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诗歌专题训练雁门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雁门胡人歌崔颢高山代郡①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②猎秋田。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注】①代郡,这里指雁门。②代马,骏马的名称,产于古代漠北。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不仅交代了雁门郡内山势的高峻,还写出了雁门胡人居住地与燕国相接,靠近边地的位置特点。B.颔联生动摹写了雁门胡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形象再现了边地少数民族好勇尚武,粗犷豪迈的精神面貌。C.全诗运用虚实相生的写法,既有“野火烧山”和“雨湿孤峰”的自然之景,也有“时时醉向酒家眠”的想象之景。D.作者在诗中既写出了边地民族飞鹰走马、游猎塞上的独特生活场景,又写出了他们好酒安时的生活习惯。2.诗歌的尾联传递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内容做简要评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雁门道中书所见①(节选)金·元好问金城留旬浃,兀兀醉歌舞。出门览民风,惨惨愁肺腑。去年夏秋旱,七月黍穟吐。一昔营幕②来,天明但平土。调度急星火,逋负迫捶楚③。呼天天不闻,感讽复何补。单衣者谁子?贩籴就南府。倾身营一饱,岂乐远服贾。盘盘雁门道,云涧深以阻。半岭逢驱车,人牛一何苦!【注】①1241年,诗人北游金城县(今山西应县),归途经过雁门,目睹蒙古政权下百姓苦难,遂有此作。②营幕,这里指军队。③捶楚,指杖刑。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金城停留了十天,看到了城外百姓和城内官府苦乐不均的现象。B.百姓点亮火把,星夜劳作,却还是因为延误了官府的工期而遭受杖刑。C.面对百姓苦难,诗人生发了一种无力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无奈之感。D.“盘盘雁门道,云涧深以阻”两句,用景物描写烘托了百姓谋生的艰难。4.诗人描写了百姓哪些方面的“惨”?请结合诗歌,简要概括。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雁门九日无兴登高作诗二首(其一)①杨巍九塞②行将遍,三秋岁欲残。故乡归未得,客抱向谁宽?云送台山③暝,风吹关树寒。干戈正扰攘,何处可凭栏!【注】①隆庆初诗人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时作此诗。当时鞑靼进扰不息,边患非常严重。②九塞:明代北方的九个边防重镇。③台山:五台山,在雁门关东百余里。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叙事,写诗人身肩重任,即将行遍所有要塞,此时已至秋末岁残。B.颔联承“九日”“三秋”而来,抒发了有家难归、无可排遣的为客之愁。C.颈联写诗人登五台山以览秋景,状物逼真;“寒”字兼写物我,一语双关。D.本诗语言朴实,不事雕琢,感情沉郁,在古代重阳节诗歌中别具一格。6.本诗尾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构思立意较为相似,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B.三、四句都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呈现出一片紫色,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C.“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D.李贺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可谓奇诡,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8.“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一联中,黄金台运用了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高台重金招揽天下士的典故。下列诗句没有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A.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其一)B.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C.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D.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9.同样是描绘边塞,本诗与下面同题作品相比,在内容、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结合诗句,具体分析。雁门太守行唐
张祜城头月没霜如水,趚趚①踏沙人似鬼。灯前拭泪试香裘,长引一声残漏子。驼囊泻酒酒一杯,前头滴血心不回。闺中年少妻莫哀,鱼金②虎竹③天上来,雁门山边骨成灰。【注释】①趚趚:sù象声词。轻步行走声。②鱼金:指紫金鱼袋。③虎竹:铜虎符与竹使符的并称。虎符用以发兵;竹使符用以征调等。参考答案:1.C2.①表达了对饱受战争之苦的边地百姓的关切和同情。②表达了民族间相安无事,百姓尽情享受安宁生活的向往和赞美。③借边地安宁,民族和睦,百姓生活安闲从容等内容,含蓄地表达了凝重的反战主题。④体现出对胡人的关注,表达了不能因为战争把胡人与汉人对立起来的民族观,提升了全诗的格调。【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手法以及形象的能力。C.“虚实相生……想象”错误,“时时醉向酒家眠”一句非想象之境,而是真实的写照,也就没有“虚”。尾联描写胡人百姓听说辽边并没有发生战事,所以,马上又安定下来,时时买酒取乐,经常喝得酩酊大醉而卧在酒店,这体现了百姓对战争的恐惧及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要想理解尾联表达的情感,首先需要把握全篇的内容和情感倾向。这首诗歌生动形象描写了和平给少数民族人民带来的安乐生活,反映了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有声有色地写出了边地少数民族好勇尚武,粗犷豪迈的精神面貌,展现了凝重的反战主题。然后理解尾联的意思,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尾联“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意思是“胡人听说辽西近来没有发生战事,闲来无事常到酒家酣饮醉眠”,因为听说没有战事,胡人“时时醉向酒家眠”,可以看出饱受战争蹂躏的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向往,表现诗人对饱受战乱之苦的边地百姓的关切和同情;“时时醉向酒家眠”展现出在和平的环境中尽情享受生活的情景,诗人借这一画面展现出百姓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借助这种向往表达了反对战争这一主题;在诗人笔下,胡人与汉人一样,同样厌恶战争并同样富有人情味,流露出对胡人的关注,这就超越了狭小的民族观念,提升了全篇的格调。3.B4.①天灾无食之惨。“去年夏秋早,七月黍秘吐”,写百姓去年遭遇天灾,预示今年无食。②兵祸破家之惨。“一昔营幕来,天明但平土”,写百姓遭遇兵祸,庄稼荡为平土。③赋逼税催之惨。“调度急星火,逋负迫捶楚”,写百姓遭遇征调,无力交税受到刑罚。【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却还是因为延误了官府的工期”理解错误。“调度”意思是征调赋税;“急星火”意思是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参见《陈情表》;“逋负”意思是是拖欠赋税。描写了调征赋税、急于星火的情景。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去年夏秋旱,七月黍穟吐”,叙述去年天灾,预示着今年庄稼颗粒无收的凄凉景象。写出了百姓天灾无食之惨。“一昔营幕来,天明但平土”,大军过后,农田夷为平地,一切荡然无存。特别是人祸甚于天灾的现实。“营幕”,指军队的营帐。点出“一夕”,意味着灾难发生的突然与整个过程的短暂。这就使“但平土”的结局显得更为令人震惊,而蒙古军队的野蛮横暴亦昭然若揭。描写了百姓遭遇兵祸破家之惨。“调度急星火,逋负迫捶楚”,描写了调征赋税、急于星火的情景,以及用严刑逼迫、勒索“逋负”者的残忍作法。表达了对蒙古贵族残暴统治的愤怒。描写了百姓遭遇赋逼税催之惨。5.C6.①在意象选用上,“干戈”与“戎马”十分相似,都代指战争,“干戈正扰攘”与“戎马关山北”都表明战争正在发生;“凭栏”与“凭轩”也较为相似,都是动作性意象,暗含了含愁远眺的诗人形象。②在情感内容上,无论是本诗的触目生愁,以致无心凭栏,还是杜诗的凭轩不能自己,以致“涕泗流”,都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C.“登五台山以览秋景”错误。据题目可知,此时诗人身在雁门关,未登五台山。故选C。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首先明确构思立意的答题方向。立意是指通过所写的内容表达自己的意念和情趣。构思是指诗歌的“布局”,主要是通过表达技巧来表现。然后结合内容,比较这两首诗歌,寻求相似处。①在意象选用上,本诗“干戈正扰攘,何处可凭栏”所选意象“干戈”泛指武器,是采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代指战争;杜甫的“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句中,意象是“戎马”,是军马的意思,也是借代的手法,借指军事、战争。二者意象类似。本诗“干戈正扰攘”的意思是“战争正在进行着”,杜甫“戎马关山北”的意思是“北方边关战事又起”,都在表明“战争正在发生”。本诗中“凭栏”意思是诗人靠着栏杆,杜甫“凭轩”意思也是诗人靠着楼台的栏杆,动作都是“凭”,远望、远眺的意思,都是在含愁远眺。②在情感内容上,本诗写战争正在进行,哪里有可以远眺的景,远眺的心情?入目的皆是战争,满目疮痍,愁苦悲伤之情油然而生,可知作者心系国家,忧伤战争之下的百姓。杜甫诗写北方边关战事又起,诗人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可见这是痛心于战争,忧心于战争之下的百姓,可知也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7.A8.C9.李贺的诗描写了战场的悲壮、我军将士英勇杀敌的场面,借助黄金台的典故,表达战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而张祜的诗则描写了自己在古战场所见凄凉之景,抒发戍边将士思乡不得归之情,家中亲人思念征人,而征人已“骨成灰”,展现出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表达作者对他们的同情和反战情绪。【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交战双方力量悬殊”理解错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第一句用“黑云”作为比喻,写敌人来势凶猛,再以“压”这个动词来加强此种势态之描写,然后以“欲摧”两词,来补足这种来势之猛烈,并直接刻画了危险的情状。第二句写我方军容整肃,军威雄伟,有临危不惊之气概。这两句的画面描绘得栩栩如生,形象感人:黑云翻滚之下,凶猛的敌军向我孤城扑来,大有城倾郭摧之势;然而,我方将士泰然不惧,整装披甲;在日光照射下,金甲闪金光,气宇轩昂,正准备出击。可见这里并未体现力量悬殊。故选A。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A.运用姜尚垂钓、伊尹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对未来能得到重用的期许。B.运用孙权射虎的典故,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C.无典故。D.运用向秀写的《闻笛赋》与烂柯人的典故,表达对故旧散佚,亲朋凋零,物是人非的感慨。故选C。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评价诗歌思想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民用航空运输行业市场预测与技术演进
- 中班艺术亲子活动策划方案三篇
- 资信评估合同
- 酒店客房合同书
- 国内工业研发设计软件市场现状
- 粉刷承包合同
-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1.2少年有梦》听课评课记录
- 个人黑色奔驰出租合同
- 厨房设备购销合同书
- 农业种植项目投资合同
- 2024年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课件:曝光三要素
- 春节文化研究手册
- 小学综合实践《我们的传统节日》说课稿
- 《铝及铝合金产品残余应力评价方法》
- 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培训讲义
- 记账凭证封面直接打印模板
-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 北京房地产典当合同
- 档案工作管理情况自查表
- 毕业论文-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LED照明灯的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