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湖南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文言文阅读
湖南省部分校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宗建炎元年五月甲午,召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初,纲再贬宁江,金兵复至,渊圣悟和议之非,召纲为开封尹。行次长沙,被命,即帅湖南勤王师入援,未至而京城失守。至是,召拜右相,趣赴行在所。中丞颜岐奏曰:“李纲为金人所恶,虽已命相,宜及其未至,罢之。”章五上,帝曰:“如朕之立,恐亦非金人所喜!”岐语塞而退。右谏议大夫范宗尹论纲名浮于实,有震主之威,帝亦不听。汪伯彦、黄潜善自谓有攀附之劳,拟必为相,及召李纲于外,二人不悦,遂与纲忤。纲行至太平,上疏曰:“兴衰拨乱之主,非英哲不足以当之。英则用心刚,足以莅大事,而不为小故之所摇。哲则见善明,足以任君子,而不为小人之所间。愿陛下以汉之高、光,唐之太宗为法。”六月朔,李纲至行在,入见,涕泗交集。纲言于帝曰:“邦昌僭逆,臣不可与邦昌同列,当以笏击之。陛下必欲用邦昌,第罢臣。”帝颇感动。汪伯彦曰:“李纲气直,臣等所不及。”帝乃出纲奏,责授邦昌昭化军节度副使,潭州安置。邦昌后至潭州,伏诛。时帝手诏择日巡幸东南,纲言:“车驾巡幸之所,关中为上,襄阳次之,建康为下。陛下纵未能行上策,犹当且适襄、邓,示不忘故都,以系天下之心。”帝乃谕两京以还都之意,读者感泣。纲尝侍帝,论及靖康时事,帝曰:“渊圣勤于政事,省览章奏至终夜不寐,然卒至播迁,何也?”纲对曰:“人主之职在知人,进君子,退小人。”因勉帝以明恕尽人言。帝嘉纳之。纲所论谏,其言切直,帝初无不容纳。吕中曰:自纲之入相也以英哲全德勉人主抗忠数疏中时膏育僭逆之罪正而士气作幸都之谋定而人心安。朱子谓“李纲入来,方成朝廷”者,正为此也。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李纲辅政》)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纲之入相也/以英哲全德勉人/主抗忠数疏中时/膏肓僭逆之罪正而士气作/幸都之谋定而人心安
B自纲之人相也/以英哲全德勉人主/抗忠数疏/中时膏肓/僭逆之罪正而士气作/幸都之谋定而人心安
C.自纲之人相也/以英哲全德勉人主/抗忠数疏中时/膏肓僭逆之罪正而士气作/幸都之谋定而人心安
D.自纲之人相也/以英哲全德勉人/主抗忠数疏/中时膏肓/僭逆之罪正而士气作/幸都之谋定而人心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书侍郎,古代官名,是中书省的副职长官,汉始置,以后各代名称不一,但各代大都有类似官职设置。
B.勤王,尽力于王事,王室有难,起兵救援靖乱。初唐骆宾王《代徐敬业讨武氏檄》有“共立勤王之勋,无废大君之命”一句,就是这个意思。
C.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出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右将军苏建尽亡其军,独以身得亡去,自归大将军……遂囚建诣行在所。”
D.章,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一种呈文。汉代时,呈文分为章、奏、表、议四类。“章以按劾,奏以执异,表以陈情,议以谢恩”,奏议类的公文是以议论为主,而章表类的公文则是以抒情为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初,李纲第二次被贬官到宁江,金兵又来围攻汴京,钦宗醒悟到议和的不对,征召李纲为开封府尹。
B.右谏议大夫范宗尹认为李纲能力太强,会震慑威胁君主,但高宗也没听从他的意见。
C.张邦昌因为李纲的奏章,被高宗降为昭化军节度副使,安置在潭州。张邦昌到达潭州比规定时间晚,被处死。
D.李纲侍奉宋高宗辅政以来的议论劝谏,言辞切要率直,宋高宗在最初时能完全包容采纳李纲的建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乃谕两京以还都之意,读者感泣。
(2)渊圣勤于政事,省览章奏至终夜不寐,然卒至播迁,何也?
14.文中说,“纲所论谏,其言切直。”李纲先后给高宗提出了哪些治国的建议?
湖南省九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昭王收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①,则什已者至。人趋已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啕藉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子燕矣。”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①嘿:同“默”。②涓人:中涓,掌管宫中扫除之役。此指国君近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B.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C.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D.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是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意为寡德即缺少德行之人。君主常“称孤道寡”。
B.“三普”是战国时赵、韩、魏的合称。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卿分晋,故有此称。
C.“追北”指追逐打了败仗向北逃亡的敌兵,与《过秦论》中“追亡逐北”意义相同。
D.“宗庙”指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天子、诸侯、大夫、士立庙仪制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趁燕国内乱之际,突袭攻破了燕国。燕昭王在国势衰弱时即位。他知道国力弱小,难以轻易洗雪国耻,因此主动请教郭隗,询问复仇的计策。
B.郭隗告诉燕昭王,开创帝业、成就王业,称霸诸侯、亡失国家的君主,各有不同的用人方式;不同的用人方式会招来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结果。
C.古代某国君以重金购求千里马,长久不能如愿。后来他一位侍从花五百金买回一匹已死千里马的头,结果不满一年,就有三匹千里马送上门来。
D.在上将军乐毅的统率下,本来安逸轻敌的燕国士兵变得极为勇猛,他们攻入齐国都城临淄,把财宝尽数取去。最后齐国只剩两座城池未被攻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
(2)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14.《孙子兵法》曰:“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燕昭王为了复仇,是怎样“谋定而后动”的?请根据选文加以概括。
湖南省部分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壬寅,皇太子即位,诏赦天下,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先朝妖佞之臣,放斥殆尽。冬十月,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时恕负重望,其居冢宰,铨政多厘正焉。十一月,大学士万安罢。先是,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已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元年春正月,召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为左都御史,文升陛见,赐大红织金衣一袭。盖上在东宫时,素知其名故也。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即斥去。马文升条时政十五事,上嘉纳之,悉施行。十年二月,上屡游后苑,侍讲王鏊侍经筵,讲文王不敢盘于游畋。上悟,纳之。十一年冬十月,太监李广有罪自杀。广以左道见宠任,权倾中外。会幼公主痘殇,太皇太后归罪于广。广惧,饮鸠死。上命搜广家,得纳贿簿籍,中言“某送黄米几百石”,“某送白米几千石”。上曰:“广食几何,而多若是?”左右曰:“黄米,金也。白米,银也。”上怒,籍没之。十五年正月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己任,命下,人心翕服。先是,大夏在广东、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十八年正月,上召刘大夏、戴珊面议政事。议毕,上各手白金一锭赐之,曰:“小佐尔廉。”且属:“无廷谢,恐他人或怨望。”五月,帝不豫。庚寅,召大学士刘健等受顾命。上曰:“东宫聪明,但年幼,好逸乐,诸先生须辅之以正道,俾为令主。”健等皆叩首曰:“臣等敢不尽力。”翼日,上崩。
谷应泰①曰:世岂有无小人之日哉?人君进贤退不肖之间,安危倚伏,不可不审也。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二》
①谷应泰(1620一1690):清初学者,所著有《明史纪事本末》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
B.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
C.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
D.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日/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年,文中指帝王改元的第一年。古代新君即位的第二年,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
B.游畋,也称“游田”,指游逸打猎、游猎,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盘游”意思一致。
C.不豫,文中指不高兴,与《礼记中庸》中“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不豫”不同。
D.翼日,与《促织》中的“翼日进宰”中的“翼日”意思相同,“翼”是通假字,通“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孝宗果断驱逐奸佞,即位后,他虽然大赦天下,但并没有放过先朝那些罪大恶极的奸臣,将他们几乎全都放逐、斥退。
B.明孝宗能够人尽其才,任用有威望的王恕做吏部尚书,任用敢于直谏的马文升做左都御史,任用善于讽谏的王鳌做侍讲。
C.明孝宗重视国家安全,器重刘大夏,刘大夏一年之中两次请求从两广总督上离任,都没有被准许,还被任命为兵部尚书。
D.明孝宗善于改正过错,听到周文王不敢沉溺于游猎之事,能够醒悟;宠信宦官李广,至其权倾朝野,最终赐给了他毒酒。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已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
(2)且属:“无廷谢,恐他人或怨望。”
14.应泰说:“人君进贤退不肖之间,安危估伏,不可不审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康祖,彭城吕人,世居京口。伯父简之,有志干,为高祖所知。
康祖,虔之子也,袭封,为长沙王义欣镇军参军,转员外散骑侍郎。便弓马,膂力绝人,在闾里不治士业,以浮荡蒱酒为事。
元嘉二十七年春,索虏拓跋焘亲率大众攻围汝南,太祖遣诸军救援,康祖总统为前驱。军次新蔡,与虏战,俱前百余里,济融水。虏众大至,奋击破之,斩魏殿中尚书任城公乞地真,去县瓠四十里,焘烧营退走。转左军将军。
太祖欲大举北伐,康祖以岁月已晚,请待明年。上以河北义徒并起,若顿兵一周,沮向义之志,不许。其年秋,萧斌、王玄谟、沈庆之等入河,康祖率豫州军出许、洛。玄谟等败归,虏引大众南度。南平王铄在寿阳,上虑为所围,召康祖速反。康祖回军,未至寿阳数十里,会虏永昌王库仁真以长安之众八万骑,与康祖相及于尉武。康祖凡有八千人,军副胡盛之欲附山依险,间行取至。康祖怒曰:“吾受命本朝清荡河洛寇今自送不复远劳王师犬羊虽多实易摧灭吾兵精器练去寿阳裁数十里援军寻至亦何患乎!”乃结车营而进。虏四面来攻,大战一日一夜,杀虏填积。虏分众为三,且休且战,以骑负草烧车营。康祖率厉将士,无不一当百,虏死者太半。会矢中颈死,于是大败,举营沦覆,为虏所杀尽,自免者裁数十人。虏传康祖首示彭城,面如生。
胡盛之为虏生禽,拓跋焘宠之,常在左右。
二十八年,诏曰:“康祖班师尉武,戎律靡忒。对众以寡,歼殄太半。猛气云腾,志申力屈,没世徇节,良可嘉悼。宜加甄宠,以旌忠烈。可赠益州刺史,谥曰壮。”
(节选自《宋书·列传·卷五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受命本朝/清荡河洛/寇今自送/不复远劳王师/犬羊虽多/实易摧灭/吾兵精器练/去寿阳裁数十里/援军寻至/亦何患乎
B.吾受命本朝/清荡河洛寇/今自送不复/远劳王师/犬羊虽多/实易摧灭/吾兵精器练/去寿阳裁数十里/援军寻至/亦何患乎
C.吾受命/本朝清荡河洛/寇今自送/不复远劳/王师犬羊虽多/实易摧灭/吾兵精器练/去寿阳裁数十里/援军寻至/亦何患乎
D.吾受命/本朝清荡河洛/寇今自送/不复远劳王师/犬羊虽多/实易摧灭吾兵/精器练/去寿阳裁数十里/援军寻至/亦何患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袭封,意为子孙承继前辈受封的爵位。与荫不同,袭封主要是爵位的承继,而荫却主要指子孙因先辈的功劳而获得封赏或者免罪。
B.元嘉,是南朝宋皇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君主发起。
C.虏,本义是指战俘,引申为奴隶,奴仆,敌人,虏获,后也指蛮族。此处指战俘。
D.赠,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刘康祖死后被皇帝追赠益州刺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康祖是刘虔之的儿子,他熟习弓马,体力过人,在乡里不经营产业,性格轻浮放荡,喜欢樗蒱、喝酒。
B.元嘉二十七年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率大众攻围汝南,宋文帝遣诸军救援,刘康祖总统众军为先锋。
C.宋文帝担心被敌人包围,召刘康祖快速返回。刘康祖回军,离寿阳还有数十里处时,北魏永昌王库仁真率长安的兵马共八万骑,与刘康祖在尉武相遇。
D.刘康祖被箭矢射中脖子而死,宋军于是大败,宋军阵营沦陷,被魏军屠杀殆尽,自杀的有几十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次新蔡,与虏战,俱前百余里,济融水。
(2)上以河北义徒并起,若顿兵一周,沮向义之志,不许。
14.选文是如何在刘康祖与副将胡盛之的对比中表现刘康祖的“忠烈”的?
湖南省永州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一)(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B.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C.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D.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官名,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为国君亲近之职,掌文书及记事。
B.右,秦汉以前,以右为尊。如“右戚”指皇帝贵戚,“右姓”指豪族大姓,“右客”指尊贵的客人。
C.将军,春秋时诸侯以卿统军,因此卿统称“将军”。战国时“将军”开始作为武官名,而卿仍有“将军”之称。
D.列传,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为以后历代纪传体史书所沿用,主要用以记叙帝王人臣的言行事迹。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廉颇虽然有心胸狭隘的特点,但当他听到蔺相如的言论后,能马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他的负荆请罪也表现了他的爱国思想。
B.本文以叙述为主,却“于叙事中寓论断”,这和《屈原列传》的写法非常相似。通过精心选材,恰当裁切,表现了人物的鲜明个性,表述了对蔺相如和廉颇的赞美。
C.文中多次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如蔺相如对强秦和对廉颇态度的对比,廉颇对蔺相如前后态度的对比,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和秦王的色厉内荏的对比等。
D.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本文以对秦斗争为主线,以廉、蔺矛盾的冲突和解决为中心,把两人放在秦赵斗争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下,表现鲜明的人物形象。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5.根据选文内容,概括蔺相如的形象特点。
湖南省邵阳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公薨之月,子产相郑伯以如晋,晋侯以我丧故,未之见也。子产使尽坏其馆之垣,而纳车马焉。士文伯让之,曰:“以敝邑之为盟主,缮完葺墙,以待宾客。若皆毁之,其何以共命?寡君使匄请命。”对曰:“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悉索敝赋以来会时事逢执事之不间而未得见又不获闻命未知见时。不敢输币,亦不敢暴露。其输之,则君之府实也,非荐陈之,不敢输也。其暴露之,则恐燥湿之不时而朽蠹,以重敝邑之罪。侨(子产,名侨)闻文公之为盟主也,宫室卑庳,无观台榭,以崇大诸侯之馆,馆如公寝;库厩缮修,司空以时平易道路,圬人以时塓馆宫室;诸侯宾至,甸设庭燎,仆人巡宫,车马有所,宾从有代,巾车脂辖,隶人、牧、圉,各瞻其事;百官之属各展其物;公不留宾,而亦无废事;忧乐同之,事则巡之,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今铜鞮之宫数里,而诸侯舍于隶人,门不容车,而不可逾越;盗贼公行。而天厉不戒。宾见无时,命不可知。若又勿坏,是无所藏币以重罪也。敢请执事,将何所命之?虽君之有鲁丧,亦敝邑之忧也。若获荐币,修垣而行,君之惠也,敢惮勤劳?”文伯复命。赵文子曰:“信。我实不德,而以隶人之垣以赢诸侯,是吾罪也。”使士文伯谢不敏焉。晋侯见郑伯,有加礼,厚其宴好而归之。乃筑诸侯之馆。
(节选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文本二:
我思古人,伊郑之侨。以礼相国,人未安其教;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或谓子产:“毁乡校则止。”曰:“何患焉?可以成美。夫岂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维善维否,我于此视。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既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
(节选自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悉索敝赋/以来会时事/逢执事之不间/而未得见/又不获闻命/未知见时/
B.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悉索敝赋/以来会时/事逢执事之不间/而未得见/又不获闻命/未知见时
C.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悉索敝赋/以来会时/事逢执事之不间/而未得见/又不获闻命/未知见时/
D.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悉索敝赋/以来会时事/逢执事之不间/而未得见/又不获闻命/未知见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盟主,古代诸侯盟会中的领袖或主持者,后泛指同盟首领或倡导者。
B.文公,指晋国国君重耳。“文”是其年号,“公”是先秦时期诸侯的通称。
C.隶人,古代称因罪没入官为奴隶、从事劳役的人。文中指职位低贱的官吏。
D.乡校,指西周春秋时设在乡的学校,也是国人议论政治的地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国因为丧事,没有接见郑国国君,并且用狭小的屋子接待,这实际上是对郑国的怠慢,甚至侮辱。
B.子产面对士文伯的责难,强调晋过去对诸侯礼遇周到,而现在傲慢拖延,己方为保护礼品,不得已毁坏围墙。
C.子产的话使赵文子产生了很大触动,赵文子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道歉,并答应了子产把围墙修好了再走的请求。
D.对于民众的意见,子产认为,不能害怕言论,也不能堵塞言论,对的就采纳,不对的就防止,是好是坏,先观察一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暴露之,则恐燥湿之不时而朽蠹,以重敝邑之罪。
(2)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
14.子产的内外政策各呈现出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文言文阅读
湖南省部分校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宗建炎元年五月甲午,召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初,纲再贬宁江,金兵复至,渊圣悟和议之非,召纲为开封尹。行次长沙,被命,即帅湖南勤王师入援,未至而京城失守。至是,召拜右相,趣赴行在所。中丞颜岐奏曰:“李纲为金人所恶,虽已命相,宜及其未至,罢之。”章五上,帝曰:“如朕之立,恐亦非金人所喜!”岐语塞而退。右谏议大夫范宗尹论纲名浮于实,有震主之威,帝亦不听。汪伯彦、黄潜善自谓有攀附之劳,拟必为相,及召李纲于外,二人不悦,遂与纲忤。纲行至太平,上疏曰:“兴衰拨乱之主,非英哲不足以当之。英则用心刚,足以莅大事,而不为小故之所摇。哲则见善明,足以任君子,而不为小人之所间。愿陛下以汉之高、光,唐之太宗为法。”六月朔,李纲至行在,入见,涕泗交集。纲言于帝曰:“邦昌僭逆,臣不可与邦昌同列,当以笏击之。陛下必欲用邦昌,第罢臣。”帝颇感动。汪伯彦曰:“李纲气直,臣等所不及。”帝乃出纲奏,责授邦昌昭化军节度副使,潭州安置。邦昌后至潭州,伏诛。时帝手诏择日巡幸东南,纲言:“车驾巡幸之所,关中为上,襄阳次之,建康为下。陛下纵未能行上策,犹当且适襄、邓,示不忘故都,以系天下之心。”帝乃谕两京以还都之意,读者感泣。纲尝侍帝,论及靖康时事,帝曰:“渊圣勤于政事,省览章奏至终夜不寐,然卒至播迁,何也?”纲对曰:“人主之职在知人,进君子,退小人。”因勉帝以明恕尽人言。帝嘉纳之。纲所论谏,其言切直,帝初无不容纳。吕中曰:自纲之入相也以英哲全德勉人主抗忠数疏中时膏育僭逆之罪正而士气作幸都之谋定而人心安。朱子谓“李纲入来,方成朝廷”者,正为此也。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李纲辅政》)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纲之入相也/以英哲全德勉人/主抗忠数疏中时/膏肓僭逆之罪正而士气作/幸都之谋定而人心安
B自纲之人相也/以英哲全德勉人主/抗忠数疏/中时膏肓/僭逆之罪正而士气作/幸都之谋定而人心安
C.自纲之人相也/以英哲全德勉人主/抗忠数疏中时/膏肓僭逆之罪正而士气作/幸都之谋定而人心安
D.自纲之人相也/以英哲全德勉人/主抗忠数疏/中时膏肓/僭逆之罪正而士气作/幸都之谋定而人心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书侍郎,古代官名,是中书省的副职长官,汉始置,以后各代名称不一,但各代大都有类似官职设置。
B.勤王,尽力于王事,王室有难,起兵救援靖乱。初唐骆宾王《代徐敬业讨武氏檄》有“共立勤王之勋,无废大君之命”一句,就是这个意思。
C.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出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右将军苏建尽亡其军,独以身得亡去,自归大将军……遂囚建诣行在所。”
D.章,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一种呈文。汉代时,呈文分为章、奏、表、议四类。“章以按劾,奏以执异,表以陈情,议以谢恩”,奏议类的公文是以议论为主,而章表类的公文则是以抒情为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初,李纲第二次被贬官到宁江,金兵又来围攻汴京,钦宗醒悟到议和的不对,征召李纲为开封府尹。
B.右谏议大夫范宗尹认为李纲能力太强,会震慑威胁君主,但高宗也没听从他的意见。
C.张邦昌因为李纲的奏章,被高宗降为昭化军节度副使,安置在潭州。张邦昌到达潭州比规定时间晚,被处死。
D.李纲侍奉宋高宗辅政以来的议论劝谏,言辞切要率直,宋高宗在最初时能完全包容采纳李纲的建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乃谕两京以还都之意,读者感泣。
(2)渊圣勤于政事,省览章奏至终夜不寐,然卒至播迁,何也?
14.文中说,“纲所论谏,其言切直。”李纲先后给高宗提出了哪些治国的建议?
10.B11.D12.B
13.(1)高宗便将还都的旨意诏告两京,读到(看到)(诏告)的人都感动流泪。
(2)钦宗皇帝在政事上勤勉,阅览奏章以至于彻夜不睡,然而最终流离迁徙,为什么呢?
14.①效法汉代的高祖、光武帝,唐代的太宗,为君英明,心志坚定,处事明哲,追求善美。②巡幸襄、邓二州,表示没有忘记故都,来维系天下人的心。③知人善任,进用君子,贬退小人。用明信宽厚来使人知无不言。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句意:自从李纲入朝担任宰相,用杰出的人和完美的道德来劝勉君主,多次以忠言上疏,切中当时的要害,违礼犯上的罪依法论处而士人的精神振作,亲临故都的谋划确定而人心安定。
“人主”,名词,君王。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D。
“僭逆之罪正而士气作”“幸都之谋定而人心安”,句式对称,应分别单独成句。据此排除C。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D.“章以按劾,奏以执异,表以陈情,议以谢恩”错误,应该是“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
B.“认为李纲能力太强”错误,“名浮于实”应该是“名声超过实际能力”,暗示名气太大,会威慑君王。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1)“谕”,诏告;“以还都之意”,介词结构后置;“读者”,读到的人。
(2)“勤于政事”,状语后置,在政事上勤勉;“卒”,最终、最后;“播迁”,流离迁徙。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由“兴衰拨乱之主,非英哲不足以当之。英则用心刚,足以莅大事,而不为小故之所摇。哲则见善明,足以任君子,而不为小人之所间。愿陛下以汉之高、光,唐之太宗为法”可知,李纲劝谏高宗应当心志坚定,处事明哲,追求善美,作为英明的君主应当效法汉代的高祖、光武帝,唐代的太宗。
由“车驾巡幸之所,关中为上,襄阳次之,建康为下。陛下纵未能行上策,犹当且适襄、邓,示不忘故都,以系天下之心”可知,李纲劝谏高宗应当前去巡幸襄、邓二州,向天下人表示没有忘记故都,以此来维系天下人的心。
由“人主之职在知人,进君子,退小人”可知,李纲劝谏高宗应当做到知人善任,进用君子,贬退小人。由“因勉帝以明恕尽人言”可知,李纲劝谏高宗应当用明信宽厚来使人知无不言。
参考译文:
宋高宗建炎元年五月甲午日,朝廷征召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当初,李纲第二次被贬官到宁江,金兵又来(围攻汴京),钦宗醒悟到议和的不对,征召李纲为开封府尹。行至长沙,接受命令,立即率领湖南勤王的军队入京援助,还没到而京城被敌人攻占。至此,朝廷征召李纲为右宰相,催促他前往高宗皇帝所在的地方。御史中丞颜岐上奏章说:“李纲被金人所厌恶,虽然已任命他为宰相,应当趁他还没有到达,将他罢免。”奏章五次被呈上,高宗说:“像朕被立为皇帝,恐怕也不是金人所喜欢的!”颜岐无言答对而退下。右谏议大夫范宗尹评论李纲名声超过实际能力,有震慑君主的威望,高宗也不听从。汪伯彦、黄潜善自以为对高宗有依附的功劳,揣度一定能担任宰相,等到从外地召还李纲,二人不高兴,便与李纲相抵触。李纲到达太平,上奏章说:“兴复衰败、平定祸乱的君主,不是杰出的人不足以胜任。英明则心志坚定不移,足以治理大事,而不被小事所动摇;明哲则追求善美之心明确,足以任用君子,而不被小人所离间。希望陛下效法汉代的高祖、光武帝,唐代的太宗。”六月初一,李纲到达高宗在的地方,进入拜见高宗,痛哭流涕。李纲对高宗说:“张邦昌违礼犯上,我不能与张邦昌同列朝廷,当用笏板来击打他。陛下一定想要任用张邦昌,只管罢免我。”高宗很感动。汪伯彦说:“李纲理直气壮,臣等比不上他。”高宗于是出示李纲的奏章,降级授予张邦昌昭化军节度副使一职,安置在潭州。张邦昌晚于到达潭州的规定日期,被处死。当时高宗亲手写诏书选择日期到东南巡视,李纲说:“陛下巡视所到之处,以关中为上,其次是襄阳,建康为最下。陛下纵使不能实行上策,还应当暂且到襄、邓二州,表示没有忘记故都,来维系天下人的心。”高宗便将还都的旨意诏告两京,阅读的人感动流泪。李纲曾侍奉高宗,谈论到靖康时期的事,高宗说:“钦宗勤于政事,阅览奏章以至于彻夜不睡,然而最终流离迁徙,是何缘故?”李纲回答说:“君主的职责在于了解人,进用君子,贬退小人。”趁机劝勉高宗用明信宽厚来使人知无不言。高宗赞许并采纳他的建议。李纲的议论劝谏,言辞切要率真,高宗最初没有不包容采纳的。吕中说:自从李纲入朝担任宰相,用杰出的人和完美的道德来劝勉君主,多次以忠言上疏,切中当时的要害,违礼犯上的罪依法论处而士人的精神振作,亲临故都的谋划确定而人心安定。朱熹所说“李纲到来,方能成就朝廷”,便是就此而言的。
湖南省九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昭王收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①,则什已者至。人趋已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啕藉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子燕矣。”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①嘿:同“默”。②涓人:中涓,掌管宫中扫除之役。此指国君近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B.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C.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D.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是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意为寡德即缺少德行之人。君主常“称孤道寡”。
B.“三普”是战国时赵、韩、魏的合称。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卿分晋,故有此称。
C.“追北”指追逐打了败仗向北逃亡的敌兵,与《过秦论》中“追亡逐北”意义相同。
D.“宗庙”指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天子、诸侯、大夫、士立庙仪制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趁燕国内乱之际,突袭攻破了燕国。燕昭王在国势衰弱时即位。他知道国力弱小,难以轻易洗雪国耻,因此主动请教郭隗,询问复仇的计策。
B.郭隗告诉燕昭王,开创帝业、成就王业,称霸诸侯、亡失国家的君主,各有不同的用人方式;不同的用人方式会招来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结果。
C.古代某国君以重金购求千里马,长久不能如愿。后来他一位侍从花五百金买回一匹已死千里马的头,结果不满一年,就有三匹千里马送上门来。
D.在上将军乐毅的统率下,本来安逸轻敌的燕国士兵变得极为勇猛,他们攻入齐国都城临淄,把财宝尽数取去。最后齐国只剩两座城池未被攻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
(2)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14.《孙子兵法》曰:“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燕昭王为了复仇,是怎样“谋定而后动”的?请根据选文加以概括。
10.B11.A12.C
13.(1)如果能够卑躬曲节地侍奉贤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诲,那么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会光临。
(2)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要罗致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
14.(1)知己知彼,借助贤良,以励精图治。
(2)虚心请教,听取建议,做一位礼贤下士爱才惜才的贤能君王。
(3)厚待郭隗,以示广纳贤才的真诚态度。
(4)吸引了大批人才,与百姓同甘共苦,国富兵强,最终战胜别国强大起来。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
“三月”是寻找千里马的时间,应该作“得”的时间状语,“三月”前断开,排除AC;
“反”通“返”,“以”相当于而,“反”“报”之间是承接关系,连动短语作谓语,之间不断开,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君主常……”错,寡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选项表述缩小了范围。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的能力。
C.“就有三匹千里马送上门来”错,“千里之马至者三”中“三”是虚数,形容很多。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诎指”,降低身分,屈己下人;“事”,侍奉;“北面”,屈居下位;“则百(于)己者至”,省略句。
(2)“诚”,如果;“致士”,罗致、招揽人才;“见事”,被重用,“见”,表被动;“况贤于隗者”,状语后置。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提取信息并归纳要点的能力。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意思:谋划准确周到而后行动,知道在合适的时机收手,会有收获。
由“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得出:知己知彼,借助贤良,以实现雄心壮志。
由“故往见郭隗先生”“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已者至。人趋已趋,则若己者至”“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子燕矣”得出能虚心请教,听取建议,做一位礼贤下士爱才惜才的贤能君王。
由“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得出:厚待郭隗,以示广纳贤才的真诚态度。
由“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得出:吸引了大批人才,与百姓同甘共苦,国富兵强,最终战胜别国强大起来。
参考译文:
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以后登上王位,他礼贤下士,用丰厚的聘礼来招摹贤才,想要依靠他们来报齐国破燕杀父之仇。为此他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乘人之危,攻破我们燕国,我深知燕国势单力薄,无力报复。然而如果能得到贤士与我共商国是,以雪先王之耻,这是我的愿望。请问先生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师,成就王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友,成就霸业的国君以贤者为臣,行将灭亡的国君以贤者为仆役。如果能够卑躬曲节地侍奉贤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诲,那么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会光临;早些学习晚些休息,先去求教别人过后再默思,那么才能胜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做,那么才能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来到;如果凭靠几案,拄着手杖,盛气凌人地指挥别人,那么供人驱使跑腿当差的人就会来到;如果放纵骄横,行为粗暴,吼叫骂人,大声喝斥,那么就只有奴隶和犯人来了。这就是古往今来实行王道和招致人才的方法啊。大王若是真想广泛选用国内的贤者,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天下的贤人听说大王的这一举动,就一定会赶着到燕国来。”昭王说:“我应当先拜访谁才好呢?”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于是不到一年,很多匹千里马就到手了。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要罗致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他们难道还会嫌千里的路程太遥远了吗?”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消息传开,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而来,剧辛也从赵国来了,人才争先恐后集聚燕国。昭王又在国中祭奠死者,慰问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时候,燕国殷实富足,国力强盛,土兵们心情舒畅愿意效命。于是昭王用乐毅为上将军,和秦楚及三晋赵魏韩联合策划攻打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到国外。燕军又单独痛击败军,一直打到齐都临淄,掠取了那里的全部宝物,烧毁齐国宫殿和宗庙。没有被攻下的齐国城邑,只剩下莒和即墨。
湖南省部分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壬寅,皇太子即位,诏赦天下,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先朝妖佞之臣,放斥殆尽。冬十月,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时恕负重望,其居冢宰,铨政多厘正焉。十一月,大学士万安罢。先是,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已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元年春正月,召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为左都御史,文升陛见,赐大红织金衣一袭。盖上在东宫时,素知其名故也。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即斥去。马文升条时政十五事,上嘉纳之,悉施行。十年二月,上屡游后苑,侍讲王鏊侍经筵,讲文王不敢盘于游畋。上悟,纳之。十一年冬十月,太监李广有罪自杀。广以左道见宠任,权倾中外。会幼公主痘殇,太皇太后归罪于广。广惧,饮鸠死。上命搜广家,得纳贿簿籍,中言“某送黄米几百石”,“某送白米几千石”。上曰:“广食几何,而多若是?”左右曰:“黄米,金也。白米,银也。”上怒,籍没之。十五年正月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己任,命下,人心翕服。先是,大夏在广东、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十八年正月,上召刘大夏、戴珊面议政事。议毕,上各手白金一锭赐之,曰:“小佐尔廉。”且属:“无廷谢,恐他人或怨望。”五月,帝不豫。庚寅,召大学士刘健等受顾命。上曰:“东宫聪明,但年幼,好逸乐,诸先生须辅之以正道,俾为令主。”健等皆叩首曰:“臣等敢不尽力。”翼日,上崩。
谷应泰①曰:世岂有无小人之日哉?人君进贤退不肖之间,安危倚伏,不可不审也。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二》
①谷应泰(1620一1690):清初学者,所著有《明史纪事本末》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
B.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
C.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
D.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日/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年,文中指帝王改元的第一年。古代新君即位的第二年,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
B.游畋,也称“游田”,指游逸打猎、游猎,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盘游”意思一致。
C.不豫,文中指不高兴,与《礼记中庸》中“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不豫”不同。
D.翼日,与《促织》中的“翼日进宰”中的“翼日”意思相同,“翼”是通假字,通“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孝宗果断驱逐奸佞,即位后,他虽然大赦天下,但并没有放过先朝那些罪大恶极的奸臣,将他们几乎全都放逐、斥退。
B.明孝宗能够人尽其才,任用有威望的王恕做吏部尚书,任用敢于直谏的马文升做左都御史,任用善于讽谏的王鳌做侍讲。
C.明孝宗重视国家安全,器重刘大夏,刘大夏一年之中两次请求从两广总督上离任,都没有被准许,还被任命为兵部尚书。
D.明孝宗善于改正过错,听到周文王不敢沉溺于游猎之事,能够醒悟;宠信宦官李广,至其权倾朝野,最终赐给了他毒酒。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已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
(2)且属:“无廷谢,恐他人或怨望。”
14.应泰说:“人君进贤退不肖之间,安危估伏,不可不审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10.B11.C12.D
13.(1)皇帝在做太子时,熟知他的恶行,不久科道衙门纷纷上奏章弹劾他,于是下令罢免使之离开。
(2)(皇帝)并且嘱咐他们:“不要在朝堂上谢恩,恐怕他人会心怀不满。”
14.道理:君主用人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任用贤能国家就安定,任用小人国家就危机四伏。目的:是借古讽今,讽谏当朝及后世统治者要亲贤臣,远小人。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二月,皇帝耕种籍田完毕,宴请群臣,教坊用杂伎表演侍奉,有人说出污秽的语言。马文升表情严肃地说:“新天子应当知晓耕种收获(农业劳动)的艰难,怎么可以用这些话亵渎迷惑皇帝的心灵呢!”
“上”指皇上,作“耕籍田毕”的主语,前面断开,排除CD。
“宴群臣”,动宾结构,省略主语“上”,句意完整,后面断开;“知稼穑艰难”,动宾结构,“稼穑艰难”作“知”的宾语,后面断开,排除A。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及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不豫,文中指不高兴”解释错误,文中的“不豫”,是天子有病的讳称。“不豫则废”中的“不豫”是指不事先预备。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最终赐给了他毒酒”错误,原文为“太监李广有罪自杀。广以左道见宠任,权倾中外。会幼公主痘殇,太皇太后归罪于广。广惧,饮鸠死”,李广之死,是因为公主夭折而太皇太后归罪于他,他感到恐惧,自己喝了毒酒。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东宫”,太子住处;“稔”,熟知;“交章”,纷纷上奏章。
(2)“属”,嘱咐;“廷”,在朝廷;“怨望”,心怀不满或怨恨。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及写作目的的能力。
“人君进贤退不肖之间,安危估伏,不可不审也”,意思是君主任用贤人斥退小人之间,关系到国家的安危,这不能不审慎啊。即君主用人关系重大,关系到到国家的安危,任用贤能国家就安定,任用小人国家就危机四伏。
目的:此处放在文章结尾,总结前文,有借古讽今之意,以明代弘治皇帝任用贤臣远斥小人的史实讽谏当朝及后世统治者要亲贤臣,远小人。
参考译文:
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壬寅日,皇太子继承皇位,下诏大赦天下,将第二年改为弘治元年。过去朝廷中邪恶奸佞的臣子,几乎全被放逐斥退。冬十月,(皇帝)召见退休的南京兵部尚书王恕,让他担任吏部尚书。当时王恕很有威望,他担任吏部尚书,考核选任官吏的制度多有改革。十一月,大学士万安被罢免。在此之前,大学士万安结交万贵妃的兄弟,推荐奸僧继晓来巩固自己受宠的地位。皇帝在做太子时,熟知他的恶行,不久科道衙门纷纷上奏章弹劾他,于是下令罢免使之离开。弘治元年春正月,皇帝召见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让他担任左都御史。马文升谒见皇帝,(皇帝)赏赐他一套大红织金衣。这大概是皇帝做太子的时候,平素知道他的名声的缘故。马文升感激皇帝的特殊恩遇,自己奋发振作,只要是知道的就没有不说的。二月,皇帝耕种籍田完毕,宴请群臣,教坊用杂伎表演侍奉,有人说出污秽的语言。马文升表情严肃地说:“新天子应当知晓耕种收获(农业劳动)的艰难,怎么可以用这些话亵渎迷惑皇帝的心灵呢!”立即斥退他们。马文升分条陈述十五件政事,皇帝高兴地采纳了这些建议,全部实施推行。弘治十年二月,皇帝多次游玩宫中后花园,侍讲王鳌担任御前讲席,讲周文王不敢沉溺于游玩田猎的事。皇上醒悟,采纳他的劝谏。弘治十一年冬十月,太监李广有罪自杀了。李广凭借旁门邪道受到宠幸任用,权势压倒朝廷内外。正赶上年幼的公主因为水痘夭折,太皇太后归罪于李广。李广恐惧,饮毒酒而死。皇上下令搜查李广的家,搜出他受贿的账本,上面记载“某某送黄米几百石”“某某送白米几千石”。皇上说:“李广能吃多少,收受了如此多的米?”身边的人说:“黄米,是黄金。白米,是白银。”皇上大怒,登记并没收了他的家产。弘治十五年正月,召见两广总督刘大夏让他担任兵部尚书。刘大夏向来把安定国家,排除外患作为自己的责任,皇命下达,人心悦服。在此之前,刘大夏在广东、广西任上,一年中两次请求离任,都没有被批准。弘治十八年正月,皇上召刘大夏、戴珊当面议论政事。讨论完毕,皇上各拿一锭白银赐给二人,说:“稍微补贴一下你们过于清廉的生活。”并且嘱咐他们:“不必在朝廷谢恩,恐怕他人会心怀不满。”五月,皇帝生病。庚寅这天,召见大学士刘健等人接受临终遗命。皇帝说:“太子聪明,只是年纪幼小,喜好安逸享乐,各位先生一定要用正道辅佐他,让他做贤德的君主。”刘健等人都叩头说:“臣等怎敢不尽全力。”第二天,皇帝去世。
谷应泰说:世上难道有没有小人的时候吗?君主任用贤人斥退小人之间,关系到国家的安危,这不能不审慎啊。
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康祖,彭城吕人,世居京口。伯父简之,有志干,为高祖所知。
康祖,虔之子也,袭封,为长沙王义欣镇军参军,转员外散骑侍郎。便弓马,膂力绝人,在闾里不治士业,以浮荡蒱酒为事。
元嘉二十七年春,索虏拓跋焘亲率大众攻围汝南,太祖遣诸军救援,康祖总统为前驱。军次新蔡,与虏战,俱前百余里,济融水。虏众大至,奋击破之,斩魏殿中尚书任城公乞地真,去县瓠四十里,焘烧营退走。转左军将军。
太祖欲大举北伐,康祖以岁月已晚,请待明年。上以河北义徒并起,若顿兵一周,沮向义之志,不许。其年秋,萧斌、王玄谟、沈庆之等入河,康祖率豫州军出许、洛。玄谟等败归,虏引大众南度。南平王铄在寿阳,上虑为所围,召康祖速反。康祖回军,未至寿阳数十里,会虏永昌王库仁真以长安之众八万骑,与康祖相及于尉武。康祖凡有八千人,军副胡盛之欲附山依险,间行取至。康祖怒曰:“吾受命本朝清荡河洛寇今自送不复远劳王师犬羊虽多实易摧灭吾兵精器练去寿阳裁数十里援军寻至亦何患乎!”乃结车营而进。虏四面来攻,大战一日一夜,杀虏填积。虏分众为三,且休且战,以骑负草烧车营。康祖率厉将士,无不一当百,虏死者太半。会矢中颈死,于是大败,举营沦覆,为虏所杀尽,自免者裁数十人。虏传康祖首示彭城,面如生。
胡盛之为虏生禽,拓跋焘宠之,常在左右。
二十八年,诏曰:“康祖班师尉武,戎律靡忒。对众以寡,歼殄太半。猛气云腾,志申力屈,没世徇节,良可嘉悼。宜加甄宠,以旌忠烈。可赠益州刺史,谥曰壮。”
(节选自《宋书·列传·卷五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受命本朝/清荡河洛/寇今自送/不复远劳王师/犬羊虽多/实易摧灭/吾兵精器练/去寿阳裁数十里/援军寻至/亦何患乎
B.吾受命本朝/清荡河洛寇/今自送不复/远劳王师/犬羊虽多/实易摧灭/吾兵精器练/去寿阳裁数十里/援军寻至/亦何患乎
C.吾受命/本朝清荡河洛/寇今自送/不复远劳/王师犬羊虽多/实易摧灭/吾兵精器练/去寿阳裁数十里/援军寻至/亦何患乎
D.吾受命/本朝清荡河洛/寇今自送/不复远劳王师/犬羊虽多/实易摧灭吾兵/精器练/去寿阳裁数十里/援军寻至/亦何患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袭封,意为子孙承继前辈受封的爵位。与荫不同,袭封主要是爵位的承继,而荫却主要指子孙因先辈的功劳而获得封赏或者免罪。
B.元嘉,是南朝宋皇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君主发起。
C.虏,本义是指战俘,引申为奴隶,奴仆,敌人,虏获,后也指蛮族。此处指战俘。
D.赠,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刘康祖死后被皇帝追赠益州刺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康祖是刘虔之的儿子,他熟习弓马,体力过人,在乡里不经营产业,性格轻浮放荡,喜欢樗蒱、喝酒。
B.元嘉二十七年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率大众攻围汝南,宋文帝遣诸军救援,刘康祖总统众军为先锋。
C.宋文帝担心被敌人包围,召刘康祖快速返回。刘康祖回军,离寿阳还有数十里处时,北魏永昌王库仁真率长安的兵马共八万骑,与刘康祖在尉武相遇。
D.刘康祖被箭矢射中脖子而死,宋军于是大败,宋军阵营沦陷,被魏军屠杀殆尽,自杀的有几十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次新蔡,与虏战,俱前百余里,济融水。
(2)上以河北义徒并起,若顿兵一周,沮向义之志,不许。
14.选文是如何在刘康祖与副将胡盛之的对比中表现刘康祖的“忠烈”的?
10.A11.C12.D
13.(1)刘康祖率军驻扎在新蔡,与敌人交战,刘康祖继续向前百余里,渡过融水。
(2)宋文帝因当时河北义军都响应,如果停止进军一年,会减损先前义军的积极性,不同意。
14.①路遇敌军,副将胡盛之打算附山依险,走小道进入寿阳;刘康祖则临危不惧,正面迎敌。②刘康祖大义凛然,拼死杀敌,最后战死沙场,不失气节;胡盛之则被敌人活捉,托拔焘宠幸他,总是伴随左右。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为:我接受朝廷之命,要讨平河洛的敌人。敌人今天自己送上门,不需国家远征,敌军虽多,其实很容易讨灭。我的兵员强壮武器精良,(这里)距离寿阳才数十里,援军很快来到,有何畏惧的!
“吾受命本朝清荡河洛”,句意:我接受朝廷之命,要讨平河洛的敌人。“吾”作主语,“受命”作谓语,“本朝”做后置状语;“清荡”做下句的谓语,“河洛”做宾语,故应在“本朝”后停顿,排除C、D。
“寇今自送”,“寇”作主语,“送”作谓语,故应在“送”后停顿,排除B。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此处指战俘”错。原文“虏死者太半”的意思是魏军被杀超过了半数。故此处“虏”是指敌人,而不是指战俘。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
D.“自杀的有几十人”错。原文是“会矢中颈死,于是大败,举营沦覆,为虏所杀尽,自免者裁数十人”,可见,“自免者裁数十人”是说只有数十人幸存,而不是说自杀的有几十人。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次”,驻扎;“前”,向前、进军;“济”,渡过。
(2)“以”,因为;“顿兵”,停止进军;“沮”,减损;“向”,先前;“许”,同意。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1)根据“康祖凡有八千人,军副胡盛之欲附山依险,间行取至”“康祖怒曰:‘吾受命本朝,清荡河洛。寇今自送,不复远劳王师,犬羊虽多,实易摧灭。吾兵精器练,去寿阳裁数十里,援军寻至,亦何患乎!’乃结车营而进”概括为:路遇敌军,副将胡盛之打算附山依险,走小道进入寿阳;刘康祖则临危不惧,正面迎敌。
(2)根据“虏四面来攻,大战一日一夜,杀虏填积。虏分众为三,且休且战,以骑负草烧车营。康祖率厉将士,无不一当百,虏死者太半。会矢中颈死”“胡盛之为虏生禽,拓跋焘宠之,常在左右”概括为:刘康祖大义凛然,拼死杀敌,最后战死沙场,不失气节;胡盛之则被敌人活捉,拓跋焘宠幸他,总是伴随左右。
参考译文:
刘康祖,是彭城吕人,世代居住在京口。伯父刘简之,有志向才干,被高祖了解。
刘康祖,是刘虔之的儿子,世袭封官,担任长沙王刘义欣镇军将军参军,调任员外散骑侍郎。熟习弓马,体力超过一般人,在乡里不经营产业,性格轻浮放荡,喜欢樗蒲、喝酒。
元嘉二十七年春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自率领军队包围并攻打汝南,宋文帝派遣各路大军救援,刘康祖总领众军担任先锋部队。刘康祖率军驻扎在新蔡,与敌人交战,刘康祖继续向前百余里,渡过融水。魏军全军而来,刘康祖奋力抗击,打败魏军,斩杀北魏殿中尚书、任城公乞地真,距离县瓠四十里,拓跋焘烧掉营寨逃跑。刘康祖调任左军将军。
宋文帝想大规模发动北伐,刘康祖因错过了最佳出兵时间,请求等待第二年再北伐。宋文帝因当时河北义军都响应,如果顿兵一年,会减损义军的积极性,不同意。当年秋天,萧斌、王玄谟、沈庆之等进入黄河地区,刘康祖率领豫州军出兵许州、洛州。王玄谟等失败而返回,魏军率领众人向南渡过黄河。南平王刘铄在寿阳,宋文帝担心被敌人包围,召刘康祖快速返回。刘康祖调回军队,离寿阳还有数十里处时,恰逢北魏永昌王库仁真率长安的八万骑兵,与刘康祖在尉武相遇。刘康祖一共有八千人,副将胡盛之打算依靠山势险要,走小道进入寿阳。刘康祖愤怒地说:“我接受朝廷之命,要讨平河洛的敌人。敌人今天自己送上门,不需国家远征,敌军虽多,其实很容易讨灭。我的兵员强壮武器精良,(这里)距离寿阳才数十里,援军很快来到,有何畏惧的!”刘康祖于是把军中的运输车结成阵营前进。魏军四面来攻,刘康祖大战一日一夜,杀敌繁多。魏军将军队分为三队,轮番上阵和宋军战斗,又以军马背负着稻草焚烧刘康祖组建的车营。刘康祖勉励将士,宋军士兵无不以一当百,魏军被杀超过了半数。恰逢刘康祖被箭矢射中脖子而死,宋军于是大败,宋军阵营沦陷,被魏军屠杀殆尽,只有数十人幸存。魏军把刘康祖的首级传送给彭城,样子就像活着时候一样。
胡盛之被敌人活捉,拓跋焘宠幸他,总是伴随左右。
元嘉二十八年,皇帝下诏:“刘康祖班师回尉武遇,军纪严明不变更。以少敌多,杀死大半敌人。勇猛之气如云气升腾,志气得到施展,但力量不够,为保全节操而死,实在值得嘉奖哀悼。应当彰显恩宠,来表彰忠烈之士。可赠刘康祖益州刺史,谥曰壮。”
湖南省永州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一)(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B.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C.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D.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官名,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为国君亲近之职,掌文书及记事。
B.右,秦汉以前,以右为尊。如“右戚”指皇帝贵戚,“右姓”指豪族大姓,“右客”指尊贵的客人。
C.将军,春秋时诸侯以卿统军,因此卿统称“将军”。战国时“将军”开始作为武官名,而卿仍有“将军”之称。
D.列传,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为以后历代纪传体史书所沿用,主要用以记叙帝王人臣的言行事迹。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廉颇虽然有心胸狭隘的特点,但当他听到蔺相如的言论后,能马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他的负荆请罪也表现了他的爱国思想。
B.本文以叙述为主,却“于叙事中寓论断”,这和《屈原列传》的写法非常相似。通过精心选材,恰当裁切,表现了人物的鲜明个性,表述了对蔺相如和廉颇的赞美。
C.文中多次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如蔺相如对强秦和对廉颇态度的对比,廉颇对蔺相如前后态度的对比,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和秦王的色厉内荏的对比等。
D.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本文以对秦斗争为主线,以廉、蔺矛盾的冲突和解决为中心,把两人放在秦赵斗争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下,表现鲜明的人物形象。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5.根据选文内容,概括蔺相如的形象特点。
11.D12.D13.B
14.(1)廉将军在外面讲您的坏话,您却害怕而躲避他,恐惧得太过分。就是普通人对这种情况也感到羞耻,何况您还身为将相呢?
(2)我之所以这样忍让,就是将国家的安危放在前面,而将个人的恩怨放在后面罢了。
15.①机智勇敢,多谋善断;②以国为重,隐忍大度,不计私仇。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分析文意可知,“徒”译为“只、仅仅”,应为副词,后应修饰动词,“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译为“可是蔺相如只凭言词立下功劳”,句意完整,其间不可断开,排除B项。“吾”为廉颇自称,“羞”“不忍为之下”“宣言”皆为廉颇的行为,其间都应断开,排除AC两项。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D.“主要用以记叙帝王人臣的言行事迹”错。列传应为主要用以记叙人臣的言行事迹。记叙帝王的是本纪。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这和《屈原列传》的写法非常相似”错。《屈原列传》和本文不同,它是“以议论行叙事”,所以前人说它是“太史公变调”,即史传中偶然出现的一种“变体”。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恶言”,坏话;“匿”,躲避;“殊甚”,太过分;“羞”,感到羞耻,以……为羞。
(2)“先”,把……放在前面;“后”,把……放在后面;“所以”,……的原因;“……者……也”,构成判断句。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
选文主要选取“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两个事件,作答时需要结合两件事中蔺相如的表现来概括其特点。
首先是“渑池之会”,秦王要求赵王鼓瑟以侮辱赵王。蔺相如挺身而出,针锋相对,要秦王击缶,甚至要在五步之内,以颈血溅秦王。秦王左右侍从想要杀他,他“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使秦王不得不听蔺相如指挥,“为一击缶”,如此,挫败了秦王想羞辱赵王的意图。蔺相如为了国家的荣誉,为了完成使命,不顾个人的安危生死,争取在外交上获得胜利,由这一事件可以看出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多谋善断。
其次是“负荆请罪”,蔺相如被“拜为上卿”,“位在廉颜之右”,廉颇心生不服,甚至要侮辱他。而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多次避免与廉颇发生冲突。原先居功自傲的廉颇得知蔺相如一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函数奇偶性知识点归纳
- 收缴率提升培训
- 压力容器使用操作培训
- 教育者书籍分享
- 红鹤沟通-龙湖品牌上海推广策略jpg格式
- 元旦安全小知识
- 山西省吕梁市部分学校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 河南省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物理试卷(含解析)
- 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期中培优卷A
- 教育心理学概论课堂管理
- 拖欠货款合同纠纷起诉状范本
- 幼儿绘本故事:迪迪不想原谅人
- 爱美的小公鸡(共22张)课件
- 碳酸丙烯酯法脱碳工艺工程设计
- 巧用绘本提升自闭症儿童语言表达能力
- 计数型量具分析报告(Excel带计算KAPPA公式)
- 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三级下 A Long Wait课件
- 沥青路面工程施工监理细则
- 译林版六年级下册英语期中试卷(江苏南京江北新区2021年真卷含听力答案)
- 新规范四统表(范本)
- 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全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