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公共行政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整理_第1页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公共行政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整理_第2页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公共行政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整理_第3页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公共行政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整理_第4页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公共行政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2009年燕山大学文法学院836公共行政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0年燕山大学文法学院710公共行政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燕山大学文法学院701公共行政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燕山大学文法学院701公共行政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燕山大学文法学院701公共行政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2014年燕山大学文法学院705公共行政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2015年燕山大学文法学院705公共行政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2016年燕山大学文法学院705公共行政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2009年燕山大学文法学院836公共

行政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附文字版试题:

科目代码:836

科目名称:公共行政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行政权力

2行政授权

3行政执行

4行政效率

5行政伦理

6公共危机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行政权力分配的原则。

2行政组织的种类。

3行政程序简化。

4行政行为的功能。

5行政责任的特征。

6分析指出下表中1979年与2001年我国各类财政支出项目占财政支出

总额比重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表1979年与2001年我国各类财政支出项目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针对天灾人祸的公共危机问题不断出现的现实情况,论述公共危机

管理。

2从我国政府改革的行为诉求上,论述提高政府能力。

3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其中讨论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工作,指出以加强权力监督制约为重点,进一步规范司法行为。请从社

会方面探讨,论述需做好哪些监督?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行政权力

答:行政权力是政治权力的一种,是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

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

力。行政权力的定义,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①行政权力的主

体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②行政权力的根本目标,是通过

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有效地实现国家意志;③行政权力的作用方式主

要是强制性地推行政令;④行政权力的客体包括所有的居民及其所组成

的各种社会组织和集团,囊括领土范围内的整个社会;⑤行政权力的性

质是一种由社会上少数人行使的管理权力。

2行政授权

答:行政授权是指行政组织内部上级机关把某些权力授予下级行政机关

或职能机构,以便下级能够在上级的监督下自主地行动和处理行政事务

的权力分配形式。其含义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①从形式上看,

行政授权总是以行政任务为基础的,通过工作任务指派的方式表现出

来。但是,上级在向下级交派任务的同时,必须给予下级相应的权力,

而下级一旦得到了权力,就需要负有一定的责任才不至于滥用权力。因

此,行政授权由以下三个基本要素构成:指派工作任务、授予行政权

力、承担工作责任。②从内容上看,行政授权包括两个层面:a.决策

权力的授予,即上级把一部分问题的决策权授予下级行政机关或职能机

构;b.执行权力的授予,即上级行政机关允许下级在一定范围内自主

决定完成工作任务的步骤和方法。

3行政执行

答:行政执行是指以国家行政机关为主体的多元社会组织,为了落实和

实施国家意志、国家目标,依法贯彻法律、法规、公共政策等各种活动

的总称。行政执行是行政人员最经常的活动,也是行政管理过程中不可

忽视的一个环节。行政执行全过程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活动,都是为了

实施决策,同时又可以验证和修正决策,并为下一个决策提供必要的经

验。行政执行的特点是:①行政执行以国家行政机关作为主要的主体;

②行政执行是目的性和手段多样性的统一;③行政执行具有直接现实

性;④行政执行具有灵活性和经常性;⑤行政执行具有相对独立性。

4行政效率

答:行政效率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从事行政管理活动的产出

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要素之间的比率关系,即行政效率

=(产出/投入)×100%。决定行政效率的直接因素有两个,即行政投入

与行政产出。任何一项行政活动均需要一定的投入,这些投入也就是从

事该项行政活动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办公设施和设备等。行政产出就

是指实施该项行政活动所产生的结果。提高行政效率就是要以最小的行

政投入创造更多的行政产出,即用尽可能少的行政支出为社会提供尽可

能多的服务。

5行政伦理

答:行政伦理是指行政权力主体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中,所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规范系统。行政伦理涉及行政主体行

动的正当性与合理性,既包括公务人员个体在行政管理实践中的道德观

念、道德活动与道德规范,也包括行政主体作为群体及组织机构在行政

活动中所应遵循的价值规范。因此行政伦理包含着行政道德,又高于行

政道德。其具体内涵主要包括:①行政伦理是一种关于公私利益关系的

观念体系;②行政伦理是一种关于权利义务关系的规范体系;③行政

伦理是一种关于政府管理的价值体系;④行政伦理是关于行政管理职业

规范的范畴体系;⑤行政伦理是行政权力的一种内在约束机制;⑥行

政伦理是一种特定的行政文化层面。

6公共危机

答:公共危机是一种非常态的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和威胁性

的,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害,引起了比较广泛的公众心理恐

慌,破坏了正常的公共秩序和社会关系,危及了基本的社会价值准则的

状态或事件。公共危机包括四个要件:①巨大的人员伤亡或巨大的财产

损失;②公众普遍的不安、担忧、紧张的心态;③公共秩序失范,正

常的社会关系被扭曲;④信念和信任危机。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行政权力分配的原则。

答:行政权力分配是行政组织内部的结构分化和功能分割问题,行政机

构的设置和职能配置是行政权力分配的外在表现形式。在行政管理实践

中,确保行政权力的合理分配,是各级行政主体有效行使行政权力的基

本前提和重要步骤。因此,行政权力分配应遵循以下分配原则:

(1)程序必须合法。合法性是行政权力的重要特征,也是其运行的根本

保证。行政权力分配首先必须严格按照合理-合法的规则进行。

(2)职权必须分明。在行政权力分配过程中,每一个层次、每一个部门

的权力都必须做出明确无误的规定。权限划分既要考虑到行政主体内部

上级的权力控制能力和下级的权力承受能力,又要考虑到行政客体的范

围等问题。

(3)权责必须一致。比职权更本质的东西是职责,也就是与职权相应的

责任和义务。权力与责任、义务是不能分离的。所以,在行政权力的分

配过程中,应该把握权力与责任的匹配。行政责任一般是通过法律后果

表现出来的,权责一致是实现法治行政、建立法治国家的重要步骤。

(4)权利必须明确。行政权力主体完成职责的过程就是承担义务的过

程。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因此,权利和利益问题

在行政权力分配过程中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行政权力分配必须考

虑每一个行政主体在恪尽职责后应得的利益和应该享受的权利。

(5)内容必须全面。在行政权力分配过程中,各级行政主体都应获得与

其权力层次及功能相一致的全面的职权。权力主体在人权、财权和物权

各方面应该齐备,缺一不可。

2简述行政组织的种类。

答:(1)行政组织的含义

①广义与狭义的理解

从广义上说,行政组织是指为执行一定事务而将从事共同工作的人们通

过权责和任务分配结成系统协调的组织机构;从狭义上说,则指为执行

国家的政务所结成的有系统的组织机构。

②静态与动态的理解

从静态上说,行政组织是指国家为执行政务而依法组建的行政机关体

系;从动态上说,则指行政机关作为管理系统发挥领导和管理国家政务

职能而产生的各种组织活动。

③阶级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理解

从阶级属性上说,行政组织是占据国家政治生活主导地位的阶级推行本

阶级意志的组织工具;从社会属性上说,则是国家为实现社会目的而通

过一定的法律程序所建立和规定的行政机关体系。

(2)行政组织的种类

按照各种机关的职权和管辖范围,行政组织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

型:

①首脑机关,是指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统辖全局的领导机关。首脑机关

是政府的指挥、决策和督导核心,在多数国家称为内阁,在形式上一般

是指由政府首脑召集主持的内阁会议或部长会议或国务会议。

②职能机关,又称本部机关或运作机构或实作机构,是隶属领导机关或

行政首长之下、执掌一定专业行政事务、由本身或督率其所属机构实际

实施的机关。大部分行政机关都是职能机关。

③幕僚机关,又称辅助机关或办公机关,通常指协助行政首长处理日常

事务的综合性办事机关。其典型存在形式是各级政府的办公厅(室)。

④咨询机关,又称智囊机关或参谋机关,是一种现代政府的组织形态,

通常指汇集专家学者和有实际经验的政府官员的专门为政府出谋划策、

提供论证和较佳政策方案的行政机关。咨询机关既不是执行机构,也不

是秘书班子,具有业务独立的地位,其基本职能是研究咨询、参与决

策、协调政策、培训人才和宣传科学知识。

⑤派出机关,是一级政府根据政务管理需要,按管辖地区授权委派的代

表机关。派出机关不构成一级政府行政机关,其权力是委派机关的延

伸,因而以委派机关授权的性质、程度和范围为转移。

3简述行政程序简化。

答:(1)行政程序简化的含义

行政程序的简化是从工业管理中的工作简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套理

论方法,工作简化就是通过程序的变更或工作方法的改进,以较简洁的

流程取得较高的工作效率。行政程序简化绝非单纯的量的减少,它还包

括质的提高。

(2)行政程序简化的步骤

①选定准备进行研究的工作,被选定的工作应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对

象选定后,对于和行政程序有密切关系的组织条例、组织系统表、组织

规章、办事细则、工作分配表、办公位置图等等,都要一一进行研究,

以便掌握情况,发现问题。

②以直接观察的方法,收集记录选定研究工作的全部事实。在记录时,

必须有明确的图解来表示行政程序,以利观察分析,这种图即程序图。

③认真分析记录的事实。即以客观和科学的态度,对程序图上的记录进

行严格的检查,对工作的理由与目的、地点与时间、人员与方法等进行

严格的检查。

④寻求最佳工作程序。全盘考虑现行的工作情况,在研讨的基础上加以

改进完善。改善的方式有以下四种:a.剔除原有程序中不必要的工作

步骤;b.合并相同或相近的工作步骤;c.重新排定各个步骤的先后顺

序和衔接关系;d.压缩原有程序中的多余时间,减少该程序中各个步

骤和环节上的阻滞。

⑤确定工作进度。衡量所确定各步骤的工作量,并认真计算所需标准时

间,以便确定工作进度。

⑥建立新程序。在已确定标准步骤及标准时间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程序

与新的工作方法。

⑦维持新程序实施。对新的程序进行科学操作,并以适当的控制手段来

维持新方法的实施。

4简述行政行为的功能。

答:(1)行政行为的含义

①广义的行政行为,是指合法的行政行为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在法定

的职权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通过法定形式,所实施的全部行政管理

活动的总称。其包括决策行为、组织行为、领导行为、指挥行为、执行

行为、监督行为等。

②狭义的行政行为,是指合法的行政行为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在法定

的职权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通过法定形式,在行政管理活动所实施

的能够直接发生法律效果的行为。如行政强制、行政许可等。

(2)行政行为的功能

从行政行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其功能主要有以下五个方

面:

①维护功能,它是行政行为的首要功能,可以分为对内对外两个方面。

a.对内维护功能,主要指行政行为主体通过实施行政行为,在社会中

建立起大多数人拥护的、合理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作为各类社会组

织和每个公民的行为准则,建立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维护组织之

间、组织与个人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良好关系。

b.对外维护功能,主要是指行政行为主体通过实施行政行为,在全社

会强化国家安全意识和责任,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加强国防建设,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使全体人民在一个稳

定、安全、和平的环境下工作、生活。

②监管功能,主要指行政行为主体通过实施行为,对各种组织和每个人

影响社会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管理,使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得以保

证。

③裁判功能,主要指行政行为主体通过实施行政行为,对不同当事人之

间产生的一些争执和纠纷进行裁决。

④服务功能,它是行政行为的基本功能,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a.面向全社会的服务功能,主要指行政行为主体通过实施行政行为,

为全社会和全体人民谋福利。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使人民的工作生

活条件不断改善。

b.面向特定群体的服务功能,主要指行政行为主体通过实施行政行

为,为特定的组织、个人服务。包括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新兴企业、事业

的发展,对弱势群体进行救助,对特定人群给予支持帮助等等。

⑤发展功能,主要指行政行为自身具有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内在要求

和趋势。行政行为是行政行为主体代表国家实施的面向全社会的管理行

为,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政治、经济形势和政府的任务在不断变

化,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客观上要求行政行为要

适应这些变化。

5简述行政责任的特征。

答:(1)行政责任的含义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行政责任是指政府及其构成主体——行政官员

(公务员),因其公权地位和公职身份而对授权者和法律以及行政法规

所承担的责任。在行政行为研究中,行政责任是指行政行为主体因在履

行职务过程中,实施违法行为或不当行为依法所应当承担的行政法律后

果。

(2)行政责任的特征

①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行为主体。行政责任由代表国家的具有法人地

位的政府机关或政府官员的行政行为所产生,其主体也是一致的。

②行政责任是一种特定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是基于行政法律规范和原

则而产生的,不同于其他法律责任。

③行政责任是对行政违法和行政不当的救济。行政责任是由行政违法或

者行政不当所引起的,行政主体对法律后果的承担则是对行政违法和行

政不当的救济。

6分析指出下表中1979年与2001年我国各类财政支出项目占财政支出

总额比重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表1979年与2001年我国各类财政支出项目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

答:上述表格列举了我国从1979年到2001年间各项财政支出占财政支出

总额的比重变化,而公共财政支出的结构与政府的职能密切相关。一般

来说,政府的职能可分为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与此相对应,

公共财政支出也就形成了经济管理支出和社会管理支出。从以上表格可

以看出,经济建设费在财政支出总额中的比重从1979年的60.1%已经下

降到了2001年的34.24%,而行政管理费却从1979年的4.92%上升到了

2001年的18.58%,由此可以判断出政府在体制改革之后明显的职能转

变。其具体转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权力的扩大和行政职能的加强,即行政国家的出现

当代社会发展变化的节奏明显加快,发展变化的内容趋向多元化,诸种

新事物的层出不穷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社会事务复杂。在这样一种

历史条件下,亟需一种能够对现实变化及时做出反应并有效解决问题的

力量。这种力量就是政府(行政)。这种行政权力的扩张导致了一种特

殊现象的发生,即行政国家现象的出现。行政国家是指行政权力和活动

扩展,具有制定同议会立法效力相当的行政命令权和制定同法院判决效

力相近的行政裁判权,大量直接管理和介入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从而

起着最活跃和最强有力国家的作用的一种国家现象。正是这种行政管理

权限的扩张,才导致了行政管理经费的不断上涨。

(2)在社会经济职能的运行方式上,由传统的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移

在高度集权的计划管理体制下,我国的一切经济与社会管理事务,事无

巨细,都由政府统一计划,统一管理。不利于包括企业和职工在内的其

他社会主体主动性、积极性的有效发挥,严重阻碍了经济与社会事业的

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把许多本来就不应该由政府行

使的职能归还给各种社会主体,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主动积极性,充分

发挥市场的调节功能,建立起“政府规范市场,市场调节企业”的宏观、

间接的政府运行方式,从而使得政府的经济建设费用大幅度下降。

(3)职能体系的转变

在我国的职能体系当中,职能的重心发生了变化,国内统治职能日益次

要化,地位相对弱化。教科文等发展职能将不断得到重视与加强,以建

立起健全、高效的教育体系与科学文化发展体制。文化职能进一步得到

了加强,从而导致社会文化教育费用和其他费用大幅度增长。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针对天灾人祸的公共危机问题不断出现的现实情况,论述公共危机

管理。

答:(1)公共危机管理的含义

公共危机管理是一种公共产品,其本质是需要一个既使用权威又使用民

主的决策程序,在此环境中激发反应者做出一个富有弹性但又极具力度

的决定。在最宽泛、最理想的状态的意义上,公共危机管理是指政府应

对公共危机的系统安排。危机管理的核心问题在于“在一个分散无际、

嘈杂混乱的环境中做出及时适宜的决策”。

(2)公共危机管理的结构或要素

①时间周期和序列

公共危机管理包括三个阶段:

a.在危机未发生时,限制危机源,尽可能避免危机的发生。

b.在危机发生时,尽可能控制事态的蔓延和恶化,减少损失。

c.在危机发生后,尽早从危机中恢复过来。

②法律规范

公共危机管理必须纳入法制化的轨道。许多国家的实践证明,建立比较

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有利于危机管理的正当性和时效性。

③领导体制和政府组织体制

a.就领导体制而言,最重要的问题是公共危机管理需要单一、明确、

强大的承担危机管理的核心或关键决策职能和指挥职能的权力中心。

b.就政府组织体制而言,最重要的问题在于相关职能部门和不同层级

的协同力、执行力。

④危机管理

根据罗伯特·希斯的“4R”危机管理理论,政府应对能力的主要标准有:

缩减力、预备力、反应力和恢复力。

⑤整合应对资源(力量)

整合的基本问题,在于形成官民协同的多维公共危机应对体制,有三个

基本问题:

a.政府与媒体的关系;

b.政府与专家的关系;

c.政府与和非政府组织的关系。

⑥公民危机教育

教育理性和普遍的公民危机意识是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基础,政府承担

着经常向全社会宣导忧患意识,在全社会普及急救知识、逃生要领和自

救互救的方法,并通过经常性的演习提高公民实际自救能力的责无旁贷

的公共责任。

(3)公共危机管理的运行机制

公共危机管理运行机制是指以国家政治机构为核心,在政府危机管理基

本原则的指导下,根据公共危机的发生、发展过程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

公共危机管理的运行机制。

①公共危机预警机制

危机预警机制在事前管理阶段非常重要,避免危机的发生或者将危机消

灭在萌芽状态也是成本最小、最经济的危机管理方法。

a.培养危机意识。有效的危机管理需要全社会的危机意识,危机意识

是危机治理的起点。要采取警示宣传、危机管理知识培训等多种措施,

增强公众的危机意识,提高应对危机的技能,尽可能地减少危机带来的

混乱和损失。

b.进行危机监测。这是指对可能引起危机的各种因素和危机的表象进

行严密的监测,搜集有关公共危机发生的信息,及时掌握公共危机变化

的第一手资料。

c.编制应急预案。这是指针对引发公共危机的各种可能性因素,采取

应对措施和制定各种危机预案,以有效避免危机的发生或尽量使损失减

至最小。

d.发出危机预警。这是指对监测得到的信息进行鉴别、分类和分析,

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类型及其危害程度做出估计,并在必要时发出危

机预警。

②公共危机处理机制

危机处理机制是公共危机管理的核心与关键机制。公共危机处理机制主

要包括:

a.快速反应机制。政府应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众公开危机真相及相关

信息,以官方的权威来稳定民心。只有及时地传递真实的信息,才能正

确引导公众在危机事态中保持理性,不产生过激反应和行为。

b.高效沟通机制。沟通是危机管理的基础性手段。这是指在最短的时

间内对危机做出最有效的反应或行动的机制。

c.科学危机决策机制。针对我国突发性公共危机的特点,亟须建立信

息畅通、反应敏捷、指挥有力、责任明确的应急法律制度,在法律上明

确各级政府在危机处理中的责任,用法律保证应急减灾的胜利。

③公共危机善后机制

在控制住危机后,并不意味着危机管理已经结束,而是进入一个新阶

段:善后与恢复,即事后管理阶段。

a.恢复与重建机制。危机对社会或组织生存和稳定的破坏力大大超过

了正常水平,造成组织或社会整体的失衡与混乱。政府部门要帮助相关

人员及组织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做好受害群众及家属的身心抚

慰工作。

b.评估与反馈机制。在危机结束后,应全面对危机的产生原因及影响

进行调查与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反思危机管理过程中各种应对行为是

否得当,并将之反馈到今后的危机管理中,以提供有效指导和改进。评

估与反馈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加强官员问责制度。

c.高效信息管理机制。信息管理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部门有效处理危

机的必要条件。信息管理机制主要需要建立公共危机信息报告制度、信

息分析制度和信息发布制度。

2从我国政府改革的行为诉求上,论述提高政府能力。

答:(1)政府能力的概念

政府能力主要指现代国家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在既定的国家宪政体制

内,通过制定和执行品质优良、积极而有效的公共政策,最大可能地动

员、利用、组合、发掘、培植资源,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广泛而良好的公

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理性地确立社会普遍遵从的正式规则并积极引导更

为广泛的非正式的社会规则,维护社会公正和秩序,形成有效调节社会

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制度及其机制,进而在比较的意义上促进国家快速、

均衡、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政府能力的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

政府公共物品供给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2)政府能力的提高

①提高公共政策能力

即正确地制定和有效地执行公共政策的能力。我国正处在新世纪实现国

家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急剧变化是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随着具有制度

创新意义的广泛改革的不断深化,随着国家应对东亚金融危机而转向出

口导向与开发内需并重的经济增长战略,随着社会利益关系的一再调整

和改变,随着公众价值观念的丰富化、多元化等等,我国政府的公共政

策环境亦相应变得复杂化。政府的政策意志以及以有效的反应和应变能

力、适应环境创新发展的能力为基础的公共政策能力因此面临前所未有

的挑战。

②提高行政管理能力

即综合实施社会公共行政管理的能力。过程与政府的管理过程在实际的

政府行为过程中并不存在截然的界限。就一级政府的完整功能而言,实

施社会公共行政管理的过程与执行既定公共政策的过程是一致的。综合

实施社会公共行政管理的过程,就是在同一个时空执行许多不同的公共

政策,从而产生系统政策效果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政府综合实施社

会公共行政管理的能力,就是政府通过一定的行政行为,包括管理原

则、管理程序、管理途径、管理方式、管理技术的有效运用,使既定的

公共政策成为社会公众遵从的行为准则,进而实现既定公共政策价值目

标的能力。

③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即有效地向公众全面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在我国,由于存

在长期封建文化传统的远因、计划经济体制的中因、政府主导型经济增

长战略的近因,“政府中心论”的价值理念是比较根深蒂固的。因此,首

先在观念形态上确立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是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

前提条件。在现阶段,我国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价值理念问题,主要集

中在两个与制度创新紧密相联的两个问题上:a.如何尽快开发和开放

国家各项公用基础设施;b.如何尽快建立和完善政府的社会支持、社

会帮助、社会救援的组织体制和制度规定,进而直接为公民及公民团体

服务。

④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即自律和自我更新的能力。政府的自控能力主要是指政府依据法律和法

规,适应社会环境的变迁和公众意愿的改变,对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进

行有效规范性约束的能力。与制度创新以及政策能力、管理能力相联

系,其基本的价值界定,在于如何有效地保障行政宗旨,防止和反对滥

用公共行政权力,实现依法行政。作为我国政府改革的价值目标,政府

自控能力属于“吏治”的范畴,其实质在于“以法律为准绳”处理官民关

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其主要问题则在于如何有效地制止公共行政权

力主体的“寻租”行为。

3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其中讨论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工作,指出以加强权力监督制约为重点,进一步规范司法行为。请从社

会方面探讨,论述需做好哪些监督?

答:(1)社会监督的涵义

社会监督,是指社会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以法律和社会及职业

道德规范为准绳,对执政党和政府的一切行为进行监督,主要有公民监

督和舆论监督两种社会监督的行为主休,是不具有国家权力的各政治党

派、社会团体、群众组织、公民个人和大众传媒等社会力量,这是人民

主权原则的直接体现。这种监督的特点是非国家权力性和法律强制性,

监督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民主化水平和有关人员的法律意

识、民主观念、道德水平以及社会舆论的作用。

(2)社会方面需要做好的监督

①社会舆论

社会舆论是一种广泛的权力,是一种并列于立法、司法和行政权力

的“第四权力”。这种权力虽不是正式的权力,却对国家和社会生活产生

极大的影响,并对国家行为构成直接的制约,即“舆论控制”。以言论和

出版自由为基础,以新闻报道为主要形式的社会舆论监督,是监控政府

行政行为合法性、合理性的有效力量。

②公民批评

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公民批评是主人对公仆的监督,也是人民群众当家

做主的体现。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都必须接受

人民的监督,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努力为人民服务。在实际过程

中,公民可以采用上书、走访、行政诉讼、借助新闻舆论等方式,对行

政机关和行政人员的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进行批评、提出建议和维护自

身权益。

③公民投票

公民投票亦称公民公决,即由全国公民(主要指选民)用直接投票的办

法来通过或批准某项法律,或决定对内对外政策、政治制度等方面的重

大事件。公民投票是直接民主的形式之一,是主权在民宪法原则的具体

适用。

④压力集团

压力集团又称利益集团,通常由具有共同利益或目标的人所组成,其目

的一般在于为自身和其成员谋取利益,或维护既得利益,或争取新的权

益。利益集团为了充分实现其利益,就必须经常地向政府或政府官员施

加影响和压力,以得到主管部门或主管官员的同情、理解、认可、默

许、批准或给予方便。就其施加影响和压力的最常见的方式而言,一是

组织公开的宣传、请愿、游行、示威、抗议、联络、申诉、陈情、集

会;二是拉选票和提供资助,操纵政党和议员,培植代言人;三是与政

府或官员秘密交易或行贿,互相利用。

⑤地方自治制度

某些国家规定,在地方行政区域内,由地方自治体所属居民直接选举行

政长官,组成地方自治政府。地方自治政府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根据所

辖居民的意愿,独立处理内部各项事务,实行自主管理。国民对行政的

民主控制,在地方自治体内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实现。此外,某些国家

(如奥地利)将政府职能的某些方面交由独立的社会团体行使,造成社

会生活相当程度上的自治局面,也有助于减少官僚主义,对政府及其官

员实行监督。

2010年燕山大学文法学院710公共

行政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附文字版试题:

科目代码:710

科目名称:公共行政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新公共服务

2电子政务

3行政方法

4公共财政政策

5行政合同行为

6行政职能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国家行政管理的主要方式。

2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征。

3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客体。

4绩效评估的管理功能。

5职务保障权一般包括哪些方面?

6现代政府能力的构成。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从新公共管理的政策主张,论述造就高效服务政府。

2从职位分类原理或方法,论述解决政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问题。

32009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

上指出:

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树立正确的考核导向和用人导

向,注意提拔重用那些符合干部使用条件,特别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态度坚决又有能力的同志。

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力、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人民群众意见强

烈的干部,要批评教育,该调整的及时调整。

请从公共行政学的有关内容,结合实际,论述如何按中央要求选拔与任

用行政干部?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新公共服务

答:新公共服务是指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

的角色的一套理论。这一理论是由以罗伯特·登哈特和珍妮特·登哈特夫

妇为代表的一批公共行政学者在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特别是企业家政府

理论进行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产生的。新公共服务基本的理念是,全体

公民才是国家、政府乃至全部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政府的基本职能既不

是、也不应是“掌舵”或“划桨”,而是回应公民诉求,为公民提供服务。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要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①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

是“掌舵”;②公共利益是目的而不是产品。

2电子政务

答:电子政务是指政府综合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有效地实现行政管

理、公共服务及内部管理的各种行政技术的总称。作为一种时代性很强

的行政技术,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提高行政效率和政府能力、提升公共服

务品质和社会公众满意度的重要方法,以及信息化时代不可或缺的改革

工具,并为建设公开、民主参与的政府行政组织提供了有效途径与技术

保障。

3行政方法

答:行政方法,又称行政管理方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在

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履行行政职能、开展行政工作、完成行政任务、实现

行政绩效,而采用的各种管理手段、措施、办法、工具、技术、路径的

总和。行政方法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行政基本方法,即行政手段、

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纪律手段、思想政治工作手段;②行政程序,即

整个行政管理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步骤;③行政

计划,即行政组织对未来行政行为的方案;④行政技术,即行政方法中

运用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方面的技术并逐步实现量化的那部分内容,其

特点主要有实践性、条件性、策略性、创造性等。

4公共财政政策

答:公共财政政策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既定的社会经济目标,依据

经济规律而确定的财政行动方针和措施,借以指导财政活动,处理各种

财政关系。公共财政政策贯穿政府经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是由税收政

策、支出政策、预算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根

据财政政策对经济周期的反方向调节作用,可分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根据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将其分为

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均衡性财政政策。

5行政合同行为

答:行政合同行为是指行政行为主体与其他行政行为主体或者与公民、

法人、其他组织,根据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经过协商并表示一致意见

后达成协议的方式。其目的在于更好地行使行政管理的职能,实现特定

的行政管理目标。行政合同行为的类型有:①根据行政合同所基于的行

政关系范围,可将其分为:a.内部合同;b.外部合同。②根据行政合

同的内容,可将其分为:a.承包合同;b.转让合同;c.委托合同。

③根据行政合同是否涉及金钱的给付,可将其分为:a.有金钱给付内

容的合同;b.无金钱给付内容的合同。④根据行政合同事项所涉及的

行政管理领域,可将其分为:工业、农业、交通、科技、教育等不同领

域的专业合同。

6行政职能

答:行政职能又称公共行政职能或政府职能,是狭义政府即国家行政机

关承担的国家职能,是相关政治权利主体按照一定的规则,经由一定的

过程,通过多种表达形式实现彼此价值观念和利益关系的契合,从而赋

予国家行政机关在广泛的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过程中的各种任务的

总称,是国家行政机关因其国家公共行政权力主体的地位而产生,并由

宪法和法律加以明示规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各种职责的总称。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国家行政管理的主要方式。

答:行政管理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国家行政管

理方式主要包括四种:

(1)行政指令方法

行政指令方法是行政主体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命令、指示、规

定、条例及规章制度等措施,按照行政组织的系统和层次进行行政管理

活动的方法。行政指令方法的实质是通过行政组织中的职务和职位来进

行管理。

(2)行政法律方法

法律方法是通过各种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法令等来进行行政管理的

方法。法律方法的依据不仅在于国家正式颁布的法律法规,也在于国家

各类法权主体制定和实施的准法律性的规范性文件。行政法律方法具有

稳定性、强制性和规范性。

(3)经济方法

经济方法是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和物质利益原则,利用各种经济杠杆调节

各种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行

政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价格、工资、信贷、税收、利息、利润、资

金、罚款以及经济合同、经济责任制等。

(4)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通过对人们进行确定的、有目的的、系统的感化与

劝导,使受教育者在身心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思想和品质的行政方

法,其在对象上具有多元性,在方式上具有协调性,在作用上具有宏观

的控制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情理交融法、普遍自我教育法

和个别现象教育法等。

2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征。

答:各国为了对国家公务员进行有效管理,提高政府行政工作的效率,

逐步形成的一系列有关规章制度,对西方各国公务员的考试、录用、考

核、奖惩、待遇、晋升、调动、退休以及分类管理等做出了系统的规

定。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经过在实践中的不断修正和完善,已经基本上

形成了一个比较健全、科学和系统的管理规范体系。其基本特征主要体

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实行职业常任。即把公务员从事的公务工作当作一种职业性工作,

把公务员看成如工程师、医生、教师一样,是一种职业性工作人员,他

们不随政党选举的更迭而进退,无过失即可长期任职,不得被随意辞

退。

(2)公共权力依附于公务职位。即公务员的权力大小是由公务员所在职

位决定的,权力不随人走,公务员只能利用所在职位赋予的权力来完成

本职工作。

(3)贯彻用人唯贤原则。即用人根据才能,而不是依据个人背景和人际

关系,保证人们具有均等的任官机会,公开竞争考试,按考试成绩择优

录用。

(4)实行功绩考核制。即严格按照工作任务等较为客观的标准来确定公

务员的工作成效,并以此作为决定公务员升降和奖惩的参考。

(5)对公务员进行统一管理。由全国统一的公务员人事管理机构,依据

全国统一的公务员法规和政策,对各部门的公务员实行直接或间接的综

合管理。

(6)注重专业技术人才。彻底否定政党分赃制倡导者“政府工作人人皆

可为之”的理论,把是否具有现代公务职位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作

为录用公务员的重要标准。

(7)讲究职业道德。要求公务员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增强荣誉感和责任

心,要忠于国家、廉洁奉公、严守机密、克制言行、不参加任何经商赢

利活动等。

3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客体。

答: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客体是十分广泛的。国家的行政行为是影响乃

至决定它们社会生存条件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概括起来说,国家公共

行政管理的客体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六类:

(1)经济性组织

经济性组织是包括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科技业和其他一切以营利

为目的的组织。政府与它们的公共行政管理关系,主要表现在利率、税

收、正当开支、公共卫生、环境保护、人身保障等方面。

(2)社会性组织

社会性组织是包括教会、社区团体、群众团体等一切以非营利为目的的

组织。这类组织通常有一个共同的宗旨或目的,但活动区域和影响则差

别较大。一般说来,政府对它们的公共行政管理以不妨碍他人、不危害

社会和公众、不违反国家法律和公共行政管理法规为限度。登记制度和

检查制度是政府对其管理的主要方式。

(3)政治性组织

政治性组织是包括政党和一切以政权或政治性权力为目的的组织。政府

对它们的行政管理主要是依据法律促使它们按照政治竞争的规则开展政

治活动,防止和制止它们颠覆国家的政治企图。

(4)教科文组织

教科文组织包括学校、科学研究单位和各种文化团体。政府在多数情况

下对这类组织予以支持、财政资助和提供各种便利,但同时要求它们遵

守国家法律和政府行政法规,不得危害公共安全和公共健康,在必要时

也可能对其采取强制性的行政措施。

(5)新闻性组织

新闻性组织包括报社、新闻社、出版社、电台、电视台等一切新闻传播

媒介组织。政府对它们的公共行政管理也以不违背国家法律和政府行政

法规为限度。这里所说的国家法律和政府行政法规,主要是指关于不得

煽动以暴力推翻国家制度的法规,不得泄露国家机密的法规,不得败坏

社会公道的法规、不得危害他人和公众的法规等。

(6)公民

公民是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最大量的行为对象。管理的原则仍然是依据

国家法律和政府行政法规,其最经常的标准是:履行对国家所承担的义

务,比如:交纳税金、服兵役等;遵守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规

范,比如:不妨碍公共道德和他人私生活等。在对公民实施公共行政管

理方面,政府可能采用的行政手段是多种多样的。

4绩效评估的管理功能。

答:现代政府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提高绩效。要改进绩效,就必须首先了

解目前的绩效水平是什么。绩效评估具有计划辅助、监控支持、报告、

政策评价和激励等多项功能,对政府绩效的提高和改进具有重要的意

义。

(1)绩效评估的计划辅助功能

政府绩效的提高有赖于科学的管理计划。一个具体的管理目标或指标的

制定至少要参照三个方面的信息:有关部门前一阶段的表现状况;部门

内部工作条件、工作程序及环境方面的变化;社会需求与社会环境变化

的预测。绩效评估的作用就在于它满足了第一方面的信息需求,某一阶

段的评估结果是下一阶段计划的基础和出发点。

(2)绩效评估的监控支持功能

行政管理工作走出计划而进入实施阶段后,必须时时对执行情况进行严

密的监测,如发现背离计划的情况,就要预测它的可能后果并采取相应

的控制措施。绩效评估在这里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为监控提供了信息

支持。

(3)绩效评估的促进功能

实践表明,测量自己工作效果的组织,即使未把拨款或报酬同效果联系

起来,也会发觉测量得到的信息会促使自己发生变化。

(4)绩效评估的激励功能

美国学者曾对绩效评估的激励功能做了这样的说明:若不测定效果,就

不能辨别成功还是失败;看不到成功,就不能给予奖励;不能奖励成

功,就有可能是在奖励失败。奖励失败的结果是产生荒谬的刺激,导致

组织绩效每况愈下。

(5)绩效评估的资源优化功能

在缺乏关于效果的客观资料的情况下,当政治领导人在决定加强某个领

域的工作时,往往不知道把新增加的资金的投向何处;当他们在削减预

算时,又不知道削减的是“肌肉”还是“脂肪”。绩效评估有助于科学设定

目标并根据效果来配置资源。

5职务保障权一般包括哪些方面?

答:职务保障权是指行政公务人员享有非依法不得被撤职、降职以及给

予其他足以影响其职务的行政处分的权利。职务保障权一般包括以下几

方面内容:

(1)培训的权利

培训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了提高公务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根据经济、

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职位的要求,通过各种形式,对公务员采取的有

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国家公务员培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用

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

(2)领取工资的权利

工资是国家分配给公务员个人消费品的货币表现。我国公务员法规定公

务员具有领取法定工资和合理报酬的权利,公务员工资包括“基本工

资、津贴、补贴和奖金”四部分。

(3)参加社会保险的权利

保险是指国家依法对因疾病、工伤、年老等原因,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

能力的国家公务员给予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障制度,以保障公务员在退

休、患病、工伤、生育、失业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

(4)享受相关福利的权利

福利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解决国家公务员生活方面的共同需要和特殊需

要,在工资和保险待遇之外,对公务员在经济上给予帮助和生活上给予

照顾的制度,主要包括各种福利设施、福利补贴、假期待遇和生活困难

补助等。

6简述现代政府能力的构成。

答:(1)政府能力的含义

政府能力是指政府履行行政职能的能力,具体到现代国家则是指国家行

政机关在既定的国家宪政体制内,通过制定和执行品质优良、积极而有

效的公共政策,最大可能地动员、利用、组合、发掘、培植资源,为社

会和公众提供广泛而良好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理性地确立社会普遍

遵从的正式规则并积极引导更为广泛的非正式的社会规则,维护社会公

正和秩序,形成有效调节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制度及其机制,进而在

比较的意义上促进国家快速、均衡、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有效性是

政府能力的核心概念。

(2)现代政府能力的构成

①经济管理能力

a.推动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任何国家的任何政府,如果不能在

促进本国社会经济方面发挥积极的、直接的、有效的作用,进而通过合

理的社会政策促进社会的均衡发展,就不能称之为有能力的政府。

b.维持税收和保持公共财政收支平衡的能力。税收和公共财政是一个

既涉及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又关系社会的公平与和谐的基本公共政策问

题。对于现代国家政府来说,处理这一问题的首要任务在于避免和反对

税收的流失。

c.有效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特征之一。在信息革命的当今世界范围内,如何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

避免世界经济对本国经济的不良影响,同时借助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各种

资源条件,最大限度地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这是是否“有效”参与

国际竞争的价值标准。

②政治和社会管理能力

a.维护社会基本秩序的能力。即维护典则或法律的能力,就是维护社

会正义和公理的能力。它是国民对现代政府的基本要求之一。

b.达成社会谅解和实现社会整合的能力。在现代民主宪政的国家里,

政府的社会整合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与公众的自我意识和民主观念

的强化相联系。现代社会是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社会,是群体组合或利益

集团高度分化和社会化的社会。

c.实现和维护基本社会公正的能力。当代社会的社会公平问题经常表

现在这样两个问题上: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和腐败问题。这就要求政府

自觉地建立起自我规束的机制。

d.促进社会均衡发展的能力。促进社会均衡发展的能力是一个与政府

管理的“公共”属性直接相关的问题,也是一个与社会的发展进步直接相

关的问题。

③行政组织管理能力

a.有效的反应和应变的能力。现代政府的反应和应变能力至少包括这

样一些方面:社会感应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迅速做出最优化对策的能

力、预测政策结果的能力。

b.适应环境创新发展的能力。发展变化的节奏明显加快是后工业化社

会以至信息社会的突出特征。一个国家要想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源,获得

相对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通过公共政策的有效运

用,全面地引导和推动全体国民的创新意识。

c.改革和自我更新的能力。现代政府的自我更新能力是通过行政发展

——发展行政的螺旋式前进的方式得到提高的。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从新公共管理的政策主张,论述造就高效服务政府。

答:(1)新公共管理的内涵

新公共管理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等国家出现的关于行政改革的

理论和实践模式,主要是来自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和政治学理

论的一些关于行政改革的理论设想。其核心思想是把私人部门的管理手

段和市场激励结构引入公共部门和公共服务之中,其目标不只是在公共

行政内部作技术上的专业化努力,也不只是对公共部门进行改革,而主

要是让公共部门从转换机制入手,从根本上改变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最

终以新的公共管理模式取代传统的官僚制模式。

(2)新公共管理的政策主张与造就高效服务政府

新公共管理在化解西方政府运行面临的问题或困境所表现出来的特色,

集中体现在“谁来管理”以及“如何管理”这两个方面。

①在“谁来管理”的问题上,新公共管理全面继承了公共选择理论的看

法,他们认为,与市场相比,政府在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方面存在着许

多先天不足,让政府去承担自己不能胜任的工作时出现问题也就在所难

免。政府应该全面后撤,只做那些只能由自己做、同时又有能力做好的

事情,而把那些社会有能力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活动尽可能地交

给社会,让社会实现自我管理。就如何实现传统的政府职能向社会的转

移,新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思路是,将政策职能(掌舵)与管理职能

(划桨)分开。

②在政府“如何管理”的方面,新公共管理的基本思路是:引进市场竞争

机制和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经验和手段,全面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

效益。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a.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竞争机制。与传统公共行政排

斥私营部门管理方式不同,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

的管理手段,同时应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与传统公

共行政热衷于扩展政府干预、扩大公共部门的规模不同,新公共管理主

张对某些公共部门实行私有化,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供

给,即通过扩大对私人市场的利用,替代政府公共部门。

b.政府服务以顾客为导向。政府不再是高高在上、自我服务的官僚机

构,政府公务人员应该是负有责任的“公共企业经理和管理人员”,社会

公众是向政府提供税收的纳税人和享受政府服务的“顾客”或“客户”,政

府服务应以顾客为导向,增强对社会公众需要的回应力。

c.由重视工作过程和投入转向注重结果和产出。传统的公共行政强调

公共机构必须按照一系列正式规则和一整套固定程序工作,投入其人

力、财力、物力,这容易导致公共机构僵化、反应慢、效率低。新公共

管理则转而注重工作结果和产出,即明确规定公共机构应实现的工作目

标,对其最终工作结果予以测量,并对实现甚至超额完成预期目标的机

构及其人员实行奖励。

d.通过多种形式的授权改善公共部门的工作。在传统科层制组织结构

中,权力集中,上层发号施令,下级依令而行。第一线人员往往缺乏自

行处置的权力,难以适应快速多变的外部环境。新公共管理则主张通过

授权来改进公共部门的工作。

e.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制,实施严明的绩效目标控制。新公共管理反对

传统公共行政重遵守既定法律法规、轻绩效测定和评估的做法,主张放

松严格的行政规制,实行严明的绩效目标控制,即确定组织、个人的具

体目标,并根据绩效目标对完成情况进行测量和评估,从而产生了所谓

的“3E”,即经济、效率和效能三大变量。

f.文官与政务官之间密切互动,政策制定和行政管理相互渗透。在看

待文官与政务官的关系上,新公共管理明显改变了传统公共行政的做

法。传统公共行政强调政治与行政的分离,强调文官(包括高级文官)

保持政治中立和匿名原则。新公共管理则正视行政所具有的浓厚的政治

色彩,强调文官与政务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和渗透关系,特别是对

部分高级文官应实行政治任命,让他们参与政策的制定过程,并承担相

应的责任,以保持他们的政治敏锐性。

g.重视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公共行政模式下的僵硬的人事管理

体制不同,新公共管理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注意提高人员录用、任期、

工资及其他人事管理环节上的灵活性,如以短期合同制代替常任制,实

行不以固定职位而以工作实绩为依据的绩效工资制。

2从职位分类原理或方法,论述解决政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问题。

答:(1)职位分类的概念

职位分类是指把公务员的职位按照工作性质、业务内容、简繁难易、责

任轻重以及所需资格条件等,区分为若干规范化的种类,以此作为公务

员管理的依据。

(2)职位分类的程序

公务员的职位分类,可以描述为这样一种过程,即把政府中各种公务职

位,按工作性质和业务种类的不同,从横向划分为若干职组、职系,再

按工作责任、难易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的不同,在纵向上划分为若干职

级、职等,使每一职位都能在横向分类和纵向分类交叉构成的职位分类

结构体系中找出自己的位置,从而达到对公务员科学化、标准化、专业

化和系统化的管理。具体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职位调查,就是对政府现有职位的有关情况做详细的了解,并对有关

资料加以全面收集的过程。

②职系区分,即在职位调查的基础上,把职位按照工作性质的异同,分

别划分为若干种类的过程。

③职位评价,即按照工作简繁难易、责任轻重大小、担任职务所需教育

程度和技术的高低,对各职系的职位进行评价,划分为若干个等级的过

程。

④制定职级规范,职级规范也称职位说明或职级说明书,是用文字对一

个职位作标准化和尽可能定量化说明的书面文件。

⑤职位归类,这是职位分类的最后一道程序,就是将每一现有职位的工

作性质、内容、资格条件等,与职级规范上的内容相比较,而把它们归

入适当的职类、职系、职级与职等。

(3)职位分类对于解决机构雍肿、人浮于事的独特作用

①职位分类是以“事”为中心,以公务员所在职位的工作、责任为分类的

依据,以工作的多少来定待遇,按事设职,按职择人,可以有效地防止

机构的膨胀。

②职位分类制中,公务员本人的等级就是所在职位的等级,职位变动,

等级也就变动,等级是随职位而定,而不是随人走。

③职位分类制中工资差别与职位工作的难度、责任大小和资格深浅成正

比,是同工同酬。

④职位分类制重视专家作用,利于专才成长,实行专才专用原则,非经

考试合格,一般不得晋升,而且每一次晋升,几乎都得经过相应的考

试,不能“一步登天”式地跨级晋升。

⑤职位分类制中,公务员分类较复杂,职类、职系、职级、职等划分较

多,办理职位分类的程序比较复杂,技术性要求较高。

⑥职位分类制下,任何公务职位都经调查、评价和划分等级,都有规范

性的职位说明,公务员的升迁调转范围和程序都有严格的规定,易于对

公务员进行科学管理。

32009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

上指出:

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树立正确的考核导向和用人导

向,注意提拔重用那些符合干部使用条件,特别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态度坚决又有能力的同志。

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力、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人民群众意见强

烈的干部,要批评教育,该调整的及时调整。

请从公共行政学的有关内容,结合实际,论述如何按中央要求选拔与任

用行政干部?

答:干部的素质对于整个行政效率的提高、行政体系的正常运转具有极

为重要的意义。要选拔和任用符合中央要求的行政干部应从以下四个方

面做起:

(1)完善行政干部的选拔机制

实行行政干部选拔的考任制,严格遵循选拔行政干部的原则。

①平等原则。凡符合条件的行政干部的候选人均可有平等机会报名考

试,录用时只能以候选人的品德和考试成绩为标准,不得以种族、性

别、宗教信仰、政治倾向、年龄、家庭背景等因素为理由歧视或优待某

些人。

②公开原则。考试程序、录用条件以及考试成绩都向社会公布,考试事

先都公告通知,公开进行。

③竞争和择优原则。参加考试的人员一般都多于实际录用的人员,因而

考试具有竞争性。经过考试后,主要依据考生考试成绩的优劣,同时参

考考生个人的资历、学历、品德等方面的情况,由录用单位来加以择优

录用。

④独立和超然原则。主持考试事务的机构一般都是自成系统,独立地行

使职权,不依附于任何政治势力(包括政党、政府等),超然于各种政

治利益与政治斗争之上,以保证考试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2)完善对行政干部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①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指标要尽量具体化、数量化,把定性

考核和定量考核、实绩考核和能力考核有机结合起来。

②完善综合激励机制。把情感激励贯穿于队伍建设全过程,领导对干部

要充分尊重、信任,对干部的进取精神、创造意识和取得的工作实绩给

予充分肯定,增强干部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得

到社会承认和尊重的荣誉感。

③严格考核监督制度。

a.建立内部监督制度。提高考核人员素质,加强对考核人的监督,定

期、定项地落实考核内容,保证考核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

b.强化外部评议。通过聘请监督员,利用举报投诉、召开座谈会、向

监管对象发放问卷调查表等多种形式对干部履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考

核结果的可靠性、客观性。

(3)完善对行政干部的监督制约机制

①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领导班子内部要严格按照《加强党内监督的

五项制度》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使之制度化。

②实行对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审批和

使用等重大事项定期报告制度。

③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收入申报制度、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

度,落实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改进和强化对领导干部公务活动

等方面的监督管理。

(4)完善对行政干部的管理机制

①实行行政干部的任期制。行政干部一般是处于领导岗位的公务员,其

对行政决策具有绝对的影响力,所以为了防止行政干部长期处于同一领

导岗位形成专权和任人唯亲等弊端,需对行政干部实行任期制。

②落实关于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的相关规定。引咎辞职是指党

政领导干部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或者对

重大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不宜再担任现职,由本人主动提出辞去现

任领导职务的行为。责令辞职是指党政领导干部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

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或者对重大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不宜再

担任现职,本人应当引咎辞去现任领导职务而没有提出辞职的,由相关

领导部门责令领导干部辞去领导职务。当领导干部出现以上情况时,领

导干部应引咎辞职或责令其辞职。

2011年燕山大学文法学院701公共

行政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科目代码:701

科目名称:公共行政学

一、名词解释(共30分,其中每小题5分)

1系统论

2威尔逊

3国家公务员制度

4权力制衡

5行政执行能力

6社会监督

二、简答题(共60分,其中每小题10分)

1简述行政决策的内涵和主要特点。

2简述机关管理的特征。

3简述现代行政现象。

4简述公共财政的职能。

5简述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

6简述国家行政组织的特征。

三、论述题(共60分,其中每小题20分)

1论述效率与公平平衡论。

2论21世纪行政权力的发展趋势。

3针对我国目前行政效率的现状,运用所学公共行政学知识,谈谈新

形势下提高我国政府机构行政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30分,其中每小题5分)

1系统论

答:系统论是对传统的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各自偏颇的否定,强调用综

合的、全面的、相互关联的观点来看待、分析和研究组织管理现象的一

种理论。系统论是由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提出的一种理论构架。其

要点包括:①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系统论强调组织的部分、部分之间

的交互影响、部分之和组成的整体的重要性,强调组织对环境的影响和

环境对组织的影响,把组织看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动态的、开放的系

统,从而使人们对组织的一般性质和一般发展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②组织系统内部以及组织系统和环境之间是普遍联系、相互作用的。系

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

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

律性,并用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

统,系统是普遍存在的。系统论为人们研究世界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和

方法论,也为各个学科的沟通提供了前提。

2威尔逊

答:伍德罗·威尔逊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公共行政学的创始人,曾任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和校长,后任美国新泽西州州长和美国第二十八

任总统。他在1887年发表的《行政学研究》一文被认为是行政学发端的

标志。其主要贡献为:①强调了公共行政活动及其研究在所有国家现象

中的特殊意义。威尔逊认为传统的论证主要集中在政治过程方面,而对

如何实施法律则注意不够,应当把研究的重点放到行动的政府方面,即

放到政府的行政管理方面。威尔逊还认为,为了效率可以适当牺牲民

主,为此,应当建立一门新的学科——行政学,使民主宪政制度臻于完

善。②提出了政治与行政的两分法,认为国家的权力主要掌握在决定政

治的议会和执行政治的行政部门手中。这就从结构上否认了三权分立的

学说,提出政治和行政的两分法。尽管威尔逊的理论并未涉及行政学的

基本框架,也并未规定其基本范畴,但他拟定了行政学的内涵,奠定了

行政学的基础,因此被认为是行政学的创始人。

3国家公务员制度

答: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指国家为了对团体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政府行

政工作的效率,建立的一系列对公务员的职位分类、考试、录用、培

训、考核、奖惩、职务任免升降、工资福利、退职、退休等进行系统规

定的法律和制度的总和。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现代人事行政制度的主要存在和表现形式,它通过制定法律和规

章,依法对政府中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进行科学管

理。

4权力制衡

答:权力制衡是指不同权力通过相互制约在行使过程中达到平衡,从而

保证政体的稳定的状态。权力制衡是分权学说的理论要点之一。它的理

论基础可以归结为两点:①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②道德约束

不了权力,权力只有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制衡在近代成为一种民主政治

的法治原则,在权力主体行使过程中,对权力施以监督和制约,确保权

力在运行中的正常、廉洁、有序、高效,并且使国家各部分权力在运行

中保持总体平衡。这些制衡有利于保证社会公正合理的发展方向,以及

社会整体的目标的实现。

5行政执行能力

答:行政执行能力是指政府有效地贯彻和落实国家意志、国家目标、法

律、法规、公共政策的能力,能力象征执行活动过程中行政执行主体顺

利完成执行任务的基本素质、潜能。行政执行能力是政府行政能力的重

要组成部分。行政执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国家意志和国家目标的实

现,影响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的贯彻和落实,对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

的发展构成直接的影响。

6社会监督

答:社会监督是指社会行为主体依据法定的权力,必要时经过法定的程

序,对政府及其官员行政活动的监督。社会监督的主体包括社会舆论、

公民、公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社会监督是国家政治制度的基础之一。

这种监督最直接和最广泛地体现国民参政、议政的权利,是国民发表政

见、维护权益、督策政府及其官员的主要形式。社会监督具有以下特

征:①社会监督是基于宪法所赋予的权利,并通过这种权利的实际行使

来实现的;②社会监督是通过宪法和法律制度确认、发挥和保障的;

③社会监督是基于对国家、对民族、对全体国民所承担的责任而实施

的;④社会监督是在社会普遍的主权意识基础之上而成其为一种宪法原

则和法律制度的。

二、简答题(共60分,其中每小题10分)

1简述行政决策的内涵和主要特点。

答:(1)行政决策的内涵

行政决策是指具有行政决策权的组织或个人为了有效地实现行政目标从

多种可能的行政方案中作出选择或决定的过程。

(2)行政决策的主要特点

①行政决策的主体是掌握行政权力的个人或组织

任何决策都需要一个决策主体,即做出决策的个人或组织。行政决策是

行政权力的运用,其主体必然会与行政权力有关,即只有具有行政权力

的个人或组织才能有权力做出行政决策。在我国,行政权力主要由中央

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行使。

②行政决策的内容是行政事务

一般说来,行政决策内容主要是公共领域内的事务,而私人领域内的事

务理应由私人自行决策。当然,政府组织有权也有必要为私人行为制定

必要的规则,由于这种规则要求每一个个人都必须遵循,因而它实际上

也是一种公共规则,此类决策仍然是一种公共决策。

③行政决策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

公共部门不能是一个“自利性”机构,而应该是一个“追求公共利益”的机

构,因此,其决策准则应该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这不仅仅是公共部

门决策与私人企业决策的区别之一,而且是它们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

从这个意义上说,行政决策在价值取向上应该而且必须坚持公共利益最

大化的原则。

2简述机关管理的特征。

答:机关管理又称机关行政,是指对作为行政组织办公地点的机关环境

的完善、机关设施的营建、机关物财的配置、文书文件的处理、机关事

务的分工或运行等,以提升行政组织运行的效率为目的而进行的有计

划、有组织的系统和合理化管理。机关管理涉及相关行政事务,具体来

说有以下特征:

(1)机关管理事务的多样性特征。由于机关管理是对政府部门的办公地

点、设施、运行等的管理,因此机关管理所涉及的事务较为琐碎繁杂,

而且种类较多。

(2)机关管理事务的固定性特征。机关管理的对象是机关,即政府部门

固定的办公处所、地点或设施。固定的机关是政府部门的象征、物质表

象和经常性工作的物理空间,有效的机关管理是政府实施社会管理、履

行政府职能的必要条件。

(3)机关管理事务的辅助性特征。机关管理事务所具有的辅助性具体体

现为保证行政首脑与各职能部门间联系的协调性特征,以及在综合性事

务方面为各职能部门提供后方支援的服务性特征。

(4)机关管理事务的技术性特征。政府文书的处理、机关环境的安排、

机关财务管理的开展等,都需要一定的技术的、制度的和经验的积累,

并且随着行政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开发和创新机关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从

而形成适应时代和环境变化的良好的机关管理模式或文化。

3简述现代行政现象。

答:现代行政现象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

来,国际上主要是发达国家所出现和形成的某些公共行政现象。现代行

政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行政职能扩展

行政职能扩展指政府不仅承担起了保国卫民的责任,还承担起了扶助各

行各业均衡发展,普遍提高各个阶层生活水准和道德、文化水准,防止

个人私欲损害社会公益以及缓解社会矛盾的责任。政府行政职能的扩展

造成了“行政国家”的兴起,“行政国家”的兴起则造就了一个“大政府”。

但是,政府职能扩张也带来了许多严重的问题:官僚主义盛行、行政效

率低下、公众意愿和权利受到侵害等。

(2)不良行政现象增加

行政权力的扩展和强化导致行政国家的出现,行政国家的出现则进一步

加强了行政活动。行政裁量权的广泛使用,使政府的行政活动几乎涉及

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以行政权力的强化和行政职能的扩展为基础的

政府行政活动的加强相应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行政现象,集中表现为:

①行政组织规模庞大,形成了许许多多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