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1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2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3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4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模拟试题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生号、考场号、考场座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考场号”、“考场座号”栏涂上自己的考场号和考场座号。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在长期的劳动中,人类逐渐学会如何说话、制作工具和使用火,从而进化成了‘人’。”这里的“进化”应发生在()A.旧石器时代B.河姆渡文化时期C.半坡文化时期D.尧舜禹时代2.考古学者得出“人类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这一论断,主要依据是()A.化石B.史书C.传说D.神话3.西周与夏、商两朝相比,为稳定政治形势、巩固国土而推行的一项重要的制度是()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4.夏商西周时期,水利工程兴修较少,少有山林开发;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兴修水利工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B.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C.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D.新政治经济秩序确立5.下图是中国某原始农耕遗址里干栏式建筑的复原图。该建筑是用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而成的,它应当属于()A.河姆渡遗址B.陶寺遗址C.大汶口遗址D.半坡遗址6.二里头遗址是一座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史无前例的王朝大都,址内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等遗迹,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二里头遗址反映出()A.夏朝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B.商朝社会贫富分化很严重C.西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王朝D.秦朝的各种社会矛盾激化7.“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约”体现了战国时期哪个学术流派的思想()A.道家B.墨家C.儒家D.法家8.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的举措是()A.合纵联横B.商鞅变法C.兴修水利D.焚书坑儒9.“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材料中的“动机”是指()A.树立皇帝绝对权威B.弘扬传统思想文化C.消灭种种异端学说D.统一思想巩固统治10.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表内容类别人口(万)郡(个)中央45015封国85039表中反映西汉()A.官僚机构臃肿B.中央的实力弱于封国C.国力强势D.社会稳定11.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人们能用到便宜且好用的纸要感谢()A.司马迁B.蔡伦C.华佗D.张仲景12.中国历来有“易代修史”的传统,“二十五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是“十五史之首”。其作者生活在()A.秦朝B.西晋C.西汉D.东晋13.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进一步完善了秦王朝创造的监察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这表现在()A.推行郡县制度B.实行分封制度C.建立刺史制度D.创立科举制度14.被后人誉为“农圣”的是()A.贾思勰B.张仲景C.祖冲之D.王羲之15.我国古代不乏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其中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是()A.赤壁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淝水之战16.下图是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的形势图。它是()A.西汉形势图B.三国鼎立形势图C.周朝形势图D.南朝形势图17.归纳总结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下图学习笔记,归纳的学习主题是,()·三国鼎立·西晋的短暂统一·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8.学习历史需要了解和掌握历史纪年方法。公元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公元280年”可以表述为()A.公元2世纪初B.公元2世纪末C.公元3世纪末D.公元3世纪初19.三国两晋南北朝近400年,除西晋短期统一外,其他朝代都处在分裂状态。但是,这一时期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表现在()A.实现了民族大交融B.人民安居乐业C.社会稳定D.统治开明20.读下图,能准确解读该图的一项是()A.民族大交融B.从分裂到统一C.分封制盛行D.经济重心南移21.他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他是()A.张仲景B.贾思勰C.王羲之D.祖冲之22.我国书法成为专门的艺术,供人们欣赏是在()A.东汉以后B.西汉以后C.南朝以后D.秦朝以后23.北魏统治者崇尚汉族文化,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的魏碑书体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如图所示)这表明魏碑艺术()A.是我国北方民族交融的时代结晶B.是书法开始成为专门艺术的标志C.被称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D.其书法名家的代表为锤繇和胡昭24.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下面示意图反映出的阶段特征是()A.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C.繁荣开放D.国家统一25.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他的代表作是()A.《兰亭集序》B.《洛神赋图》C.《史记》D.《齐民要术》。26.《洛神赋图》是著名的绘画名作,其创作者是东晋著名画家()A.顾恺之B.王羲之C.贾思勰D.曹操27.下列史实能在《史记》查阅到的是()A.焚书坑儒B.北魏迁都洛阳C.刘备建立蜀国D.三国鼎立28.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编写的著作是()A.《齐民要术》B.《水经注》C.《女史箴图》D.《洛神赋图》29.《三国志》中说:诸葛亮在临死前,吩咐在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需要其他陪葬物。这表明诸葛亮()A.赏罚分明,突出法制B.为国损躯,忠心耿耿C.生活腐化,挥霍一空D.为官清廉,严于律己30.下列哪一文化艺术成就有吸收外来文化艺术?()A.云冈石窟B.《史记》C.《兰亭集序》D.《水经注》二、综合题(本大题有三小题:31题14分、32题13分、33题13分)3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哉!——班固《汉书》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在交通、文字方面采取的措施。(4分)这些措施对国家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3分)(2)材料二描述了我国历史上哪一盛世局面?(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什么状况?(2分)概括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3分)若你想了解同时期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最好查阅当时哪一农学著作?(2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中国的丝织品源源不断地从长安运出,经河西走廊(今地区)到达中亚、南亚和西亚,再转运到大秦,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农作物,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艺品和杂技,以及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北方哪个民族威胁汉政权?(1分)为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奠定基础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始于哪位皇帝?(2分)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这条航线再转运到哪个地区?(2分)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魏孝文帝即位后,自称鲜卑拓跋氏是黄帝的后裔,与中原华夏同源共祖。——《魏书》材料二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迁都洛阳,进一步推行改革措施,规定以汉语代替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联姻;参照南朝典章改革北魏政治制度,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其一系列举动推动了北魏发展,有效地缓解了民族隔阂,促进了文明进步和民族交融。——摘编自《孝文帝改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称与中原华夏同源共祖。这里的“祖”是指谁?(1分)这反映了孝文帝什么思想?(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鲜卑族社会习俗的变化。(4分)其变化带来了什么影响?(6分)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5AABCA6-10ABBDB11-15BCCAA16-20BBCAB21-25DAABA26-30AABDA二.综合题(本大题有三小题:31题14分.32题13分.33题13分)31.(1)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车同轨);(1分)统一文字(书同文字)。(1分)意义:(车同轨)有利于各地交通往来;(1分)(书同文字)有利于政令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1分)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1分)(2)文景之治。(2分)(3)状况: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发展)。(2分)原因:南方的战乱较少,(1分)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劳动力(1分)和先进生产技术。(1分)农书:《齐民要术》。(2分)32.(1)匈奴。(1分)张骞通西域(2分)。(2)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2分)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物种、(1分)贸易(1分)文化(1分)和技术(1分)的交流。(3)汉武帝;(2分)欧洲。(2分)33.(1)黄帝;(1分)汉化思想。(2分)(2)变化:用汉语;(1分)穿汉服;(1分)改汉姓;(1分)与汉姻;(1分)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2分)加速封建化,(2分)增强了北魏的实力。(2)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5AABCA6-10ABBDB11-15BCCAA16-20BBCAB21-25DAABA26-30AABDA二.综合题(本大题有三小题:31题14分.32题13分.33题13分)31.(1)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车同轨);(1分)统一文字(书同文字)。(1分)意义:(车同轨)有利于各地交通往来;(1分)(书同文字)有利于政令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1分)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1分)(2)文景之治。(2分)(3)状况: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发展)。(2分)原因:南方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