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单元测试:范围:14-17课)_第1页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单元测试:范围:14-17课)_第2页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单元测试:范围:14-17课)_第3页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单元测试:范围:14-17课)_第4页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单元测试:范围:14-17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PAGE2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考试范围:14-17课;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0分)1.比较学习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元、明两个朝代在许多方面有着相似之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都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B.都曾修筑长城C.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 D.都结束了分裂局面,实现大一统2.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很重要的方法之一。与“1368年”“朱元璋称帝”“应天府”这些关键词相对应的史实是A.北宋的建立 B.元朝的建立 C.明朝的建立 D.清朝的建立3.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主要是由于(

)A.封建君主专制统治需要 B.皇帝个人的爱好C.国家统一的需要 D.权利相互制约的需要4.朱元璋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互不统属,三司的长官直接由中央任命,这主要是为了A.增设机构,增强地方权力 B.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C.权力分散,强化皇权 D.防止腐败,缓和社会矛盾5.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明朝实施这种考试制度的根本目的是A.建立厂卫制度 B.推行重文轻武C.为国选拔人才 D.巩固君主专制的制度6.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船队每到一处都访问当地首领,同当地居民开展贸易。船队回国时,很多国家派使者随行。材料表明郑和下西洋A.强化了明朝对全国的统治 B.增进了中外友好往来C.增加了明朝的财政负担 D.消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7.“永乐三年,有海军三万七千人,携罗盘针,乘大船六十二艘,由苏州刘家港出发,泛海经福建,南达占城,以次遍历诸国”。该历史事件指A.黄巢起义 B.鉴真东渡日本C.郑和下西洋 D.葡萄牙占据澳门8.郑和船队带去了大量的中国瓷器、钢器、铁器、金银和各种精美的丝织品,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特产,如胡椒、象牙、宝石、香料和长颈鹿、狮子、鸵鸟等珍贵动物。郑和所到之处,受到各国的热情接待。这段文字描述的是A.郑和能够下西洋的条件 B.郑和下西洋的目的C.郑和下西洋的背景 D.对郑和的评价9.据《明史》记载:“四十二年四月,继光将浙兵至,于是巡抚谭纶令将中军,显左,大猷右,合攻贼于平海。继光先登,左右军继之,斩级二千二百,还被掠者三千人。”这一记载反映的史事是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清军抗击沙俄10.明朝时期丝织品中“云锦”最为名贵,素有“寸锦寸金”的说法。如果想要了解云锦的制作工艺,可以在当时的工艺百科全书中查到,该书的作者是A.徐光启 B.宋应星 C.毕癉 D.王祯11.它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贯穿南北,从宫城(紫禁城)到外城都以这条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材料中的“它”是A.唐都长安 B.北宋东京城 C.元朝大都 D.明朝北京城12.中国是农业大国,历代对农业典籍编撰和刻印的重视,使之形成了一整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知识的生产和传承体系。徐光启是明末科学家,他撰写的一部中国古代农学的集大成著作是A.《牡丹亭》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13.明代某著作,记收了谷类和棉麻作物栽培、食品加工、制陶、造纸、治铸、舟车制造和珠玉采琢等生产技术。这都著作应该是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西游记》14.在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李时珍对中医药学发展的贡献是A.编写《本草纲目》 B.编写《天工开物》 C.编写《伤寒杂病论》 D.编写《农政全书》15.《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颂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这反映了A.普通民众的理想与愿望 B.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C.“异端”思想影响广泛 D.资本主义萌芽冲击传统观念16.崇祯皇帝曾痛切指出官员身居官位,却只为自己谋私利……下级官吏品行不端,勾结无赖作为爪牙欺霸乡里,感叹道:“嗟此小民,谁能安枕?”由材料可以看出,导致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吴三桂投降清军 B.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C.努尔哈赤统一女真 D.李自成发动起义17.对李自成起义军提出的“均田免赋”口号的理解,正确的是A.实行均田制,把土地分给农民B.反应了农民要求平均土地减免沉重赋税,特别是不纳粮的强烈愿望C.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D.明确规定了分配土地的办法18.崇祯帝在1644年说过“联自登极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逆贼”的首领应是A.黄巢 B.朱温 C.寇准 D.李自成19.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然而百年基业,一朝倾覆。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A.皇帝沉迷享乐,皇室内部勾心斗角 B.大臣们结党营私C.政治腐败,社会动荡 D.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20.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前总督陕西余应桂上言:“贼众号百万,非天下全力剿之不可2请调天下镇将,如左良玉、吴三桂并高杰、唐通……齐赴军前,会师真保之间……赐以尚方,是公侯之赏,以鼓励之,底贼可灭也。”材料中的“贼”A.发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B.促使唐朝由盛转衰,形成藩镇割据局面C.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分配士地的口号D.发起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共30分)21.(本题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清)顾炎武《日知录》(1)明朝建立于哪一年?材料一图片中的人物为明太祖,他为加强君权,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2)材料二是顾炎武对哪一制度的抨击?(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制度带来了怎样的危害。22.(本题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初,由于明成祖朱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某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材料二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他们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所到之处,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给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1)据材料一,指出某船队7次下“西洋”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船队最远到达哪一区域?(2)据材料二,指出面对“倭寇沿海骚扰”,明朝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这次“抗倭斗争”的性质是什么?(3)据上述材料,概括明朝对外交往的两种方式分别是什么?23.(本题5分)科技巨著,丰碑永存材料一《本草纲目》全书约190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比前人所记载的增加了37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比前人所收录的药方增加4倍;还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书中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二《天工开物》记载了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的生产技术,包括谷类和棉麻作物栽培、食品加工、制盐、制糖、制陶、榨油、造纸、冶铸、兵器、舟车制造和珠玉采琢。……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序言中说:“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本草纲目》的作者是谁?材料一反映了《本草纲目》哪些特点?(2)《天工开物》一书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最后。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观念?据所学知识回答,这部书具有怎样的地位?24.(本题7分)17世纪中期的中国,硝烟弥漫,出现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战乱和动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启七年(1627年)三月,陕西大旱,澄城知县仍催逼赋税,榨取农民。白水饥民王二聚集了数百农民进行斗争,揭开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材料二1640年,李自成率军进入河南,吸纳了一些失意的知识分子,如牛金星、宋献策、李岩等先后投奔起义军,他们为李自成出谋划策,制定和推行一系列很有见识的政策,如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材料三“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材料四在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北京城里自杀了一个皇帝,逃跑了一个皇帝,又从关外杀进来一个皇帝。(1)依据材料一,说说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一说“均田免赋”是什么意思。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什么关系?(3)材料四中“自杀的皇帝”是谁,他的死宣告了什么?“逃跑的皇帝”是谁,他的结局如何?(4)“从关外杀进来的皇帝”是谁?他是哪一民族的首领?25.(本题6分)观察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至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反映内容之间的联系。)

参考答案:1.A2.C3.A4.C5.D6.B7.C8.B9.C10.B11.D12.D13.A14.A15.A16.B17.B18.D19.C20.C21.(1)时间:1368年;措施: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锦衣卫。(2)八股取士。(3)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22.(1)郑和下西洋;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2)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反侵略战争。(3)和平交往与战争冲突。23.(1)李时珍;特点: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考订详细;科学分类等(2)注重农业(以农为本);地位: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24.(1)陕西大旱,官府仍催逼赋税,榨取农民。(2)“均田免赋”就是要平均分配土地,免除赋税。因为有了材料二中提出的“均田免赋”口号,所以才有了材料三中百姓热情欢迎李自成起义军,二者是因果关系。(3)“自杀的皇帝”是指明朝崇祯皇帝;他的死宣告了明朝的灭亡。“逃跑的皇帝”是指李自成;他领导的起义失败。(4)“从关外杀进来的皇帝”是指清朝顺治皇帝;女真族。25.科举制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