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项训练()_第1页
吉林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项训练()_第2页
吉林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项训练()_第3页
吉林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项训练()_第4页
吉林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项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吉林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项训练()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上包祭酒

孟郊

岳岳冠盖彦①,英英文字雄。

琼音独听时,尘韵固不同。

春云生纸上,秋涛起胸中。

时吟五君咏,再举七子风。

何幸松桂侣,见知勤苦功。

愿将黄鹤翅,一借飞云空。

①彦,有才学的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诗人夸赞包祭酒为官刚正,文气过人,他的文章不同凡俗、世所罕见。

B.第五到八句中诗人表现自己才华出众的同时,还赞美了包祭酒崇高的人格追求。

C.第九、十两句诗人既表述了内心的仰慕之情,也借此表现自己勤奋努力的品行。

D.整首诗将多种抒情手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干谒之情表述得真诚而恳切。

2.同为干谒诗,本诗最后两句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在表述渴望被举荐的情感时有什么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雨夜眠①

唐·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②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①这首诗大约创作于832年(大和六年)秋,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诗人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②瓶:烤火用的烘瓶。

3.下面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用“三秋”点明时序,意同《滕王阁序》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B.颔联雨声淅沥中,老翁仍能安然“睡美”,体现他心无所虑的闲适情怀。

C.取暖的燃料已化为灰烬,老翁却“香添暖被笼”,与“睡美”形成照应。

D.尾联与首句遥相呼应,直抒胸臆,突出秋霜的冷酷,表述愤懑无奈之情。

4.本诗中“老翁”的形象与诗人在《琵琶行》中塑造的“江州司马”的形象有何异同?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夜寄皇甫冉郑丰

刘方平

洛阳清夜白云归,城里长河列宿①稀。

秋后见飞千里雁,月中闻捣万家衣。

长怜西雍青门②道,久别东吴黄鹄矶。

借问客书何所寄,用心不啻两乡违。

①列宿,指群星排列。②青门,汉青门外有霸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后以“青门”泛指送别之处。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起笔不凡,视野阔大,写洛阳秋夜天高云淡,月华似水,清辉笼罩着静谧的古城。

B.“青门”点出送别地点,“长怜”表现了诗人对客居异乡的朋友的无限同情和怜惜。

C.“久别”写出了诗人无友人相伴的孤独寂寞,又暗含思念好友和渴望早日相见的厚意。

D.尾联宕开一笔,视角转到对方,朋友写好“客书”却因诗人居无定所,不知寄往何处。

6.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岁晏村居

石介

岁晏有余粮,杯盘气味长。

天寒酒脚落,春近臛头香。

菜色青仍短,茶芽嫩复黄。

此中得深趣,真不羡膏粱。

臛:肉羹。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出岁暮之时家有余粮、饮食无忧的场景,表述出了喜悦之情。

B.颔联承接第二句,对仗工整,叙写了室内餐桌上有美酒佳肴的场面。

C.颈联转写室外,写出蔬菜、茶叶已经发芽,但长势不佳,令人担忧。

D.本诗将景、事、情融为一体,描写农家生活恬淡自然,有陶渊明之风。

8.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悟?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其七)

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①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②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①裛:通“浥”,沾湿。②群动:各类活动的生物。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赞秋菊的佳色,不待露水消逝,在其色香俱佳时采撷,尽显对菊的钟爱之情。

B.诗人撒菊花于酒中,自斟自饮,解忧忘俗之外,别有一种高洁洒脱的雅趣。

C.日晚鸟归之景频见于陶明诗,很有象征意味,多是诗人辞官归田的形象写照。

D.东篱采菊,凭轩饮啸,生活简单,精神丰赡,诗人以清高傲视着俗众生活。

10.有人说诗的后六句流露出诗人“喜乐与寂寞兼有”的心绪,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兴①

陆游

小雨迎藜杖,微风入葛巾。

宁甘结袜②系,不作拜车尘③。

施药乡邻喜,忘机鸟雀驯。

家山又初夏,好在不赀身。

①诗歌写于诗人被罢官多年的晚年时期。②结袜:《史记·张释之传》记载:“王生尝召居廷中,三公九卿尽会立。王生老人,曰:吾袜解。顾谓张廷尉:‘为我结袜!’释之跪而结之。”王生:处士,谓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③拜车尘:《晋书·潘岳传》记载:“岳谄事贾谧,每候其出,辄望尘而拜。”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藜杖”“葛巾”与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的“竹杖芒鞋”“蓑”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相同。

B.诗歌以自叙的口吻,述说诗人在微风细雨之中,身背药囊,四处为乡邻施药、治病的情景。

C.“忘机鸟雀驯”借写山间与世无争的鸟雀明确表述诗人即便去官多年但依然希望被朝廷重用的理想。

D.“初夏”写诗人给百姓看病的季节,但诗人认为自己不是高贵的人,所以并不害怕天气热。

12.作为诗歌“诗眼”的第二联,除了使用典故,还用了什么手法?表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诗人对人生怎样的深刻理解?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边

尚颜

边阴四顾浓,饥马嗅枯丛。

万里八九月,一身西北风。

偷营天正黑,战地雪多红。

昨夜东归梦,桃花暖色中。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嗅”字描写了饥饿的马匹于枯草处觅食的细节动作,暗示军队供养不足,反映了戍边将士生活的艰辛。

B.颔联写出了从广袤天空吹来的西北风,营造了阴冷、荒寂的环境,为下文生活和作战做了背景铺垫。

C.颈联虽点明了作战激烈带来的巨大流血牺牲,体现了战争的残酷,但也抒发了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D.唐朝的边塞诗内容丰富深刻,体裁风格多样,本诗反映了边地生活的艰苦现状,以及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14.结合诗作内容,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鉴赏本诗。

秋日送别

骆宾王

寂寥心事晚,摇落岁时秋。

共此伤年发,相看惜去留。

当歌应破涕,哀命返穷愁。

别后能相忆,东陵有故侯①。

①事见《史记·萧相国世家》:“召平者,故秦求陵侯。秦破,为布农,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句点明了送别的时节,实写秋天的寥落,点染了离愁别绪,使全诗笼罩在伤感的氛围之中。

B.第三、四句用“伤”字和“惜”字直接抒发诗人的离愁别绪,同时感慨年华老去,青春不再。

C.“破涕”表明诗人送别友人,虽然心中充满不舍,满怀悲戚,但仍然告诫自己要保持乐观的态度。

D.诗歌对仗工整,语句平淡却极其自然,毫无斧凿痕迹,把离别的心境表现得颇为深沉,耐人咀嚼。

16.请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述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黄州①

苏轼

病疮老马不任鞿②,犹向君王得敝帏③。

桑下岂无三宿恋,樽前聊与一身归。

长腰④尚载撑肠米,阔领先裁盖瘿⑤衣。

投老江湖终不失,来时莫遣故人非。

①元丰七年(1084)三月,苏轼由黄州改任汝州(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四月离黄州时作此诗。②鞿:马络头。③敝帏:残破的帷幔。在这里比喻皇上怜恤臣下,给予一定的官职。④长腰:楚地一种上等的长腰粳米。⑤瘿:生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当时汝州饮用水缺碘,流行大脖子病。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老病的马不能胜任络绳束羁自况,委婉表述自己离开黄州赴任汝州的处境。

B.颔联化用佛家不三宿桑下的典故,表明在黄州已久,已对黄州产生深深依恋之情。

C.颈联虚实结合,诗人自嘲肚里还装着黄州的米,却已裁好阔领衣,以便遮掩大脖子。

D.尾联诗人表述自己年老时还想回黄州的愿望,希望到时候老朋友们不要对他有非议。

18.清代纪昀曾评价此诗“婉转清切”,意思是说表意婉转,感情真切。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十五)

鲍照①

君不见柏梁台②,今日丘墟生草莱;

君不见阿房宫,寒云泽雉栖其中。

歌妓舞女今谁在?高坟垒垒满山隅。

长袖纷纷徒竞世,非我昔时千金躯。

随酒逐乐任意去,莫令含叹下黄垆③。

①鲍照:南朝宋,家境贫困,年少时曾从事农耕,献诗言志被刘义庆擢为侍郎,后离开始兴王任永安令,接着刘劭谋反,他蒙受株连。仕途坎坷,几度沉浮。②柏梁台:汉武帝所建,非常豪华,武帝尝于其中宴请群臣,赋诗作乐。③黄垆:犹“黄泉”,地下深处。

1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柏梁台”“阿房宫”这两座建筑曾是秦皇、汉武富贵尊荣生活的突出表现,而今天都成了废墟,显得清冷、荒凉,与昔日的繁华适成鲜明的对照。

B.“长袖纷纷”表现“歌妓舞女”穷妍极态、争宠取怜,这里用了个“徒”,表示枉费心机,又用一个“我”字,借的口吻现身说法,很是冷峻。

C.长袖竞世,是一种情态百出、忘乎所以的形象,当不仅指那些宫人,还用来象征世上追逐名利的奔竞之徒。

D.最后诗人表述了要学会及时享乐,顺着心意去生活的感慨,不让自己在黄泉路上留有遗憾。

20.有人认为这首诗反映的情绪是消极的但又含有积极的内容。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家山好

刘述①

挂冠归去旧烟萝。闲身健,养天和。功名富贵非由我,莫贪他。这歧路、足风波。水晶宫里家山好,物外胜游多。晴溪短棹,时时醉唱里棱罗。天公奈我何。

①刘述:字孝叔,湖州(别称“水晶官”)人。举进士,神宗时累官刑部郎中。

2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宋时,词牌名与词的情感、内容已大多没有关联,本词却是个例外。

B.“挂冠”用典,指辞官归隐。“旧烟萝”代指故乡,透露出故乡风景之美。

C.“水晶宫”与“晴溪短棹”暗相呼应,写出江南水乡特色,点出人物活动。

D.这首词不避口语,委婉含蓄,不经意写来,意到语工,不期高远而自高远。

22.“挂冠”之后,词人感慨颇多。词中抒发了哪些人生感慨?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①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①张孝祥:南宋词人。他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②湖,指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

2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讯湖边春色”写词人重游三塔湖如见故人,故而问候湖边的春色,表述出词人主动前来探访的急切心情。

B.“重来又是三年”写出两次游湖相距的时间,寄寓了故地重游的感慨,暗示其间经历了人生的多少波折变幻。

C.“东风”二句描画乘船过湖的情景,表现了东风的强劲、杨柳的轻柔,表述了词人超脱尘网、得其所哉的无限快意。

D.“世路”二句暗承上片,“此心到处悠然”乃因“世路如今已惯”,用语极淡而寄意深沉,内蕴一股抑塞沉郁之气。

24.请从画面描写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词下阕的最后两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2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两句连用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典型意象描写夏日(夏末秋初)雨后的景象。

B.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描写了村中游赏时偶遇细雨,但仍欣赏了一派树林葱郁、蝉声四起的夏末秋初雨后村舍之景。

C.“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写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状态。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

D.“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本词的点睛之笔,“殷勤”运用拟人手法,使雨有了人的情意。在这两个字里,还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说:有谁还能想到几经贬谪的词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却了,唯有天公还想到我,为我降下这场雨。

26.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妙处。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农家望晴

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农家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2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农家望晴》选取打麦晒场时的农家生活片段。第二句赋予西风以人格,表述了“西风早晚都会过去”的乐观信念。

B.《农家望晴》中“麦场”暗示了季节和“望晴”的原因。而“高处”则形象地表现出老翁“望云开”的迫切心情。

C.《乡村四月》首句一“绿”一“白”照应尾句的“桑蚕”“插田”;“遍”“满”二字写草木之葱郁,河水之满溢。

D.《乡村四月》用通俗明畅的语言,刻画了景与人的特征。其写景主要是为了突出季节性,进而表现人的农事活动。

28.两首诗歌都写到了“雨”,试从意象特点与感情抒发角度比较其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其五)①

杜甫

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来。

兴移无洒扫,随意坐莓苔。

注①:何将军,郑广文好友。

2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与郑广文满怀兴致而来,初见“剩水”“残山”,心中难免有凄凉之感。

B.颔联将“绿”“红”前置,句法灵动,突出了“折笋”“肥梅”给人的视觉冲击。

C.第六句中的“金鱼”是何将军的配饰,“金鱼换酒”写出何将军好客及嗜酒豪兴。

D.本诗中诗人山林做客显得放松随意,与《客至》中诗人因菜少酒陈略显歉意不同。

30.明人汪瑷说尾联“见宾主相忘之乐”,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乐”的原因。

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一)

杨万里①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②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①杨万里,江西吉水人,做此诗时他正离家宦游,在广州任内。②无那:无奈。

3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锦绣堆”形容海棠花团锦簇,如堆锦织绣。这一片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象并非眼前的实景,为虚写。

B.诗人从春日海棠开花、万物春回,联想到自己老了,生机勃勃的春景与人的衰飒老气形成了对比。

C.诗中虽然写“梦入”,但诗人其实并没有做梦,是诗人看到今日春风和煦,春暖花开,感觉恍若梦境。

D.“万物皆春”明点“春”,“一年过社”说的是春社,暗点“春”。海棠花开燕子飞回,使人感到花也春,鸟也春。

3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3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嗟”是叹息之声,贬谪分别时的痛苦不言而喻,置于句首,给全诗定下感情基调。

B.首联“谪居”二字,照应了题目中的两个“贬”字点出,笔法轻灵自然,不着痕迹。

C.中间两联从李、王二人不同的贬谪之地分别着笔,进一步表述对他们的关心和不舍。

D.“圣代雨露”是古诗中的惯用语,尾联二句既有对友人的劝慰,又有悲观失落。

34.本诗以其情感蕴含复杂而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诗赏析抒情的妙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种柳戏题①

柳宗元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②,惭无惠化传。

①此诗是诗人出任柳州刺史时所作。②思人树:出自《史记·燕召公世家》,古代燕召公有惠化(德政与教化)于民,他死后,人们自觉地爱护他生前亲手种的甘棠树,还作了诗篇歌咏他,以表示对他的怀念。

3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应是柳宗元现存诗歌中别具一格的作品,一改平时严肃风格,紧紧扣住诗题中的“戏”字而作,基调轻松。

B.首联十个字嵌入了四个“柳”字,交代了人物、事件和地点,既照应了诗题“种柳戏题”,又使读者感到新颖别致。

C.颔联想象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会成为人们将来谈笑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会变成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D.尾联中,诗歌运用了“思人树”这一典故,并以议论的口吻,表述诗人种柳也是为了追念古代燕召公的深挚情怀。

36.这首诗语言风格鲜明,请概括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特点,并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这种语言风格和表现的思想情感的关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因许八奉寄江宁旻上人①

杜甫

不见旻公三十年,封书寄与泪潺湲②。

旧来好事今能否,老去新诗谁与传?

棋局动随寻涧竹,袈裟忆上泛湖船。

闻君话我为官在,头白昏昏只醉眠。

①江宁曼上人是杜甫年轻时游吴越期间的好友,此诗为杜甫收到许八带来的旻上人的书信后的奉寄之作。②潺湲:水慢慢流动,形容流泪的样子。

3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题目并交代了写作目的,“三十年”突出了分别之久,“泪潺湲”则突出内心情绪的波动。

B.颔联采用疑问句的形式,将年轻时交往之“好事”与现在新诗无人“传”进行对比,突出“三十年”的变迁。

C.颈联借助想象,表述诗人希望未来能与老友对弈、泛舟的美好愿望,暗含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D.全诗语言朴索、平白如话,时间跨度虽近三十年,但以情感为线,诗句前后勾连,毫无断裂之感。

38.首联中诗人为何“泪潺湲”?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少年行四首(其一)

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少年行

王昌龄

西陵侠年少,送客过长亭。青槐夹两路,白马如流星。

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①。

①燕山铭:指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勒功。

39.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诗写少年的日常生活,诗人精心选取了高楼纵饮这一典型场景来塑造人物。

B.前诗“美酒斗十千”与“斗酒十千恣欢谑”表述效果相似,突出饮酒的铺张。

C.后诗“如流星”运用比喻修辞,突出战事的紧急,与颈联中“羽书急”呼应。

D.前诗洋溢着青春浪漫的色彩,后诗则涌动着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风采各异。

40.两首诗塑造的少年形象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参考解析

1.B

2.①相同点: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本诗中,“黄鹤翅”比喻包祭酒,“飞云空”比喻步入仕途。孟诗中,“垂钓者”比喻当朝执政的人,指张九龄。“羡鱼情”比喻从政的心愿。两首诗都表述了希望得到赏识和举荐,进入仕途的心愿。

②不同点:本诗表述渴望被举荐的情感更直接而强烈,“愿将黄鹤翅,一借飞云空”意思是:希望能借助黄鹤的翅膀飞上九天,翱翔万里,被您举荐能够平步青云。

孟诗表述此情委婉而含蓄。“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我这个闲居的隐士不能够为您效力,备感无奈,我只能空向您表述一番羡慕之情罢了。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述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B.“第五到八句中诗人表现自己才华出众的同时”错误,第五到八句中表现的是包祭酒才华出众,而不是诗人自己。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表述技巧和评价诗歌中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相同点: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本诗中,诗句“愿将黄鹤翅,一借飞云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黄鹤翅”比喻包祭酒,“飞云空”比喻步入仕途。孟诗中,“垂钓者”比喻当朝执政的人,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羡鱼情”比喻从政的心愿。向张丞相发出呼吁,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诗人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两首诗都表述了希望得到赏识和举荐,进入仕途的心愿。

不同点:本诗表述渴望被举荐的情感更直接而强烈,诗句“愿将黄鹤翅,一借飞云空”直接表述了诗人渴望被举荐的情感,希望能借助黄鹤的翅膀飞上九天,翱翔万里,被您举荐能够平步青云。孟诗表述此情委婉而含蓄。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述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

3.D

4.相同:本诗中“老翁”的形象与诗人在《琵琶行》中塑造的“江州司马”的形象都是年老体衰、孤独寂寞的形象。本诗中颈联燃料经夜化为灰烬,夜已过去,老翁却“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睡,体现老翁的体衰闲散;尾联老翁“晓晴”时仍未起,漫不经心地看满阶红霜叶,突出了老翁的孤独寂寞。《琵琶行》中“谪居卧病浔阳城”“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写诗人年老体衰、孤独寂寞之感。

不同:本诗中“老翁”的是安闲清静、闲散无事形象。颔联“卧迟”写老翁年老瞌睡少,不喜早睡,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却安然“睡美”,正说明他心无所虑,具有闲适的情怀。

《琵琶行》中塑造的“江州司马”是被贬谪在偏远的地方,感觉孤独而委屈,内心凄凉、郁闷、悲伤的形象。“我从去年辞帝京”起以下十二句,写地势荒僻,环境恶劣,举目伤怀,一点开心解闷的东西都没有,这就是他耳闻目睹的一切,无不使人感到悲哀。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表述愤懑无奈之情”“直抒胸臆”错误。尾联写老翁“晓晴”时仍未起,漫不经心地看满阶红霜叶,突出老翁的闲适无事、孤寂淡泊;不久前还红似二月花的树叶,一夜之间就被秋风秋雨无情地扫得飘零满阶,表现了大自然的冷酷无情。诗人从树木移情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所以“寒”一语双关,既指环境,又指情感。所以并非是“直抒胸臆”。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相同:本诗中“老翁”的形象与诗人在《琵琶行》中塑造的“江州司马”的形象都是年老体衰、孤独寂寞的形象。本诗中颈联燃料经夜化为灰烬,夜已过去,老翁却“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睡,体现老翁的体衰闲散;尾联老翁“晓晴”时仍未起,漫不经心地看满阶红霜叶,突出了老翁的孤独寂寞。《琵琶行》中“谪居卧病浔阳城”写诗人年老体衰之感;自“我从去年辞帝京”起以下十二句,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

不同:本诗中“老翁”的是安闲清静、闲散无事形象。颔联“卧迟”写老翁年老瞌睡少,不喜早睡,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却安然“睡美”,正说明他心无所虑,具有闲适的情怀。尾联老翁“晓晴”时仍未起,漫不经心地看满阶红霜叶,突出了老翁的闲散无事。

《琵琶行》中塑造的“江州司马”是被贬谪在偏远的地方,感觉孤独而委屈,内心凄凉、郁闷、悲伤的形象。“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地势荒僻,环境恶劣,举目伤怀,一点开心解闷的东西都没有。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诗人自己的苦闷移情的结果,诗人的悲哀苦闷完全是由于他政治上受打击造成的,但是这点他没法说。他只是笼统含糊地说了他也是“天涯沦落人”,他是“谪居卧病”于此,而其他断肠裂腑的伤痛就全被压到心底去了。这就是他耳闻目睹一切无不使人悲哀的缘由。

5.D

6.①本联集聚“秋”“雁”“月”“捣万家衣”几个意象,极力体现思念朋友与家乡之感。②采取视听结合和远近结合的方式来描绘所见、所听景象。“秋后见飞千里雁”从视觉角度写远观之景,“月中闻捣万家衣”从听觉角度写近闻之景。③层次井然。因为见归乡飞雁而心生凄凉寒意,从而引发为远方之人而捣制的寒衣声。写景状物符合人的认知,因果逻辑清晰,思路顺畅自然。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诗人居无定所”说法有误。诗人是因为不知道皇甫冉郑丰两个人是否已经回到东吴还是仍然客居西雍,渺无定踪,才不知道寄书当向何处。

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炼句的能力。

颔联中的“秋”“雁”“月”“捣万家衣”这几个意象。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乘着长风,奋力飞往南方越冬。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或分别友人的怀念之情,因此,诗人们常以鸿雁作为书信的象征,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思念之情。而关于“月”与“捣衣”,唐王朝沿用府兵制,应征人员的衣服武器俱得自备。所以,每到清寒时节,在家的女子就要在劳作之余趁夜为戍边的丈夫准备寒衣。而唐朝时民间衣料依然是苎麻葛,需砍来苎麻煮后再捣而成葛布然后再制衣。此时,征人之妻不仅承受着赶制戎衣的沉重负担,在精神上还承受着征夫音讯不通、长年不归的煎熬。她们往往借助“捣衣”的劳作表述对丈夫牵肠挂肚的思念之情、盼归愿望。所以它们都是唐诗中表示思念的常见的典型意象。所以诗人选用的这几个意象,从其本身我们就能看到其中蕴含的浓浓的思念之情。

在手法上,“见”是视觉描写,展现的是眼前所见。而诗人所见的大雁高飞之处远达千里,所以所写的是远观之景。而后句的“闻”则是听的意思,诗人听见捣衣声采用的是听觉描写。而炼制苎麻捣成葛布,这声音必不会如大雁般千里之外还能听到,所以“月中闻捣万家衣”所写的是近闻之景。

在写作思路上,“秋后见飞千里雁”必然是白天所见之景,正是因为看见大雁南飞,深感凉意,发觉寒冬将至,所以人们才会趁夜,诗人也才能“月中闻捣万家衣”。诗人这两句诗,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展开,由白天看见秋寒意象引发月下闻捣衣,也符合当时人们生活的日常逻辑,思路顺畅。

7.C

8.对这样一个安定而丰裕的岁晏生活感到心满意足,也为农人的丰收感到高兴。同时与下文的真不羡形成巧妙对比,表现了自己不贪慕膏粱的富贵生活、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

7.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述技巧的能力。

C.“长势不佳,令人担忧”错误。“菜色青仍短,茶芽嫩复黄”冬天过后菜苗苗开始发绿了,阳春将至茶苞苞也露出鹅黄。表现“春近”的大地生机与活力,寄予的喜爱与期望。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这首诗首联点题,写农村中丰收后的乐事。颔联写天虽冷而酒可御寒,还联想到藿头的美味可口。颈联写“菜”“茶”等植物,均冲破寒冷的地面,迎接春天。写出了农村丰收后丰裕、安然、愉悦的生活情境,为农人的丰收感到高兴。

尾联“此中得深趣,真不羡膏粱”表示自己不会因平民身份而去羡慕那些膏粱之徒,而他岁晏村居,能有此享受,已经心满意足。表述了诗人对村居生活喜爱之情。结构上,前三联所描绘的农村中丰收后的乐事,与“真不羡膏粱”形成对比,“膏粱”不足羡慕,表现了自己不贪慕膏粱的富贵生活、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

9.D

10.①五、六句即事抒情,诗人自斟自饮,一杯复一杯,显得悠闲洒脱,兴味酣然。但也有有酒无友、对壶独酌的孤独寂然。②七、八句写傍晚时万物消歇静息,鸟儿匆匆回林,体现出淡淡的寂寞;而独居田园中欣赏此景,心中也有淡淡的喜悦。③九、十句写诗人以尽情长来一抒喜乐满足的心怀,但“聊复”一词则又流露出内心的寂寞和惆怅。

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D.“以清高傲视着俗众生活”错误,诗中的“啸傲”是放歌长啸,傲然自得的意思,并非高傲孤傲,诗人从简单的生活中获得的是自足自得,自信喜乐,并无以清高孤傲鄙视俗众生活的情感。诗人只是厌弃官场,但却喜爱农村田园生活。

故选D。

1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首先明确观点,同意。

五、六句意思是一个人对菊自酌,一挥而尽再执酒壶注杯中。独饮有有酒无友、对壶独酌的孤独寂然;两句各着一“虽”字、“自”字,就洗去孤寂冷落之感,“自”字显得那壶儿似也颇解人意,为诗人手中的酒杯殷勤地添注不已。“倾”字不仅指向杯中斟酒,还有酒壶倾尽之意,见出他自酌的时间之长,兴致之高,饮酒之多;

七、八句写日落之后各类生物都已歇息,归鸟向林欢快鸣。傍晚时万物消歇静息,环境空旷静寂,唯有鸟儿正匆匆回林,纷然喧鸣,这两句景中寓情,环境的宁静优美,又衬托出的闲适心情,同时也是陶渊明此时志趣的寄托,淡淡的寂寞中更多的是回归的喜悦;

九、十句写诗人纵情欢歌东窗下,姑且逍遥度此生。“啸傲”谓歌咏自得,无拘无束。以尽情长啸来一抒喜乐满足的心怀,但“聊复”,姑且算是,给这一切罩上了一层无可奈何的色彩,它上承“忘忧”、“遗世”,仍然表现出壮志难酬的憾恨,并非一味悠然陶然,又流露出内心的寂寞和怅惘。若选不同意,结合诗句言之成理即可。

11.C

12.①对比的手法。用张释之为王生结袜和潘岳谄媚高官对比,表述了诗人宁愿像张释之礼待王生那样为乡邻做些有益的事情,也不学习潘岳之流趋炎附会权贵;②表述出诗人归隐山林、厌恶官场、保持高洁品格的情感。③人的一生,要坚持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到生活的乐趣;如果没有高尚的情怀、人生的追求,即使身居高位,也没有了人生的价值。

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但依然希望被朝廷重用的理想”错误。表现诗人在帮助相邻后得到的回报和满足,以及在山林生活的惬意、闲适等,没有希望被朝廷重用的情感。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述技巧、诗人情感等能力。

诗歌颔联的意思是宁愿心甘情愿地做像张释之为王生结袜那样的人,也不作像潘岳那样谄媚高官的人。这里将张释之为王生结袜和潘岳谄媚高官进行对比,通过后文可知,诗人在罢官期间为乡邻施药,就像山间的鸟一样与世无争,所以通过对比,表述了诗人宁愿像张释之礼待王生那样为乡邻做些有益的事情,也不学习潘岳之流趋炎附会权贵。同时也表述了自己隐居山林、不愿做官、不趋炎附势、保持高洁品质的情感。这首诗写于诗人被罢官多年的晚年时期,但是诗人为乡邻施药让自己很快乐,就像山间那与世无争的鸟一样,所以人的一生要找到自己的价值,找到生活的乐趣,即使不能身居高位,也要有高尚的情怀、人生的追求。

13.C

14.①以乐景衬哀情。“桃花暖色中”以乐衬哀,抒发了思乡之情。

②对比。本诗现实与梦境形成对比,反映了边地生活的艰苦,表述了浓烈的思乡之情。

③虚写。通过梦境虚写故乡春暖花开的温馨画面。

13.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述技巧的能力。

C.“但也抒发了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错误。诗歌颈联没有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主要突出战争的残酷。

故选C。

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述技巧的能力。

此诗是边塞思乡诗,所以我们主要考虑如何传达出诗人的思乡之情、战争的艰苦生活,理解诗句,点明手法,即可作答。

如尾联虚写梦境,想象故乡春来桃花盛开的美景。“桃花暖色中”景色虽美,却只是人们睡梦中才可得见的美景,这以乐景衬哀情,更加突出战争的残酷。

此外,本诗尾联“桃花暖色中”,桃花绚烂,是美好的景色,而本首诗歌表述的感情是哀伤之情,所以运用的是以乐景衬哀情的方法,抒发了思乡之情。也与前三联反映的边塞生活的艰苦现状形成对比,在强烈的对比下,更加突出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也强化了战士们的思乡(厌战)之情。

“昨夜东归梦,桃花暖色中”并非主人公亲眼所见的真实景象,而是睡梦中的场景,这里运用了虚写的手法,通过梦境展现故乡春暖花开的温馨画面。

15.C

16.①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的惆怅;②年华逝去、处境困顿的悲慨。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

C.“但仍然告诫自己要保持乐观的态度”错误。“当歌应破涕”中,“应”为“应该”之意,结合后句“哀命返穷愁”分析,诗人虽然认为对酒当歌之时应该不再悲伤,但是由于自己处境困顿,怎么也无法摆脱这种愁绪。

故选C。

16.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本诗是骆宾王闲居齐鲁后期所作,诗人寄迹他乡,生活艰难,再加上在这萧瑟的秋季与友人分离,怎能不心生伤痛呢?诗人用“伤年发”抒发年华老去的忧伤;“相看惜去留”,别时留恋万分,不忍离别,抒发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哀命返穷愁”中的“穷”,点明处境困顿,结合背景可知诗人抒发了处境困顿的悲慨;“别后能相忆”则抒发了对友人的不舍与自己内心的悲凉。

17.C

18.①诗人以“病疮老马”自比,婉转喟叹自己年老多病不堪新任;②用“桑下三宿”的典故,婉转地表述对黄州的留恋与不舍;③用“盖瘿衣”表明自己已做好任职准备,也暗含着对上任汝州的担忧;④用“投老江湖终不失”含蓄地表述日后还想回到黄州的心愿;⑤全诗围绕“别黄州”的离情,将多种情感互相缠绕,真切感人。

1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颈联虚实结合”分析错误,“长腰尚载撑肠米,阔领先裁盖瘿衣”两句都是实写,没有虚写。

故选C。

1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联“病疮老马不任鞿,犹向君王得敝帏”,诗人说自己像一匹老病的马,已不能胜任络绳束羁,但仍然效忠皇上,获得一官半职。诗人以“病疮老马”自比,婉转喟叹自己年老多病不堪新任,表述了自己不愿离开黄州的情感。

颔联“桑下岂无三宿恋,樽前聊与一身归”,僧人不在一棵桑树下睡三宿,以免时间一久,对桑树产生爱惜之情。后以此典指对世间事物的顾恋,未能脱去凡心。借用“桑下三宿”的典故,表明自己对黄州已经有了感情,表述自己即将离开黄州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颈联中“长腰尚载撑肠米,阔领先裁盖瘿衣”,以“阔领先裁盖瘿衣”说明自己已经做好任职准备,指出汝州当地的情况更加艰苦,同时也暗含对上任汝州的隐隐担忧。

尾联“投老江湖终不失,来时莫遣故人非”中“投老江湖终不失”表明心迹:日后还想回黄州。表明了对黄州恋恋不舍的心情。

纵观全诗,有对离别黄州的不舍、对未来的隐忧,也有对将来仍要回来居住的心愿。诗歌写得波澜起伏、婉转多情。

19.B

20.消极:“君不见”两句写出了过往富贵繁华终将逝去、又由“歌妓舞女”“长袖纷纷”影射世人竞世的徒劳,最后得出人生虚幻,及时行乐的结论。积极:他出身孤贱、遭遇坎坷,被压抑的人生深含着对权势名利的占有者、“长袖竞世”的厌恶和愤恨,看似消极的言辞实则有着积极的人生态度。

1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借的口吻现身说法”分析错误。这里用的“我”字,是借宫女的口吻,不是的口吻。

故选B。

20.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关于消极的内容方面,本诗所描写的内容几乎都是消极的,如“君不见柏梁台,今日丘墟生草莱;君不见阿房宫,寒云泽雉栖其中”,这两句通过对“柏梁台”“阿房宫”两处著名建筑的昔盛今衰,表现出过往富贵繁华终将逝去,即使是帝王将相也不可避免。而“歌妓舞女今谁在?高坟垒垒满山隅。长袖纷纷徒竞世,非我昔时千金躯”两句,则是通过“歌妓舞女”“长袖纷纷”的描写,指出美貌的短暂以及世人竞世的徒劳。最后一句“随酒逐乐任意去,莫令含叹下黄垆”,则是得出人生虚幻,及时行乐的结论。所以整首诗的内容上都表现出消极的思想情绪。

但如果联系的出身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则能从的消极思想中体会出积极的方面。当时的社会以出身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以门阀决定一个人的仕途,而出身孤贱、遭遇坎坷,才华得不到发挥,个人的理想受到压抑。所以对当时社会状况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在诗中看似消极的内容中,深含着对权势名利的占有者、“长袖竞世”的厌恶和愤恨,诗中表现出以一种不合作的姿态来对待社会,看似消极的言辞实则有着积极的人生态度。

21.D

22.(1)由“功名富贵非由我,莫贪他”可以看出词人对功名富贵的厌弃;(2)由“闲身健,养天和”“水晶宫里家山好,物外胜游多”可以看出对悠闲自得生活的喜爱;(2)由“天公奈我何”可以看出词人摆脱世俗功名羁绊的豪放洒脱。

2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

D.“委婉含蓄”错误,“功名富贵非由我,莫贪他”“足风波”“家山好”“天公奈我何”等用语直接表露词人对功名富贵的厌弃以及对家乡美景以及生活的喜爱,语言直白。

故选D。

22.本题考查学生品味分析诗歌思想情感态度的能力。

“挂冠”是指辞去官职,考生需要找出词人辞去官职之后的表现,根据这些表现概括人生感慨。

如“功名富贵非由我,莫贪他。这歧路、足风波”是说功名富贵不由人掌控,不要贪恋,并用“歧路”来指之前的为官之路,认为这条道路“足风波”,由此可以看出词人对功名利禄以及仕途的厌弃。

如“闲身健,养天和”“水晶宫里家山好,物外胜游多。晴溪短棹,时时醉唱里棱罗”是说挂冠归乡后,悠闲自得,内心平和,家乡风景优美,可以快意游览,可以时时“醉唱”,由此可以看出词人归乡后生活的悠闲之态以及对这种生活的喜爱。

如“天公奈我何”是说天公能奈我何,摆脱了世俗的功名富贵,再也不必受庶务的干扰,可以看出词人摆脱这一切的豪放和洒脱。

23.C

24.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水天相连,沙鸥自由飞翔其间的辽阔深远而又生气盎然的画面。词人运用动静结合(或:点面结合)的手法,使画面生动、意境悠远,与其“悠然”的心境自然相融,暗寓着词人对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返归自然的热切期待。

2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表现了东风的强劲”错误。东风似乎有意,轻轻吹拂,送我渡过湖波,“东风”句,表现的是春风的轻柔、友好。故选C。

24.本题考查学生诗歌鉴赏炼句的能力。“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紧承“悠然”二字宕开一笔,着力描写来到湖中寒光亭时所见的自然美景。词人撇开“世路”,来到寒光亭上,只见寒光亭下的湖水一碧万顷,犹如辽阔无际的蓝天;在这明丽如画的水天之间,一群沙鸥展翅飞起,自由翱翔。画面辽阔深远而又充满蓬勃生气。“水连天”是静态景色,是背景;“飞起沙鸥一片”是动态景色,是特写镜头。这一静一动、点面交映的画面,充满了蓬勃的生气,陶醉着词人的心胸。特别是沙鸥飞起的镜头,不仅使整个画面灵动起来,更寄寓着“鸥鸟忘机”与鸥同盟的深意。以唾弃世路和同盟鸥鸟表露出投身自然的悠然心境。这末尾两句,纯粹写景,以景结情,语淡意远,余味不尽,词人对于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于返归自然的恬适愉快,尽在言外,从而成为全词意境旷远、余音绕粱的结笔。

25.B

26.①视觉、嗅觉相结合。从视觉写色:“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②远近结合。“翻空白鸟”是远景,“照水红蕖”是近景。③动静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属于动静。红蕖散发幽香,属于静景。④俯仰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这是仰视角度;水中红蕖,这是俯视角度。⑤色彩搭配。白色的鸟与红色的荷花,红白相间,引人入胜。⑥运用叠词。“时时”写出了白鸟之多,翻飞之迅疾。“细细”运用通感,将香味视觉化,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

2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描写了村中游赏时偶遇细雨”说法错误,雨为昨夜之雨,非游赏时所遇。这首词先写游赏时所见村景,接着才点明词中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

故选B。

26.本题考查学生炼句的能力及鉴赏诗歌写作手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从顺序、着眼点和艺术手法几个角度作答。

此句意思是: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飞过,池塘中的红色荷花不时传来阵阵幽香。

从顺序上看,俯仰结合,远近结合。白鸟在空中,这是仰视角度,红蕖在水中,是俯视角度;白鸟离人较远,是远景,荷花近在眼前,是近景。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一幅立体的画面。

从着眼点看,视觉、嗅觉结合。“白鸟”与“红蕖”是眼睛看到的,是视觉;“细细香”是鼻子闻到的,是嗅觉。多种感官的运用调动了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全方面表现了景色的怡人。

从手法上看,动静结合,白鸟翻飞,是动景,写出生机之美;红蕖照水,是静景,写出优雅之美。动静结合,使诗歌具有画面感,让人如临其境。

从色彩搭配上,白色的鸟与红色的荷花,红白相间,对比鲜明,意境清新淡雅,颇有诗情画意。

从用词上看,运用叠音词,“时时”写出了白鸟之多,翻飞之迅速。“细细”运用通感,将香味视觉化,是说荷花散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的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叠词的使用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27.A

28.①雍诗中的雨,是秋天收割时节即将到来的大雨,是农人们不希望看到的。

②翁诗中的雨,是春季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农人们在雨中务农,突出刚刚收完蚕茧便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

2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表述了‘西风早晚都会过去’的乐观信念”有误,在“打麦晒场”这个节骨眼上,天气好坏关系到一年收成。一场大雨,将会使很多人家的希望化作泡影。所以第二句中,诗人是在恳切地默祷苍天不要下雨。“为问西风早晚回?”早晚回,即“何时回”,表现的心情是焦灼的,而非“乐观的”,此处标点符号“?”也是提示。

故选A。

2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述技巧的能力。

雍诗中“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两句是说,曾经听说秦地(今陕西一带)刮起西风就会下雨,西风啊,你什么时候回去啊?正当打麦晒场的时候,忽然变了风云。一时风声紧,雨意浓。秦地西风则雨,大约出自当时的农谚。提起这样的农谚,显然与眼前天气变化有关。“尝闻”二字,写出人们对于天气变化的关切。这样,开篇一反绝句平直叙起的常法,入手就造成紧迫感,有烘托气氛的作用。在这个节骨眼上,天气的好坏关系到一年的收成。一场大雨,将会使多少人家的希望化作泡影。所以诗人恳切的默祷苍天不要下雨。这层意思在诗中没有直说,而用了形象化的语言,赋西风以人格,盼其早早归去,仿佛它操有予夺之权柄似的。“为问西风早晚回?”“早晚回”,即“何时回”。这怯生生的一问,显示农耕社会中农民对上天的敬畏,表现的心情是焦灼的,是农人们不希望看到的。

翁诗中“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山原,山间原野。白,白色,指水。川,河流。子规,大杜鹃,又名“布谷鸟”,夏时各处飞叫,声如“快快布谷”,有催促农事意。雨如烟,指毛毛细雨,轻如烟雾。意思说:江南的山间原野,到处绿油油的,满河的流水,映着天光,白茫茫一片。在如烟似雾的细雨中,杜鹃鸟不时地鸣叫着,催促着农事。这两句写自然风光。前句是静景,有山原有河水,一“绿”一“白”,色彩明丽;后句是动景,有子规的鸣叫,有细雨的飘洒,情意绵绵。并于景物描写中,暗示出农事正忙。山原绿遍,草木葱茏,桑叶也当肥嫩,河水涨满,细雨如烟,恰是插秧的好时机,更有杜鹃鸟热心地鸣叫催促,人们怎么能够停闲呢?所以翁诗中的雨,是春季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农人们在雨中务农,突出刚刚收完蚕茧便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

29.A

30.①见景色气势雄阔,植物色彩缤纷而乐。本诗前两联写景,虽是“剩水”“残山”,却也气势雄阔,况且绿笋低垂红梅绽放,色彩缤纷十分美丽,令人喜乐。②见将军豪兴,宾主共饮而乐。本诗后二联说风景令人惬意,宾主双方兴致一来,随地而坐,弹筝喝酒,不亦乐乎。

2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A.“心中难免有凄凉之感”错误。“剩水”指园中水塘之水,“残山”指园中假山,这些是园中的景致,并非表现了山水残破之景。这两句展现了雄阔的气势,而非体现凄凉之感。

故选A。

3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全诗意为“园中的水塘如沧江涌来,假山是开采的碣石堆成。风儿吹折了绿笋,枝枝下垂;雨儿催肥了红梅,朵朵绽开。银子做的指甲是弹筝所用,随身佩带的金鱼小饰品可以用来换酒喝。兴致高昂,无须洒扫庭院,大家随意坐在莓苔上喝喝酒吧”。

通观全诗,赞景色壮美,享受尽兴豪饮。前二联写景,虽是零山碎水,却也气势雄阔,况且绿笋低垂红梅绽放,色彩缤纷十分美丽,由此可以总结出“见景色气势雄阔,植物色彩缤纷而乐”。

后二联表述情绪,此山此水此情此景让人十分惬意,宾主双方兴致一来,无需洒扫,随地而坐,银甲精巧,弹筝助兴,将军豪兴,金鱼换酒,尽享乐趣,由此可以总结出“见将军豪兴,宾主共饮而乐”。

31.C

32.①故园之思(怀乡之情)。写故园海棠花开、眼前燕回絮飞的美好春色,寓情于景,抒发思乡之情;

②爱春、惜春之情。春光明媚,诗人爱之欲餐,抒写爱惜春天之意;

③年华老去,愁对春光的孤寂之情。诗人在春光中孤独地老去,抒发枉抛光阴之叹。

3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是诗人看到今日……感觉恍若梦境”说法错误,“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诗句中是诗人真的梦见了家乡的海棠,抑或诗人假托梦境表述思念之情,并非见眼前之景感觉恍若梦境,“海棠开”并非眼前所见之景。

故选C。

3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联,“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诗一开头就点题,写春晴怀念故园(家乡)的海棠,意思说,今天天气晴朗,春风和暖,正是家乡海棠开花的时候,我在梦中回到江西吉州吉水老家,看到了海棠一朵一朵都开了,这繁花就像美丽的锦绣堆起来似的。写梦只是一种手段,目的在于表述思乡之情;

颔联,写初春的美景,“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抓住“独”,便可把握诗人的“孤寂”之情,大地回春,万物欣欣向荣,而人却老了,这里把春景和老人摆在一起,形成一种对比,是生气勃勃和衰飒老气的对比,从春日海棠开花,想到万物回春,又联想到自己将要老了。这里有意拿春景来反衬自己虚度年华,寄托了无限感慨,也激起了对春天的热爱。每年过了社日,燕子才飞回来。这里说的是春社。燕子是候鸟,过了春社日(春分前后),才从南方海岛上飞回。这一句和上句相呼应,以燕子飞回,补充说明“万物皆春”,使人感到花也春,鸟也春;

颈联“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写空中浮云,时多时少,故天色像青像白、或浓或淡,正是初晴景象。对句以直白之语,将柳絮将飞又堕的神态写出来。这柳絮像是要掉下来,却又飞上去,上上下下,来来往往,飘个不停。这一联也是形容“万物皆春”,使人感到天空也是春,柳絮也是春。这两联以乐景写哀情,表述诗人的孤寂和思念故园的愁绪;

尾联直接抒情,“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无奈这美好的春日风光吃不得,那么就让诗歌把它招引到翡翠琼瑶做的酒杯中来吧。晋朝陆机《日出东南隅行》说“秀色若可餐”,在这里一反其意,说春光“餐不得”;然而却又天真地设想:吟诗,让诗把它引到酒杯里,就可以连同酒一起喝下去了。正是用这种浪漫天真的构思,表现了热爱故园春光的真挚感情。

33.D

34.①首联和尾联直抒胸臆,首联中的“嗟”是叹息之声,置于句首,直接抒发的同情和惋惜之情,尾联中的“暂时”和“莫踌躇”表述了对友人的劝慰。(尾联答“委婉表述对圣朝的不满之意,为友人鸣不平”亦可)

②中间两联借景抒情和用典抒情:用巫峡风光、古民谣典故等内容,表述愁绪和对友人的殷切期盼。

3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尾联……又有悲观失落”错误。“暂时分手莫踌躇”句,诗人对友人的前景作了乐观的展望,没有悲观失落。

故选D。

3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述方式的能力。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中,抓住二人都是遭贬,都有满腹愁怨,而眼下又即将分别这一共同点,以深表关切的问句开始,表述了对李、王二少府遭受贬谪的同情,以及对分别的惋惜。“嗟”是叹息之声,置于句首,贬谪分别时的痛苦已不言而喻。“意何如”、“问谪居”,反复致意,其殷切珍重之情,显而易见,一开篇就以强烈的感情,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直接抒发了同情惋惜之情。“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针对李、王二少府远贬的愁怨和惜别的忧伤,进行了语重心长的劝慰,对前景作了乐观的展望。圣代雨露,是古代文人诗中的惯用之语,这里用来和贬谪相连,也还深藏着婉曲的微讽之意。重点是在后一句“暂时分手莫踌躇”,意思是说:这次外贬,分别只是暂时的,你们不要犹豫不前,将来定有重归之日,直接表述了对友人的劝慰之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化用《巴东三峡歌》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典故,设想李少府来到峡中,在这荒远之地听到凄厉的猿啼,不禁流下感伤的眼泪。下句写王少府贬长沙。衡阳在长沙南面,衡山有回雁峰,传说北雁南飞至此不过,遇春而回,借用苏武雁足系书典故,借典抒情。“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上句想象长沙的自然风光,下句想象夔州(即今四川奉节县)的名胜古迹;写李少府到了峡中,可以去古木参天、枝叶扶疏的白帝城凭吊古迹,以求慰藉。以上四句情景相融,结合得自然巧妙,苍凉中饱含亲切的情味。所写之境,从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