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5月联考语文试题(原卷+解析)2023年湖南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高二5月联考
语文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得分:_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最近,关于人工智能产品ChatGPT的讨论不断刷爆朋友圈。它不仅可以陪人们娱乐聊天,还能胜任写文案、剪视频等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作,其“高强”的本领让文化从业者很焦虑:人工智能会不会“抢饭碗”?
人工智能确实正在改变文化产业生产方式。比如在影视产业,人工智能承担艺术指导、电影剪辑、后期制作等重要任务,与人类已形成良好合作关系。今年春节档热映的《流浪地球2》便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演员在电影中实现了“返老还童”。人工智能还可以参与剧本创作。当年一部爆款美剧中的男主角就是被人工智能“算”出来的。实践证明,人工智能介入影视产业,能够丰富创作手段、创新表现形式,助其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文化传播模式也在被人工智能改变。过去,人们想参观博物馆只能亲临现场。如今,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云游博物馆,查阅藏品信息,甚至与文物交流对话。随着人工智能不断进步,人们获取信息、知识的方式将从文字、视频等单一模式转化成沉浸式体验。
当然,人工智能还极大增强了文化消费的便利性。年轻消费者更偏爱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与虚拟偶像聊天、观看元宇宙音乐会、让AI推荐歌曲……人工智能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即时化的文化消费需求,成为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手段。
人工智能越来越聪明,文化产业是否会迎来人工智能的替代性竞争?文化产业从业者将会受到什么影响?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清楚文化产业的核心价值。文化产业以内容为正、创意制胜。人工智能虽然通过模仿人类既有的艺术实践,在某些领域取得明显突破,但目前来看,人工智能缺少对人类生活的深入理解和感知,在创意方面还处于跟随模仿的初级阶段。人工智能模仿李白、杜甫写诗,虽然对仗工整但被专家评价“稍逊风骚”;人工智能模仿齐白石挥毫泼墨,尚难做到形神俱佳。从另一个角度说,很多时候,人们进行制作不只是为了作品本身,而是陶冶情操、涵养心灵。几年前,谷歌人工智能围棋程序“AlphaGO”虽赢得了比赛,却不知围棋为何物,也不能领会围棋深厚的文化意蕴。文化产业中富含创意、情感的部分很难被轻易取代。可以说,真正推动文化产业不断向前的仍然是人类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力。这一点没有变,也难以改变。
不可否认,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给文化从业者带来了新挑战,这其实是从另一角度督促文化从业者走出舒适区,不断提高自身创新力、创造力。现在,文化市场上还存在很多剧情雷同的IP刷、盲目跟风的综艺节目,抄袭模仿的文学作品,原创力缺乏同质化、低端化严重。这种低质量重复的文化产品供给,倒是很可能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在人工智能这个强大的“竞争者”面前,文化“搬运工”没有前途,文化从业者应该认真思考如何让自己的创作发挥不可代替的价值,如何用创新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力。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文化产业也应当顺势而为,依托新技术,增强原创力,培育出更多新的文化业态,拓展出文化消费新的增长点。
(选自《经济日报》姜天娇《人工智能如何影响文化产业》)
材料二
“人类不能被机器取代,不是不会或者不可以,而是不能。”在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网络视听行业发展与社会责任主论坛上,人民网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叶蓁蓁的发言引起了不少参会代表的共鸣。
让叶蓁蓁说出这番话的缘由是最近大热的通用型人工智能的诞生,在叶蓁蓁看来,新一代互联网时代或许已经到来。第三代互联网很可能是以智能互联为关键特征的价值互联、工业互联、虚实互联,互联网技术快速变革,中国互联网行业能否开创人工智能研发应用的新范式,履行起社会责任,这也是叶蓁蓁关注的点。他表示,目前通用型人工智能,具技术路线是大模型、大数据、大算力、大资本、大平台、大团队的研究范式,费钱、费人、费电,并不适合所有国家,所有团队。
在他看来,一方面我们不能大意,不能懈怠,需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在别人已经证明成功的路径上抓紧追赶超越,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被打乱了节奏,需要着力思考如何开创新的人工智能研发应用的范式,走出一条优模型、低能耗、高性价比的新路径。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入AI替代人类工作,很多从业者也开始担忧自己会不会被机器取代,究竟智能媒体时代人工会被机器取代吗?叶蓁蓁的解析很坚定:人类不能被取代聊天,写文章、编代码、合成图片,合成音频、视频……当我们惊叹于各种神奇智能的时候,必须清醒地认识到,AI大脑既是高科技的大脑,也是价值观的大脑。叶蓁蓁谈到,AI平台是有立场的,AI生成的内容是有导向的,所谓技术中性是不存在的,因此无论是喂养人工智能的语料数据,还是模型本身的算法,都必须高度关注其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不能放任AI脱离人类的视野,积极探索AI应用与治理之道,这也是全国各级党媒党网应尽的责任,他期待网络视听行业能共同探寻人工智能发展的中国范式。
(选自《叶蓁蓁:人类不能被人工智能取代》)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随着人工智能不断进步,人们获取信息、知识的方式已从文字、视频等单模式转化成沉浸式体验。
B.人工智能极大增强了文化消费的便利性,所以消费者更偏爱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
C.人工智能模仿李白、杜甫写诗,虽然对仗工整却被专家评价为“稍逊风骚”;人工智能模仿齐白石挥毫泼墨,不可能做到形神俱佳。
D.文化从业者要避免创造低质量重复的文化产品,因为这种文化产品供给,很容易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改变了文化产业生产方式与传播模式,比如《流浪地球2》就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演员在电影中实现了“返老还童”。
B.要回答“人工智能是否会替代文化产业者”的问题,我们需明白产业的核心价值和人们创作作品的原因。
C.人工智能缺少对人类生活的深入理解和感知,也很难创造出富有创意,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化产品。
D.艺术人文教育要积极应对ChatGPT等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材料二的认为“人类不能被人工智能取代”,下列不能作为这个观点的依据是()
A.如果你是贾宝玉你会选择谁做老婆?ChatGPT回答;我选贾母,因为贾母非常聪明,有爱心,又受人爱戴,所以是当老婆的最佳选择。
B.AI续写《孔融让梨》,孔融和兄弟们互相推让的东西不断增多,从梨到核武器,直至局面失控,
C.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传锋团队,通过AI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的处理速度,可能为研发出比目前快10亿倍、1万亿倍的超级计算机铺平道路。
D.江苏首例“人脸解封”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落槌;帮忙“复活”诈骗账号男子被判缓刑。
4.请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5.今年3月29日,超千位业界、学界人士发出公开信呼吁,所有人工智能实验室应立即暂停训练比GPT—4更强大的模型。面对人们对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的担忧,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1.D2.A3.C
4.①首先,提出问题: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文化从业者。
②接着,介绍人工智能对文化产业在三个方面的有利影响。
③然后,论述并回答“文化产业是否会迎来人工智能的替代性竞争”及“文化从业者将会受到什么影响”两个问题。
④最后,总结全文,指出文化产业应依托新技术,增强原创力,培育出更多新的文化业态。
5.①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人工智能的确可以帮助人类工作,甚至可能替代人类一些低质量重复的工作;但人工智能缺乏创新力和情感,所以人类很难被人工智能取代。
②人工智能也不能取代人类。AI大脑既是高科技的大脑,也是价值观的大脑,人工智能的研发,必须高度关注其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人们获取信息、知识的方式已从文字、视频等单模式转化成沉浸式体验”未然变已然,原文说的是“随着人工智能不断进步,人们获取信息、知识的方式将从文字、视频等单一模式转化成沉浸式体验”。
B.“消费者”扩大了范围,原文“年轻消费者更偏爱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说的应是“年轻消费者”。
C.曲解文意,不是“不可能做到”,原文“人工智能模仿齐白石挥毫泼墨,尚难做到形神俱佳”说的是“尚难做到”。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A.此项有两处错误。一是“人工智能改变了文化产业生产方式与传播方式”将“未然”说成了“已然”,材料一“人工智能确实正在改变文化产业生产方式”“文化传播模式也在被人工智能改变”是说“正在改变”和“也在改变”。二是《流浪地球2》这个例子只能证明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文化产业生产方式,不能证明人工智能改变了文化传播模式。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通过AI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的处理速度”体现的是人工智能对人类科学研究的帮助,不能体现“人类不能被人工智能取代”。而A、B、D三项有违正确价值观、道德观,体现的恰恰是题目中的观点。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在材料一第一段中,首先提出“最近,关于人工智能产品ChatGPT的讨论不断刷爆朋友圈”这一现象,然后借此提出问题“人工智能会不会‘抢饭碗’?”由此可知,文章首先,提出问题: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文化从业者。
而在材料一第段中,用总分结构,分别指出“人工智能确实正在改变文化产业生产方式”“文化传播模式也在被人工智能改变”“当然,人工智能还极大增强了文化消费的便利性”。所以,文章接着介绍人工智能对文化产业在三个方面的有利影响。
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问题“人工智能越来越聪明,文化产业是否会迎来人工智能替代性竞争?文化产业从业者将会受到什么影响?”以实现承上启下的作用。以此为基础,在“可以说,真正推动文化产业不断向前的仍然是人类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力。这一点没有变,也难以改变”“不可否认,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给文化从业者带来了新挑战,这其实是从另一角度督促文化从业者走出舒适区,不断提高自身创新力、创造力”等中,论述并回答“文化产业是否会迎来人工智能的替代性竞争”及“文化从业者将会受到什么影响”两个问题。
在材料一最后一段,由“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文化产业也应当顺势而为,依托新技术,增强原创力,培育出更多新的文化业态,拓展出文化消费新的增长点”可知,文章最后总结全文,指出文化产业应依托新技术,增强原创力,培育出更多新的文化业态。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回答此问题,可以依据文章的观点与相关论据,得出自己的解析。
比如,根据原文“这种低质量重复的文化产品供给,倒是很可能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可知,人工智能的确可以帮助人类工作,甚至可能替代人类一些低质量重复的工作。但是,材料一也指出“可以说,真正推动文化产业不断向前的仍然是人类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力。这一点没有变,也难以改变”。因此,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人工智能的确可以帮助人类工作,甚至可能替代人类一些低质量重复的工作;但人工智能缺乏创新力和情感,所以人类很难被人工智能取代。
此外,根据材料二“叶蓁蓁谈到,AI平台是有立场的,AI生成的内容是有导向的,所谓技术中性是不存在的,因此无论是喂养人工智能的语料数据,还是模型本身的算法,都必须高度关注其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不能放任AI脱离人类的视野,积极探索AI应用与治理之道,这也是全国各级党媒党网应尽的责任,他期待网络视听行业能共同探寻人工智能发展的中国范式”可知,人工智能也不能取代人类。AI大脑既是高科技的大脑,也是价值观的大脑,人工智能的研发,必须高度关注其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冷脸
冯骥才
①南门外有位铁匠,四十多岁,怪人,他从来不笑,脸总阴着,外号冷脸。他不是脾气怪才没笑脸;他打小就没笑过,无论嘛事,人都笑了,甚至捧腹大笑,笑破肚子,他也不笑。他那张脸就像用铁皮敲出来的盘子,又黑又硬,赛个铁面人。
②没人知道他的事。后来,不知打哪儿传出一段他不会笑的根由,说他爹是钉马掌的,他四五岁时候,站在一边看他爹钉马掌,那马忽然犯起性子,一尥蹶子,后蹄子踢在他脑袋上,他挺在床板上不动劲不睁眼,滴水不进。大夫来一号脉,说没命了,顶多三天阎王爷就把他领走;可三天后他没走,还有气,七天过后,居然睁开眼醒过来,翻身下地,走路说话吃喝拉撒一切照旧,就少一样——不会笑了;人说他的笑脸给阎王爷留下了。这说法听起来像那么回事,对不对,没人敢去和他核对。
③不会笑是怪人,怪人还有更怪的事,就是好听相声,怪不怪事?听相声就为了笑,他不笑听相声为了嘛?练笑吗?谁也弄不明白。
④冷脸不赌不嫖不贪杯,干完活,有点清闲,就钻进说相声的园子,找个凳子一坐,听几段。园子里的人都认识他那张半死不活的冷脸,这张脸好像专和说相声的找别扭;说相声就怕人不乐,你不乐等于人家的包袱不哏,活儿使得不绝,栽人家面子。在天津卫,谁要和说相声的作了对,就找几个人坐在园子里死活不乐;成心呛火。这一来,冷脸可就跟说相声的较上劲了。天津说相声的高手如林。开头,一个个跑到南门外来,看谁能把冷脸逗乐了,结果个个丢盔卸甲,掉头回去。于是南门外有句歇后语:说相声逗冷脸——自找别扭。
⑤只有冷脸自己不知道这句话。
⑥北京挨着天津,这怪人怪事传到北京的相声圈子。北京有不少高手,不信世上还有一个逗不乐的人,就来了一逗哏一捧哏的两位。这两位早先在厂甸、天桥一带扬名立腕。先甭说“说学逗唱”的功夫都是超一流,单凭长相就不一般。逗哏的又高又瘦,像个瘦猴,人偏姓侯;捧哏的又矮又肥,像个胖猫,人偏姓毛,江湖给他俩一个绰号叫“毛猴”。北京不是还有种拿蝉蜕做的那种人见人爱的小玩意儿“毛猴”吗?这外号就在北京叫得山响。毛猴来到天津,在南门外的喜福来开说。头一天,台下就坐满了人。冷脸听到信儿也来了。
⑦不少人都知道毛猴是冲冷脸来的,只有冷脸自己完全不知道。
⑧毛猴上来,在台上一站,一高一矮一瘦一肥一精一傻,就惹得哄堂大笑。毛猴他俩往下一看,心里咯噔一下,满屋子七八十张热烘烘笑脸里,有张脸赛铁板;又黑又硬又阴冷,甭打听,这就是那个冷脸。他俩想:今儿是不是真遇到克星了?可是毛猴是二十年老江湖,嘛都见过,先不管这脸,轻轻快快有说有笑之间,啪地甩一个包袱,甩得意外、漂亮、逗哏,人全笑了,惟独冷脸不笑。毛猴目光都扫见了,相互递个眼神,表面不当事,接着说笑,不经意中又使一个包袱,这包袱使得又巧又妙又绝,看出了老到,引得大家大笑,可冷脸还是没笑。毛猴见了,还不当事,接着再来;下边的包袱是毛猴拿手的——听一百次得笑上一百次。毛猴一使,全场爆笑,笑声要掀去屋顶,毛猴再看,冷脸居然赛个睁着眼的死人。
⑨毛猴觉得不好,知道今儿弄不好要栽在天津卫了。心里没根,接下去就有什么算什么了。老段子、新段子、文段子二荤段子,加上不停的现挂,直说得脑门流汗,嗓子冒烟,冷脸还是那张冷脸。最后,那个逗哏的瘦猴索性对着冷脸抖一个砸锅卖铁似的包袱,说:“这位爷,您要是再不笑,我俩可真要脱裤子了。”
⑩全场又一阵大笑。冷脸忽然站起身,板着面孔拱拱拳说:“您二位说得真棒,谢您们了,我退了。”话说完,起身离座走了。到了也没露出个笑脸。毛猴两个站在那儿下不了台,这算栽到家,只好耷拉脑袋回北京。
自打毛猴走后,没人再敢往南门外说相声。人们把冷脸愈说愈神,好像冷脸是天生的相声杀手。可奇怪的是打那天起,不单南门的相声园子,全天津的相声园子里,没人再见过冷脸。有人说他远走高飞了,可有人说他哪也没去,还在南门外打铁,只是绝不再听相声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段开门见山介绍冷脸外号的由来,随后记叙冷脸不会笑的传说,为人物蒙上一层神秘色彩,以吸引读者。
B.小说写到天津相声界把能不能逗笑冷脸作为检测相声水平的试金石,结果铩羽而归,证实了冷脸不会笑的传言。
C.小说花了不少篇幅介绍毛猴超一流的功夫、不一般的长相,还多次写到其他观众的笑声,体现了毛猴的胸有成竹。
D.小说第九段中用“脑门流汗,嗓子冒烟”等几处细节写出了毛猴绝招用尽仍没能让冷脸发笑的焦急和无奈。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冷脸”为标题,抓住了人物的主要特点,并以“冷脸”为线索展开情节,充分体现了的独具匠心。
B.文中画线句子交代冷脸不知道“毛猴”表演的目的,为后文冷脸明白目的后主动称赞,起身离场作铺垫。
C.小说善用对比,比如“七八十张热烘烘的笑脸里,有张脸赛铁板”等,凸显了冷脸的阴沉和难以捉摸的特点。
D.小说语言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且具有天津地方特色,如“嘛事”“地蹶子等”,符合小说故事背景,
8.小说结尾“冷脸”为何不再听相声?这样安排结尾有何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本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系列,请谈谈该文本入选这一系列的理由。
6.C7.C
8.原因:①冷脸不想因为自己的不会笑而给说相声的人带来表演压力;
②冷脸不想成为相声演员征服的对象或是别人看热闹的对象。
作用:①制造波澜。在前文毛猴逗笑冷脸失败,冷脸似乎成了京津相声界的克星之后,他却不再去听相声,使得情节波澜起伏。
②丰富人物形象。冷脸不再去听相声体现了他的善良、自尊自爱和善解人意。
③留有余韵,引人深思。结尾留白,文中并未明确交代冷脸不再去听相声的原因,能够引发读者对主旨意蕴的深思。
9.①俗世:文本写的是俗世之人冷脸的故事,充满俗世的普通日常;
②奇人:相貌奇,冷脸不会笑;爱好奇:不会笑却喜欢听逗人笑的相声;经历奇:听相声不会笑,竟然影响相声界,最后却不再听相声。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体现了毛猴的胸有成竹”错误。依据“先甭说‘说学逗唱’的功夫都是超一流,……毛猴上来,在台上一站,一高一矮一瘦一肥一精一傻,就惹得哄堂大笑”并未体现胸有成竹,而是体现毛猴两人讲相声技术的高超,且文中说到“他俩往下一看,心里咯噔一下”,说明他们并没把握能逗笑冷脸。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凸显了冷脸的阴沉和难以捉摸的特点”错误,依据“冷脸忽然站起身,板着面孔拱拱拳说:‘您二位说得真棒,谢您们了,我退了。’话说完,起身离座走了。到了也没露出个笑脸”可知应是凸显了冷脸不会笑的特征。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原因:①依据“全场又一阵大笑。冷脸忽然站起身,板着面孔拱拱拳说:‘您二位说得真棒,谢您们了,我退了。’话说完,起身离座走了。到了也没露出个笑脸”可知冷脸在知晓毛猴的目的和其他观众看热闹的心理后,主动赞美毛猴并退场离开,他善良忠厚、善解人意,不想因为自己的不会笑而给说相声的人带来表演压力;
②依据“冷脸不赌不嫖不贪杯,干完活,有点清闲,就钻进说相声的园子,找个凳子一坐,听几段”可知冷脸一有空闲就喜欢听相声可知,他是一个情趣高雅、自尊自爱的人,“全场又一阵大笑。冷脸忽然站起身,板着面孔拱拱拳说:‘您二位说得真棒,谢您们了,我退了。’话说完,起身离座走了”可知他不想成为相声演员征服的对象或是别人看热闹的对象。
作用:①制造波澜。依据“北京有不少高手,不信世上还有一个逗不乐的人”“到了也没露出个笑脸”“自打毛猴走后,没人再敢往南门外说相声。人们把冷脸愈说愈神,好像冷脸是天生的相声杀手”可知毛猴逗笑冷脸失败,冷脸似乎成了京津相声界的克星之后,“可奇怪的是打那天起,不单南门的相声园子,全天津的相声园子里,没人再见过冷脸。有人说他远走高飞了,可有人说他哪也没去,还在南门外打铁,只是绝不再听相声了”可知他却不再去听相声,使得情节波澜起伏。
②丰富人物形象。依据“全场又一阵大笑。冷脸忽然站起身,板着面孔拱拱拳说:‘您二位说得真棒,谢您们了,我退了。’话说完,起身离座走了。到了也没露出个笑脸”可知冷脸在知晓毛猴的目的和其他观众看热闹的心理后,主动赞美毛猴并退场离开冷脸不再去听相声,体现了他的善良、自尊自爱和善解人意。
③留有余韵,引人深思。依据“可奇怪的是打那天起,不单南门的相声园子,全天津的相声园子里,没人再见过冷脸。有人说他远走高飞了,可有人说他哪也没去,还在南门外打铁,只是绝不再听相声了”可知结尾留白,文中并未明确交代冷脸不再去听相声的原因,能够引发读者对主旨意蕴的深思。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探讨的创作意图的能力。
①俗世:“俗世”即尘世、人世。依据“南门外有位铁匠,四十多岁”“冷脸不赌不嫖不贪杯,干完活,有点清闲,就钻进说相声的园子,找个凳子一坐,听几段”可知文本写的是俗世之人冷脸的故事,充满俗世的普通日常;
②奇人:“奇人”即奇特、奇异之人。由表及里,包括相貌的奇特、言行的奇特、经历的传奇、性格思想的怪异等。依据“他从来不笑,脸总阴着,外号冷脸。他不是脾气怪才没笑脸;他打小就没笑过,无论嘛事,人都笑了,甚至捧腹大笑,笑破肚子,他也不笑。他那张脸就像用铁皮敲出来的盘子,又黑又硬,赛个铁面人”可知冷脸相貌奇,不会笑;
依据“冷脸不赌不嫖不贪杯,干完活,有点清闲,就钻进说相声的园子,找个凳子一坐,听几段”可知冷脸爱好奇,不会笑却喜欢听逗人笑的相声;
依据“不知打哪儿传出一段他不会笑的根由,说他爹是钉马掌的,他四五岁时候,……不会笑了;人说他的笑脸给阎王爷留下了。这说法听起来像那么回事,对不对,没人敢去和他核对”可知冷脸经历奇,依据“在天津卫,谁要和说相声的作了对,就找几个人坐在园子里死活不乐;……于是南门外有句歇后语:说相声逗冷脸——自找别扭”“可奇怪的是打那天起,不单南门的相声园子,全天津的相声园子里,没人再见过冷脸。有人说他远走高飞了,可有人说他哪也没去,还在南门外打铁,只是绝不再听相声了”可知他听相声不会笑,竟然影响相声界,最后却不再听相声。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子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选自欧阳修《秋声赋》)
文段二:
欧阳修,宇永叔,庐陵人,四岁面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脑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节选自欧阳修《画地学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B.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C.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D.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衔枚指在口中横衔着枚。枚的形状像筷子,是古代行军时用以禁止喧哗的器具。
B.商为五声音阶之一。按五度的相生顺序,从宫音开始到羽音,依次为:宫—商—角—羽—徵。
C.金石本是金属和石块。本文的“金石”和《劝学》“金石可镂”的“金石”意思相同。
D.及冠是指男子满二十岁之后,举行“及冠”之礼,表示已经是成年人了,可以取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声赋》中的“秋声”,是指秋天的声音,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从秋之色、容、气、意四个方面写秋到来后万物所呈现的风貌和秋的内在气质。
B.《秋声赋》将的“悚然”与童子的若无其事,的悲凉之感与童子的朴拙稚幼形成鲜明对比,将秋声的两种不同的感受写得颇具意味。
C.《秋声赋》虽写的是“悲秋”的主题,但角度新颖,其秋虽肃杀萧条,但其笔下的“秋”却烘托出了“人事忧劳更甚于秋的肃杀”这一主题。
D.《画地学书》中的欧阳修出身寒微,但他天性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也义无反顾不肯回头,即使被贬多次,仍然不改初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2)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1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欧阳修在文学上颇有造诣的原因。
10.D11.B12.A
13.(1)商,就是伤,万物衰老就悲伤。夷,就是戮,万物过盛就杀戮。
(2)应该想想究竟谁是害我们的贼人,又何必去怨恨这秋声呢
14.①对外界事物有好奇心,并要细究原因深入思考;
②母亲的认真教导;
③自幼聪慧过人,过目不忘;
④即使被贬多次,仍不改变自己的志向。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人作为动物,在万物之中最有灵性,许多忧愁有感于心,许多事情劳其外形,只要心中有所触动,就一定会动摇他的精神。
“惟”,文言助词,常用于句首,排除AC;
“百忧感其心”和“万事劳其形”句子的结构对称,排除B;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宫—商—角—羽—徵”错误,从宫音开始到羽音,依次为:宫—商—角—徵—羽。
C.句意:为什么要用不是金石的身躯。/连金属和石头这样坚硬的东西也可以雕刻成花饰。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错误,依据“子曰”“如助余之叹息”可知应为第一人称。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商,伤也”“夷,戮也”,判断句;“而”,表顺承,就;“杀”,杀戮。
(2)“念”,想;“戕”,害;“何……乎”,何必……呢。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依据“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可知欧阳修对外界事物有好奇心,并派童子前往查看,细究原因深入思考。
②依据“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可知欧阳修母亲的认真教导引导了他前进的方向。
③依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可知欧阳修自幼聪慧过人,过目不忘,这是他在文学上颇有造诣的基础。
④依据“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可知欧阳修即使被贬多次,仍不改变自己的志向,最终令他在文学上颇有造诣。
参考译文:
文段一:
我正在夜间读书,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而来,恐惧地侧耳倾听,说:“奇怪啊!”初来时淅浙沥沥十分凄凉,其中还夹杂着萧萧飒飒的风吹树木声,忽然间奔腾澎湃非常汹涌,犹如波涛在黑夜里翻滚,狂风暴雨骤然而至。它碰在物体上,发出铿锵之声,金甲铁衣都发出声响;又如奔袭敌阵的战士,衔枚急走,听不见号令,只听见人马行进的声音。我对书童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吧。”书童回来说:“月色皎皎,星光灿烂,银河横挂天边,四周寂静人声悄然,那声音来自树间。”
我说:“唉,可悲啊!这就是秋声啊,它为何而来呢?大概那秋天所呈现的情状:它的色调暗淡,烟雾蒙蒙云气聚集;它的形貌清新明净,天空高洁日色明亮;它的气候寒冷凛冽,刺透肌肉又入骨;它的意境冷落萧索,高山冷落川流寂静。因此秋天发出的声音就是凄凄切切,犹如人们在发愤呼叫。青草在绿地上争相繁茂,美丽的树木郁郁葱葸惹人喜爱;但是草被秋风一拂,颜色就发生变化;树被秋风一碰,叶子就凋落。那摧残树木零落花草的力量,只是秋气的一点余威罢了。秋天,是掌管刑法的,在季节上属阴;又是象征用兵的,在五行中属金,这就是所谓天地之间的义气,常常把肃杀作为核心。自然对于万物,是春天生长,秋天结果,因此秋天在音乐上,商声就是主管西方的音调,而所谓夷则是七月的音律。商,就是伤,万物衰老就悲伤;夷,就是戮,万物过盛就杀戮。
唉!草木无情,尚有衰败零落之时。人作为动物,在万物之中最有灵性,许多忧愁有感于心,许多事情劳其外形,只要心中有所触动,就一定会动摇他的精神。何况还要想念忧虑那些力不能及、智不能到的事情;这就必然会使红润的脸色变得如同枯木,乌黑的头发变得花白。为什么要用不是金石的身躯,去和草木争奇斗胜?应该想想究竟谁是害我们的贼人,又何必去怨恨这秋声呢!”
书童没有回答,垂下头已经熟睡。只听得四周墙壁上虫声唧唧,好像在附和我的叹息。
文段二:
欧阳修,字永叔,是庐陵人。四岁时便死了父亲,母亲郑氏决心不改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芦获在地上练习写字。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书读过一遍就能背诵下来。等到成年时,更是人品超群而享有盛誉。
欧阳修开始在滁州任职,自号为醉翁,晚年更改为六一居士。他天性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就算身受其害都不回头。即使被贬低多次,(他的)志向也一样不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明发南屏
杨万里
新晴在在好花香,过雨道迢沙路长。
两度立朝今结局,一生行客老还乡。
犹嫌数骑傅书札,剩喜千山入肺肠。
到得前头上船处,莫将白发照沧浪。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杨万里因为主战派代表人物张浚据理力争,言语中得罪了宋孝宗,孝宗不悦,杨万里请求外任,被任命为筠州(今江西省高安县)知州,朝命下达后,杨万里随即启程,途中寄宿在南屏山兴教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沿途景物发端,勾勒出一幅清新明丽的图景,透露出诗人愉悦的心境。
B.颔联对仗工整,词性相同、结构相同,音韵和谐,圆润自然,属于工对。
C.尾联借用“沧浪”的典故,流露出诗人仕途不顺,意欲归隐的想法,含蓄而又自然。
D.全诗以“明发”启程时写景起篇,中间交代行程的缘由,尾联再回到行程上,结构紧凑,完整和谐。
16.本诗尾联中的“白发”与李白《将进酒》“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中的“白发”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15.C16.李诗:悲叹人生苦短。杨诗:①诗人不想让江水映照出自己的白发,以免勾起不愉快的回忆,体现出诗人洒脱、豁达的情怀;②壮志未酬的诗人在满头白发时仍需外任,蕴含着不平与愤懑之情。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借用‘沧浪’的典故”错。沧浪,古水名,此处用来借指青苍色的水。选项曲解了关键词“沧浪”的含意。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李诗“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青丝于“朝”“暮”间即成白发,极言时间流逝之快,发出人生苦短的悲叹;
杨诗尾联以淡淡的幽默笔调,表现了自己特有的“透脱”胸襟:但愿到前面上船启航的时候,不要让清澈的江水映照出我的白发;以免勾起我不愉快的回忆,而让我保持愉悦的心情吧!尾联两句看似轻松,信手拈来。诗人用幽默轻松的笔调,表述出自己内心的通达畅快,体现出诗人洒脱、豁达的情怀。
诗人此时年已六十二,“白发”,正是“衰年之象”(《汉书·五行志》),而至今仍未一展国补国事、造福于民的宏图,其中的感慨可以想见。这首七律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四月。是时,适宋高宗将葬,翰林学士洪迈据孝宗圣意,请以吕颐浩、赵鼎、韩世忠、张俊四人配享庙祀。杨万里时为秘书少监,毅然上疏争之,力主抗战派名将张浚当享,斥洪迈乃“欺”、“专”、“私”,无异于指鹿为马。因而触怒孝宗,出知筠州(治所为江西高安县)。这次配享之争,诗人力主抗战名将张浚,代表了抗战派的主张和广大民众的心愿,却遭到主和派的非议和打击,更暴露了包括孝宗在内的最高当局的面目,诗人的失望和愤懑可以想见!年过六十的老人,身遭外放筠州的不公正对待,还要忍受孝宗无端责备他“浮薄”的侮辱,其中的愤慨,也可以想见!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在言行上做事谨慎、说话敏捷,不断向有道德的榜样人物学习,及时匡正自身行为。
(2)“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在颁奖仪式的发言中所说的“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高适《燕歌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这一句通过前方的急报侧面写出了敌人进攻速度之快。“_______________”这一句则直接描写了敌军侵袭时的来势汹汹。
①.敏于事而慎于言②.就有道而正焉③.亦余心之所善兮④.虽九死其犹未悔⑤.校尉羽书飞瀚海⑥.胡骑凭陵杂风雨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犹”“瀚”“陵”。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半个多世纪前,浙江衡州柯城余东村的几位爱好画画的农民在文化馆老师的指导下,“白天扛锄头,晚上提笔头”,开始了别具特色的美术创作,渐渐打响了“农民画村”的品牌,直至如今形成融农民画、文创、旅游和研学为一体的产业链。
近年来,像金东村一样其有浓厚艺术气息的村子如①般涌现,“艺术”与“乡建”在这些村子双向奔赴、无缝衔接,成为乡村振兴路途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从本质上说,艺术乡建是文艺为民、美化生活环境、乡村居民精神力量凝聚的过程。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艺术不应是深藏于展馆的②,也不应是独乐于书斋的文人雅事,而应是写在乡村大地上的诗、哼在百姓嘴边的歌。只要这样,艺术就能发挥反哺生活,滋养心灵的作用,为愿意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所有人创建通向美好生活的阶梯。艺术乡建为艺术走向田间,走进农村群众的生活开辟了通路。当艺术以总体性的姿态、弥漫式的路径深度介入生活,乡村世界被艺术思维所把握和表述,平凡日子里的美、身边小事中的善,就会变得如夜空里的群星般③。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18.示例:①雨后春笋②阳春白雪③璀璨夺目
19.只有这样,艺术才能发挥反哺生活、滋养心灵的作用,为所有愿意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人搭建起通向美好生活的阶梯。
20.从本质上说,艺术乡建的过程,是文艺为民的过程,是生活环境美化的过程,也是乡村居民精神力量凝聚的过程。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根据句中“涌现”一词可知“像金东村一样其有浓厚艺术气息的村子”大量出现,因此可填写:雨后春笋。雨后春笋:指春天下大雨后生长出来的竹笋,而且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②根据前后文语境“艺术不应是深藏于展馆”“也不应是独乐于书斋的文人雅事,而应是写在乡村大地上的诗、哼在百姓嘴边的歌”可知艺术深藏于展馆是高雅的事物,因此可填写:阳春白雪。阳春白雪: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后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③根据语境“平凡日子里的美、身边小事中的善,就会变得如夜空里的群星般”可知语境强调平凡日子里的美、身边小事中的善如群星般闪耀,因此可填写:璀璨夺目。璀璨夺目:形容光彩耀眼。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
一是关联词使用不当。“只要……就”表述太绝对,这里应是必要条件关系,应改为“只有……才”;
二是定语语序不当。“所有”表范围,应放在“愿意”的前面;
三是搭配不当。“创建”和“阶梯”搭配不当,应把“创建”改为“搭建”。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首先,先把握整体句意“艺术乡建的过程”;
第二,“从本质上说”做句子的状语,放在句首,单独成句;
第三,将长句中“过程”的三个定语“文艺为民、美化生活环境、乡村居民精神力量凝聚”改写成三个短句,最后按照逻辑顺序进行整合:从本质上说,艺术乡建的过程,是文艺为民的过程,是生活环境美化的过程,也是乡村居民精神力量凝聚的过程。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有九成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使用手机玩耍,个别极端案例包括:有孩子连续五天五夜不睡觉打游戏;某六年级一个班中,周末玩手机10个小时以上的孩子超过了一半……青少年沉迷智能手机和网络的情况,在留守儿童这个群体里,①。
留守儿童沉迷手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则,尽管监管严苛,但在流量至上的逻辑之下,不少商业平台对青少年“欲拒还迎”的姿态确实叫人不安;二则,②,加之农村文化娱乐活动较少,留守儿童监护与监管责任缺失,这部分孩子很可能成为手机成瘾的重灾区。
那么,如何把“掉进手机坑里”的留守儿童“拉出来”?这个问题起码对应着三重责任亟待厘清,一是平台责任。不少运营商懒得用、不肯用“人脸识别”,偏让孩子自行选择“青少年模式”,结果显而易见。二是学校责任。留守儿童是一群特殊的孩子,“家校共同体”当倾注更多的关照与关爱。③。俗话说,清除杂草的好办法,就是在地里种满庄稼。“减负”之后,留守儿童去那里?这个问题需要系统作答。最起码,要让这些孩子“有伴可玩、有地可耍”。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体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请指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简要分析其表述效果。
21.示例:①更叫人忧心/更值得重视②青少年自制力相对较弱③三是社会责任
22.①比喻。把留守儿童沉迷于手机的状态比作“掉进手机坑里”,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留守儿童沉迷手机、难以自拔的状态,突出了留守儿童沉迷手机的危害和需要被解救的迫切性。
②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对如何把留守儿童拉出“手机坑”进行思考,突出解决这个问题有三重责任,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③移用。有意识地把描写猎物的词语移用来描写留守儿童,简洁生动地写出了留守儿童“掉进手机坑里”容易,出坑之难,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本处是说青少年沉迷智能手机和网络的情况,在留守儿童这个群体里是特别严重的,让人特别的担心,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可填“更叫人忧心”或“更值得重视”。
②根据后文“留守儿童监护与监管责任缺失”可知,缺少监管,儿童的自制力又相对薄弱,所以这一群体中沉迷智能手机和网络的情况比较严重,可填“青少年自制力相对较弱”。
③前面说到这个问题起码对应着三重责任亟待厘清,前面说到平台责任、学校责任,那么这里就说的是社会责任,可填“三是社会责任”。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掉进手机坑里’的留守儿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为“留守儿童沉迷于手机的状态”,喻体为“掉进手机坑里”,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留守儿童沉迷手机、难以自拔的状态,突出了留守儿童沉迷手机的危害和需要被解救的迫切性。
“如何……”,而后文提到了措施,是回答的这一问题,所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通过这一问题,引起了对着对于将留守儿童从“手机坑里”拉出来进行思考。而“这个问题起码对应着三重责任亟待厘清”突出强调可解决这一问题有三重责任。
“拉出来”中“拉”本来是用到猎物身上,这里面用到了留守儿童身上,所以运用了移用的手法,将留守儿童从“手机坑里”“拉”出来,从而写出了留守儿童“掉进手机坑里”容易,出坑之难,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论语·宪问》
材料二:近日,世界冠军、奥运冠军、最快完成大满贯选手……诸多成绩傍身的张某被曝赌博欠债,疑似“塌房翻车”。
材料三:“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银发知播”群体,平均年龄77岁,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馆原馆长,他们借助短视频与直播,将毕生所学授予他人,播下知识的种子。他们退而不休,发挥余热,为社会继续贡献价值。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你有什么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怀瑾握剑,风禾尽起
山山而川,迢迢其泽,高山景行,君子如珩。翻开历史厚重的书页,德才之辩多有,其中白居易的一篇《答友问》,解开了友人心中之惑,也为如今的我们提供了解析:才如利剑,德如良玉,怀瑾握剑,风禾尽起。
为了一解才德优劣之疑,白居易在《答友问》中以通俗比喻道出其中的奥秘:斩马杀敌时,“良玉不如铁”;洪炉烈焰中,“铁销易如雪”。其意思是,才如利剑,是建功立业的必要条件;德如良玉,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保证。品读先生的结论,我们恍然大悟——德才兼备,方能径行直遂,青云万里。
才如利剑,披荆斩棘,绝处逢生。
双减政策下,无数校外辅导行业的老师被迫下岗,而有这样一位老师,跟随时代大势,转型直播带货,靠着满腹经纶,在一众主播中脱颖而出,他就是新东方东方甄选的董宇辉。直播间里的他才华横溢,出口就是信手拈来的诗词歌赋和情感真挚的满分作文。就是这样一位宝藏老师,用他的浪漫和才华征服了众多网友,也让我们看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当今时代的另一种解读。时代的洪流变化莫测,有才之人却能中流击水,不惧不退,他们是绝壁上傲然开放的凌霄花,是不因风暴而倾斜的瞭望塔。
德如良玉,珺璟如晔,行稳致远。
德,如瑾如瑜,温和而富有力量,是一个人的立世之基。诸葛亮,是千百年来士大夫知识分子的人格之神。他的才华自不必说,他所张扬、实践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忘我精神,为历代文人志士推崇备致;明朝首辅严嵩之子严世蕃,他被称为嘉靖朝第一鬼才。可是这位“才子”,却朝歌月舞,奢靡度日,迎合圣意,控制皇帝,成为明朝一大奸臣,为百姓痛恨,为天下人不耻。从这鲜明的对比中,可以看到德对人生的重要影响:无德之人终会化成历史的烟云,而有德之人却能成为退潮后屹立的礁石,留下永久的丰碑供后人瞻仰。
《资治通鉴》有言: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依据才和德的高低将人划分为圣人、君子、小人、愚人。显然,德才兼备者是最高层次。由此可见,唯有德才兼备,方能成国家所需之良品;唯有德才兼备,方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
星霜荏苒,居诸不息,今天重温先贤才德之辩,如闻晨钟暮鼓,让人茅塞顿开。谨记:才如利剑,劈波斩浪开前路;德如良玉,安身立命做基石——德才兼备,怀瑾握剑,方可青云直上,风禾尽起。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的复合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孔子以马为喻,指出千里马虽然善跑,但是被人们称道的不是善跑的特性,而是有马德。而一个人能被当作人才为人称道,很大程度上也是取决于其品德是否高尚,而不只是看其能力。材料二:年少成名的张某,因被曝涉赌债纠纷、损害他人隐私等违法行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天赋异禀的公众人物却做失德失范之事,不仅影响个人前途,还败坏社会风气,遭人唾弃。材料三:“银发知播”群体成员,虽已高龄,却不求利益、不问回报,用无私与热情为知识传播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他们以才华惊人,更以品德动人,以自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向社会传递着积极而磅礴的正能量。这则二元关系型材料作文,涉及“德”和“力或才”两个概念。三则材料的核心意义,在于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考生思考在自己成人成才的过程中,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三则材料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讲的是古人称德不称才,第二部分两个事例正反对比,把有才无德与德才兼备的人进行比较,启发学生做新时代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青年,去服务时代,服务社会。也就是说,德比才更重要,当然德才兼备是最好的,如果才有限,但最码有德最基础;一个人有才但无德更可怕。这就像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分析智伯无德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写作时可以针对青年人的成长提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要求;主体内容可以重点写如何培养德行,如学习古代关于德行培养的名言或者故事;时刻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多做善事;向道德水平高的人学习等。最后,再强调德的重要性,照应开篇。
立意:
1.真正的人才应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2.有才华更要有德行。
3.品德高尚是人才的首要标准。2023年湖南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高二5月联考
语文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得分:_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最近,关于人工智能产品ChatGPT的讨论不断刷爆朋友圈。它不仅可以陪人们娱乐聊天,还能胜任写文案、剪视频等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作,其“高强”的本领让文化从业者很焦虑:人工智能会不会“抢饭碗”?
人工智能确实正在改变文化产业生产方式。比如在影视产业,人工智能承担艺术指导、电影剪辑、后期制作等重要任务,与人类已形成良好合作关系。今年春节档热映的《流浪地球2》便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演员在电影中实现了“返老还童”。人工智能还可以参与剧本创作。当年一部爆款美剧中的男主角就是被人工智能“算”出来的。实践证明,人工智能介入影视产业,能够丰富创作手段、创新表现形式,助其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文化传播模式也在被人工智能改变。过去,人们想参观博物馆只能亲临现场。如今,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云游博物馆,查阅藏品信息,甚至与文物交流对话。随着人工智能不断进步,人们获取信息、知识的方式将从文字、视频等单一模式转化成沉浸式体验。
当然,人工智能还极大增强了文化消费的便利性。年轻消费者更偏爱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与虚拟偶像聊天、观看元宇宙音乐会、让AI推荐歌曲……人工智能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即时化的文化消费需求,成为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手段。
人工智能越来越聪明,文化产业是否会迎来人工智能的替代性竞争?文化产业从业者将会受到什么影响?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清楚文化产业的核心价值。文化产业以内容为正、创意制胜。人工智能虽然通过模仿人类既有的艺术实践,在某些领域取得明显突破,但目前来看,人工智能缺少对人类生活的深入理解和感知,在创意方面还处于跟随模仿的初级阶段。人工智能模仿李白、杜甫写诗,虽然对仗工整但被专家评价“稍逊风骚”;人工智能模仿齐白石挥毫泼墨,尚难做到形神俱佳。从另一个角度说,很多时候,人们进行制作不只是为了作品本身,而是陶冶情操、涵养心灵。几年前,谷歌人工智能围棋程序“AlphaGO”虽赢得了比赛,却不知围棋为何物,也不能领会围棋深厚的文化意蕴。文化产业中富含创意、情感的部分很难被轻易取代。可以说,真正推动文化产业不断向前的仍然是人类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力。这一点没有变,也难以改变。
不可否认,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给文化从业者带来了新挑战,这其实是从另一角度督促文化从业者走出舒适区,不断提高自身创新力、创造力。现在,文化市场上还存在很多剧情雷同的IP刷、盲目跟风的综艺节目,抄袭模仿的文学作品,原创力缺乏同质化、低端化严重。这种低质量重复的文化产品供给,倒是很可能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在人工智能这个强大的“竞争者”面前,文化“搬运工”没有前途,文化从业者应该认真思考如何让自己的创作发挥不可代替的价值,如何用创新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力。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文化产业也应当顺势而为,依托新技术,增强原创力,培育出更多新的文化业态,拓展出文化消费新的增长点。
(选自《经济日报》姜天娇《人工智能如何影响文化产业》)
材料二
“人类不能被机器取代,不是不会或者不可以,而是不能。”在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网络视听行业发展与社会责任主论坛上,人民网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叶蓁蓁的发言引起了不少参会代表的共鸣。
让叶蓁蓁说出这番话的缘由是最近大热的通用型人工智能的诞生,在叶蓁蓁看来,新一代互联网时代或许已经到来。第三代互联网很可能是以智能互联为关键特征的价值互联、工业互联、虚实互联,互联网技术快速变革,中国互联网行业能否开创人工智能研发应用的新范式,履行起社会责任,这也是叶蓁蓁关注的点。他表示,目前通用型人工智能,具技术路线是大模型、大数据、大算力、大资本、大平台、大团队的研究范式,费钱、费人、费电,并不适合所有国家,所有团队。
在他看来,一方面我们不能大意,不能懈怠,需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在别人已经证明成功的路径上抓紧追赶超越,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被打乱了节奏,需要着力思考如何开创新的人工智能研发应用的范式,走出一条优模型、低能耗、高性价比的新路径。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入AI替代人类工作,很多从业者也开始担忧自己会不会被机器取代,究竟智能媒体时代人工会被机器取代吗?叶蓁蓁的解析很坚定:人类不能被取代聊天,写文章、编代码、合成图片,合成音频、视频……当我们惊叹于各种神奇智能的时候,必须清醒地认识到,AI大脑既是高科技的大脑,也是价值观的大脑。叶蓁蓁谈到,AI平台是有立场的,AI生成的内容是有导向的,所谓技术中性是不存在的,因此无论是喂养人工智能的语料数据,还是模型本身的算法,都必须高度关注其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不能放任AI脱离人类的视野,积极探索AI应用与治理之道,这也是全国各级党媒党网应尽的责任,他期待网络视听行业能共同探寻人工智能发展的中国范式。
(选自《叶蓁蓁:人类不能被人工智能取代》)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随着人工智能不断进步,人们获取信息、知识的方式已从文字、视频等单模式转化成沉浸式体验。
B.人工智能极大增强了文化消费的便利性,所以消费者更偏爱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
C.人工智能模仿李白、杜甫写诗,虽然对仗工整却被专家评价为“稍逊风骚”;人工智能模仿齐白石挥毫泼墨,不可能做到形神俱佳。
D.文化从业者要避免创造低质量重复的文化产品,因为这种文化产品供给,很容易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A.人工智能改变了文化产业生产方式与传播模式,比如《流浪地球2》就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演员在电影中实现了“返老还童”。
B.要回答“人工智能是否会替代文化产业者”的问题,我们需明白产业的核心价值和人们创作作品的原因。
C.人工智能缺少对人类生活的深入理解和感知,也很难创造出富有创意,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化产品。
D.艺术人文教育要积极应对ChatGPT等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材料二的认为“人类不能被人工智能取代”,下列不能作为这个观点的依据是()
A.如果你是贾宝玉你会选择谁做老婆?ChatGPT回答;我选贾母,因为贾母非常聪明,有爱心,又受人爱戴,所以是当老婆的最佳选择。
B.AI续写《孔融让梨》,孔融和兄弟们互相推让的东西不断增多,从梨到核武器,直至局面失控,
C.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传锋团队,通过AI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的处理速度,可能为研发出比目前快10亿倍、1万亿倍的超级计算机铺平道路。
D.江苏首例“人脸解封”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落槌;帮忙“复活”诈骗账号男子被判缓刑。
4.请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5.今年3月29日,超千位业界、学界人士发出公开信呼吁,所有人工智能实验室应立即暂停训练比GPT—4更强大的模型。面对人们对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的担忧,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冷脸
冯骥才
①南门外有位铁匠,四十多岁,怪人,他从来不笑,脸总阴着,外号冷脸。他不是脾气怪才没笑脸;他打小就没笑过,无论嘛事,人都笑了,甚至捧腹大笑,笑破肚子,他也不笑。他那张脸就像用铁皮敲出来的盘子,又黑又硬,赛个铁面人。
②没人知道他的事。后来,不知打哪儿传出一段他不会笑的根由,说他爹是钉马掌的,他四五岁时候,站在一边看他爹钉马掌,那马忽然犯起性子,一尥蹶子,后蹄子踢在他脑袋上,他挺在床板上不动劲不睁眼,滴水不进。大夫来一号脉,说没命了,顶多三天阎王爷就把他领走;可三天后他没走,还有气,七天过后,居然睁开眼醒过来,翻身下地,走路说话吃喝拉撒一切照旧,就少一样——不会笑了;人说他的笑脸给阎王爷留下了。这说法听起来像那么回事,对不对,没人敢去和他核对。
③不会笑是怪人,怪人还有更怪的事,就是好听相声,怪不怪事?听相声就为了笑,他不笑听相声为了嘛?练笑吗?谁也弄不明白。
④冷脸不赌不嫖不贪杯,干完活,有点清闲,就钻进说相声的园子,找个凳子一坐,听几段。园子里的人都认识他那张半死不活的冷脸,这张脸好像专和说相声的找别扭;说相声就怕人不乐,你不乐等于人家的包袱不哏,活儿使得不绝,栽人家面子。在天津卫,谁要和说相声的作了对,就找几个人坐在园子里死活不乐;成心呛火。这一来,冷脸可就跟说相声的较上劲了。天津说相声的高手如林。开头,一个个跑到南门外来,看谁能把冷脸逗乐了,结果个个丢盔卸甲,掉头回去。于是南门外有句歇后语:说相声逗冷脸——自找别扭。
⑤只有冷脸自己不知道这句话。
⑥北京挨着天津,这怪人怪事传到北京的相声圈子。北京有不少高手,不信世上还有一个逗不乐的人,就来了一逗哏一捧哏的两位。这两位早先在厂甸、天桥一带扬名立腕。先甭说“说学逗唱”的功夫都是超一流,单凭长相就不一般。逗哏的又高又瘦,像个瘦猴,人偏姓侯;捧哏的又矮又肥,像个胖猫,人偏姓毛,江湖给他俩一个绰号叫“毛猴”。北京不是还有种拿蝉蜕做的那种人见人爱的小玩意儿“毛猴”吗?这外号就在北京叫得山响。毛猴来到天津,在南门外的喜福来开说。头一天,台下就坐满了人。冷脸听到信儿也来了。
⑦不少人都知道毛猴是冲冷脸来的,只有冷脸自己完全不知道。
⑧毛猴上来,在台上一站,一高一矮一瘦一肥一精一傻,就惹得哄堂大笑。毛猴他俩往下一看,心里咯噔一下,满屋子七八十张热烘烘笑脸里,有张脸赛铁板;又黑又硬又阴冷,甭打听,这就是那个冷脸。他俩想:今儿是不是真遇到克星了?可是毛猴是二十年老江湖,嘛都见过,先不管这脸,轻轻快快有说有笑之间,啪地甩一个包袱,甩得意外、漂亮、逗哏,人全笑了,惟独冷脸不笑。毛猴目光都扫见了,相互递个眼神,表面不当事,接着说笑,不经意中又使一个包袱,这包袱使得又巧又妙又绝,看出了老到,引得大家大笑,可冷脸还是没笑。毛猴见了,还不当事,接着再来;下边的包袱是毛猴拿手的——听一百次得笑上一百次。毛猴一使,全场爆笑,笑声要掀去屋顶,毛猴再看,冷脸居然赛个睁着眼的死人。
⑨毛猴觉得不好,知道今儿弄不好要栽在天津卫了。心里没根,接下去就有什么算什么了。老段子、新段子、文段子二荤段子,加上不停的现挂,直说得脑门流汗,嗓子冒烟,冷脸还是那张冷脸。最后,那个逗哏的瘦猴索性对着冷脸抖一个砸锅卖铁似的包袱,说:“这位爷,您要是再不笑,我俩可真要脱裤子了。”
⑩全场又一阵大笑。冷脸忽然站起身,板着面孔拱拱拳说:“您二位说得真棒,谢您们了,我退了。”话说完,起身离座走了。到了也没露出个笑脸。毛猴两个站在那儿下不了台,这算栽到家,只好耷拉脑袋回北京。
自打毛猴走后,没人再敢往南门外说相声。人们把冷脸愈说愈神,好像冷脸是天生的相声杀手。可奇怪的是打那天起,不单南门的相声园子,全天津的相声园子里,没人再见过冷脸。有人说他远走高飞了,可有人说他哪也没去,还在南门外打铁,只是绝不再听相声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段开门见山介绍冷脸外号的由来,随后记叙冷脸不会笑的传说,为人物蒙上一层神秘色彩,以吸引读者。
B.小说写到天津相声界把能不能逗笑冷脸作为检测相声水平的试金石,结果铩羽而归,证实了冷脸不会笑的传言。
C.小说花了不少篇幅介绍毛猴超一流的功夫、不一般的长相,还多次写到其他观众的笑声,体现了毛猴的胸有成竹。
D.小说第九段中用“脑门流汗,嗓子冒烟”等几处细节写出了毛猴绝招用尽仍没能让冷脸发笑的焦急和无奈。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冷脸”为标题,抓住了人物的主要特点,并以“冷脸”为线索展开情节,充分体现了的独具匠心。
B.文中画线句子交代冷脸不知道“毛猴”表演的目的,为后文冷脸明白目的后主动称赞,起身离场作铺垫。
C.小说善用对比,比如“七八十张热烘烘的笑脸里,有张脸赛铁板”等,凸显了冷脸的阴沉和难以捉摸的特点。
D.小说语言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且具有天津地方特色,如“嘛事”“地蹶子等”,符合小说的故事背景,
8.小说结尾“冷脸”为何不再听相声?这样安排结尾有何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本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系列,请谈谈该文本入选这一系列的理由。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子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选自欧阳修《秋声赋》)
文段二:
欧阳修,宇永叔,庐陵人,四岁面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脑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节选自欧阳修《画地学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B.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C.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D.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衔枚指在口中横衔着枚。枚的形状像筷子,是古代行军时用以禁止喧哗的器具。
B.商为五声音阶之一。按五度的相生顺序,从宫音开始到羽音,依次为:宫—商—角—羽—徵。
C.金石本是金属和石块。本文的“金石”和《劝学》“金石可镂”的“金石”意思相同。
D.及冠是指男子满二十岁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乡村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公司流程优化与管理顾问协议
- 2024年专属家政服务聘用协议
- 道德与法治八上8.1《国家好大家才会好》教学设计
- 2024香港商业贷款协议格式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温州东瓯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数学试题
- 2024专业个人汽车租赁协议指南
- DB11∕T 1704-2019 中小学生体育与健康课运动负荷监测与评价
- 2024年定制航拍服务协议范本下载
- 2024年全球贸易条款专业翻译协议
- 甲状腺结节指南总结
- 某水电站防洪影响评价报告
- 食品检测员基本知识演示文稿
- 矿热炉(电炉)运行有渣冶炼熔炼特性、电极插入深度解析与控制方法
- 马工程《刑法学(下册)》教学课件 第20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 GB/T 3820-1997纺织品和纺织制品厚度的测定
- GB/T 3215-1982炼厂、化工及石油化工流程用离心泵通用技术条件
- GB/T 2885.5-2008矿用窄轨车辆第5部分:平板车
- GB/T 25021-2010轨道检查车
- GB/T 2492-2003普通磨具交付砂轮允许的不平衡量测量
- 医院运行与医疗业务指标数据统计收集管理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