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精品试卷PAGEPAGE1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联考高一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华文明既一体又多元,所以有人说中华文明起源是“漫天星斗,八方雄起”,下列哪一则史料最能体现这一特征()A.各地发现的史前文明遗址 B.有关三皇五帝的神话传说C.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D.新石器的大量出土〖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中国史前文明遗址。根据材料“漫天星斗,八方雄起”可知,体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多元性特征,A项正确;“有关三皇五帝的神话传说”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反映的是商朝的历史信息,排除C项;“新石器的大量出土”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野史记载没有可信性 B.年代久远的文献不具备史料价值C.历史记载具有复杂性 D.历史结论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类题目,时空是夏朝。根据材料可知,《史记·夏本纪》和《战国策·燕策一》关于启的继位存在不同的历史记载,这说明受时代局限或阶级立场的影响,不同的史书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记载存在一定的差异,体现了历史记载具有复杂性的特点,C项正确;“野史记载没有可信性”表述有误,野史记载也存在一定的史料价值,排除A项;“年代久远的文献不具备史料价值”表述有误,排除B项;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科学分析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3.周代宗法制有利于维护天子权威,巩固周朝等级制度和社会秩序,但周朝历代天子自身也多次地破坏宗法制(如周幽王废太子而立褒姒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不利于巩固政权 B.宗法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天子权力的行使C.诸侯国实力壮大 D.周天子的素质低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周朝(中国)。根据材料,“历代周天子自身也在不断破坏宗法制(如周幽王废太子立褒姒子)”,结合所学可知,宗法制有利于维护周天子的权威,巩固周朝政治等级制度和社会秩序,出现题干材料中现象的原因是宗法制约束了周天子权力的行使,B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排除A项;C项是分封制被破坏的原因,排除C项;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4.图中所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两条大运河,其中灵渠是秦始皇为了能够顺利征讨南越,花费巨资和人力修建而成,连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这条运河()A.是中国最早的水利工程 B.沟通了南北交通C.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D.仅仅发挥军事作用〖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影响类题目。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修建的灵渠。据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秦始皇修筑灵渠的主要目的是征讨南越,这有利于加强中央政府对岭南地区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统一的局面,C项正确;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主持兴修的芍陂是中国最早的水利工程,排除A项;京杭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交通,排除B项;“仅仅发挥军事作用”表述过于绝对,灵渠除了军事功能外,对南北方沟通与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5.在中国历史上某种选官制度的影响下,士人间曾出现过一些奇怪的作风:一为久丧,有人守丧达二十余年;二为让爵,兄弟谦让;三为推财,家人互让。这种选官制度应为()A.世卿世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类题目,时空是汉代察举制。根据材料“一为久丧,有人守丧达二十余年;二为让爵,兄弟谦让;三为推财,家人互让”及所学可知,汉代实行以孝治天下,极力提倡孝道观念。这在官员选拔中也有所体现。察举中以察孝廉为主,在众多科目中占据主流,也是官吏入仕的正当途径,B项正确;世卿世禄制是以血缘关系传承权力,排除A项;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德行,排除C项;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官依据,排除D项。故选B项。6.史料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为了逃避战乱和苛重的税役,大量向南方迁移,甚至大量进入传统的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区,与此同时,南疆少数民族也存在向北推移现象,通过这种双向的、对流式的迁徙杂居,南方地区汉族的夷化和夷族的汉化现象也日渐普遍。这种现象()A.巩固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 B.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推动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D.完成了民族融合〖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影响类题目,时空是魏晋时期。根据材料“通过这种双向的、对流式的迁徙杂居,南方地区汉族的夷化和夷族的汉化现象也日渐普遍”可知,魏晋时期,北人南迁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及发展,C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处于分裂动乱状态,并未形成大一统的政治局面,排除A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B项;“完成了民族融合”表述有误,排除D项。故选C项。7.有人说唐朝是中国古代最开放朝代,是从政治到文化再到经济的全面开放,比如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女性可以做官,可以经商。还比如百姓拥有较大的言论自由,产生了许多针砭时政的“讽喻诗”,以上现象()A.实现了男女平等 B.削弱了君主专制C.推动了唐朝的繁荣 D.使唐朝由盛而衰〖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影响类题目,时空是唐朝。根据材料“有人说唐朝是中国古代最开放的朝代,是从政治到文化再到经济的全面开放,比如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女性可以做官,可以经商。还比如百姓拥有较大的言论自由”可知,唐朝社会风气相对比较开放,这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C项正确;“实现了男女平等”表述错误,古代中国始终存在男尊女卑的观念,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君主专制弱化的表现,排除B项;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排除D项。故选C项。8.史料记载,唐朝最鼎盛的开元年间,国家每年铸币的数量最高是三十二万贯(每千钱为一贯),而北宋中期的宋神宗时期,国家铸币的数量曾高达每年五百零六万贯,从这个对比我们可以看出()A.宋朝滥发货币 B.宋朝国力比唐朝强大C.宋朝铸币技术提高 D.宋朝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类题目,时空是唐朝至北宋中期。根据材料“唐朝最鼎盛的开元年间,国家每年铸币的数量最高是三十二万贯(每千钱为一贯),而北宋中期的宋神宗时期,国家铸币的数量曾高达每年五百零六万贯”可知,宋神宗时期的国家铸币明显多于唐朝最鼎盛时期的铸币数量,这说明宋朝的商品经济比唐朝要发达,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宋朝滥发货币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了唐宋货币量的比较信息,无法得出“宋朝国力比唐朝强大”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未比较唐宋的铸币技术,排除C项。故选D项。9.宋代清官包拯曾说,“监察官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司马光亦言:“凡择言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这说明古代()A.选拔监察官吏程序复杂 B.监察官选任重视德行C.皇权加强依赖监察制度 D.监察官选拔首选能力〖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宋代的监察制度。根据材料“凡择言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可知,监察官应做到不爱富贵,重视名节,晓知治体的要求,体现了古代监察官的任用比较重视品行,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选拔监察官吏的程序,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君主专制与监察制度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监察官选拔首选能力的要求,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0.元代加强了对疆域的有效管理,其中管辖杭州的机构是()A.江浙行省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枢密院〖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类题目,时空是元代的杭州。根据所学可知,元朝加强了对疆域的有效管理,开创了行省制。元朝在全国共设10个行省,即岭北行省、辽阳行省、河南江北行省、陕西行省、四川行省、甘肃行省、云南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湖广行省。而山东、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地则称为“腹里”,由中书省直辖。所以管辖杭州的机构是江浙行省,A项正确;宣政院是中国元朝时期设立的一个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机构,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排除B项;澎湖巡检司是元朝政府管辖澎湖、台湾地区的行政机构,排除C项;元代枢密院主管军事机密事务、边地防务、并兼禁军,排除D项。故选A项。11.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塑造出许多经典的女性形象,《牧丹亭》中的杜丽娘自主追求爱情,《桃花扇》中的李香君富有家国大义,她们反抗世俗礼教,追求自身幸福。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君主专制的强化C.文学走向世俗化 D.市民阶层的壮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类题目,时空是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根据材料“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塑造出许多经典的女性形象,……她们反抗世俗礼教,追求自身幸福。”及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发展,使封建礼教受到一定冲击,明清文学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风貌,所以作品中出现很多反抗世俗礼教、追求自身幸福的女性,A项正确;“君主专制的强化”属于次要原因,排除B项;文学走向世俗化是明清文学的特征,排除C项;“市民阶层的壮大”属于次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12.1876年,晚清洋务干臣郭嵩涛任首任驻英公使,他在日记里记述他参观牛津大学,认为“博士就是中国的翰林,拿到博士学位的人不图做官而终身研究学问,这就是儒家先贤理想的学校”,并认为“英国政治制度就是儒家所说的周制,比如选举首相就是理想中的贤人治国,这些都是中国后来失传了”。以上现象反映出郭嵩涛()A.完全推崇西方文明 B.未能突破洋务运动理念C.恪守顽固保守思想 D.以儒家知识分子视角关注西方文明〖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1876年清朝官员对英国的认识。根据材料“英国政治制度就是儒家所说的周制,比如选举首相就是理想中的贤人治国,这些都是中国后来失传了”可知,1876年郭嵩焘通过儒家思想和科举制认识英国的政治体制,并将英国的责任内阁制视为中国贤人治国理念的外传,这体现了郭嵩焘以儒家知识分子视角关注西方文明的态度,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郭嵩焘对中华文明的推崇,并不是推崇西方文明,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宗旨,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并不是强调郭嵩焘恪守顽固保守的思想,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3.以下内容选自老舍的话剧《茶馆》。该对话反映的主旨是(时间:1898年初秋地点:北京裕泰大茶馆)秦仲义:把本钱拢到一块儿,开工厂!王利发:开工厂?秦仲义: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只有那么办,国家才能富强!A.民生主义 B.思想解放 C.实业救国 D.外争主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898年”以及鼓励大家办工厂已实现富强可知,这是甲午战争后兴起的实业救国思潮,C项正确;民生主义提出时间是在1905年,排除A项;思想解放与材料中兴办实业不符,排除B项;外争主权与题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4.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10月,清政府颁布《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规定凡中国留日学生在日本文部省直辖之各高等院校3年毕业,得优等文凭者,给予举人出身;在大学专科某科或数科学习,毕业后有选科或普通毕业文凭者,给予进士出身;在国立大学及程度相当的官立学堂中3年毕业,得学士文凭者,给予翰林出身。以上材料表明()A.维新变法改革了选官制度 B.清政府实现了选官制度的近代化C.清政府改革完全学习日本 D.清政府的改革带有较明显的传统色彩〖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1903年的清末新政教育改革。根据材料“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10月,清政府颁布《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规定凡中国留日学生在日本文部省直辖之各高等院校3年毕业,得优等文凭者,给予举人出身;……在国立大学及程度相当的官立学堂中3年毕业,得学士文凭者,给予翰林出身。”可知,清末学堂教育改革仍然按照举人、进士及翰林出身的方式授予毕业生官职,这体现了明显的传统政治色彩,D项正确;维新变法提出了改革官制的措施,但并未实行,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项;“清政府实现了选官制度的近代化”表述错误,排除B项;“清政府改革完全学习日本”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15.如表为一本日记的目录节选。据此判断,该日记的作者是某某日记卷十四一九一六年答梅觐庄——白话诗437一首白话诗引起风波447文学革命八条件464觐庄之文学革命四大纲……468A.魏源 B.曾国藩 C.梁启超 D.胡适〖答案〗D〖解析〗根据“白话诗”、“文学革命”等信息可知该日记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胡适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人物之一,D项正确;魏源、曾国藩和梁启超都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们没有主张白话文和文学革命,排除ABC项。故选D项。16.1912年,曾为同盟会会员的刘揆一接受袁世凯任命,出任工商总长。他强调“工商立国,实业为重”。在他的推动下,一批商事法规,如《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公司注册规则》、《商会法》等制定颁行。他的这些举措()A.巩固了北洋政府的统治基础 B.实现了中国立法的近代化C.有利于中国的民主进程 D.实现了中国工商业的近代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根据材料“1912年,曾为同盟会会员的刘揆一接受袁世凯任命,出任工商总长。他强调‘工商立国,实业为重’。在他的推动下,一批商事法规,如《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公司注册规则》、《商会法》等制定颁行”可知,刘揆一出任工商总长后,推动制定了一批商事法规,有利于民国时期法律法规的完善,对促进中国的民主进程具有重要的作用,C项正确;北洋政府以封建地主阶级为其主要的社会基础,而刘揆一推动制定了一批商事法规,则是有利于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刘揆一推动制定了一批商事法规,有利于推动立法的近代化进程,但是“实现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所述举措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工商业的近代化,但“实现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治边思想大体形成于秦汉,发展并延续至清代。汉王朝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成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边疆政策,促进了疆域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汉王朝对匈奴采取了优待和赏赐匈奴降众的政策,尊重他们的政治地位,保护他们的经济利益,使匈奴纷至沓来。尊重西域各国制度习俗,得到诸国拥护。扶植和发展边疆的农业,缩小了经济差距。推进文化交流,汉王朝在边疆地区实行的鼓励文化发展、文化交流的政策,丰富了中国文化内容,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共同提高。清代不仅通过设置东北三将军、伊犁将军等在陆路屯重兵于边疆,在海疆亦设立全面的防御体系,定期巡边,清廷还对边疆各族采取盟旗、伯克和土司等管理制度,“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强调其地方行政由本民族人士负责,并长期严禁其他民族人口流入边疆。——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汉代和清代的边疆政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和清代加强边疆管理的积极意义。〖答案〗(1)汉代:对匈奴采取优待和赏赐等政策;尊重边疆少数民族的制度、习俗等;扶植农业经济发展;鼓励文化发展和交流。清代:设置边疆管理机构;加强陆海疆的全面防御;因俗而治;严禁他族人口进入边疆地区。(2)作用:增强了民族凝聚力;维护了边疆稳定;促进了边疆地区开发;密切了民族关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解析〗(1)关于“汉代的边疆政策”,由材料“对匈奴采取了优待和赏赐匈奴降众的政策”,可得出对匈奴采取优待和赏赐等政策;由材料“尊重西域各国制度习俗”,可得出尊重边疆少数民族的制度、习俗等;由材料“扶植和发展边疆的农业”,可得出扶植农业经济发展;由材料“鼓励文化发展、文化交流的政策”,可得出鼓励文化发展和交流。关于“清代的边疆政策”,由材料“设置东北三将军、伊犁将军等”,可得出设置边疆管理机构;由材料“海疆亦设立全面的防御体系”,可得出加强陆海疆的全面防御;由材料“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可得出因俗而治;由材料“长期严禁其他民族人口流入边疆”,可得出严禁他族人口进入边疆地区。(2)由材料“促进了疆域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可得出增强了民族凝聚力;由材料“匈奴纷至沓来”“得到诸国拥护”,可得出维护了边疆稳定,密切了民族关系;由材料“扶植和发展边疆的农业,缩小了经济差距”,可得出促进了边疆地区开发;由材料“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共同提高”,可得出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代中期商业出现繁荣,一些原为政治和军事中心的城市,大多发展为商业中心。由于首都长安的规模最大和最为繁荣,长安城外城共有108坊,这里主要是王侯将相大小官员的住宅,坊外围东西二市,店肆林立,排置有序,商品充足,行人鼎沸。由于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达,交通事业亦大大地发展起来,各大城市之间,特别是长安同各地都有宽阔的驿道。材料二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有一个新的变化,当时的商业最为发达的是都城开封,到处是手工作坊,到处是商店,酒楼,茶馆,旅社,行商坐贾,人来车往,热闹非常。市场上的商品从金银器具到水产果品,应有尽有,街道上的营业,既有日市,也有夜市。——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启良《中国文明史》材料三晚清以来,由于国内租界的城市化示范效应,使得政治精英和市政学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阶层,呼吁和提出改革近代中国政治体制的诉求,推进城市管理理念变革。清廷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于1901年发布上谕,宣示改革。其中涉及城市管理体制变革的内容主要有:城市广泛设立一种新型的承担城市管理职能的警察机构,并建立近代城市工商业经济的管理机构——商部,开始建立并初步确立相应法律体系。城市管理机构的雏形开始建立起来。——摘编自郭雪飞《传统到近代:中国城市管理理念的演变》(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城市发展出现的新变化及原因。(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晚清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答案〗(1)新变化:坊市空间限制被打破,市的时间限制被突破。原因:农业、手工业的进步;商品经济的发展;“抑商”政策的松弛。(2)背景: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租界的城市化示范效应;精英知识分子阶层的推动;清末新政改革的推行;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外国近代城市管理理念的传播。〖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北宋(中国)。新变化:根据材料中的“长安城外城共有108坊,这里主要是王侯将相大小官员的住宅,坊外围东西二市”“当时的商业最为发达的是都城开封,到处是手工作坊,到处是商店,酒楼,茶馆,旅社,行商坐贾,人来车往,热闹非常。”可得出坊市空间限制被打破;根据材料中的“市场上的商品从金银器具到水产果品,应有尽有,街道上的营业,既有日市,也有夜市。”可得出市的时间限制被突破。原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北宋农业、手工业、商业、政策等方面考虑,可得出农业、手工业的进步;商品经济的发展;“抑商”政策的松弛。〖小问2详析〗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中国)。背景:根据材料中的“晚清以来,由于国内租界的城市化示范效应,使得政治精英和市政学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阶层,呼吁和提出改革近代中国政治体制的诉求,推进城市管理理念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租界的城市化示范效应、精英知识分子阶层的推动;根据材料中的“清廷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于1901年发布上谕,宣示改革。”可得出清末新政改革的推行;根据材料中的“城市广泛设立一种新型的承担城市管理职能的警察机构,并建立近代城市工商业经济的管理机构——商部,开始建立并初步确立相应法律体系。”可得出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外国近代城市管理理念的传播。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清末曾发生过一起著名的开报馆骂皇帝的“苏报大案”:“苏报”是一份华人开在上海租借地的报纸,1903年,章太炎在苏报上骂光绪皇帝是“载湉(光绪皇帝)小丑,不辨菽麦”。后来又介绍和刊发邹容的《革命军》,邹容用文字大呼“要与大清皇帝相驰骋于枪林弹雨之中”。清廷震怒,要从重法办二人。在清廷压力下,上海租界收捕章邹二人,但是租界反对将二人移交给清政府,后经双方妥协,在租界法庭公开审理了此案,双方都聘请了律师,在法庭上公开辩论,注重证据,严守法律程序。最终的判决结果是“章太炎监禁3年,邹容监禁2年,在租界之内服刑”。本应是凌迟处死的重罪,最终轻判为两三年,反而使当时的知识分子大受鼓舞,从那以后舆论就一发不可收拾,对清政府进行的改革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知识分子形成了强大的舆论监督,也成了清末改革的推进器。(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苏报大案”的背景。(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苏报大案”造成的影响。〖答案〗(1)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兴起;中国传媒走向近代化;西方租界在中国享有“治外法权”。(2)影响:知识分子加强舆论监督,推动清政府新政改革;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加速资产阶级革命进程;推动国人对近代法制的认知。〖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03年的“苏报大案”。由材料“1903年,章太炎在苏报上骂光绪皇帝是‘载湉(光绪皇帝)小丑,不辨菽麦’。”可得出中国传媒走向近代化;由材料“后来又介绍和刊发邹容的《革命军》,邹容用文字大呼‘要与大清皇帝相驰骋于枪林弹雨之中’。”可得出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兴起;由材料“在清廷压力下,上海租界收捕章邹二人,但是租界反对将二人移交给清政府,后经双方妥协,在租界法庭公开审理了此案,……在租界之内服刑”可得出西方租界在中国享有“治外法权”;结合所学可知,受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小问2详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03年的“苏报大案”。由材料“反而使当时的知识分子大受鼓舞,从那以后舆论就一发不可收拾,对清政府进行的改革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知识分子形成了强大的舆论监督,也成了清末改革的推进器。”可得出知识分子加强舆论监督,推动清政府新政改革;结合所学可知,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加速资产阶级革命进程;推动国人对近代法制的认知。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照片是历史瞬间的定格,它往往反映丰富的历史信息。提取以下历史照片信息,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论题: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探索救亡图存之路
论述: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土壤中产生了民族资产阶级,甲午战败后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陷入沦为殖民地的危机之中,中国人民民族救亡运动高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运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最后被封建顽固派镇压而失败,说明了资本主义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在帝国主义对华投资的刺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限制与阻碍。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而且《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必须严禁中国人民和清朝官吏进行各种形式的反帝斗争,表明清王朝成了“洋人的朝廷”,使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合流和进一步发展,政府“新政”和“立宪”骗局及镇压保路运动激化了这些矛盾,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由于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这也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也行不通。
综上所述,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为实现救亡图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由于阶级的局限性,资产阶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1895年—1911年(中国)。首先提取四幅图片照片的信息分别为:材料一1895年4月17日签订《马关条约》、1901年7月25日签订《辛丑条约》;材料二的图片信息为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共6人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材料三的信息为湖北军政府是辛亥革命时期临时的地方军政机构。其次,可知事件为资产阶级维新派倡导的戊戌变法运动和资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拟定论题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探索救亡图存之路。然后分别以《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签订为背景,阐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概况、结果等。最后总结升华,指出资产阶级无法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救亡图存。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也可。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联考高一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华文明既一体又多元,所以有人说中华文明起源是“漫天星斗,八方雄起”,下列哪一则史料最能体现这一特征()A.各地发现的史前文明遗址 B.有关三皇五帝的神话传说C.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D.新石器的大量出土〖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中国史前文明遗址。根据材料“漫天星斗,八方雄起”可知,体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多元性特征,A项正确;“有关三皇五帝的神话传说”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反映的是商朝的历史信息,排除C项;“新石器的大量出土”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野史记载没有可信性 B.年代久远的文献不具备史料价值C.历史记载具有复杂性 D.历史结论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类题目,时空是夏朝。根据材料可知,《史记·夏本纪》和《战国策·燕策一》关于启的继位存在不同的历史记载,这说明受时代局限或阶级立场的影响,不同的史书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记载存在一定的差异,体现了历史记载具有复杂性的特点,C项正确;“野史记载没有可信性”表述有误,野史记载也存在一定的史料价值,排除A项;“年代久远的文献不具备史料价值”表述有误,排除B项;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科学分析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3.周代宗法制有利于维护天子权威,巩固周朝等级制度和社会秩序,但周朝历代天子自身也多次地破坏宗法制(如周幽王废太子而立褒姒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不利于巩固政权 B.宗法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天子权力的行使C.诸侯国实力壮大 D.周天子的素质低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周朝(中国)。根据材料,“历代周天子自身也在不断破坏宗法制(如周幽王废太子立褒姒子)”,结合所学可知,宗法制有利于维护周天子的权威,巩固周朝政治等级制度和社会秩序,出现题干材料中现象的原因是宗法制约束了周天子权力的行使,B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排除A项;C项是分封制被破坏的原因,排除C项;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4.图中所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两条大运河,其中灵渠是秦始皇为了能够顺利征讨南越,花费巨资和人力修建而成,连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这条运河()A.是中国最早的水利工程 B.沟通了南北交通C.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D.仅仅发挥军事作用〖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影响类题目。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修建的灵渠。据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秦始皇修筑灵渠的主要目的是征讨南越,这有利于加强中央政府对岭南地区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统一的局面,C项正确;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主持兴修的芍陂是中国最早的水利工程,排除A项;京杭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交通,排除B项;“仅仅发挥军事作用”表述过于绝对,灵渠除了军事功能外,对南北方沟通与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5.在中国历史上某种选官制度的影响下,士人间曾出现过一些奇怪的作风:一为久丧,有人守丧达二十余年;二为让爵,兄弟谦让;三为推财,家人互让。这种选官制度应为()A.世卿世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类题目,时空是汉代察举制。根据材料“一为久丧,有人守丧达二十余年;二为让爵,兄弟谦让;三为推财,家人互让”及所学可知,汉代实行以孝治天下,极力提倡孝道观念。这在官员选拔中也有所体现。察举中以察孝廉为主,在众多科目中占据主流,也是官吏入仕的正当途径,B项正确;世卿世禄制是以血缘关系传承权力,排除A项;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德行,排除C项;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官依据,排除D项。故选B项。6.史料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为了逃避战乱和苛重的税役,大量向南方迁移,甚至大量进入传统的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区,与此同时,南疆少数民族也存在向北推移现象,通过这种双向的、对流式的迁徙杂居,南方地区汉族的夷化和夷族的汉化现象也日渐普遍。这种现象()A.巩固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 B.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推动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D.完成了民族融合〖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影响类题目,时空是魏晋时期。根据材料“通过这种双向的、对流式的迁徙杂居,南方地区汉族的夷化和夷族的汉化现象也日渐普遍”可知,魏晋时期,北人南迁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及发展,C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处于分裂动乱状态,并未形成大一统的政治局面,排除A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B项;“完成了民族融合”表述有误,排除D项。故选C项。7.有人说唐朝是中国古代最开放朝代,是从政治到文化再到经济的全面开放,比如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女性可以做官,可以经商。还比如百姓拥有较大的言论自由,产生了许多针砭时政的“讽喻诗”,以上现象()A.实现了男女平等 B.削弱了君主专制C.推动了唐朝的繁荣 D.使唐朝由盛而衰〖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影响类题目,时空是唐朝。根据材料“有人说唐朝是中国古代最开放的朝代,是从政治到文化再到经济的全面开放,比如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女性可以做官,可以经商。还比如百姓拥有较大的言论自由”可知,唐朝社会风气相对比较开放,这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C项正确;“实现了男女平等”表述错误,古代中国始终存在男尊女卑的观念,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君主专制弱化的表现,排除B项;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排除D项。故选C项。8.史料记载,唐朝最鼎盛的开元年间,国家每年铸币的数量最高是三十二万贯(每千钱为一贯),而北宋中期的宋神宗时期,国家铸币的数量曾高达每年五百零六万贯,从这个对比我们可以看出()A.宋朝滥发货币 B.宋朝国力比唐朝强大C.宋朝铸币技术提高 D.宋朝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类题目,时空是唐朝至北宋中期。根据材料“唐朝最鼎盛的开元年间,国家每年铸币的数量最高是三十二万贯(每千钱为一贯),而北宋中期的宋神宗时期,国家铸币的数量曾高达每年五百零六万贯”可知,宋神宗时期的国家铸币明显多于唐朝最鼎盛时期的铸币数量,这说明宋朝的商品经济比唐朝要发达,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宋朝滥发货币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了唐宋货币量的比较信息,无法得出“宋朝国力比唐朝强大”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未比较唐宋的铸币技术,排除C项。故选D项。9.宋代清官包拯曾说,“监察官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司马光亦言:“凡择言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这说明古代()A.选拔监察官吏程序复杂 B.监察官选任重视德行C.皇权加强依赖监察制度 D.监察官选拔首选能力〖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宋代的监察制度。根据材料“凡择言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可知,监察官应做到不爱富贵,重视名节,晓知治体的要求,体现了古代监察官的任用比较重视品行,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选拔监察官吏的程序,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君主专制与监察制度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监察官选拔首选能力的要求,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0.元代加强了对疆域的有效管理,其中管辖杭州的机构是()A.江浙行省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枢密院〖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类题目,时空是元代的杭州。根据所学可知,元朝加强了对疆域的有效管理,开创了行省制。元朝在全国共设10个行省,即岭北行省、辽阳行省、河南江北行省、陕西行省、四川行省、甘肃行省、云南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湖广行省。而山东、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地则称为“腹里”,由中书省直辖。所以管辖杭州的机构是江浙行省,A项正确;宣政院是中国元朝时期设立的一个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机构,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排除B项;澎湖巡检司是元朝政府管辖澎湖、台湾地区的行政机构,排除C项;元代枢密院主管军事机密事务、边地防务、并兼禁军,排除D项。故选A项。11.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塑造出许多经典的女性形象,《牧丹亭》中的杜丽娘自主追求爱情,《桃花扇》中的李香君富有家国大义,她们反抗世俗礼教,追求自身幸福。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君主专制的强化C.文学走向世俗化 D.市民阶层的壮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类题目,时空是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根据材料“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塑造出许多经典的女性形象,……她们反抗世俗礼教,追求自身幸福。”及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发展,使封建礼教受到一定冲击,明清文学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风貌,所以作品中出现很多反抗世俗礼教、追求自身幸福的女性,A项正确;“君主专制的强化”属于次要原因,排除B项;文学走向世俗化是明清文学的特征,排除C项;“市民阶层的壮大”属于次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12.1876年,晚清洋务干臣郭嵩涛任首任驻英公使,他在日记里记述他参观牛津大学,认为“博士就是中国的翰林,拿到博士学位的人不图做官而终身研究学问,这就是儒家先贤理想的学校”,并认为“英国政治制度就是儒家所说的周制,比如选举首相就是理想中的贤人治国,这些都是中国后来失传了”。以上现象反映出郭嵩涛()A.完全推崇西方文明 B.未能突破洋务运动理念C.恪守顽固保守思想 D.以儒家知识分子视角关注西方文明〖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1876年清朝官员对英国的认识。根据材料“英国政治制度就是儒家所说的周制,比如选举首相就是理想中的贤人治国,这些都是中国后来失传了”可知,1876年郭嵩焘通过儒家思想和科举制认识英国的政治体制,并将英国的责任内阁制视为中国贤人治国理念的外传,这体现了郭嵩焘以儒家知识分子视角关注西方文明的态度,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郭嵩焘对中华文明的推崇,并不是推崇西方文明,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宗旨,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并不是强调郭嵩焘恪守顽固保守的思想,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3.以下内容选自老舍的话剧《茶馆》。该对话反映的主旨是(时间:1898年初秋地点:北京裕泰大茶馆)秦仲义:把本钱拢到一块儿,开工厂!王利发:开工厂?秦仲义: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只有那么办,国家才能富强!A.民生主义 B.思想解放 C.实业救国 D.外争主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898年”以及鼓励大家办工厂已实现富强可知,这是甲午战争后兴起的实业救国思潮,C项正确;民生主义提出时间是在1905年,排除A项;思想解放与材料中兴办实业不符,排除B项;外争主权与题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4.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10月,清政府颁布《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规定凡中国留日学生在日本文部省直辖之各高等院校3年毕业,得优等文凭者,给予举人出身;在大学专科某科或数科学习,毕业后有选科或普通毕业文凭者,给予进士出身;在国立大学及程度相当的官立学堂中3年毕业,得学士文凭者,给予翰林出身。以上材料表明()A.维新变法改革了选官制度 B.清政府实现了选官制度的近代化C.清政府改革完全学习日本 D.清政府的改革带有较明显的传统色彩〖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1903年的清末新政教育改革。根据材料“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10月,清政府颁布《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规定凡中国留日学生在日本文部省直辖之各高等院校3年毕业,得优等文凭者,给予举人出身;……在国立大学及程度相当的官立学堂中3年毕业,得学士文凭者,给予翰林出身。”可知,清末学堂教育改革仍然按照举人、进士及翰林出身的方式授予毕业生官职,这体现了明显的传统政治色彩,D项正确;维新变法提出了改革官制的措施,但并未实行,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项;“清政府实现了选官制度的近代化”表述错误,排除B项;“清政府改革完全学习日本”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15.如表为一本日记的目录节选。据此判断,该日记的作者是某某日记卷十四一九一六年答梅觐庄——白话诗437一首白话诗引起风波447文学革命八条件464觐庄之文学革命四大纲……468A.魏源 B.曾国藩 C.梁启超 D.胡适〖答案〗D〖解析〗根据“白话诗”、“文学革命”等信息可知该日记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胡适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人物之一,D项正确;魏源、曾国藩和梁启超都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们没有主张白话文和文学革命,排除ABC项。故选D项。16.1912年,曾为同盟会会员的刘揆一接受袁世凯任命,出任工商总长。他强调“工商立国,实业为重”。在他的推动下,一批商事法规,如《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公司注册规则》、《商会法》等制定颁行。他的这些举措()A.巩固了北洋政府的统治基础 B.实现了中国立法的近代化C.有利于中国的民主进程 D.实现了中国工商业的近代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根据材料“1912年,曾为同盟会会员的刘揆一接受袁世凯任命,出任工商总长。他强调‘工商立国,实业为重’。在他的推动下,一批商事法规,如《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公司注册规则》、《商会法》等制定颁行”可知,刘揆一出任工商总长后,推动制定了一批商事法规,有利于民国时期法律法规的完善,对促进中国的民主进程具有重要的作用,C项正确;北洋政府以封建地主阶级为其主要的社会基础,而刘揆一推动制定了一批商事法规,则是有利于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刘揆一推动制定了一批商事法规,有利于推动立法的近代化进程,但是“实现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所述举措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工商业的近代化,但“实现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治边思想大体形成于秦汉,发展并延续至清代。汉王朝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成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边疆政策,促进了疆域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汉王朝对匈奴采取了优待和赏赐匈奴降众的政策,尊重他们的政治地位,保护他们的经济利益,使匈奴纷至沓来。尊重西域各国制度习俗,得到诸国拥护。扶植和发展边疆的农业,缩小了经济差距。推进文化交流,汉王朝在边疆地区实行的鼓励文化发展、文化交流的政策,丰富了中国文化内容,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共同提高。清代不仅通过设置东北三将军、伊犁将军等在陆路屯重兵于边疆,在海疆亦设立全面的防御体系,定期巡边,清廷还对边疆各族采取盟旗、伯克和土司等管理制度,“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强调其地方行政由本民族人士负责,并长期严禁其他民族人口流入边疆。——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汉代和清代的边疆政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和清代加强边疆管理的积极意义。〖答案〗(1)汉代:对匈奴采取优待和赏赐等政策;尊重边疆少数民族的制度、习俗等;扶植农业经济发展;鼓励文化发展和交流。清代:设置边疆管理机构;加强陆海疆的全面防御;因俗而治;严禁他族人口进入边疆地区。(2)作用:增强了民族凝聚力;维护了边疆稳定;促进了边疆地区开发;密切了民族关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解析〗(1)关于“汉代的边疆政策”,由材料“对匈奴采取了优待和赏赐匈奴降众的政策”,可得出对匈奴采取优待和赏赐等政策;由材料“尊重西域各国制度习俗”,可得出尊重边疆少数民族的制度、习俗等;由材料“扶植和发展边疆的农业”,可得出扶植农业经济发展;由材料“鼓励文化发展、文化交流的政策”,可得出鼓励文化发展和交流。关于“清代的边疆政策”,由材料“设置东北三将军、伊犁将军等”,可得出设置边疆管理机构;由材料“海疆亦设立全面的防御体系”,可得出加强陆海疆的全面防御;由材料“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可得出因俗而治;由材料“长期严禁其他民族人口流入边疆”,可得出严禁他族人口进入边疆地区。(2)由材料“促进了疆域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可得出增强了民族凝聚力;由材料“匈奴纷至沓来”“得到诸国拥护”,可得出维护了边疆稳定,密切了民族关系;由材料“扶植和发展边疆的农业,缩小了经济差距”,可得出促进了边疆地区开发;由材料“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共同提高”,可得出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代中期商业出现繁荣,一些原为政治和军事中心的城市,大多发展为商业中心。由于首都长安的规模最大和最为繁荣,长安城外城共有108坊,这里主要是王侯将相大小官员的住宅,坊外围东西二市,店肆林立,排置有序,商品充足,行人鼎沸。由于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达,交通事业亦大大地发展起来,各大城市之间,特别是长安同各地都有宽阔的驿道。材料二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有一个新的变化,当时的商业最为发达的是都城开封,到处是手工作坊,到处是商店,酒楼,茶馆,旅社,行商坐贾,人来车往,热闹非常。市场上的商品从金银器具到水产果品,应有尽有,街道上的营业,既有日市,也有夜市。——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启良《中国文明史》材料三晚清以来,由于国内租界的城市化示范效应,使得政治精英和市政学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阶层,呼吁和提出改革近代中国政治体制的诉求,推进城市管理理念变革。清廷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于1901年发布上谕,宣示改革。其中涉及城市管理体制变革的内容主要有:城市广泛设立一种新型的承担城市管理职能的警察机构,并建立近代城市工商业经济的管理机构——商部,开始建立并初步确立相应法律体系。城市管理机构的雏形开始建立起来。——摘编自郭雪飞《传统到近代:中国城市管理理念的演变》(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城市发展出现的新变化及原因。(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晚清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答案〗(1)新变化:坊市空间限制被打破,市的时间限制被突破。原因:农业、手工业的进步;商品经济的发展;“抑商”政策的松弛。(2)背景: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租界的城市化示范效应;精英知识分子阶层的推动;清末新政改革的推行;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外国近代城市管理理念的传播。〖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北宋(中国)。新变化:根据材料中的“长安城外城共有108坊,这里主要是王侯将相大小官员的住宅,坊外围东西二市”“当时的商业最为发达的是都城开封,到处是手工作坊,到处是商店,酒楼,茶馆,旅社,行商坐贾,人来车往,热闹非常。”可得出坊市空间限制被打破;根据材料中的“市场上的商品从金银器具到水产果品,应有尽有,街道上的营业,既有日市,也有夜市。”可得出市的时间限制被突破。原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北宋农业、手工业、商业、政策等方面考虑,可得出农业、手工业的进步;商品经济的发展;“抑商”政策的松弛。〖小问2详析〗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中国)。背景:根据材料中的“晚清以来,由于国内租界的城市化示范效应,使得政治精英和市政学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阶层,呼吁和提出改革近代中国政治体制的诉求,推进城市管理理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效查询解析方法
- 面向物联网的嵌入式系统开发
- 竞品市场份额调研
- 2024年《家长与夏令营方就子女夏令营地保险合同》保险条款与理赔程序
- 2024年影视作品摄制与发行合同
- 2024年体育赛事转播权许可使用合同
- 2024年度研发与设计服务外包合同协议书
- 2024年建筑行业居间合作合同
- 2024年定制版:高端餐饮服务合同
- 降压茶对血压调节机制探讨
- 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8259A练习题及答案
- 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
- 第15章《分式》教材分析课件(32张)
- 商铺装修工程施工方案.
- 西门子RWD68说明书
- 形式发票样本(Proforma Invoice)
- 医院车辆加油卡管理制度
- 数独题目高级50题(后附答案)【最新】
- 问题线索办理呈批表
- 学、练、评一体化课堂模式下赛的两个问题与对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