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料整理【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资料整理【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专项一中考必考十五个虚词知识清单知识清单一、之1.代词∶(一般用在动词后面,作宾语)可以代人、物、事,可译为"他(们)、它(们)、这件事";指示代词常见用“这、这样”。例句: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代词,这告之于帝(《愚公移山》代词,代这件事2.助词∶①结构助词:的(用于定语和名词之间);例句:妾妇之道也(《富贵不能》)②助词,用在主谓之问,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例句:予独爱莲芝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③助词.起补充音节和舒缓语气的作用,无实义;例句:称善者久之(《周亚夫军细柳》)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例句:何陋之有?《陋室铭》3.动词∶“去、往、到”。例句:往之女家(《富贵不能》)二、而连词:①表修饰,可不译;例句: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愚公移山》)②表顺承,可译为“就,然后”,也可不译;例句: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③表转折,“但是、可是、却....”;例句: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④表并列,可译为“和”或不译;例句: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⑤表因果,“因而”。例句: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北冥有鱼》)三、以1.介词:①表所用的工具、方法等,可译为“用、拿……”;例句: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北冥有鱼》)②介词,把;例句:投以骨(《狼》)③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按照、凭、凭借、因为……”;例句: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宾有鱼》)以:凭借。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以:因为。2.连词:①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例句: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②表修饰,相当于连词“而”;例句:卷石底以出(《小石漳记》)3.动词:认为、以为、觉得。例句: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四、其1.代词: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们)/他(们)的,它(们)/它(们)的”;例句: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指示代词,可译为“这、那”;例句:欲穷其林(《桃花源记》)代词,那代词,可译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句:其一犬坐于前(《狼》)代词,其中的。2.语气助词:加强反问诘问、揣测、祈使等语气;例句:其真不知马也(《马说》)3.连词:表选择。例句: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北冥有鱼》)其:或者,还是。五、为1.动词:读(wéi)①可译为“成为、担任、当、修筑、认为、叫作、作为、做、雕刻、接受……”;例句: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周亚夫军细柳》)动词,做、担任。为宫室、器皿、人物(《核舟记》)动词,雕刻。②判断动词“是”例句: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判断动词,是。2.介词:读(wèi)①可译为“替、给、为了、在、因为、对……;例句: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介词,对,向。②读(wéi)表被动,有时和“所”连用,可译为“被”。例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名词:心理活动、表现。例句: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两种心情)六、于介词:①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可译为“在、从、到”;例句: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介词,从。②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给、对于……;例句:朱宋君令人同之于丁氏(《穿井得一人》)介词,向。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介词,对,对于。③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可译为“比、胜过”;例句: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介词,比。七、乃1.副词:可译为“于是就、才”;例句:屠乃奔倚其下(《狼》)副词,于是,就可译为“竟然、居然,却”;例句: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连词,竟然。2.代词:你、你的;例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3.连词:可译为“于是,就”。例句: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连词,于是八、者1.代词:用在动词、名词、形容词、数词后,相当……的人(事),---的东西,---的事情,---的样子等等。例句:同予者何人(《爱莲说》)代词,相当于.....的人。2.助词:用于判断句,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有时和“也”一起表判断;例句: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助词,和“也”一起表判断。用于主语后,引出原因解释等,可译为:……的原因,……的条件等。例句:然而不胜者(《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代词......的原因。北山愚公者(《愚公移山》)助词,用于主语后,引出因、解释等。九、焉1.代词: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例句: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代词,哪里。2.兼词:相当于“于之”,可译为“在那里”;例句:必有我师焉(《〈论语〉十二章》)兼词,在里面。3.语气助词:相当于“呢啊、了……例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语气助词,啊。十、则1.连词:①表顺承,可译为“就”“便”;例句:淫慢则不能励精(《诫子书》)连词,表顺承,就。②表假设,可译为“如果”“那么”;例句: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表并列,可译为“就”或不译;例句: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与朱元思书》)连词,表并列,可不译④表转折,可译为“却”“然而”;例句: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连词,表转折,却。2.副词: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就是”。例句:则素湍绿潭(《三峡》)副词,就是。十一、且连词:①表递进,可译为“而且”“并且”“况且”;例句: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连词,表递进,况且②表并列,译为“而且,并且”;例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连词,并且。③表让步,可泽为“尚且”例句: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连词,尚且。2.副词:将近,将要。例句:天子且至(《周亚夫军细柳》)副词,将要。十二、虽1、连词:表转折或反问。可译为:虽然,尽管;例句: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2、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即使。例句:虽有千里之能(《马说》)十三、何1.疑问代词:①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哪里”“什么”例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咏雪》)疑问代词,什么何陋之有(《陋室铭》)疑问代词,什么②和“如”组成“如……何”,译为“把……怎么样”“怎么样”。例句: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2.疑问副词:①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例句: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②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例句:卫将复何及(《诫子书》)十四、与①连词表并列,可译为“和”,或仍作“与”;例句: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十二章)②介词可译为“和”“跟”“同”;例句:与民由之(《富贵不能淫》)③动词给,给予;例句:蹴尔而与之(《与我所欲也》)④动词参与,欣赏、领悟;例句:未复有能与其奇着。(《答谢中书书》)⑥同“欤”,语气词。例句:十五、所①名词,处所,地方,位置,适宜,适当的处所或位置;例句:优劣得所(《出师表》)位置②代词,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词组,代指人、事物或处所;例句: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十二章)代指事物。问所从来。(《桃花源记》)代指人。针对训练③……的原因。例句: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针对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温故而知新C.濯清涟而不妖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辨析。A.句意:我独爱莲花它自淤泥而出却不染污秽。而:连词,表转折,却;B.句意: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而:连词,表示承接;C.句意: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而:连词,表示转折,却;D.句意: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而:连词,表示转折,却;故选B。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A.乃记之而去 B.潭西南而望C.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答案】C【详解】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例句中的“而”表并列。A.而:表承接;B.而:表修饰;C.而:表并列;D.而:表转折;故选C。3.下列各项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B.为人谋而不忠乎C.学而不思则罔 D.人不知而不愠【答案】A【详解】A.句意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而:表顺承关系;B.句意为: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而:表转折关系;C.句意为: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无所得。而:表转折关系;D.句意为: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而:表转折关系;故选A。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一项是()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疑问代词,哪里)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语气词,了)B.夫环而攻之(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夫君子之行(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C.投诸渤海之尾(助词,的)己而之细柳营(动词,到,往)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介词,给或到)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介词,到)【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A.“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句意: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焉:表示陈述的语气词。这里理解为“了”不正确;故选A。5.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箕畚运于渤海之尾B.面山而居安居而天下熄C.居天下之广居汝心之固D.以君之力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介词,在/动词,到;B.表修饰,不译/表顺承,可不译;C.结构助词,的/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D.介词,凭借/介词,凭借;故选D。6.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淫慢则不能励精学而不思则罔B.求闻之若此久之,目似瞑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屠乃奔倚其下D.可以为师矣以刀劈狼首【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两个“则”都是连词,理解为“就”;B.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音节助词,无意义;C.副词,才/连词,于是,就;D.介词,凭借/介词,用;故选A。7.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名为鹏其此之谓乎B.其翼若垂天之云子之不知鱼之乐C.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不必藏于己D.故曰:教学相长也故外户而不闭【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A.代词,它/副词,表示推测,大概;B.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C.动词,到/介词,对于;D.连词,所以/连词,所以;故选D。8.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自钱孔入,而钱不湿B.蒙辞以军中多务以我酌油知之C.蒙乃始就学乃取一葫芦置于地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睨之久而不去【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结合语境确定词义。A.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B.介词,用/介词,凭借;C.都是连词,于是;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代词,他;故选C。9.下列“以”字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B.以一平板按其面C.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D.以纸帖之【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A.句意: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以:介词,用,拿;B.句意: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以:介词,用,拿;C.句意: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以:连词,表目的,可译为“用来”;D.句意: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以:介词,用;故选C。10.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石青糁之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渔人甚异之 D.闻之,欣然规往【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之”的用法。A.句意: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之:代词,指代船舱上的题字。B.句意: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这一类。之:这,指示代词。C.句意: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之:代词,指代眼前的景色。D.句意:(他)听到了这个事,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之,指代渔人进出桃花源这件事。故选B。11.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具答之 B.乃记之而去 C.能以径寸之木 D.鹏之徙于南冥也【答案】D【详解】考查一词多义的理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意思是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句意为: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之:代词,代指桃花源人;B.句意为: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之:代词,代游小石潭这件事;C.句意为: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之:助词,的;D.句意为: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故选D。1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两狼之并驱如故 B.以我酌油知之以钱覆其口C.学而不思则罔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D.乃悟前狼假寐乃取一葫芦置于地【答案】A【详解】考查一词多义。A.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介词,凭/介词,用;C.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连词,表示顺承关系;D.副词,才/副词,于是;故选A。13.下列各句中加点原字的用法与意义有误的一项是()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而:连词,表转折关系。B.不足为外人道也为:介词,向,对。C.乃记之而去之:化词,代指游小石潭这件事。D.以其境过清以:因为。【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用法。A.句意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而:连词,表并列关系。故选A。14.选出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无丝竹之乱耳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B.人不堪其忧见其发矢十中八九C.可以为师矣以我酌油知之D.愿为市鞍马其印为余群从所得【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助词,无实义;B.代词,这种/代词,他;C.介词,凭借/介词,凭借;D.介词,为了/介词,被;故选C。15.下列虚词用法或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其间千二百里 B.飞漱其间C.其如土石何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A.代词,那;B.代词,它们,指三峡;C.副词,表反诘语气;D.代词,它们,指山川的美景;故选C。1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行拂乱其所为天子为动B.以天下之所顺以君之力C.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亚夫乃传言开壁门D.始一反焉且焉置土石【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名词,行为/介词,被;B.介词,凭借/介词,凭借;C.只好/于是;D.语气助词,无实义/疑问代词,哪里;故选B。二、对比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乙】善学者,师逸①而功倍,又从而庸②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③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④目⑤,及其久也,相说⑥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⑦,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选自《礼记•学记》)【注释】①逸:安逸,这里指费力小。②庸:功劳。③攻:治,指加工处理木材。④节:树的枝干交接处。⑤目:树的纹理不顺处。⑥说:同“悦”。⑦从容:撞钟。(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虽有至道大道之行也不足为外人道也B.教学相长也似与游者相乐相敬如宾C.不知其善也其真无马耶其视下也D.其此之谓乎大道之行也渔人甚异之(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3)甲文的中心论点是怎么得出来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答案】(1)B(2)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3)示例: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接着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将论述引向深入;然后得出“教学相长”的中心论点。21.甲文主要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并指出“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关系。乙文主要论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并指出要善于学习、善于提问、善于回答。【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道:道理/古时的政治制度/说;B.相:都解释为“互相”;C.其:代词,他的/表示加强诘问语气/代词,代“鹏鸟”;D.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助词取消句子之间的独立性,不译/代词,代“这里的景色”;故选B。(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重点词语:虽:虽然;嘉肴:美味的肉食;食:品尝;旨:味美。(3)本题考查论证思路。本文说理条理分明,严谨而有趣味地完成了说理。本文的中心论点“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然后,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点睛】参考译文:[甲]: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乙]: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很轻松而能够事半功倍,学生会把功劳归于老师;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很辛勤可是事倍功半,还怨恨老师。善于提问题的人,就像砍伐坚硬的木头一样,先从容易的地方开始,然后才解决有硬节的地方,时间一长,木头自然脱落;不善于提问题的人与此相反。善于回答问题的人,会像撞钟一样,轻轻扣击,钟声就小;用力敲打,钟声就大。等到能够从容自如地撞钟时,然后钟声才会悠扬动听。不善于回答问题的人与此相反。这些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①,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注释】①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1)请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A.静以修身/亦以焦躁故尔B.此即日趋于奢矣/小区即日解除封控C.车马仆从习惯为常/为人谋而不忠乎D.淫慢则不能励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洛阳商业职业学院《基本统计分析软件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华女子学院《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无锡太湖学院《土木工程测量》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民办合肥财经职业学院《橡胶工艺原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红河学院《建筑结构抗震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玉溪职业技术学院《前端框架应用开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工程识图与制图》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民族文化专题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19《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 高大模板支架坍塌事故案例及控制要点
- 婚内财产债务协议书(通用)
-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4课 买东西的学问(第2课时) 教学课件
- 慢性活动性EB病毒课件
- 葡萄胎全面版课件
-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完整版ppt课件全套教程
- 业务招待费明细单
-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三聚氰胺)原始记录1
- 典雅中国风诗词大会古风PPT模板
- Part 7 Formal and Informal Styles课件
- 文化差异及跨文化交际试题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