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考试说明:
1、考查范围为《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一、四单元的内容,满分150分,时间150
分钟。
2、在答题卷规定位置填写考号、姓名、班级,答案必须写在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交
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1.5分,32小题48分)
一、基础知识和诗歌理解(每小题3分,共15小题4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A.渔阳擎鼓(pi)翡翠率寒(qin)迤期(11)
B.眇眇(mido)野鱼(zhQng)潺潺流水(chdn)
C.钗孽(pd)哪罩(zizhii)秋深漫(1匕0)缩
D.捐余个(jue)搴杜若(qin)玉展(jiong)
2.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
A.值造化之尤物也相信与江山相发挥辉映
B.庖丁旌刀对日擦拭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跟随
C.目眇眇兮愁予向远看的样子族秦者秦也灭族
D.两朝开济开始渡河吞声掷躅徘徊不前
3.下列选项中字音字形全都场的一组是(C)
A.批隙导森切中肯单[qing]踌躇满志日薄西山
B.怵然为诫拔山口[kdng]鼎钩心斗角形影相吊
C.响遏行云涸辙之附[ftl]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D.扶摇直上榆优[fdng]之见皇天厚土物华天宝
【答案】C【解析】A项,批隙导藏“隙”应写作“郤”;B项,“怵然为诫”的“诫”应
写作“戒”,拔山扛鼎的“扛”应读作“gdng”;D项,皇天厚土的“厚”应写作“后”;故
选Co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D)
A.以意逆志是说在解说欣赏诗歌的时候,不能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更不能拘于个
别字眼去理解诗句,而应该从作品的整体出发,有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
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B.李白和杜甫分别代表了唐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在风格上,李白的诗
清新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C.鲍照,字明远,南朝宋文学家,鲍诗气骨劲健,语言精炼。七言诗在鲍照那里有显
著的发展,对于唐代作家颇有影响。鲍照与谢灵运、颜延之同时,合称“元嘉三大家。
D.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土。是晚唐时期的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与元稹
一起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
一书。《长恨歌》与《琵琶行》是他七言长篇叙事诗中写得最成功的作品。(【解析】白居易
应为"中唐”)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C)
A.技量至此乎?寇失强援,不能独完
B.臣少多疾病,九岁不勺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C.凡故老,犹蒙泠育愿陛下冷悯愚诚
D.籍理不愧于心乎?理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答案】C【解析】A项,第一句句意: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盖。通“盍”,
何,怎样。第二句句意:原因是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独自保全。“盖”,因为。
B项,第一句句意: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不行”,不能行走。第二句
句意:(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不行”,没有行动。
C项,第一句句意: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矜”,怜悯,怜惜。第
二句句意: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矜”,怜悯,怜惜。
D项,第一句句意:我难道心中就没有愧疚吗?“独”,难道。第二句句意:仅项籍所杀的
汉军官兵就有几百人。“独”,只,仅。故选C。
6.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含义和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D)
A.六宫粉黛无颇自B.可信光彩生门户C.云鬓半偏新摩隼D.一别音容两渺茫
【答案】D【解析】A项,“颜色”,容貌。今义是: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
视觉所产生的印象。B项,“可怜”,可爱、可羡。今义:值得怜悯。C项,“睡觉”,睡醒。
今义:进入睡眠状态。D项,“渺茫”,辽远而不易见。古今词义相同。
7.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C)
A.千里逢理,高朋满座B.江东虽小,堆下千里
C.岂敢第但,有所希冀D.令△匹之,不亦悲乎
【答案】C【解析】A项,句意是:高贵的宾客,也都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聚会。“逢迎”,
迎接,接待。今义是:迎合。B项,句意是:江东虽然小,但土地方圆千里.“地方”,土地
方圆。今义是:指地面的某一个特定地区,地点,各行政区、部分等。C项,句意是:怎敢
犹豫不决,有非分的企求。“盘桓”,犹豫不决。今义是:犹豫不决。D项,句意是:一般人
要和他(彭祖)相比,不也是可悲的事吗?“众人”,一般人。今义是:大家。故选C。
8.下列句式与例句根圆的一项是()
例句:孟学士之词宗
A.既自以心为形役
B.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D.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答案】B【解析】例句,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词宗孟学士。
A项,被动句,“为”表被动;B项,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麾下骑从壮士八百余人。
C项,判断句,“……也”表判断;D项,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于《桑林》之舞合,乃
中《经首》之会。故选Bo
9.下列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看)
A.君臣相顾尽沾衣顾惜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C.三岁贯女,莫我肯期照顾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
10.下列各项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D,顶针,其他为对仗)
A.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B.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C.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亲娥老。
D.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11.下列诗句没有语序颠倒的现象的一项是(C)
A.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B.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C.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D.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1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麋仰食兮庭中,丞相祠堂何处寻
B.家能行叹复坐愁燕雀家知鸿鹄之志哉
C.酌酒以自宽云无心以出岫
D.镜中衰鬓?先斑学不可以已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D)
例:碧峰嵯然孤起,上干云霄
A.吧泊沙夹B.岸土赤而擘立
C.掠江年审区D.皆多天下
14.下列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C)
A.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赦”者也
B.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C.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D.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15.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例:良庖罗更刀,割也
A.君为我呼入,吾得用事之B.先破秦入咸阳者手之
C.唐浮图慧褒始售于其址D.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不同的是(B)
例:奏刀及卷
A.^然已解B.虽然,每至于族
C.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D.若然向然
17.下列各句省略的内容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三年之后,(臣)未尝见全牛也
B.(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C.怵然为戒,视为(之)止,行为(之)迟
D(臣)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1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D)
A.令四面骑驰下,期中参为三处B.江东虽小,展方千里
C.吾知公本首D.于是项王乃悲歌健僻
1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A.纵江东父兄怜而手我B.项王乃复引兵而不
C.S,乃陷大泽中D.项王军擘垓下
20.下列句子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A)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B.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C.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D.左,乃陷大泽中
21.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
A.六王毕,四海丁丁夜飞度镜湖月
B.秦攀纷奢,人亦念其家不蒙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奈何V之尽锚铢,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原秦者秦也
2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盘盘焉,困困净缎立远视而望幸净
B.骊山北构画西折谁得顾族灭也
C.矗不知多几千万落基可怪也欤
D.多于九土之城郭而青于蓝
2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D)
A.王子皇孙,辞楼下殿,擎来于秦B.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C.骊山北构而西折D.摩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B)
①各抱地势,钞p4第②:耳不能有,输来期间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④独夫之心,日益骄口⑤用之如观沙⑥楚人一炬,平性焦土
A.①②⑥B.①③⑥C.②④⑤D.④
25.下列诗句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诗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
是(C)
A.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26.对屈原的《湘夫人》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本篇是祭湘水女神的诗歌,和《湘君》是姊妹篇。诗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
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屈原对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
B.《湘夫人》中写湘夫人等待湘君而不至之怀恋怨慕之情,与《诗经》中的“所谓
伊人,在水一方,溯涧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兼葭》)写怀人不
得之情,
同样凄艳哀恻,令人感慨。
C."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写景如画,仿佛一幅秋风图。千古以下,湘湖洞
庭秋景如在目前,作者妙在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意。
D.鸟萃萍中,瞥在木上;糜食庭中,蛟在水裔,这种以反常之事为喻之法,在《楚辞》
中很常见。
27.选出对陆游的《书愤》一诗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D)
A.这首陆游的晚年之作,抒发了作者内心糠慨激愤、报国之志难酬的抑郁之情,激昂
中透着悲怆。
B.首联写他回顾往事,亲临抗金战争的第一线,满怀着收复故土的胜利希望,北望中
原,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坚定如山,“气如山”三字描写出他当年的激奋心情。
C.颔联用了“列锦”手法(即意象直接组合),把分别表示军队、时令,地名的名词并
列叠加在一起,构成了雄健激越的艺术画面:乘楼船,冒夜雪,奋战在瓜洲渡;骑铁马,顶
秋风,激战于大散关。
D.尾联引用檀道济的典故,除了感叹自己不能像檀道济一样实现“北伐”愿望而流露
出失意、悲怆之情外,在与其相比中也体现了诗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腔爱国情怀。
28.对《蜀相》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
意。
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
显报国忠诚。
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
寄托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
29.下列对《拟行路难(其四)》的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拟行路难(其四)》是鲍照的寄寓悲愤之作。
B.诗人用泄水流淌这一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度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
C.通过“酌酒”“吞声”“哪躅”“不敢”等词,足见作者所忧的是些情感琐事。
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跳躅不敢言。”这是本诗的名句,写出了底层人士及千千万
不得志者的内心痛苦。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0-32题。(每小题1.5分)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
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又有一石,不
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
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
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
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崛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
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
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额日“惠济”,神日“安济夫人”。绍兴初,
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
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
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
诸山,烟雨空濠,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俊鹘拉水禽,掠江
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
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始见庐山及大孤。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
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江自湖口
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
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渭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
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岸上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赦”者也。
泊溢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3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布然特起杰:高大B.有俊鹘举水禽拎:持,抓
C.有碑修其事载:记载D.停造化之尤物也信:相信
3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j•里无风,亦浪涌B.r杰然特起
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I实不然也
C.J徙倚久之而归D.f二山东西祖望
\皆以杏仁澄之1与江山相发挥
3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B)
A.等到抛锚停船后,作者走到山下,看到裂缝的岩石和各式岩洞,奇形怪状,色彩光
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大不一样。
B.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作者认为,从峭
拔秀丽上看,小孤山不能和它们相比。
C.大孤山的样子像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有几片
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广阔无边的江水,望上去它好像浮在水面上。在作者
看来,这也是一种奇景。
D.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时,都需要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
但长江从湖口分出的一支称为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水的合流处像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
混淆。
第n卷:非选择题(共102分)
三、文言文翻译(8分)
33、把上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4分)
(2)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4
分)
四、名言名句填空(共10分)
3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1)在天愿作比翼鸟,o(《长恨歌》)
(2),聊逍遥兮骤得。(《湘夫人》)
(3)酌酒以自宽,o(《拟行路难》
(4),长使英雄泪满襟!(《属相》)
(5)《书愤》的尾联是“,1。
(6)方今之时,,。(《庖丁解牛》)
(7)杜牧《阿房宫赋》中以“,”描写阿房宫人的美
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
五、诗歌阅读鉴赏(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9分)
题扬州禅智寺
(唐)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注:唐文成开成二年,作者的弟弟杜凯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寺。当时,杜牧任监察御史,
分司东都洛阳,得知消息,即携眼医石生前往扬州探视。按唐制,作者因假逾百日而被
迫离职。
35、诗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禅智寺的“静”,请就前三联作简要分析。(5分)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①首联以听觉“蝉噪”反衬其静,静中见闹,闹中见静;秋风秋雨则烘托出寺的冷寂。②
颔联从视觉角度写静,以青苔满阶、白鸟徘徊,暗示寺的空寂人稀。③颈联从明暗的变化写
静,于浓荫暮霭的幽暗中见静。(意思对即可)
36、尾联使用了何种典型手法,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4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①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②以乐衬哀,用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反衬出禅智寺的
静寂,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或:用繁华、热闹的扬州和寂静的禅智寺
对比,突出了诗人估计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意思对即可)
六、文言文阅读理解(15分)
阅读《项羽之死》片断,对文后问题作鉴赏分析。(15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
惊日:“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骏马名雅,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日:“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
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
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
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
问一田父,田父绐日:“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
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日:“吾起兵至今八岁矣,
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
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
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日:“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
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
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
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
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日:“何如?"骑皆伏日:“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舰船待,谓项王日:“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
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日:“天之亡我,
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
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日:“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
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
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日:“若非吾故人乎?”马童
面之,指王翳日:“此项王也。”项王乃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
自刎而死。
37、根据上文中描写的三个场面一一垓下之围、东江快战、乌江自刎,分析项羽的性格
形象。(5分)
答案要点:
(1)“垓下之围”一段充分表现出项羽多情善感的性格侧面.(要求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2分)
(2)“东江快战”部分从他主演的“溃围、斩将、刈旗”的快战中可以看到,项羽是一
个勇猛无比的人,同时也表现了他的极端自负。其中共写了项羽的三次行动,从不同的角度
刻画了项羽的威风勇猛。第一次通过他“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来渲染项羽势不可挡
的气势。第二次行动中项羽并没有动手,只用眼神和声音就下退了敌人,他慑人魂魄的虎虎
声威跃然纸上。第三次行动中,通过敌我对比,再次渲染项王的勇猛无敌。在身当绝境的情
况下,项羽每战都能给敌军一有效的打击,丝毫没有兵败的萎靡和绝望,确实表现了他的骁
勇善战。(要求结合原文加以分析,3分)
(3)“乌江自刎”一段表现了他知耻重义、心地善良、视死如归的性格。(要求结合原
文加以分析,2分)
38、联系学过的《鸿门宴》一文,对比分析《项羽之死》和《鸿门宴》两篇文章对项羽
的描写有什么不同?(5分)
要点:(1)①《鸿门宴》是一场写多人,刘邦的能屈能伸和狡诈,项羽的刚愎自用和脆弱,
樊哙的智谋果敢和粗犷忠勇,张良的多谋善断,项伯的简单糊涂,范增的机谋善变,都通过一
场宴会表现出来了。②《鸿门宴》是把项羽放到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紧张的局势之中,通
过对比的手法塑造项羽的形象。
(2)《项羽之死》是连续集中地写一人,通过“垓下之围”“东城快战”和“乌江自刎”三个
连续的事件集中笔墨塑造项羽的形象。
39、司马迁非常善于用简练生动的语言表现情境和人物的性格心理,请细读下面几处,
从表现手法和语言方面进行分析鉴赏。(5分)
A、《项羽本纪》“铜鹿之战”一节,写项羽大破秦军,召见诸侯,诸侯“无不膝行而前,
莫敢仰视”。本篇写项羽悲歌泣下时,“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敢与能一字之差,表现了怎
样不同的情境?
B、项羽面临败亡时,多次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这表现了项羽怎样复杂的
心理?
C、“愿为诸君快战”。联系当时的军事形势和项羽心理,此处用“快战”比用“决战”
等词好在哪里?
(要求结合原文加以分析)要点:(1)主要运用侧面描写。用诸侯和左右人的表现,
从侧面烘托当时的气氛。一个“敢”字写尽了诸侯的畏惧之心,也写尽了项羽的威武气势;
一个“能”字写尽了将士们的不忍之心,也写出了霸王的悲惨处境。
(2)主要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形象。项羽在绝境中的一番话,充分表
现了他极端自负寡谋、匹夫之勇和个人英雄主义的性格形象。
(3)运用准确生动、富有个性化的语言表现项羽的个性特征。楚军己面临绝境,项羽也知
道自己必死无疑。“愿为诸君快战”,表明项羽最后的战斗并不是为了战争的结果,而是为了
畅快的、尽情地展现他的勇猛无敌,保住一世英名。就像一次落幕前的演出,要以完美作为
结束。如果把“快战”改为“决战”,就带有了鱼死网破的味道,项羽的快意和满足将荡然
无存。
七、作文(60分)
4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每隔几分钟要看一眼手机,不断刷新着微博、微信、QQ,看好友在干什么,那些飘在风
中的代码时时刻刻左右着我们的情绪。岂止是手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放眼望去,载人航天,
载人深潜,北斗导航……科技已把世界的每个角落从孤立变为联系的整体,它可以让千里之
外的陌生变为熟悉。然而我们在为此狂欢的时候,对身边的人与事又知多少?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
含意的范围作文。
【审题指导】
材料从现代人离不开的手机谈起,引出载人航天、载人深潜、北斗导航等国之重器,表明科
技已把世界的每个角落从孤立变为联系的整体,它可以让千里之外的陌生变为熟悉。但题目
的重点并不在此,“然而”后的内容是作文审题立意的关键,“然而我们在为此狂欢的时候,
对身边的人与事又知多少”,即提示我们不能将自己异化为科技的奴隶,从而失去身边的美
好。这句话隐含着命题者对科技的深思,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科技。学生要在此情景下进行
思考,完成写作。
学生可以从微博、微信、QQ如何左右着我们的情绪,手机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等角度切
入,也可以从科技将世界缩小,把世界的每个角落从孤立变为联系的整体,让千里之外的陌
生变为熟悉的角度切入,但都要辩证分析,理性看待科技的利弊。如需指出不要因过分依赖
科技而忽略传统生活中的一些要素,如身边的事和最亲的人,以及科技高光下日益消解的传
统文化内涵等。辩证思考,方能写出最佳立意。
在论证时,联想和思考是自由的。比如谈手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时,可以正面联想移动支付、
网上直播授课等,反面联想因为每个人都在玩手机,而使面对面变成了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可以正面联想载人航天、载人深潜、北斗导航等高科技把世界的每个角落从孤立变为联系的
整体,让千里之外的陌生变为熟悉的例子,反面联想无人商店、无人驾驶等事物让世界变得
冷冰冰等。总之,以正反联系思考,方可见出思辨能力。透过材料本身探究其本质时,学生
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尽相同。
【立意参考】1.关注科技,勿忘本心。2.科技利弊,审慎对待。3.莫被科技绑架。
【偏题杂说】
1.勿让网络左右情绪。(不能整体审视材料,只关注到“狂欢”,未关注“然而”之后的内容)
2.世界变小,你我关联。(片面立意,未体现题目强调的重点)
3.只谈科技的日新月异或否定科技的异化(未能真正读懂题旨)
长庆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语文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L5分,32小题48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选项ACCBDCDCBADcBD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道路建设项目投资合作协议3篇
- 2025版智能锁具五金配件销售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水陆联运货物运输赔偿协议书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家庭清洁与护理服务合同标准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专利权质押连带担保协议样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合作协议4篇
- 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汇报
- 二零二五年度全国销售业务合同范本(电子版)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房屋建设合同附件清单合同模板
- 二零二五版水井施工安全教育与培训合同3篇
- 体检科运营可行性报告
- 青光眼术后护理课件
- 设立工程公司组建方案
- 设立项目管理公司组建方案
-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退款协议书范本(通用版)docx
- 薪酬战略与实践
- 焊锡膏技术培训教材
-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3年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复习试卷【含答案】
- 答案之书(解答之书)-电子版精选答案
-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课件(上)01总绪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