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各题。观沧海曹 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①___________。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②_______________。本诗的情感基调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写出了水波动荡,岛屿高耸的样子。C.“树木丛生,……洪波涌起”运用写实手法,写出了岛上的树木繁多、百草丰美和波涛汹涌的画面。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3.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小桃红
元代王恽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传。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何日是归年?注:横练:横铺着的白绢。4.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线句子展现的画面。
5.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闻雁唐·韦应物故因眇①何处?归思方②悠③哉。淮南秋雨夜,高斋④闻雁来。
【注释】①眇(miǎo):仔细地察看。②方:刚开始。③悠:远。④高斋:楼阁上的书房。⑤创作背景: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被贬谪,出任滁州(今安徽滁州市)刺史。
6.选出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分析无误的一项(
)A.【甲】诗的题目“次北固山下”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次”是游览的意思。B.【甲】诗颔联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原野开阔、大江奔腾波涛汹涌等大景也表现出来了。C.【乙】诗写于秋天的雨夜。一、二句写出故园遥远,诗人远在异乡,却也悠闲自在。D.【乙】诗三、四句中“淮南”与故园相对,“秋雨”点明时令,交代环境。“夜”表明时间晚,也侧面写出诗人贬谪的痛苦如黑夜一般。7.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这两首诗的内容,请你说说“雁”在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春[元]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小桥流水人家”展现的画面。
9.选用上面的探究发现,分析两首元曲划线句中景物的作用。陇头送征客[南朝]周弘正朝霜侵汉草,流沙度陇飞。一闻流水曲①,行住两沾衣。
【注释】①流水曲:出自《列子·汤问》中伯牙与锺子期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他们之间的知己情谊。
10.(1)本诗前两句通过对意象______、______、______等的描写,渲染了______的氛围。
(2)赏析“行住两沾衣”中“沾”字的妙处。
【甲】时雨(节选)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衰发①短不栉②,爱此一雨凉。
【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①衰(cuī)发:白发。②不栉:不束发。
11.(1)《时雨》中“家家”和“处处”能否改为“几家”“几处”?请说说你的理解。
(2)《时雨》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都写了陆游的年老体衰,但用意却有所区别:
甲诗:_________________
乙诗:_________________诗歌,语言精妙,意蕴深远,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2.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意象?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13.诗人为什么要寄“愁心”与“明月”?
【甲】夜雨寄北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乙】邯郸冬至①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②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释:①冬至: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节气,也是民间的传统祭祖日;②驿:驿站,古代的传递公文,转运官物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息的地方。
14.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是描写夜晚,构思精巧别致,语言质朴无华而韵味含蓄,表现出深深的怀才不遇以及浓浓的怀亲之意。B.甲诗“期”和“巴山夜雨”的重复,构成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也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C.乙诗前两句纪实,写作者在邯郸驿站里过节的情景。“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D.两首诗后两句都运用想象,甲诗想象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乙诗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
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②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释】①这首诗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冬作者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天下大乱,公孙述凭借蜀地险要,号“白帝”,左思《蜀赋》中有“公孙跃马而称帝”之言。
15.(1)诗歌赏读课上,老师要求小文和小语用相似的句式来交流赏读颔联的体会。
小文:我听到了五更天里悲壮的鼓角声。
小语:我看到了_____________。
小文:“鼓角声”吹响了战况紧急的军情,敲击着杜甫忧国的叹息。
小语:“星河影”摇晃出___________,牵动着杜甫____________。
老师:说得真好,你们已经懂得了“一切景语皆情语”!
(2)老师让小文、小语继续质疑探究,揣摩出更丰富的意蕴。
小语:你知道尾联中的“卧龙”是谁吗?
小文:____________
小语:尾联传达了诗人哪些情感呢?
小语:____________湖上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6.(1)赏析诗歌,完成填空。“花开红树乱莺啼”一句,烘托出西湖生机盎然的景象。“花开”而使树红得耀眼,点出游湖的季节是____,同时又从视觉角度照应诗题,说明观景之人正在“湖上”。“莺啼”从____的角度更进一步渲染当时热烈的气氛。这里“乱”字用得很好,它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那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____。(2)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从诗中的哪个词语可以得出这样结论?
【甲】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乙】秋词(其二)刘禹锡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①出浅黄②。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③人狂。
【注释】①深红:红叶。②浅黄:枯叶。③嗾:使唤狗,这里是“使”的意思。
17.赏析上面两首诗,完成对话。
小文:古代文人骨子里便有一种“悲秋”情怀,借助秋景表达内心悲伤的诗歌不胜枚举。
小逸:但唯独刘禹锡特立独行,别出心裁地写下了甲诗。此诗一反常态,不写悲秋,而写______,这在古典诗词中是不常见的。尤其是对白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让人感受到诗人虽然因支持变法而遭受打压,但仍然具有______的精神。
小文:乙诗和甲诗一样,也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在乙诗中,诗人通过描绘“______”的清冷,点明深秋时节使人心境澄明、神清气爽,而不像那繁华浓艳的“______”,教人轻浮,让人轻狂。
小逸:“嗾人狂”这三个字,背后蕴藏了智慧——“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只有保持虚静之心,不狂躁,才能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这或许就是深藏在霜降背后的季节哲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朴是著名元曲作家,他曾作《天净沙·春》《天净沙·夏》《天净沙·秋》《天净沙·冬》四首小令,下面是其中的两首。天净沙·【甲】____________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①,玉人罗扇轻缣②。天净沙·【乙】___________________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③影下。青山绿冰,白草红叶黄花。
①簟(diàn):竹席。②缣:(jiān):双丝的细绢。③飞鸿:天空中的大雁。
18.根据诗歌内容,甲乙两处题目应该是(
)A.甲:夏
乙:秋 B.甲:春
乙:秋C.甲:夏
乙:春 D.甲:冬
乙:春19.请结合知识卡片,以第一首小令为例,分析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知识卡片:借景抒情是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所要表达的思想寄托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夜雪①白居易[唐]已讶衾②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释】①此诗作于诗白居易被贬谪江州期间。②衾:被子
20.(1)下列对诗歌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讶衾枕冷”,“冷”暗示雪大,突出雪寒的特点;“讶”,突出雪落无声的特点,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B.“复见窗户明”,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C.“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传来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减。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D.诗歌句句扣题,“冷”“明”“声”扣“雪”字,从触觉、视觉、听觉等角度直接描写雪;“衾枕冷”正说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产品持股合同范本
- 科技创新推动下的金融业务防骗举措探讨
- 易货加盟合同范本
- 金融服务收购合同范本
- 电子设备中紧固件的防腐防潮技术探讨
- 2025-2030年中国特种油品产业发展状况及营销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热塑性弹性体市场规模分析及投资前景规划研究报告
- 服装聘请员工合同范本
- 2025-2030年中国有机棉市场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普利类市场运行态势及发展规模研究报告
- 安徽省芜湖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4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真题库及答案
- 2024年花盆市场分析现状
- 2025山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所属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时事政治模拟题及答案
- 退市新规解读-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同证券
- 教育部中国特色学徒制课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中国特色学徒制治理体系与资源配置研究
- 外墙真石漆施工方案
- 森林防火安全生产工作
- 护理工作十四五规划
- 产后抑郁症讲课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