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低段教材分析_第1页
小学数学低段教材分析_第2页
小学数学低段教材分析_第3页
小学数学低段教材分析_第4页
小学数学低段教材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低段教材分析峨眉山市教育科学研究室冯勤军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通过四部分内容的学习,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一、小学数学1~3年级教学内容编排数与代数1.数的认识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2:数一数;第三单元P14: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六单元P42: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七单元P84:11~20各数的认识。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31:100以内数的认识。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67:万以内数的认识。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P91:分数的初步认识。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P88:小数的初步认识。2.数的运算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2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六单元P42: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九单元P96: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P10: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六单元P5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或整十数。)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P8: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第四单元P44:表内乘法(一);第六单元P72:表内乘法(二)。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P2:解决问题(加减、连减、乘加以及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第二单元P12:表内除法(一);第四单元P48:表内除法(二);第七单元P91: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P15: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四单元P49:有余数的除法;第六单元P68:多位数乘一位数。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P13: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五单元P58:两位数乘两位数;第八单元P99:解决问题(连乘、连除、乘加、除减等四则混合运算。)。实验教材关于“混合运算”的编排结构。本套实验教材根据《标准》的理念与要求──“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改进了混合运算和运算顺序的编排方式。册数单元标题具体内容一上第六单元1.连加;连减。5+2+1;8-2-22.加减混合。4+3-2;4-3+2二上第二单元1.连加;连减。28+34+23;85-40-262.加减混合。67-25+28第四单元P56乘加;乘减。3×3+2;4×3-1。二下第一单元1.加减混合。含有小括号。54-(8+22)2.乘加、乘减。4×3+7;5×9-15第二单元P31乘除两步计算,分步列式。12÷3=4;4×5=20第四单元P59乘除两步计算,列综合算式。6×4÷3三下第二单元P37加减乘除混合,含有小括号的两步计算式题。399÷7+294;(601-246)÷5第八单元P991.连乘、连除。2.除减。10×8×3;60÷2÷5645-608÷8四下第一单元P4系统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3.常见的量(安排在第一学段)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P91:认识钟表(钟面、整时、半时)。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46:认识人民币(元、角、分及关系和简单计算);第七单元P81:认识时间(时、分的关系和几时几分的读、写)。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P85:克和千克。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P11:吨的认识(课标P13,归为常见的量(4))。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46:年、月、日。4.式与方程(安排在第二学段)5.探索规律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P88:找规律。(图形——图形与数字——数字)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P115:找规律。(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第二学段没有独立单元的“找规律”。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58:积的变化规律;(第五单元)P93:商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61: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P29: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内容相对独立)空间与图形1.图形的认识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P32:认识物体和图形。(立体——平面)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P27:图形的拼组。(初步体会……特征,感知平面——立体的一些关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38:角的初步认识;第五单元P67:观察物体(例1:简单的三视图——实物)。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P38:图形与变换(锐角和钝角)。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34:四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介绍平行四边形)2.测量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1:长度单位(米、厘米,统一计量单位的意义)。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2:测量(认识毫米、分米、千米);第三单元P34:四边形(P41:周长、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P70:面积(面积和面积单位:面积的定义;统一面积单位的意义;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公顷、平方千米。3.图形与变换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P67:观察物体(例2:轴对称现象;例3:镜面对称现象)。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P41:平移与旋转)。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P2:图形的变换(轴对称:例1轴对称的特征;例2画轴对称图形。旋转:例3旋转的特征;例4把一个图形旋转90度)。什么样的,像10所这样的学校学生集中在一起就是10000人。这样一些具体的、与学生密切联系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对数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并且在遇到相似情境时,在头脑中出现一个具体的参照物。(2下P67)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是理解数概念的需要,同时也会加深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如对于60、97、35、6、52这些数,能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等词语描述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并用“>、<”来表示。再如一个同学说:“我想了一个几千几百的数,你们能猜中吗?”学生甲逐一猜数:3500、3600、4100……显然,无章可循,很费周折。学生乙则提出几个问题,比较迅速地找到答案。“这个数比5000大吗?”“对!”“这个数比7000大吗?”“不对!”“这个数比6000小吗?”“对!”…………可见,这种游戏活动,使学生体会数的大小的同时,还能学到一种问题解决的策略,其中包含着朴素的“区间套”逐步逼近的思想。让学生学会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既能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也是数感的具体表现。如一位教师在上“大数目的认识”一课时,讨论“100万这个数究竟有多大?”事先让学生回家查找资料,在班上交流。有的学生在《少儿百科全书》中查到:100万次心脏跳动是一个正常人9.9天心脏跳动的次数;100万小时相当于一个114岁的人活的小时数;有的学生拿出爸爸书架上的一本书,书的扉页上注明有100万字,让同学们看一看有多厚,有多少页,展示每页的字数。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对100万这个数有一些具体的感受,同时可以使学生运用不同的渠道获取信息,用大数交流,学会表达和交流。让学生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解释。如三上P18“和大于600,小于700。5.计算器引入后,学生过度依赖计算器,造成了计算能力的下降怎么办?王永春老师:计算器的引入是解决过大数目的计算问题,或者探索规律。边关十二郎:普遍计算能力下降。现在不提法则,不等于不要法则。应该让学生有一个近乎规范的法则,可以利用数学日记自己回顾课堂,总结自己的法则。我认为在学生经过独立探索、交流之后,教师需要一个归纳总结。同时,重视口算、加强估算。6.如何注重算法多样化?①正确理解算法多样化。一是不要求每个个体掌握多种算法。这是对算法多样化的曲解。算法多样化是指群体的算法多样化,而不是个体要掌握多种算法。个体在解决问题时没有必要掌握多种算法,让个体掌握多种算法的教学定位无疑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违背了算法多样化的精神实质。二是不能无原则放任低思维层次的算法。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一些低思维层次的算法,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而美其名曰尊重学生。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分析比较,在质疑、辩论中促进低层次思维学生的发展,这是教学的本质功能。如:三是教师不要为了体现多样化,引导学生寻求低思维层次的算法。有时教材编排的算法在教学时学生没有提出,学生已经超越了“低思维层次的算法”教师可以不再出示,没有必要走回头路。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1上P96)中的“9+4=?”时,有的教师在学生得出“9、10、11、12、13”(接着数)和“9+1+3=13”(凑十)两种算法后,为了得到“逐一数”的方法:师:还可以怎样计算9+4?生:10+4-1=13师:真聪明!还有其它方法吗?生:直接算。师:怎样直接算呢?生:9+4=13。师:你怎样一下就知道是13呢?生:妈妈给我讲过,我就记住了。师:除了直接算,你们还能想出别的算法吗?生:心算。师:怎么心算法?(教师满意为要得手。)生:就是在心里想,一想就想出来了。…………教师花了整整8分钟的时间才如愿以偿。学生以发现并掌握了较高水平的“凑十”算法,还有必要学习低水平的逐一点数的算法吗!教材提供的只是范例,教学并不是对教材内容的复印。对于计算方法的探索,学生能想到当然好,教师决不能把自己的发现强加给学生!②学生探索出多种算法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分析比较,多中选优、择优而用。算法的多样化既非算法的“全面化”,也非算法的“同一化”,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比较,自己体验优化,“悟”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同时,体验优化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反思和进一步探索的过程。是向学生从小渗透“多中选优、择优而用”这种思想方法的过程。教学时,一方面尊重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计算,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进行体验优化,学习较高学习水平的算法,以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