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2021届高考化学第二次模拟演练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1页
河北省唐山市2021届高考化学第二次模拟演练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2页
河北省唐山市2021届高考化学第二次模拟演练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3页
河北省唐山市2021届高考化学第二次模拟演练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4页
河北省唐山市2021届高考化学第二次模拟演练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唐山市2021届高考化学第二次模拟演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8.0分)

1.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石英用烟耐高温,可用来加热熔化烧碱、纯碱等固体

B.小苏打受热易分解,可用来焙制糕点

C.浓“25。4溶液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可用于杀菌消毒

D.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弱,可在海外轮外壳上装若干铜块以减缓其腐蚀

2.聚乳酸(PL4)是以有机酸乳酸为原料生产的新型聚酯材料,性能胜于现有塑料聚乙烯、聚丙烯、

聚苯乙烯等材料,是新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新型包装材料,是环保材料中的一颗明星.日本钟

纺公司以玉米为原料发酵生产聚乳酸,利用聚乳酸制成生物降解性发泡材料.该材料的强度、

压缩应力、缓冲性、耐药性等与聚苯乙烯塑料相同,经焚烧后不污染环境,还可肥田.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

A.聚乳酸使用后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完全降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

B.聚乳酸适用于吹塑、热塑等各种加工方法,加工方便,应用十分广泛

C.聚乳酸(PL4)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天然高分子聚酯材料

D.聚乳酸是以淀粉发酵(或化学合成)得到的,以乳酸为基本原料制备的一种聚酯材料

3.刈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2。。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6纥

B.标准状况下,22.4L/。中含有的分子数为

C.2.3gNa与100mL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019

D.IL1mol­厂1CaC。溶液中含有的氯离子数为NA

4.四氯乙烯对环境有一定的危害,干洗衣服的干洗剂主要成分是四氯乙烯;家用不粘锅内侧涂覆

物质的主要成分是聚四氟乙烯.下列关于四氯乙烯和聚四氟乙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它们都属于纯净物

B.它们都能使酸性高镭酸钾溶液褪色

C.它们的分子中都不含氢原子

D.它们都可由乙烯只发生加成反应得到

5.如图是Ca(0H)2在温度分别为A、T2时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温度为A时Ca(0“)2的Ksp=4x

10-6,返2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0204ac(OH-)/(mol•L«)

A.Ti<T2

B.温度为G时,P点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均小于Imn

C.Q点对应的溶液中c(O/T)约为0.0126m。,-L-1

D.加水稀释时溶液碱性减弱,Z点对应的溶液可转化为Q点对应的溶液

6.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之间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酸(化学式为/Ge。。,是难溶于水的弱酸

B.①硫酸比次氯酸稳定;②S2-易被氯气氧化,均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

C.中学教材所附周期表中第15列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均为//?。4

D.HF的沸点比HC7高,是因为"-F键比H-G键强

7.短周期主族元素X、八Z、小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在图所示物质转化关系中,/是由该四种元

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m是丫的单质,n是Z的单质,p是W的单质,其余为由上述的两种或三种

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常温时,O.Olm。[与0.01m。/•厂”溶液的pH

均为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r(X)<r(Z)<r(K)

B.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y>z>“

c.小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一定比丫的强

D.X、八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只能抑制水的电离

8.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蒸发使用的主要仪器是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带铁圈的铁架台

B.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C.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应轻轻靠在三层的滤纸上

D.用规格为10mL的量筒量取6.20mL的液体

9.某漂白粉的成分为次氯酸钙和氯化钙(由氯气与石灰乳恰好反应制得),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

关系正确的是()

A.c(C厂)>c(Ca2+)>c(GO-)>c(〃+)>c(OH-)

B.c(C「)=c(Ca2+)>c(C/。-)>c(O/r)>c(W+)

C.c(C广)+c(OW-)+c(ClO~)=c(Ca2+)+c(W+)

D.c(Ca2+)=2c(C广)+2c(C/O-)

10.在湿法炼锌的电解循环溶液中,较高浓度的C厂会腐蚀阳极板而增大电解能耗。向电解循环液中

同时加入C”和C1ZSO4,可生成CiiCZ沉淀除去C「,降低对电解的影响,反应原理如下:

Cu(s)+Cu2+(ap)U2Cu+(ap)△%=akj-moL

2+1

Cl~(ap)+Cu(ap)=2CuC/(s)△W2=bkj-moT

实验测得电解循环液pH对溶液中残留c(C「)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pH增大,K印(CuG)增大

B.反应达到平衡时:n(Cu)越多,c(Cl-)越小

C.向电解液中加入稀硫酸,有利于C厂的去除

D.除C厂反应为::Ca(s)+gCi/2+(aq)+C5(aq)=CuC(s)△,=(ga+b)k/•mo/T

11.武汉军运会期间对大量盆栽鲜花施用了S诱抗素制剂,以保证鲜花盛开。S诱抗素的分子结构简

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和乙醇酯化后的分子式为:67”24。4

B.该分子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C.为芳香化合物,且1血0/有机物与足量的钠反应产生历1。/“2

D.在铜的催化下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中含有醛基

1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和烧碱溶液:HCOi+OH-=COj-+H2O

2+

B.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2:CO2+Ca+2OH-=CaCO3I+H2O

2+

C.稀硫酸和氢氧化钢:Ba+SOl-=BaS04I

3+

D.氯化铁溶液和氨水:Fe+3OH-=Fe(O//)3i.

二、双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0分)

13.TC时,在容积均为0.5L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发生:24(g)+B(g)U2C(g)AH=-QkJ-moL(Q>

0),67n讥后,容器①中反应达平衡,有关数据如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起始时各物质物质的量/moZ

容器编号达平衡时体系能量的变化

ABC

2100.75Q灯

②0.40.21.6

A.其他条件不变,若容器②保持恒温恒容,平衡时,C的转化率为6.25%

B.若①达平衡后,再通入2moL4与lmo/B,再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0.75QA:/

C.T。。时,平衡常数为36

D.其他条件不变,若容器②保持绝热恒容,则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大于|

14.用情性电极电解以下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Na。“溶液时,溶液浓度将增大,pH增大

B.电解“25。4溶液时,溶液浓度将增大,pH增大

C.电解NazS/溶液时,溶液浓度将增大,pH不变

D.电解NaC,溶液时,溶液浓度将减小,pH不变

15.25。(:时,用0.1m。/•Zr】Na。"溶液滴定207nLO.lmo八厂1某二元弱

酸“2X溶液,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mX的第一步电离方程式为mXUHX-+H+

B.b点溶液中c(/X)>c(X2~)

点溶液中2

C.cc(Na+)=c(X-)+c(HX-)+c(H2X)

D.水的电离程度:a<b<c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16.利用金属矿渣(含有Fes2、S0及Ci/2。)制备(NHJFeGO)晶体的实验流程如图。

矿渣----(NH,):F«SOJ晶体

(1)煨烧过程中FeS2和C“2。转化为尸02。3和Cu。,FeS2与。2反应生成/=>2。3和S(?2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为提高酸浸过程中铁的浸出率,实验中可采取的措施有。(填字母)

A.增加矿渣的投料量

B.将矿渣粉碎并搅拌

C.缩短酸浸的时间

D.适当提高酸浸温度

(3)向酸浸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铁屑,除能将Fe3+转化为Fe2+外,还能;检验Fe3+是否完

全被还原的实验操作是。

(4)煨烧生成的SO2用石灰乳吸收得到CoS/浆料,以CaSC>3浆料制备NaHS/溶液的实验方案为

已知:

o2CaSO3+Na2sO4+H2sO4+4H2O=2CaS04-2H2O+2NaHSO3;CaS04■

2H2。难溶于水;pH=4〜6溶液中HS。*能大量存在。

实验中可选用的试剂:1

3mol•LNa2so4,3mo/-L-H2SO4,Imol-L^NaOH.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3.0分)

17.甲醇是一种基本的有机化工原料,用途十分广泛。

已知:CH30H(g)=HCHO(g)+%(9)△"=+84fc;•mor1

2H2(g)+02(g)U2H20(g)△H=-4840•mor1

(1)①工.业上常以甲醇为原料制取甲醛,请写出CH30H(g)与。2(g)反应生成“CHO(g)和“2。(9)的热

化学方程式:。

②若在恒温恒容的容器内进行反应CO(g)+2H2(g)=CH3OHS),下列表示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

标志有(填字母序号)。

A.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化

B.有2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C-H键生成

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化

DC/。”®)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2)工业上以CO、CO2、/为原料制备甲静,其原理如下:

主反应:。+

①C2H2=CH30H@CO2+3/=CH30H+H20

副反应:。

2C=CO?+C2CO+2H2=CH4+CO2

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1所示。该反应(填或“<”)0。

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25CTC、1.3xlO,kPa左右,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由图2知,当

温度高于240久时,CO转化率下降的原因为。

2

0050a

三8045

科60

33V

4000

蟒4O

20<MO

£3V35

85080

00.51.01.5(210240270300

p/10'kPa温度/f

图1图2

H2O+CO,H,+CO

氢电极(多孔)

电解质

(致密,离子导体)

氧电极(多孔)

O,

图3

(3)电解水蒸气和。。2产生合成气(“2+CO)。较高温度下(700〜ioo(rc),在SOEC两侧电极上施加一

定的直流电压,“2。和。。2在氢电极发生还原反应产生。2-,。2-穿过致密的固体氧化物电解质

层到达氧电极,在氧电极发生氧化反应得到纯。2。由图3可知4为直流电源为(填“正极”

或“负极”),请写出以“2。为原料生成“2的电极反应式:。

18.请根据化学反应原理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已知NaG的溶解热为3.8K/•znoL(吸热),Na(s)-e-=Na+(aq)AW=-240/(/■mor1.

0.555(g)+e-=cr(aq)△♦=-167/(/•mor1

写出Na在氯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2)在一定条件下,在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5瓶0忆。2和3moZ“2发生反应:

COz(g)+/(9)CH30H(g)+4。(9),已知温度为500K时,该反应lOmin达到平衡.如图是反应

体系中。。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

CO:的平衡转化率、

70-

60

50

40-

30

20-

10-

0'

450500550600650700750800850温度/K

①该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温度为500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③若改充入2mo,CO2和3mo/“2,图中的曲线会(填“上移”或“下移”)

(3)根据表数据回答问题

表125冤时浓度为0.1mo,/L两种溶液的

溶质NaClON。2。。3

PH9.711.6

表225久时两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KaiKa2

1.3x10-26.3x10-8

H2SO3

4.2xKT,一】

H2CO35.6XIO1

①根据表1中的数据能不能判断出“以。与H2CO3的酸性强弱

②0.1mo//LNa2s。3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③SO?通入NaHCOs溶液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9.生物质能是一种洁净、可再生的能源.生物质气(主要成分为CO、CO2、/等)与为混合,催化

合成甲醇是生物质能利用的方法之一.

(1)上述反应的催化剂含有Cu、Zn、4等元素.写出基态Zn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2)根据等电子原理,写出C。分子的结构式.

(3)甲醉催化氧化可得到甲醛,甲醛与新制Cu(0H)2的碱性溶液反应生成CW。沉淀.

①甲醛分子中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

②甲醛分子的空间构型是;1m。,甲醛分子中b键的数目为.

20.阿司匹林(化合物L)是人们熟知的解热镇痛药物。一种长效、缓释阿司匹林(化合物P)的合成路

线如图所示。

C-1H

+cHi-CH+

g.p

匕知:@HC-CH+RCOOH-RCOOCH-CH2

②RCOOm+,,

R"OH3△RCOOR+R/OH

请回答:

(1)B中的官能团是o

(2)C的结构简式是.

(3)D-E的反应类型是。

(4)EtG的化学方程式是。

(5)已知:”是芳香族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2BTK+“2。,K的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一组峰。J-L的

化学方程式是o

(6注在体内可较快转化为具有药效的而P与L相比,在体内能缓慢持续释放人

①血液中/浓度过高能使人中毒,可静脉滴注NaHC/溶液解毒。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Na”CO3的作

用:«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o(填字母)

a.P中的酯基在体内可缓慢水解,逐渐释放出/

b.P在体内的水解产物中没有高分子化合物

C.将小分子药物引入到高分子中可以实现药物的缓释功能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4石英成分为二氧化硅,能与碱性物质反应,不能用石英用烟加热熔化烧碱、纯碱等碱

性固体,故A错误;

B.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是利用了碳酸氢钠的不稳定性,加热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

碳使糕点蓬松,故B正确;

C.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使蛋白质变性,不是发生盐析,故C错误;

D.要减缓船体的腐蚀应连接比铁更活泼的金属,如锌镁等,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在海轮外壳

上装若干铜块可加速其腐蚀,故D错误;

故选:Bo

A.二氧化硅能与烧碱、纯碱等固体物质反应;

B.碳酸氢钠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糕点蓬松;

C.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臼质变性;

D.铜铁构成原电池中,Fe为负极被腐蚀。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会运

用化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现象,题目难度不大。

2.答案:C

解析:解:4聚乳酸经焚烧后不污染环境,还可肥田,可说明聚乳酸使用后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完

全降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故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机械性能及物理性能良好,适用于吹塑、热塑等各种加工方法,加工方便,

应用十分广泛,故B正确;

C.聚乳酸(PL4)经焚烧后不污染环境,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合成高分子聚酯材料,故C错误;

D.聚乳酸"是以玉米为原料发酵生产聚乳酸”,玉米中主要成分为淀粉,所以聚乳酸是以淀粉发酵(

或化学合成)得到的,以乳酸为基本原料制备的一种聚酯材料,故D正确;

故选:Co

A.根据“经焚烧后不污染环境,还可肥田”分析;

B.根据“性能胜于现有塑料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材料”及“该材料的强度、压缩应力、缓

冲性、耐药性等与聚苯乙烯塑料相同”分析;

C.聚乳酸(PLA)是合成高分子材料;

D.根据“以玉米为原料发酵生产聚乳酸”、“是以有机酸乳酸为原料生产的新型聚酯材料”分析.

本题考查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及用途,题目难度中等,正确理解题干信息为解答关键,注意熟

练掌握常见有机物组成、结构与性质,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3.答案:A

解析:解:4、32g。2的物质的量是1巾。1,电子数为16刈,故A正确;

B、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22.4L/。中含有的分子数不是NA,故B错误;

C、2.3g金属钠的物质的量是O.lrnoZ,钠是活泼的金属,与盐酸反应时不需要讨论过量问题,1个Na

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为0.1刈,故C错误;

D、1/,1瓶。八厂1。。。2溶液中氯化钙的物质的量为1巾。,,故含有的氯离子数为2%,故D错误。

故选:Ao

A、求出氧气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氧气中含16个电子来分析;

B、标况下水为液体;

C、求出钠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钠和酸溶液反应时,先和酸反应,后和水反应,即最终能完全反应

来分析;

D、求出氯化钙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氯化钙中含2个氯离子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和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掌握公式的运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

题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4、四氯乙烯是纯净物,聚四氟乙烯是高分子化合物,聚四氟乙烯因为聚合度n的不同是

混合物;故A错误;

B、四氯乙烯含碳碳双键,能被酸性高镭酸钾溶液氧化,高镭酸钾溶液褪色,聚四氟乙烯不含碳碳双

键不能使酸性高锌酸钾溶液褪色;故B错误;

C、依据四氯乙烯和聚四氟乙烯的分子结构和碳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为四个共价键,所以分子结构中不

含氢原子;故C正确;

D、乙烯加成只能双键变成单键,并不能使卤素原子取代氢原子,聚四氟乙烯需要四氟乙烯加成聚

合反应生成,所以两者都不能由乙烯发生加成反应得到;故D错误;

故选C.

A、四氯乙烯是纯净物,聚四氟乙烯是高分子化合物;

B、四氯乙烯含碳碳双键,能被酸性高镒酸钾溶液氧化,高锌酸钾溶液褪色,聚四氟乙烯不含碳碳双

键不能使酸性高镒酸钾溶液褪色;

C、依据四氯乙烯和聚四氟乙烯的分子结构和碳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分析判断;

D、乙烯加成只能双键变成单键,并不能使卤素原子取代氢原子.所以两者都不能由乙烯发生加成

反应得到;

本题考查了高聚物的结构特征和组成,碳碳双键的性质应用,主要是比较纯净物与高聚物的结构不

同和性质不同.

5.答案:C

解析:解:4温度越高,Ca(0,)2的溶解度越小,则7i>T2,故A错误;

B.温度为£时,P点分散系Qc>《p,生成沉淀,则分散质粒子直径均大于lOOnm,故B错误;

C.Q点Ca(OH)2的Ksp=4xIO_6,c(OH~)=2amol/L,则4ax(2a)2=4xIO-6,解得a=0.00625,

c(0"-)约为0.0126mo,•厂1,故C正确;

D.加水稀释时溶液碱性减弱,溶解平衡正向移动,转化为不饱和溶液,Z、Q点均为平衡点,则Z不

能转化为Q点,故D错误;

故选:Co

A.温度越高,Ca(0“)2的溶解度越小;

温度为寸,点分散系

B.7#P5>Ksp-

C.Q点Ca(04)2的%=4X10~6,c(O/T)=2amol/L;

D.加水稀释时溶液碱性减弱,溶解平衡正向移动。

本题考查溶解平衡,为高频考点,把握纵横坐标的意义、沉淀生成及平衡移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

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D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6.答案:4

解析:

本题考查了位置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熟练掌握元素周期律内容为解答关键,注

意明确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关系,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A.硅酸为难溶于水的弱酸,Ge和Si处于同一主族,且原子序数Ge>Si,所以错酸酸性比硅酸弱,且

难溶于水,故A正确;

B.S2-易被氯气氧化,能够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但是次氯酸不是G元素的最高价含氧

酸,不能根据硫酸和次氯酸的酸性大小判断S和U的非金属性强弱,应该根据硫酸和高氯酸的酸性大

小判断,故B错误;

C.第15列元素为V4族元素,最高价为+5价,N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NO3,

故C错误;

D.由于氟化氢中含有氢键,所以氟化氢的沸点高于氯化氢,二者的沸点与H-F键、键的强弱

无关,故D错误;

故选:Ao

7.答案:A

解析:解:4同周期原子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N>0,H为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

故A正确;

B.原子序数N<0,水的稳定性比氨气强,故B错误;

C.如不是最高价氧化物,则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无法比较,故C错误;

D.X、八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为硝酸,则抑制水的电离,如为硝酸镂,则因发生水解而促进

水的电离,故D错误。

故选:A.

题给信息中rn、n两种单质可字放电条件下进行,一般为氮气和氧气的反应,贝卜为NO,且可继续与

n反应,则m为N2,n为。2,可知丫为N元素,Z为0元素,s为NO?,q为$0,t为HNO3,单质P与水

反应生成iz具有漂白性,则p为CG,乳为HCIO,v为HCI,则勿为C7元素,由原子序数关系可知X为,元

素,结合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率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元素周期律等为解答的关键,

侧重分析与推断能力的考查,注意m与n的反应为推断的突破口,题目难度不大.

8.答案:D

解析:解:4蒸发时加热使水转化为水蒸气,与可溶性固体分离,则带铁圈的铁架台上放蒸发皿,

利用酒精灯加热,玻璃棒搅拌完成实验,故A正确;

B.分液时,避免上下层液体混合,则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

B正确;

C.过滤时,避免玻璃棒将滤纸捣破,则玻璃棒的末端应轻轻靠在三层的滤纸上,故C正确;

D.量筒量取液体,不能准确到O.OlmL,则用规格为107nL的量筒量取6.2mL的液体,故D错误;

故选D.

A.蒸发时加热使水转化为水蒸气,与可溶性固体分离;

B.分液时,避免上下层液体混合;

C.过滤时,避免玻璃棒将滤纸捣破;

D.量筒量取液体,不能准确到0.01mL.

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混合物分离提

纯实验中的操作,题目难度不大.

9.答案:B

解析:解:4根据物料守恒,c(Ca2+)=c(C厂),故A错误;

B.根据物料守恒:c(Ca2+)=c(C/-)=c(Cl(r)+c(HClO),考虑到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碱性且

水解是微弱的反应,c(O/T)>c(H+),所以有C(C「)=c(Ca2+)>C(C,O-)>C(OH-)>C(H+),故

B正确;

C.根据电荷守恒:2c(Ca2+)+c(W+)=c(OH-)+c(Cl-)+c(ClO~),故C错误;

D.根据物料守恒:c(Ca2+)=c(C「)=c(Cl(T)+c(HClO),所以c(Ca2+)<2c(C「),贝|c(Ca2+)=

2c(C广)+2c(C7。-)一定不成立,故D错误,

故选B。

漂白粉的成分为次氯酸钙和氯化钙,由氯气与石灰乳恰好反应制得,反应方程式为:2Ca(O”)2+

2Cl2=CaCl2+Ca(ClO)2+2%。,恰好产生等物质的量的以。2和Ca©0)2,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

2c(Ca2+)+c(H+)=c(O/T)+c(C广)+c(ClO~),存在物料守恒:c(Ca2+)=c(C厂)=c(C/O-)+

c(HClO),溶液中C7。-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所以c(OH-)>c(H+),据此逐项分析。

本题考查制备漂白粉的反应和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属综合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注

意守恒关系式的运用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4Ksp(CizG)只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不受pH的影响,故A错误;

B.溶液中既然形成CuG固体,说明已经达到了溶解平衡,形成了饱和溶液,移除部分固体不影响沉

淀溶解平衡,故B错误:

C.根据图象,pH升高,-1gc(C厂)增大,说明c(C厂)减少,向电解液中加入稀硫酸p”降低,不利于C「

的去除,故C错误;

D.根据盖斯定律方程式①x拂总方程式,除C厂反应为:,以5)+)/+3)+(;广3)=

CnC,(s)△H=(1a+b)k/•nt。,-1,故D正确,

故选:Do

A.K印(CaC7)只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B.Cu固体,不影响化学平衡;

C.根据图象,pH升高,一/gc(C厂)增大,说明c(C厂)减少,加硫酸pH降低;

D.根据盖斯定律方程式①x:得总方程式。

本题考查学生盖斯定律的应用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知识,属于综合知识的迁移应用题,难度不

大。

11.答案:A

解析:解:4由结构可知分子式为(715”20。4,该有机物和乙醇酯化后的分子式为:G7H24。4,故A

正确;

B.含有甲基,具有甲烷的结构特征,则该分子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B错误;

C.有机物不含苯环,不是芳香族化合物,故C错误;

D.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不含氢原子,不能发生催化氧化,故D错误。

故选:4。

该有机物中含有默基、碳碳双键、醇羟基和竣基,具有酮、烯烧、醇和竣酸性质,能发生加成反应、

加聚反应、氧化反应、酯化反应等,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考查酮、烯烧、醇和竣酸性质,明确官能团及

其性质关系是解本题关键,注意该分子中醇羟基不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消去反应,题目难度不大。

12.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B、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2,生成的是Ca("CO3)2,离子方程式是CC>2+。〃-=

=

HCOg+“2。;C、稀硫酸和氢氧化钢:除了Ba2++S0广=BaS041外还有"++OH-H2O,所以离

=

子方程式为Ba2++SOl-+2H++2OH-BaSO41+2H2O;D、氯化铁溶液和氨水反应,氨水是弱

电解质,不能拆成离子形式Fe3++3NH3H20=Fe(0H)31+3NH九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注意问题。

13.答案:AD

解析:解:4根据24(g)+B(g)=2c=-QkJ-moL(Q>0),2mol和Imo历完全反应生成

2nw,C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0,故容器①中,放出0.75Q©时,力、B、C的变化量分别为2mo,x

0.75=1.5mol,Imolx0.75=0.75moK2molx0.75=1.5mol,故A、B、C的平衡量分别为(2-

1.5)moZ=0.5m。,、(1—0.75)mo/=0.25m。]、1.5mol,容器②中4、B、C的起始量分别为0.4moZ、

0.2moZ,1.6mol,把物质转化到左边,相当于起始量为2moL4和Imo,B,其他条件不变,若容器②保

持恒温恒容,则①和②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同,即容器②中C的平衡量为1.5巾。1,

故C的转化率为当fx100%=6.25%,故A正确:

1.6

B.若①达平衡后,再通入2巾。以与lmolB,相当于先在一个与容器①同温同容的容器中通入2m。伍与

ImolB,即构建与容器①的等效平衡,先放出O.75Q0的热量,再把平衡后的气体压缩进容器①中,

21noiA、ImolB

如图所示:-------------------------------------------1,压强增大,该反应是正向气体分子数

减小的反应,则平衡正向移动,继续放出热量,故再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大于0.75Qk/,故B错误;

C.根据选项A的计算结果,7-C时,4、B、C的平衡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鬻=1M。〃八端必=

0加。"、窗=3mol/L,则平衡常数为"总露=福=18,故C错误;

D.根据选项A的计算结果,容器②恒温恒容条件下,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一,=|.

0.5mol+0.25mol+1.5mol3

其他条件不变,若容器②保持绝热恒容,反应从逆反应方向开始进行,该反应逆向吸热,则体系温

度降低,相对于恒温恒容条件下的反应,平衡正向移动,故C的体积分数增大,即达到平衡时C的

体积分数大于全故D正确;

故选:ADo

A.恒温恒容下,若反应前后气体气体发生变化,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一边,满足对应物质的物质的

量相等,为等效平衡,容器②中4、B、C的起始量分别为0.4mo/、0.2mol,1.6mol,把物质转化到

左边,相当于起始量为2m。以和1巾。/,故①和②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同,再

根据热量变化与反应物的变化量成正比,由表格数据计算容器①中各物质的变化量和平衡量,即可

得C的平衡量,代入转化率=鬻|、100%计算;

起始量

B.若①达平衡后,再通入2moL4与Izno/B,相当于先在一个与容器①同温同容的容器中通入2moL4与

ImolB,即构建与容器①的等效平衡,再把平衡后的气体压缩进容器①中,压强增大,平衡向分子

数减小的方向移动,据此分析热量变化;

C.根据选项A的计算结果,代入K=《第”计算;

D.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根据选项A的计算结果可得容器②恒温恒容条

件下C的平衡体积分数,若容器②保持绝热恒容,体系温度会随着反应的进行而改变,根据平衡移

动的原理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相关计算,题目比较有难度,关键是掌握热量变化与变化量的关系、外界条件

对平衡移动的影响,把握等效平衡的概念和规律:恒温恒容下,若反应前后气体气体发生变化,按

化学计量数转化到--边,满足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为等效平衡,注意平衡状态与反应路径无

关。

14.答案:AC

解析:

本题考查电解原理,为高频考点,明确离子放电顺序、电解后溶液中溶质及其浓度变化是解本题关

键,易错选项是C。

A.用惰性电极电解NaOH溶液时,阴极上氢离子放电、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相当于电解水,导致

c(NaOH)增大,溶液的pH增大,故A正确;

B.电解稀硫酸时,阴极上氢离子放电、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相当于电解水,导致硫酸浓度增大,

溶液的pH减小,故B错误;

C.电解硫酸钠溶液时,阴极上氢离子放电、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相当于电解水,导致硫酸钠浓

度增大,但硫酸钠是强酸强碱盐,其溶液呈中性,p"不变,故C正确;

D.电解饱和NaC/溶液时,阴极上氢离子放电、阳极上氯离子放电,所以导致溶液中氯化钠浓度降低,

但溶液中有Na。"生成,溶液的pH增大,故D错误;

故选AC。

15.答案:AD

解析:解:AO.lmol/LHzX溶液的pH=1.7,^M4>c(W+)=10-17mol/L<O.lmol/L,说明/X第

一步是部分电离的,“2X的第一步电离方程式为"2*=从r+"+,故A正确;

B.b点加入20mLNaOH溶液,NaOH与mX的物质的量相等,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NaHX,且溶液呈

酸性,说明HX-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贝k(X2-)>C(H2X),故B错误;

C.c点加入40mLNa。”溶液,NaOH与/X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反应后形成NazX溶液,根据物料

2

守恒:c(Na+)=2c(X-)+2c(HX-)+2c(H2X),故C错误;

D.a、b点溶液中溶质电离使溶液呈酸性,a点酸性更强,对水的电离抑制更大,而c点溶液中X2-水

解,促进水的电离,故水的电离程度:a<b<c,故D正确;

故选:AD.

AOlznol/L/X溶液的P"=1.7;

B.b点溶液中溶质为NaHX,且溶液呈酸性,说明HX-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

C.c点为Na2*溶液,根据物料守恒判断;

D.a、b点溶液中溶质电离使溶液呈酸性,酸性越强,水的电离程度越小,c点溶液中X2-水解,促进

水的电离。

本题考查滴定曲线、弱电解质电离、盐类水解、水的电离、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等,注意分析混合后

溶液中溶质、理解滴定曲线,注意对电荷守恒、物料守恒的理解,试题侧重考查学信息获取能力、

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煨烧

16.答案:4Fes2+11。2尸02。3+8SO2将C/+转化为Ciz取少量还原后的上层清液,向其

中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不变红,则Fe3+已经被完全还原向CaS03浆料中加入一定量37no小

1边搅拌边滴加总量与溶液相同的测定反应后的溶液的再

Z,-/Va2S04,NazSO,3moiPH,

用3mo,•厂1,25。4或3mo,•『iNa2sO4调节溶液的pH在4〜6之间,过滤,得NaHSOs溶液

解析:解:(1)由题意可知,Fes?与。2煨烧生成生成Fez/和SO2,根据原子守恒和化合价升降守恒,

可得化学方程式为:

4FeS2+1102—2Fe203+8S02,

煨烧

故答案为:;

4FeS2+1102—2Fe203+QS02

(2)A增加矿渣的投料量,不一定能够提高铁的浸出率,甚至会降低铁的浸出率,故A错误;

B.将矿渣粉碎并搅拌,即可以增大接触面积,也可以加快浸取速率,从而提高浸出率,故B正确:

C.缩短酸浸的时间,反而会降低浸出率,故C错误;

D.适当提高酸浸温度,加快酸浸速率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浸出率,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3)向酸浸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铁屑,除能将Fe3+转化为Fe2+外,还能将C/+转化为Cu,方程式为:

Fe+Cu2+=Cu+Fe2+,检验Fe3+是否完全被还原的实验操作是取少量还原后的上层清液,向其中

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不变红,则Fe3+已经被完全还原,

故答案为:将C/+转化为C”,取少量还原后的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不变红,

则Fe3+已经被完全还原;

根据题意可知,向浆料中加入一定量。,-1边搅拌边滴加总量与溶液

(4)CaS(733mL~Na2SO4,Na2sO4

相同的厂。测定反应后的溶液的再用r】调节溶

3moZ•1“254,pH,3moZ-lTH2SO^mol•LNa2sO4

液的pH在4〜6之间,过滤,得滤液即为NaHSOs溶液,

故答案为:向浆料中加入一定量r边搅拌边滴加总量与溶液相同的

CaS0337noz-lTNa2S04,Na2sO4

1测定反应后的溶液的再用。,•或所。,。调节溶液的

3mol-Z,-/f2S04,pH,3m•LNa2s4pH

在4〜6之间,过滤,得NaHS03溶液。

金属矿渣含有Fes?、SiO?及C%。,煨烧,FeS2和C%。转化为尸02。3和CaO,Si。?不反应,然后加硫

酸溶解,得到硫酸铁和硫酸铜的混合熔,Si。?不溶于硫酸,过滤,除去Si。2,向滤液中加入铁屑,

还原三价铁离子,同时除去铜离子,过滤后得到硫酸亚铁溶液,再经一系列处理得到(N4)2Fe(S04)2

晶体,

(1)由题意可知,FeS2与。2煨烧生成生成尸02。3和5。2,根据原子守恒和化合价升降守恒,即可写出

化学方程式;

(2)4增加矿渣的投料量,不一定能够提高铁的浸出率;

B.将矿渣粉碎并搅拌,即可以增大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浸出率;

C.缩短酸浸的时间,一般会会降低浸出率;

D.适当提高酸浸温度,可以加快酸浸速率的同时;

(3)过量铁屑还能将C“2+转化为Ca,实现除去C&2+的作用,检验Fe3+通常是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看溶液是否变红色;

(4)根据题意可知,向CoS/浆料中加入NazS内,边搅拌边滴加总量与NazS/相同的“25。4,测定反

应后的溶液的pH,再用从S。4或Na?S04调节溶液的P"在4〜6之间,过滤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NS)2Fe(S04)2晶体的制备方案,具体涉及的方程式的书写,如何提高浸取率,试剂

的除杂即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等,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属于难题。

-1

17.答案:H3OH(g)+02(5)2H2O(^)+2HCH0(g)△H=-316fc;-mo/CD<在250°C、

1.3xl04kPa左右,C。平衡转化率已经很高,如果再增大压强,C。平衡转化率提高不大,而生产成

本增加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转化率下降负极H2O+2e-=H2T

+。2-

解析:解:(1)①I.CH3OH(g)=HCHO(g)+/S)△"=+84灯•mol^

II.2也(9)+。2(9)=2H2。(。)△W=-484/c/-mol-1

根据盖斯定律2xI+n得2cH30H(g)+02{g}=2H2O(g~)+2HCHO(g)AW=(2x84-484)0•

mo/-1=-316/c/-mol-1,

1

故答案为:2cH3()H(g)+3(g)#2W2O(^)+2Hs0(g)AH=-316kJ-mor;

②4根据质量守恒,混合气体的质量始终不变,容器体积不变,则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当容器中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化,不能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都有2个"-〃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C-H键生成,故B错误;

C.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随着反应进行,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压强减小,当容器中混合气体

的压强不变化,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C/OHS)百分含量保持不变,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答案为:CD;

(2)相同压强下,升高温度,C。平衡转化率下降,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A//<0;

由图可知,在250国、1.3xl0"pa左右,CO平衡转化率已经很高,如果再增大压强,CO平衡转化

率提高不大,而生产成本增加: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转化率下降,所

以当温度高于240冤时,C。转化率下降,

故答案为:<;在250。(:、1.3x10"pa左右,CO平衡转化率已经很高,如果再增大压强,C。平衡转

化率提高不大,而生产成本增加;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转化率下降;

(3)在氧电极发生氧化反应得到纯。2,则氧电极为阳极,氢电极为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为阴极,则

力为直流电源为负极;儿。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和。2一,以上0为原料生成七的电极反应式

2

^]H20+2e~=H21+0-,

2

故答案为:负极;H20+2e-=W2T+0~,

(1)①I.CH30H(g)UHCH0(g)+H2(5)△H=+84fc/•moL

n.2H2(g)+。2(9)U2H20(g)△w=-484fc/­moL

根据盖斯定律2xI+H得2cH30H(g)+02(5)=2H2O(g)+2HCH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