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黑龙江省大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黑龙江省大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黑龙江省大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黑龙江省大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庆重点中学2022级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官员赫伯特说:“推翻清朝并非我们的兴趣,当我们向北京进军时,我们真为我们的行为担心,若随之发生的无政府状态,我们的贸易和茶叶都将化为乌有。”这表明英国发动这场战争意在()A.维持并扩大对华殖民贸易B.以经济利益诱惑清廷屈服C.强迫清政府允许公使进京D.借助太平天国向清廷施压2.下表反映的是上海与福州茶叶出口总量及其在全国出口总额中的占比。导致如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上海福州时间数量(百万磅)占全国比重数量(百万磅)占全国比重1853年69.466.1%6.05.7%1855年80.271.2%15.714.0%1857年40.944.3%31.934.5%1859年39.135.3%46.642%A.两地民族工业水平差异B.农民起义对两地影响不同C.英国市场需求逐渐扩大D.福建的茶叶生产迅速扩张3.1879年,徐建寅在德国考察火药厂后总结道:“各厂之器具,皆不及中国津、宁、济、沪备局之精备,而所成之药反良者,何也?则丙试验胀力、速率、重率各法,尽心竭力,有弊即改,随时消息于无形,无他秘法也。”由此可知,徐建寅主张洋务企业()A.改革管理体制B.引进德国装备C.重视技术革新D.主动面向市场4.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省,1885年在台湾建省。1907年,清政府将盛京将军改为东三省总督,裁撤吉林、黑龙江将军,改置奉天、吉林、黑龙江三巡抚,东北三省正式建立。清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提升边疆地区的行政地位B.促进边疆民族的社会转型C.推动边疆社会的经济发展D.抵御侵略维护国家的统一5.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召见严复时微叹道:“中国就是守旧人多,怎好?”且因废八股而骤然失业的大批士人对倡议废八股的康有为等人恨之入骨,他们控制的社会舆论成为讨伐维新派的先锋和利刃。这反映出戊戌变法()A.缺乏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B.废除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C.遭到知识分子的全面反对D.改变了传统的文化教育体制6.鸦片战争后,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是列强侵华的重要内容。到日本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时,仍有此项内容,而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中,却没有此项内容了。这反映出()A.清政府统治根基的动摇B.列强在华矛盾的加剧C.清政府外交政策的改变D.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7.20世纪初,陈独秀、董必武、林伯渠等皆直接参与过辛亥革命运动。武昌起义后,陈独秀担任过安徽都督府的秘书长。朱德称他自己“就是在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下,于1909年在云南讲武堂参加同盟会的”。这表明辛亥革命()A.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干部条件B.具备了广泛的群众基础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推动中国社会发生巨变8.1914年4月,北洋政府颁布《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其中规定:凡扩充植棉者,每亩奖银两角……蔗田每亩补助蔗苗三角,肥料银六角……牧场改良羊种者,每百头奖银三十元。北洋政府的这一政策()A.体现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B.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C.反映了农民阶级的根本利益D.回应了近代工业发展的要求9.新文化运动时期,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干脆把Democracy一词译作平民主义,而放弃了以前常用的“民主主义”“民权主义”等译法,“平民”一词充斥报刊,成为极时髦的用语。这反映了他们()A.对民主的理解发生了变化B.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存在差异C.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D.力图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10.叶圣陶先生曾说,1919-1921年各派社会主义“像佳境胜区一样,引起许多青年幽讨的兴趣”,但很多人不过是流连瞻仰,“并没有凭行动来创造一种新境界的野心”。他意在表达()A.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B.各种社会主义理论学派成分复杂C.进步青年必须参加社会主义革命D.社会主义理想需要用实践去创造11.《中华民国史》记载:“国内工商业经济困难,每苦于周转不灵,有待金融界之放款。但金融界因本身资力不厚,虽愿放款而效果不佳。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一种。”国民政府的这一举措旨在()A.充实三大银行资本B.强化经济管理职能C.赢得抗战最终胜利D.抑制官僚资本膨胀12.1935年3月4日,《红星报》发表社论指出:“我们发扬了运动战的特长,六天之内击败了二十余团敌人,这就说明了只要有正确的军事领导,只要不怕疲劳,勇敢作战,我们就能消灭和战败任何敌人”。材料表明当时()A.反“围剿”已取得了胜利B.军事路线问题已得到正确解决C.红军的三大主力成功会师D.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已正式确立13.“这场战役,既打破了日军打击中国第二战区部队,从右翼配合日军华北主力在平汉路作战的战略企图,又顿挫了日军向山西腹地深入的进攻势头,挫伤了日军的锐气,使之再不敢贸然深入,从而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的抗战。”这场战役是()A.台儿庄大捷B.平津战役C.平型关战役D.淞沪会战14.1949年4月11日,刘少奇在与民族工商业家等各界人士座谈会后,写下《天津工作问题》调查提纲:“必须正确建立与改善以下各方面的关系:即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城乡关系,内外关系。这四面八方的关系即全面关系都必须很好地照顾到。”这一思想()A.推动大规模经济建设逐步展升B.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特征C.贯彻了《论十大关系》的精神D.有利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1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奖励发展自然科学,以服务于工业、农业和国防的建设;奖励科学的发现和发明,督及科学知识,提倡用科学的历史观点,研究和解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及国际事务;奖励优秀的社会科学著作。这些规定()A.构建起较系统的科教文化蓝图B.为中国科技文化事业指明方向C.推动中西科技文化建设的交流D.带有明显的社会主义建设色彩16.下图是1952年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宣传画,该宣传画反映中国当时()A.土地改革步履维艰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C.卫生防疫成效显著D.内外形势错综复杂17.1953年8月底,中共中央发出指示,提出削减事业拨款、精简行政机构,并动员党政军民节约粮食,使之成为一种良好风气。《人民日报》也发表社论强调必须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厉行节约、紧缩开支。节约运动旨在()A.促进国民经济的逐渐恢复B.强调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C.巩固农村土地改革的成果D.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8.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以下记述:发放时间每人每月定量出处1954年7月开始1.5斤北京市档案馆票证展览中的文字介绍未予说明1斤《北京粮食工作》1957年11月17日开始1.5斤《中国商业四十年》1957年12月1日之前1斤北京市档案馆藏《北京市食油供应办法》文件1957年12月1日之后1.5斤据此可知,关于“高脑油”的发放()A.展览的文字介绍真实可靠B.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C.馆藏的原始文件更为可信D.现有史料无法证明其是否实行19.从1956年开始,电话在中国农村迅速推广。到1960年底,99.1%的人民公社和86.9%的大队都通了电话,农村电话数量反超城市,电话通信在农村各级行政工作、人民的生产生活中都得到广泛应用。这说明了()A.政府组织动员能力加强B.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C.社会主要矛盾得到解决D.城乡消费观念基本趋同20.1961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将社员的自留地由以前规定的占当地每人平均占有土地的5%提高到7%。还规定:养猪是共养和私养并举,以私养为主,允许社员家庭私养母猪。同时,鼓励社员经营其他小规模的家庭副业。这些政策()A.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B.解决了粮食供应紧张的局面C.改变了农业长期薄弱的现状D.顺应了国民经济调整的形势21.1966年4月,彭德怀看到四川攀枝花钢铁生产基地火热的建设场面写道:“天帐地床意志强,渡口无限好风光。江水滔滔流不息,大山重重尽宝藏。悬崖险绝通铁道,巍山恶水齐变样。党给人民力无穷,众志成城心向党。”这从侧面体现党和国家()A.对经济客观规律的尊重B.根据“八字”方针调整工业C.对三线建设的殷切期望D.致力于实现东西部平衡发展22.1972年10月15日,周恩来在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报国务院《关于向罗、南、匈、保等国提出科技合作项目的请示报告》上批示:“为何不派人去伦敦、纽约、东京去研究西欧、美、日本的机械工业情况,反而求其次?”周恩来意在强调中国()A.要调整“不结盟”外交方针B.努力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C.科学技术交流渠道需要拓宽D.争取外援与自力更生相结合23.1978年7月,中国科学院理论组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召开理论与实践关系讨论会,用自然科学史上大量事实说明,当原有的自然科学理论同新的科学实践发生冲突时,科学是如何突破旧理论而创立新理论,同时又在实践中得到订实的。该讨论会()A.引发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B.结束了当时社会上思想混乱的局面C.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D.印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4.1983年:中央组织部发出《关于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的通知》,要求各省市都要选调一批优秀大学毕业生在基层进行重点培养,以便择优将他们选拔到适当领导岗位。从此,“选调生”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干部人事制度。这说明()A.新时期的公务员制度开始建立B.干部录用工作进入法制化轨道C.选调生是国家干部的主要来源D.国家重视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25.我国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脱贫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的解决。这体现了()A.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成就D.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26.古埃及雕塑经常出现神祇、法老、祭司等形象,缺乏对人的关注,以神性掩盖人性;而古希腊的雕塑正好相反,艺术家们通过构图、动作等方面来塑造人的美,展现人体美学。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文明发展水平B.政治经济形态C.宗教信仰差异D.艺术家的素养27.随着古代罗马的不断扩张,罗马公民权对内扩展到城邦内的平民和部分奴隶,对外扩展到被征服的拉丁人、意大利同盟者和部分行省居民。这表明,当时的罗马()A.对外扩张促进管理体制革新B.法律制度发展到完备阶段C.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缓和D.采用分而治之的治国理念28.公元1世纪,中亚兴起贵霜王朝,其发行的第一种钱币正面为希腊语铭文及赫尔迈欧斯半身像,背面为卢文铭文及赫拉克勒斯的立像;其后发行的钱币之一正面有希腊语铭文和国王骑马像,背面为卢文铭文和宙斯立像。这反映出当时该地区()A.跨区域文化交流的发展B.农耕经济呈现活跃局面C.地区之间冲突持续频发D.希腊城邦文化影响最大29.天主教会在中世纪的英国是一个在经济和政治领域发挥作用的强有力的社会组织。中世纪后期,英王与议会合作通过了《首岁教捐法》《至尊法案》等一系列法案,打击罗马教廷在英国的势力。这一发展进程()A.导致封君封臣制度逐步瓦解B.反映出英国世俗王权的强化C.消除了教会对社会的控制力D.表明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30.在拜占庭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曾免去亚历山大城主教的教职,塞奥多西二世则通过宗教会议罢免了君士坦丁堡大教长,并将其流放。公元529年,查士丁尼关闭了雅典哲学院,将异教徒教授们流放,学院财产则被没收。这表明当时()A.基督教强化了对社会的控制B.帝国治理依托宗教教化C.基督教教条等同于政治信条D.君主权力处于至尊地位31.阿拉伯帝国建立后,派人到君士坦丁堡搜求古籍。把大量希腊罗马文献翻译成阿拉伯文。这些著作后来传入中世纪欧洲,使欧洲人重新读到了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并接受了阿拉伯人的自由思想。据此可知,阿拉伯人的翻译活动()A.有利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开展B.推动了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C.深受希腊文化中心东移的影响D.得益于拜占庭帝国被军事征服32.公元1世纪的希腊著作《厄立特里亚海航记》中首次提到阿克苏姆王国。阿杜利斯是阿克苏姆王国最重要的贸易中心。来自意大利、埃及和印度的铁器、棉布和酒源源不断运到此地,同时运出大量的黄金、象牙和香料。据此推断,阿克苏姆王国繁荣主要得益于()A.古希腊的殖民活动B.优越的地理位置C.阿拉伯帝国的建立D.西非农业的发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33.(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西方体育逐步传入中国。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出于强兵的目的,创办军事学堂,开设体操课程。1902年,《新民丛报》发表“军国民篇”,掀起了近代中国的军国民体育思潮。翌年,近代体育课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民国建立后,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将体育摆在了与德育、智育同等重要的位置。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人们的个人意识逐渐觉醒,更加重视身体教育在实现个人幸福与发展上的重要意义。1922年,北洋政府颁布《壬戌学制》,将“体操科”改为“体育科”,以育人为目的的身体教育成为学校体育的主流。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期间,颁布了中国第一部体育法《国民体育法》,设立了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举办了四届全国运动会,参加了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摘编自王勃然等《近代国人体育观念的变迁》材料二2023年9月23日晚,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本届亚运会开幕。这是一场万众瞩目的体育盛会,这是一次亚洲多彩文明的对话。正如习主席在致辞中所说:“亚洲运动会承载着亚洲人民对和平、团结、包容的美好向往。”和平、团结、包容,直指安全、发展、文明等事关亚洲前途命运的重大议题。“以体育促和平、促团结、促包容”,责无旁贷。——摘编自人民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中国体育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因素。(8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发展体育运动的意义。(6分)34.(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土地法规中主要阶级划分词语出现频率统计注: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令》b.《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c.《中国土地法大纲》——改编自兰夕雨《中国共产党阶级划分词语之变迁》材料二1981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大规模的变动已经过去,现在,已经转入了总结、完善、稳定阶段。”1983年农业总产值为3121亿元,比上年增长9.5%,超过计划增长4%的指标。粮食产量38728万吨,比去年增长9.2%;棉花463.7万吨,比去年增长28.9%。农村商品生产发展较快,加速了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商品经济转化的过程。——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中两个相邻的法规,比较“地主”一词出现频率的变化并分析原因。(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