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01T467-2015茶用菊花繁育技术规程_第1页
DB4201T467-2015茶用菊花繁育技术规程_第2页
DB4201T467-2015茶用菊花繁育技术规程_第3页
DB4201T467-2015茶用菊花繁育技术规程_第4页
DB4201T467-2015茶用菊花繁育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150B52

DB4201武 汉 市 地 方 标 准DB4201/T467—2015茶用菊花繁育技术规程2015-04-20发布2015-04-20发布2015-05-20武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4201/T467—2015前 言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江汉大学提出并起草。本标准由武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细旺、戴希刚、宋彦丽、张建、镇鸿燕、王沁。IIDB4201/T467—2015DB4201/T467—2015DB4201/T467—2015DB4201/T467—2015茶用菊花快速繁育技术规程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茶用菊花组织培养、扦插育苗技术及苗期养护管理等技术规范。本规程适用于武汉地区茶用菊花组织培养、扦插快速繁育技术。气候相近地区亦可参照执行。品种适宜本地栽植,产量高,抗性强的茶用菊花品种,如:“杭白菊”(Chrysanthemummorifolium‘Hangbaiju’)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采用昼夜变温并逐步升温的方式进行热处理。将待处理植株先置于人工气候箱中,白天起始温度28℃,每天升2℃至38℃;晚间起始温度25℃,每天升2℃至32℃。完成阶段升温处理后继续处理。热处理时间持续30d~40d。处理期间要保证植株的基质湿润。1.5cm~2.5cm4h~6h,然7030s,30.1%3min,无菌水冲洗5次~6次,升汞消毒重复2次。将消毒后的材料放入无菌的培养皿内,在解剖镜下剥掉顶芽外面的幼叶,切取茎尖,长度为0.4cm~0.5cm。MS+蔗糖3%+琼脂0.75%,pH6.012h2000lx~3000lx(25±15周~62.5cm~3.5cm(、分子生物学(酶联免疫法、逆转录PCR法)的方法进行菊花常见的菊花B病毒(CVB)、番茄不孕病毒(TAV)、黄瓜花叶病毒(CMV)等的病毒检测,选择无病毒植株作为大规模生产脱毒种苗的材料。1:1/2MS+蔗糖3%+琼脂0.75%,pH6.03.1.1.36cm~8cm1~26cm~8cm1~2(1/2MS3%+0.75%,pH6.0)12d~16d3.1.1.3。80~100cm,15~20cm,6~10m体积比15~2050%可湿性粉剂5001~2d40~607d,保证基生根3周后,当苗长至高5cm~7cm,具有4~5片叶,5~6条根时,可将试管苗进行适当炼(25±2)3d行距3cm8cm。用塑料薄膜搭成小拱棚覆盖保湿,及时搭盖遮阳网,遮荫70~80移栽后遮阴70%~80%,晴天中午和下午揭开塑料薄膜2~3次通风。温度控制在25℃~30℃,6d~10d后必须保持空气相对湿度95%以上;10d~20d逐渐增加通风,揭膜,每天用喷雾器喷雾3~5次保持空气湿度80%~90%,逐渐减少浇水量,但保持基质湿润。7~10d幼苗即可成活,2~3周后移栽成活率为95%以上。刚移栽的幼苗初期,10d内间隔3~5天叶面喷0.2%的磷酸二氢钾2~3次,10天后基质浇0.4%的磷酸二氢钾一次。当苗长至高8cm~12cm,具有5~8片叶,6~8条根,且植株健壮、叶大而颜色深绿,可出圃。扦插法选择水源充足,无传染源的场地,为脱毒苗建立采穗圃。2月下旬,对上年宿存的脱毒苗植株,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有机肥由菜籽饼200kg/666.7m²和普通过磷酸钙52.3kg/666.7m²组成。采穗的脱毒母株要求2代以内。扦插成活率与愈伤组织的尽快形成密切相关。插穗在剪切后脱离了母体,很容易失去水分和养分,若愈伤组织形成的时间短,则有利于生根,并发育成健壮苗;若愈伤组织形成的时间长,则不利于生根,即使生根也不能发育成健壮苗,最终仍会死亡。因此在采取接穗前的14d~21d,应对采接2穗植株加强水肥管理,可喷施含磷酸二氢钾0.3%和过磷酸钙1%~5%(取上清液)的混合肥料,保证插穗旺盛的生命力。按本标准3.1.4.1的要求准备。4~6月选当年生发育健壮的脱毒苗的嫩枝梢作插穗,插穗随剪随插。若从远距离采集插穗时,将枝条剪成20cm~30cm的长度,保护好叶片。每30枝捆成一束,用湿毛巾包裹,放人无盖透气的瓦楞箱中,低温运输。运达目的地后,将枝条插入装有清水的开口容器中,放在阴凉处,每天换清水一次,保存3d~5d。当天插不完的插条,用湿毛巾包裹置低温处保鲜。将插条剪成6cm~8cm,去掉顶芽,带2~4节,保留上部2片叶,上端距最上腋芽0.5cm处平剪,下端剪成斜口,靠近最下端的节位。扦插3cm×10cm2cm~3cm50%50040cm~60cm1m~1.5m60%~70%。3.2.7扦插后管理3.2.7扦插后管理扦插后,小拱棚内保持空气湿度85%~95%,7d后逐渐减少浇水量。每天中午和下午揭开塑料薄膜2~3次通风透气。14d后揭膜,常规田间管理。及时喷药预防和防治病虫害,具体防治方法见附录A。21d~28d后可移栽。3附录A()表A.1茶用菊花主要病虫害防治病虫害名称发病时间、危害部位及症状防治方法黑斑病Septoriachrysanthemella5~7由淡黄转褐至黑色,病部与正常部位分明,后期病斑连接,死叶悬于茎上一段时间。发病时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侵染,逐渐向上蔓延及时将园圃内的枯枝落叶和杂草彻底清除销毁,改善卫生状况,减低黑斑病病原菌的种50%倍液、波尔多液100~150倍液喷洒菊花褐斑病Septoriachrysanthemi-indica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部蔓延,初期为圆形或椭圆形,紫褐色,后期为黑色。严重时病斑可连成片,使叶片枯黄脱落。跟黑斑病相比叶病斑褐色较浅505007570050%1500~1600白粉病Erysiphecichoracearum4~10月;危害叶片。叶两面产生白色粉霉层,后出现黑色斑,湿度高易感病666.7m250100~200克,兑水喷雾,于发病初期喷洒,共喷2次,间隔5~7天霜霉病Peronosporadanica6~10月;危害叶、茎花蕾。叶正面出现界限不清的斑块,叶背病斑产生白色至淡褐色霜霉25%40040%酸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混配后,7~10d喷1次Macrosiphoniellasanborni(烟Myzuspersicae、棉蚜Aphisgossypii。危害嫩枝、叶背,致使植株矮化、卷叶甚至死亡。叶片还受蚜虫排泄物影响,易遭致煤污病产生。蚜虫也是茶用菊花病毒病害的主要传播者之一。5月上旬~79月下旬~112.5%5000~800020%杀2000~4000棉蛉虫Heliothisarmigera危害叶。卵淡绿色,幼虫色泽和斑纹变异大,成虫为带褐色的中型蛾。一年有三次发生发育高峰,分5~69~1010月下旬~11月下旬用黑光灯诱杀。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1000~2000502000-4000叶蝉(浮尘子):包括大青(大浮尘子viridis、棉叶蝉(浮尘子)Empoascabiguttata、二星叶蝉(二点浮尘子)Erythroneuraapicalis。危害叶和茎。它们主要在5~7害用50%的磷胺乳剂2000倍液、或菊酯类药5000-8000倍液喷雾白粉虱(小白蛾、白蝇)Trialeurodesvaporarioru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