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教案设计_第1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教案设计_第2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教案设计_第3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教案设计_第4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生物上册《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教案

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教案设计

指导思想

依据《生物课程标准》的理念,主要从以下进行教学设计:

1.尝试对实验进行设计。

2.学会分析实验的数据和结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从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这个角度了解能量的释放

与呼吸的关系。

(2)描述什么叫呼吸作用。了解呼吸释放的能量在生命活动中

被利用的问题。

2.能力目标

(1)学会测定呼吸频率的简单方法,初步学会将测定结果进行

分析,尝试得出能量释放与呼吸有关的关系。

(2)初步学会验证植物呼吸释放二氧化碳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学生缔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生理现象和生活实际入手,用

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逐渐深入地发现能量的释放与呼吸之间的关

系,懂得更进一步地珍爱绿色植物,并能运用所学的能量和呼吸相

关的知识解决生活、生产实践中新鲜果品、蔬菜贮存等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体验一一分析一一实验,揭示能量的释放需要

氧。

难点:知道学生尝试对实验进行设计以及相关的实验原理。

本节关键

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分析能力、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

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课件、秒表

课时安排

1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第一张幻灯片)

师:请同学们看看电池家族向大家的发问一一同学们,你知道我

的本领吗?师:哪位同学能够给电池家族一个满意的回答?

生:使小车运动起来。

生:发光、发热。

师:电池家族为什么能具有这样的能耐呢?

生:它们具有能量。

师:那么人需要能量吗?

(下一张幻灯片)

师:人体的能量来自哪里呢?

生:食物。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能量的流动图。

(下一张幻灯片)

师:人从有机物中获得了能量就可以使生命活动正常进行了,有

机物中的能量是如何释放的呢?

师:请你来猜测一下。

师: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与能量有关的,因此我们应该找与能量

消耗变化明显的情况来研究,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得到答案。哪种

情况呢?

生:运动的时候。

2.学案之一:体验能量释放与呼吸的关系

师:运动的时候,人体特征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生:心跳加快、呼吸急促……

师:如果我们就以呼吸为研究对象,你如何设

计实验来探究一下它与能量的释放有什么关系?

生:....

师: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我们可以设置对照组,那你打算以什

么样的情况作为对照呢?

生:...

师:我们就来测测安静时的呼吸频率、迅速起蹲1分钟的呼吸频

率、休息5分钟后的呼吸频率。请先感觉一下你的呼吸。

注意:1.一呼一吸才是一次完整的呼吸过程。2.不要刻意去做深

呼吸。

师:好,这是安静时的呼吸频率,接下来请像我一样来运动一分

钟。“起——蹲——起——蹲”。

师:好,接着测一下。请把数据填到课本的表格里,我们按四个

人一组来处理一下实验的数据,请把你们组的平均值计算出来。

(板书)

师:下面我们再来测一下现在的呼吸频率。

师:人体在三种状态下呼吸次数有差异吗?

哪一种状态下消耗的能量最多?

消耗能量的多少与呼吸频率的关系如何?

生:...

师:运动强度增强,能量消耗就越多,呼吸频率也随之增加。

3.学案之二: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

师:方法与步骤见课本。

气体成分

吸入气

呼出气

肺泡气

氧气

21%

16%

14.2%

二氧化碳

0.032%

4%

5.3%

氮气

78%

74%

74.5%

水蒸气

0.5%

6%

6%

由此可见,由肺内呼出的气体,其种类与吸入的气体相同,但各

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已经改变,主要是02减少而C02增加。同时也

说明,呼吸的过程是组织细胞产生的C02经肺泡排出体外的过程,

也是吸入气中02进入组织细胞的‘过程。N2在呼吸过程中是没有变

化的,但表中三种情况下的N2的体积分数不同,这是由于受到其他

气体体积分数的影响,只是相对地起了变化,其总量并无变动。呼

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吸入气中有明显的增高,这也是人体排出体

内多余水分的一条途径。至于呼出气和肺泡气的不同,是由于每次

呼出气中,总有一部分是上次吸入的新鲜空气存留在呼吸道中的气

体,因此这种不同,实际上是呼吸道内存留的气体和肺泡气混合的

结果。这也是人体每次吸入的空气为什么不可能全部在肺部进行气

体交换的原因。

4.总结

师:从上述探究实验中,同学们可以发现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

分别是光和淀粉。

作业布置

实验探究。

板书设计

见多媒体课件。

教后反思

1.动画制作计时器要用好。

2.多开展活动。

《灯光》第2课时教学设计

《灯光》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按课后练习中的问题和文中的重点语句,有目的地边读边

思考,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方式。

2、结合语言环境,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部分词句在表

达意思及反映人物思想感情方面的意义。

3、积累课后习题中指定掌握的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6节一一9节。

教学重点:通过对人物言行、神态等描写的分析,帮助学生体

会郝副营长为了幸福的明天,宁愿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

雄壮举及课文中心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课文: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自学课后习题,抄写词语,

家默。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师述:每当晚霞渐渐隐褪,带走最后一抹阳光时,意味着夜

幕已悄然降临了。每逢此时,人们有的在灯光下欢聚一堂,叙说亲

情;有的在灯光下愉快地作一次书中散步;还有的则徜徉于五彩缤

纷的霓虹灯下的人流中,尽情地享受着休闲时光……灯光是人们夜

色中的明珠,更是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徜徉一一

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十三课《灯光》中讲述了一个在解放

战争时期,郝副营长憧憬灯光并为之献身的感人故事。

3.出示课题,齐读

二、检查预习朗读

三、观察插图,理解课文2-5节

1.请同学看插图,默读课文,找到文中描写插图的相应内容。

2.指名读文:

生:大约一切准备……憧憬里去了。

3.自由朗读,图文对照,请你谈谈你看懂了读懂了什么?

师抓要点,有机点拨。

(郝副营长正深情地憧憬着)

“憧憬”是什么意思?他憧憬什么?为什么郝副营长对灯光的憧

憬是深情的?

(“憧憬”是向往的意思。他向往着未来美好的生活,希望革命

胜利后,大家都能用上电灯,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电灯下学习。)

4.文中哪些地方要读出深情的语气?自读,指名读。

5.引读,第二节中的第1、2句向我们交代了郝副营长是一一

(著名……经验),他今晚的战斗任务是一一(由他……道路)

6.齐读第2-5节,注意读出深情的语气。

三、默读训练,理解课文6-L0节

1.过渡:郝副营长美好的憧憬实现了吗?快速默读第6T0节,

哪一节中直接告诉了我们?

2.齐读第10节。

3.师述,这位年轻的战斗英雄,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祖国下

一代能拥有良好的学习条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自己却没来得及

看到憧憬已久的电灯,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4.默读回答问题:

郝副营长从深情美好的憧憬到献出22岁的年轻生命而未见成电

灯,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呢?分小组自学课文

出示:默读回答问题。

(1)突击连的任务是什么?

(2)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为什么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

(3)郝副营长是怎样牺牲的?

出示:答题的方法与步骤。

(1)理解题意

(2)找出内容

(3)摘取要点

(4)组句答题

5.交流自学情况:

第一题:突击连的任务就是突破守军的围墙,为大部队打开前进

的道路。

第二题:战斗打响后,因为突破口沉寂了,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

不到突破口而与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第三题: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高举起用火柴点燃了的

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敌人被歼灭,他却因暴露而牺

牲。

6.师述:是啊,我们年轻的战斗英雄的壮举令人钦佩不已。他

用壮烈地牺牲换来了围歼战的胜利,自始至终没有考虑个人的安

危。他认为自己为革命的胜利而牺牲是毫无遗憾的。

7.选择文章的中心

出示小黑板,选择文章中心,并说明理由:

①歌颂了他热爱生活的好品质。(舍主取次)

②刻画了他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为大部队燃书照明自己牺牲的

感人事迹。(主要内容)

③歌颂了他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孩子们能有一个幸福的明天而

不惜献身的崇高品质。(J)

8.指导朗读第6-8节

英雄可歌可泣的事迹令人敬仰,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配合有感

情地朗读第六至八节。

(1)以记者的视角出发。

第6节:

半小时以后,记者刚回到一一(团指挥部……打响了),他看到

了一一(三发……天空),又听到了一一(震天……爆炸声),知

道——(围墙……突破口)。正在这时,记者突然发现——(突破

口沉寂了),原来是(后续……联系)。

第7节:

在这危急的时刻,记者和整个团指挥所有的人都一一(焦急……

望着),突然,记者看到一一(黑暗……过去)。他又听到(突破

口……喊杀声)。

第8节:后来记者才知道一一(在这……打中了)。

(2)从郝副营长的视角出发。

A~/r-rIl_,

第6下:

半个小时以后,战斗打响了,郝副营长带领部队冲出了交通沟。

随着一一(三发……突破口)。正在这时,郝副营长突然发现一一

(后续联系)。

第7节:

在这危急的时刻,郝副营长所处的那片黑暗里一一(腾起……喊

杀声)。

第8节:

原来是他突然想起了口袋里的书,便一一(划着……的路)。也

因为这光亮,他——(暴露...打中了)。

四、总结

郝副营长为了心目中美好而神圣的憧憬,不惜献出了年轻而又宝

贯的生命,却没来得及看到一眼他一直深情憧憬的灯光,这是多么

令人遗憾啊。可他为革命胜利,不惜壮烈牺牲而又感到毫无遗憾,

表现他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

每当夜幕降临,我们都能在灯下学习生活,又怎能忘记那些诸如

本文主人公那样的英雄们,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

活,并为之发愤图强!

五、完成课后题3,背诵6-9节

板书设计:13、灯光

深情地憧憬

壮烈地牺牲

舍生忘死

毫无遗憾

《济南的冬天》优秀课堂教案设计

《济南的冬天》优秀课堂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③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

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

言。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②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资料,依据课文内容

设计一篇导游词。

③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悟、研读赏析2-5小节。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

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

便……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今

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

天”。(板书课题,济南两字写大,突出一下)

②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

什么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b.c.d.略)

a.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

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面环

山,像在“小摇篮里”,冬

e.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

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

济南。

课堂小结: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

“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

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

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研读赏析

①研读第2—5小节: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

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后明确)

[明确]

a.阳光朗照下的山一一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一一秀气;城外

的远山一一淡雅。水色一一绿。

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c.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重点研读: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语言;拓展延

伸:设计济南的导游词

②重点研读:第3小节和第5小节。

[问题]

a.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b.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

之处?

c.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

得好?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明确]

a.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b.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

辞。

c.比喻、拟人句。(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过渡)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

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

来,说说好在哪儿?

[讨论明确]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

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巴山坡上卧着些小村

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答案参考教参第104页)

体验反思

[提问]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明确]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安排顺序(角度)d.运用修

辞e.情景交融

拓展延伸

①比较《春》和《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的异同。

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

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

描写。

②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

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此题是让学生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以“济南的冬天”一文为参

照,介绍冬季的美景、设计行程。)

应先介绍济南的历史、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与其有联系的几

位名人(李清照、辛弃疾等)。游览千佛山一一大明湖、星勺突泉,介

绍冬景。

布置作业

①写作练习:写故乡的冬天,抓住景物的特征。

②比较阅读:读郁达夫《故都的秋》。(比较在感情、写法、语

言等方面的异同)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优秀教案设计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文本的学习,理解李约瑟公正地对待每一种民族

文化的人文情怀,认识文化交流的双向性,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

融合等问题

2.引导学生理解文明对话的作用、必然性,自觉地成功地进行文

明对话

3.了解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以及深远影响。

教学重、难点:

1、本文思辨性较强,推导过程严密,须着重引导

2、领会学习作者超越民族情感之上的真正的人文情怀

教学方法:质疑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质疑激趣)

提问:什么叫中东,远东,近东?

明确:这几个政治地理概念是欧洲中心论的产物。14、15世

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首先在欧洲萌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

欧洲大西洋至北海沿岸的一些国家,迫切要求向外扩张殖民地,富

庶的东方成了它们攫取海外财富的首选目标。16、17世纪起,欧洲

列强开始向东方进军,它们根据当时掌握的地理知识,按照离自己

的远近,分别把东方不同的地区称为远东、中东、近东。后来这三

个概念被国际社会广泛沿用。这是一种存在于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偏

见。1934年,当时有三个中国留学生在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进

修生物化学,其中有一人叫鲁佳珍,跟李约瑟交往十分密切。这三

人在留学期间,向李约瑟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古代先进的科学

技术,这使李约瑟对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有了全新的

认识。后来,李约瑟又来到中国,结交了我国科技界一些著名的科

学家并得到了他们的帮助。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于1954年出版了

《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是李约瑟博士科技史巨著《中国科学技术

史•序言》中的部分内容。《序言》原文较长,课文选取了序言开

头和结尾部分,中间部分被删去,删去的这部分内容篇幅很长,主

要谈了西方人对中国科技和中国文化的“误读”。

二、作者简介:

1、李约瑟(1900—1995),英国生物化学家、科技史专家,国

际科学史联合会主席(1972—1975)。著有《中国科学技术史》(7

卷34分册)、《用历史的观点看待中国传统的科学》等。本文节选

自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中国科学技术史》是凝聚

着李约瑟后半生心血的长卷著作。2、释题:书的英文名原为“中国

的科学与文明"(ScienceandCivilisationinChina),请人为中译本

题写书名时改为现名。在英语中的“科学”(science)与“技

术"(technology)有着明确区别,而且在其论述中也是把“科学”

与“技术”、“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等区分开的,作者在本

书中所探究的是,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科学与文明所取得的成就以及

促进其发展的内在原因,并非简单地停留在技术应用层面上。我们

应该从作者的原书名去理解他的写作理念,题目完整地可以说成技

术发明与科学发现的'国家。

三、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2、理清思路: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从科学史研究存在的种种问题,谈到研究中

国科学与文明的缘由,揭示《中国科学技术史》全书的主题。

第二部分(第2段),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将要着重讨论的

问题,即全书的主要内容。第三部分(第3、4段),需要公正而客观

地评价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贡献。第3段,批评中国古代

科学技术史研究中的两种倾向。第4段,在当今世界,对于其他民

族的成就应该给予应有的了解与赞赏。第四部分(第5段),批评欧

洲中心主义,应该共同赏识、纵情歌唱各个民族在科学发展中所作

出的贡献。

四、文本研习

1、李约瑟是一位英国生物化学家、科技史专家,为什么要研究

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呢?由此看出作者是个怎么样的人?明确:(1)

科学史地位一一科学史是人类文明史中一个头等重要的组成部分。

(2)最古老而最重要的中国文明对科学、科学思想和技术的贡献,

没有被人们认识到。(在第一节中找)李约瑟是一个希望整个世界

各国文化不分种族、民族、国别、地域,成为大同世界的人,他是

一位怀着中国情结的世界学者,毫无民族偏见、有着国际主义精神

和情感的欧洲学者。

板书:缘由♦主题

2、全书的主要内容一一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即所设论敌就是他

自己,他不断揭露自己每一个论断中的矛盾,提出自己想解决而又

最终没有解决的问题。),这8个问题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从中

可以看作者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评价怎样?板书:内容

明确:1、2,17世纪前后中国对于科学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3、4,中国古代科学存在缺陷一一理论滞后,并在承认该前提的

情况下提出疑问“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