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的女性生存意识6500字(论文)】_第1页
【浅谈中国古代的女性生存意识6500字(论文)】_第2页
【浅谈中国古代的女性生存意识6500字(论文)】_第3页
【浅谈中国古代的女性生存意识6500字(论文)】_第4页
【浅谈中国古代的女性生存意识65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中国古代的女性生存意识目录TOC\o"1-2"\h\u18835浅谈中国古代的女性生存意识 112955一、从女性主体出发看《氓》中古代女性生存意识的觉醒 115131(一)古代女性意识的觉醒 114721(二)古代女性意识的自我定位 23728(三)《氓》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25841二、从社会身份出发看《氓》中女性生存意识的发展 416177(一)以社会身份探讨传统女性的观念危机 415448(二)从家庭角度探讨古代家庭生活中女性生存危机 429949(三)从女性身份角度透视男女社会关系现象 516884三、结束语 5摘要:《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起源,不仅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三百零五篇,反映了西周初期至晚期长达500年的社会状况。诗经·卫风中的《氓》叙述了一个女子从相识到恋爱、恋爱到结婚,最后被抛弃的过程,感情愤慨、忧怨,其决绝的态度,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妇女的压迫和损害。虽属叙事诗,但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这首诗歌被收录在我国高中语文课本之中,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去看待社会、书写人生,读者可以从诗作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其中透露出的中国古代的女性生存意识。这种意识不仅表现在对生活的热爱、对情感的追求,还表现在对曲折人生的抗争和对不平命运的反击,从一定意义上突破了传统女性的生存思维模式。关键词:《氓》;女性生存意识;生存价值一、从女性主体出发看《氓》中古代女性生存意识的觉醒(一)古代女性意识的觉醒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女性文学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一位位作家将中国女性意识的苏醒和崛起体现在文学创作中,她们作为女性主体,用自己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感悟对女性的思维、审美、经验等方面进行描写。而回顾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古代女性形象经常处在被动状况,无论是在社会交往或是家庭结构中都难以摆脱“依附”姿态。《氓》通过以女性心理活动为主线展示了女性追求自由和爱情的特殊性,在女主人公的生存状态中反映出她的生存意识和生存信念,从而引导她的行动。因诗经作品起源早的特殊性,《氓》中的女性形象往往被文学界赋予“古代女性意识觉醒”的重大历史意义,给我们当代人以启迪,在由此而引发的文学浪潮中,中国古代女性渐渐萌发出自己作为女性主体,对女性生存意识的认识和思考。随着周代礼制的兴起和民俗的变迁,先民的开放的婚俗逐渐受到礼制的约束,一妻多妾制逐渐趋于稳定。一方面“男女杂游,不媒不聘”的传统结合方式依然根深蒂固,另一方面礼仪化的婚姻制度已是趋势。在当时社会,《仪礼·昏义》中规定两人要成亲须具备六种习俗,即:“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备,谓之聘;六礼不备,谓之奔。”盛行礼乐的初期,其要求还未非常严格,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些“礼制”反应了当时的婚姻文化,并且在《氓》中可以看到鲜明的印记。《氓》作为诗经中的一篇经典爱情诗,在写作手法上虽然不能与现代文学相比,但是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到女主人公对于自身生存状态的感悟。诗歌的字里行间体现着女性生存意识觉醒的味道,从主人公作出“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约定,表达她因为无法与家庭达到婚恋观点一致的沟通而苦闷和压抑的心情,同时也表达了她追求爱情自由,对婚姻生活满怀憧憬,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之中。这其实毫不隐晦的体现出女主人公虽然在周礼的严苛封建礼制之下,仍然在性别视角和性别主题意识的基础上对女性命运、情感、生存的自由的追寻。“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四句节奏明快,用韵流畅,是恋爱中的女主人公甜蜜心理的体现。恋爱往往带有感性色彩,在女主人公看来,“氓”就是一个有情有义之理想结婚对象。“信誓旦旦”的诚恳态度,“及尔偕老”的庄重承诺,让单纯的女主人公心甘情愿地做了爱情的俘虏。伴随着女性意识的一步步觉醒和明晰,女主人公渐渐意识到身为女性的存在价值和意义,这也为她坚定不移的在严苛礼教之下想尽办法自主选择婚姻,而进一步酿成婚姻悲剧埋下了种子。(二)古代女性意识的自我定位不同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女性生存意识的诞生受到了西方女权主义思想和男女平等观念的影响。古代时期的女性文学作品往往是当时社会约定俗成的制度下的一种缩影体现,如果说中国古代大部分文学作品中都会或多或少体现一些女性形象、思想、影响,那么《氓》这一首爱情悲歌无疑是古代女性生存意识自我定位的最好体现。《氓》是一首古老的民谣,借用女子的口吻,坦率地述说了她悲惨的感情历程,并细腻地描述了自己深刻的感悟,是生动的爱情写照,是留给后世珍贵的遗产。诗歌通篇语言简洁,叙事清晰,情感真挚,极具表现力与感染力。诗中女主人公悲剧从最初已见端倪——“氓”表面憨直忠厚,只想与女子结姻,然而婚前情绪急躁、备办潦草、礼节敷衍已显露本性,女子却被表象蒙蔽,不肯深思熟虑,匆忙缔结婚约,始乱终弃诚属必然。这种必然是当时古代封建社会中女性自我意识的定位的集中体现,古代女性地位远低于男子,礼法具备规范作用,却无法为古代女性作为婚姻中的弱势者提供权益屏障,礼法形成规范与约束,规范与约束又引申出责任,婚姻双方需要同时担当责任婚姻方能长久。显然在当时社会的普遍共识中,女性在婚姻关系中的任劳任怨和无悔付出被视为理所当然。现代作家三毛曾在文中写道:“我不是妇女解放运动的支持者,但是我极不愿在婚后失去独立的人格和内心的自由自在化,所以我一再强调,婚后我还是‘我行我素’,要不然不结婚。”三毛对于自己身为女性的自我定位并非是绝对化的女权主义,而是强调女性的独立人格和个人自由,她不认为女性有着优越于男性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属性,而是要借由某种方式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在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流文化中女性意识的自我定位是理智的也是客观的,即将自己分层次的置于家庭中、社会中,在每一个层次中都发挥出女性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古代女性意识的自我定位,则将自己与社会割裂开来,将全部身心依托在家庭关系中。(三)《氓》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从诗歌中描写的状态来讲,《氓》的女主人公并没有像恋爱期间期待的那样度过富足与充沛的生活,她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都无法达到令她满意的状态。尤其在精神生活中,“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揭露出男主人公“氓”与恋爱时期完全相反的暴躁嘴脸,让女主人公的情感生活进入“毁灭时期”,面对“夙兴夜寐,靡室劳矣”的持家劳动,如果精神上能够得到爱情的慰藉,也许女主人公还不会引起读者的普遍怜悯,然而物质生活的匮乏和精神层面的恐慌和空虚,造就了这一悲情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诗歌完全与女主人公的人生经历为第一取材,尤其体现了《氓》对女性命运的关注,这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是不可多得的。《氓》的故事经过考究可以确定发生在今天河南北部的淇河之滨。淇河在河南境内从朝阳山往南流入卫河,河的西边是鹤壁市和其辖下的淇县,东边是浚县。朝代更迭,到了西周初年,这个地方有了新的名称,叫做“卫”。诗经《卫风》中的诗歌就出在这里,其中《氓》便是其中著名的一篇,故事的女主人公住在朝歌城里,家里做缫丝生意,把收来的蚕茧在热水里抽成丝,供应给织布的人家。出了淇水关,渡过淇河,有一个地方叫顿丘,大概就在今天浚县屯子镇蒋村所在的位置。诗歌中的男主人公“氓”住在这里,他家境贫寒,除耕田种地外,也养桑蚕、做些纺丝织布的生意,补贴家用。“氓”在当时是外来人的意思,多少有点歧视的意思,而女主人公没有看不起乡下来的氓,两人两小无猜,直至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诗歌以细腻的笔触,将“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男女主人公互相倾慕,努力达成结合意愿的情景跃然纸上。山盟海誓,永不分离是诗歌中的这对青年男女深爱彼此的真实写照,“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一句则以女主人公的口吻直抒胸臆,开诚布公的表露了希望在当时的封建礼教之下,男主人公能够以约定俗成的方式上门提亲。“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中国现代倡导自由恋爱的环境下已显得不合时宜,而在古代社会男方要先央媒人到女方家里提亲,得到应允后再问名、合八字、订婚、纳吉、过礼、迎娶,宴请宾朋、拜过天地父母后才是洞房花烛,叫做“三媒六聘、明媒正娶”。看似繁文缛节,其实对于保护女方利益,维护安宁和谐,起着很大作用。诗经中关于两人私下约会、私定终身的描写放到现在似乎没有太多出格,但在3000年前的上古社会,却是严重偏离了社会伦理的正常轨道,非但得不到支持,还会招来广泛的反对、责难和非议。尤其是对于处于弱势的女方来说,更意味着担负着巨大舆论风险,而《氓》寥寥数笔,将一个痴情女子的形象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大家面前,也将本诗着重笔墨描写的女性命运娓娓道来,发人深思。到了现代社会,知识女性普遍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觉醒意识。然而,这种觉醒有着两极化发展的趋势,强弱分明,独立的更加独立,依附的更加依附。就算放眼到现在,仍然有很多的女性无法真正做到无视或欣然接受来自于男性批判的目光。从古至今,男权思想一直根深蒂固,不仅男性们一直保持着“大男子主义”的态度,女性们也习惯性地接受这种现状,不求反抗。“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此句采用比兴的手法,用桑叶黄落比喻女子凋颜,也暗示男子爱意渐弱。“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不仅点出男子家境贫穷,更表现出男子没有为她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也呼应了开头“抱布贸丝”所透露的家境。《毛诗序》说《氓》“所以刺当时之淫佚也”,朱熹称女主为淫妇,都是封建礼教束缚下的言论,根本不符合当时的社会情况。而当代许多的学者则认为《氓》通过女主被始乱终弃的悲惨遭遇,来指责封建礼教,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弊端,似乎也未尽其然。在农耕文明的一夫一妻个体家庭制确立后,像《氓》女主纯真仁爱,遇人不淑,最后被始乱终弃的现象屡见不鲜,即使是现在,这样的悲剧也不能完全终结。《氓》所体现的意义,也许既不在于所谓刺淫佚,也不在于批判社会,而在于它描述了女性的婚恋经历,展现了女性在婚恋中的心理过程。《氓》在文学史上首次塑造出性格鲜明饱满、抒情的主人公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二、从社会身份出发看《氓》中女性生存意识的发展(一)以社会身份探讨传统女性的观念危机崭新的时代潮流向来会面临逆流的冲击,女性生存意识的崛起之路也遭遇了许多曲折。直至今日,我们还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看到一些传统习俗中的糟糠部分没有被完全剔除。在我国部分农村或欠发达地区,养育后代时“重男轻女”、“妇女不能上饭桌儿”等落后习俗依然存在,这主要归因于人们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每一位女性都是一个平凡人,都要经历从少女时代长大成人,结婚生子。然而就在这看似普通的规律下,因为种种原因,一个平凡的女性会遭受绝不平凡的痛苦和折磨。诗经《氓》中就以最柔软和最真实的笔触,记录了这样一个令人惋惜的故事,也揭露了古代女性所要面临的现实,现代读者读《氓》时,出了对传统女性的落后观念充满悲悯,同时也能够激发出这个时代的“正能量”,让她们更认识到生活的美好,爱情的可贵,以及自己身为女人的生存的价值。女性生存意识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能单独成立,它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以及社会发展水平都休戚相关,所以不能用太主观的眼光去批评这件事情。要始终以冷静的视角去审视一切,从某种意义上说,诗经《氓》为女性意识的觉醒敲响钟声。《氓》是反映弃妇命运的叙事诗作,在《诗经》中极少有这样的题材。整首作品以佚名的女主人公的感情经历为主线,诉说了她和男子从恋爱到成婚,最后又被无情抛弃的经历,以决绝的态度和悲愤的情感,控诉了男子始乱终弃的行为。《氓》通过女子悲惨的婚姻生活,揭露了当时社会男女之间不对等的地位,并为女性低下的社会地位发声。在当时封建社会的背景下,具有难得的民主性与进步性。其实,这样的故事在今天仍在上演,现在仍存在着男女不平等的情况,女性总是处于弱势的地位,唯有女性更要自尊、自强、自立,才能避免成为新一代的怨妇。因此,《氓》提出的问题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给人以警醒。(二)从家庭角度探讨古代家庭生活中女性生存危机由于周代封建制度还不够成熟,社会转型期难以形成完全的伦理道德体系,因此男女主人公初期可以自由恋爱。“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标明一开始他们是两少无猜、相爱的恋人。《国策·秦策一》云:“不忧民氓。”高诱注:“野民曰氓。”尽管氓虽然不是本地人,但追求真爱至上的女主人公并无因此拒绝对方的爱意,而是表露真情,真心相待。“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刻画了女子充满爱意却又羞涩的内心。在面对人生大事上,一方面,女主人公耐心地解释她拒绝的原因是没有好的媒人来平息流氓的愤怒,另一方面又为了男子有台阶下,编造出只要对方去卜卦求神仙,没有凶兆就可以来娶我的条件来满足男主的心愿。恋爱中的女主人公纯真善良。成婚后,女主人公走出美丽的爱情梦,肩负起家庭的重担。一直以来,她炭黑早起,在家努力劳作。尽管生活清贫,她也无怨无悔,为了当初的誓言遵守妇道,为了两人将来不计付出。然而,吃苦耐劳的女主人公不仅没有得到对方的宠爱,而是被对方始乱终弃。而且遭女主人公,还要面对家中兄弟的讽刺讥笑,生理与心理受到严重的双重伤害,可见当时女主人公生活环境是如此不堪。当时社会女子地位低下,男人在社会和家庭中占主导地位,女子只是男权的附庸,这是造成女主人公悲惨遭遇的根本原因。在周代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像女主人公遭遇的不计其数,他们保留追求感情的尊严,追求完美的婚姻,渴望永恒的爱情。《氓》的女主人公倾心恋人、热爱丈夫、维系家庭、热爱生活,如此积极追求幸福的女子,在面对不平等待遇时,她自然不会只是甘于默默忍受,才会有了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决定。她不仅劝告别的女子不要对男子付出过于深重的感情,更对男子的专制提出了有力的反对:“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不管是恋爱时的轰轰烈烈,婚嫁时的一无既往,还是面对不公待遇时的深思抵抗,都体现了女主人公坚韧刚强的性格。(三)从女性身份角度透视男女社会关系现象总体来说,《氓》中的女主人公的结局还透露着达观而洒脱,她没有因为这段悲苦的生活经历让自己萎靡不振,这与女主人公原本开朗、热情的性格有关,也正由于这样的个性,才使得她最终有可能摆脱女性在社会角色中一直处在的被动地位。造物主既然创造了男女之别,在根本上就是确立了男女之间的差别,寻求一种差别的平等。女性不是附庸的客体,女性是具有主动性的,不需要被动的获得权力,而是与生俱来的,这里男女两性关系是平等的,男女不是对立面,而应该是一种平等协作,共同承担责任,享受权利的关系。应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形成一种伙伴关系。”《氓》通过对女主人公情感经历、家庭生活、心路历程的描写,体现出了、也最终落脚在她的女性生存意识,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