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初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1页
湖南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初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2页
湖南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初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3页
湖南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初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4页
湖南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初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湖南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初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入学摸底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翟王子美臣于景公以重驾,公观之而不说也。嬖人婴子欲观之,公曰:“及晏子寝病也。”居囿中台上以观之,婴子说之,因为之请曰:“厚禄之!”公许诺。晏子起病而见公,公曰:“翟王子羡之驾,寡人甚说之,请使之示乎”晏子曰:“驾御之事,臣无职焉。”公曰:“寡人一乐之,是欲禄之以万钟,其足乎”对曰:“昔卫士东野之驾也,公说之,婴子不说,公曰不说,遂不观。今翟王子羡之驾也,公不说,婴子说,公因说之。为请,公许之,则是妇人为制也。且不乐治人而乐治马,不厚禄贤人,而厚禄御夫。昔者先君桓公之地狭于今,修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今君一诸侯无能亲也,岁凶年饥,道途死者相望也。君不此忧耻,而惟图耳目之乐,不修先君之功烈,而惟饰驾御之伎,则公不顾民而忘国甚矣。君苟美乐之,诸侯必或效我,君无厚德善政以被诸侯,而易之以僻,此非所以子民、彰名、致远、亲邻国之道也。且贤良废灭孤寡不振而听嬖妾以禄御夫以蓄怨与民为雠之道也。”公曰:“善。”遂不复观,乃罢归翟王子羡,而疏嬖人婴子。

(选自《晏子春秋·景公爱嬖妾随其所欲晏子谏》)

材料二:

司马迁读《晏子春秋》,高之,而莫知其所以为书。或曰:晏子为之,而人接焉。或曰:晏子之后为之。皆非也。吾疑其墨子之徒有齐人者为之。墨好俭,晏子以俭名于世,故墨子之徒尊著其事,以增高为已术者。且其旨多尚同、兼爱、非乐、非攻、节用、非厚葬久丧者,是皆出墨子。又非孔子,好言鬼事,非儒、明鬼,又出墨子。又往往言墨子闻其道而称之,此甚显白者。自刘向、歆、班彪、固父子,皆录之儒家中。甚矣,数子之不详也!盖非齐人不能具其事,非墨子之徒则其言不若是。后之录诸子书者,宜列之墨家。非晏子为墨也,为是书者,墨之道也。

(选自柳宗元《辩(晏子春秋》)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3分)

且贤良废A灭B孤寡C不振D而听嬖妾E以禄御夫以蓄怨F与民G为雠之道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说,高兴,喜悦,与《氓》“士之耽兮,犹可说也”中的“说"词义相同。

B.归,使之归,黜退.与《项脊轩志》“吾妻来归”中的“归”词义不相同。

C.徒,门徒,与《过秦论》“乐毅之徒通其意”中的“徒”词义不相同。

D.书,可指书信,也可指装订成册的著作,文中指后者,即《晏子春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翟王的儿子翟羡靠擅长驾车当了景公的臣子,因为景公和婴子都喜欢观看他驾车.就给了他优厚的俸禄。

B.晏子敢于进谏,借用当年桓公虽然领土狭小,但是整顿法纪.推广政教.从而称霸诸侯的行为指责景公。

C.有人说《晏子春秋》是晏子所写,其他人续编的;也有人说是晏子的后代所写,柳宗元却不认可这些说法。

D.墨子崇尚节俭,晏子也是依靠节俭而闻名的。柳宗元认为墨子门徒对晏子怀有尊敬之感,跟这个原因有关。

13.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君一诸侯无能亲也,岁凶年饥,道途死者相望也。(4分)

(2)又往往言墨子闻其道而称之,此甚显白者。(4分)

14.柳宗元为什么认为《晏子春秋》应该编人墨家请简要概括。(3分)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暑假作业检测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宋襄公与楚人战于涿谷上,宋人既成列矣,楚人未及济,右司马购强趋而谏曰:“楚人众而宋人寡,请使楚人半涉,未成列而击之,必败。”襄公曰:“寡人闻君子曰:‘不重伤,不擒二毛,不推人于险,不迫人于厄,不鼓不成列。’今楚未济而击之,害义。请使楚人毕涉成阵而后鼓士进之。”右司马曰:“君不爱宋民,腹心不完,特为义耳。”公曰:“不反列,且行法。”右司马反列,楚人已成列撰阵矣,公乃鼓之。宋人大败,公伤股,三日而死。此乃慕自亲仁义之祸。夫必恃人主之自躬亲而后民听从,是则将令人主耕以为食,服战雁行也民乃肯耕战,则人主不泰危乎!而人臣不泰安乎!

(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材料二

苏子曰:《春秋》书战,未有若此之严而尽也。宋公,天子之上公。以天子之上公,而当夷狄之微者,至于败绩,宋公之罪,盖可见矣。而《公羊传》以为文王之战不过此,学者疑焉,故不可不辩。

宋襄公非独行仁义而不终者也。以不仁之资资仁者之名尔而宋襄公热鄙子用于次雎之社。君子杀一牛犹不忍,而宋公戕一国君若犬豕然,此而忍为之,天下孰有不忍者耶!泓之役,身败国衄,乃欲以不重伤、不禽二毛欺诸侯。人能纱①其兄之臂以取食,而能忍饥于壶餐者,天下知其不情也。襄公能忍于鄯子,而不忍于重伤二毛,此岂可谓其情也哉

以愚观之,宋襄公,王莽之流。襄公以诸侯为可以名得,王莽以天下为可以文取也。其得丧小大不同,其不能欺天下则同也。其不鼓不成列,不能损襄公之虐;其抱孺子而泣,不能盖王莽之篡。使莽无成则宋襄公,使襄公之得志,亦一莽也。

(节选自苏轼《宋襄公论》,有删改)

①纱:弯转,扭曲。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以不仁A之资B盗C仁者D之名尔E而宋襄公F执鄙子G用H于次睢之社。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指动作已经完成,与《过秦论》“始皇既没”中的“既”词义相同。

B.涉,徒步渡水,与《归去来兮辞并序》“园日涉以成趣”的“涉”词义相同。

C.重伤,指再次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与现在所说的“造成重伤”并不一样。

D.夷狄,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可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襄公率兵与楚国交战,宋国的右司马购强建议,楚国战士比宋国多,如果宋国在楚国人渡河过半还没排好队列时发动攻击,就可以打败他们。

B.宋襄公因不采纳建议而受到右司马的批评,宋襄公命令说,你不回到队列中去就要接受军法处置;待楚国布好阵势再发动进攻,结果被打得大败。

C.宋楚之战,《春秋》写宋襄公以高贵之身去做卑微的事,战败之罪显而易见;《公羊传》却赞誉他如周文王。其中的分歧疑义,苏轼认为有必要辩明。

D.在苏轼看来,宋襄公和王莽类似,宋襄公"不攻击还未列好阵势的敌人",并不能减损他本性暴虐的程度;王莽抱着孺子哭泣,并不能掩盖他篡夺权位的野心。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楚未济而击之,害义。请使楚人毕涉成阵而后鼓士进之。(4分)

(2)使莽无成则宋襄公,使襄公之得志,亦一莽也。(4分)

14.苏轼认为宋襄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这样认为(3分)

湖南省永州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襄子①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曰:“晋阳之事,

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

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

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夫善赏罚者,百官

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襄子

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为人臣者,乘事而

有功则赏。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赏。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

材料二:

陈人有武臣,谓子鲋②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予每探其意

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

人也。”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

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武臣曰:“诺。”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

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

然实诈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

知氏乃亡。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

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矇大道而

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节选自《孔丛子·答问》)

[注]①襄子:赵襄子。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

卿”。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②子鲋:即孔鲋,孔子八世孙。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

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韩非书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

B.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C.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

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上设置有关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职侵权,也没有了奸诈之心,他们履

职行事,有了功劳就能得到赏赐,韩非认为这样才叫"善赏罚"。

B.在武臣看来,韩非与孔子观点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劝善等方面,韩非不一定

就不对,孔子也不一定就合理,韩非也可以称得上是当世圣人。

C.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通过引经据典、

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

D.子鲋对韩非之类的诸子学说闭口不言,充耳不闻,而武臣却深信不疑,进而怀疑

圣人,子鲋对此深感失望,认为武臣是见识短浅,不明大道。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14.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3分)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今有羿、逢蒙①、繁弱②于此,而无弦,则必不能中也。中非独弦也,而弦为弓中之具也。夫立为名亦有具,不得其具,贤虽过汤、武,则劳而无功矣。汤尝约于郼、薄矣,武王尝穷于毕、矣,伊尹尝居于庖厨矣,太公尝隐于钓鱼矣,贤非衰也,智非愚也,皆无其具也。故凡立功名,虽贤,必有其具,然后可成。

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制宓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不可为书。”君曰:“何故?”吏对曰:“宓子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今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传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五岁而言其要。”宓子敬诺,乃得行其术于亶父。三年,巫马旗短褐衣弊裘,而往观化于亶父,见夜渔者,得而舍之。巫马旗问焉,曰:“渔为得也。今子得而舍之,何也?”对曰:“宓子不欲人之取小鱼也。所舍者小鱼也。”巫马旗归,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矣。使民暗行,若有严刑在旁。敢问密子何以至于此?”孔子曰:“丘尝与之言曰:‘诚乎此者刑乎彼。’宓子必行此术于亶父也。”夫宓子之得行此术也,鲁君后得之也。鲁君后得之者,宓子先有其备也。先有其备,岂遽必哉?此鲁君之贤也。

三月婴儿,轩冕于前,弗知欲也;斧钺在后,弗知恶也;慈母之爱,谕焉。诚也。故诚有诚乃合于情,精有精乃通于天。乃通于天水木石之性皆可动也又况于有血气者乎?故凡说与治之务莫若诚。听言哀者,不若见其哭也;听言怒者,不若见其斗也。说与治不诚,其动人心不神。

(节选自《吕氏春秋》)

①羿、逢蒙:《荀子·正论篇》:“羿、逢蒙者,天下之善射者也。”②繁弱:古良弓名。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笔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上打勾。(3分)

乃A通B于C天D水E木F石G之H性I皆J可K动L也M又N况O于P有Q血R气S者T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约,指约定,与《鸿门宴》中“约为婚姻”的“约”字意思相同。

B.伊尹,被商汤封为尹(相当于宰相),曾被庖人收养,乐尧舜之道。

C.“岂遽必哉”的“遽”与《促织》中“遽扑之”的“遽”意思不同。

D.轩冕,分别指卿大夫乘坐的的车和冕服,文中以此比喻官位爵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以善射之人必须拥有良弓和弓弦才能射中目标类比,说明建立功名也必须具备一定条件,然后才可以成功。

B.宓子贱治理亶父时,担心鲁君听信谗言,于是假装干扰两位官吏的书写委婉地向鲁君进行劝诫,成功地说服了鲁君。

C.三年之后,巫马旗故意简装粗服暗地里到亶父去观察宓子贱施行教化的情况,并从人们捕鱼的行为中得到了解析。

D.文末以婴儿能懂得母爱为例探讨宓子贱治理亶父的成功之道,认为劝勉他人、治理政事要赤心诚意才能感化人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

(2)宓子之德至矣。使民暗行,若有严刑在旁。

14.宓子贱能把亶父治理好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

湖南省娄底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8月练习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始吾居乡,有病寒而咳者,问诸医,医以为虫,不治且杀人。取其百金而治之,饮以虫药,攻伐其肾肠,烧灼其体肤,禁切其饮食之美者。期月而百疾作内热恶寒而咳不止累然真虫者也又求于医医以为热授之以寒药旦朝吐之暮夜下之于是始不能食惧而反之,则钟乳、乌喙杂然并进,而漂疽、痈疥、眩瞀之状,无所不至。三易医而疾愈甚。里老父教之曰:“是医之罪,药之过也。子何疾之有!人之生也,以气为主,食为辅。今子终日药不离口,臭味乱于外,而百毒战于内,劳其主,隔其辅,是以病也。子退而休之,谢医却药而进所嗜,气完而食美矣,则夫药之良者,可以一饮而效。”从之,期月而病良已。

昔之为国者亦然。吾观夫秦自孝公以来,至于始皇,立法更制,以镌磨锻炼其民,可谓极矣。萧何、曹参亲见其斫丧之祸,而收其民于百战之余,知其厌苦、憔悴、无聊,而不可与有为也,是以一切与之休息,而天下安。始参为齐相,召长老诸先生问所以安集百姓,而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请之。盖公为言治道贵清净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而舍盖公,用其言而齐大治。其后以其所以治齐者治天下,天下至今称贤焉。

吾为胶西守,知公为邦人也,求其坟墓、子孙而不可得,慨然怀之。师其言,想见其为人,庶几复见如公者。治新寝于黄堂之北,易其弊陋,重门洞开,尽城之南北,相望如引绳,名之日盖公堂。时从宾客僚吏游息其间,而不敢居,以待如公者焉。

(节选自苏轼《盖公堂记》,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期月而百疾作内热/恶寒而咳不止/累然真虫者也/又求于医/医以为热/授之以寒药/旦/朝吐之暮/夜下之/于是始不能食/

B.期月而百疾作/内热恶寒/而咳不止/累然真虫者也/又求于医/医以为热/授之以寒药/旦/朝吐之暮/夜下之/于是始不能食/

C.期月而百疾作/内热恶寒/而咳不止/累然真虫者也/又求于医/医以为热/授之以寒药/旦朝吐之/暮夜下之/于是始不能食/

D.期月而百疾作内热/恶寒而咳不止/累然真虫者也/又求于医/医以为热/授之以寒药/旦朝吐之/暮夜下之/于是始不能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乌喙,此处指中药附子,因为其块茎形似乌鸦的嘴而得名。

B.孝公,指秦孝公,贾谊曾在《过秦论》中称赞他重用商鞅,改革内政。

C.是以,文中指因此,与《陈情表》“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的“是以”词义不相同。

D.引绳,特指木工拉墨线,和“巧匠引绳如解玉”的“引绳”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患风寒咳嗽的乡人为治疗自己的病情找了不同的医生,结果身体时好时坏,最终竟然越来越严重了。

B.乡里老人认为药的味道让病人的味觉变得不正常,服用药物后,药物毒性又损坏了他的内脏功能。

C.从乡人治病一事中感悟到先贤治国理政的道理,并以曹参治齐和辅佐汉朝受人称赞为例佐证。

D.赞美盖公,平时师法他的言论,想象他的为人,并在黄堂的北面整治新的寝室,起名“盖公堂”。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医之罪,药之过也。子何疾之有!

(2)时从宾客僚吏游息其间,而不敢居,以待如公者焉。

14.乡里老人建议病人怎样治好自己的病?请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入学摸底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翟王子美臣于景公以重驾,公观之而不说也。嬖人婴子欲观之,公曰:“及晏子寝病也。”居囿中台上以观之,婴子说之,因为之请曰:“厚禄之!”公许诺。晏子起病而见公,公曰:“翟王子羡之驾,寡人甚说之,请使之示乎”晏子曰:“驾御之事,臣无职焉。”公曰:“寡人一乐之,是欲禄之以万钟,其足乎”对曰:“昔卫士东野之驾也,公说之,婴子不说,公曰不说,遂不观。今翟王子羡之驾也,公不说,婴子说,公因说之。为请,公许之,则是妇人为制也。且不乐治人而乐治马,不厚禄贤人,而厚禄御夫。昔者先君桓公之地狭于今,修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今君一诸侯无能亲也,岁凶年饥,道途死者相望也。君不此忧耻,而惟图耳目之乐,不修先君之功烈,而惟饰驾御之伎,则公不顾民而忘国甚矣。君苟美乐之,诸侯必或效我,君无厚德善政以被诸侯,而易之以僻,此非所以子民、彰名、致远、亲邻国之道也。且贤良废灭孤寡不振而听嬖妾以禄御夫以蓄怨与民为雠之道也。”公曰:“善。”遂不复观,乃罢归翟王子羡,而疏嬖人婴子。

(选自《晏子春秋·景公爱嬖妾随其所欲晏子谏》)

材料二:

司马迁读《晏子春秋》,高之,而莫知其所以为书。或曰:晏子为之,而人接焉。或曰:晏子之后为之。皆非也。吾疑其墨子之徒有齐人者为之。墨好俭,晏子以俭名于世,故墨子之徒尊著其事,以增高为已术者。且其旨多尚同、兼爱、非乐、非攻、节用、非厚葬久丧者,是皆出墨子。又非孔子,好言鬼事,非儒、明鬼,又出墨子。又往往言墨子闻其道而称之,此甚显白者。自刘向、歆、班彪、固父子,皆录之儒家中。甚矣,数子之不详也!盖非齐人不能具其事,非墨子之徒则其言不若是。后之录诸子书者,宜列之墨家。非晏子为墨也,为是书者,墨之道也。

(选自柳宗元《辩(晏子春秋》)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3分)

且贤良废A灭B孤寡C不振D而听嬖妾E以禄御夫以蓄怨F与民G为雠之道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说,高兴,喜悦,与《氓》“士之耽兮,犹可说也”中的“说"词义相同。

B.归,使之归,黜退.与《项脊轩志》“吾妻来归”中的“归”词义不相同。

C.徒,门徒,与《过秦论》“乐毅之徒通其意”中的“徒”词义不相同。

D.书,可指书信,也可指装订成册的著作,文中指后者,即《晏子春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翟王的儿子翟羡靠擅长驾车当了景公的臣子,因为景公和婴子都喜欢观看他驾车.就给了他优厚的俸禄。

B.晏子敢于进谏,借用当年桓公虽然领土狭小,但是整顿法纪.推广政教.从而称霸诸侯的行为指责景公。

C.有人说《晏子春秋》是晏子所写,其他人续编的;也有人说是晏子的后代所写,柳宗元却不认可这些说法。

D.墨子崇尚节俭,晏子也是依靠节俭而闻名的。柳宗元认为墨子门徒对晏子怀有尊敬之感,跟这个原因有关。

13.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君一诸侯无能亲也,岁凶年饥,道途死者相望也。(4分)

(2)又往往言墨子闻其道而称之,此甚显白者。(4分)

14.柳宗元为什么认为《晏子春秋》应该编人墨家请简要概括。(3分)

10.BEG(原文标点:以不仁之资,盗仁者之名尔。而宋襄公执部子,用于次雕之社,)

11.BC“词义相同”错误,文中的“涉”指徒步渡水,“园日涉以成趣”的“涉”指游玩、游览,二者词义不同。)

12.CX“宋襄公以高贵之身去做卑微的事”错误。根据原文“以天子之上公,而当夷狄之微者,至于败绩”,可知宋襄公是“以高贵的身份”与楚国这样卑微的“夷狄”之国打仗,却打了败仗,是有罪的。而不是说宋襄公做了"卑微的事"。)

13.(1)现在楚军还未渡过河就攻击他们,妨害了道义。请让楚国人完全渡过了河排好阵势然后击鼓向他们进攻。(得分点:“济”“害”"鼓”每点1分,句意1分。“济”,渡,过河;“害”,妨害,损害;“鼓”,击鼓使……前进,名词活用为动词。)

(2)假如王莽篡位不成功,他就是一个宋襄公;假如宋襄公得志了,他就是一个王莽。(得分点:“使”和两个判断句每点1分,句意1分。"使",假使,假如:“使葬无成则宋襄公”,判断句,用“则”表判断:“亦一葬也”,判断句,用“也"表判断。)

14.第一问:苏轼认为宋襄公是一个想用不仁的手段窃取“仁者”的美名的人。(1分)

第二问:①宋襄公杀害鄙国的国君部子,就像居杀猪狗一样,毫无仁义之心。②宋襄公是想用仁义的名声骗取诸侯霸主的地位。(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解析,只要言之成理,可的情给分)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暑假作业检测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宋襄公与楚人战于涿谷上,宋人既成列矣,楚人未及济,右司马购强趋而谏曰:“楚人众而宋人寡,请使楚人半涉,未成列而击之,必败。”襄公曰:“寡人闻君子曰:‘不重伤,不擒二毛,不推人于险,不迫人于厄,不鼓不成列。’今楚未济而击之,害义。请使楚人毕涉成阵而后鼓士进之。”右司马曰:“君不爱宋民,腹心不完,特为义耳。”公曰:“不反列,且行法。”右司马反列,楚人已成列撰阵矣,公乃鼓之。宋人大败,公伤股,三日而死。此乃慕自亲仁义之祸。夫必恃人主之自躬亲而后民听从,是则将令人主耕以为食,服战雁行也民乃肯耕战,则人主不泰危乎!而人臣不泰安乎!

(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材料二

苏子曰:《春秋》书战,未有若此之严而尽也。宋公,天子之上公。以天子之上公,而当夷狄之微者,至于败绩,宋公之罪,盖可见矣。而《公羊传》以为文王之战不过此,学者疑焉,故不可不辩。

宋襄公非独行仁义而不终者也。以不仁之资资仁者之名尔而宋襄公热鄙子用于次雎之社。君子杀一牛犹不忍,而宋公戕一国君若犬豕然,此而忍为之,天下孰有不忍者耶!泓之役,身败国衄,乃欲以不重伤、不禽二毛欺诸侯。人能纱①其兄之臂以取食,而能忍饥于壶餐者,天下知其不情也。襄公能忍于鄯子,而不忍于重伤二毛,此岂可谓其情也哉

以愚观之,宋襄公,王莽之流。襄公以诸侯为可以名得,王莽以天下为可以文取也。其得丧小大不同,其不能欺天下则同也。其不鼓不成列,不能损襄公之虐;其抱孺子而泣,不能盖王莽之篡。使莽无成则宋襄公,使襄公之得志,亦一莽也。

(节选自苏轼《宋襄公论》,有删改)

①纱:弯转,扭曲。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以不仁A之资B盗C仁者D之名尔E而宋襄公F执鄙子G用H于次睢之社。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指动作已经完成,与《过秦论》“始皇既没”中的“既”词义相同。

B.涉,徒步渡水,与《归去来兮辞并序》“园日涉以成趣”的“涉”词义相同。

C.重伤,指再次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与现在所说的“造成重伤”并不一样。

D.夷狄,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可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襄公率兵与楚国交战,宋国的右司马购强建议,楚国战士比宋国多,如果宋国在楚国人渡河过半还没排好队列时发动攻击,就可以打败他们。

B.宋襄公因不采纳建议而受到右司马的批评,宋襄公命令说,你不回到队列中去就要接受军法处置;待楚国布好阵势再发动进攻,结果被打得大败。

C.宋楚之战,《春秋》写宋襄公以高贵之身去做卑微的事,战败之罪显而易见;《公羊传》却赞誉他如周文王。其中的分歧疑义,苏轼认为有必要辩明。

D.在苏轼看来,宋襄公和王莽类似,宋襄公"不攻击还未列好阵势的敌人",并不能减损他本性暴虐的程度;王莽抱着孺子哭泣,并不能掩盖他篡夺权位的野心。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楚未济而击之,害义。请使楚人毕涉成阵而后鼓士进之。(4分)

(2)使莽无成则宋襄公,使襄公之得志,亦一莽也。(4分)

14.苏轼认为宋襄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这样认为(3分)

10.BEG(原文标点:以不仁之资,盗仁者之名尔。而宋襄公执部子,用于次雎之社。)

11.BC“词义相同”错误,文中的“涉”指徒步渡水,“园日涉以成趣”的“沙”指游玩,游览,二者词义不同。)

12.CC“宋襄公以高贵之身去做卑微的事”错误。根据原文“以天子之上公,而当夷狄之微者,至于败绩”,可知宋襄公是“以高贵的身份”与楚国这样卑微的“夷狱”之国打仗,却打了败仗,是有罪的。而不是说宋襄公做了“卑微的事”。)

13.(1)现在楚军还未渡过河就攻击他们,妨害了道义。请让楚国人完全渡过了河排好阵势然后击鼓向他们进攻。(得分点:“济”“害”"鼓”每点1分,句意1分。“济”,渡,过河;“害”,妨害,损害;“鼓",击鼓使……前进,名词活用为动词。)

(2)假如王莽篡位不成功,他就是一个宋襄公;假如宋襄公得志了,他就是一个王莽。(得分点:“使”和两个判断句每点1分,句意1分。"使",假使,假如:“使莽无成则宋襄公”,判断句,用“则”表判断:“亦一葬也”,判断句,用“也"表判断。)

14.第一问:苏轼认为宋襄公是一个想用不仁的手段窃取“仁者”的美名的人。(1分)

第二问:①宋襄公杀害鄙国的国君鄙子,就像居杀猪狗一样,毫无仁义之心。②宋襄公是想用仁义的名声骗取诸侯霸主的地位。(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解析,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材料一:

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涿谷交战。宋国人已摆好阵势,楚国人还没有完全过河,宋国的右司马购强小步快跑过来劝谏说:“楚国人多而宋国人少,请求(让军人)在楚国人渡河过半还没有排好队列时向他们攻击,一定可以打败他们。”宋襄公说:“我听君子说:‘不重复伤害伤兵,不捉须发斑白的老人,不把人推向危险的地方,不逼迫人到困苦的地步,不击鼓向没有排好阵列的敌军进攻。’现在楚军还未渡过河就攻击他们,妨害了道义。请让楚国人完全渡过了河排好阵势然后击鼓向他们进攻。”右司马说:“您不爱惜宋国的民众,不保全国家的根本,只不过要表现自己的仁义罢了。”宋襄公说:“不回到你的队列里去,我将按军法处置你。”右司马回到队列里,楚国人已排好队列构成了阵势,宋襄公这才击鼓进攻。宋国人大败,宋襄公被射伤了大腿,过了三天就死了。这就是追求亲自实行仁义的祸害。一定要依靠君主亲自去做而后民众才能听从,这样就要让君主耕种田地为自己谋食、排在队伍的行列里行军打仗民众才肯耕战,那么君主不是太危险了吗而臣子不是太安全了吗

材料二:

苏轼认为:《春秋》记载战争,没有像这样严谨而且全面的了。宋襄公,是周朝天子(最为敬重)的上公。以天子尊敬的上公身份,去抵挡夷狄这样的卑微者,最终打了败仗,宋公的罪过显而易见了。而《公羊传》认为文王之战不过如此,学者们对此有怀疑,所以我不能不加以辩明。

宋襄公不仅仅是行仁义而不能善终的人。他是以不仁的本质,窃取“仁者”的美名罢了。而宋襄公捉拿鄙国的国君酆子,并将他杀害用来祭祀睢水的神庙。君子杀一头牛尚且不忍心,而宋襄公杀害一国的君主就像屠杀猪狗一样。这样的事情都忍心干得出来,天下的事情还有什么(是他)不忍心干的呢!泓水之战,宋襄公负伤,宋国受到重创,竟然想以“不使受伤的敌人再次受伤,不捉拿白发老人”为借口来欺骗各国诸侯。一个人能扭伤他兄弟的手臂夺取食物,却能够对着饭食忍饥挨饿,天下人都知道这不合情理。宋襄公能够忍心杀害鄙子,却不忍心攻击受伤之人和老年人,这难道可以说是合情合理吗

在我看来,宋襄公就是王莽这类人。宋襄公以为诸侯的霸主地位可以通过名声取得,王莽以为天下可以凭文诏获取。他们得失大小不同,但不能欺骗天下则是相同的。宋襄公不攻击还未列好阵势的敌人,并不能减损他本性暴虐的程度;王莽抱着孺子哭泣,并不能掩盖他篡夺权位的野心。假如王莽篡位不成功,他就是一个宋襄公;假如宋襄公得志了,他就是一个王莽。

湖南省永州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襄子①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曰:“晋阳之事,

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

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

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夫善赏罚者,百官

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襄子

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为人臣者,乘事而

有功则赏。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赏。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

材料二:

陈人有武臣,谓子鲋②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予每探其意

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

人也。”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

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武臣曰:“诺。”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

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

然实诈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

知氏乃亡。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

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矇大道而

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节选自《孔丛子·答问》)

[注]①襄子:赵襄子。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

卿”。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②子鲋:即孔鲋,孔子八世孙。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

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韩非书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

B.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C.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

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上设置有关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职侵权,也没有了奸诈之心,他们履

职行事,有了功劳就能得到赏赐,韩非认为这样才叫"善赏罚"。

B.在武臣看来,韩非与孔子观点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劝善等方面,韩非不一定

就不对,孔子也不一定就合理,韩非也可以称得上是当世圣人。

C.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通过引经据典、

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

D.子鲋对韩非之类的诸子学说闭口不言,充耳不闻,而武臣却深信不疑,进而怀疑

圣人,子鲋对此深感失望,认为武臣是见识短浅,不明大道。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14.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3分)

10.(3分)CEG11.(3分)B12.(3分)C

13.(8分)

(1)(4分)我的群臣没有不对我有骄傲轻慢之意的,只有高赫没有失去君臣之间的礼节,因此把他放在前面。

(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骄侮”“先”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4分)请允许我大体说说一隅之见,先生您细察一下它是否真实(可信)。

(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请”“审”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赵襄子奖赏群臣时,孔子已经去世很多年,不可能对此表述意见。(细则:要抓住

事实依据,再评价。“孔子去世很多年”的信息2分。)

(评分参考: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解析,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赵襄子被围困于晋阳城中,解围后,赏赐有功的五个人,第一个受赏赐的是高赫。张

孟谈说:"晋阳城解围的事,高赫没有大功,现在第一个赏他,为什么?"赵襄子回答说:"

晋阳被围的时候,我的国家形势危急,社稷危亡啊。我的群臣们对我都有骄傲轻侮之意,

只有高赫没有失去君臣应有的礼节,因此先赏赐他。"孔子听到后说:"这是善于赏赐啊,

赵襄子!奖赏一个人而使天下做臣子的都不敢失礼了。"有人说:孔子不懂得什么是善于赏

赐。懂得赏赐的,百官不敢(超越自己的职权)侵犯他人职守,群臣不敢失去君臣的礼节。主上设置了有关法令,而臣下没有奸诈的想法。如果这样,就可以叫做懂得赏罚了。赵襄

子有君臣亲密的恩泽,执行着令行禁止的法令,如果还有骄傲侮慢的臣下,这是赵襄子失

去了处罚的原则。做臣下的,参议政事有功就赏。现在高赫仅仅因为不骄傲侮慢,赵襄子

就赏赐他,这就赏赐错了。所以说,孔子不懂得善于奖赏的道理。

材料二:

陈国有个武将,对子鲍说:"韩非子制定法律,和夫子的理论截然不同之处太多了。我

经常探索他们的意图并比对他们的行为观察,经过长时间后,我发现他们在止恶劝善这方

面,韩氏未必错误,孔氏也未必正确。像韩非这样的人,也是当世的圣人。"子鲋回答说:

"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那些生来好事而又喜欢穿凿附

会的人,在言谈中一定引经据典来自我修饰,援引圣贤的事例来标榜自我贤能,妄图以此

取信于那些愚昧无知的人,进而达到传播他的说辞的目的。像诸子的著作,其中的义理都

是这样。请允许我简略地说其中的一小部分,您来仔细考察它真实与否。"武将说;"好的。"子鲋说:"从前赵国和韩国一起攻打知氏,赵襄子先奖赏臣子然后才有战果。韩非子在他

的书中说,孔子赞赏赵襄子的做法,以此来强调"礼"的根本,然后在书中批驳孔子的看法,

难道不像是真的吗?然而这其实是欺骗。如何能够证明这一点呢?早年先君在哀公十六年

四月己丑日去世,直到哀公二十七年时荀瑶与韩国、赵国、魏国攻打郑国,遇到了陈恒而

返回,而这时夫子已经去世了十一年,而晋四卿都还活着。后来在悼公十四年,知氏才灭

亡。这两个事件之间相隔很久,韩非子竟然提到了它们,没有一点惭愧之意。所以世上有

很多无事生非的人,这都是韩非的罪过。因此我对这些旁门左道的道理保持沉默、不去听

取诸子的言说已经很久了。而你却使用以测日影的仪器来测量天空,用手指来测量深渊,

失明于大道而不觉悟,相信谎言而怀疑圣人,恐怕不是我所期望的。"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今有羿、逢蒙①、繁弱②于此,而无弦,则必不能中也。中非独弦也,而弦为弓中之具也。夫立为名亦有具,不得其具,贤虽过汤、武,则劳而无功矣。汤尝约于郼、薄矣,武王尝穷于毕、矣,伊尹尝居于庖厨矣,太公尝隐于钓鱼矣,贤非衰也,智非愚也,皆无其具也。故凡立功名,虽贤,必有其具,然后可成。

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制宓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不可为书。”君曰:“何故?”吏对曰:“宓子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今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传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五岁而言其要。”宓子敬诺,乃得行其术于亶父。三年,巫马旗短褐衣弊裘,而往观化于亶父,见夜渔者,得而舍之。巫马旗问焉,曰:“渔为得也。今子得而舍之,何也?”对曰:“宓子不欲人之取小鱼也。所舍者小鱼也。”巫马旗归,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矣。使民暗行,若有严刑在旁。敢问密子何以至于此?”孔子曰:“丘尝与之言曰:‘诚乎此者刑乎彼。’宓子必行此术于亶父也。”夫宓子之得行此术也,鲁君后得之也。鲁君后得之者,宓子先有其备也。先有其备,岂遽必哉?此鲁君之贤也。

三月婴儿,轩冕于前,弗知欲也;斧钺在后,弗知恶也;慈母之爱,谕焉。诚也。故诚有诚乃合于情,精有精乃通于天。乃通于天水木石之性皆可动也又况于有血气者乎?故凡说与治之务莫若诚。听言哀者,不若见其哭也;听言怒者,不若见其斗也。说与治不诚,其动人心不神。

(节选自《吕氏春秋》)

①羿、逢蒙:《荀子·正论篇》:“羿、逢蒙者,天下之善射者也。”②繁弱:古良弓名。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笔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上打勾。(3分)

乃A通B于C天D水E木F石G之H性I皆J可K动L也M又N况O于P有Q血R气S者T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约,指约定,与《鸿门宴》中“约为婚姻”的“约”字意思相同。

B.伊尹,被商汤封为尹(相当于宰相),曾被庖人收养,乐尧舜之道。

C.“岂遽必哉”的“遽”与《促织》中“遽扑之”的“遽”意思不同。

D.轩冕,分别指卿大夫乘坐的的车和冕服,文中以此比喻官位爵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以善射之人必须拥有良弓和弓弦才能射中目标类比,说明建立功名也必须具备一定条件,然后才可以成功。

B.宓子贱治理亶父时,担心鲁君听信谗言,于是假装干扰两位官吏的书写委婉地向鲁君进行劝诫,成功地说服了鲁君。

C.三年之后,巫马旗故意简装粗服暗地里到亶父去观察宓子贱施行教化的情况,并从人们捕鱼的行为中得到了解析。

D.文末以婴儿能懂得母爱为例探讨宓子贱治理亶父的成功之道,认为劝勉他人、治理政事要赤心诚意才能感化人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

(2)宓子之德至矣。使民暗行,若有严刑在旁。

14.宓子贱能把亶父治理好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

10.DIM11.A12.B

13.(1)我扰乱宓子,使宓子不能实行自己的主张,这样的事一定多次发生过了。

(2)宓子的德政达到极点了,他能让人们私底下做事,就像有严刑在身旁一样(不敢为非作歹)。

14.①宓子贱实行了孔子“诚乎此者刑乎彼”的治理主张;②鲁国国君纳谏如流,让宓子贱全权治理;③宓子贱事先有所准备,能使鲁国国君领悟到自己的干扰使得宓子贱不能实行主张。

湖南省娄底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8月练习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始吾居乡,有病寒而咳者,问诸医,医以为虫,不治且杀人。取其百金而治之,饮以虫药,攻伐其肾肠,烧灼其体肤,禁切其饮食之美者。期月而百疾作内热恶寒而咳不止累然真虫者也又求于医医以为热授之以寒药旦朝吐之暮夜下之于是始不能食惧而反之,则钟乳、乌喙杂然并进,而漂疽、痈疥、眩瞀之状,无所不至。三易医而疾愈甚。里老父教之曰:“是医之罪,药之过也。子何疾之有!人之生也,以气为主,食为辅。今子终日药不离口,臭味乱于外,而百毒战于内,劳其主,隔其辅,是以病也。子退而休之,谢医却药而进所嗜,气完而食美矣,则夫药之良者,可以一饮而效。”从之,期月而病良已。

昔之为国者亦然。吾观夫秦自孝公以来,至于始皇,立法更制,以镌磨锻炼其民,可谓极矣。萧何、曹参亲见其斫丧之祸,而收其民于百战之余,知其厌苦、憔悴、无聊,而不可与有为也,是以一切与之休息,而天下安。始参为齐相,召长老诸先生问所以安集百姓,而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请之。盖公为言治道贵清净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而舍盖公,用其言而齐大治。其后以其所以治齐者治天下,天下至今称贤焉。

吾为胶西守,知公为邦人也,求其坟墓、子孙而不可得,慨然怀之。师其言,想见其为人,庶几复见如公者。治新寝于黄堂之北,易其弊陋,重门洞开,尽城之南北,相望如引绳,名之日盖公堂。时从宾客僚吏游息其间,而不敢居,以待如公者焉。

(节选自苏轼《盖公堂记》,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期月而百疾作内热/恶寒而咳不止/累然真虫者也/又求于医/医以为热/授之以寒药/旦/朝吐之暮/夜下之/于是始不能食/

B.期月而百疾作/内热恶寒/而咳不止/累然真虫者也/又求于医/医以为热/授之以寒药/旦/朝吐之暮/夜下之/于是始不能食/

C.期月而百疾作/内热恶寒/而咳不止/累然真虫者也/又求于医/医以为热/授之以寒药/旦朝吐之/暮夜下之/于是始不能食/

D.期月而百疾作内热/恶寒而咳不止/累然真虫者也/又求于医/医以为热/授之以寒药/旦朝吐之/暮夜下之/于是始不能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乌喙,此处指中药附子,因为其块茎形似乌鸦的嘴而得名。

B.孝公,指秦孝公,贾谊曾在《过秦论》中称赞他重用商鞅,改革内政。

C.是以,文中指因此,与《陈情表》“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的“是以”词义不相同。

D.引绳,特指木工拉墨线,和“巧匠引绳如解玉”的“引绳”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患风寒咳嗽的乡人为治疗自己的病情找了不同的医生,结果身体时好时坏,最终竟然越来越严重了。

B.乡里老人认为药的味道让病人的味觉变得不正常,服用药物后,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