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湖南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解析)文学类文本阅读
湖南省部分校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非攻(节选)
鲁迅
墨子回到自己的房里,在壁厨里摸出一把盐渍藜菜干,一柄破铜刀,另外找了一张破包袱,等耕柱子端进蒸熟的窝窝头来,就一起打成一个包裹。衣服却不打点,也不带洗脸的手巾,只把皮带紧了一紧,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的走了。
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颗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就这样的到了都城。城墙很破旧;城里面也很萧条,但也很平静;店铺都贴着减价的条子,然而并不见买主,可是店里也并无怎样的货色;街道上满积着又细又粘的黄尘。
“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
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歇下来,在一个农家的檐下睡到黎明,起来仍复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到得下午,他坐在一株小小的槐树下,打开包裹来吃午餐,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过来了。到得临近,那人就歇下车子,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声“先生”,一面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
“这是什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
“是沙,防云梯的。”
“别的准备怎么样?”
“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肯的没有。还是讲空话的多……”“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
“和他很难说,”管黔敖怅怅的答道,“他在这里做了两年官,不大愿意和我们说话了……”
“禽滑厘呢?”
“他可是很忙。刚刚试验过连弩,现在恐怕在西关外看地势,所以遇不着先生。先生是到楚国去找公输般的罢?”
“不错,”墨子说,“不过他听不听我,还是料不定的。你们仍然准备着,不要只望着口舌的成功。”
管黔敖点点头,看墨子上了路,目送了一会,便推着小车,吱吱嘎嘎的进城去了。
……
楚国的郢城可是不比宋国:街道宽阔,房屋也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雪白的麻布,通红的辣椒,斑斓的鹿皮,肥大的莲子。走路的人,虽然身体比北方短小些,却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好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
他再向中央走,是一大块广场,摆着许多摊子,拥挤着许多人。只听得轰的一声,大家都唱了起来,原来是有名的赛湘灵已经开始在唱她的《下里巴人》,所以引得全国中许多人同声应和了。他拔步再往远处跑,到处都在唱。
楚王看见公输般首先放下木片,脸上露出扫兴的神色,就知道他攻守两面,全都失败了。楚王也觉得有些扫兴。
“我知道怎么赢你的,”停了一会,公输般讪讪的说,“但是我不说。”
“我也知道你怎么赢我的,”墨子却镇静的说,“但是我不说。”
“你们说的是些什么呀?”楚王惊讶着问道。
“公输子的意思,”墨子旋转身去,回答道,“不过想杀掉我,以为杀掉我,宋就没有人守,可以攻了。然而我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拿了我的守御的器械,在宋城上,等候着楚国来的敌人。就是杀掉我,也还是攻不下的!”
“真好法子!”楚王说,“那么,我也就不去攻宋罢。”
时候已是下午,当主客谈笑之间,午餐也摆好了,有鱼,有肉,有酒。墨子不喝酒,也不吃鱼,只吃了一点肉。公输般独自喝着酒,看见客人不大动刀匕,过意不去,只好劝他吃辣椒:
“请呀请呀!”他指着辣椒酱和大饼,恳切的说,“你尝尝,这还不坏。……”
公输般喝过几杯酒,更加高兴了起来。“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说。
“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
“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老乡,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
他说着就跳起来,跑进后房去,好像是在翻箱子。不一会,又出来了,手里拿着一只木头和竹片做成的喜鹊,交给墨子,口里说道:
“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
“可是还不及木匠做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他削三寸的木头,就可以载重五十石。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
“哦,我忘记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
墨子说着,便取了小包裹,向主人告辞;公输般知道他是留不住的,只得放他走。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
墨子在归途上,是走得较慢了,一则力乏,二则脚痛,三则干粮已经吃完,难免觉得肚子饿,四则事情已经办妥,不像来时的匆忙。然而比来时更晦气: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检了两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国队,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
一九三四年八月作
[注]①文中提到的耕柱子、曹公子、管黔敖、禽滑厘,都是墨翟的弟子。②赛湘灵,根据传说中湘水的女神湘灵而虚拟的人名。③公输般,般或作班,春秋时鲁国人,又称鲁班,曾发明创造若干奇巧的器械。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看到宋国贫弱凋敝景象时的心理活动,可以看出墨子关心民命、厌恶侵略战争的伟大的人道主义的高尚心灵。
B.墨子的徒弟管黔敖、禽滑厘等贯彻墨子“不可只望口舌的成功”的思想,切实备战,做好防御工作,是“止楚攻宋”成功的前提。
C.公输般“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说明他也认为自己的技艺比不上做车轮的木匠,要努力提高技艺,以防“饭碗敲碎”。
D.结尾写为宋国奔波的墨子归来时,却遭遇搜身、募捐、避雨不得而鼻塞的尴尬经历,在诙谐幽默中引人深思,深化了小说主旨。
7.对关于楚国郢城两段描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前面对宋国的描写形成对比,用楚国的相对富裕来衬托弱小的宋国的贫穷、破败,预示宋国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的失败命运。
B.对楚国的物产和楚人身材等的具体描绘,和下文公输般辣椒酱就大饼的饮食方式,符合小说对地域和人物特征的设定,更有真实感。
C.对赛湘灵演唱现场的描写,某种程度上调整了小说的情节节奏,让之前笼罩在紧张的战争阴影中的情节有了短暂的舒缓。
D.用衣着干净的楚人衬托穿着“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的墨子,更突出墨子身体力行、务实苦干、反抗侵略、热爱和平的大义形象。
8.文中的墨子是一个“中国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小说是如何突出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具体说明。
9.一般认为,这篇小说“在着重发掘历史精神的用意中,是为了执着现实的战斗”,因此也就带有比较明显的“干预生活”的意图。请结合文本,谈谈本文是如何体现“干预生活”的特点的。
湖南省九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联考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岁寒三友(节选)
汪曾祺
这三个人是:王瘦吾、陶虎臣、靳彝甫。王瘦吾原先开绒线店,陶虎臣开炮仗店,靳彝甫是个画画的。他们是从小一块长大的。这是三个说上不上,说下不下的人。既不是缙绅先生,也不是引车卖浆者流。他们的日子时好时坏。好的时候桌上有两个菜,一荤一素,还能烫二两酒:坏的时候,喝粥,甚至断炊。三个人的名声倒都是好的。
靳彝甫和陶虎臣住在一条巷子里,相隔只有七八家。谁家的火灭了,孩子拿了一块劈柴,就能从另一家引了火来。他家很好认,门口钉着一块铁皮的牌子,红地黑字:“靳彝甫画寓”。
这城里画画的,有三种人。
一种是画家。这种人大都有田有地,不愁衣食,作画只是自己消遣,或作为应酬的工具。他们的画是不卖钱的。求画的人只是送几件很高雅的礼物。或一坛绍兴花雕,或火腿、鲥鱼、白沙枇杷,或一套讲究的宜兴紫砂茶具,或两大盆正在茁箭子的建兰。他们的画,多半是大写意,或半工半写。工笔画他们是不耐烦画的,也不会。
一种是画匠。他们所画的,是神像。画得最多的是“家神菩萨。”这“家神菩萨”是一个大家族:头一层是南海观音的一伙,第二层是玉电大帝和他的朝臣,第三层是关帝老爷和周仓、关平,最下一层是财神爷。他们也在玻璃的反面用油漆画福禄寿三星,作插屏,他们是在制造一种商品,不是作画。而且是流水作业,描花纹的是一个人,“开脸”的是一个人,着色的是另一个人。他们的作坊,叫做“画匠店”。
靳彝甫两者都不是。也可以说是介乎两者之间的那么一种人比较贴切些,应该称之为“画师”,不过本地无此说法,只是说“画画的”。他是靠卖画吃饭的,但不像画匠店那样在门口设摊或批发给卖门神“欢乐”的纸店,他是等人登门求画的(所以挂“画寓”的招牌)。他的画按尺论价,大青大绿另加,可以点题。来求画的,多半是茶馆酒肆、茶叶店、参行、钱庄的老板或管事。也有那些闲钱不多,送不起重礼,攀不上高门第的画家,又不甘于家里只有四堵素壁的中等人家。他们往往喜欢看着他画,靳彝甫也就欣然对客挥毫。主客双方,都很满意。他的画署名(画匠的作品是从不署名的),但都不题上款,因为不好称呼,深了不是,浅了不是,题了人家也未必高兴,所以只是简单地写四个字:“彝甫新铭”。若是佛像,则题“靳铭沫手敬绘”。
靳家三代都是画画的。家里积存的画稿很多。因为要投合不同的兴趣,山水、人物、翎毛、花卉,什么都画。工笔、写意、浅绛、重彩不拘。
他家家传会写真,都能画行乐图(生活像)和喜神图(遗像)。中国的画像是有诀窍的。画师家都藏有一套历代相传的“百脸图”。把人的头面五官加以分析,定出一百种类型。画时端详着对象,确定属于哪一类,然后在此基础上加减,画出来总是有几分像的。靳彝甫多年不画喜神了。因为画这种像,经常是在死人刚刚断气时,被请了去,在床前对着勾描。他不愿看死人。因此,除了至亲好友,这种活计,一概不应。有来求的,就说不会。行乐图,自从有了照相馆之后,也很少有人来要画了。
靳彝甫自己喜欢画的,是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青绿山水、工笔人物,一年能收几件呢?因此,除了每年端午,他画几十张各式各样的钟馗,挂在巷口如意楼酒馆标价出售,能够有较多的收入,其余的时候,全家都是半饥半饱。
虽然是半饥半饱,他可是活得有滋有味。他的画室里挂着一块小匾,上书“四时佳兴”。画室前有一个很小的天井。靠墙种了几竿玉屏箫竹。石条上摆着茶花、月季。一个很大的钧窑平盘里养着一块玲珑剔透的上水石,蒙了半寸厚的绿苔,长着虎耳草和铁线草。冬天,他总要养几头单瓣的水仙。不到三寸长的碧绿的叶子,开着白玉一样的繁花。春天,放风筝。他会那样耐烦地用一个称金子用的小戳子约着蜈蚣风筝两边脚上的鸡毛(鸡毛分量稍差,蜈蚣上天就会打滚)。夏天,用莲子种出荷花。不大的荷叶,直径三寸的花,下面养了一二分长的小鱼。秋天,养蟋蟀。他家藏有一本托名贾似道撰写的《秋虫谱》。养蟋蟀的泥罐还是他祖父留下来的旧物。每天晚上,他点一个灯笼,到阴城去掏蟋蟀。财神庙的那个侉子,常常一边喝酒、吃狗肉,一边看这位大胆的画师的灯笼走走,停停,忽上,忽下。
他有一盒爱若性命的东西,是三块田黄石章。这三块田黄都不大,可是跟三块鸡油一样!一块是方的,一块略长,还有一块不成形,数这块不成形的值钱,它有文三桥①刻的边款(篆文不知叫一个什么无知的人磨去了)。文三桥呀,可着全中国,你能找出几块?有一次,邻居家失火,他什么也没拿,只抢了这三块图章往外走,吃不饱的时候,只要把这三块图章拿出来看看,他就觉得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了
(有删改)
①文三桥:文彭,明代大书画家文征明长子,号三桥。工书画,善诗文,尤精篆刻。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介绍“画家”与“画匠”,主要是为了引出对“画师”靳彝甫的介绍,并与之形成对比,突显后者的形象。
B.“他们往往喜欢看着他画,靳彝甫也就欣然对客挥毫”这句话从侧面描写了靳彝甫绘画技艺的高超及其自信。
C.靳彝甫画“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很欣赏这一人物,由此可窥见对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的爱好。
D.“文三桥呀,可着全中国,你能找出几块”中“可着”“尽着”之意,适当运用方言可使作品有特殊韵味。
7.关于文中靳彝甫生活“四时佳兴”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半饥半饱”承上,“有滋有味”启下,下文即通过记叙、描写生动展示了其生活趣味。
B.“春天,放风筝”,“秋天,养蟋蟀”语言极其简洁,却给读者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C.种荷花、养小鱼,从中或许能看出《爱莲说》《小石潭记》对旧时文人画士的深远影响。
D.灯笼无法走走停停,若改为“看这位大胆的画师提着灯笼走走,停停……”就更合情理。
8.小说中主人公靳彝甫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试加以分析。
9.汪曾祺先生曾指出:“散文化是世界小说的一种趋势。”这一说法也适用于本文。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篇小说的“散文化”特征。
湖南省部分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娃的心娃的胆
陈忠实
司令跪倒在黄河水和沙滩相接的水边。眼前是翻卷着泥浪的黄河河面,右首是陡峭冷峻的悬崖石壁。身后,十余位师长、团长、营长和众多随员也相继跪倒。稍远处,十余匹战马石雕一般撑蹄昂首。三叩之后扬起头来,司令涕泪交流。
每到清明,他都不忘给逝去的先祖烧香叩拜。现在,他以从未有过的庄严、肃穆和痛彻心脾的悲怆,跪倒在黄河滩上,为着八百个尚未完全成年的关中子弟的英灵。
这儿刚刚发生过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八百个士兵,就从右前方的悬崖峭壁顶上跳进了黄河。他们的手榴弹扔完了,子弹打光了,肉搏之后刺刀拼弯乃至断折了,有的连枪也拼丢了。他们被两倍于自己的鬼子逼到这悬崖上,这八百个中国士兵从崖顶跳进了黄河。八百个娃娃呀!全在16岁至18岁这个年龄段。他们是3个月前从关中乡村征召来的农家子弟,有的还是司令老家邻村的乡党……现在都跳到黄河里去了。
就在这个刚刚组建的新兵团结束军事训练即将参加会战的时刻,他亲自去看望了这些他习惯称为小乡党的士兵:司令曾经想到,这些娃娃肯定将成为日本鬼子难以招架的对手:他们之中肯定会有出类拔萃的人物显露出来,进入军队各级指挥岗位,乃至成为将军。当然,也免不了死亡和伤残……他唯独没有料到这种结局。
司令仰头朝崖头山顶上望去,浓厚的暮色里一片模糊。突然,身后传来随员惊讶的声音:“河里是什么?”苍茫模糊的河面上,隐隐可以看到有布质的东西在摆动。司令司令从沙滩上站起身来,膝盖和裤脚被扑淹上来的河水浸湿了。
突然,身后传来随员惊讶的声音:“河里——一杆旗!”当三个卫兵把那面旗和相连的尸体拉到沙滩上的时候,随员们全都惊呼起来。
司令自己也惊呆了——
军旗旗杆的钢质尖头,从一个日本鬼子的胸膛刺进去,从背脊处穿出;那个日本鬼子紧紧抱住中国旗手的后腰,中国旗手的双手死扣着日本鬼子的脖子;两人面对着面,中国旗手用旗杆的尖头捅穿日本鬼子胸膛,把他直压到黄河水底;旗杆上的中国西北军的军旗已经撕裂,暮色里看不出颜色。
司令默默地脱下军装上衣,蹲下身去,捏着衣襟擦拭旗手的脸膛。旗手眼窝和鼻孔里积存着黄河的泥沙,圆睁着的眼睛和鼓出的眼球,显示着他憋着多深的一股仇气、鼓着多大的劲儿啊!
司令从腮帮子擦到下巴的交界处时,突然发出一声惊叫:“三娃!是你呀!”旗手左腮和下巴棱儿交会处,有一块大拇指盖大的暗红色的痣斑。那次给新兵团作完讲演,司令直接朝列队的士兵走过去。那些尚未完全褪尽乡村孩子神色的一张张脸膛让他想面对面和他们说话。司令盯住一个浓眉大眼方脸的士兵,士兵举手行一个军礼,铿锵有劲地开口:
“报告孙司令,我是蒲城人。”
司令稍一愣怔:“你是杨军长的老乡。”随即扬起头,面对士兵,提高嗓门说:“蒲城出忠臣啊!全中国都知道杨虎城将军的忠肝义胆。蒲城还出过一个忠臣叫王鼎,他效法春秋时史鱼尸谏,留下劝谏皇上不要签割地赔银的卖国条约的遗书,悬梁自尽了。王鼎尸谏皇上,死忠;杨将军兵谏,大忠。人说蒲城包括整个渭北水硬土硬,长出来的麦子,秆儿硬麦芒也硬,麦子磨出来的面粉也是性硬,这样的麦子养出来的男人女人能不硬气吗?”
会场一片肃然中。
司令问:“你怎么知道我姓孙?”
士兵笑着说:“满蒲城人都知道俺杨军长把兵交给你带了……”
司令仍然对着蒲城籍士兵问:“家里都有啥人?”
“俺妈俺爸,俺婆俺爷,俩哥一个妹子。”
“你妈能舍得你当兵?”
“俺妈哭哩!俺爸把俺妈训住了。”
“你婆呢?”
“俺婆心宽,走时还叫我念她教的口曲儿呢!”
“啥口曲儿?念一念,让我和大伙儿听听。”
士兵清清嗓子,大声诵念起来:“啥高?山高,没有娃的心高。啥远?海远,没有娃的脚远。啥大?天大,没有娃的胆大。”
司令听得慷慨激昂,士兵们热烈鼓掌。司令说:“心――高,脚――远,胆—大。这才是关中娃陕西娃的本色。”
“俺爷还会唱戏哩,逢年过节搭台子唱。”士兵更得意了。
“教给你了没?”
“我能唱几段。”
“那你就唱几句。”
士兵拉开了架势,吼唱起来:“两狼山哎――战胡儿啊――天摇地动……好男儿哎――为国家啊――何惧——一生……”
司令已经热泪盈眶,颤着声问:“你叫啥名字?”
“三娃。”
司令抚摸了这个小乡党下巴棱儿上的那块暗红色的痣斑:“我把你也记住了。你婆教你的口曲儿,你爷教你的戏词,我听一遍就都记下了……”
六年之后,一九四五年九月十八日,武汉中山公园,接受日本投降仪式举行。陆军上将第六战区司令孙蔚如一身戎装,高大威武地坐在受降主官的位置上。冈部直三郎双膝跪地,双手举过低垂的脑袋,托着那把制造杀戮制造罪恶的指挥刀。孙蔚如走过去,从匍匐在脚下的冈部直三郎的手里收取了这把战刀。那一刻,他的眼前浮现出三娃捅穿日军士兵胸膛的军旗,耳边响起三娃他婆教给三娃的口曲儿。还想到了母亲。
三年前,在即将东出潼关进军中条山之前两日,他回家向母亲告别,跪倒在母亲膝下,说不能尽孝了。母亲只说:“当兵就要打仗。国家遭人欺侮哩。这是尽大孝哩,你要打赢回来。”大约一个月前,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孙家,母亲喜极而终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对黄河河面浊浪翻卷、悬崖石壁陡峭冷峻、战马昂首挺立等场景的描写,营造了雄壮悲怆的氛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B.小说将司令祭拜英灵的场景与八百名年轻士兵参军、训练、战斗、牺牲等情况交错进行叙述,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情节曲折有致。
C.“他唯独没有料到这种结局”,既写出了战争的残酷与战士牺牲的悲壮,又表现司令对招募娃娃兵入伍的后悔和对他们牺牲的痛惜。
D.小说人物塑造鲜明生动,几句方言口语的对话,一首口曲,一段戏词,惊心动魄的死亡状态,关中好儿郎三娃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7.关于小说叙写受降仪式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降仪式时间、地点、参加人员都是真实的,历史场景与虚构情节相结合,使艺术描写更显真实,前文的相关情节更能深入人心。
B.在受降仪式的现场,再次写到三娃捅穿敌人胸膛的军旗和唱的口曲儿,凸显了和三娃相似的千万中华好儿郎为国捐躯的英雄形象。
C.抗战胜利,我军受降,这场景是无数英烈用生命换来的,而英雄已逝,从而表述了对英雄的痛惜与缅怀,使小说主题内蕴更深刻。
D.冈部直三郎跪服缴械,与前、后文司令跪拜英灵、跪别老母亲形成对比,突出侵略者的外强中干和中华儿女同仇敌忾的英雄气概。
8.小说结尾处写孙司令回忆母亲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有人说,陈忠实的创作关注特定的文化背景对人物性格、命运的影响。请结合文中娃娃兵的形象谈谈你的理解。
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
明天(节选)
鲁迅
原来鲁镇是僻静地方,还有些古风:不上一更,大家便都关门睡觉。深更半夜没有睡的只有两家:一家是咸亨酒店,几个酒肉朋友围着柜台,吃喝得正高兴;一家便是隔壁的单四嫂子,她自从前年守了寡,便须专靠着自己的一双手纺出棉纱来,养活她自己和她三岁的儿子,所以睡的也迟。
这时候,单四嫂子正抱着她的宝儿,坐在床沿上,纺车静静的立在地上。黑沉沉的灯光,照着宝儿的脸,绯红里带一点青。单四嫂子心里计算:神签也求过了,愿心也许过了,单方也吃过了,要是还不见效,怎么好?——那只有去诊何小仙了。
单四嫂子等候天明,却不像别人这样容易,觉得非常之慢,宝儿的一呼吸,几乎长过一年。现在居然明亮了;天的明亮,压倒了灯光,——看见宝儿的鼻翼,已经一放一收的扇动。
单四嫂子知道不妙,暗暗叫一声“啊呀!”心里计算:怎么好?只有去诊何小仙这一条路了。她虽然是粗笨女人,心里却有决断,便站起身,从木柜子里掏出每天节省下来的十三个小银元和一百八十铜钱,都装在衣袋里,锁上门,抱着宝儿直向何家奔过去。
天气还早,何家已经坐着四个病人了。她摸出四角银元,买了号签,第五个轮到宝儿。何小仙伸开两个指头按脉,指甲足有四寸多长,单四嫂子暗地纳罕,心里计算:宝儿该有活命了。但总免不了着急,忍不住要问,便局局促促的说:
“先生,——我家的宝儿什么病呀?”
“他中焦塞着。”
“不妨事么?他……”
“先去吃两帖。”
“他喘不过气来,鼻翅子都扇着呢。”
“这是火克金……”
何小仙说了半句话,便闭上眼睛;单四嫂子也不好意思再问。单四嫂子接过药方,一面走,一面想。她虽是粗笨女人,却知道何家与济世老店与自己的家,正是一个三角点;自然是买了药回去便宜了。于是又径向济世老店奔过去。店伙也翘了长指甲慢慢的看方,慢慢的包药。单四嫂子抱了宝儿等着;宝儿忽然擎起小手来,用力拔她散乱着的一绺头发,这是从来没有的举动,单四嫂子怕得发怔。
宝儿吃下药,已经是午后了。单四嫂子留心看他神情,似乎平稳了不少;到得下午,他忽然睁开眼叫一声“妈!”又仍然合上眼,像是睡去了。他睡了一刻,额上鼻尖都沁出一粒一粒的汗珠,单四嫂子轻轻一摸,胶水般粘着手;慌忙去摸胸口,便禁不住呜咽起来。
宝儿的呼吸从平稳到没有,单四嫂子的声音也就从呜咽变成号啕。这时聚集了几堆人:门内是王九妈、蓝皮阿五之类,门外是咸亨的掌柜和红鼻子老拱[注]之类。王九妈便发命令,烧了一串纸钱;又将两条板凳和五件衣服作抵,替单四嫂子借了两块洋钱,给帮忙的人备饭。
这时候,单四嫂子坐在床沿上哭着,宝儿在床上躺着,纺车静静的在地上立着。许多工夫,单四嫂子的眼泪宣告完结了,眼睛张得很大,看看四面的情形,觉得奇怪:所有的都是不会有的事。她心里计算:不过是梦罢了,这些事都是梦。明天醒过来,自己好好的睡在床上,宝儿也好好的睡在自己身边。她也醒过来,叫一声“妈”,生龙活虎似的跳去玩了。
单四嫂子终于朦朦胧胧的走入睡乡,全屋子都很静。这时红鼻子老拱的小曲,也早已经唱完;跄跄踉踉出了咸亨,却又提尖了喉咙,唱道:“我的冤家呀!——可怜你,——孤零零的……”
蓝皮阿五便伸手揪住了老拱的肩头,两个人七歪八斜的笑着挤着走去。
老拱们也走了,咸亨也关上门了。这时的鲁镇,便完全落在寂静里。只有那暗夜为想变成明天,却仍在这寂静里奔波;另有几条狗,也躲在暗地里呜呜的叫。
(有删改)
老拱:泛指普通百姓。
乙文
《呐喊》自序(节选)
鲁迅
我懂得他(金心异)的意思了,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但是说:“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就有了十余篇。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委婉了一点,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这样说来,我的小说和艺术的距离之远,也就可想而知了,然而到今日还能蒙着小说的名,甚而至于且有成集的机会,无论如何总不能不说是一件侥幸的事,但侥幸虽使我不安于心,而悬揣人间暂时还有读者,则究竟也仍然是高兴的。
所以我竟将我的短篇小说结集起来,而且付印了,又因为上面所说的缘由,便称之为《呐喊》。
(有删改)
6.下列对甲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对鲁镇环境的描写,突出了单四嫂子生活的艰难,为下文写单四嫂子痛失爱子做铺垫。
B.宝儿生病,单四嫂子不是直接找医生,而是通过求签、许愿、吃单方,由此可见单四嫂子的愚昧与困顿。
C.单四嫂子对宝儿病心急如焚,但是何小仙却含糊、马虎应付了事,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何小仙的残忍。
D.小说开头和结尾都写了鲁镇夜晚的寂静,形成呼应,突出了一切波澜均会回归寂静的主题。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四嫂子的儿子小宝死于何小仙的“仙方”,与鲁迅另一篇《药》中华老栓的儿子华小栓死于吃“人血馒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充分揭示了封建迷信害死人的罪恶。
B.何小仙说“这是火克金”,讲的是中医“五行相克”的医学理论,与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讲的“奇奇怪怪的药引”一样,都是子虚乌有、骗人的理论。
C.王九妈、蓝皮阿五、咸亨的掌柜、红鼻子老拱等人物,与鲁迅其他作品中的“九斤老太”“小尼姑”“白胡子”一样,都是形象又通俗的称呼,让读者感觉亲切真实。
D.单四嫂子儿子生病,却向何小仙讨“仙方”,体现了她的愚昧、无知;而《祝福》中的祥林嫂却想用“捐门槛”的方式获得参与祭祀的资格,也是如此。两篇小说都通过人物揭露了封建礼教和迷信吃人的本质。
8.结合乙文,分析鲁迅小说集《呐喊》命名的缘由。
9.《明天》是鲁迅小说名篇之一。请你结合乙文中提及的相关写作意图,从不同角度对小说《明天》进行评价,并进行简要分析。
湖南省永州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三)(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师(节选)
双雪涛
母亲还在的时候,我就跟着父亲出去下棋,父亲走在前面,我在后面给背着板凳。母亲常说:儿子,你也不学好,让你妈还活不活?我说:妈,作业也写完了,去看大人玩,算个什么事儿啊。你好好活着。就背上板凳跟着父亲走。父亲从不邀我,也不撵我,愿意跟着走就走,不跟着也不等,自己拿起板凳放在自行车后座,骑上车走。只是看了两年,父亲的棋路还没看懂,大树下,修车摊,西瓜摊,公园里,看父亲下棋,大多是赢,有时也输,一般都输在最后一盘。终于有一天,我好像明白了一些,回家的路上,下起了雪,我把板凳抱在怀里,肩膀靠着父亲的后背。我说:爸,最后一盘你那个“仕”支得有毛病。到了家,父亲拿出象棋,说:咱俩来三盘,不能缓棋,否则不下。那次我输了个痛快,每一盘棋都没有超过十五分钟,我心中所想好像全被父亲洞悉,而父亲看起来的闲手全都藏着后续的手段,每个棋子底下好像都藏着一个刺客。父亲说:现在来看,附近的马路棋都赢不了你,但你还是个臭棋,奇臭无比。今天教你仕的用法。
现在我回想起来,那个夜晚特别长。
从那以后出去,背上了两个板凳。我十一岁的时候,有人从新民来找父亲下棋。那人坐了两个小时的长途车,到父亲常去的大树底下找他。“黑毛大哥,在新民听过你棋好,来找你学学。”那人戴着个眼镜,看上去不到三十岁,穿着白色的衬衫,汗把衬衫的领子浸黄了,用一块手帕不停地擦着汗。
眼镜不是第一个。从各个地方来找父亲下棋的人很多,高矮胖瘦,头发白的黑的,西装革履,背着蟑螂药上面写着“蟑螂不死,我死”的,什么样子的都有。有的找到棋摊,有的径直找到家里。找到家里的,父亲推开一条门缝,说:辛苦辛苦,咱外面说。然后换身衣服出去。一般都是下三盘棋,都是两胜一负,最后一盘输了。有的人下完之后说:知道了,还差三十年。然后握了握父亲的手走了。有的说:如果那一盘那一步走对了,输的是你,我们再来。父亲摆摆手说:说好了三盘,不能再下了。不行,对方说,我们来挂点东西。挂,就是赌。所谓棋手,无论是入流的还是不入流的,都有人愿意挂,小到烟酒,大到房子、金子和存款,一句话就订了约的有,找个证人签字画押的也有。父亲说:朋友,远道而来别的话不多说了,我从不在棋上挂东西,你这么说,以后我们也不能再下了,刚才那三盘棋算你赢,你就去说,赢了黑毛。说完父亲就站起来走。还有的人,下完棋,不走,要拜父亲当师傅,有的第二天还拎着鱼来,父亲不收,说自己的棋,下可以,教不了人,瞧得起我就当个朋友,师徒的事儿就说远了。
那天眼镜等到父亲,拿手帕擦着汗,说要下棋,旁边的人渐渐围过。父亲坐在板凳上,树上的叶子哗啦哗啦地响,他指着自己的脑袋说:老了,酒又伤脑子,不下了。那年父亲四十岁,身上穿着我的校服,胡须长了满脸,比以前更瘦,同时期下岗的人,有的人已经做生意发达了,他却变成一个每天喝两顿散白酒,在地上捡烟蒂抽的人,话也比过去少多了,只是终日在棋摊泡着,确实如他所说,半年来只是坐在板凳上看,不怎么出声,更不下场下棋。
眼镜松开一个纽扣说:我扔下学生,坐了两小时汽车,又走了不少路,打听了不少人,可是你不下了。父亲说:是,脑袋坏了,下也没什么用。眼镜用手帕擦着汗,看着围着的人,笑了笑,说:如果新民有人能和我下,我不会来的。父亲想了想,指着我说:朋友,如果你觉得白来了的话,可以和他下。眼镜看了看我,说:你儿子?父亲说:是。眼镜在眼镜后面眨了眨眼,说:你什么意思?父亲说:他的棋是我教的,你可以看看路子,没别的意思,现在回去也行,我不下了。脑子坏了。眼镜又看了看我,用手摸了摸我的脑袋说:你几岁了?我说:十一。他说:你的棋是你爸教的?我说:教过一次,教过仕的用法。大伙儿笑了。眼镜也笑了,说:行嘞,我让你一匹马吧。我说:别了,平下吧,才算有输赢。大伙儿又笑了。眼镜蹲下,我把板凳拉过去,把棋子摆上。到了残局,我一车领双兵,他马炮单兵缺仕象,被我三车闹仕赢了。眼镜站起来,从兜里掏出一支钢笔放在我手上,说:收着吧,自己买点钢笔水,可以记点东西。父亲说:钢笔你拿回去,他有笔。我们下棋是下棋。眼镜看了看父亲,把钢笔重新放进兜里,走了。
回家的路上,我在后座上想着那支钢笔,问:爸,你真不下了?父亲说:不下了,说过的话当然是真的。又说,你这棋啊,走得太软,应该速胜,不过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在学校不要下棋,能分得开吗?我说:能,是个玩嘛。父亲没说话,继续骑车了。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头母子之间的对话,间接表明父母的关系已因父亲痴迷于下棋而变得紧张。
B.父亲下棋多在街头,这表现出一个民间高手始终得不到正式认可的郁郁不得志。
C.“我”拒绝“眼镜”让马,表现的是孩子下棋时的心理,既充满自信,又在意输赢。
D.“眼镜”是个温和友善的人,又是个和父亲一样的棋痴,他们相互理解彼此尊重。
8.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写回忆父亲教“我”用仕的“那个夜晚特别长”,表述虽然平淡,却写出了“我”的心理感觉,以及对父子雪夜论棋那一场景深深的怀念。
B.本文在“眼镜不是第一个”话头之后,插入一段下棋人众生相的描写,烘托了父亲的“大师”形象,为下文“眼镜”与父亲对弈的高潮做了铺垫。
C.父亲评价儿子的棋“走得太软”,但又说这样也好,看似不无矛盾的态度中,包含着父亲对儿子下棋之道及处世之道的指点。
D.本文的叙述整体而言沉静克制,偶尔出现的幽默语句,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写出了追忆中的少年时光那不乏温情轻松的一面。
9.本文多次提到“板凳”,这是富有意味的细节。请分析这里“板凳”的用意。
10.父亲说“我们下棋是下棋”,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湖南省邵阳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忆佩弦先生
冯契
读其文,想见其人,在中学里的时候,总以为朱先生是个翩翩佳公子,风华清靡,一如“荷塘月色”。后来进了清华,在迎新会上,有同学远远指给我看一个身材矮小,连走路的姿势都活像日本人的教授,说:“那就是朱自清先生!”这使我非常失望。
我平时和朱先生根本没有接近的机会。但当时他住在清华园的东北角上,门前有个土山,长满绿草。我晚饭后,爱到那边散步。有一次,我经过他门前,见他挺在躺椅上,凸起腹,驾起腿,好像还歪着嘴巴剔着牙齿。十足的中年人的神态,我低头避开他的视线,却不想忽然听得他在叫我了。他怎么认识我?而当我走近去时,他却又夸奖了我一句:“听说你的白话文写得很不错!”白话文!他为什么不说文章,而要说白话文呢?我满心不快。
不过此后路上碰见,就免不了要笑笑,点点头了。“一二·九”之后数月,宋哲元派大兵抄检清华园。很有几个榜上挂名的同学,躲在朱先生家里,得免于难。而且听说非常优待,夜里请同学睡沙发,早晨又是每人一个荷包蛋。这使我对他开始有了好感,虽然接近的机会还是不多。
一直到昆明,一直到一九四一年夏天,清华文科研究所成立,我才有将近一年的时间,跟朱先生在一起生活。
研究所的教授和同学,合组一个伙食团。雇了个乡下人做饭,是个可爱的戆徒。人是忠诚极了,饭烧糊,菜没煮熟,也不忍责备他。有次异想天开,去田里提了许多蚂蚱,炸了捧到饭桌上来孝敬大家。弄得每个人摇头,他还笑嘻嘻地直说:“滋味好呐好!”而忽然谣传“有吏夜捉人”,我们这位戆徒就马上逾墙而走,常常数天甚至半个月不回来。于是一早起来,一群秀才手忙脚乱地生火,淘米,挑水,赶街子……终至于整个研究所翻身,弄得每个人垂头丧气。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吃点这样的苦,算不了什么。但是一个有病而又长期过惯家庭生活像朱先生这样的中年人,怎么受得了呢?然而,他在我们当中,是最不发怨言的一个。
到过后方的人,都知道“公米”的味道。那是需要一个如鸡肫一般的胃来消化的。朱先生平时跟大家吃公米,只有当胃病发作的时候,才吃烤面包。那面包是用又黑又粗的配给面粉,自己在火油箱里烘成的。论滋味,并不比公米强,不过比较容易消化罢了。他瘦得厉害,“骨瘦如柴”不足以形容他。我从前见过的那种“凸起腹,挺在躺椅上”的神态,不用说,是再也没有了。为了营养,他每天早晨添个鸡蛋。这是早餐桌上常谈的话题之一;打碎煮好呢,带壳煮好?煮三分钟好,煮五分钟好呢?……但后来鸡蛋涨得厉害,这一点小小的滋补品,似乎也裁去了。
过着这样的生活,大家在一个大房子里,在丛书、类书、经解、注疏……的围困之中,做着“抱残守缺”的工作。朱先生私人有几架书,也摆在研究所里。他的桌子后面,竖着一个同图书馆的目录柜似的旧柜子,一二十小抽屉里塞满卡片。内容如何,不得详知。只知道他写文章时,总要去查一查。有时拿出一两张来,远远瞥见,卡片上是蚂蚁一般的小字。我心里奇怪,要写满这么多卡片,得花多少时间啊?朱先生治学之严谨,于此可见一斑。
那时闻先生正在考证伏羲是葫芦,女娲是个瓜;朱先生大概已开始写“诗话”。闻先生写文章,喜欢在落笔之前,先说出口来;衔着烟斗,喊:“佩弦,我有个很好的idea……”于是接着总是一场热烈的讨论。朱先生的习惯不同,他默默无声就脱了稿,捧着稿子交到闻先生面前,谦逊地说:“一多,请你看看,看有问题没有?”似乎只有一次例外。一天晚上,他握着笔,忽然抬头对大家说:“我觉得王静安的无我之境很难说。”为这问题,讨论很长久。我以一个门外汉的资格,也说了一点意见,大意是“无我即忘我”。还记得那次讨论,是以朱先生的谦逊的话语作结的,他说:“这样的讨论很有意思,我受益不浅。”
朱先生的生活很有规则。早晨总是他第一个起床,我爱睡懒觉,他到底几点钟起来,始终弄不清楚。只知道他洗漱之后,总要到大门外的晒谷场上跑两圈,练几节健身操。在乡下人看来,这是很有趣的。所以起初,常有些女人和孩子,远远地立定了看他,议论他。晚饭后,照例是一道在田野间散步,或者聚在晒谷场上聊天。聊些什么,多已忘记。只记得有次谈起清朝的汉学大师,数他们的年纪,一个个活到七八十岁。闻先生就说:“做汉学家可以长寿。”朱先生说:“是因为他们长寿,才做得到汉学大师。我身体坏,不敢存这妄想。你却行。”闻先生就笑起来:“能不能做大师,不敢说。活七八十岁,我绝对有把握。”言犹在耳,说有把握的竟遭毒手;自知身体坏的,到底也接着给穷困之手扼死了!
朱先生著作俱在,平日的言论印在青年们的脑子里,也决不会磨灭,他对于民主与文学的功绩,尽人皆知,用不着我多说。草此短文,记琐事数则,驻笔低眉,倍觉黯然。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自清掩护学生,照顾他们的起居,表现出一颗仁爱之心;整理知识卡片,以供写作参考,表现出其严谨认真。
B.朱自清不认同王国维的“无我之境”,这引发了大家的讨论,也大胆发言,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C.初识时描写朱自清的悠闲自得,这与后文他因病而“骨瘦如柴”形成强烈反差,表现出的痛心惋惜。
D.文章追忆了朱自清的几件琐事,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怀念之情。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有吏夜捉人”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石壕吏》,文中借用此句是为了写出“戆徒”轻信谣言的憨厚可爱,表现出人们对他的喜爱。
B.“抱残守缺”一般比喻保守不知改进,文中是指等人进行的古籍研究工作,以此含蓄地表述了对枯燥工作的不满。
C.伏羲和女娲都是我国上古神话中的人物,相传伏羲开天辟地,女娲捏土造人,炼石补天,他们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D.“说有把握的竟遭毒手”饱含的悲愤之情,所指为闻一多在李公朴追悼会上做《最后一次讲演》后被特务暗杀的事件。
8.文本中在与朱先生的交往中有怎样的心理变化?
9.这是一篇深情回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回忆的内容琐碎,是怎样选择材料的?
文学类文本阅读
湖南省部分校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非攻(节选)
鲁迅
墨子回到自己的房里,在壁厨里摸出一把盐渍藜菜干,一柄破铜刀,另外找了一张破包袱,等耕柱子端进蒸熟的窝窝头来,就一起打成一个包裹。衣服却不打点,也不带洗脸的手巾,只把皮带紧了一紧,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的走了。
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颗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就这样的到了都城。城墙很破旧;城里面也很萧条,但也很平静;店铺都贴着减价的条子,然而并不见买主,可是店里也并无怎样的货色;街道上满积着又细又粘的黄尘。
“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
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歇下来,在一个农家的檐下睡到黎明,起来仍复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到得下午,他坐在一株小小的槐树下,打开包裹来吃午餐,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过来了。到得临近,那人就歇下车子,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声“先生”,一面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
“这是什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
“是沙,防云梯的。”
“别的准备怎么样?”
“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肯的没有。还是讲空话的多……”“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
“和他很难说,”管黔敖怅怅的答道,“他在这里做了两年官,不大愿意和我们说话了……”
“禽滑厘呢?”
“他可是很忙。刚刚试验过连弩,现在恐怕在西关外看地势,所以遇不着先生。先生是到楚国去找公输般的罢?”
“不错,”墨子说,“不过他听不听我,还是料不定的。你们仍然准备着,不要只望着口舌的成功。”
管黔敖点点头,看墨子上了路,目送了一会,便推着小车,吱吱嘎嘎的进城去了。
……
楚国的郢城可是不比宋国:街道宽阔,房屋也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雪白的麻布,通红的辣椒,斑斓的鹿皮,肥大的莲子。走路的人,虽然身体比北方短小些,却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好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
他再向中央走,是一大块广场,摆着许多摊子,拥挤着许多人。只听得轰的一声,大家都唱了起来,原来是有名的赛湘灵已经开始在唱她的《下里巴人》,所以引得全国中许多人同声应和了。他拔步再往远处跑,到处都在唱。
楚王看见公输般首先放下木片,脸上露出扫兴的神色,就知道他攻守两面,全都失败了。楚王也觉得有些扫兴。
“我知道怎么赢你的,”停了一会,公输般讪讪的说,“但是我不说。”
“我也知道你怎么赢我的,”墨子却镇静的说,“但是我不说。”
“你们说的是些什么呀?”楚王惊讶着问道。
“公输子的意思,”墨子旋转身去,回答道,“不过想杀掉我,以为杀掉我,宋就没有人守,可以攻了。然而我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拿了我的守御的器械,在宋城上,等候着楚国来的敌人。就是杀掉我,也还是攻不下的!”
“真好法子!”楚王说,“那么,我也就不去攻宋罢。”
时候已是下午,当主客谈笑之间,午餐也摆好了,有鱼,有肉,有酒。墨子不喝酒,也不吃鱼,只吃了一点肉。公输般独自喝着酒,看见客人不大动刀匕,过意不去,只好劝他吃辣椒:
“请呀请呀!”他指着辣椒酱和大饼,恳切的说,“你尝尝,这还不坏。……”
公输般喝过几杯酒,更加高兴了起来。“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说。
“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
“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老乡,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
他说着就跳起来,跑进后房去,好像是在翻箱子。不一会,又出来了,手里拿着一只木头和竹片做成的喜鹊,交给墨子,口里说道:
“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
“可是还不及木匠做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他削三寸的木头,就可以载重五十石。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
“哦,我忘记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
墨子说着,便取了小包裹,向主人告辞;公输般知道他是留不住的,只得放他走。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
墨子在归途上,是走得较慢了,一则力乏,二则脚痛,三则干粮已经吃完,难免觉得肚子饿,四则事情已经办妥,不像来时的匆忙。然而比来时更晦气: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检了两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国队,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
一九三四年八月作
[注]①文中提到的耕柱子、曹公子、管黔敖、禽滑厘,都是墨翟的弟子。②赛湘灵,根据传说中湘水的女神湘灵而虚拟的人名。③公输般,般或作班,春秋时鲁国人,又称鲁班,曾发明创造若干奇巧的器械。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看到宋国贫弱凋敝景象时的心理活动,可以看出墨子关心民命、厌恶侵略战争的伟大的人道主义的高尚心灵。
B.墨子的徒弟管黔敖、禽滑厘等贯彻墨子“不可只望口舌的成功”的思想,切实备战,做好防御工作,是“止楚攻宋”成功的前提。
C.公输般“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说明他也认为自己的技艺比不上做车轮的木匠,要努力提高技艺,以防“饭碗敲碎”。
D.结尾写为宋国奔波的墨子归来时,却遭遇搜身、募捐、避雨不得而鼻塞的尴尬经历,在诙谐幽默中引人深思,深化了小说主旨。
7.对关于楚国郢城两段描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前面对宋国的描写形成对比,用楚国的相对富裕来衬托弱小的宋国的贫穷、破败,预示宋国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的失败命运。
B.对楚国的物产和楚人身材等的具体描绘,和下文公输般辣椒酱就大饼的饮食方式,符合小说对地域和人物特征的设定,更有真实感。
C.对赛湘灵演唱现场的描写,某种程度上调整了小说的情节节奏,让之前笼罩在紧张的战争阴影中的情节有了短暂的舒缓。
D.用衣着干净的楚人衬托穿着“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的墨子,更突出墨子身体力行、务实苦干、反抗侵略、热爱和平的大义形象。
8.文中的墨子是一个“中国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小说是如何突出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具体说明。
9.一般认为,这篇小说“在着重发掘历史精神的用意中,是为了执着现实的战斗”,因此也就带有比较明显的“干预生活”的意图。请结合文本,谈谈本文是如何体现“干预生活”的特点的。
6.C7.A
8.①利用“止楚攻宋”的主体情节,刻画墨子反抗侵略、为民请命的大义形象。如墨子千里迢迢只身赴楚制止楚王;又如墨子让弟子们积极备战,最终让楚王放弃侵略的念头等。②利用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刻画墨子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实干家形象。如脚底起泡,如用布裳包脚,如与管黔敖的对话等表现墨子为民众积极奔走,席不暇暖的作风。③利用次要人物的描写,烘托墨子务实、关注民生、智勇双全的圣贤形象。如写学生管黔敖实干备战,烘托了老师务实的精神;如写公输般前后态度的微妙变化,烘托墨子关注民生的高大形象等。
9.①从创作背景看,小说创作于“九一八”事变后,当时现实环境极为险恶,民族矛盾越发尖锐,作品以反抗侵略、关注民生为主题,带有“干预生活”的意图。②从细节呈现来看,小说在把握着历史本质真实的前提下揉进现代人生活细节,如空叫“民气”的曹公子和宋国的募捐救国队等,有明显的影射现实的痕迹,是对国民党政府和官员的讽刺。③从古今对照的角度看,“止楚攻宋”的历史和日寇侵华的现实错综交融,以现实为参照融合历史进行创作,以历史为明镜来启迪现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说明他也认为自己的技艺比不上做车轮的木匠,要努力提高技艺”错,公输般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说明他被墨子的话说服了,认为自己的东西不实用,不利于人,是拙、坏的。并非技艺比不上做车轮的木匠,要努力提高技艺,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
A.“预示宋国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的失败命运”错,墨子说服了楚王和公输般,实现了“止楚攻宋”的目的,对比中表现战争的危害,楚国攻宋是不义的,可见墨子出行的价值。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以及形象塑造手法的能力。
文章通过墨子只身赴楚,说服楚王和公输般不要攻宋的过程,塑造了墨子反抗侵略、为民请命的大义形象。
结合墨子去游说楚王,但同时也让学生积极备战,“你们仍然准备着,不要只望着口舌的成功”,他游说楚王说公输般“‘不过想杀掉我,以为杀掉我,宋就没有人守,可以攻了。然而我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拿了我的守御的器械,在宋城上,等候着楚国来的敌人。就是杀掉我,也还是攻不下的!’‘真好法子!’楚王说,‘那么,我也就不去攻宋罢。’”最终让楚王放弃侵略的念头。
结合“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你们仍然要准备着,不要指望口舌的成功”可知,这里运用了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等正面描写的手法,展现了墨子为了阻止楚国攻打宋国,历尽艰辛,不辞辛苦,是一个埋头苦干、拼命应干的实干家形象。
结合“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可知,这些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从正面生动地展现了墨子这位平民思想家急人所困、为民请命的侠义形象。
结合管黔敖告诉墨子准备情况,“是沙,防云梯的”“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肯的没有。还是讲空话的多……”等,写学生管黔敖实干备战,烘托了老师务实的精神;“‘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公输般高兴的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白送我宋国,如果不义,我也不要了……”这是通过描写公输般侧面衬托墨子的形象。
综合以上内容,从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体裁特征的能力。
首先,从创作的背景来看,鲁迅的小说《非攻》选自《故事新编》,创作于1934年8月。1930到1940年属于中国近代史,当时正处在抗战时期。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民族矛盾激剧上升,小说写于三十年代中期,当时日本入侵,东北三省失守,榆关失陷,华北告急,中国社会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而小说《非攻》中“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宋国面临楚国入侵时的极其恶劣的社会环境;可见小说创作背景与现实紧密,体现“干预生活”的特点。
其次,从小说的细节和人物来看,“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检了两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国队’,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墨子回到宋国后,宋国国弊民弱的社会现状,影射了国民党采用种种欺骗手段,搞什么“防御工程”,组织“募捐救国队”,空叫“民气”等社会现状,这些是对现实的影射;曹公子的演说讽刺了国民党政府表面上故意发一些慷慨激昂的空论,以欺骗人民。
最后从写作的目的和手法来看,的目的在于以今衬古、以古讽今,古今对照。所处的年代正是一个呼唤革命者的乱世,小说鉴古以观今,墨子的仗义性格和反对一切侵略战争,主张加强实力奋起自卫的思想,反映了面临外族入侵,鲁迅坚持抵抗、御侮图强的坚定信心。小说以历史启迪现实,有着深刻的象征性、隐喻性,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湖南省九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联考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岁寒三友(节选)
汪曾祺
这三个人是:王瘦吾、陶虎臣、靳彝甫。王瘦吾原先开绒线店,陶虎臣开炮仗店,靳彝甫是个画画的。他们是从小一块长大的。这是三个说上不上,说下不下的人。既不是缙绅先生,也不是引车卖浆者流。他们的日子时好时坏。好的时候桌上有两个菜,一荤一素,还能烫二两酒:坏的时候,喝粥,甚至断炊。三个人的名声倒都是好的。
靳彝甫和陶虎臣住在一条巷子里,相隔只有七八家。谁家的火灭了,孩子拿了一块劈柴,就能从另一家引了火来。他家很好认,门口钉着一块铁皮的牌子,红地黑字:“靳彝甫画寓”。
这城里画画的,有三种人。
一种是画家。这种人大都有田有地,不愁衣食,作画只是自己消遣,或作为应酬的工具。他们的画是不卖钱的。求画的人只是送几件很高雅的礼物。或一坛绍兴花雕,或火腿、鲥鱼、白沙枇杷,或一套讲究的宜兴紫砂茶具,或两大盆正在茁箭子的建兰。他们的画,多半是大写意,或半工半写。工笔画他们是不耐烦画的,也不会。
一种是画匠。他们所画的,是神像。画得最多的是“家神菩萨。”这“家神菩萨”是一个大家族:头一层是南海观音的一伙,第二层是玉电大帝和他的朝臣,第三层是关帝老爷和周仓、关平,最下一层是财神爷。他们也在玻璃的反面用油漆画福禄寿三星,作插屏,他们是在制造一种商品,不是作画。而且是流水作业,描花纹的是一个人,“开脸”的是一个人,着色的是另一个人。他们的作坊,叫做“画匠店”。
靳彝甫两者都不是。也可以说是介乎两者之间的那么一种人比较贴切些,应该称之为“画师”,不过本地无此说法,只是说“画画的”。他是靠卖画吃饭的,但不像画匠店那样在门口设摊或批发给卖门神“欢乐”的纸店,他是等人登门求画的(所以挂“画寓”的招牌)。他的画按尺论价,大青大绿另加,可以点题。来求画的,多半是茶馆酒肆、茶叶店、参行、钱庄的老板或管事。也有那些闲钱不多,送不起重礼,攀不上高门第的画家,又不甘于家里只有四堵素壁的中等人家。他们往往喜欢看着他画,靳彝甫也就欣然对客挥毫。主客双方,都很满意。他的画署名(画匠的作品是从不署名的),但都不题上款,因为不好称呼,深了不是,浅了不是,题了人家也未必高兴,所以只是简单地写四个字:“彝甫新铭”。若是佛像,则题“靳铭沫手敬绘”。
靳家三代都是画画的。家里积存的画稿很多。因为要投合不同的兴趣,山水、人物、翎毛、花卉,什么都画。工笔、写意、浅绛、重彩不拘。
他家家传会写真,都能画行乐图(生活像)和喜神图(遗像)。中国的画像是有诀窍的。画师家都藏有一套历代相传的“百脸图”。把人的头面五官加以分析,定出一百种类型。画时端详着对象,确定属于哪一类,然后在此基础上加减,画出来总是有几分像的。靳彝甫多年不画喜神了。因为画这种像,经常是在死人刚刚断气时,被请了去,在床前对着勾描。他不愿看死人。因此,除了至亲好友,这种活计,一概不应。有来求的,就说不会。行乐图,自从有了照相馆之后,也很少有人来要画了。
靳彝甫自己喜欢画的,是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青绿山水、工笔人物,一年能收几件呢?因此,除了每年端午,他画几十张各式各样的钟馗,挂在巷口如意楼酒馆标价出售,能够有较多的收入,其余的时候,全家都是半饥半饱。
虽然是半饥半饱,他可是活得有滋有味。他的画室里挂着一块小匾,上书“四时佳兴”。画室前有一个很小的天井。靠墙种了几竿玉屏箫竹。石条上摆着茶花、月季。一个很大的钧窑平盘里养着一块玲珑剔透的上水石,蒙了半寸厚的绿苔,长着虎耳草和铁线草。冬天,他总要养几头单瓣的水仙。不到三寸长的碧绿的叶子,开着白玉一样的繁花。春天,放风筝。他会那样耐烦地用一个称金子用的小戳子约着蜈蚣风筝两边脚上的鸡毛(鸡毛分量稍差,蜈蚣上天就会打滚)。夏天,用莲子种出荷花。不大的荷叶,直径三寸的花,下面养了一二分长的小鱼。秋天,养蟋蟀。他家藏有一本托名贾似道撰写的《秋虫谱》。养蟋蟀的泥罐还是他祖父留下来的旧物。每天晚上,他点一个灯笼,到阴城去掏蟋蟀。财神庙的那个侉子,常常一边喝酒、吃狗肉,一边看这位大胆的画师的灯笼走走,停停,忽上,忽下。
他有一盒爱若性命的东西,是三块田黄石章。这三块田黄都不大,可是跟三块鸡油一样!一块是方的,一块略长,还有一块不成形,数这块不成形的值钱,它有文三桥①刻的边款(篆文不知叫一个什么无知的人磨去了)。文三桥呀,可着全中国,你能找出几块?有一次,邻居家失火,他什么也没拿,只抢了这三块图章往外走,吃不饱的时候,只要把这三块图章拿出来看看,他就觉得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了
(有删改)
①文三桥:文彭,明代大书画家文征明长子,号三桥。工书画,善诗文,尤精篆刻。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介绍“画家”与“画匠”,主要是为了引出对“画师”靳彝甫的介绍,并与之形成对比,突显后者的形象。
B.“他们往往喜欢看着他画,靳彝甫也就欣然对客挥毫”这句话从侧面描写了靳彝甫绘画技艺的高超及其自信。
C.靳彝甫画“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很欣赏这一人物,由此可窥见对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的爱好。
D.“文三桥呀,可着全中国,你能找出几块”中“可着”“尽着”之意,适当运用方言可使作品有特殊韵味。
7.关于文中靳彝甫生活“四时佳兴”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半饥半饱”承上,“有滋有味”启下,下文即通过记叙、描写生动展示了其生活趣味。
B.“春天,放风筝”,“秋天,养蟋蟀”语言极其简洁,却给读者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C.种荷花、养小鱼,从中或许能看出《爱莲说》《小石潭记》对旧时文人画士的深远影响。
D.灯笼无法走走停停,若改为“看这位大胆的画师提着灯笼走走,停停……”就更合情理。
8.小说中主人公靳彝甫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试加以分析。
9.汪曾祺先生曾指出:“散文化是世界小说的一种趋势。”这一说法也适用于本文。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篇小说的“散文化”特征。
6.C7.D
8.(1)从家传和擅长的画作来看,靳彝甫画技高超。(2)靳彝甫靠卖画吃饭,生活窘迫而拮据。(2)从天井布置清雅怡人、兴趣爱好多种多样看出他热爱生活,情趣高雅。
9.(1)淡化情节,没有特别设计情节和冲突,做到形散而神聚。小说以叙述的口吻叙写一个文人画家的故事,主要写主人公靳彝甫作为文人画家的生活,写他的情趣爱好、生活习惯,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也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而人物形象和的欣赏品味却能跃然纸上。(2)人物形象主体鲜明,不做刻意设计,呈现出独特的抒情气质。主人公靳彝甫热爱生活,情趣高雅,爱若性命的东西,是三块田黄石章,有独特的文人气质。他承受着生活的窘迫,却依然诗意的生活。(3)语言上,语言有诗化倾向,不渲染,简洁、质朴、洁净,又不失典雅。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C.“可窥见对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的爱好”错误,靳彝甫是笔下的画家形象,欣赏这一人物,不一定体现对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的爱好。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的能力。
D.“若改为‘看这位大胆的画师提着灯笼走走,停停……’就更合情理”错误,“灯笼走走,停停,忽上,忽下”是由灯笼形象窥见人物形象,正是匠心所在,不能改。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从文中来看,靳彝甫是一个画者,是一个文人,是一个文人。
结合“靳家三代都是画画的。家里积存的画稿很多”“靳彝甫自己喜欢画的,是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他们往往喜欢看着他画,靳彝甫也就欣然对客挥毫。主客双方,都很满意”“他家家传会写真,都能画行乐图(生活像)和喜神图(遗像)”可知,从家传和家里积存的画稿以及擅长的画作来看,靳彝甫画技高超。
结合“他是靠卖画吃饭的”“除了每年端午……其余的时候,全家都是半饥半饱”可知,靳彝甫靠卖画吃饭,生活是窘迫而拮据的。
从画者文人的角度来看,他居住的环境是“他的画室里挂着一块小匾,上书'四时佳兴’,画室前有一个很小的天井。靠墙种了几竿玉屏萧竹。石条上摆着茶花、月季。一个很大的钧窑平盘里养着一块玲珑剔透的上水石,蒙了半寸厚的绿苔,长着虎耳草和铁线草”,他的生活习惯是“冬天,他总要养几头单瓣的水仙,不到三寸长的碧绿的叶子,开着白玉一样的繁花。春天,放风筝,他会那样耐烦地用一个称金子用的小戥子约着蜈蚣风筝两边脚上的鸡毛(鸡毛分量稍差,蜈蚣上天就会打滚)。夏天,用莲子种出荷花。不大的荷叶,直径三寸的花,下面养了一二分长的小鱼。秋天,养蟋蟀,每天晚上,点一个灯笼,到阴城去掏蟋蟀”,这些内容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以及情趣的高雅。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作品的体裁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故事情节上,淡化情节,没有特别设计情节和冲突,做到形散而神聚。“靳彝甫画寓”介绍靳彝甫家的牌子,“靳彝甫两者都不是。也可以说是介乎两者之间的那么一种人比较贴切些,应该称之为‘画师’,不过本地无此说法,只是说‘画画的’”介绍他文人画家的身份,“他家家传会写真,都能画行乐图(生活像)和喜神图(遗像)”“靳彝甫自己喜欢画的,是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介绍他的画作特点,“他的画室里挂着一块小匾,上书“四时佳兴。画室前有一个很小的天井”“他有一盒爱若性命的东西,是三块田黄石章”介绍他的情趣爱好、生活习惯。小说以叙述的口吻叙写一个文人画家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也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
人物塑造上,人物形象主体鲜明,不做刻意设计,呈现出独特的抒情气质。从天井布置清雅怡人、兴趣爱好多种多样看出他热爱生活,情趣高雅;“有一盒爱若性命的东西,是三块田黄石章”爱若性命的东西,是三块田黄石章。可见他有独特的文人气质,人物性格上不做刻意设计,呈现日常生活的自然情态,展示生活的本色。
语言上,语言有诗化倾向,不渲染,简洁、质朴、洁净,又不失典雅。“好的时候桌上有两个菜,一荤一素,还能烫二两酒:坏的时候,喝粥,甚至断炊”不渲染,少修辞,语言质朴自然,描述色调平淡;“春天,放风筝”,“秋天,养蟋蟀”语言极其简洁,却给读者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间;“靠墙种了几竿玉屏箫竹。石条上摆着茶花、月季。一个很大的钧窑平盘里养着一块玲珑剔透的上水石,蒙了半寸厚的绿苔,长着虎耳草和铁线草”描写平淡质朴,不事雕琢,让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贯、浸润在色调平淡的描述中。
湖南省部分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娃的心娃的胆
陈忠实
司令跪倒在黄河水和沙滩相接的水边。眼前是翻卷着泥浪的黄河河面,右首是陡峭冷峻的悬崖石壁。身后,十余位师长、团长、营长和众多随员也相继跪倒。稍远处,十余匹战马石雕一般撑蹄昂首。三叩之后扬起头来,司令涕泪交流。
每到清明,他都不忘给逝去的先祖烧香叩拜。现在,他以从未有过的庄严、肃穆和痛彻心脾的悲怆,跪倒在黄河滩上,为着八百个尚未完全成年的关中子弟的英灵。
这儿刚刚发生过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八百个士兵,就从右前方的悬崖峭壁顶上跳进了黄河。他们的手榴弹扔完了,子弹打光了,肉搏之后刺刀拼弯乃至断折了,有的连枪也拼丢了。他们被两倍于自己的鬼子逼到这悬崖上,这八百个中国士兵从崖顶跳进了黄河。八百个娃娃呀!全在16岁至18岁这个年龄段。他们是3个月前从关中乡村征召来的农家子弟,有的还是司令老家邻村的乡党……现在都跳到黄河里去了。
就在这个刚刚组建的新兵团结束军事训练即将参加会战的时刻,他亲自去看望了这些他习惯称为小乡党的士兵:司令曾经想到,这些娃娃肯定将成为日本鬼子难以招架的对手:他们之中肯定会有出类拔萃的人物显露出来,进入军队各级指挥岗位,乃至成为将军。当然,也免不了死亡和伤残……他唯独没有料到这种结局。
司令仰头朝崖头山顶上望去,浓厚的暮色里一片模糊。突然,身后传来随员惊讶的声音:“河里是什么?”苍茫模糊的河面上,隐隐可以看到有布质的东西在摆动。司令司令从沙滩上站起身来,膝盖和裤脚被扑淹上来的河水浸湿了。
突然,身后传来随员惊讶的声音:“河里——一杆旗!”当三个卫兵把那面旗和相连的尸体拉到沙滩上的时候,随员们全都惊呼起来。
司令自己也惊呆了——
军旗旗杆的钢质尖头,从一个日本鬼子的胸膛刺进去,从背脊处穿出;那个日本鬼子紧紧抱住中国旗手的后腰,中国旗手的双手死扣着日本鬼子的脖子;两人面对着面,中国旗手用旗杆的尖头捅穿日本鬼子胸膛,把他直压到黄河水底;旗杆上的中国西北军的军旗已经撕裂,暮色里看不出颜色。
司令默默地脱下军装上衣,蹲下身去,捏着衣襟擦拭旗手的脸膛。旗手眼窝和鼻孔里积存着黄河的泥沙,圆睁着的眼睛和鼓出的眼球,显示着他憋着多深的一股仇气、鼓着多大的劲儿啊!
司令从腮帮子擦到下巴的交界处时,突然发出一声惊叫:“三娃!是你呀!”旗手左腮和下巴棱儿交会处,有一块大拇指盖大的暗红色的痣斑。那次给新兵团作完讲演,司令直接朝列队的士兵走过去。那些尚未完全褪尽乡村孩子神色的一张张脸膛让他想面对面和他们说话。司令盯住一个浓眉大眼方脸的士兵,士兵举手行一个军礼,铿锵有劲地开口:
“报告孙司令,我是蒲城人。”
司令稍一愣怔:“你是杨军长的老乡。”随即扬起头,面对士兵,提高嗓门说:“蒲城出忠臣啊!全中国都知道杨虎城将军的忠肝义胆。蒲城还出过一个忠臣叫王鼎,他效法春秋时史鱼尸谏,留下劝谏皇上不要签割地赔银的卖国条约的遗书,悬梁自尽了。王鼎尸谏皇上,死忠;杨将军兵谏,大忠。人说蒲城包括整个渭北水硬土硬,长出来的麦子,秆儿硬麦芒也硬,麦子磨出来的面粉也是性硬,这样的麦子养出来的男人女人能不硬气吗?”
会场一片肃然中。
司令问:“你怎么知道我姓孙?”
士兵笑着说:“满蒲城人都知道俺杨军长把兵交给你带了……”
司令仍然对着蒲城籍士兵问:“家里都有啥人?”
“俺妈俺爸,俺婆俺爷,俩哥一个妹子。”
“你妈能舍得你当兵?”
“俺妈哭哩!俺爸把俺妈训住了。”
“你婆呢?”
“俺婆心宽,走时还叫我念她教的口曲儿呢!”
“啥口曲儿?念一念,让我和大伙儿听听。”
士兵清清嗓子,大声诵念起来:“啥高?山高,没有娃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北京版小学六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及答案指导
- 做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作总结
- 智能化施工方案全套完整
- 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效应分析
- 天然气管线施工安全管理方案
- 幼儿园师德评估与激励方案
- 酒店厨房食品安全保障方案
- 2024店面装饰装修合同协议范本
- 高频电路课程设计题
- 陕西皮影课程设计
- 北京市丰台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 安徽省合肥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模拟试卷二(含答案)
-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六中教育集团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无答案)
-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数学试题01(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一-三章)(全解全析)
- 植物病理学概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 (完整word版)英语四级单词大全
- 旅行社派团单
- 拼音aoe四声(课堂PPT)
- 岭南新天地调研报告
- 躁动患者的护理
- [doc] 增强动态分散条件下部队管理工作实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