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802经济学二》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1页
云南大学《802经济学二》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2页
云南大学《802经济学二》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3页
云南大学《802经济学二》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4页
云南大学《802经济学二》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2008年云南大学802西方经济学一(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

真题

2008年云南大学802西方经济学一(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

真题及详解

2009年云南大学802西方经济学一(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

真题

2009年云南大学802西方经济学一(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

真题及详解

2010年云南大学802西方经济学一(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

真题

2010年云南大学802西方经济学一(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

真题及详解

2011年云南大学802西方经济学一(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

真题

2012年云南大学802西方经济学一(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

真题

2013年云南大学802西方经济学一(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

真题

2013年云南大学802西方经济学一(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

真题及详解

2014年云南大学802西方经济学一(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

真题

2014年云南大学802西方经济学一(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

真题及详解

2015年云南大学802西方经济学一(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

真题(回忆版)

2015年云南大学802西方经济学一(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

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2016年云南大学802西方经济学一(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

真题(回忆版)

2008年云南大学802西方经济学一

(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共8题,每题5分,共40分)

1规范经济学

2供求定律

3生产者剩余

4洛伦兹曲线

5自然失业率

6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7奥肯定律

8汇率

二、简述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2试对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间分析。

3简述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

4试对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分析。

三、计算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假定市场总供给函数是p=100-0.5(qA+qB),qA、qB分别是

寡头企业A、B的产量,并且假定他们的生产成本都为零,试求寡头企

业A、B的古诺均衡产量和市场均衡价格。

2假定市场总供给函数是yS=2000+p,总需求函数是yD=2400-

p,求:

(1)供求均衡点。

(2)总供给曲线有何形状?属于哪种类型?

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近几年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

2试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趋势。

2008年云南大学802西方经济学一

(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共8题,每题5分,共40分)

1规范经济学

答:规范经济学试图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

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

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

规范经济学是建立在一定的价值判断标准的基础之上的理论经济

学,它研究经济事物应该如何运行,而不考虑经济事物的实际运行状

况,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为个人或政府实现

某种目标提供行之有效的行动方针和政策处方。简而言之,规范经济学

的目的是对经济体系的运行做出价值判断,回答是“好”还是“不好”的问

题,并提出“应该怎样”的问题。凡陈述应该怎样的命题,成为规范命

题,属于规范经济学研究的范畴。

2供求定律

答:供求定律是指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变动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必

然性,它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包括以下内容:

(1)供求变动引起价格变动。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这种供不应求

会引起价格上涨的趋势,可以在供应量不变,而需求量增加的情况下发

生;也可以在需求量不变,而供应量减少的情况下发生;还可以在供应

量增长赶不上需求量的增长的情况下发生。商品供过于求,价格就要下

降。供过于求引起价格下降,可以在需求量不变、而供应量增加的情况

下发生;也可以在需求量增长赶不上供应量增长的情况下发生。

(2)价格变动引起供求的变动。其他因素不变,市场需求量与价格

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涨,需求减少;价格下跌,需求增加。同理,

市场供给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即价格上涨,供给增加;价格下跌,供

给减少。价格的涨落会调节供求,使之趋于平衡。

3生产者剩余

答: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

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它通常用市场价格线以下、

SMC曲线以上的面积来表示,如图1中的阴影部分面积所示。

图1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也可以用数学公式定义。令反供给函数为PS=f(Q),

且市场均衡价格为P0,厂商的供给量为Q0,则生产者剩余为:

就单个生产者而言,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所获得的价格超出边际成

本的部分。就整个市场而言,生产者剩余是供给曲线以上、市场价格以

下的部分。

4洛伦兹曲线

答:洛伦兹曲线由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因此得名。它是用以

描述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将一国总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进行

排队,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将人口累

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就是洛伦兹曲

线。如图2所示,ODL为洛伦兹曲线。

图2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曲线弯曲程度越大,收

入分配程度越不平等;反之亦然。如果所有收入集中在某一人手中,而

其余人口均一无所获,则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洛伦兹曲线成为折

线OHL。如果任意人口百分比都等于其收入百分比,从而人口累计百分

比等于收入累计百分比,则收入分配是完全平等的,洛伦兹曲线成为通

过原点的45°线OL。

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既不是完全平等,也不是完全不平等,而是介

于两者之间;相应的洛伦兹曲线既不是折线OHL,也不是45°线OL,而

是介于两者之间且凸向横轴的曲线(如ODL)。收入分配越不平等,洛

伦兹曲线越凸向横轴,越接近折线OHL;反之,就越靠近45°线OL。

5自然失业率

答:自然失业率又称“有保证的失业率”“正常失业率”“充分就业失

业率”等,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

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没

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

代关系。

自然失业率取决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取决于劳动力

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愿望、现有工作的类

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

自然失业率是充分就业时仍然保持的失业水平。任何把失业降低到

自然失业率以下的企图都将造成加速的通货膨胀。任何时候都存在着与

实际工资率结构相适应的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是弗里德曼对菲利普

斯曲线发展的一种观点,他将长期的均衡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它

可以和任何通货膨胀水平相对应,且不受其影响。

6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答: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三大传统政策

工具之一,是指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金额占其存款总

额的比率。

中央银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规定,最初是为了降低商业银行的

经营风险,保护存款人的存款安全,以后逐渐把它作为控制信用规模和

货币供给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影响金融

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当法定准备金率

提高时,银行系统某定量准备金所能维持的负债和信用额度便下降。相

反,当法定准备金率降低时,某定量准备金所能维持的负债和信用额便

上升。因此,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是一种信用收缩的措施;降低法定准

备金率,是一种信用扩张的措施,最终都会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多少。

中央银行为了控制信用的过度扩张可以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它

一方面减少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用于贷款的资金,另一方面使得商

业银行创造的货币减少,从而收缩银根、减少货币供给、减少投资、抑

制总需求;反之,当经济处于衰退和高失业时期时,中央银行可以降低

法定准备金率,以增加货币供给、增加投资、刺激总需求。

7奥肯定律

答:奥肯定律说明的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该

定律是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在研究上述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发现的一

种规律,奥肯利用美国55个季度(从1947年第二季度到1960年第四季

度)中失业率变化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资料,通过简单的回归方

程,估算出反映两者变化之间关系的一个数值。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

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

*

点。奥肯定律用公式表示为:(y-yf)/yf=-α(u-u)。

*

其中,y为实际产出,yf为潜在产出,u为实际失业率,u为自然失

业率,α为大于零的参数。

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快

地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也就是说,GDP必须不断增长才能保证

失业率留在原地,如果想让失业率下降,实际GDP的增长必须快于潜在

GDP的增长。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奥肯定律所揭示的数量关系未必适用于

所有国家,但它毕竟说明了经济增长与就业或失业之间存在着相关关

系。

8汇率

答: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它表示

的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互换关系。

汇率主要有两种标价方法。一种被称为直接标价法,它是用一单位

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用这

种标价法,一单位外币折算的本国货币量减少,即汇率下降表示外国货

币贬值或本国货币升值。另一种被称为间接标价法,它是用一单位的本

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用这种标

价法,一单位本国货币折算的外国货币量增加,表示本国货币升值或外

国货币贬值。

汇率有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之分。名义汇率是两种货币的交换比

率,它是指1单位外币能够交换的本币数量,或1单位本币能交换的外币

数量。实际汇率是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是以同一货币衡量的本国与外

国物价之比,它反映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从短期来看,一国的汇率由对该国货币兑换外币的需求和供给所决

定。外国人购买本国商品、在本国投资以及利用本国货币进行投机会影

响本国货币的需求。本国居民想购买外国产品、向外国投资以及外汇投

机影响本国货币供给。在长期中,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相对价

格水平、关税和限额、对本国商品相对于外国商品的偏好以及生产率。

二、简述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答: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

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

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设消费者的总效用为U(q),则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用公式可表示为:

dMU(q)/dq<0。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是随着相同消费品的连续增加,从人的生理和

心理角度讲,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刺激的

反应程度是递减的;或者是由于在一种商品具有几种用途时,消费者总

是将第一单位消费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将第二单位消费品用在次重

要的用途上,因此边际效用随着消费品的用途重要性的下降而递减。

2试对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间分析。

答:(1)短期生产分为三个阶段,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是在假定

生产技术水平和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只有劳动投入可变的条件下,以

劳动投入多少来划分的生产不同阶段。具体而言,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

是根据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来划分

的。如图3所示:第Ⅰ阶段,平均产量递增阶段,即劳动平均产量始终

是上升的,且达到最大值。这一阶段是从原点到APL、MPL两曲线的交

点,即劳动投入量由0到L3的区间。第Ⅱ阶段,平均产量的递减阶段,

边际产量仍然大于0,所以总产量仍然是递增的,直到总产量达到最高

点。这一阶段是从APL、MPL两曲线的交点到MPL曲线与横轴的交点,

即劳动投入量由L3到L4的区间。第Ⅲ阶段,边际产量为负,总产量也是

递减的,这一阶段是MPL曲线和横轴的交点以后的阶段,即劳动投入量

L4以后的区间。

图3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的产量曲线

(2)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间:首先,厂商肯定不会在第Ⅲ阶

段进行生产,因为这个阶段的边际产量为负值,生产不会带来任何的好

处。其次,厂商也不会在第Ⅰ阶段进行生产,因为平均产量在增加,投

入的这种生产要素还没有发挥最大的作用,厂商没有获得预期的好处,

继续扩大可变投入的使用量从而使产量扩大是有利可图的,至少使平均

产量达到最高点时为止。因此厂商通常会在第Ⅱ阶段进行生产,虽然平

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下降,但是总产量还在不断增加,收入也增加,只

是增加的速度逐渐减慢,直到停止增加时为止。即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区间是平均产量递减且边际产量大于零的区间。

3简述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

答: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

果。根据IS-LM模型,只要经济不是处于凯恩斯陷阱,政府支出的增加

就会提高利率。由于投资与利率成反比,利率提高,则投资下降。即政

府支出增加,减少了私人投资,这就是挤出效应,如图4所示。

图4挤出效应

在图4中,若经济起初位于均衡点E,此时利率为r0,国民收入为

y0。若LM曲线不变,政府支出增加,使得IS曲线向右移动,两种市场

重新均衡时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此时经济均衡点变为点

E′,利率上升到r1,国民收入增加为y1。但是,利率的上升会抑制一部

分私人投资,降低原有的乘数效应。若不存在挤出效应,利率保持为r0

不变,则政府支出增加会使得国民收入增加到y2的水平,而实际增加到

y1,故挤出效应为y1y2。因此,财政支出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的数量

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曲线)或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

入的增加量。

从挤出效应作用机制看,挤出效应大小取决于IS曲线和LM曲线斜

率。如图4所示,IS曲线向右移动,如果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系数k越

大,而其对利率的敏感系数h越小,LM曲线就越陡峭,则会导致利率上

升越大,使得私人投资减少越多,即挤出效应越大。

4试对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分析。

答: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

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理论

把通货膨胀解释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如图5所示。

图5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图5中,总供给曲线AS起初呈水平状,总需求的增加不会引起价格

水平的上涨。当总产量达到y1以后,继续增加总需求,就会遇到生产过

程中的瓶颈现象,即由于劳动、原料、生产设备等的不足而使成本提

高,从而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当总产量达到充分就业的产量yf时,整

个社会的经济资源全部得到利用。价格水平从P1上涨到P2和P3的现象被

称作瓶颈式的通货膨胀。在达到充分就业的产量yf以后,如果总需求继

续增加,总供给就不再增加,因而总供给曲线AS呈垂直状。这时总需

求的增加只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例如,图5中总需求曲线从AD3提

高到AD4时,它同总供给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总产量并没有增加,仍然

为yf,但是价格水平已经从P3上涨到P4,这就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不论总需求的过度增长是来自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或是来自政府

需求、国外需求,都会导致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需求方面的原因或冲

击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习惯的突然改变,国际市场的需

求变动等等。

三、计算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假定市场总供给函数是p=100-0.5(qA+qB),qA、qB分别是

寡头企业A、B的产量,并且假定他们的生产成本都为零,试求寡头企

业A、B的古诺均衡产量和市场均衡价格。

解:对于寡头企业A来说,其利润函数为:πA=TRA-TCA=[100

-0.5(qA+qB)]qA;

企业A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πA/∂qA=100-qA-0.5qB=0;

从而得出寡头A的反应函数为:qA=100-0.5qB。

寡头企业B的利润函数为:πB=TRB-TCB=[100-0.5(qA+

qB)]qB;

同理可得寡头B的反应函数为:qB=100-0.5qA。

联立寡头A和寡头B的反应函数:

解得:qA=200/3,qB=200/3。

即寡头企业A、B的古诺均衡产量分别为200/3、200/3。

从而可得市场均衡价格为:p=100-0.5(qA+qB)=100/3。

两个寡头企业的利润为:πA=πB=pqA=pqB=20000/9≈2222.22。

2假定市场总供给函数是yS=2000+p,总需求函数是yD=2400-

p,求:

(1)供求均衡点。

(2)总供给曲线有何形状?属于哪种类型?

解:(1)供求平衡时,yS=yD,即:2000+p=2400-p。

解得:p=200,yS=yD=2200。

即供求均衡点为(2200,200),此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

(2)由于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故属于常规总供给曲

线。

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近几年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

答:近几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大幅波动,对

农民收入和城乡居民生活,以及我国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1)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

①农产品成本因素

根据成本推动理论,农产品成本上升会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种子

费在农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低,但种子费对农产品成本上升的

推动作用不可轻视。人工成本是推动总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近些

年在逐年攀升,主要原因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和农民工工资的

提高,农业劳动力的价格也水涨船高。土地成本(地租)也是促进其总

成本上升的另一主要因素,其主要原因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

进,土地要素的稀缺程度提高,导致土地经营成本和机会成本迅速上

升。同时,化肥费、农药费之所以越来越成为推动种植业产品成本上升

的主要因素,主要原因是其与国内外能源、原材料价格的迅速上涨有密

切关系。

②农产品供求关系

商品价格波动幅度与其供给和需求弹性密切相关。供给和需求弹性

越小,价格波动幅度越大;反之越小。从供给来看,农产品生产既是经

济再生产过程又是自然再生产过程,其生产周期长,生产规模不容易改

变,因而农产品的供给弹性短期较小,所以无论源于供给方还是需求方

的变化,都会引起农产品价格较大幅度的变化;从需求来看,其需求弹

性一般较小,所以农产品价格呈“蛛网发散型模型”波动,供给和需求的

变化会导致价格大起大落。农产品生产有一定周期性,许多农产品具有

自然属性的大小年差别,这同样会影响农产品价格涨落。

③市场信心不对称

近几年来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忽高忽低或是部分农产品长期价位

居高不下,这些无不是与市场信息不对称有着直接的关系。大多数种植

者对市场需求信息又匮乏,使得农户本期的生产决策往往根据前期的市

场价格,卖上高价位的盲目追风种植,“谷贱伤农”,当年没挣到钱或是

赔了本的,就马上大量减少种植或不种植此品种,这些种植观念一直长

期存在着,所以造成农产品价位与货量过盛或短缺的恶性循环。

④恶劣气候的影响

另一个影响农产品价格的主要原因是气候。恶劣的气候打破种植成

长周期与收成规律或是造成大量减产,收获期往后延迟或是由于气候影

响颗粒无收。我国疆域辽阔,极端恶劣气候和自然灾害频发,使得农产

品生产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从而使得农产品价格波动。

⑤投机因素

我国农产品价格时涨时落,发生波动的原因与农产品中游资投机也

有很大关联。由于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需求量大,市场广阔,不少国

内外游资对农产品进行囤积推高价格,而政府对这方面的监管和处罚并

不到位,使得农产品市场上投机行为经常发生,其后果是农产品的大起

大落。

(2)近几年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

①农产品价格的波动造成了农民收入的波动,对农民生产的积极

性、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的投入均有影响。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加大了农

民收入增长波动的频繁性。由于农民预期价格而引发的产量变化,也会

影响农民收入。价格与总产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农业收入出现较大波

动,从而影响了对农业的投入。

②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会影响居民的消费支出,当农产品价格上涨时

居民的生活成本上升,生活水平受到一定影响。

③农业是第二、三产业的基础,农产品价格变动会引发下游产品,

尤其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品价格的变动,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

发展。农产品价格波动,会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价格波动。尤其是当农

产品价格连续上涨会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我国消费价格指数中食

品价格占比较高,所以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往往会放大物价上涨的压力。

(3)稳定农产品价格的对策

农产品价格波动对于农产品生产和消费行为的影响是极其剧烈的,

因此必须稳定农产品价格,具体措施有:

①加强政府引导。政府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功能的同时用好调控这

只手,在稳住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民合理调整品质结

构、种植结构;开辟农产品绿色通道,减少流通中间环节;加大对农户

和消费者的服务,向农户及时准确地提供市场信息,搞好农超、农社对

接,搞好最后一公里的衔接,避免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

②加强农产品市场的建设。加快发展产地批发市场,坚持和完善多

渠道流通形式。要坚持国有、集体、个体一起上的方针,在发挥国有商

业的主渠道作用的同时,注意发挥农民购销队伍等渠道的重要作用,积

极扶持各类农产品流通的中介组织,发挥它们搞活农产品流通作用。

③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全面优化

农作物品种,压缩不适销品种,扩大优质农产品生产,努力提高农产品

质量。就优化农业生产布局而言,要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

色农业。在调整中既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切实保护和稳步提高粮食的

综合生产能力,又要全面发展一、二、三产业,优化农业的产业结构。

④加强农产品信息体系建设。大力强化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改善

农民信息获取甄别能力。抓紧建立全国性、区域性农产品信息共享平

台,加强农业统计调查和预测分析,提高对农业生产大县的统计调查能

力,推行重大信息及时披露和权威发布制度,防止各类虚假信息影响产

业发展、损害农民利益。

⑤采取措施稳定农资价格。近些年国家对大宗农产品虽然有多种补

贴,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而农资价格上涨是猛增的,农民在生产时对

农资价格的上涨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对农药、化肥等

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幅度进行严格控制,开展经常性的农资市场专项治

理活动,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2试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趋势。

答:(1)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比较优势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来的贸易理论。此理论认

为,国家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

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生产价格的相对差

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成为可能。按照此理论,在机会成本上的差异,给世界生产提供了一个

互利的重新组合的可能性。即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

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则

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换句话说,如果一国在所

有产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相对而言总有一种产品是优势最大的;而

另一国在所有产品上都具有绝对劣势,但相比较起来总有一种产品的劣

势是最小的。这样,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两国在相对成

本差异的基础上一样能产生贸易,获得贸易利益。比较优势理论解释了

为什么在所有产品上均具有绝对优势的一国与在所有产品上均具有绝对

劣势的另一国之间可以发生贸易,并且两国的状况都得到了改善。

(2)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我国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时,应从本国的实际

出发,利用比较优势理论,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劣势,使对外

经济关系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目前,我国的资源密集型

产业已经不再具有比较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仍具有明显的比较优

势,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解决失业问题具有重要意

义,我国应该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还不具备比较

优势,但有很大发展潜力,应该有选择有重点的扶持一些孕育潜在竞争

优势的产业。

(3)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

①优化出口结构,大力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支持高新技

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大型机电产品、成套设备以及服务产品的出

口,努力增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要控制高污

染、高能耗和资源性产品出口。

②逐步改变我国处于国际分工链条低端的现状,推动加工贸易转型

升级与合理布局,提高加工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配套能力,同时要积极发

展绿色外贸,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③提高出口的社会效益。完善劳动、土地、资源等要素价格的形成

机制,规范出口企业在安全生产、劳动工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方

面的投入,引导出口企业重视社会效益。

2009年云南大学802西方经济学一

(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共8题,每题5分,共40分)

1需求弹性

2机会成本

3基数效应

4纳什均衡

5结构性失业

6国内生产总值

7边际消费倾向

8投资乘数

二、简述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解释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2用供求分析法解释“谷贱伤农”。

3社会保险税收增加对GDP、NDP、NI、PI和DPI这五个经济总量

有何影响?

4试述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

三、计算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某消费者月收入120元,用于消费商品X和Y。他的效用函数为

U=XY,X的价格为2,Y的价格为3,为使他的效用最大,他购买的X

和Y应各为多少?

2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单位

为10亿元)。

(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若投资增至100时,收入增加多少?

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25分,共50分)

1用市场失灵相关理论分析公共资源被过度使用现象。

2分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评价当前世界性经济危机中央行的

降息政策。

2009年云南大学802西方经济学一

(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共8题,每题5分,共40分)

1需求弹性

答: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

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

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其公式

为: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商品的可替代性、

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商品的消费支出在

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以及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等。

需求价格弹性与商品销售总收益有密切的关系。如果需求价格弹性

大于1,即商品富有弹性,其销售总收益与价格是反方向变动的,即销

售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如果需求价格弹

性小于1,即商品是缺乏弹性的,该商品销售总收益与价格是同方向变

动的,即销售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如果

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即商品是单位弹性,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厂商

的销售总收益都没有影响。

2机会成本

答: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更有利

的用途时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

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

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

益最大的项目,从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机

会成本的概念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提出的。

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

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

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上。这就是说,这个社会或企业所能获得

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

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这也是机会成本产生的缘由。

3基数效用

答: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的大小可以用设想的数字来表示,可以

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如消费者

消费第一个包子的效用为5,第二个包子的效用为4,因此第一个包子比

第二个包子的效用大1。基数效用论者除了提出效用可以用基数衡量的

假定之外,还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假定。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贯穿

于基数效用理论,是基数效用论者分析消费者行为,并进一步推导消费

者需求曲线的基础。

4纳什均衡

答:纳什均衡又称为非合作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以提

出者约翰·纳什的名字命名。

纳什均衡是指这样一种策略集,在这一策略集中,每一个博弈者都

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

纳什均衡是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所组成的一个战略组合,也就

是说,给定其他人的战略,任何个人都没有积极性去选择其他战略,从

而没有人有积极性去打破这个均衡。

5结构性失业

答: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

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

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结构性失业经常被认为是摩擦性失业的极端形式,它不能通过扩大

总需求予以解决。一般认为对就业有严重影响的比较重要的结构变化

有:消费者趣味的变化、技术水平的变化、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以及政

府政策的变化。消费者趣味、技术水平的长期变化以及政府政策的变化

会新产生一些行业,也会淘汰一些行业,从而造成失业。人口的增长既

能影响生产又能影响劳动力供给,所以也会影响失业。

6国内生产总值

答: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

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

值。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

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

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

值。

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

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

和折旧之和。

目前我国计算GDP是用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和第三产

业增加值三者之和求得。

7边际消费倾向

答: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consume,简称为MPC)

指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其公式为:MPC=ΔC/

ΔY。式中,ΔC表示增加的消费,ΔY表示增加的收入。按照凯恩斯的观

点,收入和消费之间存在着一条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

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因此,一般而言,边际消费倾向

在0和1之间波动。当消费函数为线性函数时,MPC=β。作为三大基本

心理规律之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被凯恩斯用来分析造成20世纪30

年代大萧条的原因。

8投资乘数

答: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

率。在两部门经济中,投资乘数ki=Δy/Δi=1/(1-β),即ki=1/(1-

MPC)=1/MPS。可见,边际消费倾向越大,边际储蓄倾向越小,则投

资乘数就越大。在三部门经济中,征收定量税时,ki=1/(1-β);征

收比例税时,ki=1/[1-β(1-t)]。

由于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投资增加会引起收入多倍

增加,投资减少会引起收入多倍减少。由于这是凯恩斯最早提出来的,

所以投资乘数又称为“凯恩斯乘数”。

投资乘数发挥作用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假设,即:社会中存在闲置

资源;投资和储蓄的决定相互独立;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适应支出增加的

需要。

二、简述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解释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答: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

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

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

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

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

规律。

从理论上讲,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在于:对于任何产品的

短期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入和固定要素投入之间都存在着一个最佳的

数量组合比例。一旦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达到最佳的组合比例时,可变要

素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在这一点之后,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继续

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越来越偏离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

的边际产量便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了。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强调的是:在任何一种产品的短期生产中,随着

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最终必然会呈现出递减的特征。

2用供求分析法解释“谷贱伤农”。

答:(1)“谷贱伤农”的含义

“谷贱伤农”指风调雨顺时,农民收获的粮食数量增加,但是卖粮收

入反而减少的现象。该现象的经济学逻辑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

下,粮食丰收使得粮食价格下降,并且粮食价格下降的程度大于粮食产

量增加的程度。

(2)“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分析

造成“谷贱伤农”这种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的需求价格

弹性往往是小于1的,即当农产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农产品的需求往

往是缺乏弹性的。其分析如图1所示。

图1“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分析

图1中,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是缺乏弹性的。农产品的丰收使供给

曲线由S的位置向右平移至S′的位置,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

下,农产品的均衡价格大幅度地由P1下降为P2。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的

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致使农民总收入量减

少。总收入的减少量相当于图中矩形OP1E1Q1和OP2E2Q2的面积之差。

3社会保险税收增加对GDP、NDP、NI、PI和DPI这五个经济总量

有何影响?

答: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

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

收。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

响GDP(国内生产总值)、NDP(国内生产净值)和NI(国民收入),

但影响个人收入PI。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

义上会减少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直接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

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4试述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

答:1958年,在英国任教的新西兰籍经济学家菲利普斯通过整理英

国1861年至1957年的近一个世纪的统计资料,发现在货币工资增长率和

失业率之间存在一种负相关的关系,把这种关系用曲线的形式反映出来

就是当年意义上的菲利普斯曲线。

在坐标图形上,用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变动率,则

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大体上可呈现一条负向倾斜的曲线,

它表示货币工资上涨率越高,失业率越低,反之亦然。对于这种负相关

的关系,菲利普斯的解释是:货币工资变动率是劳动市场超额需求程度

的函数,劳动市场上失业率越低,即劳动市场上有超额需求,雇主间竞

争会驱使货币工资率上升,反之,失业率越高,劳动市场上越是供过于

求,货币工资率上升就越少。

后凯恩斯主义代表萨缪尔森和索洛等人利用美国的经济资料进行类

似的研究,但用物价上涨率(即通货膨胀率)代替货币工资上涨率,以

表示物价上涨率与失业率之间也有对应关系:物价上涨率增加时,失业

率下降;物价上涨率下降时,失业率上升。这就是一般所说的经过改造

后的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如图2所示。

图2菲利普斯曲线

图2中,横轴表示失业率u,纵轴表示通货膨胀率π,向右下方倾斜

的曲线即为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提供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为实施政府干

预、进行总需求管理提供了一份可供选择的菜单。它意味着可用较高的

通货膨胀率为代价,来降低失业率或实现充分就业;而要降低通货膨胀

率和稳定物价,就要以较高的失业率为代价。

但是,如果人们形成了通货膨胀预期,菲利普斯曲线就会向上移

动。货币主义者认为菲利普斯曲线表达的这种关系只有在短期才存在,

在长期,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变成一

条垂线。而理性预期学派认为菲利普斯曲线表达的这种关系在短期都不

存在。

三、计算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某消费者月收入120元,用于消费商品X和Y。他的效用函数为

U=XY,X的价格为2,Y的价格为3,为使他的效用最大,他购买的X

和Y应各为多少?

解:由U=XY得:MUX=∂U/∂X=Y,MUY=∂U/∂Y=X。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MUX/PX=MUY/PY,由PX=2、PY=

3,得Y/2=X/3。

由题意可知预算方程为:2X+3Y=120。

联立方程:

解得:X=30,Y=20。

因此,为使获得的效用最大,他应购买30单位的X和20单位的Y。

2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单位

为10亿元)。

(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若投资增至100时,收入增加多少?

解:(1)根据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y=c+i,所以:y=100+

0.8y+50。

解得:y=750。

将y=750代入到消费函数中得:c=700;储蓄和消费之和等于国民

收入,故储蓄s=50。

(2)若投资增加至100,此时有:y=100+0.8y+100。

解得:y=1000。

所以收入增加了250。

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25分,共50分)

1用市场失灵相关理论分析公共资源被过度使用的现象。

答:(1)公共资源是指所有权是大家的、公共的,使用权、收益

权归属却比较模糊的那类资源。例如,江河中的鱼虾、公共牧场上的草

等。

公共资源在消费上没有排他性,但具有竞用性。不具有排他性说明

某人对公共资源的消费不能阻止别人对于该资源的消费;具有竞用性说

明任何人对资源的使用会减少他人消费的数量,尤其当使用者人数足够

多时,公共资源的竞争性很大。公共资源的非排他性和竞用性会使得资

源被过度消耗、破坏,这就是公地的悲剧。对于公地的悲剧,其解决方

法是采取一定的方法来限制公共资源的消费数量,如采取限制公地上放

牧的牲畜数量等措施。

(2)公共资源的非排他性使得通过市场交换获得公共资源的消费权

力的机制失灵。对于追求最大利润的私人企业而言,生产者必须能把那

些不付钱的人排斥在消费商品之外,否则它就很难弥补生产成本。由于

非排他性,公共资源一旦被生产出来,每一个消费者可以不支付就获得

消费的权力。因而人们对公共资源的消费不能由市场价格来决定,价格

机制无法将社会对公共资源的供需情况如实反映出来。如果要人们根据

用价格所表现的偏好来生产这些物品,则谁都不愿意表露自己的偏好,

只希望别人来生产这些物品,自己则坐享其成,这就是说,在消费公共

资源时,会存在“搭便车”行为,造成公共资源市场供给不足。

(3)公共资源的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外部性的存在,这也是

公共资源政策工具实施的重要理论基础。外部不经济性导致公共资源的

生产或消费会使生产者或消费者以外的社会成员遭受损失,却没有为之

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的现象。当负的外部效应存在时,市场主体通常根

据自身的微观经济成本,而不包括环境成本和代价在内的外部成本,安

排生产经营活动,导致产量远远超出有效产出水平,此时通过市场配置

社会资源或生产要素是低效或无效的。

2分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评价当前世界性经济危机中央银行

的降息政策。

答:(1)凯恩斯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通过货币供给量影响

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产出,但另外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货币供给量对产

出的影响并不一定是通过利率实现的。

①货币政策影响产出,并不是因为改变了利率就改变了投资的成本

从而改变了投资的需求,而是因为利率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资产组合。

较低的利率会使人们把他们的财产转移到股票上,因为他们感到投资于

股票会比从银行储蓄获得更多的收益。于是股票价格会上升,根据托宾

的“q理论”,当股票价格更高时,企业就会进行更多的投资。

②扩张的货币政策造成的较低利率所带来的股票价格和长期债券价

格上升,会使人们感觉更富有了,于是他们会消费得更多,从而使总需

求增加。

③政府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时,比方说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

购买了一笔债券,债券出售者将从银行得到的支票存入银行,银行的准

备金增加了,超额准备金会被用来贷款给企业或购买债券(国库券)。

银行要吸引企业借款,就会降低贷款利率,要购买国库券又会使国库券

价格上升即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又会使股票价格和债券价格上升,这些

都会使企业投资增加。

④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还可通过汇率变动影响进出口从而对总

需求发生作用。尤其在实行浮动汇率情况下,当银行收紧银根时,利率

上升,国外资金会流入,于是,本币会升值,净出口会下降,从而使本

国总需求水平下降。但在固定汇率情况下,中央银行为维持本币不升

值,势必抛出本币,按固定汇价收购外币,于是,本国货币市场上货币

供给增加,使原本想达到的货币政策目标受到影响。

⑤注重可利用的信用规模,认为中央银行的行动可促使银行发放更

多或更少的贷款,或者以更宽松或更严格的条件发放贷款。例如,当中

央银行想促使银行更多地贷款或以更宽松的条件贷款时,可以通过公开

市场业务买进国库券,或降低法定准备率,使银行有超额准备金,给企

业更多的贷款。

(2)对当前世界性经济危机中央银行采取的降息政策的评价:

①从国内来看,此次中央银行降低利息在于拉动内需,通过让内需

增长来弥补变弱的外需。通过降低利息,减少储蓄,刺激人们的消费,

最终达到提高国民收入的目的。同时,降低利息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

成本,刺激投资。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此次中央银行

降息会减轻扩张性财政政策中的“挤出效应”。

②从国外来看,在经济危机蔓延、全球金融动荡的背景下,中央银

行多次采取降息等诸多举措来提高市场流动性,有效的提振金融市场信

心,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美国及大多数西方国家在应对这次金融危机时,都使用了扩张性的

货币政策。如果我国不跟着扩张货币,利率差和通胀差就会加大,根据

套补的利率平价理论,我国的汇率会产生上涨的压力,影响我国汇率的

稳定。因此,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我国中央银行也必须采取扩张性的

货币政策。

2010年云南大学802西方经济学一

(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共8题,每题5分,共40分)

1消费者剩余

2道德风险

3序数效用论

4外部性

5基尼系数

6国民生产总值

7货币乘数

8经济周期

二、简述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低档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2简述需求价格弹性与厂商销售收入的关系。

3简述AK模型的主要内容。

4简述倾销的定义及特征。

三、计算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假定市场上有两个厂商A、B,具有相等的边际成本c=2,市场

需求为p=150-Q,其中Q=qA+qB。求:

(1)古诺均衡产量;

(2)市场均衡价格;

(3)古诺均衡利润。

2设某一经济的菲利普斯曲线为π=π-1-0.4(u-0.06),试

求:

(1)该经济的自然失业率为多少?

(2)画出该经济的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运用“蛛网模型”的动态原则分析猪肉产品的价格波动。

2论述IS-LM模型及其在宏观政策选择中的作用。

2010年云南大学802西方经济学一

(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共8题,每题5分,共40分)

1消费者剩余

答: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

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由于消费者消费不同数

量的同种商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是不同的,所以,他们对不同数量的同

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也是不同的。但是,消费者在市场上所面临的

同种商品的价格往往却是相同的,这样,消费者为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

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和他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就会有一定的差额,这一差

额就构成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可以用图1来表示。

图1消费者剩余

如图1所示,反需求函数Pd=f(Q)表示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所

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消费者剩余可以用消费者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

格线以上的面积来表示,即图1中的阴影部分面积所示。

2道德风险

答: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签订交易合约后,信息占优势的一方

为了最大化自己的收益而损坏另一方,同时也不承担后果的一种行为,

即是市场的一方不能查知另一方的行动一种情形,又被称作隐藏行动问

题。道德风险的存在不仅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受到损失,而且会破

坏原有的市场均衡,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3序数效用论

答:序数效用论是指用人们对某种商品的主观评价的先后顺序或优

劣对比来表示与分析效用的理论。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表示个人的偏

好,但个人偏好是心理的活动,因此效用的量在理论上、概念上和实际

上生来就是不可计量的,只能根据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将它们排列为第

一、第二、第三等顺序,而不能用基数(1,2,3,…)表示他们量的

大小。例如,消费者对甲、乙、丙三种物品的效用的绝对值是无法测定

的,但却可以排列出三种商品效用的先后次序,从而推导出消费者把既

定收入用于各种可供选择的物品以获得最大满足的条件以及基数效用论

所力图阐述的其他原理。

序数效用论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将无差异曲线作为自己的分析工

具。此外,序数效用论又提出预算线,预算线表明在收入与商品价格既

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可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全部数量组合。将无差异

曲线与预算线相结合,即可找出实现消费者均衡的具体条件。

4外部性

答:外部性也称为外溢性、相邻效应,是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

它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

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这种成本和收益差别虽然会

相互影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外部性的

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那

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

性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那些能够引起社会

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性称为外部不经济,它是对

个人或社会不利的外部性。

福利经济学认为,除非社会上的外部经济效果与外部不经济效果正

好相互抵消,否则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帕累托最优状态不可能达到,从而

也不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最大福利。外部性理论可以为经济政策提供某

些建议,它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依据。政府可以根

据外部性的影响方向与影响程度的不同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并利用相

应的经济手段,以消除外部性对成本和收益差别的影响,实现资源的最

优配置和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纠正外部性的办法:①使用税收和津

贴;②使用企业合并的方法;③规定财产权。

5基尼系数

答:基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来判

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

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图2洛伦兹曲线

在图2中,不平等面积(洛伦兹曲线ODL与45°线之间的面积A)与

完全不平等面积(OHL与45°线之间的面积A+B)之比,称为基尼系

数,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若设G为基尼系数,则:

G=A/(A+B)

显然,基尼系数不会大于1,也不会小于零,即有0≤G≤1。

可见,基尼系数是洛伦兹曲线与三角形斜边之间的面积与整个三角

形之间的面积的比例。若A=0,基尼系数等于0,收入绝对平均;若B

=0,基尼系数等于1,收入绝对不平均,即全社会收入为一人所有。实

际基尼系数在0与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6国民生产总值

答: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

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与此联系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

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GNP可由GDP计算得到:本国生产要素在其他国家获得的

收入(如本国在外国投资获得的利润,本国公民在外国的劳务收入等)

减去本国付给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称为来自国外要素的所

得净额,也称为国外要素净支付,这样,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外要素净

支付就可以得到国民生产总值。

7货币乘数

答:货币乘数又称为货币创造乘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是指中央银行

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使活期存款总和(亦即货币供给量)扩大为这笔

新增原始货币供给量的倍数。

如果是活期存款,将通过活期存款派生机制创造货币,公式为D=

R/rd和D=R/(rd+re)(D为活期存款总额,R为原始存款,rd为法定准

备率,re为超额准备率)。如果在存款创造机制中还存在现金流出,即

贷款并不完全转化为存款,那么货币创造乘数为:k=1/(rd+re+

rc),其中rc为现金-存款比率。此时,仅把活期存款考虑为货币供给

量。如果把活期存款和通货都考虑为货币供给量,即M=Cu+D,同

时,引入基础货币H(银行准备金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此时

的货币创造公式如下:

M/H=(Cu+D)/(Cu+Rd+Re)=(Cu/D+1)/(Cu/D+Rd/D+

Re/D)=(rc+1)/(rc+rd+re)

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有:现金漏损率、活期存款法定准备率、超额

准备率。货币乘数可以从两个方面起作用:它既可以使银行存款多倍扩

大,又能使银行存款多倍收缩。因此,中央银行控制准备金和调整准备

率对货币供给会产生重大影响。

8经济周期

答: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周期或商业循环,是指国民总产出、总收入

和总就业的波动。这种波动以经济中的许多成分普遍而同期地扩张或收

缩为特征,持续时间通常为2~10年。在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周期

发生在实际GDP相对于潜在GDP上升(扩张)或下降(收缩或衰退)的

时候。经济周期一般是指经济增长率的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而不是

经济总量的增加和减少。

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如图

3所示,粗线表示潜在GDP的稳定增长趋势,细线代表实际GDP变化情

况。A点对应着经济萧条,它是经济周期的底部。B点表明经济进入了

复苏阶段。随着复苏进程的发展,产出到达趋势路径的上方,即图中的

C点,称此时的经济处于经济繁荣。D点代表经济进入衰退期,此时产

出增长速度慢于产出增长趋势,甚至产出可能为负增长。E点代表经济

萧条,然后经济又开始复苏,另一个周期重新开始。

图3经济周期

二、简述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低档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答:低档物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成反方向的变动,即:

低档物品的需求量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减少,随着消费者收入

水平的下降而增加。图4分析了低档物品价格下降时的替代效应和收入

效应。

图4低档物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图4中的横轴OX1和纵轴OX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其中,

商品1是低档商品。商品1的价格P1变化前的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

点为a点,P1下降以后的消费者的均衡点为b点,因此,价格下降所引起

的商品1的需求量的增加量为X1′X1″,这便是总效应。通过作与预算线

AB′平行且与无差异曲线U1相切的补偿预算线FG,便可将总效应分解成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具体地看,P1下降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

使消费者由均衡点a运动到均衡点c,相应的需求增加量为X1′X1‴,这就

是替代效应,它是一个正值。而P1下降引起的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的

变动,使消费者由均衡点c运动到均衡点b,需求量由X1‴减少到X1″,这

就是收入效应。收入效应X1″X1‴是一个负值,其原因在于:价格P1下降

所引起的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使消费者减少对低档物品的

商品1的需求量。由于收入效应是一个负值,所以,图4中的b点必定落

在a、c两点之间。

商品1的价格P1下降所引起的商品1的需求量的变化的总效应为

X1′X1″,它是正的替代效应X1′X1‴和负的收入效应X1″X1‴之和。由于替

代效应X1′X1‴的绝对值大于收入效应X1″X1‴的绝对值,或者说,由于替

代效应的作用大于收入效应,所以,总效应X1′X1″是一个正值。

综上所述,对于低档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

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而且,在大多数的场合,收入效应的

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所以,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

2简述需求价格弹性与厂商销售收入的关系。

答: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

系,这种关系可归纳为以下三种情况:

(1)当Ed>1,即需求富有弹性时,总收益与价格反向变动,即它

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这是因为,当Ed>1时,

厂商降价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大于价格的下降率。这意味着价格下

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必定小于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

增加量。所以,降价最终带来的销售收入值是增加的。相反,在厂商提

价时,最终带来的销售收入值是减少的。

(2)当Ed<1时,即需求缺乏弹性时,总收益与价格同向变动,即

它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这是因为,当Ed<1

时,厂商降价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小于价格的下降率。这意味着需

求量增加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并不能全部抵消价格下降所造成的

销售收入的减少量。所以,降价最终带来的销售收入值是减少的。相

反,在厂商提价时,最终带来的销售收入值是增加的。

(3)当Ed=1时,总收益和价格的变动没有关系。这是因为,当Ed

=1时,厂商变动价格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价格的变动率是相等

的。这样一来,由价格变动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或减少量刚好等

于由需求量变动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或增加量,所以,无论厂商

是降价还是提价,销售收入值是固定不变的。

3简述AK模型的主要内容。

答:AK模型是内生增长理论的一个基本模型。

(1)AK模型的生产函数是:Y=AK。其中,Y是产出,K是资本存

量,A是一个常量,它衡量一单位资本所生产的产出量。此生产函数不

存在资本边际收益递减。

(2)假设收入中的一个比例s用于储蓄和投资,则资本积累可以表

示为:ΔK=sY-δK。

将这一关系式与生产函数Y=AK结合在一起,得到产出的增长率:

ΔY/Y=ΔK/K=sA-δ。

公式表明,只要sA>δ,即使没有外生技术进步的假设,经济的收

入也一直增长。

(3)假设资本边际收益不变的内生增长模型描述了长期经济增长。

AK模型提供了一条内生化稳态增长率的途径,即如果可以被累积的生

产要素有固定报酬,那么稳态增长率将被这些要素的积累率所影响。从

关系式ΔY/Y=ΔK/K=sA-δ知,储蓄率越高,产出增长率也将越高。

该模型表明了那些能永久提高投资率的政府政策会使经济增长率不断地

提高。

4简述倾销的定义及特征。

答: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

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

(1)按照倾销目的与倾销持续时间不同,将倾销分为:

①持续性倾销,也称国际价格歧视,是指一国垄断者为了提高其总

利润,通过在国内市场(该市场被运输成本以及贸易壁垒所隔绝)以高

于国际市场(在该市场他将遭遇外国生产者的竞争)的价格销售产品。

②偶发性倾销,是指为了摆脱非预见和暂时的剩余产品负担,以低

于成本或低于国内销售价格偶然地销售产品,而并未降低国内价格。

③掠夺性倾销,是指为了将外国生产者赶出其本国商界,以低于成

本或低价格临时销售产品,然后凭借其在国外获得的垄断优势而提高该

商品价格。

(2)倾销的特征:

①倾销是一种人为的低价销售措施。它是由出口商根据不同的市

场,以低于有关商品在出口国的市场价格对同一商品进行差价销售。

②倾销的动机和目的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为了销售过剩产品,有

的是为了争夺国外市场,扩大出口,但只要对进口国某一工业的建立和

发展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实质性威胁或实质性阻碍,就会招致反倾销措施

的惩罚。

③倾销是一种不公平竞争行为。在政府奖励出口的政策下,生产者

为获得政府出口补贴,往往以低廉价格销售产品;同时,生产者将产品

以倾销的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从而获得在另一国市场的竞争优势并进

而消灭竞争对手,再提高价格以获取垄断高额利润。

④倾销的结果往往给进口方的经济或生产者的利益造成损害,特别

是掠夺性倾销扰乱了进口方的市场经济秩序,给进口方经济带来毁灭性

打击。

三、计算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假定市场上有两个厂商A和B,具有相等的边际成本c=30,市

场需求为p=150-Q,其中Q=qA+qB。求:

(1)厂商古诺均衡产量;

(2)市场均衡价格;

(3)厂商古诺均衡利润。

解:(1)对于厂商A来说,其利润函数为:

2

πA=TRA-TCA=[150-(qA+qB)]qA-30qA=-qA+(120-

qB)qA

厂商A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πA/∂qA=-2qA+120-qB=0;

从而得出厂商A的反应函数为:qA=60-0.5qB。

厂商B的利润函数为:

2

πB=TRB-TCB=[150-(qA+qB)]qB-30qB=-qB+(120-

qA)qB

同理可得厂商B的反应函数为:qB=60-0.5qA。

联立厂商A和厂商B的反应函数,可得:qA=40,qB=40。

即厂商A和厂商B古诺均衡的产量均为40。

(2)市场均衡价格为:p=150-Q=150-(qA+qB)=70。

(3)厂商A古诺均衡利润为:

22

πA=-qA+(120-qB)qA=-40+(120-40)×40=1600

厂商B古诺均衡利润为:

22

πB=-qB+(120-qA)qB=-40+(120-40)×40=1600

2设某一经济的菲利普斯曲线为π=π-1-0.4(u-0.06),试

求:

(1)该经济的自然失业率为多少?

(2)画出该经济的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

解:(1)当π=π-1时,自然失业率u=u=6%。即当经济的通货

膨胀既不加速也不减速时,失业率即为自然失业率,为6%。

(2)由所给方程知,该经济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斜率为-0.4,

且经过(u=0.06,π=π-1)点。在长期,预期通货膨胀率等于实际通

货膨胀率,相应地,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故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

位于自然失业率的垂直线,该经济的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如图5所

示。

图5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运用“蛛网模型”的动态原则分析猪肉产品的价格波动。

答:(1)蛛网模型是运用弹性原理解释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

的产量和价格在偏离均衡状态以后的实际波动过程及其结果。蛛网模型

的基本假定是:

ss

①商品的本期产量Qt决定于前一期的价格Pt-1,即供给函数为Qt

=f(Pt-1)。

猪肉的本期需求量决定于本期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猪

肉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成反向变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