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危重症護理第一章緒論一、急危重症護理學的起源與發展二、對急危重症專業護士的素質要求三、急危重症專業護士培訓四、急危重症專業護士資質認證五、急救醫療服務體系識記1.識記急危重症護理學、急救醫療服務體系的定義。2.識記急危重症護理學的起源與發展。理解1.理解急危重症護理學的發展趨勢。2.理解我國急危重症護士資質認證的趨勢。學會學會應用急危重症護士素質要求,開展急危重症護理工作。學習目標第一章緒論急危重症護理學第一章緒論急危重症護理學是指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搶救成功率、促進患者康復、減少傷殘率、提高生命品質為目的,以現代醫學科學、護理學專業理論為基礎,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搶救、護理和科學管理的一門綜合性應用學科。一、急危重症護理學的起源與發展01現代急危重症護理學可追溯到19世紀弗羅倫斯·南丁格爾年代的急救護理實踐02急危重症護理真正得到發展始於20世紀50年代初期。03隨著電子儀器設備的發展,急救護理也進入了有搶救設備配合的新階段。04急危重症護理學是隨著急診醫學和危重病醫學的建立,於近30多年才真正發展起來的。一、急危重症護理學的起源與發展011980~1983年開始了我國急危重症護理學發展的初級階段。0220世紀80年代,各地才相繼成立專科或綜合監護病房。031989年明確了急診和危重症醫學在醫院建設中不可或缺的地位,我國急危重症護理學隨之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042003年急診醫學與急危重症護理學在應對大型災害中的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051983年,急診醫學被衛生部和教育部正式承認為獨立學科。061985年,國家學位評定委員會正式批准設置急診醫學研究生點。1985年,國家學位評定委員會正式批准設置急診醫學研究生點。急危重症護理學在我國的發展二、對急危重症專業護士的素質要求急危重症專業護士需要承擔的搶救工作多、工作強度高、責任大;急救病種複雜多變,麻醉與手術潛在併發症多、風險大;病症的突發性或病情演變的急、危、重使患者承受巨大的痛苦和精神壓力,必須分秒必爭,緊急正確處理。因此,對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高度的責任心01具有扎實的業務素質02具備健康的身體素質03有良好的心理素質04三、急危重症專業護士培訓美國急診專科護士證書課程一般包括急診突發事件的評估及確定優先事項、對醫療和心理緊急情況的快速反應及救生干預、創傷護理核心課程、高級心臟生命支持術、兒科急診護理課程、急診護理程式等。加拿大、英國等國家在20世紀60年代也開始實施專科護士培養制度,兼有專科證書課程和研究生學位課程兩種形式。日本急救護理專家教育主要是進行能力的培養,包括搶救技術能力、準確地進行病情分類、調整治療的順序、把握患者及其家屬需求並給予援助。教育課程包括理論和專業技術課程,專業技術課程則包括搶救、分診和應急溝通技能。國內對急危重症專科護士的培訓主要是以在職教育為主,安排急診和危重症搶救方面臨床經驗較為豐富的教師授課,培訓內容包括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ABCD美國
加拿大、英國等國家日本中國四、急危重症專業護士資質認證美國01日本02英國、瑞典、奧地利03中國0401在美國,成為急診護士的條件包括:①具有護理學士學位;②取得註冊護士資格;③有急診護理工作經歷;④參加急診護士學會舉辦的急救護理核心課程學習,並通過急診護士資格認證考試。美國急診和危重症專業護士執照有效期通常為5年,其間必須爭取繼續教育學分來保持執照的有效性,否則執照會被取消或被迫重新參加資格考試。四、急危重症專業護士資質認證美國01日本02英國、瑞典、奧地利03中國0402日本在1995年正式進行急救護理專家的資質認證。日本護理學會及臨床護理專家、專科護士鑒定部門規定:臨床護理專家、專科護士每5年必須重新進行一次資格審查。資格審查條件包括:實踐(工作)時間、科研成績、專科新知識學習情況。這種非終身制的資格審查機制使高級護理人員產生危機感,促進其自身知識的進一步更新完善,推動臨床急危重症護理工作向更高的方向發展。03英國、瑞典、奧地利、丹麥等國家對急救和危重症護士的資質認證也有各自的要求,待遇也優於普通護士。四、急危重症專業護士資質認證美國01日本02英國、瑞典、奧地利03中國0404我國的急危重症專科護士資質認證尚處在嘗試階段,沒有統一的資格認定標準。2006年,在上海市護理學會牽頭下,上海市開始進行急診及危重症適任護士認證工作,對全上海各級醫院在急診科或ICU工作2年以上的註冊護士,分期、分批進行包括最新專科理論學習、醫院實訓基地臨床實踐在內的培訓,考核合格發放適任證書。安徽省立醫院也在2006年建立了第一個急診急救專科護士培訓基地,已培養大量急救專科護士。隨著急危重症醫學的發展,急危重症患者通常被集中在ICU進行救治。重症監護是指受過專門培訓的醫護人員在具有先進監護設備和救治設備的ICU,接收由急診科和院內有關科室轉診來的危重患者。3.重症監護又稱院外急救,是指在醫院之外的環境中對各種危及生命的急症、創傷、中毒、災害事故等傷病者進行現場救護、轉運及途中監護的統稱,亦指在患者發病或受傷開始到醫院就醫之前這一階段的救護。1.院前急救醫院急診科(hospitalemergencydepartment)是EMSS體系中最重要的中間環節,是院前急救醫療的繼續,又是醫院內急救的第一線,24小時不間斷地對來自院前的各類傷病員按照病情輕重緩急實施急診或急救。2.醫院急診科救治五、急救醫療服務體系五、急救醫療服務體系急救醫療服務體系的建設和管理同樣是急危重症護理學研究的重點。為建成更為完備的急救醫療服務體系,急危重症護理人員應主要圍繞院前急救、院內急診科救治和重症監護3個方面開展工作。護理工作範圍不僅限於平時急危重症的護理,還應時刻準備參與大型災害或意外事故的救護工作。院前急救是急診的突擊隊要求配備先進的通信設備和經專門訓練的急救從業人員,需設有急救和監護設備的救護車或其他快速的交通工具(如直升機)院內急診科是急診的橋頭堡應有專門訓練的專職急診醫護人員和先進的醫療設備ICU則是大本營知識拓展急症綠色通道是指急危重症傷病員被送到急診科,在接診、檢查、治療、手術及住院等環節上實施的一套快捷和有效的急救服務。它充分體現急救工作的安全、通暢、規範和高效。五、急救醫療服務體系學習效果評價能夠掌握急危重症護理學、急救醫療服務體系的定義;明確急危重症護理學的起源與發展;能對急危重症護理學的發展趨勢進行分析;能預測我國急危重症專業護士資質認證的趨勢。識記1.識記緊急呼救、現場評估、檢傷分類的內容和方法。2.識記現場和途中救護的措施和要點。理解1.理解檢傷分類和現場救護的原則和意義。2.理解途中轉運的原則和注意事項。學會1.學會應用傷情評估和檢傷分類的常用方法。2.學會應用急救技能現場救護院前常見傷病。學習目標
情景描述某建築工地,高空施工時發生腳手架坍塌,大片腳手架從高空脫離墜落造成大批傷患。傷患傷情如下。傷患1中年男性,發現時下半身離斷,傷患意識喪失,呼吸、脈搏消失。立即採取胸外按壓、開放氣道等措施,患者仍無呼吸。傷患2中年男性,面色蒼白,神志不清,呼吸急促,左前臂有毀損,左胸有一小木條插入,可見傷口,經傷口可見到肺組織。查體:左胸塌陷有反常呼吸,左胸呼吸音明顯降低,R40次/分,脈搏細弱,105次/分,BP85/55mmHg。傷患3中年女性,左軀幹及肢體被倒塌的重物砸傷,神志不清。查體:R40次/分,BP90/60mmHg。導尿為全血尿,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左大腿活動受限。傷患4青年男性,臉色蒼白,神志淡漠,煩躁。查體:右側大腿處、左側上臂、左側背部均有傷口出血不止,呼吸、心跳微弱,BP80/40mmHg,全身皮膚濕冷,口唇發紺。傷患5青年男性,高處墜落,腰部在半空中遭攔截,左側腰背部有刮傷,出血已止。主訴下肢有麻木感。查體:R21次/分,P81次/分,BP100/70mmHg。面對上述情景,在院前急救過程中需要實施哪些救護專案,每個專案實施的方法和注意事項是什麼?分析提示案例中出現了多名傷患,應在第一時間進行緊急呼救。呼救時應彙報現場受傷人數及傷情、事發地點、聯繫人等資訊。接下來對現場、傷患進行評估和檢傷分類。首先確認現場環境安全,進行傷情評估;接著對傷患進行檢傷分類。優先救治危重和有存活希望的傷患。評估和檢傷分類完成後,根據傷患情況進行早期救護。急救車到達後對傷患進行妥善轉運,轉運時注意保護傷患受傷部位,尤其是懷疑頸椎損傷者。轉運途中注意對傷患進行觀察和再評估,繼續為傷患提供所需的救治。案例導入某居民樓發生火災。發生火災時建築外牆正應用聚氨酯材料進行保溫裝修,為防止外牆裝修時異物墜落,腳手架外用尼龍網罩住整個建築。火災由電焊火星引發,尼龍材質易燃,火勢迅速蔓延至整幢建築。大量濃煙導致住戶視野不清、逃生困難。逃生途中,受災住戶大聲呼救、攀爬腳手架。大多數住戶發生程度不等的吸入性損傷,出現了大批傷患。
分析提示本案例為火災事故,現場應儘早呼救。除了撥打呼救“120”電話外,還可撥打“119”消防電話。撥打電話時,應對現場火災的嚴重程度、火災可能導致的受傷人數等進行較準確的評估,準確描述事發地點等。本項目主要講述緊急呼救的電話號碼、呼救的內容及注意事項。專案一緊急呼救一、急救通信系統意外事故發生後,應在第一時間進行呼救,而院前緊急呼救離不開院前急救網路,院前急救網路的運行依賴於完備的急救通信系統。急救通信系統是急救醫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日常院前醫療急救和災害事故醫療救援反應的中樞。院前急救呼救資訊的接收01對急救單元的指揮和調度02急救中心(站)與上級主管部門和有關單位的聯繫04在災害事故發生時擔負醫療救援的通訊任務05急救資訊的儲存和整理06急救單元資訊的傳遞03(一)急救通信任務急救通信是急救網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院前急救的先導。其任務如下。一、急救通信系統(二)急救通訊的特點院前急救最重要的是時間效率,當接到呼叫電話時必須認真做好記錄,包括接電話的時間、詳細地址、電話號碼,患者主要表現及症狀、意識是否清醒,出車時間、到達時間、搶救時間、回院時間等。必要時電話指導現場人員在救護車到達之前採取一些簡單、有效的救治措施,為搶救贏得時間,避免盲目、隨意處理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喪失搶救時機。立即通知司機、醫生、護士,白天在3~5分鐘出車,晚上在5~10分鐘出車。快速01準確02精煉03全面04知識拓展江蘇省常州市“120”急救中心在2008、2009年建立了無線通訊網絡系統急救模式,應用了無線集群通信系統。“120”急救中心接到患者呼救後,立即對患者發病地點進行定位,根據定位臺、調度臺資訊通知就近急救分站、派救護車救治患者,救護車接到患者後將資訊上報給醫院,在醫院的無線聯網終端顯示幕上顯示患者的基本資訊及病情,並進行語音播報,醫院根據患者病情做好救治準備,等患者到達醫院後立即給予積極、有效的搶救措施,這樣可以縮短救治患者的時間,提高效率。一、急救通信系統二、現場呼救的方法15423報告人電話號碼與姓名,如可能,報告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和聯繫電話。患者所在的確切地點,盡可能指出附近街道的交匯處或其他顯著標誌。患者目前最危重的情況,如昏倒、呼吸困難、大出血等。發生災害事故、突發事件時,說明傷害的性質、嚴重程度,傷病員的數量。現場已採取的救護措施。(一)呼救電話須知注意:最好不要先放下話筒,要等調度人員先掛電話後再掛斷電話。二、現場呼救的方法在專業急救人員尚未到達時,如果有多個人在現場,一人通知院前急救醫療機構,其他人員留在患者身邊儘快開展救護。如遇意外傷害事故,要分配好救護人各自的工作,分秒必爭、有組織、有序地實施傷病員的尋找、脫險、醫療救援工作。(1)在患者心搏驟停的情況下,應抓住“救命的黃金時刻”,進行心肺復蘇,然後迅速地撥打急救電話。如有手機在身,則在進行1~2分鐘心肺復蘇後,利用搶救間隙撥打急救電話。(2)溺水者被救出水面時意識喪失,必須先進行2分鐘的心肺復蘇,然後再給當地的EMSS機構打電話。(3)大量資料表明,任何年齡的外傷、藥物過量或呼吸暫停患者,都會受益於在通知EMSS機構前接受2分鐘的心肺復蘇。(4)
如果面對的是孩子,客觀判斷已無意識又只有一個救護員在場,在給EMSS機構打電話之前,應準備好在必要時提供大約2分鐘的心肺復蘇。一旦確定孩子沒有意識,立刻大聲呼救;如果孩子很小又沒有外傷,應保證在與EMSS機構聯繫時,孩子一直在身邊。(5)(二)單人及多人呼救專案評價能充分認識現場呼救的重要性;能掌握現場呼救的內容和方法;能熟悉有關急救通訊系統相關知識;能寫出重要概念的外文縮略語及中文意譯。案例導入傷患,男,23歲。因騎摩托車闖紅燈被對面疾馳的轎車撞飛,車禍發生15分鐘後“120”急救車到達現場,患者仰面倒在馬路中間,地面有大量血跡,腹部衣服被撕破,且腹部有開放性傷口。
分析提示本案例急救人員到達現場後應首先對現場環境進行評估,在確保無來往車輛的情況下迅速進入現場將傷患搬離馬路中間(注意患者有無頸椎受傷)。接著對傷患進行快速評估。本案例傷患為車禍撞傷,且腹部存在開放性傷口,評估時應特別關注,並給予緊急處理,待傷患傷情穩定後再進行較全面的重點評估。本項目講述現場評估的專案、方法、順序及注意事項。專案二現場評估一、現場環境評估標題標題標題標題(二)無形的危險(三)複雜的潛在危險(一)可見的危險(四)脫離危險現場二、傷情評估傷情評估的主要目的是快速識別傷患的病情。判斷傷情主要是通過對傷患病情的類型、部位、原因及嚴重程度的綜合檢查和分析,詢問患者或他人受傷史及相關情況,進行身體檢查及查看相關醫療文書等手段實現。傷情評估流程見圖2-2。二、傷情評估(1)氣道及頸椎(A)(2)呼吸功能(B)(3)迴圈功能(C)(4)神志狀況(D)(5)暴露患者/環境控制(E)(一)緊急生命評估1.ABCDE評估二、傷情評估(一)緊急生命評估1.ABCDE評估二、傷情評估(1)現場評估(D:danger)(2)意識狀態評估(R:response)(3)迴圈評估(C:circulation)(4)氣道評估(A:airway)(5)呼吸評估(B:breathing)(一)緊急生命評估2.DRCAB評估流程二、傷情評估(1)體溫(2)脈搏(3)呼吸(4)血壓(5)血氧飽和度(一)緊急生命評估3.生命體征評估二、傷情評估1.精神2.腦3.眼、耳、鼻、喉4.心臟5.胸、肺6.胃腸7.泌尿系統8.生殖系統9.骨骼與肌肉(二)重點評估知識拓展
除上述介紹的評估方法外,CRASHPLAN評估法也是院前急救常用的評估方法。該法是在急救現場按照crashplan的字母順序,在1分鐘之內完成對呼吸、迴圈、腦、脊、胸、腹、骨盆以及四肢的必要檢查,並區分輕重緩急。C=cardiac(心臟),R=respiratory(呼吸),A=abdomen(腹部),S=spine(脊柱、脊髓),H=head(頭顱);P=pelvis(骨盆),L=limb(四肢),A=arteries(動脈),N=nerves(神經)。首先檢查心臟(C)、呼吸(R),對可能造成死亡的傷情立即施救,之後根據傷情逐項檢查腹部(A)、脊柱脊髓(S)、頭部(H)、骨盆(P)、四肢(L)、脈管(A)、神經(N)。CRASHPLAN評估法既可迅速識別威脅傷患生命的傷情,又可發現不易發現的隱性損傷。二、傷情評估專案評價能充分認識現場評估的重要性;能掌握傷情評估的內容和順序;能掌握傷情評估的方法;能熟悉環境評估的重要性和方法;能寫出重要概念的外文縮略詞及中文意譯。案例導入某高速公路上,一輛重型貨車因為雨天路滑,沖過高速公路的中央隔離帶側翻倒地,與對面車道的車輛相撞,造成了5車連撞,出現了大批傷患。傷患傷情如下:傷患1中年女性,昏迷,面色蒼白,血壓測不到,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採取胸外按壓等措施,患者仍無呼吸。傷患2青年男性,驚恐表情,左上肢血肉模糊,流血不止,腸膨出。R26次/分,BP80/50mmHg,橈動脈搏動消失。傷患3中年男性,神志清,回答切題。傷患呼吸增快,臉色蒼白。急查體:T36℃,P92次/分,R32次/分,BP90/60mmHg,右側開放性氣胸,第3~8肋骨觸痛明顯,有骨摩擦感。傷患4青年女性,頭右頂枕部有長約5cm頭皮裂傷,出血不止。查體:BP135/82mmHg,P81次/分,R21次/分。兩側瞳孔呈針尖樣,兩側鼻唇溝對稱,頸軟,四肢肌張力減低。患者神志模糊,不能回答任何問題。傷患5中年男性,可行走。臉頰、左上肢擦傷,爆震性耳聾。傷患表情迷茫,大聲呼救。查體:R28次/分,P110次/分,BP106/70mmHg。傷患6中年男性,左側大腿開放性骨折,有傷口。左下肢腫脹,未見傷口。額部擦傷有傷口。查體:左側下肢活動受限,疼痛,呼救,P100次/分,R26次/分,BP100/80mmHg。傷患7青年男性,左眼貫通傷,右上肢燒傷。傷患疼痛難忍,大聲呼救。查體:P90次/分,R24次/分,BP110/80mmHg。專案三檢傷分類分析提示本案例中共有7名傷患,為安排好醫療資源,應根據傷患情況選擇合適的檢傷分類方法,如START分類法。分類時注意重點評估昏迷和傷情嚴重者,如傷患3;而對於情況較穩定的患者可簡單處理,不花費長時間救治,如傷患7。按照傷情輕重緩急將傷患分類後可將傷患分區安置,在搶救傷患的同時注意進行動態評估和再分類。本項目講述檢傷分類的原則、方法、實施要點及注意事項。專案三檢傷分類一、檢傷分類的原則①優先救治病情危重但有存活希望的傷病員。②分類時不要在單個傷病員身上停留時間過長。④對沒有存活希望的傷病員放棄治療。⑤有明顯感染徵象的傷病員要及時隔離。⑥在轉運過程中對傷病員進行動態評估和再次分類。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原則主要適用於院前急救,僅用於災難或突發事件現場醫療救援資源不足,無法滿足每個傷病員的救治需求時,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傷病員存活率的情況。二、檢傷分類的種類(二)救治分類(三)後送分類(一)收容分類收容分類是接收傷病員的第1步,目的是將需要挽救的傷病員快速識別出來,同時幫助傷病員脫離危險環境,安排到相應的區域(如紅區、黃區等)接受進一步檢查和治療。是決定救治實施順序的分類。主要是將輕、中、重度傷病員分開,以確定救治優先權。應首先評估傷病員的傷情嚴重程度,確定相應的救護措施,還需結合傷病員數量和可利用的救護資源決定救治順序。是確定傷病員儘快轉運到確定性醫療機構順序的分類。應根據傷病的傷情緊迫性和耐受性、需採取的救護措施、可選擇的後送工具等因素,決定傷病員運送的體位、後送順序、後送工具及目標救治機構。三、檢傷分類的常用分類方法(一)初級分類1.簡單分類、快速救治分類法(SimpleTriageandRapidTreatment,START)START三、檢傷分類的常用分類方法(一)初級分類2.
JumpSTART分類法。三、檢傷分類的常用分類方法(一)初級分類3.TriageSieve分類法。三、檢傷分類的常用分類方法(二)二次分類1.SAVE分類法2.
TriageSort分類法知識拓展除上述幾種使用最廣泛、認可度最高的檢傷分類方法,檢傷分類的方法還有很多,檢傷分類人員可根據成批傷的類型和性質選擇合適的分類方法,以確保傷患分類的準確性及其救治的及時性。根據檢傷分類法的特點可將其分為評分檢傷分類法和非評分檢傷分類法兩大類。非評分檢傷分類法更符合臨床思維,記憶難度小,易於推廣,但更多依賴於既往臨床經驗,故要求評估者有較豐富的相關經驗。評分檢傷分類法一般需結合傷患的生理參數做出評分,可能影響檢傷分類的效率。因此,各種評分方法多用於後期院內評估或二次分類評估。三、檢傷分類的常用分類方法四、檢傷分類的標誌1.紅色紅色代表危重傷,第1優先。2.黃色黃色代表中重傷,第2優先。3.綠(或藍)色綠(或藍)色代表輕傷,第3優先。4.黑色代表致命傷。指已死亡、沒有生還可能性、治療為時已晚的傷病員。注意:①分類標誌的佩戴應在檢傷分類的同時完成,即一邊分類一邊標識,防止出現差錯、提高搶救效率。②分類標誌應系在傷患身體的醒目位置,如胸前或手臂,標誌不可隨意取下。③實際工作中,若現場沒有檢傷識別卡片或膠帶,可使用有色筆做記號,也可根據地點進行分類。在群體傷害現場一般以顏色醒目的卡片或膠帶表示傷病員的分類,通常採用紅、黃、綠(或藍)、黑4色系統。五、檢傷分類人員的基本要求多數情況下在完成評估前一般不參與搶救,尤其不實施現場心肺復蘇術。但遇到以下情況應立即投入搶救,如對嚴重出血者應立即採取止血措施;對急性呼吸道異物堵塞者應立即解除其病因;幫助在有危險因素現場的患者迅速脫離險境。①有豐富的一般常識及醫學知識,最好接受過急救醫學培訓。②掌握常用檢傷分類方法,盡可能採用簡便易行、無須採用複雜設備的評估手段。③敏銳的觀察力,能快速地做出正確的評估及決定,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心理素質。④僅評估傷情輕重,不要求做出診斷。⑤評估人員要不斷地走動,不要在一個地方停留過長時間,以發現更多的傷患。⑥有處理危機的能力,對可能致命的疾病或外傷能快速反應。評估人員的主要任務是甄別傷患情況。專案評價能充分認識檢傷分類的重要性;能正確選擇檢傷分類的種類;能掌握常用檢傷分類的方法;能為傷病員佩戴正確的標誌;能寫出重要概念的外文縮略詞及中文意譯。案例導入患者,男,52歲。因乘商務車闖紅燈與對面疾馳而來的大卡車相撞而發生車禍。發生車禍後5分鐘,“120”急救車到達現場。經“120”急救人員檢查,患者呈昏迷狀態,BP89/52mmHg,P145次/分,R29次/分。該患者雙側瞳孔約5mm,對光反射遲鈍。頭部受到嚴重撞擊,右側顱骨凹陷;胸部也受到嚴重撞擊,出現反常呼吸運動,全身皮膚大面積挫擦傷。根據患者情況,急救人員應該立刻進行現場救護。那麼,什麼是現場救護,如何實施現場救護?
分析提示案例中,患者在車禍後陷入昏迷,病情危急。急救人員到達現場後立即對該患者實施救治措施以穩定病情,該過程稱為現場救護。本項目講述現場救護的類型、步驟、實施要點及注意事項。專案四現場救護一、現場救護概述1.現場救護的範圍2.現場救護的程式現場救護的地點包括家庭、工廠、街道及交通事故現場等所有發生緊急事件需要展開急救的地點。現場救護的種類非常多,其中創傷最為常見,其次是神經系統急症、循環系統急症、消化系統急症、呼吸系統急症及中毒等。為了應對各類急救,要求急救人員掌握全面的急救知識。對於創傷而言,急救5項技術是重點,它們分別為有效的通氣、止血、包紮、固定和搬運。這些現場急救技術很少依賴器械設備,簡單易操作而且效果較好。對於所有的現場救護來說,急救人員應該牢記ABCD二、常見的急症症狀、體征及處理(一)休克(二)發熱(三)急性腹痛(四)昏迷二、常見的急症症狀、體征及處理(一)休克1.概念休克是表現為迴圈或氧合代謝障礙的全身反應綜合征,是院前急救中最常見的危重狀態之一。2.判斷要點①反應遲鈍,意識異常,神志模糊和昏迷。②血壓下降,收縮壓降至80mmHg以下,脈壓<20mmHg,高血壓患者收縮壓較原有水準下降30%以上。③心率增快,脈搏超過100次/分,且細弱。④全身無力,四肢濕冷,皮膚發紺。二、常見的急症症狀、體征及處理(一)休克3.現場救護(1)一般緊急救護:1)監護生命體征;2)管理氣道;3)建立靜脈通道;4)管理體位與體溫。(2)不同類型休克的處理:1)低血容量性休克;2)感染性休克;3)心源性休克;4)過敏性休克;5)神經源性休克。二、常見的急症症狀、體征及處理(二)發熱1.判斷要點發熱是指病理性體溫升高,是人體對致病因數的一種全身性反應。發熱的病因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類疾病。對於感染性疾病,由於病毒、細菌等病原體侵入人體,病原體本身、其產生的毒素及代謝產物能引起人體體溫升高;非感染性疾病,包括腫瘤、中暑及各種腦部疾病使得腦部體溫調節中樞直接受到損害,也可出現發熱,而且大多是高熱。根據腋下體溫可將發熱分為低熱(37.2~38℃)、中熱(38.1~38.9℃)、高熱(39~40℃)和超高熱(>40℃)。二、常見的急症症狀、體征及處理(二)發熱2.現場救護(1)物理降溫:常用物理降溫方法是冷敷,將冰袋或冷毛巾置於腋下及大腿根部等血流豐富,有大血管經過的部位,禁止將冰袋或冷毛巾放於枕後、耳郭、心前區、腹部、陰囊及足底。(2)藥物療法:對於高熱驚厥者可進行肌內注射適量的鎮靜劑或冬眠療法,小劑量地塞米松對降低體溫、減輕腦水腫有益。二、常見的急症症狀、體征及處理(三)急性腹痛1.概念急性腹痛(acuteabdominalpain)是常見的臨床症狀,在內、外、婦、兒科的很多疾病中都會發生,主要是由於腹腔內臟器質性病變或功能障礙、腹外鄰近器官和全身性疾病所致。2.判斷要點(1)腹痛的發作方式:腹痛發生在發熱、嘔吐後,常為內科疾病;腹痛發生在發熱、嘔吐前且腹痛持續不緩解,多為外科疾病;突然劇烈腹痛常系腹內臟器穿孔、梗阻、扭轉或破裂出血;腹痛由輕逐漸加重多為炎症。二、常見的急症症狀、體征及處理(三)急性腹痛(2)腹痛的部位:除個別病變,如急性闌尾炎之外,多數腹腔臟器有關疾病的腹痛開始於病變部位。(3)腹痛的性質:內臟神經傳導的腹痛常不局限,範圍彌散,多呈鈍痛或隱痛,有放射痛;軀幹神經傳導的腹痛較局限,有持續性,程度較重。3.現場救護(1)傷病員選擇舒適的體位安靜休息,同時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出現嘔吐時應注意防止誤吸。(2)儘早明確疾病,對病因進行有效的治療,使用阿托品或山莨菪堿進行解痙,使用止痛藥緩解劇痛。二、常見的急症症狀、體征及處理(三)急性腹痛(3)具體疾病未明確時,應嚴密監護,不可輕易使用止痛劑,如嗎啡、呱替啶等,以免掩蓋病情。(4)對病因不明確的腹痛應及時進行對症治療以防止休克,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並且控制感染。(5)如有明顯腹膜刺激征,疑有胃腸道穿孔者腹痛突然發作,程度劇烈,應立即轉送醫院進行手術。二、常見的急症症狀、體征及處理(四)昏迷1.概念昏迷是指傷病員生命體征存在,但對外界環境和機體自身活動無知覺,對環境的刺激無反應,不能做出有意識的反應活動。2.判斷要點(1)通常臨床上將意識障礙按程度分為意識模糊、譫妄狀態、昏睡狀態、輕度昏迷、中度昏迷和深度昏迷。昏迷是意識障礙最嚴重的表現。二、常見的急症症狀、體征及處理(四)昏迷(2)伴隨的體征和症狀能夠進一步地明確判斷,如發熱、呼吸型態及頻率改變、呼吸有異味、血壓改變、瞳孔大小改變、腦膜刺激征等。3.現場救護(1)保持呼吸道通暢、保持有效通氣、充分供氧。(2)維持迴圈和腦灌注壓。三、創傷的現場救護(一)創傷概述創傷是指由於機械性致傷因素作用於人體,造成組織結構完整性破壞或功能障礙,引起身體損害的總稱。輕者造成體表損傷,引起疼痛或出血;重者導致功能障礙、致殘,甚至死亡。近年來,創傷成為我國院前急救病例中所占比例最高的疾病。創傷常見的原因:①交通傷②墜落傷③機械傷④銳器傷⑤跌傷⑥火器傷(二)創傷分類1.根據體表結構的完整性分類(1)閉合性損傷:在鈍力的外力作用下,局部皮膚沒有創口,損傷深部的皮下、肌肉、骨組織和內臟。(2)開放性損傷:在銳器的作用下受傷部位皮膚完整性受到破壞,深部組織與體外環境發生接觸,從而受到污染。2.根據損傷的部位分類按照解剖生理學關係可以把人體劃分為8個部分,創傷可依據這些劃分為顱腦損傷、頜面頸部創傷、胸部創傷、腹部創傷、骨盆損傷、脊柱與脊髓損傷、上肢創傷和下肢創傷。三、創傷的現場救護(三)判斷要點1.致傷的原因致傷的原因關係到創傷的性質,如腹部刺傷,傷口小卻較深,可使內臟破裂;從高處墜落可發生肢體骨折、脊柱骨折等。2.致傷的部位複雜和嚴重的外傷,受傷部位可能離致傷因素較遠,受傷部位也較多,如果只注意局部損傷將會遺漏重要的資訊。院前急救應該迅速對頭顱、脊柱脊髓、胸腹、骨盆四肢進行必要的檢查和評估,特別須注意關節、頸椎、內臟等部位,對嚴重的、可立即致死的創傷及時做出判斷及處理。創傷的判斷必須在不加重傷患全身病情和局部損害的條件下,盡可能做到快速、全面、正確。(四)現場救護原則專案評價能充分認識院前現場救護的重要性;能根據判斷要點正確判斷院前急救種類;能掌握各種院前急救的現場救護重點;能有效實施各種院前現場救護措施能寫出重要疾病的外文縮寫及中文意譯。四、常見內科危重症的現場救護(一)缺血性腦卒中(二)急性冠脈綜合征(三)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四)咯血二、常見的急症症狀、體征及處理1.判斷要點(1)病史:多有高血壓、心臟瓣膜病及動脈粥樣硬化病史。(2)臨床表現:起病急驟,局部神經症狀在很短時間內達到高峰。病情輕重不一。輕者出現頭暈、頭痛、嘔吐;重者視聽減退、言語失利、突然跌倒、肢體麻木、抽搐發作及癱瘓。2.現場救護(1)詢問家屬患者是否有糖尿病及癲發作史。(2)對患者進行院前卒中評估。(一)缺血性腦卒中二、常見的急症症狀、體征及處理(3)測量患者的生命體征,缺血性腦卒中的風險包括誤吸導致呼吸窘迫、上呼吸道阻塞、通氣不足,急救人員應檢查患者呼吸道,如出現呼吸道不通暢,應及時採取相應措施。對有低氧血症,即氧飽和度不到94%,或氧飽和度值未知的患者應給氧治療。(4)確立患者發病的時間(零點時間),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有3~4.5小時的溶栓窗口期,急救人員應在確立患者發病時間後儘快將患者送往醫院,使患者接受溶栓治療。(5)進行12導聯心電圖,檢查心臟有無異常。(一)缺血性腦卒中二、常見的急症症狀、體征及處理1.概念急性冠脈綜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是指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多年後斑塊破裂或糜爛,繼發完全或不完全閉塞性血栓為病理學基礎的一組臨床綜合征。2.判斷要點(1)病史:情緒過激、勞累、寒冷刺激和吸煙是引起急性冠脈綜合征的誘因,主要危險因素有血脂異常、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糖尿病和糖耐量異常等。(二)急性冠脈綜合征二、常見的急症症狀、體征及處理(2)臨床表現及體征: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症狀包括胸部疼痛,疼痛有時會放射到背部、左臂及腹部。此外,還有胸部壓迫感、緊縮感,下頜不適,噁心,嘔吐,呼吸困難,全身出汗。有些患者可能沒有胸痛症狀。(3)心電圖:院前12導聯心電圖可以幫助確定患者為3類ST段偏移中的哪一類,初始的心電圖可縮短病情的判斷時間及再灌注前的時間。若臨床症狀明顯,但心電圖沒有明顯顯示急性心肌梗死波形時,應在短時間內重複心電圖檢查,以進一步明確對疾病的判斷。(二)急性冠脈綜合征二、常見的急症症狀、體征及處理3.現場救護(1)測量患者生命體征和心律,對血氧飽和度<94%的患者應給予吸氧。(2)若患者尚未使用阿司匹林,且無阿司匹林過敏史及近期無胃腸道出血時,可給予患者160~325g非腸溶性阿司匹林嚼服。(3)迅速獲取12導聯心電圖,根據心電圖判斷患者是否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二)急性冠脈綜合征二、常見的急症症狀、體征及處理(4)硝酸甘油可緩解心肌缺血症狀,使用前應確認無硝酸甘油禁忌證,如嚴重心動過緩、心動過速、低血壓等,同時確認患者在過去24~48小時內未使用治療勃起功能障礙的磷酸二酯酶抑制劑。若出現右心室梗死,則禁用所有硝酸酯類藥物。硝酸甘油的使用方法為3~5分鐘給予一次片劑舌下含服或噴霧劑,最多3次,每次用藥後均要監測患者血壓。(5)若患者接受硝酸甘油治療後疼痛未緩解,急救人員可考慮給予嗎啡,同時監測患者的血壓和呼吸頻率,對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慎用嗎啡。(6)做好基本生命支持的準備,包括心肺復蘇和除顫。(二)急性冠脈綜合征二、常見的急症症狀、體征及處理1.概念上消化道出血(uppergastrointestinalhemorrhage)是指屈氏(Treitz)韌帶以上的消化道,即食管、胃、十二指腸或胰膽等病變引起的出血。急性大出血一般是指在短期內失血量>1000ml或迴圈血容量的20%。2.判斷要點(1)病史:如有慢性上腹痛史,提示胃潰瘍、胃炎、胃癌等;有肝炎、黃疸、血吸蟲病或慢性酒精中毒史,應考慮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有膽系疾病史,應懷疑膽道出血;先有嘔吐,再嘔血者,可能為食管賁門黏膜撕裂症;長期大量服用損傷胃黏膜的藥物,如阿司匹林,可幫助判斷病情。(三)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二、常見的急症症狀、體征及處理(2)臨床表現:1)嘔血和黑便;周圍迴圈衰竭:數小時內失血量>1000ml後,由於迴圈血容量迅速減少,導致周圍迴圈衰竭,可出現頭暈、心悸、乏力、暈厥、口渴、肢體發冷、心率快、血壓低等症狀和體征。(3)病情判定:根據全身症狀估計出血量,輕度出血(出血量為400~600ml)無全身症狀;中度出血(出血量為800~1200ml),患者出現頭暈、心悸、面色蒼白、冷汗,心率在100次/分左右;重度出血(成人>1500ml),患者出現煩躁或淡漠、四肢冰冷、少尿或無尿,心率在120~140次/分,脈搏觸不清。(三)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二、常見的急症症狀、體征及處理3.現場救護上消化道大出血嚴重者可危及生命,應採取積極措施進行搶救,抗休克及迅速補充血容量應置於救護的首位。具體包括:(1)一般處理。(2)補充血容量。(3)心理護理。(三)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二、常見的急症症狀、體征及處理1.概念咯血(hemoptysis)是常見急症,是指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出血,經喉頭、口腔排出。大咯血是指1次咯血量>100ml,或24小時內咯血量>600ml。2.判斷要點(1)病因:常見有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如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炎、肺結核、肺膿腫和肺部真菌病)、支氣管肺癌、心血管疾病(如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病、肺動靜脈瘺)。(2)臨床表現:咯血前患者常有喉部瘙癢和咳嗽等症狀,隨後咯出鮮紅色帶泡沫的血痰或血液,有時會從口鼻噴出。(四)咯血二、常見的急症症狀、體征及處理3.現場救護(1)一般處理:臥床休息,讓患者取患側臥位或半臥位,若大咯血不止,可幫患者擺成頭低腳高俯臥位或頭部置於床邊下垂以促進血液排除。保持呼吸道通暢,指導患者緩慢呼吸和咳嗽,不要屏氣,及時將血咳出以免形成的血塊堵塞氣道導致窒息。穩定患者情緒,減少其恐懼和焦慮,保持環境安靜。(2)止血措施:立即建立輸液通道,保證足夠的液體供給。選用止血藥物,如卡巴克洛(安絡血)、垂體後葉素、魚精蛋白,以及擴血管藥物,如酚妥拉明、山莨菪堿等。(3)窒息的搶救(四)咯血五、急性中毒急性中毒(acuteintoxication)是指在短時間內進入人體的化學物質(毒物)達到中毒量,引起機體功能性及器質病理性損害的全身性疾病。能引起中毒的物質稱為毒物。毒物的概念是相對的。例如,藥物具有治療作用,但在使用超過一定量後可產生毒性作用。一般把較小劑量就能危害人體的物質稱為毒物。(一)判斷要點急性中毒患者的現場病情判斷可以毒物接觸史及臨床表現為依據。(二)現場救護1.一般處理原則2.現場搶救案例導入案例1:患者,男,70歲。中午12時於家中無明顯誘因感持續胸骨後疼痛並向左上臂放射、大汗淋漓、恐懼,有瀕死感。休息後症狀不能緩解,患者家屬撥打“120”求助於醫務人員,急救人員迅速趕至患者家中。在急救人員對患者進行初步檢查和治療,12導聯心電圖檢查顯示ST段抬高,結合患者臨床表現初步診斷患者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轉移至救護車內,與隨行家屬簽訂知情同意書,就近選擇能提供再灌注治療的醫院並提前通知醫院患者病情。專案五傷病員轉運案例導入案例2:北京時間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汶川大地震發生,震中位於中國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與漩口鎮交界處,震級為裏氏8.0級。由於傷亡人數眾多,使得醫療應對系統承受了醫療需求激增的衝擊,超出受影響地區自身資源的應對能力。第三軍醫大學附屬西南醫院先後多次跨省到災區轉運傷患162例,全部安全轉運到目的地。該跨省轉運以野戰救護車、長途客車為主。野戰救護車配備:1名醫師、1名護士和1名駕駛員,專門轉運危重或脊柱、骨盆傷或疑似傳染病傷患。臨時改裝的長途臥鋪客車可滿足能夠取半臥位的批量傷患轉運,配有輸液掛鉤、安全固定帶、醫用床單臥具。轉運流程如下:到災區當地醫院或現場轉運傷患前,事先與當地醫院就傷患的數量、傷情、轉運時間進行較為詳細的瞭解。到達災區醫院或現場留守1名醫師和2名護士在救護車或長途客車上,其餘醫護人員迅速根據當地醫療機構提供的名單查看傷患傷情,進行檢傷分類、標號,檢出和標識危重、特殊傷患記號,排除傳染病,指定擔架員與醫護人員搬運上車。車上醫護人員迅速評估病情,建立傷患基本資訊和病歷。開車後對傷患對症處理,將已登記的傷患基本資訊通過電話、Email或拍照手機藍牙傳輸到後方醫院,後方醫院據此資訊迅速辦理入院手續,車上完成流動急救站工作,確保傷患安全。那麼,什麼是傷病員的轉運?如何實施轉運?專案五傷病員轉運分析提示案例1還原了在現場對患者進行初步處理後,將其轉移至救護車並送往醫院的過程,即患者的院前轉運。案例2則以實例描述了重大災難發生後轉運成批傷的流程。本項目主要講述傷病員轉運,具體內容為傷病員轉運的定義、原則、知情同意、轉運對護送人員、轉運工具和設備的要求及轉運前準備。專案五傷病員轉運一、轉運原則和知情同意從2014年2月起,《院前醫療急救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正式開始實施。該《辦法》規定:在接到“120”急救電話後,急救醫院應迅速派出救護車和院前醫療急救專業人員(prehospitalemergencymedicalprofessionals),按照就近、就急、滿足專業需要、兼顧患者意願的原則,將患者轉運至醫療機構救治,不得因費用問題拒絕或者延誤院前急救。目前,急救車轉運患者具體送往哪家醫院的問題並未在立法中明確。在急救轉運過程中,已有知情同意書(theinformedconsent)的存在。轉運前應將轉運的必要性和潛在風險告知,獲取患者的知情同意並簽字。二、轉運護送人員目前大多急救中心對院前急救的配置為1名急救醫生、1名護士、1名司機加上1輛急救車。與國外主要是非醫務人員構成院前急救隊伍的主體相比,國內從事院前急救的人員主要是專業醫護人員,人員組成上差別很大。由於國家對院前醫療急救投入不足,院前醫療急救任務重、風險高、收入低,導致急救人員的長期缺乏及不斷流失。院前醫療急救人員緊缺,為緩解人員緊缺問題,借鑒國際經驗,《辦法》從多個方面做出規定。一是將醫療救護員納入從事院前醫療急救的專業人員,規定醫療救護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培訓考試合格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上崗前經市級急救中心培訓考核合格,可以輔助醫療救護工作。二是規定在技術職務評審、考核、聘任等方面,給予從事院前醫療急救的專業人員適當優惠。三是規定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建立穩定的經費保障機制,保證院前醫療急救與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和醫療服務需求相適應。三、救護工具(一)急救轉運對救護工具的要求(1)救護車自身特點(2)有關救護車輛的法規(二)救護車(1)院前急救對象複雜而緊急的病情要求急救運輸工具到達及轉運及時、速度快;要求運輸工具性能良好,急救設備完善;在轉運途中保持舒適、平穩和安全的環境。(2)院前急救對象往往病情變化迅速,在轉運過程中很可能發生病情變化,因此要求急救運輸工具無論在現場或轉運途中都能作為實施急救醫療的場所。(3)急救對象人數根據具體事件有所不同,內科急症具有單發性,急救對象一般僅有一個,大型車禍及群體中毒事件的人數較多,重大災難如地震、火災的急救對象人數最多。急救運輸系統既能分散執行任務,也能集中執行任務,這需要具備高度的靈活性和運作能力。(4)急救對象發病地點具有隨機性和分散性的特點,要求急救運輸路線盡可能短,能夠直達。(5)考慮急救對象的支付能力,使用急救運輸的收費應該合理。知識拓展飛機對轉運傷病員具有獨特的優點。直升機機動性強,較靈巧,一個籃球場地已足夠它的起飛和降落,對傷病員的轉運十分便利。有發達國家形成一張可以覆蓋全國領空90%的“空中急救網”,實現了50公里半徑、10分鐘內趕赴現場的空中救護。直升機對傷病員的運輸路線在空中,節省了轉運的時間,其平穩的飛行和起落對有嚴重創傷(多發性骨折、脊柱損傷)的傷病員十分有幫助。直升機的優點顯而易見,它能夠節約時間,避開地面複雜的運輸環境,運送急救人員、傷病員及急救物資器材等。但它只是救護車的重要補充,不能替代救護車。三、救護工具原因為首先直升機內空間通常較小,僅能提供除飛行員以外的兩名急救人員。其次在進行搶救時受空間的影響,急救人員無法活動自如。還有投資較大、使用價格昂貴、所需設備多、人員培訓複雜,易受氣象條件影響等缺點。“救護飛機”繼直升機之後出現,該飛機類似一個設備完善的“空中ICU”,艙內有擔架床,各類監護搶救儀器、輸液裝置及藥品等。機艙空間較大,便於急救人員在機艙內進行各項搶救。救護飛機速度快,可持續飛行時間遠,能夠實現跨國、跨洲、跨地區的運輸,在國際重大災難的相互支援中起到重要作用。三、救護工具知識拓展四、設備儀器及藥物所有轉運設備都必須能夠通過轉運途中的電梯、門廊等通道,轉運人員須確保所有轉運設備正常運轉並滿足轉運要求。所有電子設備都應能電池驅動並保證充足的電量。救護車內必須配備可攜式監護儀、除顫儀,必要時需配備有創壓力監測裝置以便轉運途中進行有創動脈血壓、中心靜脈壓等有創壓力監測。需配備簡易呼吸器、負壓吸引裝置、充足的氧氣(足夠全程所需並富餘30分鐘以上),配備可攜式呼吸機,呼吸機應具備基本呼吸模式及其他主要參數,並具有氣道高壓報警及脫管報警,同時建議配備外置可調呼氣末正壓(PEEP)閥供呼吸球囊,以備通氣時精確調節PEEP,還需配備適合不同患者的各種型號氣管插管包及環甲膜穿刺設備。此外,還應配備輸液泵、注射泵、負壓吸引設備等四、設備儀器及藥物五、成批傷的轉運工作重大災害後,大批傷患需進行安全轉運,轉運涉及人員、物資及資訊很多,故應在發生災害的第1時間快速建立災區轉運中心指揮部。由當地衛生行政部門擔任總指揮,承擔現場醫療衛生救援的協調,各醫療隊則承擔醫療救援和傷患轉運任務。(一)轉運前準備1.準確評估病情2.給予初步救治3.確定轉運時機和順序4.確定轉運方式5.急救人員的要求和配置6.確定接收醫院並給予傷患病情資訊(二)轉運中與外界保持聯繫轉運途中應隨時與管理機構及接收醫院保持聯繫,詳細告知接收醫院轉運傷患的傷情和數量,轉運工具的類型、數量及具體到達的時間,便於醫院做好接收準備。(三)轉運後進行交接按照“先重後輕”的順序逐一將傷患轉運到接收醫院,向醫院報告傷患病情以及途中用藥情況,完善轉運記錄,統計消耗的轉運物品並及時向災區指揮部報告轉運成功的資訊及返回災區的時間,以便安排此後的任務。專案評價能認識傷病員轉運的原則、重要性及時機;能瞭解我國院外轉運使用的工具及其相關法律,常用的設備和藥物;能瞭解我國院外轉運的現狀及困難;能掌握成批傷的轉運規則;能寫出重要名詞的外文縮寫及中文意譯。案例導入某小巷內,80多歲的梁大爺突然暈厥,性命危在旦夕,巷子外的救護車卻被狹窄的巷子“攔”在外面,危急之際,急救人員拿起搶救設備走往梁大爺家中,躺在床上的梁大爺已經面色發紫、呼吸微弱、血壓低。急救人員在成功給予輸液後毅然背起85kg(170斤)重的梁大爺,將其小心轉移至救護車上。在送往醫院的途中,梁大爺因為病情危重一度出現心跳、呼吸驟停的情況,經過救護車上的臨時治療暫時將其病情穩定,最後順利送至醫院進行進一步的治療。從案例中我們發現除了有效的現場救護外,把患者送往醫院的途中救護也是至關重要的。那麼,什麼是途中救護?它在院前急救中又處於什麼樣的地位?專案六途中救護
分析提示案例中,急救人員首先將搶救設備帶入梁大爺家中並對其進行初步處理,如輸液,即現場救護;隨後將梁大爺轉移至救護車上並送至醫院,即病員轉運;轉運期間,急救人員在救護車內對梁大爺的病情監護和搶救稱為途中救護,也是本項目的核心內容。本項目講述途中救護實施前的準備,途中救護的一般處理及成批傷轉運的途中救護。專案六途中救護一、準備階段(一)設備準備(二)傷病員準備根據傷病員病情開放2~3條靜脈通道,對有外傷的傷病員包紮好傷口,對骨折的傷病員固定患肢,對用止血帶止血的傷病員注明包紮止血帶的時間,對頸椎骨折的傷病員用頸托固定後,在脊椎板上用固定器固定頭部,吸氧並用監護儀進行監護,固定好各種引流管路。充分做好準備,保證安全、有效地轉運傷病員,提高途中救護品質。根據傷病員傷病情評估情況,快速做好轉運準備,首先檢查救護車及車載設備,準備監護儀、呼吸機、吸痰器、氧氣、骨折固定包、氣管插管喉鏡、頸托、頸部固定器、脊柱板、擔架推車、鏟式擔架、縫合包等;其次,按病情需要準備充足的急救藥物。二、一般救護15423(一)傷病員體位(二)心電監護(三)開放氣道及給氧(四)建立有效靜脈通路(五)院前無菌操作技術一般救護三、心理護理與傷病員及家屬的溝通交流非常重要。疾病、創傷使傷病員在精神上、肉體上均承受了無法想像的痛苦,並可能產生緊張恐懼、無助不安的情緒。家屬因目睹親人忍受疾病或創傷折磨會有焦慮、慌張無措等表現。急救人員在轉運途中通過詢問病情,與傷病員、家屬進行溝通,解答疑惑,逐步進行心理疏導,加強傷病員與家屬接受進一步治療的信心,緩解緊張的情緒,儘量幫助傷病員保持平靜。四、成批傷患長途轉運的途中救護應合理安置傷患應嚴密觀察傷患病情變化。應重視心理護理儘量完善基礎護理ACBD首先其次再者最後在災難事件中,因為醫療資源的限制,傷患的急救和轉運均以穩定病情為主,為以後的治療創造條件。轉運工具如列車啟動後,急救人員應立即投入對傷患的醫療、護理工作中。專案評價能認識途中救護是院前急救重要的一環;能掌握途中救護實施前的物品及傷病員準備;能掌握途中救護的一般治療和成批傷救護。識記1.識記急診危重患者的就診流程。2.識記急診預檢分診內容。理解1.理解急診科設置原則。2.理解急診科管理的要求。學會1.學會應用急診預檢分診知識對患者進行分診。2.學會應用急診救護流程實施患者救護。學習目標
案例導入王某,男,51歲,在工地施工時,自高處墜落,摔傷全身多處,傷後即意識不清,由“120”救護車送往附近醫院急診科就診。提問:患者被“120”救護車送入急診室首先到哪里?患者在哪里進行搶救,需要使用哪些搶救物資?如果患者病情複雜,由誰負責聯繫及安排?搶救的護士需要掌握哪些技能才能滿足該患者的需要?患者在急診救治過程中實施的檢查在哪里進行?專案一診科(室)的設置及管理
分析提示王某由“120”急救車送入急診室。首先,在急診室設有“120”救護車停靠點,有“120”救護車專用通道,將患者送入急診預檢處,預檢護士快速判斷患者病情後,護送患者進入搶救室。患者在搶救室進行搶救,搶救室內必須備用搶救所用的藥物、物品及儀器,呈良好的備用狀態。有專職醫生及護士實施救治。如果患者病情複雜,應由首診醫生呼叫相關科室醫生會診,並商討救治方案。搶救室護士必須具備嫺熟的搶救能力、協調能力,才能順利完成搶救任務。患者在救治過程中所涉及的檢查均在急診室內部完成,體現急診救治的方便、快捷及有效。專案一診科(室)的設置及管理一、急診科的設置設置的基本原則01設置要求02主要科室的設置和基本設施0301設置的基本原則(1)以方便患者急診救治為首要原則,體現“快、急、暢”。(2)能夠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及傳染病的傳播。(3)醫護流程及佈局應從應急出發。一、急診科的設置02設置要求(1)急診科的位置應設在醫院內便於患者迅速到達區域。(2)應有單獨出入口。(3)急診科的門應足夠大。(4)急診科應有醒目的路標和標識。(5)急診科的面積應與全院的總病床數及主要服務區域內急診就診總人次呈合理的比例。(6)急診科應設有專門的呼叫系統以及與市區“120”急救中心的直線電話。一、急診科的設置03主要科室的設置和基本設施急診科設有診療區和支持區。診療區包括預檢分診處、搶救室、觀察室、輸液室、各就診室、處置室(清創室)、洗胃室,有條件的醫院可設急診手術室、急診監護室或復蘇室。支持區包括收費處、藥房、檢驗室、影像科及B超室等部門。診療區和支持區應合理佈局,以縮短急診檢查和搶救半徑為原則。一、急診科的設置03主要科室的設置和基本設施二、急診科的管理1.急診科人員的配置及要求急診科以急診醫師及急診護士為主,承擔各種患者的搶救、鑒別診斷和應急處理。急診患者較多的醫院,還應安排婦產科、兒科、眼科、耳鼻喉科等醫師承擔本專業的急診工作。急診科可根據實際需要配置行政管理和其他輔助人員。
急診科人員配置數量01對急診科醫師的要求02
對急診科護士的要求03二、急診科的管理1.急診科人員的配置及要求二、急診科的管理(1)業務管理要求1)健全管理制度2)制定分診流程3)做好突發事件及重大搶救時應急處理4)對急診會診要求5)對急診住院要求(2)急診工作制度包括急診範圍;預檢分診制度;急診工作制度;首診負責制度;急診搶救制度;急診留觀制度;急診監護室制度;急診綠色通道制度;急診彙報制度等。為切實貫徹落實這些制度,護理人員必須掌握急診護理工作程式。(3)急診護士應掌握的技術和技能掌握急診護理工作內涵及流程,急診分診;急診科內的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原則;常見危重症的急救護理;創傷患者的急救護理;急診危重症患者的監護技術及急救護理操作技術;急診各種搶救設備、物品及藥品的應用和管理;急診患者心理護理要點及溝通技巧;熟知急診常用實驗室檢查正常值及臨床意義;突發事件和群傷的急診急救配合、協調和管理。2.急診科管理要求專案評價各診室配置的物品及要求;瞭解急診科管理的要點;能夠說出急診科設置原則;熟知急診科的規章制度及要求。案例導入患者,男,42歲,於就診前3小時腹部脹痛,反復嘔吐,均為胃內容物,來醫院急診科就診。患者,女,65歲,長期咳嗽、咳痰,偶有血絲。2小時前突然咯出大量鮮紅色血液,約200ml,感到頭暈、眼花、胸悶、氣促,即來醫院急診科就診。患者,男,30歲,騎自行車摔倒後,膝關節軟組織破損,踝關節處腫脹,活動受限,由“120”救護車送至醫院急診科。提問:3位患者分別來到醫院急診科,預檢護士應如何接診?如何進行預檢分診?又如何安排就診先後順序呢?專案二預檢分診分析提示第1位患者因腹部不適來院就診,經過病情判斷,屬於B級患者,需要安排到外科診室就診。第2位患者來到急診科因患者出血咯血,符合綠色通道的要求,應立即送入急診搶救室。第3位患者因外傷踝關節處腫脹,經病情判斷,屬於C級患者,需要進入骨科急診室就診。如果同時就診,第2位患者應首先就診。急診分診是接待來急診科就診患者的第1個窗口,分診護士要主動熱情接待。分診護士的責任是根據患者的主訴及主要症狀和體征,進行初步考慮,分清疾病的輕重緩急及所屬急診科室,安排救治程式,分配專科就診,以便患者得到迅速有效診治,為搶救患者贏得寶貴的時間。急診分診的基本程式包括接診、護理評估及分診等環節。專案二預檢分診一、接診接診是指醫護人員對到達醫院急診科的患者,以最短的時限、最熟練的醫學技巧,對病情有一個較明確的判斷。1.當處於危急狀態的患者送到醫院急診科時應保持急診綠色通道暢通無阻。2.普通急診患者就診時應按照患者病情輕重緩急安排就診。3.急診患者資訊錄入213二、分診分診是指根據患者主訴及主要症狀和體征,第1時間內運用熟練的分診技巧和專業知識,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資料收集、評估工作,區分病情的輕、重、緩、急及隸屬專科,進行初步診斷,安排救治程式及分配專科就診的過程。預檢分診是急診護理工作中重要的專業技術,所有急診患者均要通過分診護士的分診後,才能得到專科醫生的診治。如果分診錯誤,則有可能延誤搶救治療時機,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必須提高對分診工作的重要性的認識。二、分診分診步驟01分診方法02分診技巧0301分診步驟包括病情分診和學科分診。(1)病情分診:1)根據患者病情評估結果分級2)病情分級說明3)分區就診4)病情分診流程(2)學科分診:病情分診與學科分診是密不可分的,預檢護士在進行病情判斷時,根據患者的主訴及臨床表現進行學科分診。二、分診01分診步驟二、分診分診步驟01分診方法02分診技巧0302分診方法分診的方法很多,包括望聞問切法、談心解釋法、最佳時機法、強制執行法、利用威信法、選擇診療法等。急診護士採用望聞問切法和談心解釋法對急診患者進行分科。分診護士要通過病情評估,對患者的症狀和體征進行分析,但不宜做出疾病的診斷。(1)望聞問切法(2)談心解釋法二、分診分診步驟01分診方法02分診技巧0303分診技巧根據患者的疾病種類的不同,採用不同的分診技巧。最常用的分診技巧包括SOAP公式、PQRST公式、RTS評分和CRAMS評分。(1)SOAP公式(2)PQRST公式(3)修訂創傷(RTS)評分(表3-4)(4)CRAMS評分(表3-5)(5)改良早期預警(MEWS)評分(表3-6)二、分診二、分診二、分診專案評價說出病情分診與學科分診的步驟及方法;瞭解急診護士分診的方法與技巧;能夠說出急診科分診的程式;掌握危重患者的接診流程;能夠結合案例進行預檢分診。案例導入患者,男,62歲,有心絞痛病史5年,今淩晨3:00突然感到難以忍受的胸骨後壓榨樣疼痛,並累及左頸部和下頜,伴大汗淋漓、面色蒼白、噁心、嘔吐,呼吸困難和窒息感,自服硝酸甘油無效,於早晨5:00來醫院急診。生命體征:T37.0℃,P118次/分,R32次/分,BP100/60mmHg,心電圖檢查示為室顫。醫生準備為其行電除顫,3名急診科護士配合搶救。護士甲準備行心肺復蘇術,護士乙立即推搶救車予以簡易呼吸球囊輔助呼吸,護士丙迅速為其建立靜脈通路,遵醫囑用藥,抽動脈血行血氣分析,並送檢。專案三急診救護程式分析提示講述急診救護的特點,急診患者如何快速進行初級評估和次級評估,對急診一般患者、危重患者及成批傷病員如何救治。專案三急診救護程式一、急診救護的特點01工作隨機性大,時間性強02護理工作要求高,技術複雜03與各學科之間協作性強04社會性強,影響面廣急診作為急救醫療體系中的重要環節,其護理工作具有獨特性。二、急診救護評估程式(二)次級評估(一)初級評估初級評估在於發現致命性問題,並予以處理。1.A:呼吸道維護和頸椎保護2.B:呼吸和通氣3.C:迴圈功能4.D:神經系統評估在完成初級評估、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後開始進行次級評估,次級評估又稱從頭至腳的評估(headtotoeassessment),是指由上到下、由到內的評估,目的在於發現患者所有的異常或者外傷,評估時候需要去除衣物,依次檢查以下部位。1.頭面部2.頸椎及頸部3.胸部及背部4.腹部5.會陰、直腸、陰道6.脊柱、四肢、關節7.神經系統二、急診救護評估程式(三)創傷評分系統創傷評分系統可將傷情嚴重程度轉化為一組數字,幫助臨床工作者判斷傷情嚴重程度,對正確診斷、指導治療及判斷預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1.解剖學評價方法(1)簡明創傷評分(AIS)(2)損傷嚴重評分(ISS)(3)新創傷嚴重評分(NISS)2.生理學評價方法(1)創傷評分(tramascore,TS)(2)修訂創傷評分(RTS)(3)急性生理學與慢性健康狀況評分(APACHE)(4)修訂早期預警評分(MEWS)3.綜合評價方法(1)創傷與損傷嚴重度評分(TRISS)(2)創傷嚴重特徵法(ASCOT法)三、院內急救01
急診室救治的組織管理02急診室搶救措施03急診危重患者接診的要求04成批傷患者接診的要求專案評價掌握急診救護的特點能對急診患者病情進行初步評估及次級評估並採取正確的救護方法進行救護。案例導入案例1:患者,男,80歲,2小時前突然感覺胸痛、胸悶,且逐漸加重,伴有嘔吐、冷汗來急診科就診。案例2:患者,女,67歲,早晨晨起昏迷,且出現嘔吐症狀,呼叫言語不清,由“120”救護車送至急診科。案例3:患者,男,82歲,於夜裏突然出現呼吸困難、面色蒼白、口唇發紺、大汗淋漓,咳出粉紅色泡沫樣痰,立即送入急診科。案例4:患者,男,54歲,飯後突然嘔出大量鮮血約200ml,之後一直持續嘔吐,來急診科就診,既往有肝硬化病史。案例5:患者,女,27歲,因與老公爭吵後口服約200ml有機磷農藥,半小時後由“120”救護車送入急診科。案例6:患者,男,39歲,在高空作業時,在距離35kV高壓線約1m時,被電擊燒傷,當即昏迷,無呼吸,心搏驟停,由“120”救護車送入急診科。提問:不同疾病的患者來急診科就診,作為急診科的護士應如何配合醫生進行救治呢?每一種疾病的急診救治流程是否相同,相同點在哪里?不同點在哪里?每一種緊急疾病的救治關鍵點在哪里?需要急診科護士熟練掌握哪些技能以及從觀察患者病情中,如何發現患者潛在的危險因素呢?專案四常見急症的急診救護
分析提示不同疾病的患者緊急情況下來急診科就診,急診護士作為第1個接診患者的人,應立即採取解除危害患者生命的關鍵措施,如心臟驟停的患者立即給予胸外按壓,窒息的患者立即給予開放氣道,呼吸困難的患者立即給予吸氧,休克的患者立即給予靜脈通路的建立等,之後再配合醫生進行針對性的救治。每一種疾病救治流程是不同的,但有些急救的措施是相同的,如建立靜脈通道、吸氧、開放氣道等。作為急診科的護士務必要瞭解每一種疾病的急診救護流程,瞭解關鍵的急救措施,才能及早使患者脫離生命危險。因此,急診科護士必須熟練掌握這些急救措施,並通過病情觀察,及早給予相應的急救處理。專案四常見急症的急診救護一、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診救護定義01臨床表現02診斷標準03急救措施04急性心肌梗死屬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嚴重類型,是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上,由持久的、嚴重的急性心肌缺血所引起的部分心肌壞死。在飽餐、勞累、情緒激動時易發病,持續性胸痛,向頸部、下頜、背部放射,伴瀕死感及發熱,嚴重者出現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典型胸骨後痛,持續時間30秒以上,硝酸酯類藥物不能緩解,血清酶譜改變,心電圖(EKG)檢查出現病理性Q波,ST段改變。見圖3-7一、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診救護急救措施見圖3-7一、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診救護護理關鍵點05關鍵護理急救技能06(1)絕對臥床休息,環境安靜。(2)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3)鎮靜、鎮痛。(4)保持大便通暢,飲食清淡。(5)病情監測:心電監護,血壓、血氧飽和度監測,做好除顫準備。(6)抗凝治療時注意出血傾向。(7)作好PTCA術前準備:備皮,碘試驗、普羅卡因青黴素皮試。術前6~8小時禁食、禁水。(8)做好心理護理。(1)經皮冠脈內成形術治療(PTCA)術前準備。(2)氣管插管的護理配合及氣管插管患者的護理。(3)電除顫操作。二、急性腦出血急診救護定義01臨床表現02診斷標準03急救措施04是指腦實質內的血管自發性破裂引起腦內的出血,是病死率和致殘率較高的一種疾病。多見年齡≥50歲的高血壓病患者,起病突然,表現為突然頭痛、頭暈、噁心、嘔吐、偏癱、失語、意識障礙、大小便失禁、眼壓明顯增高,可有頸部抵和腦膜刺激征,根據出血部位不同,臨床表現不盡相同中年以上多見,患者常有高血壓、動脈硬化史,多數在情緒激動、緊張、劇烈活動、氣候驟變、排便、咳嗽時發病。發病突然,有上述臨床表現,CT或MRI檢查示明確血腫部位、出血量、大小、腦水腫範圍,腦脊液壓力增高,可呈血性,血白細胞、血糖、血尿素氮均增高。見圖3-8二、急性腦出血急診救護急救措施見圖3-8二、急性腦出血急診救護護理關鍵點05關鍵護理急救技能06(1)保持安靜,避免過多搬動。(2)躁動不安可選用地西泮(安定)、苯巴比妥藥物,禁用嗎啡、呱替啶。(3)降溫:冰帽、冰袋。(4)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頭平臥,昏迷時偏向一側,定期翻身拍背,預防壓瘡。(5)嚴密觀察病情:意識、瞳孔、生命體征、血壓、血氣、血糖、心電監護。(6)留置導尿時,防止尿路感染。(1)冰帽的使用注意事項。(2)躁動患者的護理措施(約束帶的使用,鎮靜藥的觀察)。(3)留置導尿術。(4)腦血管疾病的病情觀察要點。三、急性左心衰竭的急診救護定義01診斷標準03急救措施04是指由於心臟瓣膜疾病、心肌損害、心律失常、左室前後負荷過重導致急性心肌收縮力下降、左心室舒張末期壓力增高、排血量下降,從而引起以肺循環淤血為主的缺血缺氧、呼吸困難等臨床症候群。疲勞、乏力,極度呼吸困難,端坐呼吸,吸氣時肋間隙和鎖骨上窩內陷,呼吸頻率每分鐘30~40次,伴頻繁咳嗽,粉紅色泡沫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物质能源在建筑材料的研发与应用考核试卷
- 影视录放设备的D打印技术应用考核试卷
- 初中数学听课记录
-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100以内口算综合集锦
- 临床肝胆胰脾影像诊断
- 上海纽约大学《亚洲地理及历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2024-2025学年三下数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湘南学院《录音艺术与声音剪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工程分析程序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省太原市2024-2025学年五下数学期末经典试题含答案
- 碳管理系统平台解决方案
- 第36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 纺织创新材料的应用
- 北师版小学六年级下学期《数 学 好 玩》教案
- 医院培训课件:《静脉中等长度导管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 新生儿科护理文书
- 奇特的视觉图形 课件 -2023--2024学年浙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
- 《公路桥梁施工监控技术规程》(JTGT3650-01-2022)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
- 花篮拉杆式悬挑式脚手架施工施工工艺技术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覃塘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