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施工工艺技术规范_第1页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施工工艺技术规范_第2页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施工工艺技术规范_第3页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施工工艺技术规范_第4页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施工工艺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施工工艺技术规范DZS-15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技术参数1、架体高度:14.4米,架体最大直线跨度:6.2米;转角处最大跨度5.2m;2、架体宽度:0.9米,步距1.8米;3、架体悬挑长度最大:1.8米;4、主框架距建筑结构:0.4米;最大施工荷载3KN/㎡;5、架体升降设备:7.5t×6m电动葫芦,架体升降速度13cm/min。6、穿墙螺栓型号:M36×600附着升降脚手架搭设、运行、拆除工艺流程附着升降脚手架搭设流程图附着升降脚手架提升下降流程图附着升降脚手架安装施工方法1.搭设安全技术交底搭设前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及技术交底,交待清楚脚手架的服务范围。搭设的重点,难点,搭设要求,以及项目部相关规定及要求等。2.安装平台搭设技术要求①材质选择

钢管:采用外径48mm,壁厚2.7mm的钢管,其质量要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凡严重锈蚀、薄壁、严重弯曲及裂变的杆件不准采用,外架钢管采用黄色,扣件刷黄色防锈漆。

扣件:其材质应符合《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中规定且不得有裂纹、气孔、疏松、砂眼等铸造缺陷。扣件应与钢管的贴面接触良好,扣件夹紧钢管时,开口处的最小距离要大于5mm。扣件的规格有三种:直角扣件:主要作大、小横杆与立杆的联接使用,也可作连接墙杆对脚手架联接使用,保持杆件连接呈固定十字状;回转扣件(也称万向扣件):主要作斜杆与立杆,斜杆接长、立杆双管附绑加强联接使用;对接扣件:主要作立杆、大横杆、搁栅、防护栏杆接长使用。凡严重锈蚀、变形、裂缝、螺栓螺纹已损坏的扣件不准采用。

②落地式脚手架立杆基础处理

直接在车库顶板上搭设,基础平整结实,落地立杆垂直稳放在混凝土板面上,设纵横相连扫地杆。③落地式架体施工方法及搭设要求

a、立杆:横向间距0.8m,纵向间距1.5m,考虑到上部结构小挑板以及装饰操作空间,外架立杆离墙边300mm,步高1.8m,且相邻接头错开。b、大横杆:间距1.0m,接头错开,每一立面同一步架内纵向水平高低差应控制在60mm以内。落地处设纵横向扫地杆。

c、小横杆:小横两端各伸出立杆净长度不少于100mm,并尽量保持一致。

d、剪刀撑:从底到顶呈“之”字型连续设置,连接处用回转扣件连接,与地面夹角成45°~60°之间。由于平台架只有2.0米,所以剪刀撑只搭设半部即可,中间遇到立杆必须增加一个转向扣件固定。

e、安全网设置:脚手架外立杆内侧用密目安全封闭围护。

f、连墙件设置在一层底板处,采用预埋拉接点方式,连墙件必须拉接内外两道立杆,保证架体稳定安全。④搭设顺序:立杆→小横杆→大横杆→连墙杆→剪刀撑→防护栏杆→安全网。⑤外架搭设高度时每班做到落手清,一步一清,现场清。钢管脚手架搭拆方便,但技术要求较高,脚手架的搭设标准是一样的,即外观必须整体平整,做到横平竖直,几何图形一致,各扣件使用正确,紧固力距应达到4~5kg.m。

3.爬架底部桁架的安装①爬架搭设前,应设置安全可靠的安装平台来承受安装时的竖向荷载,平台宽度1.5m,承受荷载大于3KN/m2,其水平度应在20mm之内。(如右图所示)②主框架下节与桁架的组装图一在地面将主框架摆放就位,按爬架平面布置图桁架尺寸安装连接桁架立杆、横杆、斜杆,横杆置于立杆连接板内侧,斜杆在外,螺栓由外向内穿入,严格控制其水平度和垂直度;调整合格后,再将所有连接螺栓拧紧。(螺栓拧紧后需抹上黄油,以免生锈);根据桁架每跨的尺寸将对应的钢底板直接铺设在桁架底部。图一③桁架的安装:用塔吊将安装好的导轨、桁架吊装到平台,按设计尺寸摆放就位,控制好导轨与结构之间的距离(支座长度+2公分);将爬架与平台连接固定。④主框架标准节的连接:用塔吊将主框架标准节吊起,和主框架下节接点对正、装入螺栓、调整铅垂度、拧紧螺栓;以后随施工进度逐步安装。⑤支座和调节顶撑的安装:根据平面布置图及立面留孔图用穿墙螺栓安装支座,拧紧螺母;安装调节顶撑并将主框架顶紧。⑥以后根据施工进度逐层安装附着支座(3个),连接主框架(3节),搭设脚手架体。4.架体的搭设①架体搭设必须符合规范技术安全要求。②在水平梁架上搭设双排脚手架,立杆和底部桁架连接处要用短钢管搭接,长度1.2m,不得少于4个卡扣;纵矩≤1800mm,轴向最大偏差应小于200mm。③外侧大横杆步矩900mm,内侧大横杆步矩1800mm,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端点不宜大于纵距的1/3,最下层大横杆搭设时应起拱30~50mm。④小横杆贴近立杆布置,搭于大横杆之上,外侧伸出立杆100mm,内侧伸出立杆100~400mm,内侧悬臂端可铺脚手板。⑤架体外侧必须搭设通长剪刀撑,倾角45~60°,架体内侧应搭设倒八字,底部桁架与主框架连接,以防止架体下沉。⑥架体内可以搭设人行道,但必须搭设在主框架跨度较小的位置。⑦脚手板可以铺设4层,最下层脚手板距离外墙不超过150mm,并用翻板封闭。⑧外排剪刀撑搭设完毕后安装外立网,根据外立面的宽度调整好外立网的尺寸,外立网安装到合适位置后用十字扣件和螺栓将其固定在大横杆或立杆上,如图所示:⑨安装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底部支撑桁架与竖向主框架的安装偏差。底部支撑桁架相邻二机位处的高差应小于20mm;相邻两榀竖向主框架的水平高差应小于20mm;竖向主框架的垂直偏差小于3‰,最大偏差应小于60mm。⑩安装过程中架体与工程结构间应采取可靠的临时水平拉撑措施,确保架体稳定。⑪扣件式脚手杆件搭设的架体,搭设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和满足设计及使用的要求。⑫架体搭设的整体垂直偏差应小于4‰,底部任意二点间的水平高差不大于50mm。5.防坠装置安装①防倾装置安装时必须将导轮卡在轨道中,且使两侧间隙均匀;②防坠装置必须安装正确,将直角向下,防坠弹簧必须挂在后方支座上;③附墙支座必须安装端正,且与墙面贴实,穿墙螺栓必须外露5丝以上;④承重装置安装时必须使其卡在导轨中间的格挡上,且必须保证其处于受力状态,长销轴上必须插入开口销。如图示:6.电器的安装本工程采用电动葫芦作为动力设备来升降架体,因此所有电器的安装必须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规范。①每个电葫芦一条电线,电葫芦一头用16A三相四芯防水插头,另一头用16A三相四芯插头与电柜连接。②要求保护零接电机外壳及进线盒,具体安装、调试、维护、升降操作详见厂家提供的使用与维护说明书。③控制柜装有漏电保护器,每个开关箱安装漏电保护器、按键开关。7.调试验收架体搭设完毕后,应自行对下列项目进行调试与检验,调试与检验情况应作详细的书面记录:①架体结构中采用扣件式脚手杆件搭设的部分,其搭设质量达到要求。②对所有螺丝连接处进行全数检查,严禁少装附着固定连接螺栓;③进行架体提升试验,检查升降动力设备是否正常运行;④对防坠装置制动的灵敏性、可靠性进行检验;⑤对架体整个防护情况进行检查。⑥架体调试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升降。⑦调试验收人员由现场工程师、安全员、爬架操作工组成办。8.一般规定及要求①每一片升降、拆除前均应根据施工方案要求组织技术人员与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②大风、大雨、大雪、浓雾等恶劣天气时禁止爬架作业,遇五级以上(包括五级)大风时还应事先对爬架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或其他应急措施(用钢管将架体同结构拉接),并撤离架体上的所有施工活荷载。③爬架在安装、升降、拆除过程中,在操作区域及可能坠落范围均应设置安全警戒。④施工现场应配备必要的通讯工具,以加强通讯联系。⑤在爬架使用全过程中,各工种人员应固定,并按规定持证上岗。⑥升降设备、控制柜、专用配电箱、防坠装置等应有防雨、防尘等措施。⑦控制柜应专人负责操作,并应有安全防护措施,禁止闲杂人员动用。电动葫芦要编号,并与控制柜的插座编号相对连接。⑧电动葫芦的表面要用帆布或塑料布包封,以免杂物掉入,链条与起重轮接触部位要定期加油以免生锈(一般为每星期加一次);搬运时要轻拿轻放,以免碰坏影响正常使用。特殊部位处理措施1.施工电梯处的架体处理为了满足主体阶段的施工防护需要,在脚手架上运行阶段施工电梯处架体正常搭设。装饰施工阶段由于架体下运行,同时为了满足施工电梯能够顺利运行到顶,在主体施工完毕后需要拆开施工电梯处架体。2.底部封闭①脚手架板采用定型的全钢脚手板,做好后的密封板离结构边的缝隙为150mm左右。②铺设脚手架板时必须严密、平整,脚手板缝隙不得大于10mm。③离墙的缝隙设置活动翻板,翻板和脚手板是配套的产品,在安装完脚手板后直接在其边缘部位安装翻板即可。架体升降时,将翻板翻起,用铁丝临时固定在立杆上,不影响架体的升降,升降完及时恢复。④脚手架封底时采用彩钢板或者其他类型的防火脚手板,在脚手架底部搭设一道钢管龙骨架,将封底钢板焊接或者铆接在龙骨架上。3.料台部位处理措施总包方使用焊成定型的卸料平台,在对相应的架体部位留出洞口,如需要断开此处的大横杆时,则要在其上下补充两道横杆加固,且在料台两侧增加立杆加固,即形成一个“口”字形。料台应完全与架体分离,安装料台的钢绳严禁压在爬架的大横杆和立杆上,使用时直接受力在主体结构上,架体升降时料台吊离;加固结构图如下:卸料平台加固4.架体变窄处及非标处的加固措施因建筑物结构的特殊性,架体部分位置不成模数或者需要架体变窄,所以只能采用钢管连接。但必须对该部位进行加强连接,以确保该部位刚性。①架体变窄处具体做法右图所示:A、增加立杆数量,B、增加大横杆数量,C、增加斜杆数量,这样可以保证架体有足够的强度保证架体稳定性。(如下图示)②架体桁架不成标准模数位置加固措施:A、增加大横杆数量:不成模数处增加大横杆数量,不少于4根。B大横杆长短及连接:增加的大横杆长度至少应跨3根立杆(两跨)。C、增加斜杆数量:用合适长度的钢管、转向扣件在不成模数处做斜撑,以代替桁架斜杆,数量不少于2根(见下图)。5.架体封闭日常维护要求为保障底部封闭的安全性长期可靠。要求在每次拆出后必须按原样搭设,由于其它原因造成底部封闭或二次封闭的钢管变形、弯曲等现象必须及时修复,保障底部封闭水平,离墙距离在100mm内,悬挑钢管受力可靠。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提升1.升降前的准备①由施工技术负责人对爬架提升的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明确分工,责任落实到位,并记录和签字。②按分工清除架体上的活荷载、杂物与建筑的连接物、障碍物,安装升降装置,接通电源,预紧电动葫芦,准备操作工具,专用扳手、撬棍等。2.升降前的检查①附着支撑结构附着处混凝土实际强度已达到脚手架设计要求C10;②所有连接处螺栓已拧紧;③施工活荷载已撤离完毕;④所有障碍物已拆除,所有不必要的约束已解除;⑤升降系统运行正常;⑥所有相关人员已到位,无关人员已全部撤离;⑦所有防坠装置功能正常;⑧所有安全措施已落实;3.架体操作的人员组织以分片整体提升分别作为一个作业组,作到统一指挥,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下设组长1名,负责全面指挥;控制箱操作人员1名,负责动力装置管理、操作、调试、保养的全部责任;机位及架体看守人员6名,负责整个架体升降及安全防护工作,机械工1名负责提升设备的日常维护;在一个工程中,根据工期要求,可组织几个作业组各自同时升降。4.提升操作步骤①拆去底部支座。②将吊环安装在中间支座上,把电动葫芦上吊钩挂在吊环上,下吊钩挂上提升块并安于主框架底部预紧。③把防坠块安装到最上支座上。④拆除架体与结构的连接物及障碍物,撤掉架体上的活荷载。⑤抽出承重锁销、卸下承重调节顶撑,启动电控装置,提升架体到上一层。⑥在下部和中间附着支座上安装承重销杆、调节顶撑并顶紧坚向主框架承重杆。⑦恢复拆除的脚手板、安全网及临时连接杆。⑧安装第三道支座。⑨把电动葫芦移到另一片架体进行升降。5.升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①升降过程中若出现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止升降进行检查,彻底查明原因、消除故障后方能继续升降,每一次异常情况均应作详细的书面记录。②整体升降过程中由于升降动力不同步引起超载或失载过度时,应通过点控予以调整。③升降到位后,爬架必须及时予以固定。在没有完成固定工作且未办妥交付使用前,操作人员不得交班或下班。6.爬架使用注意事项①应严格将施工活荷载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使用工况下;升降工况下,且不允许使用动荷载,不得使用体积较小而重量过重的集中荷载。②禁止下列违章作业:任意拆除脚手架部件和穿墙螺栓;起吊构件时碰撞或扯动脚手架;在脚手架上拉结吊装缆绳,在脚手架上安装卸料平台;在脚手架上推车;利用脚手架吊重物。③工程结构施工时,应保证梁、柱、剪力墙等的模板及支撑与架体内排立杆之间有不小于200mm的间隙,以免影响爬架升降,在支模过程中,不得将爬架作为支撑架。7.使用中的日常维护①施工期间,每次浇注完砼后,必须将导向架滑轮表面的杂物及时清除,以便导轨自由上下。②施工期间,定期对架体及爬架连接螺栓进行检查,如发现连接螺栓脱扣或架体变形现象,应及时处理。③每次提升,使用前都必须对穿墙螺栓进行严格检查,如发现裂纹或螺纹损环现象,必须予以更换。④每次升降后对升降时临时拆除的脚手杆、脚手板、安全网进行恢复。对使用损坏的脚手板、安全网进行更换,对脚手板、安全网封闭不严处重新进行封闭。⑤对上料平台承重钢丝绳固定好才能交付使用,架体及上料平台上不能长时间堆放钢筋、模板、面砖、砂浆等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