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_第1页
第4课+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_第2页
第4课+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_第3页
第4课+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_第4页
第4课+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学设计)课标分析知道汉朝巩固统一措施和经济繁荣的主要表现;认识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二、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本课是《历史(基础模块)》(中国历史)教材的的第4课,主要讲述两汉的兴衰和丝绸之路的开通概况。内容主要包括西汉初年因采取修生养息政策出现了政治稳定、经济复苏繁荣的局面、汉武帝时期采取各种巩固措施达到鼎盛的局面和中原与西域各地区频繁交流等重要历史现象,涉及文景之治、光武中兴、丝绸之路等历史核心概念。根据考古研究成果和各种类型史料记载显示,两汉时期采取了各方面的政策巩固了大一统局面,开通了丝绸之路更是加强了民族交流与融和。两汉时期所作的贡献进一步加强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很多统一措施为后世提供了经验,对中华民族长期总体保持统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为中华民族的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使东西方文明首次在人类文明史上有了直接联系,有力的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丰富了世界文明宝库。三、学情分析学生情况:中职一年级的学生尚处于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发展的认知层次,且逻辑思辨能力参差不齐,因此,两汉巩固国家统一措施以及丝绸之路开通的原因、意义对他们来说,具有不小的难度。但是,中职学生已经学习了秦的统一措施以及我们现如今对丝绸之路重新发扬的各种新闻已经有了一些知识储备,为本课学习了知识上的一些准备。教学策略:教师应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进考古成果、研读历史文献等方式,在深度挖掘历史教材资源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引导学生梳理两汉时期巩固多民族封建国家统一的措施,思考两汉兴衰的原因以及丝绸之路开通的原因、意义。以期落实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任务。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了解西汉建立之初,面临社会困境以及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措施的基本史实,使学生理解这些措施促成了文景之治繁荣的局面。(2)通过梳理与学习西汉为巩固统一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的各项措施,使学生理解这些措施有效的巩固了大一统王朝。(3)通过了解西汉、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的表现以及东汉中后期政治腐败,使学生认识到东汉由盛转衰的历史发展趋势。(4)通过了解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中原与西域各地区联系的基本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2、能力目标:(1)通过引进考古成果和阅读历史文献,提高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2)通过探究两汉的兴衰和丝绸之路形成的原因和意义等问题,增强学生分析历史事物和表达历史观点的能力。3、素养目标:(1)了解汉朝建立后出现的困境,学习汉朝为巩固统治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辩证的看待汉朝取得的成就与灭亡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2)正确认识两汉所处的时代背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下看待两汉时期采取的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措施及意义,以及了解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3)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及史料,培养学生提取有效的信息的能力,能够调动历史知识和史料来对历史问题进行说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4)能够结合汉朝时代背景对汉朝采取措施的原因和意义进行历史解释,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反思两汉衰亡的原因,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5)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增强对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及丝绸之路的开通形成了灿烂汉文化的自豪感和判断力,增强民族认同感,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五、重难点重点:两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上的巩固措施、丝绸之路开通的原因。难点:两汉衰亡的原因、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六、教学过程瓦当工艺的鼎盛时期——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一)课堂导入展示图片:图1《“汉并天下“瓦当》提问:瓦当有何作用?瓦当文字:汉并天下,代表什么意思?(参考答案:瓦当是瓦的头端,瓦用于古代中国建筑的屋面,主要功能作用是防水、排水,保护木构的屋架部分。在实用上,既便于屋顶漏水,起着保护檐头的作用,也增加了建筑的美观。瓦当是古代中国建筑用瓦的重要构件。)学生根据课本介绍,教师总结引导:瓦当具有美化建筑、排水、保护木制结构等作用。汉并天下也代表着刘邦统一了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那么西汉又是如何建立的?【设计意图】通过介绍西汉文物“汉并天下”瓦当,激起学生对学习汉朝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使学生从侧面认识到汉朝的统一,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探索汉朝从建立到兴盛与衰亡的史实中,进入本课学习。(二)新课学习1.百废俱兴——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展示图片:图2《楚汉之争》教师讲解:汉王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争霸四年,最终汉王刘邦获胜,于公元前202年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为汉高祖。展示史料,并提问一、从史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西汉建立时社会状况如何?材料一: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司马迁《史记》(参考答案:西汉建立之初,社会残破,连为皇帝套马拉车都找不到四匹同样颜色的马,将相大臣有时只能靠牛车出行,当时经济之凋敝,可见一般。)学生借助教材和已有的知识储备,解读材料,教师梳理总结:西汉初立,经过长期战乱,皇帝与大臣出行的交通工具十分紧缺,社会千疮百孔,经济凋敝。提问二:面对如此的社会困境刘邦采取了哪些措施呢?材料二: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任刑不变,卒灭赵氏。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能得而有之!”高帝不择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之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材料三: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故无为者乃有为也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天下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陆贾《世说·新语》(参考答案:材料二,陆贾向高祖刘邦进言武力取得天下,并不能武力治理天下,秦灭亡的原因就是没有行圣王之道,暴力治理天下,所以要吸取秦灭亡的教训。材料三,最好的道就是无为,任其自然发展;最好的行动就是谨慎而行,不要冲动,事情越烦越乱天下,法越滋长,坏人更旺,兵马增设而敌人越多。秦国不是不想治理国家,但失去的,于是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原因。治理天下应该无为而治、休养生息,不过多干预百姓的生活)学生解读材料以及课文,教师总结梳理:从《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与《世说·新语》中可以看出当时统治者以秦灭亡的原因:暴政,为教训调整治理国家的方式,崇尚无为而治,采取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等各种政策,使得社会经济得到了初步的恢复。展示图片以及史料并提问三、刘邦的后继者文、景两帝社会又呈现什么样的风貌?图3《汉文帝刘恒》 图4《汉景帝刘启》汉文帝刘恒(公元前202年-前157年),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前141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西汉第五位皇帝。汉文帝刘恒第五子,西汉第六位皇帝。材料四: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汉书·景帝纪》材料五: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面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手外,腐败不可食。——-《史记·平淮书》(参考答案:材料四,汉初推行“与民休息”的统治思想,统治者勤俭爱民,建汉五六十年,尤其是文景时期,国家经济发展,出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局面。材料五,景帝时期,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放到腐坏得都不能吃了,国家富裕,经济繁荣。)学生解读材料以及课文,教师总结梳理:汉文帝、景帝时期,继续坚持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政策。汉文文帝还提倡节俭,减少财政之出。废除残伤肢体等酷刑,同时减轻百姓负担。景帝时期田租降至三十税一。这一时期经济恢复,社会稳定,被称为文景之治。教师出示表格:归纳汉初统治者稳定统一的措施。措施结果汉高祖无为而治、修养生息废除秦朝苛政田租十五税一经济逐步恢复,社会局势稳定下来汉文帝、景帝时期继续维持高祖政策废除残肢刑罚提倡节俭田租三十税一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出现了文景之治。【设计意图】学生对于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进行了学习,加之中职教材对此也有精炼的阐述,因此对于西汉建立时出台的各种措施并不陌生,且能较好理解文景之治的表现。通过阅读史料与教材,使学生认识理解汉朝建立后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吸取秦亡教训,采取无为而治,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进而理解“文景之治”局面的出现,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素养和历史解释素养。过渡:钱穆先生曾说过: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绎的传统是,一个制度出了毛病,再定一个制度来防止它。相沿日久,一天天地繁密化,于是有些却变成了病上加病。西汉初年繁荣的背后下又面临怎样的统治危机?2.国祚昌荣——西汉的强盛展示图片:图5《西汉的王国形势图》提问四:西汉初年地方行政上采取了什么制度?学生根据图片信息以及阅读课本内容可以得出:西汉初刘邦分封大量诸侯王,且诸侯王拥有治国治民的实权,地方实施郡国并行制。展示史料,并提问五、从史料中,我们可以了解郡国并行制度造什么了什么危害?材料六: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史记·吴王濞列传》材料七:淮南王长废先帝法,不听天子诏,居处无度,出入拟于天子,擅为法令——-《史记·孝文本纪》材料八:封建之制,至秦灭六国,业已不复行。然当时之人,不知其不可行也五年扰壤,所建侯王,几无不殒命王国,耗矣。然人仍不知其不可行也,于是有汉初之封建。——-吕思勉《秦汉史》(参考答案:从材料六和七可以看出诸侯国既能私造货币、海水煮盐,又不听天子诏令,出现僭越行为。材料八可以看出封建诸侯王会导致天下大乱,身死国灭,这种制度在秦时已经成为历史了,然而当时的人并没有认识到仍要行分封制。)学生解读材料以及课文,教师总结引导:西汉初年王国势力非常强大,拥有铸钱、冶铁煮盐等大量实际权力,严重威胁到了中央权力,汉景帝在位时,根据御史大夫晁错的建议削弱诸侯王权力结果引发了七王之乱。虽然很快被平定,但王国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依然威胁着汉朝中央。因此汉武帝继位之初,就面临着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这一任务。【设计意图】通过对西汉初年郡国并行制度的介绍以及所产生的危害,使同学们了解到王国问题解决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它是国家统一的阻碍,为此引出接下来内容的学习。过渡:七王之乱被平定后,王国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依然威胁着汉朝中央。汉武帝继位之初,又面临哪些困境,它是如何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呢?展示史料,并提问六、从史料中,我们可以了解汉武帝继位之处面临哪些困境?材料九: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偃说上曰》材料十:(豪强地主)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史记·平淮书》材料十一:(文帝)匈奴连岁入边,烽火逼于长安(景帝)匈奴五次入边,杀掠人口,动以万计。——-《史记·匈奴列传》(参考答案:从材料九可以看出诸侯封地广阔,骄横奢侈,容易做出叛乱的事情。材料十可以看出地方豪强地主势力膨胀横行霸道、聚敛财富,土地兼并严重。材料十一可以看出匈奴频繁骚扰汉王朝,烧杀抢夺,造成严重的危害。)学生解读材料以及课文,教师总结引导:汉武帝面临:诸侯势大,豪族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匈奴犯境等问题。提问七: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材料十二: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材料十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十四: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鈦(di,戴上脚镣)左趾,没入其器物。——《史记·平淮书》图6《西汉煮盐牢盆》 图7《五铢钱》(参考答案:材料十二:推恩令汉武帝规定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将封地推恩及所有子弟。以前是由嫡长子一个人继承封地,现在由嫡长子和余子共同继承封地。而且材料还表明,余子建立的是侯国,隶属于所在的郡。这样一来,王国的领土越分越小,严重削弱了王国实力,材料十三无为思想已经不适用于强盛的汉朝,积极进取的儒学取代道家思想,更要罢黜百家统一思想,图6与材料十四可以看出汉武帝在经济上把盐铁资源收为官有,对私人私自盐铁处以严酷刑法,从图7可以得知,汉武帝收回诸侯铸币权,改中央统一的五铢钱)学生解读材料以及课文,教师总结引导:政治上颁布“推恩令”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选官制度,设刺史,监督地方;确立察举制度,选拔人才。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上,重农抑商、盐铁官营、改革币制。军事上主动抗击匈奴,在北方设郡,收服西南夷和百越,设立南越九郡。提问八:汉武帝这些措施有何作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并和老师一起填写以下表格:措施作用政治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减了诸侯王的势力确立了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选拔人才范围广,扩大了统治基础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的郡级官员和豪强势力进行监察促进了地方监察,强化地方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重农抑商、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增加了政府收入、抑制了投机工商业者、加强了中央集权推行钧输平淮,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思想文化接受董仲舒了建议,尊崇儒术儒学独尊的地位确立。此后,儒学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兴办太学军事北击匈奴稳定了边疆、扩大了统治疆域设北方两郡设河西四郡收服东南、西南地区设立南越九郡【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梳理汉武帝采取的应对措施,培养学生能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下看待这一系列措施,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和唯物史观。过渡:汉武帝雄才大略,在他统治期间,国力强盛,中央集权空前巩固,疆域江阔。请同学们观看书上地图:汉朝盛时的疆域北达漠北,南至南海,西至葱岭,东北至乐浪。3.江河日下——东汉的兴衰教师讲述:西汉后期,政治黑暗,土地兼并严重,破产农民沦为奴婢。公元9年,外戚王莽篡位,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王莽为解决问题推行一些列的措施,但脱离实际,引发绿林赤眉等农民起义。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是为光武帝。【设计意图】老师简单梳理东汉建立的背景,引出接下来学习内容。提问九:汉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一?请同学们梳理教材回答。学生解读教材,教师总结引导:裁减官员,整顿吏治,减轻赋税,释放奴婢,疆民内迁。这些措施的出台缓和了社会矛盾,在他的统治期间,经济恢复、社会安宁,史称光武中兴。【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光武中兴的表现。展示史料与表格,并提问八、东汉为何而衰亡?材料十五:导致东汉中后期社会危机不断加深的原因归纳如下:第一,豪强地主田庄经济的恶性膨胀……第二,统治者的奢侈腐化——赵长欣《政治腐败下东汉的灭亡》载《长江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材料十六:(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司马彪《续汉书》东汉皇帝即位年龄皇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少帝献帝即位年龄1011311281512149寿命27231303936341454(参考答案:材料十五得出东汉衰亡:豪强势力恶行发展,统治腐败。材料十六反映了南阳樊氏能治田,田亩数达到三百顷,并且有自己的武装。刘秀实现全国统一是在豪强地主的支持下完成的,因此豪强地主则成为东汉王朝建立的基础,几乎不受限制。豪强地主的肆意发展,造成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表格反映了东汉中后期的皇帝寿命较短,幼主继位不能亲政,刘姓宗室拥有皇位继承权,皇帝难以放心,因此母后临朝。而实际掌握权力的是太后的家族。这就形成了外戚专权。)学生解读材料以及课文,教师总结引导:东汉政权依靠豪强势力建立。东汉建立后,豪强地主势力迅速膨胀起来。疯狂兼并土地,广占田园,与政府争夺人口,贪图享乐,恶化社会风气,激化社会矛盾,还拥有自己的私人武装,皇帝即位年龄小,朝政受到外戚把持。终于在184年由张角创立“太平道”,并在多地同时发动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称“黄巾军”。虽然起义军被官兵各个击破,但黄巾起义动摇了汉朝的统治基础。地方长官拥兵自重,军阀割据局面出现,东汉政权名存实亡。【设计意图】通过两汉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究历史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引导学生认识到当今天我们要吸取历史教训,重视民生、保障民生、选贤任能。过渡:汉朝虽然在危机不断积累下,因为众多的因素共同作用,最终衰亡,但在汉代“大一统”的格局下,两汉时期经济文化十分繁荣,对外交流也十分发达,其中最著名的中西方交流通道当属于丝绸之路的开通,那让我们接下来走入丝绸之路的学习。交流之窗——丝绸之路与两汉对西域的管理展示图片与史料,并提问十、丝绸之路开通的背景?图8《两汉同匈奴战争和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图》材料十七: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参考答案:汉武帝从一个被俘获的匈奴人口中得知,西域有个大月氏国家国王被匈奴单于杀死,他的头颅被制作成了酒器,月氏人恨死了匈奴所以汉武帝想联合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学生解读图片以及教材,教师总结引导:西汉与匈奴的战争,匈奴欺压西域小国,引起大月氏仇视,张骞奉命出使西域寻求大月氏帮助,从而打开了与西域的道路。展示图片与史料,并提问十、陆上丝绸之路商品有哪些,两汉时期又是如何管理西域?图9《丝绸之路示意图》材料十八: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终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蒲萄、苜蓿极望。——《史记·大宛列传》图9《西汉形势图》学生解读图片以及教材,教师总结引导:路上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穿越河西走廊,经过今新疆,通往西亚、南亚、欧洲。汉朝传到西域的物品主要有丝绸、茶叶、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等技术,而西域传到中原的商品主要有葡萄、苜蓿、香料、玻璃等商品。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设计意图】借用文字史料、图片史料、等材料创设历史情境,还原历史,激励学生探求真相。引导学生识读地图,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有助于学生掌握历史脉络,加强学生对历史的直观感受。过渡:在西汉时期我们不仅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还开辟了一条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建广东、广西等港口出发,沿海岸线南下,经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出马六甲海峡,到孟加拉湾沿岸诸国,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那么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意义?展示史料,并提问十一、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意义?材料十九: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一带一路”倡议节选学生解读史料以及教材,教师总结引导:丝绸的开通不仅为中原和西域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启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而且为后世特别是21世纪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产生了深远影响。【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开通不仅在古代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在21世纪的中国的一带一路政策更是对丝绸之路的继承与发展。让学生学会以古论今,结合历史知识分析当前局势,反思历史,并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化学生的家国情怀。课堂总结汉初尊“无为”而行“与民休息”之策,在“汉承秦制”宗旨下形成郡国并立之局。“文景之治”的基业和隐患为后代行“有为”之举奠定了基础。汉武帝一改无为而治思想积极作为,并且独尊儒术,察举德能,通过整顿中央,地方设刺史,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