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精品试卷PAGEPAGE1河北省邢台市卓越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这说明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D.文字的发明〖答案〗A〖解析〗据材料“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可知随着农耕的发展,私有制出现,进而出现文字,然后出现了国家,体现了农耕发展,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即生产力的发展是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A项正确;生产力发展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发展是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属于生产力的发展的一个方面,排除C项;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2.远古的早期,人类经常处于饥饿状态,后来原始农业的兴起改变了这一局面。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之一是人类A.开始学会用火 B.开始学会制造工具C.开始学会打渔和捕猎 D.开始学会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相传上古时期,神农氏把种植的技术交给人们,从此有了农耕。同时人们也把狩猎获得的野兽驯化成家畜。开始学会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是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之一,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合,不是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排除。故选D项。3.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几种文明都是从大河边的平原或河谷发展起来的。这一现象表明制约早期文明产生的基本因素是A.文化的发达程度 B.人类的视野C.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自然环境〖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几种文明都是从大河边的平原或河谷发展起来的”可知,制约早期文明产生的基本因素是自然地理环境,故D正确;文化的发达程度、人类的视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BC错误。4.在《吉尔伽美什》中,吉尔伽美什是乌鲁克邦的国王,他的称号意思是“拥有广场的乌鲁克国王”,与此相对,恩启都是个浑身长毛并与野兽为伍的野人,在与吉尔伽美什决斗后,两人成为莫逆之交,并肩合作斩妖降魔。这一故事情节折射出古代两河流域A.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B.社会矛盾异常尖锐C.神话色彩比较浓厚 D.文明达到较高水平〖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国王吉尔伽美什与野人恩启化敌为友,一起斩妖除魔,立下很多功绩的故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学作品,其记载的国王与野人成为莫逆之交,合作战斗的情节,反映了两河流域不同民族和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故选A;材料所述故事情节,无法体现社会矛盾异常尖锐,故排除B;材料所述这一故事情节没有表现出浓厚神话色彩,故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文明程度达到很高水平,故排除D。5.大流士统治下的波斯帝国,是一个幅员广阔的国家,由亚、非的许多不同地区和民族构成。为更好地治理这个国家,大流士采用的地方管理制度是()A.郡县制度 B.行省制度 C.种姓制度 D.城邦制度〖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大流士采用的地方管理制度是行省制,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6.有人说:“爱琴海区域海陆交错,东通阿拉伯半岛,南望埃及,西对亚平宁半岛,北通黑海,因此成为融通亚非欧不同文明加工厂。”这句话揭示了()A.爱琴海区域航海业发达 B.爱琴海区域的地形地貌C.爱琴海文化源于古埃及 D.特殊的地理环境推动了文明的交往〖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爱琴海区域海陆交错,东通阿拉伯半岛,南望埃及,西对亚平宁半岛,北通黑海,因此成为融通亚非欧不同文明的加工厂。”可以看出,这反映出爱琴海文明海陆交通便利,融合了亚非欧不同地区的文明,反映了特殊的地理环境推动了文明的交往,D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航海业,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爱琴海地区的地理位置,没有体现爱琴海的地形地貌,排除B项;材料没有出现古埃及的内容,不能得出源于古埃及,排除C项。故选D项。7.“赛里斯”(seres)由希腊文sere即“丝”一词演化而来,意思是“产丝之国”。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中指出,赛里斯人以从森林中获取毛料而著称,他们将树叶浸入水以将白丝梳理下来,然后将这些线解开再织好,供应给罗马的妇女。直到公元2世纪,希腊地理学家波桑尼阿斯才正确地认识到丝是来自于蚕这一小动物。这段材料最有助于研究A.丝绸之路的影响 B.罗马帝国的繁荣 C.希腊文明的扩展 D.科学技术的进步〖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后,汉朝和罗马帝国分别兴起于亚欧大陆的两端。两大强国缺乏官方的直接往来,但是通过丝绸之路双方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2世纪,已经有来自罗马的商人到达洛阳,此后,罗马商人不断东来,与中国进行贸易,因此材料有助于研究丝绸之路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与罗马帝国的繁荣、希腊文明的扩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无关,BCD项排除。故选A。8.在中世纪的欧洲,若附庸一方违背约定,领主可以抛弃附庸;同样,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因而当时有一个专用词汇——“撤回忠诚”。这反映当时欧洲领主和附庸关系的特点是()A.具有双向契约特征 B.带有绝对的专制性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属于行政等级关系〖答案〗A〖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领主与附庸(封君与封臣)双方若一方违约,另一方可以拒绝义务(撤回忠诚),这反映了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特点,即双方是一种双向契约关系,A项正确;在封君封臣制度下,王权较弱,排除B项;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是以土地为纽带,不同于西周以血缘为纽带的分封制,排除C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封主和与附庸是臣属关系而非行政等级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9.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可以看出,市民阶层的意志对教会的影响,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工商业阶层的成长壮大,故〖答案〗为A项。13世纪后半期,文艺复兴运动尚未开展,人文主义不可能得到广泛传播,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尊重市民意志不能反映教会权威的提高;新教理论的形成是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中,排除D项。〖考点定位〗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背景〖名师『点石成金』〗文艺复兴是反映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些新兴资产阶级包括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他们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世的幸福;重视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经营手段创造幸福胜过关心虚幻的神学说教;追求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材料所述,教会注意尊重市民的意志,说明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10.恩格斯说:“中世纪完全是从野蛮状态发展而来的。⋯⋯在僧侣手中,政治和法学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不过是神学的分支,一切都按照神学中适用的原则来处理。教会的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个法庭都具有法律效力。”可知中世纪欧洲()A.神权与王权矛盾尖锐 B.基督教的影响广泛而深入C.封建贵族的腐朽统治 D.基督教只是影响了司法〖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法学等社会生活的一切,都要按照神学原则处理,教会的教条同时还是政治信条,圣经具有法律效力等,反映出基督教尤其是天主教在中世纪的欧洲占有重要的地位,影响广泛而深入,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神权与王权的矛盾,排除A项;封建贵族的腐朽统治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基督教只是影响了司法与“一切都按照神学中适用的原则来处理”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1.查士丁尼在位时期编定了著名的《罗马民法大全》,它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4个部分。但查士丁尼在编成《罗马民法大全》后,禁止使用其他的法学著作,这样做的结果是致使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湮灭了。这反映出查士丁尼()A.对罗马法既有建设又有破坏 B.建立起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C沉醉于立法导致了帝国衰落 D.使法学文献遭到了巨大损失〖答案〗A〖解析〗查士丁尼在成功编定《罗马民法大全》后,禁止使用其他的法学著作,致使其他法学著作绝大部分湮灭,反映出查士丁尼对罗马法既有建设又有破坏,A项正确;建立起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并未准确概括材料整体信息,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查士丁尼沉醉于立法导致了帝国衰落,排除C项;使法学文献遭到了巨大损失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12.1565年,伊凡四世实行“特辖领地制”。特辖区由国君直辖,土地被分封给小贵族,他们组成“特辖军团”,成为国君与大贵族斗争的得力工具。据此可知,特辖领地制A.使基辅罗斯成为东欧最强大的国家B.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C.使俄罗斯成为地跨亚欧非的大帝国D.推动莫斯科公国兴起〖答案〗B〖解析〗特辖军团是伊凡四世与大贵族斗争的得力武器,这说明特辖领地制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B正确;通过题干信息无法得出A的结论,排除;C不符合史实,排除;莫斯科公国兴起不是依靠特辖领地制度,排除D。13.郭应德在《阿拉伯中古史简编》一书中说:“……军事扩张和对外交往的需要,推动了地理学的研究;农业的兴旺和海上航行的繁盛,促成了天文学的发展;天文、地理的研究,农田水利的兴办和国家财政经济的筹划,加速了数学研究的发展。”据此可知,中古时期阿拉伯学术的发展主要得益于A.对外扩张的推动 B.帝国的进步与发展C.农业发展的需要 D.商人和军人的推动〖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阿拉伯帝国方方面面的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推动了中古时期阿拉伯学术的发展,B项正确;“对外扩张”“农业发展”“商人和军人”的作用只是因素之一,不全面,排除ACD项。故选B项。14.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4世纪初笈多帝国征服了印度,信奉印度教印度教成为南亚地区的唯一宗教B.10世纪初,高丽王朝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仿效唐朝高丽王朝和唐朝发展水平一致C.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天皇为首的朝廷掌握实权D.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A.A B.B C.C D.D〖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人征收重税,可知东西方商路阻断是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D项正确;“唯一宗教”表述错误,排除A项;“水平一致”表述不准,排除B项;幕府统治时期,掌控实权的是将军,“掌握实权”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5.如图为古代文明的历史地图(局部),图中箭头路线所展示的是()A.腓尼基字母的外传 B.伊斯兰教的传播路线C.奥斯曼帝国的扩张 D.阿拉伯人的商业活动〖答案〗B〖解析〗地图中的箭头从阿拉伯半岛上的麦地那出发,主要向北非、西亚、中亚一带传播,图中还存在拜占庭帝国,从而可以判断图中箭头展示的是中古时期伊斯兰教的传播,B项正确;腓尼基字母的传播应该始于地中海东岸,而不是麦地那,排除A项;奥斯曼帝国没有扩张到西班牙,排除C项;阿拉伯人的商业活动应该涉及到印度洋沿岸乃至东亚,远超这张图的范围,排除D项。故选B项。16.8~15世纪,东非海岸的商业城市日益繁华,这些城市不但与非洲内陆地区有密切的贸易和文化联系,还与埃及、阿拉伯、波斯、印度、斯里兰卡、中国等国也有贸易往来。这表明古代东非海岸城市()A.融入了印度洋贸易网 B.深受阿拉伯文明影响C.因文明开放交流而繁荣 D.受阻于欧洲海路探险〖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8~15世纪,东非海岸的商业城市日益繁华还与埃及、阿拉伯、波斯、印度、斯里兰卡、中国等国也有贸易往来”可得知东非海岸城市繁荣受益于与非洲内陆交流和与世界各国交流,体现了东非文明的开放性,C项正确。从材料中的东非贸易往来的区域看,8~15世纪东非海岸港口受益于东西方交流的海上丝绸之路,排除A项﹔材料中与东非贸易的国家众多,古代东非发展显然不仅仅受阿拉伯文明影响,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东非海岸城市受阻于欧洲海路探险这个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17.下图是非洲某文明的重要遗址,“1986年,遗址已经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这里也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石头城建筑群体,并因此闻名世界,让人惊叹不已。”该遗址是A.大津巴布韦 B.摩加迪沙C.阿克苏姆王国 D.桑海帝国〖答案〗A〖解析〗根据“非洲某文明的重要遗址”、“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石头城建筑群体”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该遗址应该是大津巴布韦遗址,故选A;摩加迪沙、阿克苏姆和桑海帝国都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石头城建筑群体”的描述不符,排除BCD。1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关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说,人们已经承认,在从形成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靠的。”材料说明美洲文明衰落的原因是()A.西班牙人人侵 B.新航路尚未开辟C.天灾与战争频繁 D.文明之间缺乏交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在从形成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靠的”可知,该学者认为美洲文明缺少内部的交流,这是衰落的原因。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西班牙人入侵,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新航路的开辟,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天灾与战争,排除C项。故选D项。19.桑海国王阿斯基亚·穆罕默德在位时,中央设各部大臣,分掌财政、宗教等事务,全国分为4个行省和几个商业特区。中央各部大臣和地方高级行政长官,都由国王从王族国戚中选派亲信担任。据此可知,当时桑海A.实行中央集权统治 B.借助宗教巩固政权C.确立西非霸主地位 D.鼓励发展商业生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央设各部大臣,分掌财政、宗教等事务,全国分为4个行省和几个商业特区。中央各部大臣和地方高级行政长官,都由国王从王族国戚中选派亲信担任。”可知,桑海国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A项正确;材料不是借助宗教巩固政权,排除B项;桑海原为马里属国,后利用马里内乱崛起,攻灭马里,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鼓励发展商业生产,排除D项。故选A项。20.香料是中世纪后期西欧最贵重的物品之一,其消费者主要是西欧贵族和教会。当时,人们常用古老的法国谚语“贵如胡椒”来描述某件商品很贵重,有钱人被戏称为“胡椒袋”。价值最高时,香料甚至与黄金同价,可以充当货币,用于交税、交租、还债等。这一历史现象()A.进一步提升教会和贵族权威 B.表明欧亚陆路贸易通道不畅C.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D.反映了欧洲城市经济的活跃〖答案〗B〖解析〗由材料“人们常用古老的法国谚语‘贵如胡椒’来描述某件商品很贵重,有钱人被戏称为‘胡椒袋’”“价值最高时,香料甚至与黄金同价,可以充当货币”可知,中世纪的西欧香料奇缺,价格昂贵,而香料的来源主要是东方,说明东西方陆路贸易通道不畅,B项正确;材料表明由于东西方商路不畅,造成西欧香料奇缺,与提升教会和贵族权威无关,排除A项;东西方陆路贸易通道不畅,推动了西欧探险家开辟新航路,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材料表明由于东西方商路不畅,造成西欧香料奇缺,没有反映欧洲城市经济的活跃,排除D项。故选B项。21.1535年,奥斯曼帝国和法国签订双边特惠条约,授予法国商人一系列特权。1604年,英国和威尼斯人也签署条约,规定英法商人只付商品价值3%的关税,而当地商人却要付7%~10%。这些条约的签订()A.阻断了东西方传统商路 B.促进了“三角贸易”的开展C.反映了商业革命的出现 D.加速了欧洲商业格局的调整〖答案〗D〖解析〗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欧洲商业格局的调整,而英法两国获得的关税优惠,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进程,D项正确;材料提及奥斯曼帝国对待英法商人和当地商人的不同态度,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欧洲、美洲和非洲的贸易,排除B项;商业革命的商品数量或商业范围的扩大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22.11世纪到15世纪末,欧洲居民赖以生存的粮食主要是小麦、大麦、燕麦、栗子等。而15世纪末到16世纪,世界上许多地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马铃薯、甘薯等被带到欧洲,补充了欧洲食物原料的不足。材料说明()A.欧洲农业生产力进步解决了粮食问题 B.高产作物引进推动欧洲人口急剧增长C.世界联系加强丰富了欧洲的食物结构 D.欧洲居民饮食结构丰富营养摄入均衡〖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5世纪末到16世纪,世界上许多地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马铃薯、甘薯等被带到欧洲,补充了欧洲食物原料的不足”及所学知识可得知新航路开辟后,农作物品种的引进补充了其食物原料的不足,世界联系加强丰富了欧洲的食物结构,C项正确;解决了粮食问题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外来物种的引进并非欧洲农业生产力的进步,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欧洲人口的急剧增长,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营养摄入均衡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23.“他们关心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强调人和人所能取得的成就,认为人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具,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固有的潜能。”“人要认识自己,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真正认识世界。”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追求民主法治,反对禁欲苦行 B.宣扬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C.彻底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D.摆脱了封建专制王权束缚〖答案〗B〖解析〗材料“他们关心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要认识自己,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真正认识世界”是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描述,其中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B正确;AD与启蒙运动有关,排除;C与宗教改革有关,排除。故选B。24.下图是德国著名画家卢卡斯·克拉纳赫创作于1521的版画《敌基督——教皇出售赎罪券》。该画作意在()A.说明文艺复兴的原因 B.反对德国的宗教改革C.抨击教廷的欺骗行为 D.强调科学革命的影响〖答案〗C〖解析〗通过观察图片内容和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时期中,画家通过版画,指出教皇向公众出售赎罪券的行为,违反了天主的精神,是基督的敌人,意在抨击教廷的欺骗行为,C项正确;“教皇出售赎罪券”并非文艺复兴的原因,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支持而非反对德国的宗教改革,排除B项;强调科学革命的影响与画家将出售赎罪券的教皇定为基督的敌人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5.牛顿成就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获得正确的知识,神圣的天体可以被正确地统一到力学的规则下,《圣经》不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这说明牛顿力学A.注重理性思维,推动思想解放 B.反对君权神授,追求理性王国C.否定宗教信仰,崇尚科学实验 D.突出人文主义,倡导个性解放〖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牛顿的成就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获得正确的知识”可知,牛顿力学注重理性思维,而当《圣经》不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时,就意味着人们思想得到了解放,A正确;牛顿不反对君权神授,排除A;C错在“否定宗教信仰”,排除;D中的个性解放与题无关,排除。26.有启蒙思想家认为,“创建一种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维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产的结合形式,使每一个在这种结合形式下与全体联合的人所服从的只不过是他本人,而且同以往一样的自由。”还有启蒙思想家主张,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与制衡,建立君主立完制,与此思想对应的思想家是()A.孟德斯鸠和卢梭 B.孟德斯鸠和伏尔泰 C.卢梭和孟德斯鸠 D.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创建一种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维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产的结合形式”可知这是社会契约论,是卢梭主要思想主张;根据材料“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与制衡”可知这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主张,C项正确;依据材料应是卢梭和孟德斯鸠,排除A项;伏尔泰主张天赋人权和君主立宪制,而且主张三权分立的是孟德斯鸠,排除BD项。故选C项。27.法国大革命中,由于等级制度和专制制度被摧毁,人们形成了“我们的生命和才能并不属于我们,所有的一切都属于民族、属于祖国”的认识。材料表明,法国大革命()A.增强了法国人民的民族国家意识 B.促进了法国实现国家的统一C.淡化了人民对个人价值的追求 D.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国家的封建制度〖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革命使法国人民认识到,包括生命、才能等所有一切都属于民族和祖国,说明大革命增强了法国人民的民族国家意识,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大革命促进了法国统一,排除B项;大革命升华了人文精神,并未淡化人民对个人价值的追求,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大革命对法国以外欧洲国家封建制度的打击,排除D项。故选A项。28.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材料说明当时的英国()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英国议会与国王的矛盾尖锐C.国王的权利未受到限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答案〗D〖解析〗材料中18世纪中叶英国国王还掌握媾合与开战的权力,但是“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当时英国国王仍旧保留某些权力,但是必须让议会参见才能行使,实质上说明了在君主立宪制下,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D项正确;光荣革命的成果并没有受到侵蚀,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英国议会与国王的矛盾尖锐,排除B项;国王的权利受到了限制,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29.如表所示为19世纪60年代俄、美两国农奴/奴隶制度改革的相关内容。由此可知,两国的改革()俄国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或者交换农奴;农奴可以得到土地,但必须交纳赎金美国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A.旨在维护国家统一 B.利于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C.是自下而上的改革 D.构建了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俄、美两国关于农奴/奴隶制度的改革,都增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威、缓解了社会的矛盾,维护了国家政权的稳定,B项正确;俄国农奴制改革旨在维护沙皇专制统治的稳定,排除A项:二者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排除C项;材料与民主政治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30.下列事件反映的时代主题是A.资本主义的确立 B.资本主义的扩展C.资本主义的危机 D.资本主义的终结〖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7、18世纪资本主义基本确立,19世纪,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材料中的事件均属于此范畴,B项正确;资本主义的确立是在17、18世纪,一些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最早确立起资本主义制度,比如英国、美国等,排除A项;资本主义的危机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出现的,而材料中的国家主要是刚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排除C项;资本主义至今仍未终结,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乡村的发展促使11世纪后欧洲城市的兴起。除个别外向型国际贸易城市外,中世纪城市尤其中小城镇是欧洲各地区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因此,中世纪城市最初是作为乡村经济的补充而出现的,是所在农村地区的工商业活动中心。作为手工业中心,城市主要为周围乡村居民提供中高档手工业品,提供专门化的劳务服务,这些手工业部门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本”行业;作为商业中心,城市是自身所产手工业品与周围乡村农产品互相交换的场所,是周围乡村居民相互间交换剩余农产品的场所,还是周围乡村产品向外输出、国内外贸易商品输入的对外窗口。——摘编自《欧洲历史上城乡关系的演变》材料二从历史角度来看,以西欧中世纪城市为载体,居于城市之中的行会和市民社会集中体现了中世纪城市经济与社会方面的特征,既区别于古代与近代城市,又与东方封建城市相区别。关于市民社会,学者们从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角度进行了定义。本文涉及的市民社会指的则是传统意义上的市民社会,特指西欧中世纪城市中与行会组织以及简单商品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社会群体,具有自由性、法治性和契约性的明显特征,区别于封建领主和近代资产阶级。西欧中世纪城市市民社会群体深刻地反映了行会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摘编自《试论西欧中世纪城市市民社会的构成》材料三因为城市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使得它成为了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大量的人口、资金从四面八方涌入到了城市。中世纪时,万人规模的城市已经很多,比较著名的如14世纪时伦敦和科隆人口约有4万人,被认为是大城市;巴黎的人口约有8万,意大利的威尼斯、米兰、那不勒斯等人口超过5万。大城市人口的密集使城市的经济更为繁荣。而在广大农村,不可能提供大学所需的经济需求。因此,中世纪西欧的大学一般都位于经济比较发达、交通比较便利的城市中。——摘编自魏丽:《论西欧中世纪大学与城市的关系》(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与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差异。(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古西欧自治城市对历史发展的影响。〖答案〗(1)中国古代与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差异:①西欧政治上是农村统治城市,住在城堡里的封建领主统治城市。而在中国,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是城市统治农村,住在城市里的封建地主和政府官员统治和剥削农村。②西欧中世纪城市最先是作为经济中心主要是工商业中心发展起来的,之后才发展政治、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职能。而中国封建城市一般是首先作为政治中心出现的,以后才发展了经济职能。③西欧城市是工商业者的聚居地,城市市民组成市民阶级。而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主要就地理空间意义上说,指的是众多人口的集中聚居地,但没有形成一个社会共同体。④西欧城市拥有自治权,这是市民斗争的结果。在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国古代城市无法形成自治权。⑤从城市发展的进程来看,中国城市持续发展,而欧洲城市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衰亡到复兴的历史。(答出三个方面即可,每个方面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摆脱了封建主的控制,冲击了农奴制度;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城市经济的繁荣;一些城市兴办大学,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打破了教会垄断教育的局面;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解析〗〖小问1详析〗差异:根据材料一“乡村的发展促使11世纪后欧洲城市的兴起。”结合中古西欧城市特点可得出西欧政治上是农村统治城市,住在城堡里的封建领主统治城市。结合古代中国城市的特点,对比可得出在中国,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是城市统治农村,住在城市里的封建地主和政府官员统治和剥削农村;根据材料一“中世纪城市最初是作为乡村经济的补充而出现的,是所在农村地区的工商业活动中心。”可得出西欧中世纪城市最先是作为经济中心主要是工商业中心发展起来的,之后才发展政治、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职能。结合古代中国城市的功能变化对比可得出,中国封建城市一般是首先作为政治中心出现的,以后才发展了经济职能;根据材料二“以西欧中世纪城市为载体,居于城市之中的行会和市民社会集中体现了中世纪城市经济与社会方面的特征”可得出西欧城市是工商业者的聚居地,城市市民组成市民阶级。结合古代中国城市知识对比可得出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主要就地理空间意义上说,指的是众多人口的集中聚居地,但没有形成一个社会共同体;根据中古西欧城市与古代中国城市相关知识,从城市自治权角度对比可得出西欧城市拥有自治权,这是市民斗争的结果。在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国古代城市无法形成自治权;根据所学从城市发展进程角度对比可得出中国城市持续发展,而欧洲城市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衰亡到复兴的历史。〖小问2详析〗影响:根据所学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根据所学城市取得一定程度自治权,基本内容包括居民人身自由、司法独立等,有利于摆脱了封建主的控制,冲击了农奴制度;根据所学自治城市独立开展商业活动,一定程度上摆脱封建主的干涉,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城市经济的繁荣;根据材料“中世纪西欧的大学一般都位于经济比较发达、交通比较便利的城市中。”可得出一些城市兴办大学,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打破了教会垄断教育的局面;根据所学从社会转型角度可得出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某中学一学习小组为研究新航路开辟课题,搜集了以下材料。材料一甲: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及克里米亚半岛等地区,从而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一方面,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另一方面,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鉴于此,西欧商人很自然地渴望另辟一条通往东方的商路。自从《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流传以来,欧洲人一直把东方,特别是中国看成是遍地黄金的人间天堂,所以想到东方去实现黄金梦的人比比皆是。乙:14世纪,葡萄牙人改造了阿拉伯人的三角帆,因此加快了船的航行速度。这样,船身增大了,速度加快了,操纵也更加灵便了。1485年,葡萄牙人第一次使用星盘,不久星盘被更廉价的象限仪所代替。而象限仪是确定经度所必需的仪器。早在14世纪,西欧绘制地图的技术已相当发达了,当时开始出现标明海岸线及港口位置的航海图。——摘编自吴于廣、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二1529年,广州重开市舶司,澳门成为中国朝廷允许外国商船停泊的八大海港之一。下表为16世纪中期以来形成的有澳门的三条国际贸易航线。航线航线主要商业活动备注葡萄牙里斯本-印度果阿-澳门葡萄牙人将经广州转运到澳门的中国货物运返欧洲,如绸缎、香料、细工木器、漆器和瓷器等,又由欧洲运来毛织品、玻璃制品等以白银为最大宗,1585—1591年,经果阿运到澳门的白银约90万两澳门-日本长崎每年初夏,葡萄牙商人东渡日本,将生丝、香料、棉布等中国货物运往长崎,然后待秋季返航澳门,运回日本的白银、土特产等明政府鉴于“倭寇祸烈”,严禁中日通商澳门-菲律宾马尼拉一墨西哥澳门的葡萄牙商人以及华商,将生丝、绸缎等运到马尼拉,再由西班牙商人将这些货物和少量菲律宾货物运到拉丁美洲的墨西哥等地,然后将拉丁美洲的白银运回欧洲,然后再运回澳门,再购买中国的丝货和其他货物中国与美洲贸易的最早航线,构成了以中国丝货和世界各地的白银为主要交换内容的“丝银之路”(1)从研究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看,分析材料一甲、乙之间的逻辑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其他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丝银之路”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答案〗(1)逻辑关系:互相补充。甲从主观动机分析;乙从客观条件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其他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其经济根源;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传播天主教的热情是其精神动力;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是其主观条件;还有地圆说、洋流地理知识日益丰富等客观条件。(2)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促进了传统封建经济的繁荣;缓解了通货膨胀;推动赋役制度的改革;客观上推动了早期中西方文化交流;但没有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产生革命性影响,没有带来像西欧那样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为新航路开辟后的全球贸易提供了丰富的商品,成为16、17世纪全球贸易的重要内容;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推动白银成为世界货币;推动世界贸易网络的发展。〖解析〗〖小问1详析〗逻辑关系:根据材料甲“西欧商人很自然地渴望另辟一条通往东方的商路。……”和材料乙“14世纪,葡萄牙人改造了阿拉伯人的三角帆,因此加快了船的航行速度。……”可知,甲从主观动机分析,乙从客观条件分析,两者从研究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看,属于互相补充的关系。新航路开辟的其他背景:结合所学可知,分别从经济根源、精神动力、王室支持、地理知识等方面分析说明,例如: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其经济根源;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传播天主教的热情是其精神动力;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是其主观条件;还有地圆说、洋流地理知识日益丰富等客观条件。〖小问2详析〗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根据材料二“以白银为最大宗,1585—1591年,经果阿运到澳门的白银约90万两”及所学可知,促进了传统封建经济的繁荣;缓解了通货膨胀;推动赋役制度的改革;根据材料二“葡萄牙人将经广州转运到澳门的中国货物运返欧洲,如绸缎、香料、细工木器、漆器和瓷器等,又由欧洲运来毛织品、玻璃制品等”及所学可知,客观上推动了早期中西方文化交流;根据材料二“澳门的葡萄牙商人以及华商,将生丝、绸缎等运到马尼拉,……然后将拉丁美洲的白银运回欧洲,然后再运回澳门,再购买中国的丝货和其他货物”及所学可知,没有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产生革命性影响,没有带来像西欧那样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根据材料二“葡萄牙人将经广州转运到澳门的中国货物运返欧洲,如绸缎、香料、细工木器、漆器和瓷器等,又由欧洲运来毛织品、玻璃制品等”及所学可知,“丝银之路”为新航路开辟后的全球贸易提供了丰富的商品,成为16、17世纪全球贸易的重要内容;根据材料二“澳门的葡萄牙商人以及华商,将生丝、绸缎等运到马尼拉,……然后将拉丁美洲的白银运回欧洲,然后再运回澳门,再购买中国的丝货和其他货物”及所学可知,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根据材料二“以白银为最大宗,1585—1591年,经果阿运到澳门的白银约90万两”及所学可知,推动白银成为世界货币;推动世界贸易网络的发展。河北省邢台市卓越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这说明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D.文字的发明〖答案〗A〖解析〗据材料“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可知随着农耕的发展,私有制出现,进而出现文字,然后出现了国家,体现了农耕发展,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即生产力的发展是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A项正确;生产力发展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发展是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属于生产力的发展的一个方面,排除C项;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2.远古的早期,人类经常处于饥饿状态,后来原始农业的兴起改变了这一局面。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之一是人类A.开始学会用火 B.开始学会制造工具C.开始学会打渔和捕猎 D.开始学会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相传上古时期,神农氏把种植的技术交给人们,从此有了农耕。同时人们也把狩猎获得的野兽驯化成家畜。开始学会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是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之一,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合,不是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排除。故选D项。3.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几种文明都是从大河边的平原或河谷发展起来的。这一现象表明制约早期文明产生的基本因素是A.文化的发达程度 B.人类的视野C.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自然环境〖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几种文明都是从大河边的平原或河谷发展起来的”可知,制约早期文明产生的基本因素是自然地理环境,故D正确;文化的发达程度、人类的视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BC错误。4.在《吉尔伽美什》中,吉尔伽美什是乌鲁克邦的国王,他的称号意思是“拥有广场的乌鲁克国王”,与此相对,恩启都是个浑身长毛并与野兽为伍的野人,在与吉尔伽美什决斗后,两人成为莫逆之交,并肩合作斩妖降魔。这一故事情节折射出古代两河流域A.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B.社会矛盾异常尖锐C.神话色彩比较浓厚 D.文明达到较高水平〖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国王吉尔伽美什与野人恩启化敌为友,一起斩妖除魔,立下很多功绩的故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学作品,其记载的国王与野人成为莫逆之交,合作战斗的情节,反映了两河流域不同民族和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故选A;材料所述故事情节,无法体现社会矛盾异常尖锐,故排除B;材料所述这一故事情节没有表现出浓厚神话色彩,故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文明程度达到很高水平,故排除D。5.大流士统治下的波斯帝国,是一个幅员广阔的国家,由亚、非的许多不同地区和民族构成。为更好地治理这个国家,大流士采用的地方管理制度是()A.郡县制度 B.行省制度 C.种姓制度 D.城邦制度〖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大流士采用的地方管理制度是行省制,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6.有人说:“爱琴海区域海陆交错,东通阿拉伯半岛,南望埃及,西对亚平宁半岛,北通黑海,因此成为融通亚非欧不同文明加工厂。”这句话揭示了()A.爱琴海区域航海业发达 B.爱琴海区域的地形地貌C.爱琴海文化源于古埃及 D.特殊的地理环境推动了文明的交往〖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爱琴海区域海陆交错,东通阿拉伯半岛,南望埃及,西对亚平宁半岛,北通黑海,因此成为融通亚非欧不同文明的加工厂。”可以看出,这反映出爱琴海文明海陆交通便利,融合了亚非欧不同地区的文明,反映了特殊的地理环境推动了文明的交往,D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航海业,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爱琴海地区的地理位置,没有体现爱琴海的地形地貌,排除B项;材料没有出现古埃及的内容,不能得出源于古埃及,排除C项。故选D项。7.“赛里斯”(seres)由希腊文sere即“丝”一词演化而来,意思是“产丝之国”。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中指出,赛里斯人以从森林中获取毛料而著称,他们将树叶浸入水以将白丝梳理下来,然后将这些线解开再织好,供应给罗马的妇女。直到公元2世纪,希腊地理学家波桑尼阿斯才正确地认识到丝是来自于蚕这一小动物。这段材料最有助于研究A.丝绸之路的影响 B.罗马帝国的繁荣 C.希腊文明的扩展 D.科学技术的进步〖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后,汉朝和罗马帝国分别兴起于亚欧大陆的两端。两大强国缺乏官方的直接往来,但是通过丝绸之路双方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2世纪,已经有来自罗马的商人到达洛阳,此后,罗马商人不断东来,与中国进行贸易,因此材料有助于研究丝绸之路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与罗马帝国的繁荣、希腊文明的扩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无关,BCD项排除。故选A。8.在中世纪的欧洲,若附庸一方违背约定,领主可以抛弃附庸;同样,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因而当时有一个专用词汇——“撤回忠诚”。这反映当时欧洲领主和附庸关系的特点是()A.具有双向契约特征 B.带有绝对的专制性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属于行政等级关系〖答案〗A〖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领主与附庸(封君与封臣)双方若一方违约,另一方可以拒绝义务(撤回忠诚),这反映了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特点,即双方是一种双向契约关系,A项正确;在封君封臣制度下,王权较弱,排除B项;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是以土地为纽带,不同于西周以血缘为纽带的分封制,排除C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封主和与附庸是臣属关系而非行政等级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9.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可以看出,市民阶层的意志对教会的影响,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工商业阶层的成长壮大,故〖答案〗为A项。13世纪后半期,文艺复兴运动尚未开展,人文主义不可能得到广泛传播,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尊重市民意志不能反映教会权威的提高;新教理论的形成是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中,排除D项。〖考点定位〗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背景〖名师『点石成金』〗文艺复兴是反映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些新兴资产阶级包括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他们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世的幸福;重视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经营手段创造幸福胜过关心虚幻的神学说教;追求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材料所述,教会注意尊重市民的意志,说明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10.恩格斯说:“中世纪完全是从野蛮状态发展而来的。⋯⋯在僧侣手中,政治和法学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不过是神学的分支,一切都按照神学中适用的原则来处理。教会的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个法庭都具有法律效力。”可知中世纪欧洲()A.神权与王权矛盾尖锐 B.基督教的影响广泛而深入C.封建贵族的腐朽统治 D.基督教只是影响了司法〖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法学等社会生活的一切,都要按照神学原则处理,教会的教条同时还是政治信条,圣经具有法律效力等,反映出基督教尤其是天主教在中世纪的欧洲占有重要的地位,影响广泛而深入,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神权与王权的矛盾,排除A项;封建贵族的腐朽统治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基督教只是影响了司法与“一切都按照神学中适用的原则来处理”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1.查士丁尼在位时期编定了著名的《罗马民法大全》,它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4个部分。但查士丁尼在编成《罗马民法大全》后,禁止使用其他的法学著作,这样做的结果是致使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湮灭了。这反映出查士丁尼()A.对罗马法既有建设又有破坏 B.建立起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C沉醉于立法导致了帝国衰落 D.使法学文献遭到了巨大损失〖答案〗A〖解析〗查士丁尼在成功编定《罗马民法大全》后,禁止使用其他的法学著作,致使其他法学著作绝大部分湮灭,反映出查士丁尼对罗马法既有建设又有破坏,A项正确;建立起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并未准确概括材料整体信息,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查士丁尼沉醉于立法导致了帝国衰落,排除C项;使法学文献遭到了巨大损失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12.1565年,伊凡四世实行“特辖领地制”。特辖区由国君直辖,土地被分封给小贵族,他们组成“特辖军团”,成为国君与大贵族斗争的得力工具。据此可知,特辖领地制A.使基辅罗斯成为东欧最强大的国家B.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C.使俄罗斯成为地跨亚欧非的大帝国D.推动莫斯科公国兴起〖答案〗B〖解析〗特辖军团是伊凡四世与大贵族斗争的得力武器,这说明特辖领地制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B正确;通过题干信息无法得出A的结论,排除;C不符合史实,排除;莫斯科公国兴起不是依靠特辖领地制度,排除D。13.郭应德在《阿拉伯中古史简编》一书中说:“……军事扩张和对外交往的需要,推动了地理学的研究;农业的兴旺和海上航行的繁盛,促成了天文学的发展;天文、地理的研究,农田水利的兴办和国家财政经济的筹划,加速了数学研究的发展。”据此可知,中古时期阿拉伯学术的发展主要得益于A.对外扩张的推动 B.帝国的进步与发展C.农业发展的需要 D.商人和军人的推动〖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阿拉伯帝国方方面面的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推动了中古时期阿拉伯学术的发展,B项正确;“对外扩张”“农业发展”“商人和军人”的作用只是因素之一,不全面,排除ACD项。故选B项。14.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4世纪初笈多帝国征服了印度,信奉印度教印度教成为南亚地区的唯一宗教B.10世纪初,高丽王朝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仿效唐朝高丽王朝和唐朝发展水平一致C.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天皇为首的朝廷掌握实权D.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A.A B.B C.C D.D〖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人征收重税,可知东西方商路阻断是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D项正确;“唯一宗教”表述错误,排除A项;“水平一致”表述不准,排除B项;幕府统治时期,掌控实权的是将军,“掌握实权”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5.如图为古代文明的历史地图(局部),图中箭头路线所展示的是()A.腓尼基字母的外传 B.伊斯兰教的传播路线C.奥斯曼帝国的扩张 D.阿拉伯人的商业活动〖答案〗B〖解析〗地图中的箭头从阿拉伯半岛上的麦地那出发,主要向北非、西亚、中亚一带传播,图中还存在拜占庭帝国,从而可以判断图中箭头展示的是中古时期伊斯兰教的传播,B项正确;腓尼基字母的传播应该始于地中海东岸,而不是麦地那,排除A项;奥斯曼帝国没有扩张到西班牙,排除C项;阿拉伯人的商业活动应该涉及到印度洋沿岸乃至东亚,远超这张图的范围,排除D项。故选B项。16.8~15世纪,东非海岸的商业城市日益繁华,这些城市不但与非洲内陆地区有密切的贸易和文化联系,还与埃及、阿拉伯、波斯、印度、斯里兰卡、中国等国也有贸易往来。这表明古代东非海岸城市()A.融入了印度洋贸易网 B.深受阿拉伯文明影响C.因文明开放交流而繁荣 D.受阻于欧洲海路探险〖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8~15世纪,东非海岸的商业城市日益繁华还与埃及、阿拉伯、波斯、印度、斯里兰卡、中国等国也有贸易往来”可得知东非海岸城市繁荣受益于与非洲内陆交流和与世界各国交流,体现了东非文明的开放性,C项正确。从材料中的东非贸易往来的区域看,8~15世纪东非海岸港口受益于东西方交流的海上丝绸之路,排除A项﹔材料中与东非贸易的国家众多,古代东非发展显然不仅仅受阿拉伯文明影响,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东非海岸城市受阻于欧洲海路探险这个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17.下图是非洲某文明的重要遗址,“1986年,遗址已经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这里也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石头城建筑群体,并因此闻名世界,让人惊叹不已。”该遗址是A.大津巴布韦 B.摩加迪沙C.阿克苏姆王国 D.桑海帝国〖答案〗A〖解析〗根据“非洲某文明的重要遗址”、“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石头城建筑群体”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该遗址应该是大津巴布韦遗址,故选A;摩加迪沙、阿克苏姆和桑海帝国都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石头城建筑群体”的描述不符,排除BCD。1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关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说,人们已经承认,在从形成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靠的。”材料说明美洲文明衰落的原因是()A.西班牙人人侵 B.新航路尚未开辟C.天灾与战争频繁 D.文明之间缺乏交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在从形成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靠的”可知,该学者认为美洲文明缺少内部的交流,这是衰落的原因。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西班牙人入侵,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新航路的开辟,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天灾与战争,排除C项。故选D项。19.桑海国王阿斯基亚·穆罕默德在位时,中央设各部大臣,分掌财政、宗教等事务,全国分为4个行省和几个商业特区。中央各部大臣和地方高级行政长官,都由国王从王族国戚中选派亲信担任。据此可知,当时桑海A.实行中央集权统治 B.借助宗教巩固政权C.确立西非霸主地位 D.鼓励发展商业生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央设各部大臣,分掌财政、宗教等事务,全国分为4个行省和几个商业特区。中央各部大臣和地方高级行政长官,都由国王从王族国戚中选派亲信担任。”可知,桑海国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A项正确;材料不是借助宗教巩固政权,排除B项;桑海原为马里属国,后利用马里内乱崛起,攻灭马里,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鼓励发展商业生产,排除D项。故选A项。20.香料是中世纪后期西欧最贵重的物品之一,其消费者主要是西欧贵族和教会。当时,人们常用古老的法国谚语“贵如胡椒”来描述某件商品很贵重,有钱人被戏称为“胡椒袋”。价值最高时,香料甚至与黄金同价,可以充当货币,用于交税、交租、还债等。这一历史现象()A.进一步提升教会和贵族权威 B.表明欧亚陆路贸易通道不畅C.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D.反映了欧洲城市经济的活跃〖答案〗B〖解析〗由材料“人们常用古老的法国谚语‘贵如胡椒’来描述某件商品很贵重,有钱人被戏称为‘胡椒袋’”“价值最高时,香料甚至与黄金同价,可以充当货币”可知,中世纪的西欧香料奇缺,价格昂贵,而香料的来源主要是东方,说明东西方陆路贸易通道不畅,B项正确;材料表明由于东西方商路不畅,造成西欧香料奇缺,与提升教会和贵族权威无关,排除A项;东西方陆路贸易通道不畅,推动了西欧探险家开辟新航路,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材料表明由于东西方商路不畅,造成西欧香料奇缺,没有反映欧洲城市经济的活跃,排除D项。故选B项。21.1535年,奥斯曼帝国和法国签订双边特惠条约,授予法国商人一系列特权。1604年,英国和威尼斯人也签署条约,规定英法商人只付商品价值3%的关税,而当地商人却要付7%~10%。这些条约的签订()A.阻断了东西方传统商路 B.促进了“三角贸易”的开展C.反映了商业革命的出现 D.加速了欧洲商业格局的调整〖答案〗D〖解析〗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欧洲商业格局的调整,而英法两国获得的关税优惠,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进程,D项正确;材料提及奥斯曼帝国对待英法商人和当地商人的不同态度,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欧洲、美洲和非洲的贸易,排除B项;商业革命的商品数量或商业范围的扩大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22.11世纪到15世纪末,欧洲居民赖以生存的粮食主要是小麦、大麦、燕麦、栗子等。而15世纪末到16世纪,世界上许多地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马铃薯、甘薯等被带到欧洲,补充了欧洲食物原料的不足。材料说明()A.欧洲农业生产力进步解决了粮食问题 B.高产作物引进推动欧洲人口急剧增长C.世界联系加强丰富了欧洲的食物结构 D.欧洲居民饮食结构丰富营养摄入均衡〖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5世纪末到16世纪,世界上许多地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马铃薯、甘薯等被带到欧洲,补充了欧洲食物原料的不足”及所学知识可得知新航路开辟后,农作物品种的引进补充了其食物原料的不足,世界联系加强丰富了欧洲的食物结构,C项正确;解决了粮食问题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外来物种的引进并非欧洲农业生产力的进步,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欧洲人口的急剧增长,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营养摄入均衡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23.“他们关心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强调人和人所能取得的成就,认为人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具,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固有的潜能。”“人要认识自己,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真正认识世界。”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追求民主法治,反对禁欲苦行 B.宣扬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C.彻底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D.摆脱了封建专制王权束缚〖答案〗B〖解析〗材料“他们关心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要认识自己,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真正认识世界”是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描述,其中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B正确;AD与启蒙运动有关,排除;C与宗教改革有关,排除。故选B。24.下图是德国著名画家卢卡斯·克拉纳赫创作于1521的版画《敌基督——教皇出售赎罪券》。该画作意在()A.说明文艺复兴的原因 B.反对德国的宗教改革C.抨击教廷的欺骗行为 D.强调科学革命的影响〖答案〗C〖解析〗通过观察图片内容和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时期中,画家通过版画,指出教皇向公众出售赎罪券的行为,违反了天主的精神,是基督的敌人,意在抨击教廷的欺骗行为,C项正确;“教皇出售赎罪券”并非文艺复兴的原因,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支持而非反对德国的宗教改革,排除B项;强调科学革命的影响与画家将出售赎罪券的教皇定为基督的敌人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5.牛顿成就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获得正确的知识,神圣的天体可以被正确地统一到力学的规则下,《圣经》不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这说明牛顿力学A.注重理性思维,推动思想解放 B.反对君权神授,追求理性王国C.否定宗教信仰,崇尚科学实验 D.突出人文主义,倡导个性解放〖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牛顿的成就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获得正确的知识”可知,牛顿力学注重理性思维,而当《圣经》不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时,就意味着人们思想得到了解放,A正确;牛顿不反对君权神授,排除A;C错在“否定宗教信仰”,排除;D中的个性解放与题无关,排除。26.有启蒙思想家认为,“创建一种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维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产的结合形式,使每一个在这种结合形式下与全体联合的人所服从的只不过是他本人,而且同以往一样的自由。”还有启蒙思想家主张,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与制衡,建立君主立完制,与此思想对应的思想家是()A.孟德斯鸠和卢梭 B.孟德斯鸠和伏尔泰 C.卢梭和孟德斯鸠 D.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创建一种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维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产的结合形式”可知这是社会契约论,是卢梭主要思想主张;根据材料“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与制衡”可知这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主张,C项正确;依据材料应是卢梭和孟德斯鸠,排除A项;伏尔泰主张天赋人权和君主立宪制,而且主张三权分立的是孟德斯鸠,排除BD项。故选C项。27.法国大革命中,由于等级制度和专制制度被摧毁,人们形成了“我们的生命和才能并不属于我们,所有的一切都属于民族、属于祖国”的认识。材料表明,法国大革命()A.增强了法国人民的民族国家意识 B.促进了法国实现国家的统一C.淡化了人民对个人价值的追求 D.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国家的封建制度〖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革命使法国人民认识到,包括生命、才能等所有一切都属于民族和祖国,说明大革命增强了法国人民的民族国家意识,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大革命促进了法国统一,排除B项;大革命升华了人文精神,并未淡化人民对个人价值的追求,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大革命对法国以外欧洲国家封建制度的打击,排除D项。故选A项。28.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材料说明当时的英国()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英国议会与国王的矛盾尖锐C.国王的权利未受到限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答案〗D〖解析〗材料中18世纪中叶英国国王还掌握媾合与开战的权力,但是“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当时英国国王仍旧保留某些权力,但是必须让议会参见才能行使,实质上说明了在君主立宪制下,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D项正确;光荣革命的成果并没有受到侵蚀,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英国议会与国王的矛盾尖锐,排除B项;国王的权利受到了限制,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29.如表所示为19世纪60年代俄、美两国农奴/奴隶制度改革的相关内容。由此可知,两国的改革()俄国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或者交换农奴;农奴可以得到土地,但必须交纳赎金美国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A.旨在维护国家统一 B.利于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C.是自下而上的改革 D.构建了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俄、美两国关于农奴/奴隶制度的改革,都增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威、缓解了社会的矛盾,维护了国家政权的稳定,B项正确;俄国农奴制改革旨在维护沙皇专制统治的稳定,排除A项:二者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排除C项;材料与民主政治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30.下列事件反映的时代主题是A.资本主义的确立 B.资本主义的扩展C.资本主义的危机 D.资本主义的终结〖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7、18世纪资本主义基本确立,19世纪,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材料中的事件均属于此范畴,B项正确;资本主义的确立是在17、18世纪,一些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最早确立起资本主义制度,比如英国、美国等,排除A项;资本主义的危机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出现的,而材料中的国家主要是刚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排除C项;资本主义至今仍未终结,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乡村的发展促使11世纪后欧洲城市的兴起。除个别外向型国际贸易城市外,中世纪城市尤其中小城镇是欧洲各地区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因此,中世纪城市最初是作为乡村经济的补充而出现的,是所在农村地区的工商业活动中心。作为手工业中心,城市主要为周围乡村居民提供中高档手工业品,提供专门化的劳务服务,这些手工业部门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本”行业;作为商业中心,城市是自身所产手工业品与周围乡村农产品互相交换的场所,是周围乡村居民相互间交换剩余农产品的场所,还是周围乡村产品向外输出、国内外贸易商品输入的对外窗口。——摘编自《欧洲历史上城乡关系的演变》材料二从历史角度来看,以西欧中世纪城市为载体,居于城市之中的行会和市民社会集中体现了中世纪城市经济与社会方面的特征,既区别于古代与近代城市,又与东方封建城市相区别。关于市民社会,学者们从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角度进行了定义。本文涉及的市民社会指的则是传统意义上的市民社会,特指西欧中世纪城市中与行会组织以及简单商品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社会群体,具有自由性、法治性和契约性的明显特征,区别于封建领主和近代资产阶级。西欧中世纪城市市民社会群体深刻地反映了行会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摘编自《试论西欧中世纪城市市民社会的构成》材料三因为城市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使得它成为了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大量的人口、资金从四面八方涌入到了城市。中世纪时,万人规模的城市已经很多,比较著名的如14世纪时伦敦和科隆人口约有4万人,被认为是大城市;巴黎的人口约有8万,意大利的威尼斯、米兰、那不勒斯等人口超过5万。大城市人口的密集使城市的经济更为繁荣。而在广大农村,不可能提供大学所需的经济需求。因此,中世纪西欧的大学一般都位于经济比较发达、交通比较便利的城市中。——摘编自魏丽:《论西欧中世纪大学与城市的关系》(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与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差异。(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古西欧自治城市对历史发展的影响。〖答案〗(1)中国古代与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差异:①西欧政治上是农村统治城市,住在城堡里的封建领主统治城市。而在中国,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是城市统治农村,住在城市里的封建地主和政府官员统治和剥削农村。②西欧中世纪城市最先是作为经济中心主要是工商业中心发展起来的,之后才发展政治、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职能。而中国封建城市一般是首先作为政治中心出现的,以后才发展了经济职能。③西欧城市是工商业者的聚居地,城市市民组成市民阶级。而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主要就地理空间意义上说,指的是众多人口的集中聚居地,但没有形成一个社会共同体。④西欧城市拥有自治权,这是市民斗争的结果。在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国古代城市无法形成自治权。⑤从城市发展的进程来看,中国城市持续发展,而欧洲城市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衰亡到复兴的历史。(答出三个方面即可,每个方面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摆脱了封建主的控制,冲击了农奴制度;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城市经济的繁荣;一些城市兴办大学,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打破了教会垄断教育的局面;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解析〗〖小问1详析〗差异:根据材料一“乡村的发展促使11世纪后欧洲城市的兴起。”结合中古西欧城市特点可得出西欧政治上是农村统治城市,住在城堡里的封建领主统治城市。结合古代中国城市的特点,对比可得出在中国,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是城市统治农村,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五大区别点
- 受托收款合同范本
- 承揽合同与劳务分包合同的差异解读
- 服务终止合同
- 食品果蔬购销合同
- 定制月饼销售协议
- 砂石材料买卖合同样本
- 合同违约责任合同仲裁
- 变压器设备采购合同示例
- 个人健身指导服务合同
-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 记者的职业规划
- 厦门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质量检测数学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 社区专职网格员培训课件
- 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讲稿
- 2024年中考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案例
- 结构设计通用规范(住建部2023年颁布)
- 职业生涯规划就业赛道个人
- 音乐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报告
- 小学生纸张的浪费调查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