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1年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1年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1年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1年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零陵区2021年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第一次模拟考试理化综合(试题卷)(化学)温馨提示:1.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2.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3.本试题卷共两道大题,满分120分,其中物理70分,化学50分。4.可能要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Cl-35.5Ag-108第I卷(共44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2个小题,1—10题为化学试题,11—22题为物理试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到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每小题2分,共44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是A.海水晒盐B.风力发电C.树叶燃烧D.铁水铸锅【答案】C【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详解】A、海水晒盐是水分蒸发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风力发电是风使轮子转动发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树叶腐烂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铁水铸锅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C。2.下列化学用语书写错误的是A.2个硫原子——2SB.2个水分子——2HO2C.氧化铝——Al2O3D.熟石灰——Ca(OH)2【答案】B【解析】【详解】A.硫原子用其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为S,2个硫原子为2S,故选项正确;B.水分子化学式为H2O,则2个水分子表示为2H2O,故选项错误;C.铝在化合物中显+3价,氧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所以氧化铝化学式为Al2O3,故选项正确;D.熟石灰成分为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故选项正确。故选B。3.下列图中的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 B.C. D.【答案】C【解析】【详解】A.图示中物质只含由2个形成的双原子分子,属于纯净物;B.图示中物质只含由2个形成双原子分子,属于纯净物;C.图示中物质含2种不同的分子,属于混合物;D.图示中物质只含由1个和2个形成的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选C4.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选项ABCD食物苹果汁西红柿汁菠菜汁鸡蛋清pH2.9﹣3.34.0﹣4.45.1﹣5.77.6﹣8.0A.A B.B C.C D.D【答案】D【解析】【详解】A.苹果汁的pH为2.9﹣3.3,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B.西红柿汁的pH为4.0﹣4.4,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C.菠菜汁的pH为5.1﹣5.7,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D.鸡蛋清的pH为7.6﹣8.0,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正确。故选D。5.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放入铁钉 B.点燃酒精灯C.倾倒液体 D.读液体体积【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实验操作。【详解】A.将块状固体放进试管时,应先把试管倾斜,将药品放在试管口处,再把试管慢慢地竖立起来。据此可以判断图中把铁钉放入试管的操作方法不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B.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个酒精灯,故B不符合题意;C.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图中的操作不符合要求,故C不符合题意;D.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符合要求,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熟记实验的规范操作。6.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对能源利用的过程,以下有关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B.科技进步会促进新能源的利用C.石油和煤属于可再生能源D.石油和煤中蕴含的能量本质上是太阳能【答案】C【解析】【详解】A.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利于节约化石能源,正确;B.科技进步会促进新能源的利用,利于保护环境,正确;C.石油和煤属于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错误;D.石油和煤中蕴含的能量本质上是太阳能,正确。故选C。7.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A.洗洁精、汽油都能去油污。洗洁精是乳化作用,则汽油也是乳化作用B.盐酸、硝酸都是酸。盐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则硝酸也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C.CO和CO2都是非金属氧化物。CO2能与碱溶液反应,则CO也能与碱溶液反应D.氧化铝和氧化铁都是金属氧化物。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能保护铝,则铁表面的铁锈也能保护铁【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用洗洁精洗油污是乳化作用,用汽油洗油污不是利用了乳化作用,利用了溶解原理,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B.盐酸、硝酸都是酸。盐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则硝酸也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故B正确,符合题意;C.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能与碱溶液反应,例如一氧化碳不能和碱溶液反应;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D.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能起到保护作用,是因为氧化铝致密结实,能阻止铝与空气接触;铁表面的铁锈疏松多孔,不能阻止铁与外界空气接触,不能起到保护作用;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8.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比较Cu和Ag的金属活泼性将银丝插入CuSO4溶液中,观察现象B分离CaCl2和CaCO3的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洗涤干燥C检验NaOH固体是否变质取样,加水溶解后,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红D除去食盐水中混有的Ca2+、Mg2+依次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Na2CO3溶液,过滤,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A.A B.B C.C D.D【答案】C【解析】【详解】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活动性强的金属能置换比它弱的金属盐溶液,观察是否有现象发生,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B.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不溶于水,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得到氯化钙,洗涤干燥得到碳酸钙,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C.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除去镁离子)、Na2CO3溶液(除去钙离子),过滤,加入适量的稀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选C。9.碳及含碳物质有如下图所示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Y可以是稀盐酸B.X可以是酒精C.反应①一定是木炭燃烧得到CO2D.反应②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A.碳酸钠转化为二氧化碳,是碳酸钠与酸反应,所以Y可以是稀盐酸,故选项正确;B.X可以转化为二氧化碳,酒精燃烧可以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C.反应①是C转化为二氧化碳,可以是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也可以是木炭还原金属氧化物,故选项错误;D.反应②二氧化碳中碳的化合价为+4价,生成物一氧化碳中碳的化合价为+2价,碳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C。10.下列四个函数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pH=2的稀盐酸至过量,溶液pH的变化B.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中固体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图象C.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红磷,容器内压强变化D.向盛有氧化铜的烧杯中不断地滴加稀盐酸【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向一定量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pH=2的稀盐酸,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使氢氧化钠浓度降低,从而使pH减小,完全反应时pH=7,再继续加入稀盐酸,pH继续降低,但不低于稀盐酸的pH,故选项正确;B.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反应开始木炭转化为二氧化碳,氧化铜转化为铜,固体质量减小,直到完全反应后质量保持不变,故选项正确;C.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红磷,因燃烧产生大量的热,温度升高导致气压增大,燃烧完成后,随着温度降低气压跟着降低,因消耗氧气,气体的总量减少,恢复室温时气压应低于外界大气压,故选项错误;D.向盛有氧化铜的烧杯中不断地滴加稀盐酸,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使氧化铜溶解,其质量逐渐减小,直到完全反应无固体剩余,故选项正确。故选C。11.回答下列问题(1)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镁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金属镁与氯气作用生成氯化镁,氯化镁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2)请用下列物质的代号填空:A.干冰B.熟石灰C.醋酸D.氢氧化铝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__;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_。(3)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答案】(1)①.+2价②.MgCl2(2)①.A②.B(3)2H2O22H2O+O2【解析】【详解】(1)镁原子最外层有两个电子,故Mg离子符号为Mg2+。即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氯化镁由+2价镁元素和-1价氧元素组成,故化学式为MgCl2。(2)干冰易升华,吸收大量热,故可用于人工降雨;熟石灰属于碱,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答案选A;B。(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方程式为:2H2O22H2O+O2↑。12.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及溶液的相关知识。(1)生活中可用____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2)净水时,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_性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3)下表是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请回答。温度/℃102030405060溶解度/gNaCl35.836.036.336.637.037.3KNO320.931.645.863.985.5110①分析上表,影响物质溶解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是___________。②某同学取NaCl、KNO3中的一种物质,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该同学所取的固体物质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W的值为___________g。【答案】(1)肥皂水(2)吸附(3)①.温度②.KNO3③.50【解析】【详解】(1)生活中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故答案填肥皂水;(2)净水时,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答案填吸附;(3)①根据表格可知,随着温度越高,两物质的溶解度越大,故答案填温度;②根据图像60°C时,100g水中加入固体47.4g固体全部溶解,说明该物质在60°C时,溶解度大于47.4g,因此该物质为KNO3;20°C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代表100g水中最多溶解KNO331.6g,因此第三个烧杯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为47.4g-31.6g=15.8g,20。C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代表100g水中最多溶解KNO331.6g,则50g水中可以溶解硝酸钾15.8g,需要加水的质量为50g。故答案为KNO3;50。13.为探究某塑料的组成元素,设计了以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定性检测(已知:无水CuSO4是白色固体,遇水变蓝色)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连接装置,___________,装入试剂并按如图进行实验。通入O2,一段时间后,点燃J处酒精灯。置K中无水CuSO4变___________色塑料燃烧产物中有H2O装置L中石灰水变浑浊塑料燃烧产物中有CO2(2)由上述实验可知,该塑料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3)定量测定为进一步确定组成,将1.4g该塑料在足量O2中完全燃烧,共产生了4.4gCO2和1.8gH2O,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则该塑料中___________(“含有”或“不含”)氧元素。【答案】(1)①.检查气密性②.蓝(2)C.H(3)不含【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进行实验时应该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装入试剂并按如图进行实验。已知:无水CuSO4是白色固体,遇水变蓝色;结论为塑料燃烧产物中有H2O,则装置K中无水CuSO4变蓝色。【小问2详解】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反应中有氧气和塑料参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说明该塑料一定含有的元素是碳氢元素,填C.H。【小问3详解】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守恒;4.4gCO2和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8gH2O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1.2g+0.2g=1.4g,该塑料样品的质量也为1.4g,所以该塑料不含除C.H之外的元素。14.在《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课上,某同学向盛有约3mL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没有观察到现象。请教老师后,他发现自己在滴加稀硫酸前忘了加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反应情况,于是他对试管中溶液的中和程度进行探究。【探究目的】探究试管中溶液的中和程度。【实验原理】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做出猜想】猜想l:氢氧化钠未完全反应,溶液呈碱性。猜想2: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___________。猜想3: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硫酸过量,溶液呈酸性。【进行实验】(1)初步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另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___________溶液,振荡溶液变红色溶液呈碱性溶液不变色溶液呈酸性或中性【分析思考】(2)若溶液不变色,为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该同学提出了以下方案,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A.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液,若溶液变红色,则溶液呈酸性B.加入金属镁,若无气泡产生,则溶液呈中性C.加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溶液呈酸性【答案】①.2NaOH+H2SO4=Na2SO4+2H2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