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消息二则》习题课件_第1页
第1课《消息二则》习题课件_第2页
第1课《消息二则》习题课件_第3页
第1课《消息二则》习题课件_第4页
第1课《消息二则》习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新闻世界1消息二则毛泽东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掌握新闻(消息)的相关知识,整体感知两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等写作特点。3.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感悟正义之师的强大力量。学习导航⁠渡江

必胜略写辉煌整体认知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通过全面报道闻名中外的

渡江战役

⁠的概况,分析了

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

⁠的根本原因,表现了全党全军团结一心、同仇敌忾、所向无敌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渡江战役

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

2.《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非常凝练,文中第四句的描写有无必要?有什么表达效果?①必要性:这一句描写很有必要,它从我方的角度补充展现了战斗的情况(前一句是从敌方角度来写),全面表现了第一天的战斗。②表达效果:“风平浪静”“万船齐发”“直取对岸”既是客观的描写,又传达出作者的兴奋和喜悦。同时,作者用精短的描写展现了我军作战的整体态势,而不去具体地铺叙、说明,收到了以少胜多的效果,非常凝练。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cuīkūlāxiǔ(

摧枯拉朽

),军无斗志,纷纷kuìtuì(

溃退

)。(2)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xièqì(

泄气

)。摧枯拉朽溃退泄气学习任务语言运用(3)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dūzhàn(

督战

),不起丝毫作用。(4)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yàosài(

要塞

),封锁长江。(5)我军前锋,yèyǐ(

业已

)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6)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ruìbùkědāng(

锐不可当

)。督战要塞业已锐不可当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那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入侵东北地区,二十万东北军纷纷往关内溃.退.。B.他从后视镜中看见大家有的摇头,有的干脆躺在雪地里,显然大家也都泄.气.了。C.辛亥革命以摧.枯.拉.朽.之势,摧毁了清王朝,也结束了中国绵延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D.执法部门严厉打击了不法分子锐.不.可.当.的造假势头,极大地净化了我市的食品市场。D【解析】A项,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B项,泄气:失去信心和干劲。C项,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D项,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句中用来形容不法分子属褒贬失当。故选D。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在那些父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的孩子身上,往往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抗挫折能力更突出。(删去“在”和“身上”)B.调研数据显示,家庭环境的全面改善和家庭成员的悉心照顾,可以有效降低老年人跌倒的发生。(将“发生”改为“发生率”)C.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分水下考古现场发掘史、海上丝绸之路史和水下考古史三个固定陈列部分组成,并已建设南海I号考古与文物研究辅助中心。(将“建设”改为“打造”)D.在生命的最后十五年,他倾尽财力与智慧,去推广并探索这项科技发明。(“推广”和“探索”互换位置)C【解析】C项“分……”“由……组成”两种句式杂糅,可删去“组成”,或将第一个“分”改为“由”。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材料一大年初一,由著名导演徐克导演的历史战争题材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作为电影《长津湖》的姊妹篇,《长津湖之水门桥》结构紧凑,战斗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场面宏大,特效震撼,吸引了众多影迷走进电影院观看,点燃了大家的爱国情怀。材料二下面是网友收集的电影《长津湖》中最让人触动的6句台词:①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②让敌人看得起你,那才是本事。③战斗会非常艰苦,但我们要争取胜利。④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完了,后辈就不用打了。⑤希望下一代,能够生长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年代。⑥几百万老百姓的儿子一接命令就出发,我为什么不能?——毛岸英(1)给材料一中的新闻拟写一个合适的标题,不超过20字。示例:热映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点燃观众爱国情怀(2)材料二中的台词,哪一句最能打动你?试说明理由。示例:第④句最让我感动。这句话中蕴含着先辈们浴血奋战、慷慨奉献的胆识与决心,饱含着对祖国对后辈炽热的情怀。新时代的我们更应珍惜先辈们用血和泪创造的幸福生活,并铭记这段历史,砥砺前行!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经过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紧张的准备之后,于1944年5月11日启动腾冲反攻战。将士们以决死战场的勇气,发誓要夺回腾冲。占守在高黎贡山的日本军队主力部队凭险死守。远征军以________的攻势,经过9个日夜的血战,日军kuìtuì,远征军的旗帜插上了高黎贡山顶。又经十余日的________战斗,远征军攻进腾北附近。日军________,急调其他5个联队火速增援,开展反扑。又经过20多天鏖战,大批日军纷纷xièqì,远征军再以cuīkūlāxiǔ之势,乘胜攻下腾北敌军中心据点桥头,并沿龙川江南下,扫清残敌。(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kuìtuì(

)

②xièqì(

)

③cuīkūlāxiǔ(

)溃退泄气摧枯拉朽(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攻无不克激烈狗急跳墙B.锐不可当猛烈急中生智C.攻无不克猛烈急中生智D.锐不可当激烈狗急跳墙D【解析】攻无不克:只要攻打,没有打不下来的,形容英勇善战,所向无敌。也比喻能力高强,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锐不可当”强调来势中有一股不可阻挡的锐气,常用来形容进攻的态势,根据句中的“攻势”一词,第一空应填“锐不可当”。激烈:(动作、言论等)剧烈。猛烈:气势大,力量大。“战斗”属于动作,只能用“激烈”形容,因此第二空应填“激烈”。狗急跳墙:比喻走投无路时不顾一切地行动。贬义词。急中生智:在紧急中想出好的应付办法。褒义词。根据文段的立场和感情色彩,第三空应填“狗急跳墙”。故选D。(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经过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紧张的准备之后,于1944年5月11日发动腾冲反攻战。B.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在经过紧张的准备之后,于1944年5月11日发动腾冲反攻战。C.在经过紧张的准备之后,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于1944年5月11日启动腾冲反攻战。D.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在经过紧张的准备之后,于1944年5月11日启动腾冲反攻战。B【解析】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①语序不当。应把“在经过”移至“紧张的准备”之前;或把主语“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移至“于”之前。②动宾搭配不当。“启动”不能和“反攻战”搭配,可以把“启动”改为“发动”“打响”等。故选B。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文后各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文学阅读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6.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画线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这是消息的导语部分。作用:简明扼要地概括全文的核心内容(或是对全文内容的整体概括)。7.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1)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至发电时止”强调时间仅限制在发电文的时间之前,体现了新闻的及时性。这里适当采用文言字词,使句子不拖沓,体现了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精练。(2)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歼灭”与“击溃”词义有区别,“歼灭”指消灭(敌人),“击溃”指打垮或打散,不能一概说歼灭或一概说击溃,充分体现了用词的准确。8.文章在写三路大军的战况时,详写东路军,略写中路军和西路军。请你结合全文说说这样的详略安排有什么好处。①详略得当,更能突出文章中心。②详写东路军战况是因为东路遭遇之敌防线巩固、抵抗较为顽强,并且该地区战略意义重要。这样的详略安排更能突出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9.结合本则消息的写作背景和内容,分析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本消息撰写于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毛主席亲自撰写报道战况,给全国人民和全军战士以极大的鼓舞,表达了作者对敌军的藐视,对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的赞美之情。⁠阅读下面两则消息,回答问题。(一)

⁠中新社沈阳9月16日电(记者

王景巍)16日上午,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由中国空军专机从韩国接回辽宁沈阳,88位志愿军烈士遗骸及837件相关遗物回到祖国怀抱。当天,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举行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中国连续三年派出运­20专机迎接志愿军烈士回家。思辨阅读11时许,运送烈士棺椁的运­20专机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以“过水门”礼节迎接,两架伴飞护航的歼­20战机进行超低空飞行。运­20接迎、歼­20护航,阔别故土70余载,祖国用最隆重的方式给予英雄最高礼遇,迎接英雄归来。16日中午,迎回仪式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举行。仪式现场气氛庄重,现场奏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志愿军烈士遗骸的棺椁覆盖着鲜红的五星红旗,到场迎接的解放军官兵军容威严,持枪伫立。多名志愿军老战士、烈士亲属冒雨参加迎回仪式,他们眼含热泪,与现场全体人员一起向烈士遗骸三鞠躬。仪式结束后,志愿军烈士遗骸棺椁被护送前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17日上午,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将在此举行。72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浴血奋战、保家卫国,十九万七千多名英雄儿女长眠异国他乡。72年沧海桑田,但祖国人民从未忘记。根据中韩两国领导人在2013年达成的共识,从2014年到2022年,中国已用最高礼遇迎接九批共913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选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二)山河已无恙,英雄请安息!人民日报沈阳9月17日电(记者

胡婧怡、刘佳华)

⁠10时许,军乐队奏响《思念曲》,安葬仪式正式开始。在解放军战士持枪护卫下,礼兵护送志愿军烈士棺椁缓缓步入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下沉式纪念广场,全场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魂兮归来,嘉名孔彰;魂兮归来,万古流芳。退役军人事务部党组书记、部长裴金佳致祭文。全体人员向志愿军烈士三鞠躬,27名礼兵鸣枪12响,向英烈致以崇高的敬意。《思念曲》再次奏响,礼兵抬起志愿军烈士棺椁,绕广场半周,缓缓走向安葬地宫。全场人员肃穆站立,凝视棺椁,送别英雄。参加仪式的人们排起长队,向烈士献花致敬,并瞻仰烈士英名墙。参加仪式的沈阳市皇姑区陵西小学六年级学生袁沐阳说:“这次仪式让我更加了解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更加了解‘最可爱的人’。我将以先烈们为榜样,努力学习,回报祖国。”(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0.小南在阅读这两则消息时认为“中新社沈阳9月16日电(记者

王景巍)”“人民日报沈阳9月17日电(记者

胡婧怡

刘佳华)”这部分内容可以删去。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不同意。这部分是消息的电头部分,交代了发电单位、发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