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衡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
语文
测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进入新世纪,伴随着军旅文学在主流意识形态体系中的地位松动,军旅长篇小说创作获得了转身的可能与空间,得以在真正意义上从集体叙事走向个人叙事,从现实真实走向虚构叙事。由此,新世纪军旅长篇小说创作开始了双重回归。“一是回归长篇小说的叙事性文体本源,开始注重形式创新和语言探索,文体自觉性显著提升;二是回归文学对象的生命伦理和生活本体,开始关照复杂人性和个人命运,重视日常生活经验的表述。”前者呼应了建构叙事虚构的本体性以获得文学合法性要求,注重个人化写作、自由地虚构、强调叙事及叙事主体自身的意义等等,标示着新世纪军旅长篇小说的叙事观念的觉醒和文体观念的自觉;后者则反拨了长久以来“政治话语”对军旅文学的规训和异化,开始关注军人的个人命运和个体经验,在历史、战争和现实层面探寻更为广阔的人性空间和精神存在。原本被抽离了的“政治性结构”空洞,得到了叙事性伦理话语的填充。
讲故事是小说家的本分,亦是中国小说的传统。千百年来,讲故事的手艺代代相传,叙事方法亦随之花样翻新,于是乎故事绵延不衰,常讲常新。正像时下文学界正在持续热议的一个话题:“讲好中国故事”,其在意识形态和文学层面的丰富内涵依然需要“故事”来承载。作为“中国故事”重要组成部分的“军旅故事”,从题材上看,聚焦的是“中国梦,强军梦”的进程,直面的是新军事变革实践,讲述的是军旅人生的喜怒哀乐,塑造的是新型高素质军人形象,关注的是战争进程或备战状态下军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命运。而从思想主题、价值判断、审美品格、精神向度、写作伦理等层面视之,则是与“中国故事”高度统一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构成了对“中国故事”的重要支撑,也是不为过的。
要想讲好“中国故事”就必须立足“中国语境”,直面“中国经验”,而不能简单地理解成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故事是一种外在的途径和载体,最终需要被内化的情感、思想和精神所超越。囿于自身相对陈旧的文学观念和封闭单一的生活经验,当下的部分军旅作家缺乏宏阔的视野和整体性的文学思维,缺乏聚焦当下军队新变化、观察军营新情况的自觉意识,缺乏穿透事相直达心灵的锐利目光;部分军旅长篇小说对“战争历史”和“军旅经验”的叙述与表述还停留在事情的表层和故事层面的起承转合,没能向着更为本真的“存在”之境深潜,向着更富于生命痛感和思辨高度的写作伦理挺进。
(摘编自朱向前、傅逸尘《新世纪军旅长篇小说的回望与省察》)
材料二:
若论及今年军旅文学界的大事件,当属军队作家马晓丽的短篇小说《俄罗斯陆军腰带》、徐怀中的报告文学《底色》等5部作品斩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二来,今年《人民文学》8月号刊出了军旅文学特辑,拿出一本刊物的容量供军旅文学作家集中展示,这在《人民文学》创刊以来也属罕见,对于军队作家来说,是一次难得的“露脸”契机。
细品这几部获奖作品,会发现它们共同的特性正与军旅文学的核心品性两相契合,且具有饱满的内在张力。好的作品需要具备语言魅力和精彩叙事等文学元素,文学修养和文学技能是前提和关键,也是作品能否“立住”的首要指标,而经典之作更是需要作家自身的情怀作为底蕴。尤其是军旅文学,它诞生于硝烟炮火之中,其内核深深根植于民族血脉,与军人的骨血融为一体,彰显着军人刚硬坚韧的精神品格。
然而,不可忽略的事实是,这些被精心挑选和组构的小说,大部分存在人物形象不够丰盈、内涵不够深入等问题,流于苍白的模式化写作。有的小说其实并不缺乏上文提到的“情怀”,但显然这种情怀或者说情结还远未内化为作品的精髓,塑造的人物有趋同化、脸谱化,人和人之间没有明显的性格区分,说话风格高度一致;或是过于理想化,仿佛给一个小故事强行扣上了大帽子,显然也不能达到作家提升作品内涵的期许。
那么问题在哪里?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是“文学性”的缺失。当作家失去精心营构故事、塑造人物的耐心,指望小说纯粹以主题优势胜出,显然是徒劳的。文学的叙述是要超越日常经验,翻越生活藩篱,落脚在另一种思维的开阔之处。当素材仅仅围绕作家的浅层研究,反而困囿于经验之内,或是建立起简单的对垒模式识真辨伪,不但支撑不起作品应有的格局,只能逼迫读者放弃阅读,失去阐释的兴趣。
这两件军旅文学大事件表述出来的信息是,当下的军旅文学似乎正处在一个临界点上,光荣与梦想并没走远,而新的曙光也远未普照文坛,传承并未接续,断裂已然出现。文学不是单纯的表态工具,主题牵引显然也覆盖不了文学的丰富性,没有多样的尝试和表述,没有向文学领域不断发起进攻的豪情与野心,文学魅力又从何体现呢?
(摘编自徐艺嘉《军旅文学呼唤“文学性”的回归》)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世纪的军旅文学,在主流意识形态体系中的地位有所变化,从而获得创作的转身与发展空间。
B.注重形式创新、语言探索以及关照复杂人性、个人命运是新世纪军旅长篇小说创作的具体表现。
C.《俄罗斯陆军腰带》《底色》等军旅作品内在张力饱满,是斩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的重要原因。
D.《人民文学》开设特辑展示军旅作家作品,表明其受到重视,但未来发展之路并不会十分平坦。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军旅文学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文学作品的共性,又有自身的个性。
B.借鉴中国小说创作传统、直面当下中国经验和语境,军旅文学可提升作品内涵。
C.“政治话语”会规训甚至异化军旅文学,因此应该消除“政治话语”对创作的影响。
D.部分军旅小说人物形象脸谱化、作品的内涵过于理想化,会逼迫读者放弃阅读。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军旅文学要有文学性”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从《解密》到《暗算》再到《风声》,军旅作家麦家的创作能沉入生命而又超越肉身。
B.都梁的长篇军旅小说《亮剑》追求顺畅无障碍的浅显阅读快感,具有心灵鸡汤的功用。
C.朱向前教授分析刘静的长篇小说《戎装女人》:领导岗位人物的领导角色失真却浪漫。
D.张慧敏的《回家》依照人物的原型创作,依据采访素材,完全忠实于生活的既有真实。
4.有人说“讲好军旅故事”就是讲好“中国故事”。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说法加以分析。(4分)
5.人们呼唤军旅文学“文学性”的回归,请结合材料谈谈实现回归的途径。(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在法庭上
契诃夫
县城有一幢深棕色的房子,平时,地方自治局执行处、调解法官会审法庭以及掌管农务、酒类专卖、军事的衙门和其他许多衙门,轮流在那儿开会。这一天,地方法院分院巡回到此,在那所房子里开庭审案。
这所房子好比营房,旧得快要坍了,里里外外一点也没有舒适的影子。甚至在春光明媚的日子,它也好像被浓重的阴影覆盖着。看起来也真奇怪,那班风度优雅的检察官、委员、首席贵族,在自己家里往往因为屋里有一点淡淡的煤烟味就大吵大闹,如今在这儿,通气窗嗡嗡地响,冒烟的蜡烛发散着刺鼻的气味,污黑的墙壁老是挂着水珠,他们反倒满不在乎了。
地方法院九点多钟开庭。审讯毫不迟延地进行,结案很快。人们的动作、发言、灾难、真情、假话也一闪而过……下午两点钟,庭长宣布审问“农民尼古拉·哈尔拉莫夫被控杀害妻子”一案。
被告事先已经押来,这时候往被告席走去。他是个高大壮实的农民,身后跟着一个矮小孱弱的兵,荷着枪。
差不多就在被告席旁边,押解兵忽然脚底下绊一下,手里的枪掉下来,枪托猛地砸在膝盖上。旁听席上响起了轻微的笑声,这个兵满脸涨得通红,大概是因为砸痛了,或者因为自己笨手笨脚而害臊。
庭长还不算老,脸容极为疲倦,眼睛近视,坐在圈椅上纹丝不动,把手掌放在额头旁边,仿佛在挡住阳光,不让它照到眼睛似的。
副检察官是个丰满而福泰的黑发男子,戴着金边眼镜,坐着不动,好比一尊塑像。他偶尔往椅背上一靠,冷漠地瞧着前面出神。
辩护人那年轻的脸上没有别的表情,只有呆板而冷漠的烦闷,这样的表情只有那些每天必须坐在同一个地方,看见同样的脸和同样的墙的职员们才会有。
被告先是焦躁不安地对着袖口嗽喉咙,脸色煞白。他呆板而恭敬地瞧着法官们的制服,瞧着陪审员们疲乏的脸。原先他关在监狱里,一想起法庭的环境和审讯就提心吊胆,如今他倒十分放心了。
庭长懒洋洋地转动着舌头问道:“被告,您承认六月九日傍晚犯了杀害妻子的罪行吗?”
“不承认,老爷。”被告站起来,回答说。
这以后法庭匆匆忙忙着手审问证人,一连审问了两个农妇、五个农民和一个调查过案情的乡村警察。他们的供词一模一样。他们供道:哈尔拉莫夫像大家一样;跟他的老太婆相处得“不错”;只有喝多了酒才动手打她。六月九日太阳下山的时候,有人发现老太婆倒在前堂里,身旁一滩血里丢着一把斧子。大家就找尼古拉,可是他既不在家,也不在街上。大家跑遍所有的农舍和酒店,都没找到他。到第三天,他却在乡公所里出现,脸色苍白,衣服破烂,周身发抖。
“被告,”庭长对哈尔拉莫夫说,“您能向法庭说明一下发生凶杀案以后那两天您在什么地方吗?”
“我在野外走来走去。……什么也没吃,什么也没喝。……”
“如果您没杀人,那为什么躲起来呢?”
“我吓坏了。……我怕吃官司。……”
“哦。……好,坐下吧!”
最后一个受审的是给死去的老太婆验尸的县医师。庭长眯细眼睛瞧着他那身乌黑发亮的新衣服,瞧着他活动的嘴唇,不知怎的,却有个懒洋洋的想法在他头脑里自动冒出来了:“现在大家都穿短上衣,为什么他做了件长的呢?”
庭长身后传来皮靴慎重的响声,这是副检察官走到桌子这边来。
副检察官低下头凑着庭长的耳朵说:“这个柯烈依斯基办理的侦讯工作马虎得出奇。被告的亲哥哥他没审问,村长他也没审问,那所小屋的情形也没有写清楚,一点也看不懂。……”
法庭开始检查那把使老太婆死于非命的斧子。
“这不是我的斧子。”被告申明说。
“那么是谁的呢?”
“我不知道。……我没有斧子。……”
“庄稼人一天也不能没有斧子。您的邻居伊凡·季莫费伊奇跟您一块儿修理过雪橇,他供述这正好就是您的斧子。……”
“我不知道。不过,我敢当着上帝起誓,”哈尔拉莫夫往前伸出一只手,张开手指,“……我敢当着真正的造物主起誓。”
“我以前什么时候有过斧子,现在可记不清了。以前倒真是有过那么一把,好像比它小一点,可是我的儿子普罗霍尔把它弄丢了。在他当兵的大约两年前,他去砍柴,跟伙伴们喝开了酒,就把它弄丢了。……”
“好,坐下吧!”
“我敢在上帝面前起誓!”他颧骨上泛起红晕,伸直脖子,继续说,“要是您不相信,那就请您问我儿子普罗霍尔吧。普罗霍尔,斧子哪儿去了?”他猛地转过身对着押解兵,忽然用粗声粗气的男低音问道:“哪儿去了?”
这真是沉重的一刹那!……凡是法庭里的人,头脑里统统掠过同一个吓人的、令人无法相信的想法:这可能是不祥的巧合吧。人人都情愿不相信自己的想法,认为自己听错了。
“被告,同看押人讲话是不许可的。”庭长赶紧说。
谁也没看见押解兵的脸,恐怖像肉眼看不见的人,戴着面具,飞过法庭。民事执行吏悄悄离开位子站起来,踮起脚尖,张开胳膊,稳住身子,走出法庭去了。过了半分钟就传来兵士换岗所常有的那种脚步声和响声。
大家就都抬起头来,极力装得好像没有发生什么事似的,继续做他们的工作。……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那些风度优雅的检察官、委员、首席贵族,对深棕色房子内部恶劣的环境满不在乎,暗示了他们对于自身工作的态度。
B.法院开庭之后,审讯进行的速度很快,是因为审讯人员的审案能力和办事效率,他们一直在一刻不停地审案。
C.被告在审讯之前提心吊胆,但到了“法庭”临近受审之时反倒十分放心,是因为他看到法官和检察官那敷衍的表情,感到有些放松。
D.审判的过程中,庭长就“斧子”这一物证连续发问,被告反复回答“我不知道”却不被信任后,情绪明显激动,变得焦躁起来。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头对“深棕色的房子”进行了描述,体现了阴森、破旧、压抑的特点,奠定了小说的基调,为下文的审判工作作铺垫。
B.在审判过程中,庭长注意到县医师与众不同的穿着,体现了他对待案件的认真和细心。
C.文章借证人之口:交代被告和其他农民一样,跟“老太婆”相处得“不错”,只有喝多了酒才动手打她,此处起到反讽的效果。
D.本文叙述语言克制,没有愤怒,没有严厉的批判,叙述的是平常的情形和普通的事件,但正是这些日常工作突出了事件的戏剧性。
8.文中两次出现“押解兵”,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一人物的作用。(4分)
9.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小说是谎言,但是是庄严的谎言。”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谎言”与“庄严”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初,安史之乱,数年间,天下户口十亡八九,州县多为藩镇所据,贡赋不入,朝廷府库耗竭。中国多故,戎狄每岁犯边,所在宿重兵,仰给县官,所费不赀,皆倚办于(刘)晏。
晏有精力,多机智,变通有无,曲尽其妙。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常以为:“办集众务,在于得人,故必择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至于句检簿书、出纳钱谷,必委之士类。”然惟晏能行之,他人效者终莫能逮。其属官虽居数千里外奉教令如在目前起居语言无敢欺绐。
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爱民为先。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若干蠲免,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晏专用榷盐法充军国之用。晏以为官多则民扰,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自余州县不复置官。其江岭间去盐乡远者,转官盐于彼贮之。或商绝盐贵,则减鬻之,谓之常平盐。官获其利而民不乏盐。
先是,运关东谷入长安者,以河流湍悍,率一斛得八斗至者,则为成劳,受优赏。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缘水置仓,转相受给。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余万斛,无斗升沉覆者。晏为人勤力,事无闲剧,必于一日中决之,不使留宿,后来言财利者皆莫能及之。
10.下列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选出正确的三处(3分)()
其属官A虽居数千里外B奉教令C如在目前D起居E语言F无敢欺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或相关内容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觇报四方物价”中“觇”应为“打探、查探”之意。
B.“他人效者终莫能逮”中“逮”在此处应为“及、比得上”之意。
C.“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中“稔”指谷物成熟。
D.“至某月须若干蠲免”中“蠲免”为偏义复词,意义偏重在“免”,“蠲”意为增加。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晏精力充沛,机智过人,善于灵活地处理多变的事情,把事情都办得恰到好处。
B.刘晏通过那些善于奔走之人掌握各地物价变化,因此食粮货物价格涨跌大权,全都控制在他手中。
C.刘晏又认为人口越多,那么征收赋税的事情就会越复杂,所以他掌管财务,以爱民为先。
D.刘晏为人勤勉努力,凡事不论缓急,必定当天解决,而绝不搁置到第二天。后来经理财政的人员,没一个能赶得上他的。
13.翻译下列语句。(8分)
(1)中国多故,戎狄每岁犯边,所在宿重兵,仰给县官,所费不赀,皆倚办于(刘)晏。
(2)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
14.根据文章第四段内容,概括刘晏是如何进行盐政改革的。(3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水调歌头·焦山
吴潜
铁瓮①古形势,相对立金焦②。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皋。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
①铁瓮:镇江古城,是三国孙权所建,十分坚固,当时号称铁瓮城。②金焦:金山、焦山,俱屹立于大江中,西东相对,十分雄伟。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首句从“铁瓮”起笔,点出镇江城自古形胜的特点,次句聚焦“金焦”,写出金山、焦山东西相对的壮观之势。
B.“忽”字体现出“明暗”的瞬间性,这刹那间的感官刺激又引起词人多少兴奋。
C.下片首三句词人从历史的角度,由远到近,写镇江古城的攻守征战,突显镇江古城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D.全词融写景、怀古、抒情三者为一体,层次分明,语言纯熟,意境开阔,耐人寻味。
16.这首词的下阕表述了词人怎样的人生状态?如何表现的?请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了贤人的榜样示范作用,又强调了见到不贤之人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3)《春江花月夜》中,“”与张九龄《望月怀进》中“海上生明月”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人张若虚孤身漂泊在外,触景生情,因此诗中描写的明月给人的感觉也是孤单的,“”一句便是明证。
第Ⅱ卷(表述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中秋节前后的北平,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均。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每天早上凝聚众多的训鸽;西山北山的蓝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还披上各色的霞帔。一切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①。
在太平年月,街上的高摊与地摊,还有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闻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芦形的大枣,清香甜脆的小白梨,像花红那样大的白海棠,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瓜,与通体有金星的香槟子,再配上为拜月用的,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与黄的红的鸡冠花,可就使人顾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经辨不清哪一种颜色更好看,哪一种香味更好闻,微微地有些醉意了!
那些水果,无论是在店里还是在摊子上,②,有的被摆成散着香气的立体的围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而且,③!他们精心地把摊子摆好,而后用清脆的嗓音唱出有腔调的“果赞”:“唉——一毛钱儿来耶,你就挑一堆我的小白梨儿,皮儿又嫩,水儿又甜,没有一个虫眼儿,我的小嫩白梨儿耶!”歌声在香气中颤动,使人们的脚步放慢,听着看着嗅着北平之秋的美丽。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B.顺着石梯来到半山腰,我看到寺庙上方岩壁上,镌刻着三个孔武有力的字“石门关”。
C.同出自苏轼门下的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来四位作家被后人称为“苏门四学士”。
D.咬文嚼字必须遵循谨严精神,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的“推敲”。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各种各样的葡萄、梨、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述效果更好?(4分)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天看到一个热搜的话题,“安徽一算命网红3年非法盈利200多万”,这不禁让我想起科学上的不确定性这个话题。
相较于不确定性来说,人们(1),因为确定性提供的是简单的解析,但是从本质上来说,我们内心恐惧不确定性,这也就给某些能够提供确定性解析的“算命大师”提供了存在的空间,毕竟他们声称可以提供绝对“确定”且简单的解析,他们用某种愿望替代了赤裸裸的现实,而这几乎是一种伪科学。它用科学总是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这一说法来适应人们强烈的情感需求,提供给人们的是我们缺少而又盼望得到的对人的力量的幻想,它宣称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渴求、医治疾病等,甚至它会高调宣布(2),而自己才是真正的“科学”。
与此相对的是,①证科学提供确定性的解析,又何其难也。②即使说不确定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态,③但是人们无法接受科学的不确定性,④而且往社会要求科学家提出明确的确定性,⑤比如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一种疾病能不能完全被治愈等等,⑥如果科学家不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确定性,⑦人们就会往往去寻找替代的说法和主张。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丙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22.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杨振宁先生曾对弟子翟荟说,做科研要“宁拙勿巧”。翟荟教授也说,“宁拙勿巧”是一种科研态度,一方面是说做科研不要投机取巧,必须诚实;另一方面是说做学问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一步一个脚印。
俄罗斯谚语:“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即做事要讲究方法,巧干胜于蛮干。
高三期间,光明职校举办以“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为主题的校园大讨论活动,请你结合材料,联系实际拟写一篇网络发言稿,表述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解析
1.A2.C3.A
4.①从故事的内容上看,军旅故事是中国故事的一部分;②从主题和价值追求上看,两者高度一致;③从讲故事的手艺传统上看,两者都一直在继承和发展;④从所讲故事发生的背景上看,两者都要立足中国语境、中国经验。
5.作品内容丰富且彰显正确主题,表述尝试多样化且超越日常,生命体验充满豪情且富于痛感,思辨富有高度且向写作挺进。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从而获得创作的转身与发展空间”错,材料是“获得了转身的可能”。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C.“应该消除”错误。从原文“二是回归文学对象的生命伦理和生活本体,开始关照复杂人性和个人命运,重视日常生活经验的表述……后者则反拨了长久以来‘政治话语’对军旅文学的规训和异化,开始关注军人的个人命运和个体经验,在历史、战争和现实层面探寻更为广阔的人性空间和精神存在。原本被抽离了的‘政治性结构’空洞,得到了叙事性伦理话语的填充”来看,不应消除“政治话语”对创作的影响。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B.说的是浅阅读及《亮剑》的作用;C.说的是《戎装女人》人物的失真;D.说的是素材问题。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由“作为‘中国故事’重要组成部分的‘军旅故事’,从题材上看,聚焦的是‘中国梦,强军梦’的进程,直面的是新军事变革实践,讲述的是军旅人生的喜怒哀乐,塑造的是新型高素质军人形象,关注的是战争进程或备战状态下军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命运”可知,从故事的内容上看,军旅故事是中国故事的一部分;由“而从思想主题、价值判断、审美品格、精神向度、写作伦理等层面视之,则是与‘中国故事’高度统一的”可知,从主题和价值追求上看,两者高度一致;由“讲故事是小说家的本分,亦是中国小说的传统。千百年来,讲故事的手艺代代相传,叙事方法亦随之花样翻新,于是乎故事绵延不衰,常讲常新”可知,从讲故事的手艺传统上看,两者都一直在继承和发展;由“要想讲好‘中国故事’就必须立足‘中国语境’,直面‘中国经验’,而不能简单地理解成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可知,从所讲故事发生的背景上看,两者都要立足中国语境、中国经验。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当作家失去精心营构故事、塑造人物的耐心,指望小说纯粹以主题优势胜出,显然是徒劳的”可知,作品内容丰富且彰显正确主题;由“文学的叙述是要超越日常经验,翻越生活藩篱,落脚在另一种思维的开阔之处。当素材仅仅围绕作家的浅层研究,反而困囿于经验之内,或是建立起简单的对垒模式识真辨伪,不但支撑不起作品应有的格局,只能逼迫读者放弃阅读,失去阐释的兴趣”“学不是单纯的表态工具,主题牵引显然也覆盖不了文学的丰富性,没有多样的尝试和表述,没有向文学领域不断发起进攻的豪情与野心,文学魅力又从何体现呢?”“当下的部分军旅作家缺乏宏阔的视野和整体性的文学思维,缺乏聚焦当下军队新变化、观察军营新情况的自觉意识,缺乏穿透事相直达心灵的锐利目光;部分军旅长篇小说对‘战争历史’和‘军旅经验’的叙述与表述还停留在事情的表层和故事层面的起承转合,没能向着更为本真的‘存在’之境深潜,向着更富于生命痛感和思辨高度的写作伦理挺进”表述尝试多样化且超越日常,生命体验充满豪情且富于痛感,思辨富有高度且向写作挺进。
6.B7.B
8.第一次出现:交代人物,使情节叙述宕开一笔;“枪掉下来”这一行为引起了笑声,为下文身份揭示和引发恐怖的情绪埋下伏笔;第二次出现:身份的揭示引起现场的惊恐,既在情节上突转,与前文相呼应,又激发读者思考,有利于主旨的揭示,起到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9.“谎言”是指小说的虚构性、言行的怪异性和情节的荒诞性:本应严肃的案件审理,公职人员却懒散应对;证人证词经不起推敲;对案件的侦讯和审理漏洞百出。“庄严”是指小说反映了真实、严肃的社会问题:地方法院本是十分神圣庄严的地方,然而审案却敷衍、草率、荒唐;人命关天,本应严肃对待,而实际情形却是被告的死活被视为儿戏;小说意在揭露严肃而深刻的社会问题,然而却不能明确社会拯救的时代路径和办法。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审讯进行的速度很快,是因为审讯人员的审案能力和办事效率,他们一直在一刻不停地审案”分析错误。审讯进行的速度很快,并非因为审讯人员的能力和效率,而是反映出相关人员是以完成任务的心态在审案。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体现了他对待案件的认真和细心”分析错误。“庭长注意到县医师与众不同的穿着”只能说明他的注意力在别处,反映法官对案件的敷衍态度。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文学形象作用的能力。文中两次出现“押解兵”,第一次写他的出场,“差不多就在被告席旁边,押解兵忽然脚底下绊一下,手里的枪掉下来,枪托猛地砸在膝盖上。旁听席上响起了轻微的笑声,这个兵满脸涨得通红,大概是因为砸痛了,或者因为自己笨手笨脚而害臊”,此处的押解兵形象孱弱,动作笨拙,“枪掉下来”这一行为引起了笑声,让小说对杀妻案的叙述宕开一笔,丰富了小说的内容。而人们发出的笑声,则为下文揭示其是杀人犯的儿子的身份和引发人们恐怖的情绪埋下伏笔。第二次出现是在嫌疑犯证明自己没有斧子时,“‘要是您不相信,那就请您问我儿子普罗霍尔吧。普罗霍尔,斧子哪儿去了?’他猛地转过身对着押解兵,忽然用粗声粗气的男低音问道:‘哪儿去了?’”,嫌疑犯直接对“押解兵”说话,揭示了“押解兵”是其儿子这一事实,身份的揭示引起现场的惊恐,在情节上突转,与前文相呼应。
同时,这一情节又激发读者思考,对于如此明显违反法律程序事实,难道庭审前法官以及检察官们都没有注意到吗?由此揭示出这些执法者敷衍行事、草菅人命的事实,有利于对文章主旨的揭示,起到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9.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小说是谎言,但是是庄严的谎言。”这句话中“谎言”是指小说的虚构性、言行的怪异性和情节的荒诞性。本篇小说中就体现了小说是“谎言”这一特性。小说的情节是虚构的,并不是现实发生的事实,情节也充满荒诞性,审判人员对本应严肃的案件审理,表现出懒散、敷衍甚至荒唐的行为。押解犯人的押解兵竟然是犯人的儿子,还是重要的证人,这么重要情况审判人员居然不知道;证人证词经不起推敲;对案件的侦讯和审理漏洞百出。同时人物的言行也充满怪异,应该认真办案的人员根本不关心案件本身,庭长注意到县医师与众不同的穿着,与本案毫无关系;本应庄严而严肃的对待押解犯人的押解兵的表现让大家发笑。这些都证明了巴尔扎克所说的“小说是谎言”这一定性。
但这一“谎言”又用“庄严”来修饰,此处就要理解“庄严”的具体所指。“庄严”本指端庄而有威严;形容人庄重、严肃、严正。在此是指小说反映了真实、严肃的社会问题。本篇小说虽然是虚构的,但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当时的俄国社会落后腐败,从小说中可以看出,地方法院本是十分神圣庄严的地方,工作人员对待案件应该用认真负责的态度才对,然而这个地方法院审案却敷衍、草率、荒唐,不提前将案件的相关事宜弄清楚,导致不知道押解兵是犯人的儿子,在开庭审理时副检察官才发现侦讯工作中的疏漏;人命关天,本应严肃对待,而实际情形却是被告的死活被视为儿戏。这些看似虚构的故事其实每天都在社会上上演,通过小说揭露出严肃而深刻的社会问题,体现出小说“庄严”的一面。
10.BDF11.D12.C
13.
(1)中原灾乱不断,戎狄每年侵犯边境,在战事所到之处驻扎重兵,粮饷全仰赖朝廷,所花费的财物不可计量,都靠刘晏筹办。
(2)陈述(说明/开列)各州县的雨雪丰收歉收的状况,上报(报告/禀告)转运使司,丰收就以高价买入,歉收(收成不好)就以低价卖出,或者用粮食交换其他各种货物供给官府使用。
14.①只在产盐区设置盐官,其他不产盐区不再设置盐官。②收购盐户所煮的盐贩卖给商人,随便他们出售到哪里。③路途遥远的地方就把官盐转运过去贮存起来,遇到商人抬高盐价,官府就把盐平价卖出。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刘晏属下的官员,虽然远居于千里之外,遵奉他的教令行事,也就像是在眼前一般,日常生活,言谈行为,从没一个敢蒙骗他的。
“其属官虽居数千里外”,状语后置句,“数千里外”为后置状语修饰“居”,B处断开;“奉教令如在目前”,“如在目前”为后置状语修饰“奉”,D处断开;“起居语言”,为后一句的前置状语,单独成句,F处断开。故BDF三处需要断句。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D.“为偏义复词,意义偏重在……”错误,“蠲免”为同义复词,“蠲”意为“减免、免除”。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征收赋税的事情就会越复杂”错。原文为“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应该是“赋税就会收得越多”。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中国”,中原;“宿”,驻扎;“县官”,朝廷;“赀”,计量。
(2)“具”,陈述,说明;“白”,上报,报告,禀告;“籴”,买入;“歉”,歉收,收成不好;“粜”,卖出。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自余州县不复置官”可概括出,只在产盐区设置盐官,其他不产盐区不再设置盐官。结合“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可概括出,收购盐户所煮的盐贩卖给商人,随便他们出售到哪里。结合“去盐乡远者,转官盐于彼贮之。或商绝盐贵,则减鬻之”可概括出,路途遥远的地方就把官盐转运过去贮存起来,遇到商人抬高盐价,官府就把盐平价卖出。
参考译文:
起初,安史之乱,几年之内,天下各户人口,十分之八九死亡(或逃亡),州县大多被藩镇占据,贡品和赋税不上交朝廷,国家府库财物耗尽,中原灾乱不断,戎狄每年侵犯边境,在战事所到之处驻扎重兵,粮饷全仰赖朝廷,所花费的财物不可计量,都靠刘晏筹办。
刘晏精力充沛,机智过人,善于灵活地处理多变的事情,办得恰到好处。他常以优厚的待遇招募善于奔走的人,并设置了前后相望的驿站,以探测和上报各地物价。即使远的地方,用不了几天,都能将消息传达到转运使司。食粮货物价格涨跌的大权,全都控制在手中。国家获得许多利益,而天下也没有过富过贫的忧患。晏常认为:“要办成一切事务,关键在于求得人才,所以一定要选用通达事理、动作敏捷、精明强干、廉洁勤勉的人;至于核对稽查簿册账目,收支银钱谷物,那就必须委任士人办理。”但是也只有刘晏能推行,别人仿效他一样做法,却始终都赶不上他。刘晏属下的官员,虽然远居于千里之外,遵奉他的教令行事,也就像是在眼前一般,日常生活,言谈行为,从没一个敢蒙骗他的。
刘晏又认为人口越多,那么赋税的收入就增多,所以他掌管财务,以爱民为先。在诸道中分置知院官,每隔十天一月,陈述(说明/开列)各州县的雨雪丰收歉收的状况,上报(报告/禀告)转运使司,丰收就以高价买入,歉收(收成不好)就以低价卖出,或者用粮食交换其他各种货物供给官府使用。知院官刚看出禾谷难以成熟的征兆,要先申报转运使司,说明某月须免除若干赋税。到时候,刘晏不等州县申请,就奏请朝廷核准执行,救助民间的危急,从未错过适当的时机。因此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人口繁殖增多。
刘晏采用食盐由政府专营的方法,充分供应军队官府的费用。刘晏认为官员愈多,人民受到的烦扰就愈多,所以只在产盐的地区中设置盐官,收购盐户所煮成的盐转售给盐商,随便他们卖到哪里,其他不产盐的州县中,就不再设盐官。江岭一带距产盐地区路程遥远的地方,便将官盐转运过去贮存起来。有时商贩垄断市场,抬高盐价,官盐就减价卖出,称常平盐,官府有利润而民间也不缺盐。
在刘晏任职之前,把关东的谷物运入长安,因为河流水流湍急凶险,大致上一斛米能有八斗运到长安的,就算是立功了,会受到丰厚的奖赏。刘晏认为江、汴、河、渭,水流缓急并不相同,各视需要与方便,营造运船,教导水运工人,长江的运船通到扬州,汴水的运船通到河阴,黄河的运船通到渭口,渭口的运船通到太仓,并在沿途水岸设置粮仓,辗转收存发放。从此每年运输米谷的数量,有时高达一百多万斛,而没有一斗一升沉覆的。刘晏为人勤勉努力,凡事不论缓急,必定当天解决,而绝不搁置到第二天。后来经理财政的人员,没一个能赶得上他的。
15.C
16.(1)借史抒怀。借用威武雄壮的历史事件,表述了自己对古代英雄无限神往、渴望在这里一展宏愿之期望。(2)借物抒怀。借鸥鹭“不管人间兴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飞翔侧面表述了对现实的不满。(3)直抒胸臆。“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这是词人的想象、词人的愿望:我如何也能像鸥鹭一样飞上天空、离开这嚣嚣扰扰的尘世。其实他是非常留恋人世,神往于英雄的事业的,这是一种非常复杂而矛盾的苦闷心情。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词内容和鉴赏诗词语言、手法等的能力。C.“从历史的角度,由远到近”错误,“孙曹”是三国时期,“隋陈”是隋唐之际,因此应是“从近到远”。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词手法和情感态度的能力。“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三句回顾历史,叙述隋灭陈,宋与魏又隔江相望,孙权与曹操决战于此,从历史的角度,由近到远,写镇江古城在历史事件中的攻守征战;“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皋”两句,描写词人从追溯历史中回到现实,他痴痴地倚立江边,不禁感慨万千。词人对古来枭雄无限神往,此时借历史抒发情感,期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一展宏图。“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描写水草边的鸥鹭,不管人世变迁,在天空中上下翻飞。这两句借物抒怀,江边鸥鹭能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飞翔,越飞越高,直飞到青霄之上,不管人间兴废,表述了对现实中一些人“不管人间兴废”的愤懑不满之情。
“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由艳羡鸥鹭更进一步,词人想象自己能与鸥鹭同命,可以飞上天空,离开纷繁复杂的尘世。这两句直抒胸臆,却只是词人一时的愿望。现实中的词人非常留恋人世,神往于英雄的事业,渴望能够一展壮志,建功立业,正因为壮志难酬,因此才无奈羡慕鸥鹭,这是一种非常复杂而矛盾的苦闷心情。
17.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3)海上明月共潮生皎皎空中孤月轮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焉、庶、壹、生、皎。
18.D
19.①原文运用排比的手法。“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句式整齐,结构工整,增强了语势;②突出了北平秋天水果种类丰富,强调各类水果本身的品类样式之多。③原文运用反复的手法。“各种各样”反复出现,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读来朗朗上口。
20.①中秋时节最宜人②都摆列得那么好看③他们还会唱呢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引号作用是表示特殊含义。A.表示引用;B.表示强调;C.表示特定称谓;D.表示特殊含义。故选D。
1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述效果的能力。原文“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运用排比的手法。“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句式整齐,结构工整,增强了语势;“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突出了北平秋天水果种类丰富,强调各类水果本身的品类样式之多。原文“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运用反复的手法,“各种各样……”反复出现,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读来朗朗上口。
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前面介绍天气不冷不热、昼夜均匀、天美山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城市综合体物业管理服务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度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合作框架协议3篇
- 2024年度债转股合同复杂多条款与债务重组策略及债务减免3篇
- 2024年二零二四年度化妆品外贸采购合同范本9篇
- 2024年度政府采购代理服务合同-医疗卫生设备采购项目3篇
- 2024年度中小企业行政人事劳动合同模板3篇
- 2024年度农业贷款反担保协议担保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度第三方担保合同范本(含担保期限和条件)3篇
- 2024年度双方二手住宅买卖合同范本3篇
- 《于细微处见精神》课件
- GB/T 25356-2024机场道面除冰防冰液
- 研究生考试考研法律硕士专业基础(法学)2025年试题及解答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每课教学反思
- 2024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北京赛区预赛一试试题(解析版)
- 2024重庆艺术统考美术专业一分一段表
- 绿化养护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招标文件
- 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
- 煤炭托盘合作协议书
- 2024年中国主轴产业深度分析、投资前景及发展趋势预测(简版报告)
- 房地产公司总经理职位面试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