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料整理【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资料整理【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题型专练第十三关:议论文阅读真题解析(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①你是否好奇过,千年以后,后人会如何看待我们?许多人可能会满意下面的评价:“科技革命持续进展、计算机能力逼近人脑、从分子层次重建细胞、国际贸易步调加快、饮食与健康空前改善、人类寿命延长……”②在这幅美好的21世纪图景中,关于我们自己的历史定位,我们有没有遗漏什么?我们有没有忽略什么东西,而且可能将永远失去它们?到了公元3000年,最可能的答案是:“我们失去了大部分其他的生物,以及人类之所以为人类的某些特性。”③我猜想,有些科技拥护者不会同意这个说法。毕竟,就遥远的将来而言,什么又是人类呢?我们已经进展到这个地步,我们还会继续下去的。至于其他生物,科技拥护者说,我们应该有办法保存濒危生物的受精卵和组织,之后再利用它们来重建已损毁的生态系统。甚至这些也没有必要:基因工程将会创造出更能迎合人类需求的新物种和生态系统。④在我看来,这种观点一旦付诸行动,就是一场危险的赌局,这是以未来生物的存亡作为赌注的。要让数以千万计的生物重生,或人工合成,并把它们集合到运作中的生态系统里,就现有的科学技术而言,是根本不可能达成的。每种生物在它的栖息地里,都会特别适应特定的物理环境及化学环境。生物已经进化出某些方式,来适应栖息地中的其他特定生物,而这些方式生物学家目前才刚刚开始了解。想要从光秃秃的陆地,或空荡荡的水域中,以人工方式合成生态系统,其疯狂程度并不输给让冰冻人体复活。至于重新设计人体基因,以便让人类更能适应已经破坏的生物圈,简直就是科幻惊悚小说的材料。⑤我们不能轻易下此赌注,任凭自然生态受到破坏。我们姑且假设可以用人工方式重建稳定的生态系统,从而任凭原来的生物和生态系统消失。那么,我们也可以顺便把图书馆和美术馆烧掉,把莎士比亚、贝多芬、歌德以及甲壳虫乐队的作品也都销毁。因为所有的这些,或至少是极接近的替代产物,统统都有可能重新创造。⑥所有生物,从美国秃鹫、印度犀牛,一直到还在我们身边的数千万种甚至更多的生物,都是伟大的作品。是天择这位工匠,通过突变以及基因重组,历经漫长年代与无数步骤,将它们组装起来的。那些出现在我们脚边、我们不屑一顾的一只昆虫或一株杂草,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体。它有自己的名字,有长达百万年的历史,在世界上也自有一席之地。⑦生物学家还发现生物在遗传上的统一性,所有的生物都来自相同的远古始祖。科学家的另一个发现是,人类喜爱从事管理工作,而这似乎源自人类社会行为中一种被遗传定型了的情绪。因此,自人类诞生后,我们就必须把生物圈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如果其他生物是身体,我们人类就是大脑。为保护这个生机盎然的星球,人类应该贡献更多的智慧。⑧当前,面对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利,人们的反应大致有三种:一是人类中心论,除非影响到人类,否则都不必在意。二是感情中心论,与生俱来的权利,也必须延伸到黑猩猩、狗和其他我们能感受同理心的高等动物身上。三是生物中心论,所有生物最起码都拥有与生俱来的生存权利。⑨乍看之下,这三种观点并非那么不同,但是一到生死存亡的关头,优先排序就会变成:人类第一,其次是高等动物,然后才是其他所有生物。⑩让人欣慰的是,生物中心论在全球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哲学家罗尔斯顿三世讲过一个故事,很能比喻这股趋势。多年来,落基山一处营地的登山道边,有一条标语:“请把野花留给别人欣赏。”这块木牌腐烂后,换上的标语是:“请放野花一条生路吧!”(摘编自爱德华·威尔逊《生命的未来》)48.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设问开篇,意在引发人们对当前社会的发展进行反思,引出下文。B.关于“21世纪图景”的美好想象,体现了作者对未来社会的自信和期待。C.从“危险的赌局”“疯狂”这类表述中,能看出作者对科技拥护者的态度。D.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人类很难不把自己的安危放在首要位置来考虑。49.第⑤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作者的推断,请简述作者推断的依据以及这个推断对阐明作者观点的作用。50.下列标语最能支撑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A.同在地球之上,共享美好自然。B.呵护青山绿水,美丽人类家园。C.鸟是害虫的天敌,鸟是我们的朋友。D.花草树木都是宝,有它生活更美妙。51.文章第⑦段中说,“如果其他生物是身体,我们人类就是大脑”。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48.B49.依据:①假设“可以用人工方式重建稳定的生态系统,从而任凭原来的生物和生态系统消失”的观点是可行的;②图书馆、美术馆和艺术作品都有可能重新创造。作用:这个推断的荒谬是显而易见的,这样说理更容易让读者明白“以人工方式重建生态系统”的观点是荒谬的。50.A51.人类和其他生物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人类有责任思考保护其他生物,使地球保持盎然生机。【解析】4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B.从第②段“在这幅美好的21世纪图景中,关于我们自己的历史定位,我们有没有遗漏什么?我们有没有忽略什么东西,而且可能将永远失去它们?到了公元3000年,最可能的答案是:‘我们失去了大部分其他的生物,以及人类之所以为人类的某些特性。’”可知,作者对未来社会是担忧的;故选B。4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第⑤段“我们姑且假设可以用人工方式重建稳定的生态系统,从而任凭原来的生物和生态系统消失。那么,我们也可以顺便把图书馆和美术馆烧掉,把莎士比亚、贝多芬、歌德以及甲壳虫乐队的作品也都销毁。因为所有的这些,或至少是极接近的替代产物,统统都有可能重新创造”可知,关于作者的“那么,我们也可以顺便把图书馆和美术馆烧掉,把莎士比亚、贝多芬、歌德以及甲壳虫乐队的作品也都销毁”这一推断,是从前面的假设和后文推断出来的,作者推断的依据是:假设“可以用人工方式重建稳定的生态系统,从而任凭原来的生物和生态系统消失”的观点成立;图书馆和美术馆和前人的艺术作品都有可能重新创造。“那么,我们也可以顺便把图书馆和美术馆烧掉,把莎士比亚、贝多芬、歌德以及甲壳虫乐队的作品也都销毁。因为所有的这些,或至少是极接近的替代产物,统统都有可能重新创造”,图书馆和美术馆和前人的艺术作品都有可能重新创造的推断是多么的荒谬,结合第④段“想要从光秃秃的陆地,或空荡荡的水域中,以人工方式合成生态系统,其疯狂程度并不输给让冰冻人体复活”可知,作者以这种显而易见的荒谬让读者更加明白“以人工方式重建生态系统”的观点是荒谬的。50.本题考查文章的观点。根据第⑦段“自人类诞生后,我们就必须把生物圈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如果其他生物是身体,我们人类就是大脑。为保护这个生机盎然的星球,人类应该贡献更多的智慧”可知,作者认为人类和地球的其他生物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人类有责任思考保护其他生物,保护自然生态,使地球保持盎然生机。A.“同在地球之上,共享美好自然”这个标语写出了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关系,共同生活在地球之上,应该要爱护这个地球,享受美好的自然;B.“呵护青山绿水,美丽人类家园”这个标语只强调保护人类的家园;C.“鸟是害虫的天敌,鸟是我们的朋友”这个标语只强调要保护鸟类;D.“花草树木都是宝,有它生活更美妙”这个标语只强调花草树木的作用;故选A。51.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结合第⑦段“自人类诞生后,我们就必须把生物圈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如果其他生物是身体,我们人类就是大脑。为保护这个生机盎然的星球,人类应该贡献更多的智慧”可知,整个生物圈是一个整体,人类和其他生物同属于一个生物圈之中,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人类有责任去思考如何保护其他的生物,使地球保持生机盎然。(2023·湖南衡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合力防范青少年短视频沉迷崔妍①近年来,短视频受到互联网用户青睐,青少年上网看短视频也愈发普遍。然而,由于内容特点、算法推荐、心理机制等多方面原因,不少人感觉刷短视频会“上瘾”。如何有效防止未成年人陷入短视频沉迷,成为一道现实课题。②《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而未成年网民中经常在互联网上看短视频的比例为47.6%。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调研的中部省份中,有九成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使用专属手机或者长辈的手机,其中近七成儿童用手机看短视频。短视频沉迷极易造成青少年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后果,一些不良信息还会产生误导,进而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危害不容小觑。防范短视频沉迷,是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题中应有之义。③加强监管,营造清朗的网络视听环境,才能更好守护未成年人成长。在制度上,应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网络平台责任。近年来,从出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文件,到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网络保护”专章,渐趋完备的制度体系为青少年设置起“防护网”。下一步仍须与时俱进,以制度刚性建好“防火墙”。在技术上,应进一步向科技借力,推动责任落细落实。监管部门可利用上线审查、应用管控等实现综合监管,短视频平台等也可运用身份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推动“防沉迷系统”“青少年模式”迭代升级。多措并举、精准施策,才能让监管更加有力有效。④帮助未成年人防范沉迷,关键在疏导。应当真正从青少年的视角出发,多供给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就短视频本身而言,平台和创作者有责任瞄准未成年人需求,多发布、传播健康向上的内容。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引导学生过精神充盈的生活。对于农村地区而言,公共服务供给相对不足,应着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图书、文体设施、社区活动等更可及,为未成年人打开更广阔的精神世界。尤其是对于部分留守儿童,在父母无法陪伴的情况下,如何更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亟待全社会合力破题,给予他们更多关心与关爱。⑤未成年人是网络建设的重要主体,防止网络沉迷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从推进专项行动、深化打击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违法犯罪,到围绕有关问题进行重点整治、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一系列务实举措,凝聚起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合力。也应看到,构建良好网络生态难以毕其功于一役,引导未成年人科学健康用网也需“授之以渔”。譬如,防沉迷的治本之策,就是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标本兼治、久久为功,既针对新形式、新问题推出新举措,又着力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和用网能力,才能建设未成年人友好型网络空间,助力他们健康成长。⑥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当前,网络应用深度融入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每个人都是维护网络环境的责任人、受益人。集聚众智、汇聚众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生态,确保未成年人健康安全用网,互联网必将更好助力青少年成长进步,让他们的生活更多彩。(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04月14日)5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议论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B.文章首先针对社会现象提出问题,然后多角度分析问题,最后得出结论。C.第②段引用相关研究报告,用数据说话,提出了有效防止未成年人陷入短视频沉迷的办法。D.集聚众智、汇聚众力,标本兼治,确保未成年人健康安全用网,互联网必将更好助力青少年成长进步。53.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写出来。54.文章第③~⑤段提出了哪些有效防止未成年人陷入短视频沉迷的方法?请简要概括。55.文中提出,防沉迷的治本之策,就是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是如何避免沉迷于网络的。【答案】52.C53.集聚众智、汇聚众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生态,确保未成年人健康安全用网。54.加强监管,营造清朗的网络视听环境;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网络平台责任;从青少年的视角出发,多供给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围绕有关问题进行重点整治、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55.要学会丰富自己的线下生活,通过真实世界的交往、运动、兴趣等,投入到更多的现实生活中。要关注和关心身边的人,多进行现实中的互动和交往。(言之有理即可)【解析】52.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C.结合第②段中“《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而未成年网民中经常在互联网上看短视频的比例为47.6%。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调研的中部省份中,有九成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使用专属手机或者长辈的手机,其中近七成儿童用手机看短视频。短视频沉迷极易造成青少年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后果,一些不良信息还会产生误导,进而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危害不容小觑。防范短视频沉迷,是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题中应有之义”的内容可知,本段引用相关研究报告,用数据说话,说明了防范短视频沉迷对于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并没有提出“有效防止未成年人陷入短视频沉迷的办法”;故选C。53.考查概括中心论点的能力。解答时,结合文章内容,可以采取位置分析法:一看标题。通读全篇,理解文章大意,即可判断出文章是否围绕标题展开论述,从而判断标题是不是中心论点。二看开头。仅用于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有时中心论点也在首段末尾点出;三看结尾。篇末点题,揭示中心论点。可留意一般标志性词语,如“总之”“所以”“因此”“总而言之”“归根到底”等。四看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和直接表述句。尤其是注意文章中间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表述句。这篇议论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首先针对社会现象提出问题,然后多角度分析问题,最后得出结论。结合第⑥段中“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当前,网络应用深度融入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每个人都是维护网络环境的责任人、受益人。集聚众智、汇聚众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生态,确保未成年人健康安全用网,互联网必将更好助力青少年成长进步,让他们的生活更多彩”的内容可概括中心论点为:集聚众智、汇聚众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生态,确保未成年人健康安全用网。54.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结合第③段中“加强监管,营造清朗的网络视听环境,才能更好守护未成年人成长。在制度上,应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网络平台责任”的内容可概括为:加强监管,营造清朗的网络视听环境;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网络平台责任;结合第④段中“帮助未成年人防范沉迷,关键在疏导。应当真正从青少年的视角出发,多供给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就短视频本身而言,平台和创作者有责任瞄准未成年人需求,多发布、传播健康向上的内容”的内容可概括为:从青少年的视角出发,多供给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结合第⑤段中“未成年人是网络建设的重要主体,防止网络沉迷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从推进专项行动、深化打击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违法犯罪,到围绕有关问题进行重点整治、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一系列务实举措,凝聚起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合力”的内容可概括为:围绕有关问题进行重点整治、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55.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是如何避免沉迷于网络即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上网前要计划,明确上网的目的和上网的时间,避免无节制的上网,如果不是为了工作、学习,而主要为了娱乐,则更需要计划上网。漫无目的地“冲浪”、沉迷于网络聊天或网络游戏,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失,尤其把它当成一种缓解精神压力时更应该节制。培养其他的兴趣爱好、丰富业余生活,业余时间多参加体育、文化娱乐或交际活动,不仅充实了生活,而且提高自己处理显示问题的能力,从而避免依赖于虚拟的网络世界的机会。(2023·江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作家的劳动路遥①我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劳动历史并不长,这里所谈的只是一些肤浅而零碎的认识。②一个人想搞创作,一开始就想接触一些创作方面的理论和技巧,这是必要的。但是,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这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文学创作这种劳动。③搞文学,具备这方面的天资当然是重要的,但就我来说,并不重视这个东西。我觉得,作品在某种意义上,不完全是智慧的产物,更主要的是毅力和艰苦劳动的结果。④从工作特点来看,作家永远是个体劳动者。这种独立性的劳动非常艰苦,不能指靠别人来代替。任何外在的帮助,都不可能缓减这种劳动的内在紧张程度。有时候,一旦进入创作的过程(尤其是篇幅较大的作品),真如同进入茫茫的沼泽地,前不着村,后不靠店,等于一个人孤零零地在稿纸上进行一场不为人所知的长征。精神时不时会垮下来,时不时怀疑自己能否走到头。有时,终于被迫停下来了。这时候,可能并不是其他方面出了毛病,关键是毅力经受不住考验了,当然,退路是熟悉的,退下来也是容易的。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被困难击败了,悲剧不仅仅在于这个作品的失败,而且在于自己的精神将可能长期陷入迷惘状态中。也许从此以后,每当走到这样的“回心石”面前,腿就软了,心也灰了,一次又一次从这样的高度上退下来,永远也别指望登上华山之巅。遇到这样的情况,除过对自己所写的东西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咬着牙,一步一步向前跋涉,要想有所收获,达到目标,就应当对自己残酷一点!⑤文学创作的艰苦性还在于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任何简单的创造都要比复杂的模仿困难得多。平庸的作家会反复制造出一堆又一堆被同样平庸的评论家所表扬的文学废品,而任何一个严肃认真的作家,为寻找一行富有创造性的文字,往往就像在沙子里面淘金一般不容易。如果说创作还有一点甜头,那么,这种甜头只有在吃尽苦头以后才能尝到。⑥为了适应这种艰苦的劳动的需要,我们必须一开始就培养自己的优良品质。⑦首先要有坚强的性格。一个软弱的人不能胜任这种长期艰苦的劳动。性格的坚定是建立在信仰的坚定这个基础上的。一个人要是对社会、事业等等方面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坚定的信仰,也就不可能具有性格的坚定性。而一个经常动摇的人怎么可能去完成一项艰难困苦的事业?⑧性格也不完全是天生的,主要是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我们不仅应该在创作实践中,更重要的是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寻找困难,在不断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性格。不要羡慕安逸和享乐,不要陶醉在一时的顺利和胜利中,我们应该不断地强迫自己自找苦吃!⑨对生活应该永远抱有热情。对生活无动于衷的人是搞不成艺术创作的。艺术作品都是激情的产物。如果你自己对生活没有热情,怎么能指望你的作品去感染别人?当然,这种热情绝不是那种简单的感情冲动。它必须接受成熟的思想和理智的指导。尤其是在进入艺术创造的具体过程中,应该用冷静的方式来处理热烈的感情,就像铁匠的锻造工作一样,得把烧红的铁器在水里蘸那么几下。不管怎样,作家没有热情是不行的,尤其是在个人遭到不幸的时候,更需要对生活抱有热情。⑩应该有自我反省的精神。如果说,一个人的进取精神是可贵的,那么,一个人的自我反省精神也许更为可贵。尤其是搞创作的人,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品质,一个对自己经常抱欣赏态度的作家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应该经常检讨自己,要有否定自己的勇气。有些人否定别人很勇敢,但没有自我否定的力量,而且对别人出自诚心的正确批评也接受不了,总爱让别人抬举自己。人应该自爱,但不要连自己身上的疮疤也爱。要想成就自己的事业,就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检讨,真诚地听取各种人的批评意见,即使别人的批评意见说得不对,也要心平气静地对待。⑪这个真理不要光拿来教育别人,主要教育自己为好。(有删减)56.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作家的劳动”论述了文学创作的艰苦性和作家应具备的优良品质。B.对于作家而言,智慧、创作理论和技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毅力。C.对于作家而言,有时自我反省精神比进取精神更可贵。D.文章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观点。57.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A.贾岛《题诗后》:“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B.巴金认为,创作是个很严肃、很艰苦的事业,即使最有才能的人也得在创作上付出很大的代价。C.《世说新语》记载,东晋袁宏随军出征,受命写紧急文书,他倚马而作,俄得七纸,殊可观。D.闻一多先生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58.试结合本文相关内容以及学习课文《谈创造性思维》《创造宣言》的体会,谈谈你对“创造的重要性”的看法。【答案】56.B57.C58.示例:我认为,创造非常重要。因为创造能给人带来幸福感;创造是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创造能够造出真善美,造出不平凡,造出不单调。【解析】56.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有误。根据第③段“作品在某种意义上,不完全是智慧的产物,更主要的是毅力和艰苦劳动的结果”可知毅力和艰苦劳动的结果是主要的,但其他的如智慧、创作理论和技巧也是重要的。故选B。57.本题考查论据补充。本文的观点是文学城创作是艰苦的,为了适应这种艰苦的劳动的需要,写作需要培养自己的优良品质,如坚强的性格、对生活应该永远抱有热情、有自我反省的精神。C.不适合。本项讲述的是袁宏紧急在马上写文书,写的很好。并未体现以上几种优良品质。故选C。58.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结合本文第④段“有时候,一旦进入创作的过程……悲剧不仅仅在于这个作品的失败,而且在于自己的精神将可能长期陷入迷惘状态中”可知,一个完整创造的过程会使人精神清晰振奋。根据第⑥段“为了适应这种艰苦的劳动的需要,我们必须一开始就培养自己的优良品质”可知创造的过程也是锻炼自己拥有良好品质如的过程,如更加热爱生活,对生活抱有更多的热情等。其次结合课文《谈创造性思维》《创造宣言》中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可知创造的过程是知识运用的过程,可以创造出更多智慧,可以使生活不平凡、不单调。(2023·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读下面的论述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有趣的灵魂都有静气朱光潜①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这两个字涵义极广。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②比方路边有一颗苍松,你看见它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见到它可以让人纳凉;旁人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③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请伯牙为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棉匠弹棉花。④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好比喝茶,喝汉只管满口吞咽,会喝茶的人却一口一口的细啜,能领略其中风味。⑤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绝不至于岑寂,也绝不至于烦闷。朱子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你姑且闭目一思索,把这幅图画印在脑里,然后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到的趣味。⑥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⑦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⑧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你的心境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所以,习静并不必定要进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⑨静与闲也不相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世喧嚷中,你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语便源源而来。这便是忙中静趣。⑩我这番话都是替两句人人知道的诗下注脚。这两句诗就是“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大约诗人的领略力比一般人都要大。⑪中国诗人到这种境界的也很多。现在姑且就一时所想到的写几句给你看:“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山涤余霭,宇暖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目送飘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⑫像这类描写静趣的诗,唐人五言绝句中最多。你只要仔细玩味,你便可以见到这个宇宙又有一种景象,为你平时所未见到的。⑬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苦也。你对着有趣味的人,你并不必多谈话,只是默然相对,心领神会,便可觉得朋友中间的无上至乐。你有时大概也发生同样感想吧?59.下面对文章所表达的观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静气可以让我们的内心世界生发出诸多趣味。B.世间天才通常有优于一般人的创造力和感受力。C.心地若被世俗繁杂填满就很难感受生活的趣味。D.人迹罕至、环境优雅的地方更宜感受静中之趣。60.下面关于文章论证方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②③段中的“比方”,是在进行举例论证。B.第④段借“领略”谈“感受”,运用了对比论证。C.文中多次引用古诗语句,证明古代优秀诗人之多。D.全文摆事实讲道理,条分缕析中,观点水到渠成。61.下面关于文章最后一段用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些聪明过度的人让人难以忍受。B.一个有趣的人会带给人无上至乐。C.愿意自己成为有静气的有趣之人。D.渴望更多的人能感受到生活之趣。【答案】59.D60.C61.A【解析】59.本题考查内容辨析。D.根据第⑧段“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你的心境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所以,习静并不必定要进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可知,作者认为“静中之趣”是心界空灵,而不是非要到“人迹罕至、环境优雅的地方”;故选D。60.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C.第⑤段“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绝不至于岑寂,也绝不至于烦闷。朱子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到的趣味”,第⑩段“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第⑪段所引用的古诗文,这些都是作者为了描述“静趣”才引用的;并不是证明古代优秀诗人之多;故选C。6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A.根据结尾段“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苦也”可知,作者将呆人、聪明过度的人与没有趣味的人进行对比,强调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和他说应酬话是“苦”;而不是说“那些聪明过度的人让人难以忍受”;故选A。习题闯关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人生不应求“倍速”曹腾周华勋①“倍速”播放是视频软件的一项功能,当剧情进展缓慢时,观众可以选择加快播放速率,这样既节省时间,又不会错过剧情,成为一些人“追剧”的普遍操作。然而,剧情可以选“倍速”,我们的人生却不能求“倍速”。一味求快,很可能会导致我们的人生高速低效,造成“欲速则不达”的结果。对于广大青年来说,每个人都应抚平内心的浮躁之气,静下心来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不急不躁、稳扎稳打,把前行路上的每一步都踩稳踩实,为未来的成功打下足够坚实的基础。②不求“倍速”,成长进步稳下来。“八一勋章”获得者王忠心,曾3次被列为提干对象,却因学历、年龄等原因未能如愿。与很多人比起来,他的发展并不算顺利,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凭借自己日复一日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向前,最终成为“导弹兵王”。他的成长进步是组织培养、个人努力、机遇机缘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初“一个学校毕业的”“一个车皮拉过来的”“一纸命令任职的”战友,多年后进步总会有快慢,发展总会有差异。与其计较一时快慢,不如沉下心来厚积底蕴,扎扎实实地走好自己的路。要知道,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是迈向成功的积累。我们应当像那往下扎根、积蓄力量的毛竹一样,时常抱着平常心、带着求知欲,稳扎稳打、夯实根基,终能厚积薄发、拔节成长。③不求“倍速”,工作标准提起来。在《续古文观止》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带着书童赶路,想在城门关闭前进城,路人都劝他慢慢走,时间还来得及。他却不以为然、火急火燎,结果因为太着急,书童摔了一跤,书散落一地,等二人收拾完赶到城边时,城门已经关上了。在现实中,一些人干工作同样火急火燎,片面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倍速”之下赶着完成的工作往往经不起实践的检验,有的还需要返工,结果事倍功半,甚至做“无用功”。在任务繁重时,追求速度是迫不得已之策,但“高速”并不等于“高效”,抛开标准谈速度绝不可取,而应质效并举、脚踏实地,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再追求效率。④不求“倍速”,浮躁之气祛除掉。现在的社会各行各业快速发展,在这种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之下,人们免不了紧凑感增强,深陷快节奏生活的漩涡。生活中的人们永远忙忙碌碌,似乎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旦“慢”下来,就会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脱节,然而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使一些人变得心浮气躁。闲暇时,有些青年人看了几页书就想做运动,运动没一会又想刷短视频,什么都想做,却什么都难以投入。这种浅尝辄止的“碎片化”状态,往往带不来深入收获,还容易使人在朝三暮四中一事无成。我们需要涵养静气来压制浮躁之气,努力锤炼在闹中取静、在躁中求静的心境,沉得住气、稳得住神,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急躁冒进,如此方能驱散心中浮躁之气,凝神静气干事成事。(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1)以下是小安和小宁读完本文后的对话,请你将其补充完整。小安:俗话说“题好一半文”,那么本文的标题到底好在哪里呢?小宁:我认为结合议论文体裁特点,可以从内容和表达效果两方面来进行分析。内容上,______,表达效果上,______。(2)小安想用下面的句子作为本文第②段的道理论据,是否恰当?请简述理由。“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3)结合本文并联系自身经历,说说中学生如何才能做到不求“倍速”呢?__________人贵在自修张燕峰①作家梁晓声说:人有三命,那就是天命、实命与自修命。②何为天命?父母给的叫天命。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也无法选择出生于怎样的家庭,既然无法选择,那就坦然接受。③何为实命?生活经历给你的就是实命。生活赐予我们的无论是蜜汁还是苦酒,都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实实在在去经历的。④在现实生活中,当然不应被动接受所谓命运的预先安排了。⑤《史记·陈涉世家》写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两千多年过去了,这种感叹依然激荡着每颗胸怀天下的人心。显然,没有不可改变的东西,只要靠智慧的大脑、勤劳的双手,一定能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与现实处境。于是,经常看到许多人在饮尽生活赐予的苦酒,遍尝命运赐予的磨难之后,终于成功“逆袭”,实现了华丽转身。很遗憾,也出现了不少沉溺于物质享乐的人,终归精神缺钙、一事无成。殊不知,苦难堪称人生的财富,在苦水中摸爬滚打,重新站起来,才能被锻造为实干先锋或铁骨硬汉。⑥何为“自修命”呢?其实,自修命附带着更深厚的文化气质。生命是一场漫长的修行。每个人的修养,除了来自先天继承与家庭教育之外,更重要的莫过于个人的修为。那么,应该如何自修呢?⑦显然,潜心阅读属于最大的捷径。读几本好书,就是与很多灵魂高尚的人畅谈。一本好书能传授很多优良品质,比如,智慧、坚韧、达观、善良、宽容……在书籍的润泽下,一个人的修养将不断加强,内心世界也会变得柔软慈悲,有同理心。⑧除了读书,还可以“与善者为伴,与智者同行,与高人为伍”。与勤奋的人在一起,就不会懒惰;与积极的人在一起,就不会消沉;与善良的人在一起,则不会邪恶;与智者在一起,注定不同凡响;与高人在一起,总会登上另一座思想与实践的高峰。⑨“修”,是一方面,它面对着更重要的另一个层面。俗话说:____________________。关键是,经历风雨之后的正确选择。有人因一次或多次受伤,就让复仇的火焰烧焦自己,心智偏离了正义与良知的方向,成为比坏人更坏的角色。有人在遭受欺骗伤害之后,积极自我疗愈,让自身变得强大起来,绝不与坏人为伍。难怪《了凡四训》写道:“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养德远祸,好的修为会为自己赢得福报,相反,则只会招来祸患,贻害无穷。⑩面对挫折与逆境,不同的人,各有内在的修为。“牢骚太盛防断肠”,抱怨是把刀刃向内,带给自己更多的伤害;而豁达淡定,是把刀刃向外,将外界的伤害消弭于无形。同样是面对被贬的厄运,柳宗元愁苦难安。在他笔下,永州秀丽的山水,也呈现一种凄清孤绝之美,他自己的生命,也于46岁黯然落幕。苏东坡被贬黄州之后,放下个人荣辱恩怨,专注于当下,甩开膀子像真正的农夫一样,开荒种地,亲自做美食,安之若素。最终,他熬过了命运的凄风苦雨。⑪由此看来,命运自有其不可违拗之处,同时,人也有奋斗与自修自悟、改变命运的强大力量。无论遭遇什么,只要精神不委顿下去,始终修炼自己,总有一天,会柳暗花明,开云见日。2.下列谚语或俗语中,最适合填写在文中画横线处的一项是()A.没有比人更高的山B.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C.天才在于积累D.不以成败论英雄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命和实命无法改变,但在生活中,我们不应被动接受所谓命运的安排。B.自修命是指人除了接受来自先天和家庭给予的条件之外,还要加强个人的修为。C.面对生活中的逆境与挫折,不同人表现的状态不同,这与其内在的修为有关。D.命运有其不可违拗之处,即使我们坚持奋斗和自修自悟,也难以改变。4.生命是一场漫长的修行。针对“自修”,作者提出了哪些途经?请简要概括。5.作者在文中写到“面对挫折与逆境,不同的人,各有内在的修为”,请从下列名著人物中任选一位,谈谈他们面对挫折与逆境时,体现出了怎样内在的修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西游记》中的唐僧阅读《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回答小题。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王晓河①齐白石创作山水画,以“胸中山水奇天下,删去临摹手一双”为追求,坚持“用我家笔墨,写我家山水”,开辟出新奇独特的图式构成与创作技法。隔行不隔理。无论绘画还是其他工作,都要在追求原始创新、独创独有上下功夫。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湖南考察时要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枝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迈向科技强国,科技工作者必须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不断在自主创新上寻求突破,在自立自强上夯基筑台。③从实践看,真正的核心关键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钱学森曾告诫,国防科技创新决不能满足于“追尾巴”“照镜子”。习惯于“追尾巴”就容易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一味“照镜子”就如同照葫芦画瓢,没有自己的创新,不满足于模仿,不止步于相似,必须锐意创新“创着干”。从过去的“两弹一星”到如今的北斗导航、“嫦娥”奔月、量子科技,无不是靠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取得的。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病患治疗、疫情防控、疫苗研发等多个重要领域开展科研攻关,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创新之重要,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④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只有气势壮才能本领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激发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热血气概很重要。“搞科技,必须敢搞最尖端的,必须用勇气搏击科技‘浪尖’”,陈定昌院士主动到高精尖领域中流击水,逐渐成为精确制导领域中流砥柱。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面对艰险挑战、繁重任务,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壮志,有“气吞万里如虎”的果敢,方能唤起磅礴之力,打开科技新局面。⑤科技创新永无止境,也没有坦途,关键要沉潜心志、打磨功底。(甲)“两弹元勋”邓稼先常年风餐露宿、不仅披肝沥胆制定核试验理论方案,还时常深入西北戈壁滩试验场掌握第一手试验资料。长征五号火箭总设计师李东十年磨一“箭”,率领技术团队解决了复杂力热环境、大质量多干扰分离等世界性难题,探索出大推力火箭研制之路。有研究表明,科学家的优势不仅靠智力,更主要的是专注和勤奋,经过长期探索而在某个领域形成优势。科技工作者进军前所未知的“无人区”,攀登人迹罕至的“高寒带”,不是因为有奇计妙招,而是因为有“更上一层楼”的韧劲,有“独钓寒江雪”的毅力。“一其心”心无旁骛,“冷板凳”沉静稳坐,“创根问底”上下求索,“磨杵成针”独具匠心,最终才会有所发现。⑥(乙)马克思讲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砥砺自立自强之志,锤炼独创独有之能,集中优势力量攻坚克难,瞄准薄弱环节协同攻关,一定能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选文有改动)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7.第③段中加点的“照镜子”是什么意思?8.文中甲乙两处划线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甲()乙()9.阅读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链接材料】历时22年,经无数科研工作者不懈努力,当今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在贵州建成。它是我国独有的珍贵科学资源,也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国重器,在基础研究众多领域、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自2021年4月1日它正式向全球开放共享,接受全球科学家的观测申请,经评审、遵选确定后分配观测时间,预计分配给国外科学家的观测时间约占10%。我国攻坚克难建造“中国天眼”,建成后又有计划地向全球开放共享,你如何看待这种做法?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以下各题。苦练内功
化危为机①夏季到来,小龙虾又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所爱。在众多产区中,来自湖北潜江的小龙虾受到不少食客青睐。②潜江小龙虾产业的发展,过程其实并不容易。受国际需求影响,潜江小龙虾产业曾一度遭遇出口订单锐减、小龙虾积压滞销的困境。面对危机,潜江一手抓市场,引导企业把目光转向国内;一手抓技术升级,科研育苗的同时延长产业链,从虾壳中提炼甲壳素精加工、生产保健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如今,潜江小龙虾产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苦练内功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从而克服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这样的案例,至今仍给人以深刻启示:我们只有苦练内功,才能化危为机。③人们常说,人总是希望寻求确定性以获得安全感。但事实上,这种寻求方式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求之于外,寻找外部世界的确定性,不过外部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变化的。一种是诉之于内,通过拓展自身的能力边界,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世界,正所谓以变应变。历史和现实均表明,自胜者进,自强者胜。遭遇困难挑战之时,与其坐而待变,不如起而行之、自立自强。④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哲学意义上,‘难’是在任何领域前进道路上永恒的命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关键就在于攻坚克难、实现自身的跨越。”在互联网时代,服装企业因为人力成本上升、线下门店销量下降等原因,经营出现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店长利用大数据进行数字化赋能,打通全国门店与线上商品的流转系统,有效解决传统服装企业的“结构性缺货”难题。结果,3年内营收大幅提高、利润增长近3倍。事实证明,变局带来严峻挑战,但也孕育着新的机遇。⑤守成者难有出路,改进者才能成功。世界上从来没有一成不变、一劳永逸之事,停滞不前、安于现状,再高强的本领也会退化。外部世界复杂多变,如果不识变、不敢变、不会变,迟早会迎来真正的危机。曾夺得过环法自行车赛冠军的一家车队,其教练有自己的做法:在车座、轮胎、训练、营养,甚至是枕头高低等方面,每处都改进1%,总加起来,就可以大幅提高成绩。无论是实现由危到机的转变,还是积累竞争优势,苦练内功都是最可靠的途径。⑥面对危机时,把“熬冬”变成“冬训”,不畏艰辛、苦练内功,夯实基础、直面挑战——那么,收获的季节不久一定会来临。10.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11.选文①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2.概述选文④段的论证思路。13.选文⑤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14.下面的事例作为哪一段的论据最合适?说明理由。任正非近期做了一个内部讲话。任正非鼓励员工要有信心,不要把当前形势看得过于悲观,形势总体还是好的。要对未来的发展空间有信心,但如果不加强内功修炼,提高实际运作效率,可能就不能应对这个社会和未来时代的发展。所以,华为的策略从以前的“防守计划”转变为“攻防兼备”,以防为辅,以攻为主,在危机中求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最是“经典”润人心①近一段时期,舞台作品诸如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大型演出《美丽中国·古风国韵》,电视综艺作品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经典咏流传》、湖南广播电视台的《声入人心》及其同名音乐会全国巡演,均备受观众喜爱。这些节目都选择了大众化的角度和方式去呈现经典,虽性质不同却殊途同归,起到普及经典的作用。它们构成了文化消费市场中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②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对于广大文艺工作者来说,打造更多文化艺术精品,广泛传播和弘扬文化经典,是时代赋予的重任。③呈现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传播效果。《美丽中国·古风国韵》把中国古典文化瑰宝以精美的现代舞台展现出来;《经典咏流传》以公众人物演绎中国古典诗词为主,带领人们“读诗成曲,传唱经典”;而《声入人心》音乐会则以流行的、大众化的方式呈现西方古典音乐的艺术魅力。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新的文化现象,引发观众热烈反响,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人们对文化经典进行更多、更深的了解,起到了陶冶大众情操的社会美育作用。④文艺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甘霖。而文化经典作为其中的核心部分,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与人文内涵,具有深邃的思想性、艺术性,可以更好地满足大众精神需求,起到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作用。各民族文化经典都是一座座丰厚的审美富矿,代表较高的文化艺术品位,包含着优秀传统文化和诸多经典艺术元素,具有不可或缺的时代价值与意义。⑤毋庸讳言,当今过快的生活节奏、过度的商业包装,也让“快餐式”文化消费占据了不小市场。有的人静不下心,有的人缺少时间,致使文化经典有时很难走入人心,无法全面深入地发挥其润物无声的美育功用。对此,我们不妨将文化经典蕴于当代影视艺术文化之中,或以受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助推文化经典的普及与传承,都不失为一种良策。⑥期待作为“阳春白雪”的文化经典,不仅能顶天立地,而且能铺天盖地,从而春风化雨、丰厚心灵,繁荣文化、滋养文明。(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从人们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文艺节目谈起,吸引读者,引出下文的论题。B.作者认为,以受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助推文化经典,可以使其得到普及和传承。C.第⑤段将“快餐式”文化与文化经典对比,指出“快餐式”文化消费带来的负面影响。D.一些新的文化现象引发观众的热烈反响,说明呈现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传播效果。16.简述论证思路:文章首先举了________;并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说明优秀的作品要贴近大众生活;然后再论述_______、_______、经典文化的传承方式;最后总结全文,呼唤更多优秀的文化作品。17.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运用“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这一典故的用意是什么?18.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问题。正确前的不正确①我有很多朋友都认为改变身边的人会很辛苦。最常见的场景是“劝分”。当你看到朋友陷入一段伤害性的关系,站在局外人的立场,你能给出的最明智的建议就是劝其分开。“这样的人不分还留着过年吗?”道理没错,他也听得热血沸腾。然而费尽唇舌,折腾一大圈,他还是不分,搞不好还会落得一身埋怨。②但是,作为心理咨询师,我却不会这样做。③一般来说,只要不涉及人身伤害等必须制止的风险,咨询师往往会尊重来访者自己的选择。来访者打算做什么,咨询师就支持他做什么。想结束一段关系,就分开;如果还没做好准备,再等上一段时间也无妨——哪怕不舒适,只要是你自己的选择就行。这在心理咨询中是如基石一般牢固的工作原则——中立。④说到这儿,有人会质疑:有些问题明明有是非对错,为什么还要由着来访者?你心里当真没立场吗?诚实地说,我对有些事是有立场的。我不否认自己的立场,有时在咨询中还会直接说出来。我会说:“我个人是有担心的,我认为这段关系在剥削你、消耗你,甚至会扰乱你的判断能力,你很有可能受伤。所以讲实话,我建议你结束这段关系。”但说完之后我会补充道:“这只是我个人的建议,我也理解很多人处在一段关系里是没办法说放弃就放弃的。你若暂时不想改变,也很正常。”⑤为什么要加后面这段丧气话呢?因为我知道,“看到”和“做到”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看到却做不到,本来就是一种人生常态。二者之间存在一道巨大的鸿沟,但我们往往无法接受这道鸿沟。因此,当一个人看到正确的事却做不到的时候,就容易陷入自我怀疑,进而攻击自己。其实我们最怕的就是自我攻击。⑥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过程,从“做不到”到“试着做”,需要时间酝酿。在此期间知错犯错,再正常不过。“做不到”不代表“想不到”,只是暂时没有足够的力量行动而已。那就再等一等,等待更合适的时机。在这个过程中,自我攻击没有意义——不仅不能缩短犯错的过程,反而会带来更大的挫败感,使“做到”变得更困难。⑦我女儿的英语老师曾告诉我,不要在孩子读英语时频繁纠正她的发音——首先要让她有信心开口。道理我懂,但她会养成错误的发音习惯,不纠正行吗?老师说:“没关系,跟着我做——微笑着聆听,鼓励她,然后用正确的方式读一遍,重复几次,等她注意到你们发音的差异,就会向正确的发音靠拢。”原来如此!有了这样具体的指导,我就知道该怎么为孩子的“错误”留出空间。⑧所以,现在我会更具体地指导别人;想给朋友提建议吗?跟着我学——先说出你的建议,然后加上“这只是我的期待,实际上你要按自己的节奏来。有时你理智上知道应该这样做,但现在还没信心和勇气,这很正常”。对方只要听到一句“很正常”,就会少一些自我怀疑,他改变的可能性就会大一些。⑨所以,如果有人做出一个你并不看好的选择时,你不妨缓一缓,别急着拽对方往正确的方向走,给对方一个缓冲的空间。从“看到”到“做到”,是一个需要自我调适的过程,而你最需要做的,就是给予对方尊重和信任。(1)很多朋友为什么会认为改变身边的人会很辛苦?请结合第①段内容简要概括。(2)第②段中说“我却不会这样做”。请结合③④两段内容简要概括“我”的做法。(3)文章标题“正确前的不正确”中的“不正确”是指什么?“正确前”为什么会有“不正确”?请结合⑤⑥两段的内容简要概括。(4)请结合第⑦﹣⑨段内容说说如何让别人正确地去做?19.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问题。安于低调①在网络时代,一个人只有高调才会叫人看见、叫人知道、叫人关注。高调必须强势,不怕攻击,反过来愈被攻击愈受关注,愈能成为一时舆论的主角,干出点什么都会热销;高调不仅风光,还带来名利双赢,所以有人选择高调。②高调也会使人上瘾,高调的人往往离不开高调,像人吸的烟、饮的酒,愈好愈降不下来,降下来就难受。可是网络是滚动式的,喜新厌旧的。任何人都很难总站在高音区里,所以必须不断地折腾、炒作、造势、生事,才能持续高调。③有人以为高调是一种成功,其实不然。高调只是这个时代的一种活法。当然,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活法,选择什么都无可厚非。④可是,另一些人偏选择另一种活法——低调。这种人不喜欢一举一动被人关注,一言一语被人议论,不喜欢人前显贵,更不喜欢被“狗仔队”追逐,被粉丝死死纠缠与围困,被曝光得“一丝不挂”;他们明白在商品社会,高调存在的代价是被商品化。这样,心甘情愿低调的人就不为人所知,但他们反而能踏踏实实做自己喜欢的事,充分地享受和品味日子,活得平心静气,安稳又踏实。低调是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调是为了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⑤文化也是一样。商业文化就必须是高调的,只有高调才会热卖热销,低调谁知道,谁去买?然而热销的东西不可能总热销,它迟早会被更新鲜、更时髦的东西取代。所以说,时尚是商业文化的宠儿。在市场上最成功的是时尚商品。人说时尚是造势造出来的,里边是大量五光十色的泡沫,但商业文化不怕泡沫,因为它只求当时的商业效应,一时的震撼与强势,不求持久的魅力。⑥故而,另一种追求持久生命魅力的纯文化很难在当今大红大紫,可是它并不会为大红大紫而放弃一己的追求。它甘于寂寞,因为它确信这种文化的价值与意义。⑦我很尊敬我的一些同行。在市场称霸的社会中,恐怕作家是最沉得住气的一群人。他们平日不知躲在什么地方,很少伸头探脑,有时一两年不见,看似人间蒸发了,却忽然把一本十几万宇或几十万字厚重的书拿了出来;他们笔尖触动的生活与人性之深,文字创造力之强,令人吃惊。待到人们去品读、去议论时,他们又不声不响地不知扎到什么地方去了。也许,唯有这样才能写出真正洞悉社会人生的作品来。⑧有些作家天生是低调的。他们生活在社会深深的皱褶里,也生活在自己的心灵与性情里,所以看得见黑暗中的光线和阳光下的阴影,以及大地深处的痛点。他们天生不是做明星的材料,不会经营自己,只会塑造笔下的人物;任何思想者都是一样:自己低调,是为了让思想真正成为一种时代的高调。⑨享受一下低调吧——低调的宁静、踏实、深遮与隽永。低调不是被边缘、被遗忘,更不是无能;相反,只有自信才能低调和安于低调。(1)下列对“高调”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高调的人喜欢被人关注,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B.高调的人虽被攻击,但会成为名利双赢的主角。C.高调的人往往离不开高调,所以总能持续高调。D.高调的人认为高调是成功,他们有权选择高调。(2)下列对“低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低调的人不喜欢被人关注,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B.低调的人踏实地做喜欢的事,所以不会被商品化。C.低调的人不在意一时的成功,而追求持久的魅力。D.低调的人深信自己的价值,所以能低调和安于低调。(3)作者认为“安于低调”有哪些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2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人生需要一块“磨刀石”马祖云①倘若把砥砺奋进的人生比作一把刀,那么信念就是一块磨刀石。用好这块磨刀石,能让人的思想刀锋遇风雨而不锈蚀,让人在迷茫中看到希望,让人于困境中逆势而上。②信念能磨出追求的执着。人生之路坎坷不平,往往机会与暗礁并存,光明与黯淡同在,心灯不灭,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坚定信心,才能“咬定青山不放松”。当年,闽东苏区失陷后,革命队伍失散,曾志尝尽了失群孤雁的辛酸苦辣,但凭着对党和革命事业的忠贞信念,她历时20个月艰辛寻党,终于重新投进了党的温暖怀抱。回溯历史,正是葆有对信念的执着,无数共产党人面对刀山火海而不畏惧,遭遇坎坷险境而不退缩,最终实现了革命理想。③做事情,难免遭遇挫折与失意。面对逆境,如果失去信心与希望,必然意志颓丧,一蹶不振。倘若信念如磐,就会不畏山高路远,在困境中磨砺出直面打击而不退却的坚忍,拥有前行受阻而不言弃的笃定,最终“一览众山小”。信念磨砺意志,意志支撑坚忍,坚忍助力成长,这何尝不是一条成功之道?④信念能磨出“跨越”的神奇。人生就像一场跨越一道道障碍的长跑。奔跑中,很可能会不幸摔倒,但只要信念不垮,就能从摔倒中重新出发,朝着终点继续奔跑。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没有被不期而至的失聪击垮,而是用“感觉”去顽强跨越生命缺陷,创造出音乐奇迹。在战斗中失明的“一级战斗英雄”史光柱,没有陷落于绝望,而是以惊人毅力面对生活,学习盲文,上大学听课,笔耕“触觉”不辍,21次获得鲁迅文学奖等国家级文艺奖项。事实证明,信念能孕育新生,引领生命创造传奇。⑤有人说,成功的路上不会拥挤,因为能把绊脚石当作垫脚石的人并不多。只要有信念这块磨刀石,人生的刀刃必能斩断前行中的一切险阻。(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倘若把砥砺奋进的人生比作一把刀,那么信念就是一块磨刀石”是假设关系复句。B.“出发”“孕育”“信念”“毅力”都是动词。C.“这何尝不是一条成功之道?”是反问修辞。D.第②段划线部分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2)根据原文观点,下面说法不能作为论据的一项是(
)A.奋斗是万物之父。B.在荆棘道路上,惟有信念和忍耐能开辟出康庄大道。C.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D.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信念,他就能创造奇迹。(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请判定第④段中划线部分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并分析作用。2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人•物•语言①在文学修养中,语言学习是很重要的。没有运用语言的本事,即无从表达思想、感情;即使敷衍成篇,也不会有多少说服力。②语言的学习是从事写作的基本功夫。③学习语言须连人带话一齐来、连东西带话一齐来。这怎么讲呢?这是说,孤立地去记下来一些名词与话语,语言便是死的,没有多大的用处。鹦鹉学舌就是那样,只会死记,不会灵活运用。孤立地记住些什么“这不结啦”“说干脆的”“包了圆儿”……并不就能生动地描绘出一个北京人来。④我们记住语言,还须注意它的思想感情,注意说话人的性格、阶级、文化程度,和说话时的神情与音调等等。这就是说,必须注意一个人为什么说那句话,和他怎么说那句话的。通过一些话,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生活与性格来。这就叫连人带话一齐来。这样,我们在写作时,才会由人物的生活与性格出发,什么人说什么话,张三与李四的话是不大一样的。即使他俩说同一事件,用同样的字句,也各有各的说法。⑤语言是与人物的生活、性格等等分不开的。光记住一些话,而不注意说话的人,便摸不到根儿。我们必须摸到那个根儿——为什么这个人说这样的话,那个人说那样的话,这个人这么说,那个人那么说。必须随时留心,仔细观察,并加以揣摩。先由话知人,而后才能用话表现人,使语言性格化。⑥不仅对人物如此,就是对不会说话的草木泉石等等,我们也要抓住它们的特点特质,精辟地描写出来。它们不会说话,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替它们说。杜甫写过这么一句:“塞水不成河。”这确是塞外的水,不是江南的水。塞外荒沙野水,往往流不成河。这是经过诗人仔细观察,提出特点,成为诗句的。⑦塞水没有自己的语言。“塞水不成河”这几个字是诗人自己的语言,这几个字很普通。不过,经过诗人这么一运用,便成为了一景,非常鲜明。可见只要仔细观察,抓到不说话的东西的特点特质,就可以替它们说话。没有见过塞水的,写不出这句诗来。我们对一草一木,一泉一石,都须下功夫观察。找到了它们的特点特质,我们就可以用普通的话写出诗来。光记住一些“柳暗花明”“桃红柳绿”等泛泛的话,是没有多大用处的。泛泛的词藻总是人云亦云,见不出创造本领来。用我们自己的话道出东西的特质,便出语惊人,富有诗意。这就是连东西带话一齐来的意思。⑧杜甫还有这么一句:“月是故乡明。”这并不是月的特质。月不会特意照顾诗人的故乡,分外明亮一些。这是诗人见景生情,因怀念故乡,而把这个特点加给了月亮。我们并不因此而反对这句诗。不,我们反倒觉得它颇有些感染力。这是另一种连人带话一齐来。“塞水不成河”是客观的观察,“月是故乡明”是主观的情感。诗人不直接说出思乡之苦,而说故乡的月色更明,更亲切,更可爱。我们若不去揣摩诗人的感情,而专看字面儿,这句诗便有些不通了。⑨是的,我们学习语言,不要忘了观察人,观察事物。有时候,见景生情,还可以把自己的感情加到东西上去。我们了解了人,才能了解他的话,从而学会以性格化的话去表现人。我们了解了事物,找出特点与本质,便可以一针见血地状物绘景,生动精到。人与话,物与话,须一齐学习,一齐创造。(选自《老舍谈写作》)(1)选文是围绕什么话题来进行论述的?(2)选文第⑥、⑦段举“塞水不成河”的例子,有什么作用?(3)选文提出“学习语言须连人带话一齐来,连东西带话一齐来”。请从下面提供的两个课文片段中任选其一,进行简要分析。[甲]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范进中举》)[乙]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阅读《让诗词之美在生活中绽放》,完成下面小题。让诗词之美在生活中绽放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捕捉当代审美需求,找到传统与时代的契合点。多年来,文化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以诗词为纽带,带人们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受到观众喜爱。诗词可以写下人生自得的欣喜,可以描绘光明美好的场景,也可以抒发心怀天下、激励众人的豪迈情怀……近期播出的《2023中国诗词大会》以欢喜、寻味、寒暑、远方等为主题,从不同视角生发诗意,抒写时代之歌。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让诗词之美在生活中绽放。②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就要紧贴人们的现实生活,深入挖掘其中的价值。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利用,生活里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唤醒人们“日用而不觉”的文化情怀,在潜移默化中让更多人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参与者、守护者。《2023中国诗词大会》将镜头对准普通人,讲述他们与诗词结缘的故事,进而在当代语境下阐释诗词内涵,描绘社会发展的蓬勃生机。③从机长、农民工、学生到铁路工程师,节目通过讲述各行各业的人与诗词的联系,拉近人们与诗词文化的距离,润物细无声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非遗”传承人的绒花制作、琉璃烧制等技艺,手艺人的煎饼花、地面彩绘等才艺,都可以成为诗歌创作的素材。在诗与画的结合中融入竞技感,“画中有诗”环节强调生活中的诗意,文化衫、帆布包、灯罩等生活用品,都可以作为展示诗意的“舞台”,成为寄托诗情的载体。“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被诗意浸润的日常生活中,在被传统文化丰富的生活空间里,人们切身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坚、生生不息。④文艺工作者还需要锚定传统焕新的关键点,完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创新。以诗词为例,“歌以咏志”,一首首流传至今的诗词仿佛一个个音符,凝结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通过今人的构思、创作,又被谱写成一首首动听的歌曲。“十年辛苦不寻常”,诗词又仿佛一粒粒种子,通过浸润、流传,到处生根开花。从中国诗词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人独特的音乐思维和情感表达方式。《2023中国诗词大会》以诗词竞赛的创新形式,通过吟诵、阐释等环节,将诗词文化和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相结合。沉浸式演绎、诗词抢答题等环节,以饶有新意的方式灵活展现古典诗词之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的巧妙融入,生动还原《福贵岁朝图》中赏花灯、放鞭炮、滑冰车、折梅枝等传统节日活动,让当代观众体验了一把清代孩童的过年方式,领略“总把新桃换旧符”赓续至今的节日情感。《清明上河图》中北宋的街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和九色鹿等多个场景和意象的重现,也是以当代观众喜爱的方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清楚”,让古老的文化“活起来”“动起来”。⑤以诗词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彰显着中华文明的蓬勃生命力。广大文艺工作者当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创作宝库,创新传播中华文化精髓,自信、从容地讲述当代中国故事,展现新时代中国风采。(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2月17日第20版,有删改)2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3.文章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4.请简述文章的论证思路。25.文章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就要紧贴人们的现实生活,深入挖掘其中的价值。”当你的朋友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时,你准备用哪两句古诗安慰他(她)?请简述理由。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神龟虽寿①《庄子》记载了一则有趣的故事:楚王派遣两位使者请庄子做官,庄子却说自己宁愿做一只在泥巴里爬的活乌龟,也不愿成为死后被人们隆重供奉起来的神龟。故事的初衷是反映庄子的人生志向与人生智慧,今天看来,神龟的境遇却也与传统文化的现状颇有几分相似。现在的人们都不否认传统文化很重要,平时却更喜欢看看剧集、打打游戏,或者叫上朋友出门撸个串儿。很少有人会每天写写书法,听听戏曲,亦或焚燃清香弹奏一曲古筝。②戏曲进校园、书法进社区等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然而活动过后,传统文化与群众生活还是桥归桥,路归路。文化,是广大人民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接受某种文化的人越多,这种文化也就越强势,越有生命力。而高雅的东西之所以高雅,必要条件是它的难以理解、难以获得,甚至难以接触。当一种文化变得高雅,便意味着它的受众已小。风雅颂,公认文化成就最高的国风,说白了只不过是给当时民间小调整理的一个歌词本,里面的内容不乏谈情说爱嬉笑怒骂。贴近生活,人民群众自然就喜欢,但把这样一本小册子供在庙堂之上,似乎不太合适,可真正适合供起来的《大雅》篇目,绝大多数人恐怕连一句也说不上来。③不少对于传统文化的改编却遭到了指责与反对,理由是玷污了传统文化的高雅,有人甚至提出传统文化不容通俗化改编的观点。楚国的神龟死后,巾笥而藏之庙堂之土,受众人的膜拜敬仰。如果传统文化也像它一样不容亵渎,恐怕也只能拥有与它一样的结局。当然,在影像和虚拟现实技术逐渐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并不会完全消亡,但如果真到了这个地步,消不消亡其实也没什么区别了。④阳春白雪无人问,下里巴人又不行,传统文化有此现状的症结,恐怕就在这里。⑤煌煌唐诗,取其余料,变更形式,就成了秦楼谢馆的茶余小调。孔夫子如果在世,听了这种叫“词”的东西,应该会直皱眉头吧。可随着它的传播、积累与进化,渐渐有了莺歌燕语的“鬓云欲度”,惆怅婉转的“秋色连波”,接着又有了铁板高唱的“大江东去”,更有了气干云霄的“怒发冲冠”,最终有了我们开国领袖的“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有意思的是,唐诗并没有在这个过程中降低它的地位,反而与依次而生的宋词、元曲、明小说一起,永远地融入到每代人的生命中。更有意思的是,上面提到的范仲淹端庄典雅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先是几百年后被一个叫王实甫的放到自己不太正经的剧本《西厢记》中,近千年后又被一个叫邓丽君的用靡靡之音演唱。结果天没塌,词没毁,三者还都成了经典。⑥面对传统文化,我们常说要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是唯我独尊的盲目自大,也不是党同伐异的严防死守,而是接受文化的多元发展,坚信齐放的鲜花更有生命力,愿意将自己的星星之火燎满整个草原。⑦丰碑和墓碑都是碑,但文化不是碑,而是一条河。传统文化是上游,当代文化是下游。只要人类的发展滚滚向前,那么今天的下游终将变成明日的上游。如果下游的水与上游的水毫无区别,只能说明没有新鲜水源的注入,这条河流终将干涸。⑧站在上海崇明岛,捧起一掬长江水。唐古拉山脉的冰雪不在高山之巅供人敬仰,而来到我的身旁,在我掌心之中流动。26.读第①段,概括传统文化面临的现状。27.第④段,作者认为“传统文化有此现状的症结,恐怕就在这里”。请结合上文说说“症结”指的是什么?28.读第⑤段,唐诗和范仲淹的词是怎样得以成为经典的?请简要概括。29.读⑥-⑧段,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以“神龟虽寿”为题表达了哪些愿景。真诚地说出自己的思考①王栋生①当你在作文中写“我认为”时,所表达的见解或观点是不是经过了自己的思考?如果不是,那就应当写成“有人认为”,或“书上说”了。②表达见解或观点,首先要明确的是“自己的”“个人的”,是“我认为”而不是“我们认为”,是“我要”而不是“我们应当”……个人写作,只能代表自己的认知和态度,如果说“我们认为”,则需要征求多人的意见,那将非常困难。③同学们的作文,是个人写作,理所当然要有个人的情感、态度,如果一味重复或复制别人的思想观点,何必叫“作文”?那不成了复印机吗?如果老师对“我们认为”并不介意,一个班岂不是可以只交一篇作文就能“代表”?因此,作文表达必须有“自己的”思想态度和情感,否则谈不上“诚”。④因为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中学生思想也许不够成熟,但是认知有规律,不能要求这个年龄的人思想一定成熟;“成熟”有规律、有周期,程度也不一样(很多人直到老年也没认真思考过,他的认知仍然是“生的”,或“半生不熟的”)。不过,对自己的作文表达负责,至少在某个阶段表达某个观点时经过思考,是应当做到也能够做到的。⑤【甲】一些同学谈问题,常常不经思考,没有事实依据,不但无法对读者负责,对自己也不负责:不了解事实,就敢表态;明明没有思考,没有形成“看法”,只是把别人的观点、说教当作自己的看法;他不赞同一件事的做法(甚至极端厌恶那种做法),然而为了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表扬(甚至只为作文多得三五分),就放弃独立思考,或掩盖真实情感,“顺着别人暗示的意思写”。选择不诚实的态度,怎么能让别人信服,又怎么能于心无愧呢?他们不是在作文,只是在“表态”“站队”,他们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强化酒店安全管理
- 苏州工会课程设计
- 2024年设备监理师考试题库含答案(满分必刷)
- 餐饮食品销售顾问
- 鞋类设计师工作经验分享
- 秘书工作中的法律知识计划
- 教育用品采购心得
- 化工行业安全管理经验分享
- 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网站政务服务操作指南
- 餐饮行业个人发展计划
- 2024年度国有企事业单位标准化房屋租赁服务合同范本3篇
- 《基因突变的机制》课件
- 天安门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策略-洞察分析
- 《基层管理者职业素养与行为规范》考核试题及答案
-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教程 课件 项目九-公共关系危机管理
- 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 2024年融媒体中心事业单位考试招考142人500题大全加解析答案
- 2024-2025学年 语文二年级上册统编版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 期末测试题二(含答案)2024-2025学年译林版七年级英语上册
- 大创赛项目书
- 产品质量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