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复习一一文学文化常识训练
一、选择题
1.七年级组举行文学常识、文化常识比赛。请你选择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
一项是()
A.朱自清,字舍予,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小说集《背影》《欧游杂
记》等。
B.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吉檀迦利》《新月集》《繁星•春水》《园丁集》
《飞鸟集》等,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C.《论语》,是孔子所写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
篇。
D.古代称谓中有敬辞与谦辞的区别,比如谦辞有“家慈”“拙作”“见谅”,敬辞有“惠
存”“奉送”“赐教”。
2.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
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杏花雨”指春雨、“烽烟”指战争,“丝竹”指音乐,“婵娟”指
月亮,“巾帼”指女子等。
B.《马说》《小石潭记》《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这些我们学过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名
篇,也都出自“唐宋八大家”之手。
C.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文学样式,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朱自清的《背影》
和鲁迅的《社戏》便是这样的文章。
D.童话和寓言是世界文学独特的风景线,丹麦的《安徒生童话》、古希腊的《伊索寓言》,
这些伟大的作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露水”“惊蛰”
两个节气。
B.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等习俗。
C.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
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D.“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议论抒情,属于散文的范畴。如《小石
潭记》《醉翁亭记》就属于古典文学中的“记”类作品。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写的是元宵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写的是清明节。
B.课文《故乡》选自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
C.“高朋满座”“不吝赐教”“敬请惠顾”“欢迎光临”等词都向对方表达了恭敬之心。
D.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常用谐音来表达一些对吉祥如意的祝愿,比如画着梅花和喜鹊,人
们就称为“喜上眉梢”,蝠来借指“福来”,葫芦借指“福禄”等。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京剧、川居人越剧、昆曲等戏曲剧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B.《醉翁亭记》是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代表作品之一。
C.《苏州园林》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
D.《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都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作品。
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思维导图,或自理的一项是()
|案牍之劳
扑朔迷离
B.|《陋|
A.《木兰诗》
刘禹锡|:!彘学家|
汉代乐府民歌叙事诗
1出淤3而不染1
熟能生巧
匕
C.《爰莲说》I~纪的D.|《卖油翁》
-----—_
刻在器物上的文字演化
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
而来的一种文体
7.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思维导图,展自理的一项是()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天下为公
A.诗经B.《礼记》
V—
风雅颂喊比兴道家经典戴胜端桀
8.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人称谓有谦称和敬称的区别,比如“贤”是尊称对方,“愚”是谦称自己,“令爱”
是尊称对方的女儿。
B.《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书》指的
是《大学》、《礼记》、《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尚书》、《诗经》、《中庸》、《易经》、
《春秋》。
C.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仿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大量的杂文集。
D.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主要作品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
等。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9.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老舍,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
沟》等。
B.古人的年龄一般用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如“而立”指三十,“不惑”指四十,“耳顺”
指五十。
C.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
月集》《飞鸟集》,影响了冰心等一代中国文学先驱。
D.《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
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10.小之认为想要深入品读文字,就要“知人论世”,并了解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请选
择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
A.科举考试中的“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
人。《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参加乡试而中为举人。
B.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诗学韩愈,多反映社会现实,词则婉约柔美,清新淡
雅,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C.“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指封建王朝官吏辞职或远调,“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中的“左迁”表示升官之意。
D.“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金樽”是对酒杯的美称,而“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白”
是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11.文化常识。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在文
坛居于领袖地位或在某方面领先叫引领风骚。
B.方衲圆凿:衲(rui),桦头;凿,樟眼。方桦头,圆梯眼,形容门当户对,天造地设。
C.四书: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
称为“四书”。明代开始,规定为科举取士的必读书。
D.桑梓: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12.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湖心亭看雪》选自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陶庵梦忆》,张岱在文中用清新淡雅的笔墨
描绘出了西湖雪后奇景.
B.雨果是法国积极的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
C.“射者中,弈者胜。”其中的“射”,指射箭,与“六艺”中的“射”含义相同。
D.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
指初更以后,晚上八时左右。
13.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本文是吴均给友人的信的一部分,也是一
篇精美的写景短文。
B.《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托尔斯泰》,作者是茨威格,他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
作家。
C.我国古代用干支和皇帝的年号纪年,如''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中的“元丰”和“自
康乐以来”中的“康乐”,都是用皇帝的年号表示时间。
D.古诗中常用“征蓬”比喻远行的人,用“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14.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政治家、文学家。我们学过他的诗
歌《登飞来峰》。
B.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庆历四年春”的“庆历”是
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
C.律诗共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颈联,第三联为颔联,第四联为尾联。
D.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塑造了一些足智多谋的军师形象,如《水浒传》中人称“智多
星”的吴用、《三国志》中号称“卧龙”的诸葛亮。
15.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小石潭记》是我国古代文学游记类作品的经典之作,其作者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B.陶渊明,东晋诗人。“世外桃源”“不为五斗米折腰”等典故表现了陶渊明远离社会黑
暗,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C.《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简称《诗》,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
D.“龙腾虎跃”“猴年马月”“鸡犬相闻”中的动物都在十二生肖之列。
16.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赋、说、铭、表等都是古代文体,表是古代臣下向上级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书,如诸葛亮
的《出师表》。
B.古代乐器中的“丝”指管乐器,“竹”指弦乐器,如《醉翁亭记》中的“非丝非竹”中
“丝”、“竹”就是这样的乐器。
C.道家文化在金华地区源远流长,金华山在东汉道教文化鼎盛时期被誉为“江东名山”,
东阳的东白山自东晋时期以来便是道家文化的象征。
D.中华礼仪讲究长幼有序,古人的“名”、“字”常用来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辈。仲是老大,
伯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如孔子字仲尼,说明他在家中排行老大。
17.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臣本布衣”中的“布衣”指没有官职的人,“往来无白丁”中的“白丁”指没有功名
的人。
B.“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其中“三父子”指的是苏洵、
苏轼、苏辙。
C.辛弃疾,号稼轩,南宋思想家、文学家,他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等诗词是千古流传
的名篇。
D.乡试是指科举制度中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全省考试,考中者称为“举人”。
18.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的一项()
A.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
《呐喊》中的人物。
B.“扑朔迷离”“刮目相待”“醉翁之意不在酒”分别出自《木兰诗》《孙权劝学》《醉翁
亭记》。
C.“豆蔻枝头二月初”中的“豆蔻”现在也称“豆蔻年华”,指的是少女十三四岁的年龄。
D.古时,用“令郎”“令爱”尊称对方的儿子,用“令尊”和“令堂”尊称对方的父亲。
19.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古代常见的四种文体,分别是记、表、书、志。其中,书,即信函,如吴均的《与朱元
思书》和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
B.这学期我们学过鲁迅的《藤野先生》和朱自清的《背影》都属于回忆性散文。
C.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全诗通押一个韵。“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是五律《使
至塞上》的颔联。
D.《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法国的茨威格,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
方面。
20.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敬辞:令郎、垂爱、劳驾、奉陪
B.散文:《春》《散步》《观沧海》《雨的四季》
C.谦辞:见谅、拙见、惠存、家父
D.唐代:李白、王湾、李益、马致远
2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A.节气:清明端午立秋冬至
B.清朝:蒲松龄纪均罗贯中曹雪芹
C.词牌名:《江城子》《卜算子》《行香子》《南乡子》
D.年龄排序:弱冠而立不惑垂髯
2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泛指文章辞藻。
B.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其字希文,谥号文正,有《陶庵梦忆》流传于世。
C.鲁迅的《故乡》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分别选自《呐喊》和《且介亭杂文》。
D.法国作家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其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2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季羡林先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在东方学、文学翻译方面造诣精深。他所研究
的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文字,是几近失传的“绝学”。
B.张养浩,元代散曲作家。“山坡羊”是曲牌名。
C.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和“加冠”
表示男子年已二十。
D.《海底两万里》中的“我”在海底散步时看到了灿烂的美景,并把心中的新奇感
觉用一种约定的记号告诉了康塞尔。
2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苏轼,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B.《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
C.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分四联,依次是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D.汉语中常用“桑梓”指代故乡,“烽烟”指代战争,“桃李”指代学生,“手足”
指代兄弟。
25.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氐砸的一项是()
A.谢道镉的咏雪名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为人所传诵,后世便以“咏絮之才”称赞女子的
文学才能。一一句中“柳絮”“文学”是名词,“传诵”“称赞”是动词。
B.古时,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知命之年”,50岁称“耳顺之年”。
C.赞人见解说“高见”,言己见解说“拙见”;称人赠予说“惠赠”,请人保存说“惠存”。
D.《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
弟子的言行。
2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分类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吴均三书:《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与朱元思书》
B.律诗:《野望》、《黄鹤楼》、《庭中有奇树》、《龟虽寿》
C.国籍:诺贝尔(瑞典)、茨威格(奥地利)、列夫•托尔斯泰(俄国)
D.古代兄弟排行次序:伯、仲、叔、季.
2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铭、说、记、表”等都是文体的标志,无论叙事、抒情、写景,都是为了表达观点。
B.“风骚”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C.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上联尾字用仄声,下联尾字用平声是最基本的定则。
D.中国传统戏曲脸谱的各种颜色有不同的代表意义,如关公的红色脸谱代表忠义。
2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
誉称号并加以重用。
B.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征”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数是
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
C.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D.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
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29.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进进学回家”中的“进学”,明清科举制度,指考取了秀才。“京报连登黄甲”中
的,,登黄甲”,指参加乡试考取了举人。
B.“崇祯五年十二月”是用年号纪年,“崇祯”是明朝朱由检的年号。“唐宗宋祖”是用
庙号代指其人,分别指李世民和赵匡胤。
C.“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守”指因犯罪流放,出任外官。“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中的“左迁”指韩愈上书劝谏而被降职。
D.“智取生辰纲”中的“纲”指宋代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拣了十一个壮健的厢禁军”
中的“禁军”指宋朝保卫京城的军队。
30.下列选项中对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愁》的作者是艾青,台湾诗人、散文家,诗歌表达了对亲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思
念情怀。
B.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林家铺子》《春蚕》
等。
C.“阴阳割昏晓”一句中“阴阳”二字在古代指的是方位。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
北为阳。
D.我国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此用“垂髯”指儿童;而始批是指小孩七八岁。
31.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对联不仅仅可作为春联,
还可以作为不同行业和特殊日子的专用联,在下列各项中,对不同对联的使用分析错误的一
项是()
A.杨柳吐翠九州绿,桃杏争春五月红。——新春对联
B.荷红莲开并蒂花,朝阳彩凤喜迎门。——新婚喜联
C.遍地蕙兰思化雨,满园桃李谢春风。——花店开业联
D.虽是毫发生意,却是顶上功夫。一一理发店对联
32.对下面两副杭州风景名胜对联的相关知识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1)上联:欲共水仙荐秋菊下联:长留学士住西湖
(2)亭立湖心,俨西子载扁舟,雅称雨奇晴好;席开水面,,偏宜月白风
清。
A.第一副对联中的“学士”是北宋的欧阳修,他是《醉翁亭记》的作者。第二副对联写湖
心亭,明末清初的张岱写过《湖心亭看雪》,横线处应填的对句是“喜看水绿江南”.
B.第一副对联中的“学士”是北宋的苏轼。第二副对联写湖心亭,明末清初的张岱写过《湖
心亭看雪》,此文出自他的《西湖梦寻》。横线处应填的对句是“赛李白泛洞庭”。
C.第一副对联中的“学士”是北宋的苏轼。第二副对联写湖心亭,明末清初的张岱写过《湖
心亭看雪》,此文出自他的《陶庵梦忆》。横线处应填的对句是“恍东坡游赤壁”。
D.第一副对联中的“学士”是北宋的欧阳修,他是《醉翁亭记》的作者。第二副对联写湖
心亭,明末清初的张岱写过《湖心亭看雪》,横线处应填的对句是“人家晒网绿洲”。
33.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它能写景状物、抒情言志,还能说古道今、褒贬
讽喻。对联之美,美在工整。对对联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内容相关,对应部分的词性、
短语结构相同。请你运用所学的词性和短语的知识,给这副对联的下联选出无现的顺序
()
南京名园“瞻园”中的一副对联: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顺序已打乱):①树边红雨②小苑西回③莺唤起一庭佳丽④看池边绿树⑤此间有尧
天舜日。
A.②@④①⑤
B.①③④©⑤
C.①⑤④②③
D.②①④③⑤
34.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属鼠、丑属牛、寅属虎、卯属兔、辰属龙、巳属蛇……“十二属相”又称“十二生肖”。
B.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用与之对应的
十二地支为代号,来命名各个时辰。
C.丑时为凌晨3时至5时,是黎明前的黑暗阶段。据说是牛开始日出耕田的时刻。在十二
生肖中属于牛。
D.古时候,为了让平民百姓也能记住自己出生的年号,就使用了最简单的动物纪年法,后
来称其为“生肖年”,是一种十分古老而流传至今的纪年法。
3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星宿,天文学术语,古人将黄道附近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如《范进中
举》中“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中的“文曲星”,按旧时迷信说法是主管文运的
星宿。
B.“是日更定矣”中的“更定”指晚上十时左右。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
更,每更约两个小时。旧时每晚十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C.“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是指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古代表降职的词语还
有左迁等。
D.在我国古代作品中,常用“汗青”“桑梓”“婵娟”分别代指史册、家乡、月亮。
3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日更定矣”的“更定”指晚上八时左右;“孟夏草木长”的“孟夏”指夏季的第一
个月----农历四月。
B.《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与《孔
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C.散文《一颗小桃树》和《白杨礼赞》的作者是茅盾,原名沈德鸿,著有短篇小说《林家
铺子》,“蚀”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D.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揭示并讽刺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关系。
37.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从晚上七点开始起更,每一更约两小时。“是日更定”的“更定”
即晚上八点左右;“渔唱起三更”的“三更”则为子时,即半夜。
B.诸葛亮写的《出师表》,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文章恳切劝勉刘禅要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C.“谥号”是帝王或官员死后,后人依其生平事迹及品德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文正”是对大臣的最高谥号,“文忠”则仅次于“文正”,历史上范仲淹、欧阳修、苏轼
皆谥号“文忠”。
D.《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屈原》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中国
的郭沫若。
38.下列关于十二生肖和天干地支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子、卯、
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叫十二地支。天干地支组合形成了古代历法纪年。
B.乐乐的妈妈是一位温柔的“羊妈妈”,她30岁生下乐乐,乐乐的生肖是牛。
C.双胞胎兄弟的出生给全家带来欢乐,弟弟是上午11:25出生,比哥哥晚出生40分钟,哥
哥是巳时出生。
D.张老师热爱书法,在2017年中秋节创作了一幅作品,这幅作品的题跋上题有“己亥年
中秋”字样,特别有文化内涵。
39.根据你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选出下列对联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组()
①人酒菊香由我醉,向秋山色带云看。②柳枝袅袅报春意,杏花团团念祖恩。
③芳草美人屈子赋,冰心洁玉大夫诗。④红梅含苞傲冬雪,绿柳绽芽迎新春。
A.①七夕节②重阳节③寒食节④春节
B.①重阳节②清明节③寒食节④元宵节
C.①重阳节②清明节③端午节④春节
D.①中秋节②重阳节③端午节④元宵节
40.下面四个句子分别是四个传统节日对联的上联或下联,请按照节日和对联特点依次填入,
最恰当的顺序是()
①银花火树开元夜②避恶遍插茱萸枝③几处笙歌留朗月④角粽投江祭
诗魂
(1)元宵节上联:________________下联:紫气丹光拥玉台
(2)端午节上联:龙舟竞技怀屈子下联:________________
(3)中秋节上联:________________下联:万家箫管乐中秋
(4)重阳节上联:延年畅饮菊花酒下联:________________
A.@@②④B.③①④②C.②④①③D.①④③②
4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古代常见的四种文体,分别是记、表、书、志.其中,书,即信函,如吴均的《与朱元
思书》和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
B.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全诗通押一个韵。“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是五律《使
至塞上》的颔联。
C.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比如春节扫尘守岁、放爆竹贴门神,重阳节登高赏菊、悬艾
叶,端午节赛龙舟、插茱萸。
D.中国古代以右为尊,所以古代官员被贬称为“左迁”,升职称为“右迁”。
42.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阳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春节都属于中国传统节日。
B.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歌”中的“春雨惊春清谷天”一句,依次对应的节气是:春分、
雨水、惊蛰、立春、清明、谷雨。
C.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D.《诗经》也称“诗三百”,收录诗歌305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
“风”“雅”“颂”三个部分。
43.(题文)大会重要议题之一是审议下一学年的学生活动计划,下列计划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公历一月十五日元宵节各社团花灯、灯谜设计比赛
B.农历五月初五寒食节话剧《屈原》展演
C.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往养老院慰问孤寡老人
D.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中国古代科学家事迹展览
44.下刚关于节日习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吃”是节日习俗中一个亘古的话题:正月初一吃年糕,寓意“年年高”;八月十五吃
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B.“喝”是节日习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八月十五喝雄黄酒,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九九重
阳节饮菊花酒,表达对延年益寿的期盼。
C.节日习俗中有许多的约定俗成的活动,元宵节赏花灯,舞狮子;清明节扫墓、踏青;端
午节赛龙舟。
D.节日习俗常与传说故事相关联:寒食节的吃生食与介子推的传说说有关,中秋节的亲人
团聚则与牛郎织女、吴刚伐桂的传说有关。
45.关于下列两幅书法作品,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幅书法写的都是“逍遥”二字。
B.左图书法字体是行书,右图书法字体为草书。
C.左图中的“逍”字最后一笔上挑过多,属于错误书写。
D.左图书法结合了《逍遥游》文章的精髓,有大鹏展翅的绘画美。
46.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欣赏明代书法家祝枝山的书法作品
(局部),依据图片中方框内的句子回答问题。
喊
圣
丸
治
也
徒
工
帝
故
出
、
篥
在
王
帝
之
即
人R
至
紫
月
表
明
可
帘•«
.津
浚
儡
建
之••''
!萩
一
去
立
灌
G惟
不
"之
一
府
瞟<l
与z
才
立
后
(安
嘟
故
王
不
净
青
共
家
知
七
T食e
不
扎
4臣
我
冠
遇
代
兴
口
廿
安
部
联
匕
石
味
M乂
十
父
食
白
八
条
箭
生
之
体
卜1£
l让i
就
好
一.12.
关于书法字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篆书B.隶书C.楷书D.行书
47.下面是书法社团提供的3幅名家的书法作品,对下面三幅书法作品字体的判断正确的一
刎
A.隶书楷书篆书B.行书草书楷书
C.隶书行书篆书D.楷书行书隶书
48.48.关于下面这幅书法作品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这幅书法作品题的是“颂江长”。
B.图中书法的字体是隶书,稳重大气。
C.该作品落笔轻重有序,整体美观协调。
D.作品中“颂”字的写法错误。
49.颜真卿书法笔力圆厚,气势雄浑;柳公权书法笔意瘦挺,体势劲媚;《张猛龙碑》笔画
厚重,点、捺运笔利落、刚硬;《兰亭集序》笔画灵动,运笔既飘忽又有力。下面四幅书法
作品中,属于“颜体”的是()
水
+
A4“
.
/贰
需
后
面
率
界
B
十
整
福
守
C
5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古代常用阴阳面来代替南北,又因为山水的不同而
分为山南水北和山北水南。
B.古时,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女子一般在十五岁行笄礼。
C.簪缨,代指达官显贵。簪和缨都是古代贵族的帽饰,缨,指帽带。
D.烽烟,烽火台报警之烟。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烟青直且不易于被风吹散。
二、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这首关于十二生肖的诗,完成下题。
投鼠忌器存戒心,汗牛充栋学问深。
猛虎一吼山川震,狡兔三窟宜脱身。
青龙腾空主祥瑞,白蛇下凡觅知音。
万马驰骋芳草地,三羊开泰物候新。
金猴奋起千钧棒,雄鸡唱彻万户春。
义犬忠诚尽职守,肥猪满圈地生金。
十二生肖轮流转,天干地支定乾坤。
51.在汉代中国人就已经开始使用十二生肖纪年法,并用动物来记人的生年。
请用规范的正楷字将你所属生肖的那一句诗抄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
52.谐音是汉字独有的特点,由谐音而派生出来的"吉祥语言",并由此创作出的"吉祥图案"
可谓丰富多彩,妙趣横生。下列含有生肖的“吉祥语言"和"吉祥图案"没有借用谐音的一项是
()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小题。
“二十四节气”入遗彰显传统文化魅力
①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
届常会2016年11月30日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②“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提起这
首已经被选入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的《二十四节气歌》,很多中国人都耳熟能详。诗词般的
韵律、图画般的意境、波浪般的节奏,使这首《二十四节气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
《二十四节气歌》不仅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长,也为折射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和丰
富内涵的“二十四节气”增添了几分迷人的色彩。
③“二十四节气”凝聚了古人的智慧。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
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这一
体系深刻揭示了四季轮回的客观规律,是农耕时代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如果我们只是
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二十四节气”?熊没有么特别之处,但是在当时落后的生产力条件
下,人们认识自然能达到如此之高的水平,的确令人惊讶。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二十四节
气”是一项重大的发明,凝聚了古人的智慧。
④“二十四节气”并不过时。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二十四节气”
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在逐渐减弱,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小。即便如此,现代农业的
耕作仍然没有逃脱原来的节气规律,即便由于气候变暖和地区差异的确有些出入,一般也都
在较小的范围之内。在日常生活中,根据节气变化来准备需要添减的衣物,已经成为很多人
的一种习惯。所以,“二十四节气”对现代农业和现代生活的指导或参考意义仍然存在,''二
十四节气”并不过时。
⑤“二十四节气”具有不容磨灭的文化价值。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
四节气”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而且鲜明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能力。所以,“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二十四节气”
所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对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还有人类应该亲近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
然的积极态度,这种文化价值是永远也无法磨灭的。
⑥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
是对传统文化的肯定与褒奖。而此次“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
录,不仅表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该遗产项目的一致认可,同时更彰显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无
穷魅力。
(选文有删改)
5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54.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二十四节气”入遗成功的原因。
55.第③段中“如果我们只是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二十四节气’可熊没有什么特别之
处”,句中加点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56.文章第④段中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57.“二十四节气”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请从你了解的“二十四节气”中任选一个
加以介绍。
示例: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春天来临,天气逐渐转暖,万物开
始复苏,农民开始耕耘,一年四季由此开始。
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小题。
“二十四节气”的传统文化魅力
①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出发,
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三百六十度,因此分为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九分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
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署,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
寒,大寒。它们当中有反映季节的、反映气候特征的,还有反映物候现象的。
②《二十四节气歌》中这样写道“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诗词般的韵律、图画般的意境、波浪般的节奏,使这首《二十四节气
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二十四节气歌》不仅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长,也
为折射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的“二十四节气”增添了几分迷人的色彩。
③“二十四节气”凝聚了古人的智慧。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
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这一
体系深刻揭示了四季轮回的客观规律,是农耕时代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如果我们只是
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二十四节气”可能没有么特别之处,但是在当时落后的生产力条件
下,人们认识自然能达到如此之高的水平,的确令人惊讶。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二十四节
气”是一项重大的发明,凝聚了古人的智慧。
④“二十四节气”并不过时。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二十四节气”
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在逐渐减弱,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小。即便如此,现代农业的
耕作仍然没有逃脱原来的节气规律,即便由于气候变暖和地区差异的确有些出入,一般也都
在较小的范围之内。在日常生活中,根据节气变化来准备需要添减的衣物,已经成为很多人
的一种习惯。所以,“二十四节气”对现代农业和现代生活的指导或参考意义仍然存在,“二
十四节气”并不过时。
⑤“二十四节气”具有不容磨灭的文化价值。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
四节气”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而且鲜明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能力。所以,“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二十四节
气”所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对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还有人类应该亲近自然、尊重自然、保
护自然的积极态度,这种文化价值是永远也无法磨灭的。
⑥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
是对传统文化的肯定与褒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
届常会在2016年11月30日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名录,不仅表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该遗产项目的一致认可,同时更影显出中华传统文化的
无穷魅力。
(选文有改动)
58.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二十四节气”有哪些传统文化魅力。
59.第②段中“如果我们只是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二十四节气’可能没有什么特别之
处”,句中加点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60.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二十四节气歌》中这样写道:“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2)在日常生活中,根据节气变化来准备需要添减的衣物,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习惯。
()
6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四节气歌》为大家熟知,歌中包含了所有二十四节气的内容。
B.“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观察太阳一年运动,找到四季轮回的规律,指
导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依据。
C.“二十四节气”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D.“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更是劝告我们应该敬畏自然。
阅读《厚重的时间感与生命感》,回答后面小题
厚重的时间感与生命感
①农历九月初九为传统的重阳节。九月是一年中的黄金时节,”九九艳阳天”,云淡风
轻,秋高气爽,又正值丰收季节,橘红橙黄,金桂飘香。古人在重阳节喜欢结伴郊游、赏菊
品糕、遍插茱萸、赋诗饮酒。
②古人为何选择九月初九作为节日?又为什么称为“重阳”?从现存的文献看,《易经》
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与月皆逢九,两九相重,故而叫重
阳,也叫重九。
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是一个孥为重要的数字。它既为“阳数”,又为“极数”,
指天之高为“九重”,指地之极为“九泉”,九是信仰中最崇拜的神秘数字。同时,九又与
“久”同音,寓意健康长久。而且秋季又是收获的黄金季节,自古以来,人们就对重阳节怀
有特殊的感情。
④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就已经提到。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
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但专家认为,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由于
年代久远,重阳节的形成已不可考,对其起源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重阳节起源于先秦之
前的丰收祭天,另一种说法认为重阳节起源于古代的祭祀大火仪式。
⑤西汉时期长安近郊就有了九九登高观景的风俗。西汉《西京杂记》中贾佩兰云:“九
月九日佩茱萸,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古,莫知其由。”相传自此时起,重阳节有
了求寿之俗。到三国,魏文帝曹丕给钟繇的信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
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过重阳节的习俗在文人雅
土中已颇为盛行。
⑥魏晋南北朝时,重阳节已为民间普遍重视。西晋周处所编的《风土记》日:“九月九
日……俗尚此日折茱萸以插头,云辟除恶气,而御初寒。”《四民月令》中说:“重阳之日,
必以糕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以泛之,既醉而还。”晋代诗人
谢灵运为了重阳节登高,制作了一种“谢公履”,前后有活动屐齿,上下山时可分别取去前
后皆,便登高更为方便。而赏菊、饮酒的习俗,也因为当时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作品而为后世
所熟知。
⑦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沿袭至今。
⑧至此,在节俗的发展过程中,重阳节融合了多种神秘观念及民俗因素,逐渐确定了其
主题,那就是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动及各种游戏等。
⑨虽然重阳节在古代便有祈寿的主题,但是与老人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民俗观念中,
“九九”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所以后世重阳节被赋予了新
的节日内涵。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
老、爱老、助老的风气。敬老爱老的新主题无疑增加了重阳节的节日寓意,影响深远。
⑩两千多年来,重阳节从简单的自然时令演变成今天具有丰富内涵的节日,事实上讲述
的正是厚重的时间感与生命感。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62.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
63.文章第③段中的加点字“极”有什么表达效果?
64.文章第⑥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65.2019年重阳节,你居住的社区准备开展“敬老爱老”主题活动,现征集活动内容。请
你结合从文章中获得的知识,为社区提两条活动创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清明节溯源
①相传春秋时期,介子推在晋国大公子重耳危难之际,救了他一命。后来重耳当上国君,
为逼在深山隐居的介子推出来领赏,他放火烧山。大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了介
子推和他母亲的尸体。于是,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那天,定为寒食节,规定民间禁止用火,
寒食一天,以纪念介子推的忠诚。
②据记载,我国传统的清明扫墓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东周战国时期《孟
子•齐人篇》就曾提及一个被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间乞食扫墓的祭品。可见战
国时期扫墓之风气就已盛行。秦汉时期,祭扫坟墓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据《汉书•严
延年传》载,御史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祭扫祖坟。他的行为,
体现了中国人崇拜祖先和注重亲族的观念。
③在古代,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代,唐玄宗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
的墓祭归入五礼之中,并下诏定寒食节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从此,不论土人还是平民,
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
节。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规定,清明与寒食节一
起放假。诗人们的作品,也常常是寒食清明并提,如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乌啼鹊噪
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韦应物的《寒食》:“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
④至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融合了
两个古老节日精华的清明节,终于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节风俗与上巳节踏青
等活动相融汇的传统节日。宋代诗人高菊卿在《清明》中写的“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
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就反映了当时清明节上坟祭祖的景况。明清
时期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亲人的习俗仍然盛行。
⑤民国政府曾将清明节定为国定假日,也称民族扫墓节。清明节这天,除了原有的扫墓
等习俗,植树也被确定为常规项目,这也是对民间长期延续的植树风俗的一个认定。
⑥新中国成立后,清明节仍为我国民间的重要传统节日。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踏青、
放风筝等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使
人们在祭拜祖先之余,在明媚的春光里驰行青绿山野,成为敦亲睦族、感恩行孝的一种方式。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清明节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
年12月,国务院正式把清明节定为法定节假日。从2008年起清明节开始放假,成为我国四
大传统节日之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年级英语暑假特色作业
- 互联网数据接入采集系统建设方案
- 智慧工地施工方案1
- 网球俱乐部合同(2篇)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食品基础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鹅妈妈买鞋的说课稿
- 翔荷雅苑2-楼施工组织设计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结构力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小小的船》的说课稿
-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1
- 航海学天文定位第四篇天文定位第3章
- 康复理疗_PPT.ppt
- 食堂每日巡查记录表
- 排水孔施工方案.doc
- 收款凭证(自制Word打印版)
- 低空飞行基地项目建议书范文
- DLT 5434-电力建设工程监理规范表格-
- 国标导地线型号
- 公务员申论答题标准格子纸版A4打印版
- 第六章休闲体育产业PPT课件
- 道路水稳层施工方案(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