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现状及对策探究:以X社区为例7200字(论文)】_第1页
【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现状及对策探究:以X社区为例7200字(论文)】_第2页
【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现状及对策探究:以X社区为例7200字(论文)】_第3页
【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现状及对策探究:以X社区为例7200字(论文)】_第4页
【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现状及对策探究:以X社区为例72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现状及对策研究—以X社区为例目录中英文摘要 (I)一、绪论 (二、相关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一)相关概念界定论1.流动人口聚居社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流动的政策限制逐渐放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并在城市居住和就业。近几年来外来人口的迁移和居住呈现出从个体迁移到举家迁移,从散居到聚居的变化特征。[4]p8-10本文中的X社区位于城市新城区,是靠近商业工业区的老小区。经过多年的发展,社区中的外来人口逐渐增多,所以慢慢发展为流动人口聚居的大型社区。2.睦邻关系《中国大百科全书》对邻里的释义是,住地毗邻的人们,在特定角色规范的约束下持续互动,形成显著的认同感和情感联系,在此基础上构成的相对独立的小群体。[5]p135而邻里关系,则是居民群体在同一时空下共同生活所产生的一种社会关系。[6]p27-43作为“一定区域内居民互动的产物”,良好的邻里关系可以为居民提供生产生活上的支持。[7]p75-84本文中的睦邻关系笔者定义为互帮互助,团结有爱的良好邻里关系。能够实现良性循环,推动个人和社区发展。(二)理论基础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Maslow,1943)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8]p370-396人的需求是有层次之分的,由低到高顺序排列,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层次由低到高排列如图2.1所示。图2.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模型在本文中,社区居民不同阶段的需求如下:在初级阶段,居民可能无暇顾及邻里关系,一切以自我为出发点,保障自我需要,这个阶段,邻里关系是比较差的。但是,过了初级阶段,居民邻里关系改善需求会提高,不再单纯以自我或者家庭为中心,也会把精力放在邻里和社区身上,例如最近几年全国很多社区居民都自发组织成立业委会,自己管理自己。这个阶段,居民改善邻里关系需求会愈发强烈。社会互动论约翰·J·麦休尼斯认为“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们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如何采取行动并做出反应的过程。”[9]p126简单地说,社会互动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在行为和思想上互相影响和作用的过程,邻里关系正是缺乏这种互动,所以需要改善。个体之间往往会借助有意义的符号进行社会互动,“有意义的符号是心灵、自我与社会出现、发展完善及相互影响与作用的主要载体工具”[10]p63互动对象借助符号中介对象征符号达成共识,产生积极互动。邻里关系得到有效促进。三、X社区邻里关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一)社区总体情况介绍X社区(后文简称X社区)简介X社区成立于2009年9月25日,管辖范围:浦头港以东、龙溪路以西、迎宾路以南、南昌路以北,辖区总面积51.3万平方米,绿化率达45.7%。现有居民小区1个,居民住宅楼64幢,可入住3000多户,10000多人,现已入住2900多户,共计1万多人。但是实际核查后,户籍人口中原居民只有964人,外来人口约为8500人。目前X社区工作人员9人,党员45人。X社区服务中心设施齐全,管理规范,包含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基层综合文化中心、志愿者服务站、家长学校等。热诚为居民提供计生、民政、劳动保障等各项便民服务。中心秉承着“兼爱、和谐、助人自助”的宗旨,以“以中心为依托,通过多元化社工服务增强社区居民幸福感和归属感”为服务目标,通过电话咨询、居民走访、个案辅导、小组工作坊、培训讲座、康乐活动等形式,为社区不同的居民提供一站式、多元化的服务(二)问卷设计与样本介绍1.问卷设计为研究X社区的邻里关系问题,首先对社区的居民信息、邻里关系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了解当前社区邻里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居民对邻里关系的认识与态度、居民对邻里关系改善的意愿以及方式,为后期邻里关系改善提供建议。2.样本介绍本研究采用了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在X社区的小区内非随机抽样选择90位不同年龄段居民,然后对包括10名社区工作者在内的100位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有效问卷回收率100%。性别年龄段男女18岁以下18岁-35岁36-59岁59岁以上频数465412323521百分比46%54%12%32%35%21%调查样本中男女性别比例大致平衡;被调查者年龄多集中在18-35岁和36-59岁两个年龄段,以中青年为主,占总体近七成;学历在本小区居住时间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中专大专及本科硕士及以上1年以下1-3年4-8年8年以上频数10232734628372510百分比10%23%27%34%6%28%37%25%10%从文化程度来看,调查对象多为“高中/大专/本科”文化,占总体的61%,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10%,大专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占40%,整体上文化素质程度较高;从样本在小区居住时间来看,居住在本小区8年以上只有10%,有65%以上人口在本社区的居住时长不超过三年再结合户籍人口资料,由此可见,本社区外来人口较多,且人员流动性较强。(三)X社区邻里关系现状调查是否了解邻居大概认识小区几个邻居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不太清楚一无所知5个以下5-10个10-20个20个以上频数161852144428226百分比16%18%52%14%44%28%22%6%邻居了解根据调查结果,有72%的居民所认识邻居户数在10个以下,其中大多数人只认识5个以下,认识20个以上的只有6%,这说明小区居民邻里之间交流互动比较少,彼此很多目前还是熟悉的陌生人。根据笔者在社区实习及人口普查观察询问,很多居民对门对门的邻居情况都不了解,邻里之间不熟悉,交流比较少,这一现象也得到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口头侧面证实。您与邻居互相帮忙过么您觉得当前城市社区邻里关系是否愈来愈冷淡了经常偶尔很少从不是否频数152040256634百分比15%20%40%25%66%34%根据问卷数据,有66%的居民认为当前城市社区邻里关系愈来愈冷淡了,居民之间互助行为也比较少,只有15%的人经常互相帮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大部分没有地缘与血缘关系,彼此间信任度不足,所以在城市里少了一些温暖,多了一些冷漠,彼此间互帮互助行为较少。就像社会上老人不敢扶的现象越来越多,引起轰轰烈烈讨论的“小悦悦”事件等等,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很受考验。X社区邻里关系改善意愿及方式调查您希望与邻里有更多的交流互动么您是否关注并参与社区或社工开展的邻里活动很愿意比较愿意一般、无所谓不太愿意很不愿意是,经常参与关注过,偶尔参与关注过,但是没参与不关注,也没兴趣参与频数4232109715203926百分比42%32%10%9%7%15%20%39%26%根据问卷调查数据,74%居民希望与邻里之间有更多的交流互动,只有极少数比较排斥,这说明大家你对邻里关系改善的意愿还是比较强烈的。有35%的人会关注并参与社区或社工开展的邻里活动,39%的人关注但是没有参与,这类人群应该是重点关注对象,是新的增长点,对待不感兴趣也不关注的人,可以通过耳濡目染来熏陶。社会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是一致的,随着和谐社会的不断发展改善邻里关系也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五)X社区邻里影响因素分析您认为城市社区邻里关系影响因素(多选题)住宅高楼化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公共空间设施社交媒介或工具休闲方式及兴趣爱好注重隐私、自我保护意识性格原因社区文化社会流动大、地域文化差别传统观念的淡化频数65554220302510355346百分比65%55%42%20%30%25%10%35%53%46%住宅高楼化根据图表数据分析,调查对象认为邻里关系影响因素有很多方面。首先达成共识的是住宅高楼化,有65%调查对象选择此选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房地产市场不断发展,住宅楼层数越来越高,钢筋混凝土从物理上隔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彼此间物理空间上有隔阂。生活节奏快有55%的调查认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影响邻里关系,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中人口越来越多,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房价就是其中一个,X小区是学区房,交通和各项配套也比较便利,所以小区的房价在所处城市也属于较高水平,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这变相加大了居民工作压力。社会流动性大有53%调查对象认为社会流动性大,地域文化差别是重要影响因素,在笔者人口普查工作中,发现很多居民都是外来人口,来自祖国五湖四海,大部分以本市下辖县为主,本地原住民较少,商品房小区基本都是类似情况,不同地域的人汇聚在一起,难免会有文化上的差异,而且小区流动性人口也较多,加剧了互相交往的困难性。传统观念的淡化小农经济到市场经济,传统观念淡化。传统的一些习俗在现代化的冲击下,逐渐的淡化甚至消逝,快餐文化越来越受欢迎,彼此之间睦邻友好受到很大冲击。5.公共空间设施不足小区公共活动空间也会影响邻里关系,X小区建成年代比较久,小区体量大,当初部分空间设计不够合理,公共活动空间和设施不足,与新建的商品房小区差距较大,而且部分设施年久失修,有安全隐患,绿化率较高,物业保养没有跟上,容易滋生蚊蝇。小区居民会减少小区内户外活动时间。剩下的还有社区文化、兴趣爱好、社交媒介、性格等多种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叠加影响了邻里关系发展。您认为哪种方式有助于加强邻里沟通(多选题)以下邻里活动您愿意参加哪类(多选题)开展社区居民会议组织社区集体娱乐活动举办亲子活动建立便民微信群志愿队伍微社区服务增加公共空间和设施歌舞类书画类义工帮扶类节日文化类手工制作DIY类社区邻里节亲子活动类频数60806675506535154546366968百分比60%80%66%75%50%65%35%15%45%46%36%69%68%从调查数据来看,居民对改善邻里关系有很大的需求,期望通过各种活动增进互相之间的了解。例如社区集体文娱活动有80%,便民微信群有75%,亲子活动需求也很明显,小区居民父母很多会到城市班孩子带小孩,在小孩子放假课余时间可以组织亲子活动。社区居民需要借助媒介平台相互认识了解。在同一个小区,邻里关系本应该是互帮互助的,但是现在人们之间交往时有一些距离,人与人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感,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邻里关系问题解决思路也不断被探索实践。建议对策(一)加强社工在邻里关系建设上的引导作用社会工作者是社区邻里关系建设的生力军,在邻里关系改善中可以大有作为。社会工作者通过发挥其专业优势和个人活力,在居民群众之间来回穿梭,发掘居民需求、形成服务方案、推动政策落地、解决居民困难,是社区营造各项活动的具体实施者,在睦邻关系营造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11]我们应该加大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职业水平考试和绩效考核等提高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同时,也需要提高社会工作者的待遇与激励机制,提高薪资收入,完善培养晋升体系,不断壮大社工人才队伍,社区邻里关系和谐美好的画卷需要社工点缀。(二)培养社区领袖,发挥带头作用,实现助人自助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一切的工作都应该秉持这一原则,充分尊重小区居民,提升小区居民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社区实习的过程中也观察到了社工和社区挖掘的几位社区领袖,他们来源于社区居民,是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不具备的先天优势,虽然从事的职业不同,拥有的资源也不同,但在群体中比较有号召力,为社区和社工各项活动组织与开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培育社区领袖,创新工作方式,对改善邻里关系也有很大的作用。社区组织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社区应该为居民搭建良好沟通交流的平台,社区是影响居民关系主要系统,居民对社区认同感也会影响邻里关系,社区应定期组织开展活动,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将居民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荣誉感。这样的话,居民在活动中加深彼此认识的同时也形成良好的社区交往分为,推进社区各项工作的进展。以社区志愿者为依托邻里关系建设离不开具体的活动做载体。志愿者是营造睦邻友好关系的重要补充力量,在社区活动开展中起重要作用。在日常工作中,热心公益的志愿者用自己的爱心点缀社区,他们的存在减轻了社区工作者和社工的压力,例如疫情期间疫情防控员。另外,志愿者作为社区居民的一员,通过参加志愿活动参与了社区营造的过程,有利于互帮互助,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形成良好的社区文化,改善邻里关系,促进社区发展。我们应吸收培养更多的社区志愿者。结论我国的发展正处于深化体制改革,加速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不断努力、拼搏追求、个人与社会相统一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邻里关系冷漠化也是现代人际交往所呈现出的问题。社区作为社会建构的基本单元,邻里关系也在大背景下逐渐走向疏远。本研究依据实习经历和问卷调查分析,对邻里关系问题进行简单研究,发现该社区存在陌生常态化,交流互动性差,交流表面化等现象,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如居民的异质性高,流动性强,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节奏快,公共空间设施不足等。笔者在社区只实习了三个月,理论知识薄弱,实践能力有待提高,结尾为邻里关系改善提供一点拙见,本次研究样本数较少,问卷设计也有很大缺陷,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笔者会努力修正完善,进行更深入科学的研究。参考文献[1]孟祥远.邻里关系与社区治理的关系探讨[J].大众文艺,2018(14):241-242.[2]黄少华.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现状与特点[N].宁波日报,2016-03-03.010.[3]师海玲,范燕宁.社会生态系统理论阐释下的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2004年查尔斯·扎斯特罗关于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新探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5(04):94-97.[4]彭群颐.流动人口聚居区形成机制与治理对策探讨[J].怀化学院学报,2007,26(9):8-10.[5]胡乔木.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135.[6]李阿琳,庞雪妃.老旧街区邻里关系的空间转向:以大栅栏为例[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9(1):27-43.[7]张鑫,易渝昊.从历史脉络梳理我国邻里关系的结构变迁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19,19(10):75-84.[8]Maslow·A·H.ATheoryofHumanMotivation[J].PsychologicalReview,1943(50):370-396[9]约翰·J·麦休尼斯.社会学[M].14版.风笑天,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64.[10]乔治·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M].赵月瑟,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11]周晓宇.流动人口聚居社区睦邻关系营造研究——以深圳市H社区为例[C].安徽大学,2020.附录X社区邻里关系调查问卷亲爱的X社区居民:您好!首先感谢你百忙之中抽空接受我们的调查问卷,我是闽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为结合三社联动项目更好服务居民,了解居民需求,开展本次问卷调查。(填表说明:请在您认为合适选项的上面打“√”)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和协助!您的性别£男£女 您的年龄段£18岁以下£18岁-30岁£36岁-59岁£59岁以上您的学历£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中专£大专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