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区中心医院信息化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软件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6月目录第1章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11.2 项目建设单位 11.3 报告编制单位 11.4 报告编制依据 11.5 项目概况 21.6 结论与建议 41.6.1 结论 41.6.2 建议 5第2章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62.1 项目背景 6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72.2.1 公立医院改革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72.2.2 医院业务发展对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72.2.3 医院达标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等级评审的要求 9第3章 现状与需求分析 103.1 项目单位概况 103.2 信息化现状分析 113.2.1 现有应用系统的情况 123.2.2 现有网络、设备和其他信息资源情况 183.2.3 存在的问题 193.3 业务需求 233.3.1 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关键需求 233.3.2 就诊效率关键需求 263.3.3 临床服务关键需求 273.3.4 医疗协同关键需求 283.3.5 运营效益关键需求 293.3.6 医教研一体化关键需求 303.3.7 医院外部需求 313.4 技术功能需求 323.4.1 功能需求 323.4.2 数据和数据流分析 333.5 其他需求 333.5.1 信息安全保障需求 333.5.2 信息标准需求 35第4章 项目建设方案 374.1 建设目标 374.2 建设依据 374.2.1 需遵循的法规、标准 374.2.2 需遵循的卫生行业规范、标准 374.2.3 参考标准 384.3 建设原则 384.3.1 指导原则 384.3.2 技术指导原则 394.3.3 IT管控原则 394.4 总体架构 404.5 建设内容 44第5章 软件建设方案 455.1 临床服务 465.1.1 门诊医生工作站 475.1.2 门诊电子病历 505.1.3 门诊护士工作站 555.1.4 住院医生工作站 565.1.5 住院结构化电子病历 635.1.6 临床路径系统 865.1.7 移动医生工作站 995.1.8 病区护士工作站 1025.1.9 药物不良反应上报系统 1085.1.10 护理病历 1095.1.11 护理路径系统 1205.1.12 护理管理系统 1425.1.13 移动护士站 1445.1.14 监护管理系统 1525.1.15 住院输液配置中心 1585.1.16 治疗项目管理系统 1595.1.17 临床知识库系统 1635.1.18 心电信息系统 1695.1.19 全院超声系统 1775.2 就诊管理 1815.2.1 门急诊挂号系统 1815.2.2 门急诊收费系统 1845.2.3 门诊排队叫号系统 1865.2.4 入出转院管理系统 1865.2.5 住院收费系统 1885.2.6 住院服务中心 1895.2.7 医技收费系统 1895.2.8 门诊药房管理系统 1905.2.9 病区药房管理系统 1955.2.10 日间手术管理系统 1975.2.11 预付费系统 2085.2.12 就诊预约管理 2105.2.13 检查预约中心 2195.3 质控管理 2245.3.1 抗菌药物管理系统 2245.3.2 医疗质量管理系统 2295.3.3 医保监控系统 2375.3.4 医务管理系统 2395.3.5 处方点评系统 2395.4 运营管理 2405.4.1 药库药房管理系统 2405.4.2 医院商业智能BI 2435.4.3 HRP物流系统 2485.5 医院信息平台 2605.5.1 建设目标 2615.5.2 平台架构 2635.5.3 平台核心功能 2635.5.4 患者主索引 2685.5.5 集成平台 2725.5.6 临床数据中心 2935.5.7 基于平台的临床应用 2965.6 应用系统集成规划 297第6章 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3026.1 设计主旨 3026.2 规划总体描述 3036.2.1 网络安全保证 3056.2.2 小型机的规划 3056.2.3 X86型服务器集群高可用性设计 3056.2.4 数据保护安全 3066.2.5 系统及终端安全 3106.3 项目收效 311第7章 信息安全保障方案 3127.1 设计原则 3127.2 技术安全体系 3137.2.1 总体技术架构 3137.2.2 物理安全措施 3157.2.3 网络安全措施 3167.2.4 系统安全措施 3227.2.5 数据安全措施 3247.3 运行与管理安全措施 3267.4 安全系统和合规性检查 3337.5 信息系统应急保障方案 3407.5.1 总则 3407.5.2 故障通报制度 3417.5.3 医院信息系统故障分级 3427.5.4 应急预案 342第8章 项目实施进度和组织安排 3518.1 项目实施规划 3518.1.1 项目阶段划分 3518.1.2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3558.1.3 一期项目工作分解 3568.1.4 项目组织架构与人员配备 3628.1.5 项目培训规划 3658.2 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 3678.2.1 项目管理概述 3678.2.2 项目组织管理 3688.2.3 项目沟通管理 3808.2.4 项目风险管理 3848.2.5 项目文档提交件管理 3868.3 新老系统切换方案 3888.3.1 现有数据继承方案 3888.3.2 数据迁移方案 3898.3.3 系统切换方案 3948.4 项目风险及控制措施 3998.4.1 项目实施的外部风险及控制措施 3998.4.2 项目实施的内部风险及控制措施 4008.4.3 项目长期运行风险及控制措施 402第9章 质量保证措施 4039.1 项目管理方法 4039.1.1 失误管理制度 4039.1.2 工作管理制度 4039.1.3 计划管理方法 4049.1.4 对系统进行多用户、大数据量的性能测试 4049.1.5 项目的阶段联合评审 4059.1.6 项目文档资料记录 4059.1.7 项目管理和控制的规范性 4089.1.8 协调会议 4099.1.9 工程师定级定岗及考核 4099.1.10 需求提交 4099.2 工程质量控制 4109.2.1 软件开发质量控制 4109.2.2 实施质量控制 410第10章 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和节能 41110.1 环境保护 41110.2 消防 41110.3 节能 41110.4 职业安全卫生 411第11章 项目招标方案(略) 412第12章 总投资详细估算 41312.1 总体投资预算 41312.2 软件系统投资估算 41512.2.1 投资明细(一期) 41512.2.2 投资明细(二期) 43512.3 硬件部分投资估算 43912.4 现有系统和资源利旧说明 442第13章 经济和社会效益 44313.1 项目经济效益 44313.2 项目社会效益 44313.2.1 医疗服务的提高 44413.2.2 医疗质量的提升 444第14章 结论及建议 44614.1 结论 44614.2 建议 44614.2.1 要宏观把握卫生信息化的发展规律 44614.2.2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44714.2.3 统一标准、统筹指导 44714.2.4 分级负责、合力建设 44714.2.5 深入调研,详细规划 44714.2.6 满足需求、并可扩展 44714.2.7 注重卫生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 447项目概况项目名称上海市XX区中心医院信息系统综合改造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项目建设单位本项目建设单位为上海市XX区中心医院(以下简称中心医院)。报告编制单位报告编制依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年国务院《“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国发【2012】11号)》卫生部《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卫办发【2012】38号)》国家卫计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快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卫规划发【2013】32号)》卫生部《卫生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卫办综函〔2011〕350号)卫生部《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卫生部关于印发《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的通知(卫办发[2002]116号);上海市政府《上海市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沪府发【2012】103号)》上海市卫计委《2013年度区县公立医院改革工作考核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上海市卫计委《上海市卫生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年-2015年)》上海市卫计委《关于本市医疗机构开展电子病历应用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自测评估的通知(沪卫计医政【2013】17号)》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医院信息系统功能规范(试行)》(沪卫办[2004]26号)《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2011年-2015年)》(征求意见稿);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卫生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衔接稿)》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数字化医院的基本框架》,2006年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数字化医院信息基础设施技术指南》,2006年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电子病历应用功能规范实施细则(试行)》,2011年上海市卫生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项目概况松江区“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实施第三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巩固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推进健康城区建设,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全力推进区中心医院上等达标建设。启动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部三期建设,完成泗泾医院迁建,实施老年护理医院新建和九亭医院改扩建。在东北部规划建设三级医院。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卫生服务站建设,提升社区卫生综合服务功能。推动医学学科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新一轮卫生人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卫生信息共享系统建设,提高医疗机构资源使用效率。加强医患沟通,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十二五”时期,新增医院床位数1200张。”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国家新医改方案和上海市、松江区相关实施意见的要求,满足医院业务的日益发展,本项目将围绕《XX区中心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三大目标——内涵达三级医院的区域医疗中心、高水平大学附属医院、创新型医院,不断引进和使用医院信息化领域的新技术、新业务和新模式,建设和完善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系统,加强医院内、外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加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手段,为患者和辖区内居民提供更加专业化、人性化的诊疗和健康管理服务,为医院领导和卫生管理部门提供能够更加及时、准确的决策支持,巩固以中心医院为核心的松江区区域医疗一体化的协同医疗服务格局,为中心医院通过电子病历系统等级评审打下扎实的信息化基础。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具体目标:(1)全面实现现有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医院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已无法满足医院的日益发展的管理和服务需求,亟需通过本项目的建设来全面改造现有管理信息系统,支撑我院未来几年的业务发展和管理提升,解决信息系统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符合内涵三级综合医院的信息化要求。(2)达到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的5级评测标准。依据国家卫生部的文件精神和上海市卫计委《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和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试行)》为标准,严格遵循卫生部电子病历以及医院信息化建设的5级标准,进行基于电子病历系统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方案。从业务需求、应用模式及安全管理等各方面升级改造,达到统一数据管理,各部门系统数据集成,基本建立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医院信息平台的目标,并通过后续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管理手段来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建设内容本项目的建设内容总体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应用信息系统的改造与新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扩展;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其中:应用信息系统的改造与新建主要包括医院运营管理系统(HIS系统包含门急诊挂号收费、就医预约、医技预约、门诊预付费、出入院管理、医技收费管理、药房药库管理、住院静配中心、门诊护士站、综合管理与统计分析、门急诊应急系统)、临床医疗服务子系统(LIS系统、门诊医生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住院护士工作站、电子申请单、电子病历、移动医护、手术管理、重症监护、临床路径、治疗项目管理、抗菌药物管理、处方点评、临床知识库系统、超声系统、会诊管理系统、体检系统、B超系统和心脑电系统),医院综合管理系统(医院商业智能(BI)系统、临床数据中心、电子签名、医疗质量管理、护理信息管理系统)以及信息集成平台(医院内部信息共享及应用整合平台接口)。针对已建并保留的系统,包括移动输液、手术麻醉系统、LIS系统、RIS系统、供应室管理系统、消毒包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病理管理系统、内镜管理系统、合理用药系统、院感系统、自助发药机系统,完成与新建系统的接口。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扩展主要包括网络系统、服务器和存储系统、系统软件、终端设备的建设和改造。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主要采取和建立包括物理级(机房集中控管审计)、网络级(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网络审计软件、网闸)、系统级(主机安全审计、桌面终端、网络防病毒)、应用级(WEB应用安全防护网关、上网行为管理、CA认证、应用监控系统)和数据级(数据备份系统)安全防护措施,以及建立相应的安全运维管理措施(安全培训、安全管理制度等)。建设周期本项目的建设计划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主要任务为现有医院信息系统的升级和改造,预计建设周期为项目招标结束后的18个月左右;第二阶段主要任务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配套工程和中心医院信息系统的最终集成,预计建设周期为项目招标结束后的12个月左右完成,整个项目实际建设周期约为18个月,部分工作可同步开展,建设完成后达到电子病历等级评审5级标准。项目投资本项目总投资为2660.58万元,软件及服务投资2435.2万元,硬件及设施投入225.38万元,其中软件及服务分二期进行建设,一期建设投资2029.2万元。二期建设投资406万元。本项目资金计划由松江区区级财政建设资金解决。结论与建议结论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上海市及松江区的卫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顺应医疗卫生改革的发展趋势;项目的建设有助于加强便民服务,方便病人就医,将“三好一满意”活动与医疗惠民行动等工作有机结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并且与统筹推进医院改革、创先争先、医院等级评审等工作紧密结合,切实加强行业作风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项目规划吸纳了目前IT多项成熟的软件、硬件技术,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成熟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操作性等;采用了国际、国内、行业的相关标准,如中国公共卫生信息分类与基本数据集、中国医院信息基本标准数据集、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HL7、ICD-10等,保证了系统的开放性;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整合医院卫生资源、提高服务效率和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为患者提供了透明、便利、高效、实惠的医疗服务。项目明确了XX区中心医院卫生信息化工作的目标任务,符合松江区卫生事业发展和XX区中心医院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整合卫生资源、提高服务效率和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为患者提供了透明、便利、高效、实惠的医疗服务。项目建设投资2660.58万元,建设历时18个月,项目规划方案合理,实施计划较为周密。综合分析认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实施方案合理可行。建议1)鉴于本项目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经济效益,建议松江区政府对本项目充分重视,尽快研究和审批,并给予资金支持,促进项目早日建成,早日发挥效益。2)由于本项目涉及XX区中心医院各个部门,建议XX区中心医院对该项目进行高位协调,以保证项目的建设进度和建设效果。3)鼓励和促进利益相关者的深度参与项目建设过程。4)加紧相关标准、安全、运维体系的建设,确保项目完工后可平滑交接。5)涉及的各建设单位应组建一支精干、高效、专业配套齐全的管理和技术队伍,做好准备工作,严格按系统技术设计和项目实施计划办事,确保项目质量和进度。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项目背景医院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通过信息支持,医院能够在提高医疗安全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提高医疗工作效率方面有很大的进展。在新医改形势下,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时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各家医院都先后展开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和管理业务,以实现医疗过程的全面服务和监管,在某种程度上,电子病历代表着医院信息系统的水平。卫生主管部门委托医院管理研究所和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研究并起草了有关电子病历和电子病历系统的多个规范和标准,并于2011年底由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发布了《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试行)》,要求全国各地市卫生管理部门组织辖区已实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按照规定的分级评价方法很标准对各医院的电子病历进行评分和评级。为了更好地推进我院信息化建设,依据国务院《“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国发【2012】11号)》、卫生部《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卫办发【2012】38号)》、国家卫计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快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卫规划发【2013】32号)》和上海市政府《上海市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沪府发【2012】103号)》、上海市卫计委《2013年度区县公立医院改革工作考核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上海市卫生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年-2015年)》、《关于本市医疗机构开展电子病历应用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自测评估的通知(沪卫计医政【2013】17号)》以及《XX区中心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基于我院信息化发展的前期成果,结合我院的业务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尽快建立符合各级政府要求的、覆盖广泛的医院信息化体系,提升医院的服务效率和水平,满足医院管理层、各职能科室的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需要,满足医院各临床科室和后勤保障部门的规范化、均质化的业务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公立医院改革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公立医院改革中明确提出:“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研究制订医疗机构内部信息管理的规范和标准;逐步建立医院之间、上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医保经办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机制,构建便捷、高效的医院信息平台”,新医改对于医院信息化的要求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信息化被看作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医院业务发展对信息化建设的要求随着医院整体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群众医疗需求的日益增长,医院的业务增长速度很快,而信息化的建设速度相对滞后,已经不能适应医院业务的增长了,新的业务规模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系统升级改造能够满足未来的医疗行业业务发展和管理需要,同时,以绿色经济、优先采用节能设备为原则,进行必要的技术升级。1、保证医院信息系统持续发展、稳定运行的需要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但时间长,而且头绪繁杂。随着医院业务规模的扩大和复杂化,对作为业务系统提供支持与保障的信息系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以及新的技术不断出现,对传统的业务模式提出了挑战,已经无法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医院的各个信息系统都是独成体系,系统互联、资源共享的问题解决得不是很好,原因就是现有系统缺乏顶层设计,系统扩展性差。并且原系统架构不合理(包括技术架构和应用架构),不能适应医院发展要求。目前,由于系统补丁太多、性能不稳定,已经影响了医院业务正常运行,如医院每天都会出现系统死锁情况,这给医院业务开展和医院形象带来很大的影响。由于系统结构老化,系统维护复杂,在版本管理上也比较混乱。因此,为了保证医院信息系统持续发展、稳定运行,信息系统必须有长远的规划、统一的设计和有序的建设。必须从全局的角度,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进行统筹规划,把医院信息化与医院战略发展、医院管理、医院临床业务紧密结合,并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信息共享。2、满足医院业务一体化、管理精细化的需要现有HIS系统模型构建和整合存在很多障碍,应用系统彼此独立和封闭,医院前后台的业务规范及数据标准都不统一,集成性差,无法形成一体化管理,不能满足医院精细化的管理需要。现有系统比较分散,彼此独立,即使可以提供需要的信息,也需要访问多个系统。如用户需要重复登录多套系统进行操作,在完成繁杂日常业务的同时还需要在不通系统之间切换,增加了工作量;新进医护人员需要联系四、五个部门来建立账号及开放权限;某些部门在调阅病人信息时,需要从多套系统中做查询操作,而没有统一的查询操作界面。这样得到的数据不直观,且浪费了宝贵的系统性能。因此,需要建设一体化的医院信息系统,构建统一的统一信息模型和基础数据标准,实现医院前端服务(临床服务)和后台管控服务(运营管理)信息一体化,实现运营管理与临床服务业务流程无缝连接。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挖掘模型,集中整体展示围绕收入、医疗质量、院内成本、利润等运营状况,构建一体化的决策支持。3、满足医院数据利用要求,体现“大数据”的价值医院信息系统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资源。目前大多系统应用层次较低,软件对于医院业务特别是窗口业务的支持较为完善,但对于数据的深加工、整理、分析和最终支持医院的决策功能很弱。虽然系统中也有部分综合查询和统计等对信息利用的软件模块,但尚未建立医院临床数据中心、运营管理数据中心,没有有效的数据和业务分析手段及数据挖掘工具,在数据挖掘、科研数据等数据利用方面不足。“大数据”的价值在于发掘,潜在大数据的应用可以进一步降低不断增长的医疗费用,协助医疗行为的实施者提供更有效的医疗服务,促进患者健康,提供预防性的个人健康管理措施,以及实行更加个体化的治疗。在提升医疗质量方面,大数据实现基于基因科学的个性化医疗模式,提升医学数据信息的传输与交换,提高诊断速度,准确性。可以实现患者生命体征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分析处理,尽早发现问题,快速准确地做出诊断并采取措施,同时给予相适应的、有效的个性化治疗。4、满足医联体进行运营管控、业务协同的需要公立医院改革背景下,医联体及医疗集团日益增多,为信息化提出了多组织管理与集团管控需求。目前医院的信息系统是从医院本身的业务和管理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建设的单院体信息系统。而扩充后的分院、托管医院、社区中心等医疗集团/医联体内的多种组织形式,是更为复杂的矩阵式管理,现有信息系统无论从架构上还是功能上都无法支撑。医疗集团内部各系统的数据标准不统一,造成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困难;医疗集团内部业务规范不统一,造成医院间业务协同无法开展;系统架构无法扩展,无法支撑集团管控的需要。因此,必须站在医联体的高度上,考虑到整体及各个机构的信息化需求,构建统一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支撑各个机构的内部业务运行和协同业务,并满足医疗集团/医联体的管理需要。例如通过建设集团统一的资源预约中心,资源包括人、场地(床位、房间)和设备等,资源本身需要安排日程,即可以服务的时间段和不能提供服务的时间段。集团内各个机构根据相应的规则,可以查看资源并进行预约。可以使患者得到更加明确的服务时间,避免长时间的等待,医生也可以预先熟悉病人的资料,有计划安排工作。5、满足医院业务深入、系统先进、服务贴身的建设要求围绕“以病人为中心”,医院信息系统在前期很好的支撑了医院的管理和业务。为了体现医院的特色,实现医院技术一流、设备一流、服务一流和管理一流的发展目标,要求医院信息化必须具有领先性和可扩展性,并需要软件承建厂商提供贴身优质的后续服务。医院达标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等级评审的要求依据国家卫生部的文件精神,上海市卫计委将按照《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和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试行)》的分级评价方法很标准对各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进行评分和评级,根据文件精神和等级划分的原则,2014年底区县中心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等级至少要达到4级标准。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是必要而又迫切的。
现状与需求分析项目单位概况上海市XX区中心医院建于1949年6月,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防保、急救为一体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06年10月挂牌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2008年12月成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上海松江中心医院,是湖北郧阳医学院教学基地、全国爱婴医院、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医院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实际开放病床950张,专业门类齐全,设25个临床专科,7个医技科室,在编职工1236名,其中医师387名,护理人员539名,医技人员137名;正高职称31名,副高职称66名,中级职称439名;博士19名,硕士97名;拥有教授5名,副教授9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16名。医院配有64排CT,16排CT,1.5TMRI,检验自动化流水线等大型设备,建有HIS、RIS、LIS等信息网络系统。2013年,医院门急诊人次达160万人次,出院3万余人次,手术1万余台。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项目1项;立项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1项、产学研医合作研究项目1项;立项上海市卫计委面上项目2项、青年项目2项;立项松江区科技攻关项目11项。发表学术论文144篇,其中SCI论文11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132篇。主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5项、市级1项,招收学员1100余人。医院坚持大专科、小综合发展策略,促进各学科共同发展,一期(2009-2011)4个重点学科、4个特色学科、3个重点建设学科已完成验收;二期(2012-2014)遴选了4个重点学科——消化疾病诊治中心、急诊危重病科、呼吸内科,4个特色专科——妇产科、放射科、感染科、神经内科及4个建设学科——检验科、麻醉科、药剂科、内分泌科,搭建了较为合理的学科梯队。其中消化内科入选新一轮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建设计划(A类,2012),消化内科、放射科、急诊危重病科、妇产科、口腔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检验科8个学科入选区重点学科。医院积极推进学科重组和交叉合作,建成松江区危重病急救临床医疗中心,即以急诊危重病学科为基础,联合120急救中心、5家二级医院和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市一南院,形成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重症监护治疗一体化的新模式;2010年底整合消化外科、消化内科、内镜中心,成立的消化疾病诊治中心为病人带来了高质量的诊疗服务。医院于2008年12月成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上海松江中心医院,2010年4月通过南医大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认证,受聘正、副教授11名,受聘硕士研究生导师8名,承担了如南京医科大学、郧阳医学院等多个院校的见习生的理论授课任务和实习生的临床带教工作。2005年9月,松江区试点卫生改革,中心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配合卫生局积极落实有关政策,改革创新,为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推出一系列举措,如建成五级门诊体系,开设周末专家门诊;是上海市第一家开设日间手术的二级医院;推行药品拆零小包装、主诊医师负责制,设置过渡病房分级监护病人;建成区域影像诊断中心,于2011年5月与区内各基层医疗机构的联网整合运行,避免重复检查,减轻病人费用负担;2011年4月建成区域临床检验中心,实现区域临床检验资源的共享;区域病理诊断中心正在筹建中。忆往昔岁月峥嵘,展宏图豪情万丈,医院全体职工将围绕《XX区中心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三大目标——内涵达三级医院的区域医疗中心、高水平大学附属医院、创新型医院,继续发扬“精诚合作、奋发进取、追求卓越”的医院精神,坚持医、教、研协调发展,继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深化卫生综合改革,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保障人民的健康和实现医院的发展而不懈努力!信息化现状分析我院的信息系统建设是从2000年起步的,到如今已步入了第15个年头。从最初主要围绕医院的管理运营,如收费、药品、财产和病人管理等而建设的,随着医院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医院信息系统逐渐向支持医疗运作与决策科研方向发展,如LIS、PACS、CPOE等系统的建设。目前,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围绕“优化就诊流程、提高医疗质量”逐步建设了预约挂号、分诊叫号、一卡通、无线医疗等应用系统,全面覆盖患者诊疗的方方面面,并作为区域检验和区域影像诊断中心的核心单位,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医院信息系统从各个角落不断与员工结合,稳定、高效的按照领导的指导方针完成医院的工作,支持医院的管理、运营决策。现有应用系统的情况医院的信息化经过14年的发展,已经基本形成了覆盖全院各个角落的有线+无线的完善的网络架构,信息系统也涵盖了医院内医疗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基本符合医院的实际流程和医院当前管理需要。根据区卫计委信息中心关于2013年度医改信息化考核的要求,日前对医院信息系统按照国家卫计委关于“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化应用分级评审”的标准进行了自评,自评结果是2级,与市卫计委医改三年行动计划和区卫计委医改三年行动计划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的要求区县中心医院达到电子病历系统等级4级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红色:未达标蓝色:已达标等级内容等级要求自评结果最低总评分基本项目数选择项目数评估基本项评估可选项0级未形成电子病历系统1级部门内初步数据采集27618(29)6262级部门内数据交换601113(24)11153级部门间数据交换,初级医疗决策支持85188(19)14104级全院信息共享中级医疗决策支持120198(18)1135级统一数据管理,各部门系统数据集成140218(16)116级全流程医疗数据闭环管理,高级医疗决策支持170246(13)317级完整电子病历系统,区域医疗信息共享210246(12)74其中电子病历系统等级应用评测涉及到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及模块共计40个,医院已建系统23个,其中有4个系统功能不足,未建系统17个。序号项目系统建设情况1病区医生工作站已建设2病区检查电子申请单未建设3病区检验电子申请单未建设4病区合理用药系统已建设,但功能不足5病区电子病历系统已建设6病区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已建设7病区医疗知识库未建设8病区护士工作站已建设9病区护理文书未建设10门诊医生工作站已建设11门诊检查电子申请单未建设12门诊检验电子申请单未建设13门诊合理用药系统已建设,但功能不足14门诊电子病历系统未建设15门诊结构化电子病历未建设16门诊医疗知识库未建设17检查管理系统已建设18PACS管理系统已建设19检验管理系统已建设20处方点评系统未建设21药房药库系统已建设22全院检查预约平台未建设23药物不良反应上报系统未建设24移动护理系统已建设25手术管理系统已建设26麻醉管理系统已建设27输血管理系统已建设28治疗项目管理未建设29监护管理系统已建设30抗菌药物管理已建设,但功能不足31临床路径系统已建设,但功能不足32登录管理未建设33电子病历权限管理已建设34电子病历三级阅改已建设35电子病历质量控制已建设36电子签名系统未建设37灾难恢复管理系统已建设38临床数据中心系统未建设39临床知识库系统未建设40区域医疗共享已建设HIS信息系统基础模块中心医院现有HIS信息系统基础模块包括:挂号信息系统、收费信息系统、门诊药房信息系统、病区药房信息系统、药库管理系统、出入院信息系统以及病区护士工作站,近4年使用下来虽然系统基本稳定,但功能过于单一,由于系统未经过优化,因此反应速度比较慢,药房发药时,系统也会出现假死及延迟的情况,造成无法准确查看药房实时库存;整体的HIS系统已无法满足新需求的系统修改、医保升级,对于信息系统飞速的今天,原有系统已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必须更换。更换的HIS系统必须改进数据结构,使数据结构合理化、标准化,优化系统流程。门诊医生工作站中心医院现有门诊医生工作站,系统反应速度较慢外,也很容易产生死锁,对于门诊医生来说,比较浪费时间,特别是在门诊高峰期(如早上的8点到10点及下午的1点到3点之间),更容易使医生产生烦躁的心情,也会使病人无故浪费更多时间。除此之外,还有以下问题:对药品无法控制,用药安全提醒功能不足,没有提供抗生素分级使用控制,特殊药品使用权限控制,医保药品使用控制,合理安全规范用药控制;缺乏电子申请单,医生无法开检查电子申请单,仍处于手工阶段;医生工作站无预约系统,医生就诊时,无法直接和医生预约下一次的就诊及检查检验时间。现有门诊科室及科室内部的门诊医生工作站已不能符合发展需求,无法为工作量核算,成本核算及工作流程管理提供支持。住院医生工作站医院目前仍使用手工书写医嘱,由护士转录医嘱进系统,检查等医技医嘱仍采用手工流程,医生只能看到部分检查检验报告,检验的危急值的及时获取是通过人工电话通知且无危急值处理结果反馈的功能,放射检查的报告和图像皆可获取,但是处理速度和及时性都不高。其余的超声、内镜、心电、病历的检查报告都无法通过系统获取。没有临床诊疗指南功能,临床路径的应用管理只有简单的标记功能,没有与电子病历和电子医嘱关联,无法有效的实现医嘱的闭环管理。迫切需要新增电子检查申请单、治疗安全警示、完整的电子临床路径等系统模块。除此之外,还需新建与之有关的病人一体化调阅系统和病案首页系统。鉴于移动医疗的普及,本次建设需要加入医生移动查房系统,系统需支持iPad或其他移动设备。病区护士工作站住院护士工作站只有基本的医嘱录入、医嘱执行功能,护理管理“电子化”,使用的是excel表格及介质传递方式,没有形成系统,不能与医生站及时互动,无法与其他临床系统互联互通,部分护理表单能进行电子化输入,但无法形成完整的护理记录,无护理电子病历系统;配备了移动护理系统,但是系统陈旧,使用的是淘汰的WINCE系统,系统的升级更新无法得到保障。PACS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医院作为区域的影像诊断中心,现有PACS系统由上海岱嘉公司建设完成,功能较为全面,实现全院级别的PACS系统,本次项目中建议保留。LIS实验室信息系统医院现有检验科LIS系统为北京智方公司建设完成,无需更换,但有些模块功能必须进行升级更换,需新增应用TAT时间管理、危急值管理、临床互动、CDA标准转换服务、检验知识库等功能。就诊预约服务系统医院现有就诊预约服务系统相对齐全,除了有电话人工预约、网上预约、服务中心预约、手机预约等方式,存在重复录入的工作,本次项目建设拟增加自助机、医生站的预约系统,并且使患者能够实现自助预约、诊间预约,同时还能够预约检查检验的时间。新建就诊预约服务系统与门急诊挂号系统实现流程整合、数据整合,节约病人挂号排队时间。自助服务系统医院的自助服务系统目前只包括自助挂号及自助查询功能,自助查询系统可查询医院及医改政策,医院的费用、医院及专家的介绍还有个人的医保余额,除此之外,本次建设需要增加自助确费和自助预约功能,方便病人就诊。自助挂号确费系统需提供24小时的病人自助挂号、自助缴费服务;自助查询服务终端,需提供医院介绍、科室介绍、服务介绍、流程介绍、收费项目价目表等导医查询功能;自助报告打印机使病人可自助查询、打印检查、检验报告单。门诊配备了自助发药机,实现了自动发药,但是没有配合合理用药的审查。考虑到原自助服务系统提供商的技术实力有限,服务不到位,本次项目将翻新自助服务系统软件,但现有自助服务的硬件设备在安装新软件系统后继续使用。门诊补液信息系统医院现有移动门诊补液信息系统缺少统计功能,无法提供各种自定义报表,对医院的统计分析非常不力。新建的补液系统需提供移动PDA补液巡查、核对等功能,并提供相关需求报表,与HIS实现一体化。传染病上报医院现有传染病上报仍是手工,没有和医生站进行连接,如遇到有传染病病征的病人,医生必须自己判断是否是传染病,系统不会有任何提醒,很有可能出现遗漏现象。手术麻醉信息系统医院现有手术麻醉系统为异锝的产品,系统运行稳定,医务人员都比较满意,但在争创三级医院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其他的需求,必须对现有功能进行升级,以满足医务人员及病人的需要。升级后的手术麻醉系统应与HIS、电子病历接口,提供手术状态显示等功能。其他除上所述的医院现有信息系统外,医院在方面仍处于手工操作阶段,本次系统建设将完善整个医院各方面的系统,做到全院的数据共享,为下阶段区域医疗打好坚实的基础。现阶段处于手工操作的工作流程中,需要新增以下功能:1.电子排队叫号系统:现有电子排队叫号系统与医生站分离,只有部分门诊科室可以使用,必须新增急诊科室叫号,专家门诊叫号,提供预约优先叫号功能,增加电子排队叫号系统软件使用许可数量,增加叫号终端,与分诊工作站及门诊医生站实现整合,实现灵活的、多样化的、可人工调整、可安排优先级等功能。2.药品管理系统:新建药品管理系统,并非单纯的对药品的数量进行管理,还要结合医院流程,对药品的使用流程及质量进行管理,优化数据结构,使数据结构合理化、标准化,提供药品安全保障控制功能,包括抗生素分级使用控制,特殊药品使用权限控制,医保药品使用控制,使药品管理的进、销、存的数量、金额与财务报表同步,支持药库移动手持机PDA终端盘点,使用条码扫描、RFID标签识别等技术实现药品物流管理、库存管理。3.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平台遵循国际、国家标准,满足医院内部各异构系统、医院数据利用、区域医疗平台的信息整合需求以及未来发展需求,实现医院医疗服务业务量及收入信息、临床信息、人财物等资源信息的集中采集、共享与利用,使所有信息利用的系统均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各种方式从整合平台提取所需信息,提高信息的唯一性、完整性及利用效率,彻底消除医院内部的信息孤岛。基础数据平台系统:升级基础数据平台系统,重新开发财务报表,新增系统所有接口,建立数据仓库。对外统一数据接口平台:新建对外统一数据接口平台,使用符合卫生部规范及XX区中心医院集成平台规范的系统。4.住院护士工作站:新建住院护士工作站,扩展住院护士站功能,提供护理病历、护理记录、体征检测、护士工作量统计等功能。实现PDA或其他移动设备的移动护理,提供住院病人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新建移动护士站系统与移动医生站紧密结合,提供移动医生查房、移动医嘱、危机值警示、抗生素分级管理、医疗协同工作,移动护理记录、病人体征检测录入等功能。5.决策支持系统:新建决策支持系统,主要用于医院领导对医院医疗业务情况进行综合的统计分析,辅助领导决策。将先进商业智能BI技术应用于医院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在医院现有信息系统基础上,通过数据采集,建立医院各类主题数据仓库,运用多维护数据挖掘和分析工具,建立数据分析模型,采用实时分析、历史数据多维分析、图表分析,以及均次费用、药品比例、门诊量、出院人数、床日数等关键绩效指标KPI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在医院门户网站上,展示每日门急诊量/费用统计分析、每日住院人数/费用统计分析、床位状态、工作人员当班状态统计、KPI指标等分析结果,为院长管理决策提供辅助支持。6.BI系统:“服务医院,智能决策”。系统面向对象(面向高层:实时动态的KPI,面向中层:专题分析,面向研究者:深度挖掘)。系统模块功能包括:管理驾驶舱,智能分析,运营分析,医保分析,费用分析,医疗分析,绩效分析,系统运行,成本分析,行为监测。7.临床数据中心:目前医院的临床信息系统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具有较高的信息化水平。且在长期的应用中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的临床信息,但这些信息分散储存在电子病历、收费、医嘱、药品、检验、PACS、手术等信息系统中,造成临床医生在临床诊断时,如需查看患者的历次诊疗信息,既往病史,检查/检验结果时,需要跳转多个系统,对临床医生的诊断操作造成了很大的不便。急需建立一个全院级别的临床数据及展示中心,以实现全院临床信息的整合和有效管理。现有网络、设备和其他信息资源情况1、基础设施从数据中心来看,各类系统和设备的部署以满足医院实际需求为准,尚未形成整体的部署规划;目前尚未采用云计算的模式进行部署;从网络设施来看,目前医院内外网隔离,院领导通过双网卡的方式连接外网;在病区部署了无线网络,但整体缺乏总体设计;主干带宽为千兆,采用3层架构,能够满足医院正常的网络需求。大部分服务器存储设备已经超过3年,核心HIS服务器存储系统已经5年,超过硬件设备的正常保修范围,一旦发给已经故障可能得不到正常的保修。存储系统没有统一整合,各系统独自使用各自存储,造成存储设备浪费。2、信息安全在医疗安全相关的信息安全领域,XX区中心医院部署了一些简单的安全应用,未形成体系化的信息安全管理模式,存在信息安全管理漏洞:整体来看,未形成信息安全管控框架,信息安全应用的部署缺少规划;信息安全组织和策略体系均未建立。信息科承担相关职能,无明确的职责说明和考核体系;应用和架构方面只部署上线了非常基础的应用,不能提供完整的信息安全保障;有简单的应急预案,但未形成真实可行的应急演练执行机制;无有效的身份管理与访问控制;运维服务仅针对随即发生的系统问题,没有形成计划-执行-反馈的全流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医院现有的信息化建设符合医院当前管理模式及业务需求,信息化应用效果达到行业中等水平;信息化投入(人员、资金等)属于行业初级阶段。但随着医院业务、规模的持续发展,及外部医疗管理环境(医疗改革、政府对公立医院管理思路)的变化,现有的应用系统不能支撑医院未来发展需要。1、功能缺陷目前系统没有统一的用户管理与安全认证,导致系统界面集成困难,用户重复登录;缺乏全院的数据标准规范,各业务系统的数据标准不一致;目前未建立全院的临床数据中心,医护人员无法通过统一视图查询患者的诊疗资料;信息系统对医护人员的辅助、提醒功能缺乏,未能发挥信息化的作用;对信息化需求的响应速度慢,不能满足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缺乏数据二次分析、利用的途径和手段;对临床科研缺乏有效的信息化数据分析支持;缺乏全面的运营管理、决策支持应用,不能满足管理层的管理需求;以建设业务系统作为重点,缺乏面向数据分析利用的信息平台的建设投入;管理人员、医护人员对信息化的满意度不高。2、系统瓶颈缺乏医院信息化的整体规划,随着IT需求的“焦点漂移”,导致信息系统与业务的匹配度很低。系统应用架构长时间没有重构导致新时期医院需求无法满足。同时‘打补丁’式发展过程,使得系统架构的健壮性、稳定性逐步下降。系统发展过程中各模块采取了‘单兵作战’的模式。各模块间仅考虑了业务流程中的数据传递,没有考虑整体的信息整合,数据与信息的利用不高(其中包括面向管理者的数据分析/管理/决策,面向医务人员的患者就诊信息回顾与临床辅助,面向患者的医疗信息服务)。硬件系统长期没有进行更新、升级,导致应用系统的响应速度、稳定性降低。目前信息系统由医院自行进行集成,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信息标准及集成标准的规划。3、信息化基础信息化建设缺乏明确的建设目标和整体规划,信息化建设以满足业务需求为主,导致采取打补丁的发展模式;IT基础设施缺乏统一集中管理,老化问题突出;缺乏统一的应用支撑平台,信息孤岛、烟囱问题突出;未建立完善的信息化运维管理机制,对系统故障相应不及时;信息化建设力量较弱,IT部门人员较少;业务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参与度不够;信息化的投资偏重于硬件,软件投资的比例不高。4、管理较为分散、信息集中程度不够在信息化建设中,医院主要关注是各自临床业务流程的应用,对于信息共享与交换的关注不是很多,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数据共享与应用已经成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工作。但是,现阶段医院信息系统仍采用比较落后的点对点集成方式,业务系统间的耦合度很高,伴随着业务系统的增加,系统升级与维护已经越来越困难,更无法满足业务扩展的需要,院内的很多科室都建设有独立的信息系统,这些系统很多是科室根据自身业务需要,由科室主导建立起来的,建立时并未考虑与医院信息系统的集成,或者当时医院信息系统并不具备集成应用的条件,所以成为孤立的系统。这些系统不能与医院信息整体集成,这不仅导致了资金的浪费,缺乏有效的内容维护和更新手段,缺乏对医院业务系统、办公流程的整合,而且原来系统中保存的数据很难在新系统中继承下来。另一方面,我国在针对医院信息共享交互的规范、标准制定工作起步较晚,可采用的标准、规范很少,覆盖面与成熟度都不能满足国内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不断发展的要求。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各个系统建设的方式个性化极强,很难在现有基础上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利用,更无法在整体上对医院进行业务流程优化与管理,并且会因为系统升级、更换厂商而带来严重后果。医院信息工作以采集到的数据范围与数量为主要工作目标,而这些数据采集后的共享与深度利用往往不能被重视,而对于信息化工作来说,信息的采集基本上是投入性的工作,只有在对信息及时、有效、充分的利用才能真正体现出信息化工作的价值。5、业务流程需要优化重建随着医院业务的发展,以前基于业务的信息化流程已经不先进或不合理,无法满足医院的现有的业务需求,信息化建设在业务流程改造方面的工作存在着不足,出现的问题包括有,导致患者就诊服务体验较差、患者满意度不高;导致跑费、漏费,致使医院蒙受损失;手工流程,费时费力,无法追溯,统计困难;物资设备管理低效、粗放;人员绩效考核不明确,工作效率不高;管理决策依据片面、滞后,对突发事件反应不够及时等,在多个方面影响着医院的发展,急需对现有的流程进行全新的再造。6、重视业务应用,管理控制不够由于业务发展等历史原因,医院更多的只关注了基本的临床、辅助、职能科室业务层面的应用,而对运营过程中的监督管理还比较欠缺。医院现有的HIS系统、医技系统、物资管理等系统对业务虽有一定的保证和支撑,但针对管理方面的系统应用还比较缺少,如临床治疗过程的监管、运营成本的控制等,使得医院管理层不能及时、准确、预见医院日常运行中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问题,只能采取事后发现及时补救的处理方式。医疗行为的复杂性,导致了医疗业务本身的复杂性,国家为了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医患纠纷,提高全民的医疗环境水平,不断颁布相应的规范、制度和标准,对医疗单位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而医院基于业务建设的信息系统,必然无法满足这些新的要求。通过让各业务系统与规范进行充分比较、分析,并最终有效的结合,一方面达到国家的相应要求,另一方面也使医院在整体的服务、管理和运作上有一个质的飞跃。7、医学知识库缺乏临床医学知识库的建立与应用是实现临床信息系统目标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并且在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规范医疗行为等方面作用越来越明显。医院信息系统功能不够深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知识库的缺失,医院在信息方面的知识库现还仅限于合理用药。而这些知识库的建立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多学科专家、临床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花较大的力气和较大的投入才能实现。国内医院的情况是相对落后,缺乏专业化的、经过认证或授权的公司从事各类知识库的整理开发工作。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应用需求的认识不足和知识库质量不高(准确性、完整性、权威性)所导致,而且更多的知识库还需要医院在日常业务中不断的积累,包括病历模板库、临床路径库、DRGs、疾病库、论文库等。8、决策支持分析应用缺乏业务方面:院领导难以及时、实时监控当前整个医院业务状况;当前的报表提供跟不上管理层不同管理需求的变化;各层面报表太多,数据分散且存在不一致性,无法提供各考核数据表的历史同期数据比较;医院对于各科室的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缺乏合理的依据;领导做各种决策时无有效的基础数据支持;无法掌握整体的医疗设备使用率、成本回收情况;各部门无法获知当前部门工作量完成的实际进度情况;难以多角度、深层次分析科室业务异常的原因;医疗科研项目很难获取临床病例的分析数据等。技术方面:作为技术部门的信息中心,手握大量数据,但很少能将数据之间的业务逻辑关系梳理清晰,数据存在分散、不一致、质量不高的问题,对所有数据缺乏统一的业务视图;各部门对各类报表与分析需求多且频繁变动,难以应付;HIS等系统的数据库被经常调阅、查询和统计,往往使医院业务系统性能大受影响。9、安全管理信息化保障不足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即需保证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授权拷贝和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其根本目的就是使内部信息不受外部威胁,因此信息通常要加密。为保障信息安全,要求有信息源认证、访问控制,不能有非法软件驻留,不能有非法操作。业务需求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关键需求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是医疗机构质量综合评价的核心内容,也是医院管理永恒的课题。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趋势主要体现在: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注重系统设计;贯彻全员有责理念,消除隐患死角;强化安全文化建设,更新管理观念;体现持续改进思想,建立长效机制;重视患者主体地位,鼓励患者参与。社会经济和医学的快速发展,要求医疗质量管理必须突破传统思维,依托先进理念引导、临床技术创新和信息技术支撑等,提高医疗服务科技含量,前移医疗质量监管,全程监控医疗行为,及时预警医疗风险,倡导绿色医疗理念,推动医疗质量内涵发展。1、设定监控指标,对医疗行为进行引导和监督明确需要实时监控的医疗行为,确定监控点及监控方法,通过系统实现对监控指标设置,并进行实时监控;当指标异常时系统能够自动提示,监控方通过系统对质询过程,问题成因,相关问题科室或工作人员的改正情况,以及处理结果进行记录;能够对监控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支持医院发现医疗行为方面的短。2、不良事件信息管理支持对于不良事件的定义、分类和上报;支持对于不良事件的分析,以了解未来的改进重点;支持不良事件在科室之间的共享。3、药品管理利用系统实现全院使用统一的药品目录;对药品中外观相似和读音相似的品种进行了归类整理,利用系统实现相似药物摆放位置和标注措施;通过设置药物的配伍禁忌和高危药品,实现对于处方的禁忌检查和高危药品提醒;通过设置毒、麻类药品属性,系统针对不同医生等级给予不同权限分配,并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给予提醒或控制;对于儿童用药规则控制,根据系统设置规则,如年龄区间、体重范围等,在临床应用中针对不同患者信息给予医生用药提醒、控制;支持药品说明书和药品标示图的查询。支持药品追溯功能,对患者用药跟踪到药品厂家批次;支持输液用药无线核对功能,实现患者与医嘱,医嘱与药品的三者核对功能;支持药品不良反应上报;输液流程管理通过医护人员对输液药品的配置和分发管理过程,有效保证患者安全性,符合国家对输液剂药品的管理规定。建立统一的输液位管理,做到一个位置对应一个输液患者,对输液全过程进行闭环式可追踪管理模式,提高效率,增加患者满意度。5、危急值管理实时提醒,出现危急值时系统自动给出报警提示(文字提示、声音提示);处理记录,危急值出现后,系统提供发布危急值通知到临床工作站的功能,同时记录通知人、被通知人、发生时间等信息;临床通知,临床工作站收到危急值通知时自动执行提醒功能。临床接收危急值通知后,应及时进行处理,并给予反馈临床处理结果;输血管理血制品作为特殊的医疗用品,其安全性尤其重要。通过输血管理系信息系统的全院信息闭环流程,实现各个环节对病人与用血信息的一致性匹配,并结合移动医疗技术,实现用血时病人信息与血袋信息的最终匹配确认,充分保证临床用血安全,降低用血风险。根据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系统应具有安全用血审核,即可以按照用血量进行逐级审核,保证安全用血审核的有效保证机制。并能够实现临床用血信息反馈与评价机制,实现对发放血制品的后续跟踪与管理,形成全员的安全用血管理机制。7、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改进质量管理,建立可追溯的质量监督评价体系建立能够基于科室、医疗组和个人的医疗服务质量信息统计系统,针对不同的质量评价单位制定准确的评价指标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对于以病例为单位的评价,可以采取病例医疗质量评价和包含满意度评价的方法。对于科室为单位的评价,要制定质量统计指标和效率指标、单病种质量评价指标,也可以制定病例分型分级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注重发挥信息化在改善医院绩效中的作用,提高管理效率。8、医疗质量控制管理1)临床运行状况总览该功能可让质量监管部门对全院临床病区的整体运行情况在一个界面上进行分类展示,内容为质量控制重点关注的关键病人、关键事件。如:入出院病人、会诊病人、危重病人、手术病人、三级护理病人、输血病人、死亡病人等。同时展示全院病区的运行情况,如前三位的入院诊断及出院诊断、路径的入组率、完成率、变异率、单病种指标、院感及传染病上报情况等。2)事前的质量控制规则通过对某些影响医疗质量的医疗行为规范和事件转化为定量的质量指标规则。各种质量监察和评估的质量事件包括:医疗文书书写质量规则、单病种质量规则、医嘱用药规则、抗菌药物管理规则、围手术期管理规则、院内感染规则以及临床医生的各类授权管理等。以上各项质量事件的质量指标规则进行统一的界面配置和管理,以供各质量监控点进行调用。3)临床医生环节质量控制临床医生在诊疗活动过程中通过事前的规则设置进行实施的质量事件预警,临床环节质量监控点实时控制,医疗安全报告卡的填写以及质控结果的查询。临床医生在诊疗活动中凡是违反质量规则的则不允许通过,需要审批的及时填写申请表进行审批。将可量化的质量指标在诊疗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4)医疗质量检查与评估在临床诊疗活动过程中,质量监管部门可在线对全院的医疗质量进行在线实时监控,监控内容包括:关键事件的审批管理、医疗质量在线监控与抽查、医疗质量监察事件登记、质量指标人工评分、临床路径监管以及部分质量监控手工采集等。5)医疗质量指标结合分析医疗质量控制信息系统根据医院的质量要求和规范建立医院质量管理指标标准库,从医院各业务系统中实时采集医院各项质量指标(病历、用药、手术、医技等)进行采集分析,对不合标准的及时向质控部门进行报警。并将评估分析结果与各方面的质量标准指标进行对比,发现不达标的情况给予及时预警,以便医院根据情况采取措施给予及时改进。探索高效管理环节质量的手段,全面、实时、全程监管环节质量中的关键性指标,通过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统计分析,形成全方位的面向全医疗过程质量管理控制。就诊效率关键需求以患者为中心,创建最优化的系统服务流程,完善的系统服务功能。把优化患者就医流程作为以患者为中心的切入点,充分应用各种成熟技术(如:磁卡、条形码、因特网和手机短信等),建立包括统一的服务窗口、呼叫中心、门户网站、移动应用、自助服务设备,通过信息平台实现服务前移、预约管理、提醒服务、咨询管理和投诉管理等,着力解决诸如门诊“三长一短”等现象,全面提升为患者服务的质量。充分应用各种成熟技术(如磁卡、条形码、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等),建立统一的服务窗口,将医院各项为患者服务的项目(如挂号、出入院、导诊、取化验/检查单、缴费等)进行整合,建立统一的呼叫中心、门户网站、窗口服务和自助终端,患者通过一个呼叫,一个窗口即可完成所有服务。通过信息平台将服务前移,改变医院过去被动服务的模式,在患者提出需求之前就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如预约管理、提醒服务、咨询及随访等;通过信息平台实现服务持续性;患者不仅在医院,即使在家里,在工作中也可以得到医院或社区的个体化健康服务,保持健康服务链条的完整性,实现对患者诊疗的精细化和人性化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忠诚度。提供良好的患者随访服务,改善医患关系,加大医患亲和力,吸引更多的疑难病症患者,提高病源质量;为患者与医院/医生之间提供基于电话、短信、邮件等全方位的随访联络通道;将随访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够为临床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从而提高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分析能力,同时作为科研与教学的数据基础;增加网上预约挂号服务,解决窗口排队问题,避免拥挤、人多,提高患者满意度;完善外网门户,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为患者/客户提供远程报告访问服务,通过网站查询体检报告结果;各种收费和物资管理要围绕医嘱来进行,并于医嘱形成闭环的逻辑关系,有效杜绝漏洞,提升医院管理水平;随着医院科室结构细化,辅助检查手段和仪器设备的增加,造成部门与部门之间、科室与科室之间以及各流转环节之间出现相互衔接不到位、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造成大量医护人员疲于应付,难以避免会出现差错;患者就诊流程繁琐,往返于各个检查科室、登记和收费窗口,增加医患矛盾的可能性;设备使用率不均匀、各种资源利用不合理,使得医疗、教学和科研水平无法发挥等情况普遍,使得医院工作效率下降,周转率降低,总体医疗水平难以发挥而影响了医院的进一步壮大与发展。因此,通过全院级信息系统集成建设,影响成对全院检查资源、设备、科室和各个部门间的有效协调机制,统一调度和管理各类检查设备与资源,通过统一的检查预约系统实现一次性完成检查预约、病人登记、费用确认等,并有效解决多类型检查冲突和各类检查禁忌之间的协调,为病人安排最优的检查顺序,减少病人往返与等待时间,提高各检查科室和医护人员的运作效率,将设备使用率发挥到最大,最终有效减少病人在院滞留时间,整体提高全员的病人周转率,为医院创造最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能够提供与临床数据中心,临床信息系统,财务系统,绩效考核系统,成本核算系统,卫生机关汇总上报和地方医保等系统接口,能够为医院的整合协调发展打下基础。临床服务关键需求以医嘱为核心,构建完善的临床信息系统,人性化的临床数据展示,支持及时和优化的床旁即时数据收集、临床决策支持以及患者安全管理。符合工作流程以及病历保存的需要,采用以病患为中心的、整合的互操作技术。有效的解决临床服务流程闭环管理和临床信息再利用问题,其目的是通过标准化的信息整合平台实现科研数据分析、临床质量监控、区域化信息共享等目标。在方便医护人员获得全面的病患信息的同时,为医护人员提供科学的临床质量管理和临床决策支持,以提升临床质量、减少医疗差错、提高临床工作效率、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1、实现诊疗全程数字化管理,医疗资源数字化管理,患者全程关怀数字化管理。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实现全程关怀服务,从诊前、诊中和诊后每一个环节都能实现数字化的服务;以医嘱为主线:实现闭环医嘱管理功能,对诊疗实现全程的数字化处理;关注资源管理:对费用、资产、人力、项目和成果等所有对象能够实现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2、完善的临床信息系统,人性化、优质的床旁信息系统临床业务以医嘱为核心,构建完善的临床信息系统及其信息融合,人性化的临床数据展示,支持及时和最优化的床边数据收集,临床决策支持及患者安全。完整的电子病历系统是医院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应满足各分类信息系统或科室信息系统之间工作流集成和数据集成,电子病历临床应用智能提醒等功能。医疗数据中心需要解决多供应商异构系统数据的长久储存,并具有标准信息表示和术语标准支撑;医护工作站(如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门诊医生工作站、移动护士工作站、移动医生查房工作站等)作为数据表现层,需要体现集成带来的信息优势和方便快捷的特点;临床信息系统,如医学影像、检验、心电图、内镜、手术麻醉、重症监护等系统,应能提升功能科室的信息化水平,打造数字化影像中心,数字化手术室,同时能够方便和人性化的在医生工作站上得到展示,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以标准的形式归档到临床数据中心,为构建真正的电子病历奠定基础。3、完善的门诊预约住院信息流程以病人为中心,建立完善的门诊预约住院管理流程,使住院资源能得到合理、有效利用。整合门诊住院信息,门诊医生在开住院单时能及时查看病区床位、人员情况,以便及时对门诊病人进行有效安排。预约中心能对排队住院病人进行及时通知安排,对预出院床位进行预约,缓解病人住院床位紧张问题,使医院资源更合理为患者服务。医疗协同关键需求区域信息化建设需要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一切以患者为中心,构建一个信息共享、业务协同、集中管控的区域协同管理平台,实现区域成员机构的“人通、医通、财通”。1、医疗资源统筹管理在医院信息平台内建立统一的医疗资源池。共享各成员的医疗资源计划安排。逐步实现在医联体内建立统一的检验、影像、病理等中心,实行人力资源和大型设备统一管理、共同使用。2、患者诊疗信息共享在医院信息平台内建立统一的患者健康档案及电子病历共享数据中心。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及健康信息共享。3、医疗卫生业务协同各成员之间将利用医院信息平台,实现患者一卡通,结果互认,疾病发现,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统一支付等医疗卫生业务协同。达到医疗资源的纵向流动及横向协同的资源优化目标。利用信息化手段支撑双向转诊业务的开展,实现医院和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医生通过统一的协同平台完成转诊、预约业务,完成转诊电子健康档案的浏览、查阅利用信息化手段支撑远程会诊业务的开展,通过协同平台进行远程会诊的申请、会诊专家资源查询、预约、电子健康档案的浏览和查阅,并建立双向的同步音频和视频信号的视频会议系统实现医院专家对远地病人的医学图像和初步的诊断结果的交互式讨论,给远地医生提供参考意见,帮助远地医生出正确的诊断结果运营效益关键需求1、管理决策智能化医院管理相关业务全流程电子化,全新的管理知识库建设及应用,结合信息化数据采集、统计、分析、辅助决策的功效,通过建立强大的管理数据仓库、综合绩效评价和辅助决策支持等系统,医院管理决策完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医院管理和决策水平。建立面向医院管理层的决策分析系统,及时监控医院运行的各项关键指标,及时掌握医院动向;健全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加强绩效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2、财务管理集成化实现财务系统与各个业务系统间无缝连接,数据在系统间可以自动倒入,生成分录,并自动结转;健全全院,科室,人员,病种,项目多级核算体系,实施医疗全周期全过程成本控制,以提高床位、设备使用率和收益率;对科室预算、成本能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控制;具备完善的决策分析功能。3、资产管理自动化构建物联网医院,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医院环境中,包括:医疗设备、器械、药品、人员、计算机设备等各种对象,然后将“物联网”与院内现有计算机网络整合起来,实现人和物的有机整合,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建设进行实时的管理和控制,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业务,达到“智慧”状态。4、后勤服务高效化提升办公效率和工作质量、强化服务监管、降低人力成本;统一的信息平台,完善安全的维护管理,包括服务与沟通管理、人员管理、固定资产及设备管理、计划统计管理等;完善健全的行政办公一体化管理,后勤监控管理、后勤库存管理、餐饮管理。5、医院物流精细化建立全面的医院资源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确保医院物资流动和供应的智能化,减少人为传递物资引入的差错,实现最优化物流与人力资源流。机器人传输技术有可能在医院得到应用,随时随地自动传输药品、物资、食品,以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6、行政管理无纸化实现无纸化办公:包括对内对外发布公文、新闻、公告、通知,其录入、编辑、发送和归档等环节实现计算机管理;实现可视化流程:实时跟进任务、审批等流程的进度;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立电子资料数据库,进行实时发布信息、动态管理信息和多功能检索信息;实现管理电子化:通过网络进行权限审批,实现公文处理一键化,减少公文办理时的重复性,消除原始手批签字的弊端。医教研一体化关键需求深入挖掘医院优势资源的价值,实现图书馆资源、病案资源的整合和信息化;建立覆盖全部医疗业务的电子病历平台,结构完整、书写规范的病案为科研提供支撑,并形成各个科室、学科间病案信息的共享;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考评,整合实习生、研究生的人事档案管理和教学成绩记录,并通过信息化手段跟踪实习生在各个科室的表现;由人力资源统一建立以岗位为中心的能力体系与培训体系,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医院外部需求1、区域医疗协同随着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模式-区域医疗的建设推广,将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黑臭水体治理合同(2篇)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程序设计语言》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土木工程与环境》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汽车材料与成型技术》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游子吟》说课稿
-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
- 作业打卡课件教学课件
- 南京工业大学《有限元技术及其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工业大学《商务日语函电》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工业大学《景观设计三》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第8讲+隋唐的文化
- 管网设计分析报告
- 珍爱生命拒绝危险游戏
- 高中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
- 《地球是怎样形成的》课件
- 建筑机电系统全过程调试技术及工艺
- 六西格玛之控制阶段详解
- 《领导梯队:全面打造领导力驱动型公司》解读
- 护理质量安全与风险管理的案例分析
- 工程流体力学课后习题答案-(杜广生)
- AI智能客服应用实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