲破冰冻严寒”的意思。
故选C。
8.B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能力。
B项,“……描绘了一幅色彩绚烂的湘江秋景图。其中,有‘碧’与‘流’的动静结合”理解有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中的色彩只有一种“碧”,这一句并不能描绘出色彩绚烂的湘江秋景图,而是和诗中的其他景物组合在一起描绘出的色彩绚烂的湘江秋景图。同时,“碧”与“流”不能形成动静的结合,“争”字体现出了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是动景的体现,所以是有“碧”与“争”的动静结合。
故选B。
9.D
本题考查理解诗词的内容和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
D项,“‘芽儿’‘花儿’‘果儿’是的化身,正好组成了完整的人生”错误,“芽儿”“花儿”“果儿”比喻青年的不同时期,“芽儿”“花儿”是青年的发展时期,“果儿”是青年的成熟时期。
故选D。
10.这节诗运用意象组合的方式,让九个“徒然的”一气呵成,情感炽热,气势恢宏。大声歌唱,尽情狂欢,张扬个性,重塑自我,表述出对自我的肯定和对未来的憧憬。诗歌的节拍来自于生活,充满活力,富于幻想,表现出生活的情调和生活的真理。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现代诗歌语言的能力。
这节诗运用意象组合的方式,选取了火成岩、爬虫、打的怪物、鹰雕、蝮蛇、麋鹿、海燕等意象,这些意象包括天上的、地上的、海里的,是世间万物的代表,使用“……是突徒然的”句式来写这些意象,是为了说明世间万物都不能阻挡“我”。用了九个“徒然的”,衬托出“自己”的无所不能与无比强大,表述出对自我的肯定和对未来的憧憬。诗歌的节拍来自于生活,充满活力,富于幻想,表现出生活的情调和生活的真理。
11.最后三句以设问作结,含蓄而又形象地对“谁主沉浮”作出回答:主宰国家命运的应是象当年同学们那样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有志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这样改,意思虽醒豁,但太直露,无丝毫诗味。诗歌靠形象说话,这也是一切艺术的共性。正如毛泽东曾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象散文那样直说。”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内容及表述效果的能力。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可曾还记得,那时的我们到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游泳,尽管风浪大得将急驰的行船都阻挡了?这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诗句以设问作结,含蓄而又形象地对“谁主沉浮”作出回答:主宰国家命运的应是象当年同学们那样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有志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而“担大任,主宰沉浮,惟我战友!”直接表明意思,但不符合诗歌含蓄隽永的特点。诗歌靠形象说话,拓展读者想象空间,这也是一切艺术的共性。正如毛泽东曾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象散文那样直说。”
12.“看”字控制了七句,一直到“万类霜天竟自由”。与《沁园春·雪》中的“望”字作用相同,都属领字。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把握诗歌层次的能力。
《沁园春·长沙》中“看”领起“万山红遍”等七句,到“万类霜天竞自由”;
对应的《沁园春·雪》中上片的领字是“望”字,领起“长城内外”等七句,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13.B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B.“此刻”和“仅”两个词暗示了多重意思:这高度并非“一览众山小”的“绝顶”,却是“我”尽了自己的全部努力所达到的;这并不意味着将来(或“下一刻”)“我”不能达到新的高度,也不意味着此刻的高度微不足道,这毕竟已是一次历尽艰辛的征服。这个判断句还暗示了“我”身后已经陆续征服了的那些高度,暗示了“我”的目标与“我”的努力之间的差距,暗示了某种“先喘口气”的决定。所以“仅”并非表现“我”的极度无奈,“极度无奈”的理解是脱离全诗主旨的。
故选B。
14.“怅”原意是失意,不畅快。这里用来表述由深思而引发的激昂慷慨的心绪。
本题考查学生炼字的能力。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意思是“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诗句触景生情,见物起兴,诗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发出了气壮山河的一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怅”字,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述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15.“击”字写出了鹰飞得迅捷矫健。“翔”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这两个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自然界的蓬勃生命力。“竞”本义是竞相追逐,这里深刻地概括并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万物都在竞相自由自在地生活着。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诗句意思是: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击,搏击。这里形容鹰飞得矫健有力。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这两个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自然界的蓬勃生命力,表述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
竞,本义是竞相追逐,这里指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写到此诗人激发起内心的豪情,有了下面的一问。
16.D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鉴赏评价的能力。
D.“表明梦境的短暂虚幻,难以把握”错误。此处就是表现诗人对康桥美景的赞美和爱恋,“短暂虚幻,难以把握”从诗中看不出来,属于过度解读。
故选D。
17.B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
B.“浸透诗人无限的眷恋和感伤”赏析错误,应该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故选B。
18.①《大堰河——我的保姆》打破了格律诗的限制,呈现出自由奔放的特点。全诗虽不押韵,但有四节的首尾句相互重复,同时诗歌又运用排比等手法,体现出参差中的和谐美。②《再别康桥》通篇用韵,诗的每一节内大致表现为隔行使用同一韵脚,诗节之间节节换韵,首段与尾段又使用同一韵脚,形成了回环之美。同时诗歌每行的字数大致相同,给人整齐划一的感觉。这体现出对“音乐美”“建筑美”的追求。
本题考查学生诗歌比较阅读的能力。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自转性的抒情诗(自由诗)。这种诗体,有一句占一行的,有一句占两行的;每行没有一定音节,每段没有一定行数;也有整首诗不分段的。艾青的诗在形式上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即在奔放与约束之间取得协调,在参差与变化里取得一致,在繁杂的细节中提炼出单纯的意象。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它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或字数、行数的划一,但又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变化中的统一、参差中的和谐。全诗13节,少则4行一节,多则13行一节;少则每行2字,多则每行22个字。全诗不押韵,但有11节的首尾句相互重复,以确定基调与色彩,中间几行大多采用排比句式,且多长句,以尽情抒发与描摹。在外在的表现形式上,这首诗与《再别康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再别康桥》总的说具有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特点。具体来看,
1.音乐美(押韵)
A、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再别康桥》,其押韵,韵脚为:来,彩(ai);娘,漾(iang);摇,草(ao);虹,梦(ong);箫,桥(ao);来,彩(ai)。每节押韵,逐节换韵,音律和谐。
B、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2.绘画美(词藻)
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述了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3.建筑美(诗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两首诗虽形式不同,但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新诗的代表作品。
19.丁香,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美丽的,却又是不可把握的。丁香是古代诗歌里常见的意象。丁香花常见白色、紫色两种,外形单薄、细弱、柔美,往往用来代表孤高、美丽和忧愁。诗人将这种美赋予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这里寄托着诗人的理想,但这种理想如丁香或姑娘一样,转瞬即逝,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念和无限的惆怅。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意象的能力。
理解诗歌意象,首先要熟悉传统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能看到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的象征意义基本上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那么解读诗词就会容易很多。认识并积累传统意象,抓取“象”的基本特征,分析其人文意义,这样能够较好地理解诗歌意象。其次,对本诗中的“丁香”这一意象来说,它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传统意象,理解它的含义,除了结合本诗内容外,还要结合它在传统意象上的特点。丁香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她象征的是淡雅、美丽、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室内植物墙全屋定制合同3篇
- 2024年合同修订:艺人经纪合同主体变更补充协议3篇
- 2024年度股权激励与绩效评估合同
- 非公开发行股票交易协议三篇
- 2024年建筑砌体抹灰质量控制服务协议版B版
- 2024年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BOT合同with标的:某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3篇
- 2024年劳动合同书哪里找3篇
- 2024年全球化妆品品牌许可合同
- 2024年供应链廉洁合作协议2篇
- 2024年度品牌合作交流平台建设合同3篇
- 七上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计划表
- 2024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参考答案(97分)
- 江苏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定额(2014)电子表格版
- 关于破产财产分配执行情况的报告
- 中止仲裁申请书
- 主要地质勘查设备仪器一览表
- 绿化苗木采购清单().doc
- 使用溜灰管溜灰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 东汽600MW机组润滑油系统说明书
- 蟾蜍药用价值的研究进展
- 35kv线路保护设计(共13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