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理教育的起源和发展_第1页
我国物理教育的起源和发展_第2页
我国物理教育的起源和发展_第3页
我国物理教育的起源和发展_第4页
我国物理教育的起源和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理学科课程与教材研究

2018.目录第一篇中学物理课程和教学发展研究

第一章

我国物理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章

中外中学物理教育比较第二篇中学物理课程和教学改革

第三章中学物理课程

第四章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第五章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第三篇中学物理教材分析研究

第六章中学物理教材研究

第七章中学物理教材分析.第一章

我国物理教育的起源和发展物理教育发展简史物理课程标准新课改理论依据.我国物理教育发展简史一、物理教育的萌芽在漫长的岁月中,人类在积累生活经验的同时,也积累着物理知识。人类在共同生活和生产活动过程中,不仅要团结协作,而且必须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尤其是为了更有效地从自然界获得物质生活需要品和维持人类生存,人们必须将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向他人和下一代传授,在传授生活、生产经验的同时,也传授了其中的物理知识内容,这实质上也可以看作是物理教育的萌芽

..古代物理科学的内容时期代表涉及物理知识黄帝指南针磁学周代《易经》热学春秋《春秋》《墨经》光学、力学、热学战国《甘石星经》《考工记》《庄子》天文学、力学、热学汉《史记》《盐铁论》《淮南万毕术》热学隋唐《大衍历》天文学、光学宋元《梦溪笔谈》《授时历》力学、热学、声学、光学、天文学明《天工开物》力学、光学、热学.

二、我国古代的物理教育

物理教育的每一步无不留下社会发展的时代烙印。《墨经》、《考工记》

《论衡》

《梦溪笔谈》、《革象新书》

力学、声学、热学、光学、电磁学认识并产生物理知识,但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二、我国古代的物理教育

1我国古代物理教育的主要特征:

第一,我国古代的物理知识与人们的生活及生产实践活动密切结合,还没有从生产、生活实践和手工业技术中分化出来,具有极强的功用性。第二,尽管我国古代的物理知识涉及面比较广,但是,大多数物理知识仅仅是人们对物理现象直接观察的感性认识和描述,其中缺乏具体的分析和科学的论证,也没有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把物理与数学相结合,用数学对物理学进行描述。.2我国古代教育传授知识的途径

我国古代学校教育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校物理教育还没有形成,这一时期的物理教育也有其独特的方式和途径:首先,我国古代的物理教育是结合手工业和技术教育进行的。其次,著书立说、制作实物是传播物理知识、进行物理教育的有效途经。再次,举办私学和聚徒讲学是传授物理知识、进行物理教育的重要手段。.2我国古代教育传授知识的途径《墨经》、《考工记》、《论衡》、《梦溪笔谈》、《革象新书》浑天仪、地动仪、指南车、记里鼓车学徒墨家学派物理学教育颜元漳南书院:水学、火学等.三、学校物理教育的发展

1学校物理教育的诞生

大体发展框架:

鸦片战争——京师同文馆——马尾造船厂附设的福建船政学院——“壬寅学制”——“癸卯学制”京师同文馆.(一)教会办学利玛窦(1552-1610)传教士西学狄考文(1836-1908)

山东登州文会馆——最早教会办学

1864年:“蒙塾”(三年制小学)

1873年:高等科(六年制中学)正斋第四年:天道溯源、礼记、经书、左传、赋文、量地法、航海法、格物(声、化、电、地石学)教会办学目的:文化入侵、宗教渗透.京师同文馆

(我国近代第一所新型学校)1962年中国人自办学校课程设置:

儒学

外语

自然科学同治元年(1862)开学.课程表

1876年8年课程计划:第一年认字、写字,讲解浅书;

第二年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

第三年讲读各国地理及史略,翻译选编;

第四年讲求数理启蒙及代数学,翻译公文;

第五年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第六年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

第七年讲求化学、天文测算、万国公法,练习译书;

第八年讲求天文测算、地理金石、富国策,练习译书。丁韪良.课程表

1876年5年课程计划:第一年数理启蒙、九章算术,代数学;

第二年学四元解、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

第三年格物入门、兼讲化学、重学测算;

第四年微分积分、航海测算、天文测算、讲求机器;

第五年万国公法、富国策、天文测算、地理金石。丁韪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分年课程设置的开始。“普通中学”性质.课程内容格致之学一日力学,审吸压之理以利于用。

一日水学,审动静之性以利于用。

一日声学,审响应之学以利于用。

一日气学,审蒸化之方以利于用。

一日火学,审腾热之方以利于用。

一日光学,审回反之理以利于用。

一日电学,审触引之捷以利于用。.毕业标准同文馆学生专习一种外国文字,英、法、俄、德四馆的学生各不相混。学生毕业没有文凭,但学识精湛的奖以功名。每三年大考后便授予一批,岁考、季考、月考中都有现金奖励。同文馆的考试有月考、季考、岁考,还有每三年一次的大考,由总理衙门执行。每届大考后,给优秀者授以七、八、九品官,劣者分别降革留馆。七品官又考取一等的,则授为主事。考试的时候,总教习、提调、分教习都出来监场。学生考得官职以后,每年的俸银由奏拨各海关船钞项下支给。同文馆的毕业生一部分留在馆内,一面继续学习,一面从事副教习的工作,同时大都承担西书的翻译任务,一部分毕业生充当了外交使节的译员。.考试月考在每个月的初一举行,季考分别在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的初一举行,而岁考指的是每年十月定期举行的面试,大考则每三年举行一次。考试优等的保升官阶,次等的留馆继续学习,劣等的开除出馆。由于考试严格,学生淘汰率很高。丁韪良当校长后,40个学生很快就被淘汰掉34个。.考题同治十一年(1872)岁科格物

题一:有船底为三角,前后宽窄为一,长十丈,于水面量之,阔丈五,吃水八尺,试推其船货共重几何?

题二:瓦德之汽机胜于前者,于何见之?同治十二年(1873)岁科格物

其一:有桶水高八十六寸,水自底流六时而尽,试推其水面于各时下退若干,并论其理。

其二:乾电湿电异同何如?其用何如?同治十二年(1873)大考格物

设有海底电缆折断,以何法测其断处?.京师大学堂(1898)1902年,同文馆并入于1898年创建的中国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京师大学堂。改为译学馆.1897年,京师同文馆由西方人欧礼裴首次正式讲授格致,开中国教育史上学校讲授近代物理学之先河;1902年,诞生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法定的学校系统,亦称“壬寅学制”,然而该学制正式颁布后未及施行;1904年,颁布并实施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法定学制——“癸卯学制”,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学校物理教育正式诞生了。主要历史事件:.癸卯学制普通中学体系建立

1902年“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

1904年“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光绪30年十一月廿六.1学校物理教育的诞生

2旧中国学校物理教育的发展第一阶段(1903—1911)为我国近代学校物理教育奠定了发展基础阶段第二阶段(1911—1927)我国近代学校物理教育不断完善的时期第三阶段(1927—1949)重要发展时期

三、学校物理教育的发展.

第一阶段(1903—1911)

自1903年颁发的“癸卯学制”把物理学以法定的形式列入了学校教育科目开始,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可看作是旧中国学校物理教育发展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物理教育内容和教学时间都做了明确的规定。2旧中国学校物理教育的发展.奏定学堂章程.第二阶段(1911—1927)

辛亥革命爆发至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可看作旧中国学校物理教育发展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是我国近代学校物理教育不断完善的时期。这一时期打破了中等学校物理教科书以翻译为主的局面,出现了由中国人自己编写、以教育部审定后发行的私人编写的教科书。2旧中国学校物理教育的发展.第二阶段(1911—1927)1912年:王监善《民国新教科书·物理学》1922年:《壬戌学制》(6+3+3)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第一部中学物理教学大纲2旧中国学校物理教育的发展.第三阶段(1927—1949)这一阶段正式提出“三民主义教育宗旨”,同时对中等教育进行了改革,取消了普通高中的文理分科。制定并颁布了10多个关于物理教育方面的文件,出台了初中和高中的物理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初中和高中的物理教学目标。此外,这时期不少爱国的物理学家投身于学校物理教育工作。为我国近代学校物理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旧中国学校物理教育的发展.第三阶段(1927—1949)严济慈:《初中物理学》、《高中物理学》、《普通物理学》2旧中国学校物理教育的发展.第一阶段(1949—1966)新中国物理教育的兴旺发达时期第二阶段(1966—1976)新中国物理教育的倒退时期第三阶段(1976—1989)拨乱反正、恢复和振兴发展时期第四阶段(1989—)深化改革,加速发展时期1学校物理教育的诞生

2旧中国学校物理教育的发展

3.新中国学校物理教育的发展三、学校物理教育的发展.第一阶段(1949—196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可看用新中国物理教育发展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尽管物理教育的发展也走过弯路,但总体来说,新中国的物理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新中国自己的物理教育体系。因此,这一时期被认为是新中国物理教育的兴旺发达时期。3.新中国学校物理教育的发展.文革前有关物理教育的文件.第二阶段(1966—1976)

1966年至1976年的十年间,中国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总体来说,“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工农业生产等各个领域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遭到了空前的大劫难,我国教育事业的受害尤为严重。文化大革命期间,从整体上讲,全国的中小学教育处于混乱状态。在物理教育方面,国家既没有统一的要求、也没有高质量的物理教材,学校在物理课程设置和内容选取方面的随意性较大,从总体上看,此时的物理教育无章可循。3.新中国学校物理教育的发展.第三阶段(1976—1989)

1976年至1989年可看作新中国物理教育发展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物理教育经历了拨乱反正、是恢复和振兴发展时期。通过拨乱反正,我国中学的物理教育在不断调整中迅速恢复,教学体系不断完善,质量也不断提高。这些都为我国的物理教育改革和加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新中国学校物理教育的发展.第四阶段(1990—)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已进入快车道,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为了与社会转型期相适应,我国的物理教育进入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时期,这也是新中国物理教育发展的第四阶段。3.新中国学校物理教育的发展.第四阶段(1990—)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7年:《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1988年:“一个大纲,多本教材”1990年:《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调整的意见》、《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修订本)》、高级中学物理课本(必修)和(选修)共三册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3.新中国学校物理教育的发展.第四阶段(1990—)1994年:《高级中学课本物理(必修)》调整意见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供试验用)

1997年——天津、江西、山西试用2000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2000年——十个省市扩大试验2002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3.新中国学校物理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20世纪80年代:产生“素质教育”概念20世纪90年代:素质教育在社会上和教育界得到确立,并在大多数人的思想中达成共识1993年2月:中小学教育要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素质教育进入试验推广阶段1997年9月:烟台“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素质教育在全国进入阶段的全面实施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课程标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多套教材.新课程2001年秋: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国家级实验区2002年秋:省级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2005年秋: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1-7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2004年秋:普通高中新课程——山东、广东、海南和宁夏进行试验2005年秋:江苏省进入高中新课程试验2006年秋:福建、浙江、辽宁、安徽、天津2007年秋:北京、黑龙江、吉林、陕西、湖南2008年秋:山西、江西、河南、新疆2010年秋:高中新课程全国全面展开.2011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新一轮课改中物理教育的特征课程标准取代“课程大纲”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物理教材在课程标准指导下趋于多样化按照课程改革理念编写教材

关注学生学习、社会生活经验和科技进展

关注培养学生的创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建构主义统整的建构主义是研究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知识观:在设计课程结构、编写教材等方面,要自觉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学习文化,以帮助学生克服知识的惰性,增强知识弹性,促进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探究式教学.四、建构主义(结构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视为学习者与客体相互作用,并在经验中构建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由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人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不同的人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异。因此,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科学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绝对正确的最终答案,他只是对现实的一种更可能正确的解释。.四、建构主义(结构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视为学习者与客体相互作用,并在经验中构建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由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人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不同的人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异。因此,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科学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绝对正确的最终答案,他只是对现实的一种更可能正确的解释。.皮亚杰“双重建构过程”SOPC’CS:主体;O:客体;⇆: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区域;C:主体动作协调的中心区域;C’:客体的固有本质;P: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远离中心的边缘交叉区域进行。内化建构外化建构双向建构.建构主义主要观点表现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