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章-酸和碱-单元检测试卷(有答案)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章-酸和碱-单元检测试卷(有答案)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章-酸和碱-单元检测试卷(有答案)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章-酸和碱-单元检测试卷(有答案)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章-酸和碱-单元检测试卷(有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_第十章_酸和碱_单元检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此题共计15小题,每题2分,共计30分,〕

1.以下溶液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A.稀硫酸B.澄清石灰水C.烧碱溶液D.碳酸钠溶液

2.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俗称是〔〕A.纯碱B.烧碱C.小苏打D.熟石灰

3.大致测定某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要采取〔〕

①石蕊试液

②酚酞试液

③石蕊试纸

④pH试纸.A.只有①②B.只有①②③C.只有①④D.以上都可以

4.胃液中含胃酸,其主要成分是〔〕A.盐酸B.硫酸C.硝酸D.醋酸

5.以下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四氧化三铁D.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

6.从溶液酸碱性的角度来看,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B.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D.某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为紫色,那么该溶液接近中性

7.往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参加过量的锌粒,如图是反响过程中某种量Y随参加锌粒的质量变化的关系,那么Y不可能表示〔〕A.硫酸的质量分数B.生成硫酸锌的质量C.溶液的pHD.生成氢气的质量

8.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以下的PH值均在通常情况下测定〕〔〕A.PH<7B.稀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时,溶液的PH值会逐渐增大C.10g10.6%的Na2COD.将40gNaOH固体参加100g49%

9.以下物质中,不能与盐酸发生反响的是〔〕A.铁锈B.铁C.烧碱D.食盐

10.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燃料B.干冰升华时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C.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响,可用于金属除锈D.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可用作某些气体的枯燥剂

11.“雪碧〞等碳酸型饮料的pH小于7,晃动后翻开瓶盖,其pH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

12.以下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草木灰水显碱性B.生成盐和水的反响都是中和反响C.电解水时参加氢氧化钠可增强导电性D.厨房清洁剂中的氢氧化钠能去除油污

13.各种碱溶液都能使酚酞变成红色,是因为其溶液中都含有大量的〔〕A.金属离子B.氢氧根离子C.水分子D.氢离子

14.以下实验操作能到达实验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验证金属活动性:Fe将铁丝伸入硫酸铜溶液B除去NaNO3向溶液中滴入适量CaClC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响向反响后的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D证明溶液中一定含C向溶液中滴入AgNOA.AB.BC.CD.D

15.以下各选项对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①中白磷燃烧B.②中银丝外表覆盖红色物质C.③中小气球膨胀D.④中U形管内液面左低右高二、多项选择题〔此题共计5小题,每题3分,共计15分,〕

16.以下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生锈的铁钉中参加足量的稀盐酸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C.向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少量生石灰D.向NaOH和Na

17.玻璃中含有SiO2,会与pH大于7的溶液反响生成硅酸盐,盛放pH大于7的溶液的玻璃瓶假设用玻璃塞,时间长了玻璃瓶与玻璃塞就会牢牢粘在一起而打不开来.盛放以下A.石灰水

B.稀盐酸

C.酚酞试液

D、氢氧化钠溶液.18.以下有关实验操作中,正确的选项是〔〕A.将50g水倒入50g98%的浓硫酸中,B.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天平左盘上的玻璃器皿中称量C.把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中,测定溶液的pHD.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中

19.以下是小亮同学作业本上整理的有关知识,其中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是〔〕A.酸能与所有的金属反响制得氢气B.皮肤上沾到酸可用NaOH溶液中和C.人体体液的pH必须维持在一定范围内,pH过大会造成“碱中毒〞D.Ca(OH)

20.保存NaOH溶液时,以下方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不避光B.玻璃瓶配玻璃塞C.塑料瓶装D.敞口放置三、填空题〔此题共计3小题,共计12分,〕

21.〔3分〕人被蚊虫叮咬后皮肤肿痛难痒,这是由于蚊虫在被叮咬的皮肤内注入了少量的酸性物质所致.在被咬的皮肤上涂少许以下生活用品中的________.A、香油

B、肥皂水

C、糖水

D食醋.

22.(5分)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想证明: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1)探究稀H2SO4与NaOH溶液的反响:当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___色.根据上述实验中颜色变化,确定稀H2SO4与(2)探究上述稀H2SO4,与NaOH溶液反响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根据上述反响过程中溶液变成无色,不能确定稀H2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________稀H2你再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确定稀H2SO4过量,你选用________23.(4分)学习酸碱中和反响时,甲乙两同学对其产生探究兴趣(1)甲同学将稀硫酸慢慢滴参加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氢氧化钠溶液温度随参加稀硫酸质量的变化如下图:

①由图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的反响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响B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

②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pH值逐渐________〔增大或减小〕.到达C时溶液中溶质有________.(2)丙同学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于是他想借助以下物质来验证反响是否真的发生,你觉得可行的是________

A.BaCl2

B.pH试纸

C.紫色石蕊溶液

四、解答题〔此题共计2小题,每题6分,共计12分,〕

24.翻开浓盐酸的瓶塞,放置于空气中在瓶口会形成白雾.请你用学过的知识,从外部环境条件、物质的性质等方面解释白雾产生的原因.25.索契冬奥会刚刚结束,(1)科学的饮食可以保证每一个与会者的健康.

①运发动能品尝到虾饺等具有岭南特色的茶点.制作虾饺的主料有虾仁、冬笋、猪肉、面粉等,其中提供能量的营养素有蛋白质、________、油脂.

②运发动需要多食用蔬菜、水果,补充各种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的疾病是〔填序号〕________.

a.坏血病

b.龋齿

c.夜盲症(2)请你从学习过的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中分别选一种代表物〔不能重复选用〕,用化学式填写在以下的奥运标志五圆环中〔两环相连表两种物质之间能相互发生反响〕五、实验探究题〔此题共计4小题,共计31分,〕

26.(7分)某化工厂用石灰石制取碳酸钙,流程图为(1)请写出上述方案中所依据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2)请你仍然用石灰石为原料,其他试剂任选,设计另外一种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将你的实验方案用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27.(8分)某化学实验小组在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反响时,小明设计出

请答复以下几个问题:(1)写出上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________,b________.(2)以上三个实验中,①③有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明记录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实验①________.实验③________.(3)实验②因选用仪器不当导致未能观察到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明寻找一种物品替代该装置中的广口瓶,以使实验取得成功,你将选用的物品是________,改进后能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4)小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小明实验还缺乏以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响,其理由是(5)小余同学又补充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来进一步证明,我来帮他完成:

实验步骤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1

CO2和NaOH

(6)请你再设计一个与上述实验不同原理的实验来证明并检验CO2和NaOH溶液反响生成了N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28.(8分)化学物质之间的反响微妙无穷.在一次化学探究活动中,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对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响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并填写以下空白.(1)如何用实验验证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响

第一组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一: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先用pH试纸测定稀盐酸的pH,再逐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振荡,同时测定混合液的pH.pH逐渐变大,最后pH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响①请你分析上述方案中为什么强调只有测得的PH≥7才能证明反响发生了?________.

②写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响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2)设计实验,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响是否放热提供的实验仪器与药品:

10%的盐酸、10%的氢氧化钠溶液、烧杯、温度计、玻璃棒、胶头滴管.(3)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响请你完成实验方案设计:

第二组同学在做完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响的实验后,为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响,设计了实验方案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取少量上述反响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假设______________氢氧化钠溶液过量假设没有明显现象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响此时有同学提出方案二不能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响,其原因是________.

为此,还需要选择________〔填一种试剂〕,再进行实验即可.

29.(8分)用作牙膏摩擦剂的轻质碳酸钙可以用矿石A来制备,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2种转化流程,如下图.

【生产流程】

【相关资料】

a.二氧化碳持续通入氢氧化钙溶液发生如下反响:CO2+Ca(OH)2=CaCO3↓+H2O,CaCO3(1)小王主张用流程①、②、④和操作II的设计.请写出反响①和④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④________;

操作II包括搅拌和________、洗涤、烘干等工序;该流程中,通过反响④可回收副产品________.(2)小李认为流程①、②、③和操作I比小王的主张更好,理由是:________;(3)制轻质碳酸钙时,D为________〔选填“悬浊液〞或“溶液〞〕,理由是:________.(4)小李认为得到的产品中可能含有杂质Ca(HCO3)2,所以操作I包括搅拌、________和过滤、烘干等工序,以提高产率.

【产品含量测定】CaCO3含量的测定:

取20.0(5)实验步骤:

①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

②翻开弹簧夹C,在A处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③称量F的质量;

④关闭弹簧夹C,慢慢滴加稀盐酸至过量,直至D中无气泡冒出;

⑤翻开弹簧夹C,再次缓缓通一段时间空气;⑥称量F的质量,得前后两次质量差为8.7g(6)问题探究

①产品研成粉的目的________;

②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G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

③假设没有E装置,那么测定的CaCO3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称量F的质量,得前后两次质量差为8.7g,可求得产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计算过程:

【总结反思】

某同学设计上述实验方案测定牙膏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向一定量牙膏中参加过量稀盐酸,测定生成CO2的质量,据此计算牙膏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小李同学认为即使排除实验仪器和操作的影响答案1.A2.B3.D4.A5.D6.A7.A8.C9.D10.A11.A12.B13.B14.A15.B16.BD17.AD18.BD19.CD20.BD21.B22.红;2NaOH+H2SO4=Na2SO4+2H23.放热;酸碱恰好完全中和;

②A到B硫酸逐渐的与氢氧化钠反响,溶液由碱性逐渐的变为中性,pH由大于7变成等于7.B到C的溶液中,是硫酸中和完氢氧化钠后继续参加硫酸,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与硫酸.

故答案为:减小;硫酸钠,硫酸;(2)反响是否能够进行可以通过溶液pH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而氯化钡能与硫酸根离子反响生成硫酸钡沉淀,但对此中和反响来说并不能反映硫酸是否反响,因为不管反响与否硫酸根一定在溶液中存在;

故答案为:BCD.24.解: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氯化氢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会形成白雾现象

答案:空气的主要成分有氧气,氮气,水蒸气和其它杂质;浓盐酸有挥发性,氯化氢气体易溶于水;放置于空气中的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的盐酸小液滴.所以会形成白雾.25.糖类a(2)选择常见的金属铁来参与反响,根据能与铁反响的物质类别,那么左第一个圆圈内填铁,左边第二个圆圈填硝酸银〔金属与盐溶液〕,中间的圆圈可以填盐酸〔酸与盐的反响〕,右边第二个填写氢氧化钠〔中和反响〕,右边第一个填写二氧化碳〔碱与酸性氧化物的反响〕;

所以此题答案为:按以下标示写出相应类别的物质,合理即可.如:Fe;AgNO3;HCl;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