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九文言文阅读栏目设置:考点解读—考点剖析—备考整合●考查内容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考情分析材料组合形式上,诗文联读、群文阅读、试题中链接文言材料的形式逐渐增多。具体考点上,实词解释注重引导学习方法,融入查字典法、语境推断法、成语助记法等;句子翻译给出关键词助记,提醒学生重视采分点,也有的结合文意理解、句子赏析考查;文意理解或和其他篇目勾连探究,或融入情境,或跨学科学习。一些试卷还会将文言文阅读整体设置为专题任务群,在真实情境中解决所有任务,注重问题的解决。各地历年真题回放※【考向1:划分文言语句的朗读节奏】(2023·江苏淮安·统考中考真题)阅读【甲】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凑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樟①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②为,发甲卒为穿圹③,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④,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为椁,铜历⑤为棺,赍⑥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⑦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改动)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一处)马者王之所爱也方法总结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基本要求之一。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二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准确把握句意是关键。首先要结合文章注释或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弄懂句子大意,细细体会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应连在一起读,或不应连在一起读。在弄懂句意的基础上,再借助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的结构。即要判断构成句子的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各自充当什么成分。这样,就能基本把握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以下几种情况要注意停顿:1.主谓之间要停顿。如“吾与徐公/孰美”。2.动词与它所带的宾语之间往往要停顿。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动词与后面的状语之间常常要停顿。如“骈死/于槽枥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句中表转折的连词前一般要停顿。如“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要停顿。如“尝/与人佣耕”“俄而/百千人大哭”。6.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要停顿。如“至若/春和景明”“诚宜/开张圣听”。7.句子中间成分省略处要停顿。如“问/(渔人)所从来”“再/(鼓)而衰,三/(鼓)而竭”。8.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如“泉香/而酒洌”“属予作文/以记之”。9.骈句、排比句的朗读节奏上下、前后句是相同的。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沙鸥/翔集,锦鳞/游泳”。10.“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即在文言文中是两个单音节词,而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如“可/以一战”“中/间/力拉崩倒之声”。11.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如“其一/犬坐于前”“山行/六七里”。总之,能否准确地给文言语句划分朗读节奏,关键在于对句意及层次结构的理解。掌握一些文言语句的朗读停顿知识,文言文就会变得好读、好记、好理解了。※【跟踪训练】(2023·江苏南通·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独游狼山记【宋】刘弇①白狼五山②,距通州城南十里。五山者,有以仙蜕其上者曰女仙山,有以阖庐曩军其傍者曰军山,有以形锐且中罅者,曰剑脊,曰马鞍。至临以庙宇,则号宝塔山,有好事者,谓狼尝扰而居也。元丰四年冬,弇巡田于山旁,至则求观所谓五山者。至狼山,自堂折而少北,道左阁曰栖云,庵曰海桐,亭曰半山,曰望江,皆森然谽③豁,可荫以休。方是时,朝日初上,瞳昽④如跃金。排天决云,吞嚼淮吴。稻畦葭泽,潮汐上下,疏篁茂木……皆得于转瞬之顷。于是忽疑从樊笼⑤出,而思古人之所谓登泰山而小天下者,亦宜有是。剑脊、马鞍二山,游者罕至。军山宜山茶花,号多蕨薇。女仙山最外峙,有穴通中。或曰妪有自龙舒来者,年七十余,独食息其中,似得道者。山有拇指、鞭痕,皆著石。或云秦始皇履是山,且鞭之以投海中。有僧语余曰:“今之山跗⑥,虽皆平陆,然前五十载,海也。其深盖碇⑦丝千寻莫能测。”余闻而异焉。然五山当潮波撼一方,临高而觉宇宙之博大,指陆而骇溟海之变化。故揽其胜,作《独游狼山记》。(选自《名山胜概记》,有删改)【注释】①刘弇:宋代元丰年间进士。1081年途经狼山,写下我国历史上第一篇记狼五山之胜的游记。②白狼五山:即女仙山、军山、剑脊山、马鞍山和宝塔山。③谽(hān):指山谷空而大。④瞳昽:形容太阳初升由暗而明。⑤樊笼:比喻受束缚而不自由的境地。⑥山跗(fū):山脚。⑦碇(dìng):船停泊时沉在水中以固定船身的石墩。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或云秦始皇履是山※【考向2: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2023·江苏常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吴君①,志学而工诗,家有山林之乐,隐居不仕,名其堂曰“浩然”,曰:“孟子,吾师也,其称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吾窃喜焉,而不知其说,请为我言其故。”余应之曰:“子居于江,亦尝观于江乎?秋雨时至,沟渠盈满,众水既发,合而为一,汪溢塞谷,没洲渚,襄丘陵,肆行而前,遇木而木折,触石而石陨,浩然物莫能支。子试考之,彼何以若此浩然也哉?夫水无求于深,无意于行,得高而停,得下而流,忘已而因物②,不为易③而勇,不为险而怯。故其发也,浩然放乎四海。古之君子,简居以养其心,足乎内而无待乎外④。止则莫之测⑤,行则莫之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忧。行乎患难而不屈,临乎得失而不惧。益亦未有不浩然者也。”(选自苏辙《吴氏浩然堂记》,有删改)【注释】①吴君:苏辙的朋友。②因物:顺应着外物变化。③易:容易(河道平坦)。④足乎内而无待乎外:内心充足,不期待外在。⑤测:揣测到他的内心。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有仙则名:_________(2)隐居不仕:_________(3)吾窃喜焉:_________(4)襄丘陵:_________方法总结对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方面,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1.字形分析法: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功能。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探求实词的含义。如“两股战战”(《口技》)中的“股”,从肉(月)、殳声。膝上为股,膝下为胫,“股”在这里指大腿。2.语境推断法:实词绝大多数是具有多个义项的,因此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3.结构分析法:对实词所在的句子进行成分分析或对实词所在的词组进行结构分析,同样可以帮助理解该词的含义。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奔”与“箭”所处位置相同,且都用作宾语,那么就可断定“奔”也是名词,意思是“飞奔的马”。4.成语助解法: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因此借助成语中实词的词义有时也能让我们“绝处逢生”。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中的“汤”与其意思相同。5.联想推断法: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推断题目中实词的词义。如“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中的“之”,依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之”当“去、往”讲,再结合语境,可以推断此处的“之”也是“去、往”的意思。6.代入检验法: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方法是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具体的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恰当且无滞碍之处的即为正确答案。※【跟踪训练】(2023·江苏淮安·统考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凑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樟①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②为,发甲卒为穿圹③,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④,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为椁,铜历⑤为棺,赍⑥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⑦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改动)【注】①棺椁(guǒ):内棺和外棺。②文梓:纹理细致的梓木。③穿圹(kuàng):挖掘墓穴。④太牢:牛、羊、猪各一头,是最高的祭礼。⑤历:通“鬲”,似鼎炊具。⑥赍:通“剂”,调配。⑦属:交付,委托。【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选自《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解释文中加点词语。①老弱负土:_________②诸侯闻之:_________③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_________④请循其本:_________※【考向3: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023·江苏泰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峤,字巨山,赵州人。十五通五经,二十擢进士,累迁为监察御史。武后时,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因罪贬庐州别驾,卒。峤富才思,有所属缀①,人辄传讽。明皇将幸蜀,登花萼楼,使楼前善《水调》者奏歌,歌曰:“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帝惨怆,移时顾侍者曰:“谁为此?”对曰:“故宰相李峤之词也。”帝曰:“真才子!”不待曲终而去。峤前与王勃接,中与崔融齐名,晚诸人没,为文章宿老,学者取法焉。今集五寸卷,《杂咏诗》十二卷,单题诗一百二十首,张方为注,传于世。(选自《唐才子传》)【注】①属(zhǔ)缀:指写作。②幸蜀:指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明皇)逃奔四川之事。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故宰相李峤之词也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B.不待曲终而去言和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C.学者取法焉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D.传于世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方法总结1.综合归纳法:综合归纳课本中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绘制成图表,加强记忆,在具体的语境中掌握其具体意义,在考试过程中便能有本可依了。2.内外联动法:试题中大多有出自教材的句子,这样就可以利用熟悉课文的优势来帮助辨析课外文言文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代入筛选法:当在具体语境中很难推断某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时,可以利用熟记的知识逐一代入筛选,文从字顺即为正确。4.语境推断法:一般而言,所考查虚词的上下文语境完整,语句的整体意思会影响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判定,这时候可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来进行推断。如【典例】D项“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中的“而”,根据语境,前一个分句意思是“这之后就知道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后一个分句意思是“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就会使人死亡”,前后两个分句之间有明显的并列关系,所以这里的“而”表并列。5.词位判定法:一些虚词在句中不同的位置起不同的作用。比如“也”,在句末表判断、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6.成语联想法:成语绝大多数源于古诗文。因此,其中许多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和文言文中的相同。根据这一特点,利用自己熟悉的成语来推断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跟踪训练】(2023·江苏无锡·统考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贳其财者不责偿。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拾薪为烛,调习达旦,不寐。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飞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家。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四年,兀术攻常州,宜兴令迎飞移屯焉。盗郭吉闻飞来,遁入湖,飞遣王贵、傅庆追破之,又遣辩士马皋、林聚尽降其众。有张威武者不从,飞单骑入其营,斩之。避地者赖以免,图飞像祠之。金人再攻常州,飞四战皆捷;尾袭于镇江东,又捷;战于清水亭,又大捷。兀术趋建康,飞设伏牛头山待之。夜,令百人黑衣混全营中扰之,金兵惊,自相攻击。兀术次龙湾,飞以骑三百、步兵二千驰至新城,大破之。兀术奔淮西、遂复建康。飞奏:“建康为要害之地,宜选兵静守,仍益兵守淮,拱护腹心。”帝嘉纳。兀术归,飞邀击于静安,败之。(选自《宋史·岳飞传》,有删改)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能节食以济饥者”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B.不以物喜C.策之不以其道D.徐以杓酌油沥之※【考向4:理解并翻译句子】(2023·江苏常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吴君①,志学而工诗,家有山林之乐,隐居不仕,名其堂曰“浩然”,曰:“孟子,吾师也,其称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吾窃喜焉,而不知其说,请为我言其故。”余应之曰:“子居于江,亦尝观于江乎?秋雨时至,沟渠盈满,众水既发,合而为一,汪溢塞谷,没洲渚,襄丘陵,肆行而前,遇木而木折,触石而石陨,浩然物莫能支。子试考之,彼何以若此浩然也哉?夫水无求于深,无意于行,得高而停,得下而流,忘已而因物②,不为易③而勇,不为险而怯。故其发也,浩然放乎四海。古之君子,简居以养其心,足乎内而无待乎外④。止则莫之测⑤,行则莫之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忧。行乎患难而不屈,临乎得失而不惧。益亦未有不浩然者也。”(选自苏辙《吴氏浩然堂记》,有删改)【注释】①吴君:苏辙的朋友。②因物:顺应着外物变化。③易:容易(河道平坦)。④足乎内而无待乎外:内心充足,不期待外在。⑤测:揣测到他的内心。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1)可以调素琴,阅金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居于江,亦尝观于江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总结1.文言翻译的原则:信、达、雅信,即要忠于原文意思;达,即要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雅,即要尽量做到言辞优美。2.文言翻译的要求: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就是以原文为本,将其用现代汉语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之中,甚至在格式上也要和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无法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可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3.文言翻译的技巧:对、换、留、删、补、调(1)“对”就是字字对译。(2)“换”就是将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只要不影响语气和句意就可以删去。一些句首的发语词、句中表顺接的连词、起补充音节或停顿作用的助词等均可略过不译。(5)“补”就是补写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如“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一句的翻译,结合语境,应该在句首加上主语“我”。(6)“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等在翻译时就要把其中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如“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应翻译为:我同谁一道呢?※【跟踪训练】(2023·江苏淮安·统考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凑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樟①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②为,发甲卒为穿圹③,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④,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为椁,铜历⑤为棺,赍⑥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⑦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改动)【注】①棺椁(guǒ):内棺和外棺。②文梓:纹理细致的梓木。③穿圹(kuàng):挖掘墓穴。④太牢:牛、羊、猪各一头,是最高的祭礼。⑤历:通“鬲”,似鼎炊具。⑥赍:通“剂”,调配。⑦属:交付,委托。【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选自《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左右争之,以为不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向5:理解基本内容并归纳内容要点】(2023·江苏常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吴君①,志学而工诗,家有山林之乐,隐居不仕,名其堂曰“浩然”,曰:“孟子,吾师也,其称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吾窃喜焉,而不知其说,请为我言其故。”余应之曰:“子居于江,亦尝观于江乎?秋雨时至,沟渠盈满,众水既发,合而为一,汪溢塞谷,没洲渚,襄丘陵,肆行而前,遇木而木折,触石而石陨,浩然物莫能支。子试考之,彼何以若此浩然也哉?夫水无求于深,无意于行,得高而停,得下而流,忘已而因物②,不为易③而勇,不为险而怯。故其发也,浩然放乎四海。古之君子,简居以养其心,足乎内而无待乎外④。止则莫之测⑤,行则莫之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忧。行乎患难而不屈,临乎得失而不惧。益亦未有不浩然者也。”(选自苏辙《吴氏浩然堂记》,有删改)【注释】①吴君:苏辙的朋友。②因物:顺应着外物变化。③易:容易(河道平坦)。④足乎内而无待乎外:内心充足,不期待外在。⑤测:揣测到他的内心。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明作者经常跟富贵之家、高雅之士来往交流。B.乙文“遇木而木折,触石而石陨”,意在突出水造成的灾害之重。C.甲文最后一句采用反问,乙文最后一句运用双重否定,都起到了强调作用。D.甲、乙两文都以作者自己的居室为写作对象,风格粗犷豪放。方法总结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由于这个考向突出了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的考查,所以在答题的时候,一定要对文章内容有整体的认识,明确文章写了何人、何事、何景、何物。阅读时要始终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文章写了什么人的什么事;文中所述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如何;文章揭示了什么道理;文章是以什么作为说理依据的等等。2.抓中心句,找关键句,厘清文章的层次。读一篇文章时,应当特别关注中心句、关键句,这样便于快速把握文意。3.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标题、文中或文后的注释、文章出处、作者情况等信息,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以便从多方面理解文章的内容。如【典例】考查对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理解,答题时要意识到“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含蓄反映了他对战乱频繁的黑暗社会的不满。4.解答这类题首先要对全文的大意有所了解,然后根据题干要求找出相关信息。主要有三种答题方法:第一,引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中的关键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回答(可联系原文中的有关词句)。※【跟踪训练】(2023·江苏淮安·统考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凑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樟①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②为,发甲卒为穿圹③,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④,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为椁,铜历⑤为棺,赍⑥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⑦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改动)【注】①棺椁(guǒ):内棺和外棺。②文梓:纹理细致的梓木。③穿圹(kuàng):挖掘墓穴。④太牢:牛、羊、猪各一头,是最高的祭礼。⑤历:通“鬲”,似鼎炊具。⑥赍:通“剂”,调配。⑦属:交付,委托。【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选自《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甲】文中楚庄王对待死马的处理方式前后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分别指出优孟和庄子语言的高妙之处,并加以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向6:理解文章的观点和思想感情】(2023·江苏常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吴君①,志学而工诗,家有山林之乐,隐居不仕,名其堂曰“浩然”,曰:“孟子,吾师也,其称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吾窃喜焉,而不知其说,请为我言其故。”余应之曰:“子居于江,亦尝观于江乎?秋雨时至,沟渠盈满,众水既发,合而为一,汪溢塞谷,没洲渚,襄丘陵,肆行而前,遇木而木折,触石而石陨,浩然物莫能支。子试考之,彼何以若此浩然也哉?夫水无求于深,无意于行,得高而停,得下而流,忘已而因物②,不为易③而勇,不为险而怯。故其发也,浩然放乎四海。古之君子,简居以养其心,足乎内而无待乎外④。止则莫之测⑤,行则莫之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忧。行乎患难而不屈,临乎得失而不惧。益亦未有不浩然者也。”(选自苏辙《吴氏浩然堂记》,有删改)【注释】①吴君:苏辙的朋友。②因物:顺应着外物变化。③易:容易(河道平坦)。④足乎内而无待乎外:内心充足,不期待外在。⑤测:揣测到他的内心。在“设计自己的书房”活动中,小文同学一心追求:内部设施要“高大上”,书房名称要“博眼球”。请你依据甲、乙两文的内容给小文写一段劝诫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总结1.借助整体阅读归纳内容要点:先从整体上读懂文章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感受作者思想,力求知道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要告诉读者的是什么,读者阅读后会从文中受到怎样的启发,从而推断作者的观点、态度。如【典例】中,可通过【链接材料】“古人游记……便见余兴无穷”概括出游记写作“不写尽”、游览“不游尽”的观点。2.借助文体特征分析情感和观点:史传散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寄托在人物形象上,作者可能对人物有简略的评价;咏物散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寄托在所咏的事物上,关键在于理解该物的形象特征;说理散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般为文章的中心论点。3.借助关键信息分析情感和态度:文章的关键信息有:标题、开头、结尾和注释;中心句、关键句、过渡句、情感句等等。可通过提取这些关键信息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4.知人论世,提取要义,分析情感和观点:写作背景、写作动机等也是解读文言文要义的一把钥匙。5.辩证分析: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一方面要肯定其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也要实事求是地看到其消极因素。判断积极与消极因素,可从作者的人生经历、作品的思想感情、社会的历史局限等方面考虑。对文章中作者欠妥当的观点及消极因素,还要视答题的实际情形来进行恰如其分的评析。※【考向7: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2023·江苏南通·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独游狼山记【宋】刘弇①白狼五山②,距通州城南十里。五山者,有以仙蜕其上者曰女仙山,有以阖庐曩军其傍者曰军山,有以形锐且中罅者,曰剑脊,曰马鞍。至临以庙宇,则号宝塔山,有好事者,谓狼尝扰而居也。元丰四年冬,弇巡田于山旁,至则求观所谓五山者。至狼山,自堂折而少北,道左阁曰栖云,庵曰海桐,亭曰半山,曰望江,皆森然谽③豁,可荫以休。方是时,朝日初上,瞳昽④如跃金。排天决云,吞嚼淮吴。稻畦葭泽,潮汐上下,疏篁茂木……皆得于转瞬之顷。于是忽疑从樊笼⑤出,而思古人之所谓登泰山而小天下者,亦宜有是。剑脊、马鞍二山,游者罕至。军山宜山茶花,号多蕨薇。女仙山最外峙,有穴通中。或曰妪有自龙舒来者,年七十余,独食息其中,似得道者。山有拇指、鞭痕,皆著石。或云秦始皇履是山,且鞭之以投海中。有僧语余曰:“今之山跗⑥,虽皆平陆,然前五十载,海也。其深盖碇⑦丝千寻莫能测。”余闻而异焉。然五山当潮波撼一方,临高而觉宇宙之博大,指陆而骇溟海之变化。故揽其胜,作《独游狼山记》。(选自《名山胜概记》,有删改)【注释】①刘弇:宋代元丰年间进士。1081年途经狼山,写下我国历史上第一篇记狼五山之胜的游记。②白狼五山:即女仙山、军山、剑脊山、马鞍山和宝塔山。③谽(hān):指山谷空而大。④瞳昽:形容太阳初升由暗而明。⑤樊笼:比喻受束缚而不自由的境地。⑥山跗(fū):山脚。⑦碇(dìng):船停泊时沉在水中以固定船身的石墩。文章引述“妪有自龙舒来者”这一传说,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总结1.看结构。常见的结构形式:并列式、递进式、总分总式等。2.看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首尾呼应、画龙点睛、叙议结合、烘托、伏笔、照应、悬念和释疑等。3.看描写方法。常见的描写方法:动静结合、正侧相映、白描等。4.看抒情方式。常见的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讽今等。5.看语言特点。品味语言的方法: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从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的角度品析、抓住语言的形式(句式、音韵、节奏等)品析。如【典例】的【甲】文采用举名人事例(对比)劝说的方法,具有权威性;【乙】文选段主要采用现身说法的方式进行劝说,亲切自然,以纨绔子弟作对比,反衬自己独得其乐、专注学习的精神。※【跟踪训练】(2023·江苏镇江·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齐威王来朝。是时周室微弱,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天下以此益贤威王,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①,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②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我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是子厚币③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进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齐威王、魏惠王会田④于郊。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吾有檀子、盼子、黔夫、种首,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惭色。(选自《资治通鉴·周纪》,有删改)两文均通过对比来表现齐威王。请举两例并加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向8:谈启示感悟,发表见解看法】(2022·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留园记出阊门外三里而近,有刘氏寒碧庄焉,而问寒碧庄无知者,问有刘园乎,则皆曰有。盖是园也,在嘉庆初为刘君蓉峰所有,故即以其姓姓其园而曰刘园也。咸丰中,其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诚足为吴中名园之冠。及庚申,辛酉间,大乱臶至①,吴下名园半为墟莽。而所谓刘园者则岿然独存。同治中,芜秽不治,至光绪二年,为比陵盛旭人方伯所得,乃始修之。平之,攘之,剔之,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春秋佳日,方伯与宾容觞咏其中,而都人士女亦或掎裳连袂而往游焉,于是出阊门者又无不曰刘园刘园云。方伯求余文为之记。余曰:仍其旧名乎,抑肇锡③以嘉名乎。方伯曰:否,否。寒碧之名至今未熟于口,然则名之易而称之难也。吾不如从其所称而称之。人曰刘园,吾则日留园,不易其音而易其字,即以其故名而为吾之新名。”余叹曰:美矣哉斯名乎,称其实矣!夫大乱之后、兵燹之余,高台倾而曲池平,不知凡几,而此园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者乎?吾知留园之名常留于天地间矣!(选自《中华百年经典散文》,作者清代俞樾,有删节)【注】①游(jiàn)至:相继而至。②毗(pī)陵:今江苏常州市。③肇:开始;锡:通“赐”。如果你陪同外地的亲戚去留园游玩,请根据文章内容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向他们介绍留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总结联系实际、个性感悟类试题,主要考查在深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创意解读的能力。其考查的形式主要有:①领悟作品的内涵,并说说自己所获得的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启示;②对作品的思想内涵,做出自己的评价或说出感想;③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人物形象,说出自己的感受。解答此类题,要做到如下几点:1.紧扣要求,寻找依据:审清题意,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一定要尊重文本,结合实际,发表自己的感悟和见解,切记不可只对文本进行粗略、肤浅的浏览,就胡乱分析。如【典例】中,概括出的人生准则是“舍生取义”后,要在理解作者观点“在“生”与“义”发生矛盾时,要选择“义”,放弃“生””的基础上,结合当代情况作答。在新时代,当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应果断地放弃个人利益,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2.依据原文,了解情感: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明确作者的意向及写作意图是答好启示感悟类题的基础。就人物传记而言,作者对作品中人物倾注的情感和褒贬,是理解人物形象和主题的关键。3.注意答题层次:启示感悟类题,通常的提问形式有“你得到了什么启示(或感悟)”“你是如何看的”“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谈谈你的理解”等,因此在解答的时候,要先应题,先回答“我得到什么启示”“我认为什么”“我赞同/不赞同什么”等,然后再按顺序写出自己的感受或理由。一、理解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文言实词是中考考查的重点,答题时应重点注意以下四种现象:一是古今异义现象;二是一词多义现象;三是词类活用现象;四是通假字现象。1.古今异义(1)词义缩小:词义的缩小,是指词义的范围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变得狭小。如“臭”,古代指气味(“左佩刀,右备容臭。”《送东阳马生序》);现在仅仅指臭味。(2)词义扩大:有些词语的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如“河”,古代特指黄河(“饮于河、渭。”《夸父逐日》);现在成为河流的统称。(3)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词义在演变的过程中,有褒贬义相互转化的现象。如“下流”,古义表示地位低微(“下流多谤议。”《报任安书》),是一个中性词;今义指卑鄙龌龊,为贬义词。(4)词义转换:古汉语中的一些词,随着历史的发展,词义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去”,古义指离开、距离(“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为学一首示子侄》);今义是指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2.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义项,一般说来,各个义项之间均有一定的联系。一词多义现象是由词的本义引申、比喻和假借而形成的,因此应该由词的本义入手,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如“刑”,本义是刑法,基本义还包含对犯人的处罚,后来这个意义发展出“惩罚”之意,如“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3.词类活用(1)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为名词。如“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原意是动词“射箭”,这里活用为名词“射箭的本领”。(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就活用为名词。如“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中的“鲜肥”,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意思是“新鲜肥美的东西”。(3)名词活用为动词:在文言文中,两个名词连用时,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副词后面如果直接带名词,名词也应活用为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本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了而已。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这里活用为动词“挖洞”。(4)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后面如果有宾语,形容词就活用为动词。如“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中的“苦”,因后面跟着宾语“秦”,在该句中作动词用,意为“苦于(秦的统治)”。(5)一般名词作状语: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义是名词“狗”,在这里作状语,意为“像狗似的”。(6)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7)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8)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活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有所改变。如“凄神寒骨”(《小石潭记》)中的“寒”,本是形容词“寒冷”,因其后带宾语“骨”,意为“使骨寒”,为使动用法。(9)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有“认为(以为)……怎么样”的意思。如“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中的“宾客”,本为名词,“宾客其父”为动宾结构,“宾客”就活用为动词,意思是“以……为宾客”。4.通假字通假字,是汉字的通用和假借的简称。所谓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甲字是本字,乙字是通假字。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纵观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考查文言虚词主要有三种方式:①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②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③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②结合语句内容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含义;③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④多朗读,体会语气,从而进行判断。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一个虚词有多种用法,而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这要求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打好基础,勤练多思,把握规律,如此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第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其中最经常考查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等。三、解释文言词语的方法1.积累法。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和常用的文言虚词积累起来,以便考试时自如运用。2.扩词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把单音节词变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年级教学工作计划模板锦集四篇
- 耐材项目建议书(立项报告)
- 劳动小能手小班教案
- 幼儿园中班教案《路线图》及教学反思
- 2021八年级欢庆中秋节满分作文五篇
- 大学生旷课检讨书集合15篇
- 高中军训心得15篇
- 初中体育教师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 人才公寓(原公租房)项目第三方检测和监测服务招标文件
- 2025年食品级纤维素醚项目发展计划
- 船舶调度年终述职报告
- 医保科工作述职报告
- 玻璃的浮法成型工艺
-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质量检测物理试题(解析版)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古代小说戏曲专题》2025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340)
- 粤教粤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单元期中期末测试卷 含答案
-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卷
- (完整版)年产30万吨甲醇工艺设计毕业设计
- 外研版五年级上册(三起)连词成句专项训练
- 养老机构风险管控清单
- 办公室消防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