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
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积累
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
信它,因为它“非”。
B.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一一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型机械。
C.泰戈尔多才多艺,但他首先是一位诗人。代表诗集有《吉檀迦利》、《园丁集》、《飞鸟集》等。
D.泰山上的“经石峪”“无字碑”“六贤祠”“玉皇顶”……。令无数游客神思遐想、流连忘返。
2.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瞰望妇孺皆知顾名思义怙恶不俊
B.倾刻进退维谷周道如砥置若惘闻
C.演绎挺而走险好高鹫远肄无忌惮
D.修葺有例可援运筹帷幄飞扬跋扈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他表面上对什么事情都莫不关心,实际上,一旦发现别人有困难,总是热佐(chen)相助。
B.经过多年卷(qi)而不舍地努力,刘慈欣成为家陶户晓的科幻小说家。
C.深秋时节,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熟(zai)途的寒冬。
D.集市上真热闹,购物的人摩肩接踵,陈列的商品更是让人眼花缜(liao)乱。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宋八大家”是指包括韩愈、苏轼、欧阳修、曾巩在内八位著名文学家。
B.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都是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收诗三百零五首,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D.春节、雨水、春分、清明、冬至都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
5.古诗文默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奇特想象描写雪景的语句是,.范仲淹在《岳
阳楼记》中表达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6.从哲学角度讲,偶然性存在于必然性之中。下列两种观点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请结合名著内容,任选一种观点,
加以分析。
观点一:如果没有打死镇关西,那么鲁达就能安稳地做他的提辖官,就不会上梁山。
观点二:如果样子攒的钱没被敲诈去,那么他就能自力更生,继续他的人生理想。
二、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王大将军既为逆,屯军姑孰。晋明帝以英武之才,犹相猜惮,乃箸戎服,骑巴^马,赍©一金马鞭,阴察军形势。
未至十余里,有一客姥,居店卖食。帝过喝②之,谓姥目:“王敦举兵图逆,猜害忠良,朝廷骇惧,社稷是忧。故劭®
劳晨夕,用相觇察,恐形迹危露,或致狼狈。追迫之日,姥其匿之。”便与客姥马鞭而去。行敦营匝而出,军士觉,
日:“此非常人也!”敦卧心动,目:“此必黄须鲜卑奴来!”命骑追之,已觉多许里,追士因问向姥:“不见一黄
须人骑马度此邪?”姥日:“去已久矣,不可复及。”于是骑人息意而反。①赍(ji):携带。②惜(qi):同“憩”,
休息。③劭(qii)劳:劳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阳察军形势()勺敦营匝而出()去已久矣()于是骑
人息意而反()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晋明帝以英武之才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姥不匿之安陵军不许寡人也
C.便与客姥马鞭四去鸣之画不能通其意
D.帝过褐之择其善者而从之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王敦举兵图逆,猜害忠良,朝廷骇惧,社稷是忧。命骑追之,已觉多许里。
4.简要概括晋明帝是如何脱险的。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目:“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晋二月,大司马温来朝;辛巳,诏吏部尚书谢安、侍中王坦之迎于武帝宁康元年新亭。是时,都下人情悯,或云欲诛王、
谢,因移晋室。坦之甚惧安神色不变,日:“晋祚存亡,决于此行。”温既至,百官拜于道侧。温大陈兵卫,延见朝
士;有位望者皆战慑失色;坦之流汗沾衣,倒执手版。。安从容就席,坐定,谓温日:“安闻诸侯有道,守在四邻,
明公何须壁后置人邪!”温笑日:“正自不能不尔。”遂命左右撤之,与安笑语移日。都超常为温谋主安与坦之见温
温使超卧帐史听其言。风动帐开,安笑目:“郴生可谓入幕之宾矣。”时天子幼弱,外有强臣,安与坦之尽忠辅卫,
卒安晋室。
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的含义。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未若柳絮因风起()或云欲诛王、谢,因移晋
室()温既至()
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那超常为温谋主安与坦之见温温使超卧帐中听其言。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撒盐空中差可拟。坦之甚惧安神色不变。
4.请结合两篇文章内容分析谢安的形象。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
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tu6,口袋)中物,移书
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度(sou,隐藏)耳。”索之果然。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口:“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
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纵入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
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追(终于)息。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辞(身体不舒服),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
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日:“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盗番窜他境。________________
(2)又教通盐舟。________________
(3)号加户部尚书。
(4)帝临哭,梭朝三日。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请盗。
(2)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3.结合具体事例,评价一下曾公亮。
10.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因为阅读而平视世界: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
①有句电影台词说:“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世界那么大,出去走走看看确实是见世面、长阅历
的好方法。然而,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阅读同样可以洞察芸芸众生、大千世界。
②“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穷极一生,我们通过感官感知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行万里路替代不了读万卷
书。书乃人生成长的精神食粮,片页之间足以驰骋古今、经天纬地,常读之可以新知、可以医愚、可以立德,甚至可
以平治天下。阅读的意义就在于,不管富甲一方还是一贫如洗,不管住居高位还是一介布衣,不管志得意满还是穷困
潦倒,都能在书籍的世界里摆脱世俗庸常、凝望永恒哲理,找到人生的意义。
③有怎样的眼界,就能看到怎样的远方;有多大的胸襟,就能包纳多大的世界。古人总结,“登高而招,臂非加
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书籍,正是脚下的高山,帮助我们看到更遥远的风景。阅读
是与意义紧密相连的,它让我们知晓,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也不只有面包,还有玫瑰和咖啡。阅读又是与
现实密不可分的,它教会我们审视自身、迎接挑战、辨别善恶,继而读懂生活的真谛、探得生命的意趣。
④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不读书,接触到的世界就和纸一样单薄;多读书,学识、阅历乃至生命体
验会随着页码的递增而不断累积。“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时间的改变可能是静悄
悄的,但阅读对气质的塑造终究会显露出来。正是在日复一日的博览群书中,我们感受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
都和我有关”,体悟出“不迁怒,不贰过”的修身奥秘,即便处身失落失望甚至失掉所有方向之时,也能看见“平凡
才是唯一的答案”。
⑤阅读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读《资治通鉴》,可以获得王朝更替的历史教益;
读《红楼梦》,可以洞晓世家望族的兴衰荣辱;读《平凡的世界》,可以从苦难的生活中发现人性的温暖、奋斗的价值。
书籍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有认识这个世界的逻辑、方法和哲理,帮助我们于升平气象中看到隐患风险,于问
题荆棘中看到出路希望,从历史幽暗之中看到璀璨未来,从人性冷漠之中看到道德之光。
⑥阅读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让我们在自我省视中学会谦卑和从容,在平视静观中同这个世界和解。今天我们
提倡多读书、读好书,不是为了满足“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心和虚荣感,而是为了实现内在的淡定从容,赢得开
阔的人生境地,达致自我与外界的调和容纳。
⑦不读书犹如自我放弃,非读书不足以实现精神的富足。
1.文中第①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2.第③自然段中的划线语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概括第⑤自然段的论证思路。
4.结合文中作者谈到的阅读的意义,就其中一点结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1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节日。从节日中最能看到一个民族的特色。②所谓“相与之情厚”,通俗点讲就是人情味
浓。③这一点在中国传统节日上也有鲜明的体现。④梁漱溟先生曾把中华民族精神总结概括为两点,一是向上之心强,
二是相与之情厚。⑤春节的阖家团圆、融融泄泄(yl),清明的祭扫先人、慎终追远,端午的追慕先烈、崇敬爱国,中
秋的赏月饮酒、思念亲人,无不洋溢着浓厚的人间气息。⑥可以说,中国传统节日是人的节日。这一点与西方宗教性
节日是的,体现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将②③④⑤句重新排序,使文段语意连贯。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B.④②③⑤C.③②⑤④D.③©@④第⑥句横线处,填入恰当词语的一项是()
A.迥然不同B.格格不入C.不相上下D.大同小异
三、应用
12.学校开展以“弘扬传统美德,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活动
小组要搜集与“和为贵”有关的名句俗语,下面哪句与其无关()
A.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尚书•尧典》
B.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清]张英
C.不精不诚,不能动人。一一庄子
D.得饶人处且饶人——曹雪芹小军同学见自己的作业被同桌的饮料沾染了一大片印渍;他气不打一处来,要找同桌算
账。如果你在他身边的话,请你引用下面的俗语劝说他消消气。
凡事让三分,无理也是理。下面是某同学代校团委拟写的一则通知,请你按要求帮助他修改。
关于开展“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活动的通知
各班级:
为进一步组织开展好“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活动,进一步深化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请结合
各班实际情况,以“学雷锋活动月”为契机,大力宣传我校推荐表彰的美德少年事迹,(A)可以举办主题班会、学习
心得展示、与美德少年座谈交流……等活动,引导中学生知行统一,从自身做起,(B)掀起学习美德少年、争当美德
少年的氛围,积极开展和谐校园创建工作。
此致
敬礼
明光中学校团委
2019年5月2日
①(A)句存在语病,应删除“”。
②(B)句搭配不当,可以将“”改成“”。
③该通知有一处格式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作文。
岁月是一条河,逝去的是时光,留下的是记忆。
请你以“我们一起走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贴近生活,有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
1、D
【解析】
D.省略号后面不能加标点,删去句号;选项错误;
故选D。
2、D
【解析】
A.怙恶不俊——怙恶不俊。B.倾刻一一顷刻、置若惘闻一一置若罔闻。C.挺而走险一一铤而走险、肄无忌惮——肆无
忌惮。故选D。
3、D
【解析】
D项正确。ABC三项修改为:A.谟不关心;B.锲(qie)而不舍;C.风雪蒙(zai)途。
4、D
【解析】
试题分析:“春节”不是节气,而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基本常识及主要内人物及其性格的把握。
点评:文学常识,顾名思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常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
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文学常识能提升人的文学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而掌握更多的文学
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所以,多多储备积累,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引用和运用文学常识,
使得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学精华融进自己的血液之中,成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部分。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对文
学作品的作者、体裁、主人公等可以进行分类,以防混淆。对著名篇章的内容熟读并熟记。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理解性默写。顾名思义,理解了才能默写出来;理解了才能记得久、记得牢。只是摇头晃脑
不加理解的背是没用的,因为你所记忆的东西,能用的地方,远远不止于默写这点范畴。所以平时一定要加强理解性
默写的训练。根据题干与诗文内容选准诗句是作答的关键。要注意“梨”等字词的书写。
6、示例1:我选观点一。鲁达打死镇关西,看似偶然。但依照鲁达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的个性,才会做出诸如“醉打
山门”等事件,因此,鲁达上梁山是其性格造成的必然结果。
示例2:我选观点二。祥子攒的钱被敲诈去,看似偶然。但作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车夫,必然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欺压,
走向像老马一样的悲剧,因此,在那个社会样子必定走向堕落。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与识记能力。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
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观点一:鲁达一出场的问话即露豪爽之气,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更见侠义之心,拳打镇关
西则显好汉之本,疾恶如仇、扶危济困、重义轻财、粗中有细,鲁达的性格才是决定其最终上梁山的关键因素。观点
二: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证明了好胜心强的人最终也会被吃人的社会所吞没,社会底层的地位造成了祥子凄惨的悲剧。
围绕“偶然性存在于必然性之中”的观点,结合作品中的相关情节,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
7、1.(1)暗中(2)沿着(走)(3)离开(4)通"返”,返回
2.D
3.(1)王敦起兵图谋叛乱,猜忌并且陷害忠臣良将,朝廷惊恐,我担心国家的命运。
(2)下令骑兵去追赶他,可是已经相距很远了。
4.晋明帝以国家命运为由请求卖小吃的外乡老妇人帮忙隐匿行踪,最终脱险。
【解析】
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
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阴”:暗中。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
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D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都是代词。A前者“凭借,依仗”,后者“把”。B前者表希冀的语气副
词“希望”,后者表肯定的语气副词“一定,必须”。C前者表顺承,后者表转折。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
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
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举兵”:起兵。"猜害":猜忌陷害。“社稷":国家。“骑":骑兵。
“多许里”:很多里。
4.要求简要概括晋明帝是如何脱险的。属于对文言文要点情节的提取。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
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可分析“用相觇察,恐形迹危露,或致狼狈。追迫
之日,姥其匿之”“便与客姥马鞭而去”“去已久矣,不可复及''等情节或描写,皆可得出晋明帝以国家命运为由请
求卖小吃的外乡老妇人帮忙隐匿行踪,最终脱险的答案。
【点睛】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
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
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
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译文:
大将军王敦已经发动叛乱,把军队驻扎在姑孰。晋明帝依仗文才武略,也还疑惧他,于是就穿上军装,骑着良马,
拿着一条金马鞭,去暗中察看王敦军队的情况。离王敦的军营还差十多里,有一外乡老妇在店里卖小吃,晋明帝经过
那里停下来休息,对她说:“王敦起兵图谋叛乱,猜忌并且陷害忠臣良将,朝廷惊恐,我担心国家的命运,所以早晚
辛劳,来侦察王敦的动向。恐怕行动败露,可能陷于困境。我被追击的时候,希望老人家为我隐瞒行踪。”于是把马
鞭送给这位外乡老妇就离开,沿着王敦的营区走了一圈就出来了。王敦的士兵发现了,说:“这不是普通人啊!”王敦
躺在床上,忽然心跳,说:“这一定是黄胡子的鲜卑奴来了!”下令骑兵去追赶他,可是已经相距很远了。追击的士兵
就问刚才那位老妇:“没有看见一个黄胡子的人骑马从这里经过吗?”老妇说:“已经走了很久了,再也追不上了。”
于是骑兵打消了追赶的念头就回去了。
8、1.(1)举行家庭聚会(2)凭借(3)有人(4)已经
2.都超常为温谋主/安与坦之见温/温使超卧帐中听其言。
3.(1)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2)王坦之非常害怕,谢安则神色不变。
4.重视教育、从容、镇定、忠诚、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
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注意:内集:家庭集会。或:有
人。
2.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
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句话的意思是“都超经常作为桓温的主谋,谢安和王坦之去见桓温,桓
温让都超藏在帐子中听他们谈话”,据此可断句为:都超常为温谋主/安与坦之见温/温使超卧帐中听其言。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
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
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惧:害怕。
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甲文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
可见谢安是个重视子女教育的人。乙文中“谢安则神色不变,说:'晋朝国运的存亡,取决于此行。“谢安从容
就座”“当时天子年幼力弱,外边又有强臣,谢安与王坦之竭尽忠诚辅佐护卫,最终使晋王室得以安稳。”可以看出
谢安的从容、镇定与忠诚,他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
【点睛】
译文: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一会儿,雪下得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
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
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谢太傅高兴地笑了。这就是谢太傅大哥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公元373年,长期驻扎在外、独揽军政大权十几年的大司马桓温,突然宣称要回京师朝见皇帝,朝廷下诏书要吏部尚
书谢安和侍中王坦之前往新亭迎接。当时京城的人都非常恐慌,很多人认为桓温此次进京别有用心,是要杀掉王坦之、
谢安,改朝换代,自立为皇帝。王坦之非常恐惧和担心,只有谢安神色不变,说:“晋朝的存亡,就看我们此行的结
果了。”桓温到了,百官都跪拜在道路两边迎接。桓温大摆兵阵然后接见大臣,凡是有名望的都胆战心惊深怕被叫到。
轮到王坦之和谢安了,王坦之紧张的大汗淋漓,连手板都拿倒了。只有谢安淡定从容,落座后,对桓温说:“我听说
守道的诸侯都是守卫在国家的四方,明公何须在影壁后面埋伏人呢!”桓温笑着说:“我也是听说京师不稳,不得已
才这样的。”乘机下令让手下人撤走,和谢安谈笑交谈了很长时间。都超经常作为桓温的主谋,谢安和王坦之去见桓
温,桓温让那超藏在帐子中听他们谈话。风吹开了帐子,谢安笑着说:“那超可谓入帐之宾。”当时天子年幼力弱,
外边又有强臣,谢安与王坦之竭尽忠诚辅佐护卫,最终使晋王室得以安稳。
9、1.(1)全都;(2)屡次;(3)不久;(4)停止
2.(1)曾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发布公文诘查盗贼;(2)这是禁物,偷取银子虽然是强盗行为,与从百姓家中盗取
财物有区别。
3.勤政为民,慧眼识人,为百姓谋福;治理盗贼有力。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悉:全,都。数:屡次,多次。寻:随即,不久。辍:停止。
2.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
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1)“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请盗”句
中"尝"意思是"曾经","亡"意思是"丢失”,"移书请盗”意思是"发布公文诘查盗贼"。(2)"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
物民家有间矣"句中"虽"意思是"虽然","有间"意思是"有区别”。两个句子语序正常,据此翻译即可。
3.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曾公亮在知会稽县时“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为百姓解决水患,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治理政事有方,可见他的勤政爱民,所辖区域,夜不闭户,可见他治理盗
贼有方;“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可见他体恤百姓;平定边境的祸患,“雄州赵滋勇而有谋,
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追息”可见他知人识人。据此理解作答。
译文: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考中为进士甲科,知会稽县。老百姓在镜湖旁种田,常常担心镜湖泛滥。曾公亮设
置斗门,将湖水泄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他的好处。曾公亮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主政郑州,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
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曾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
上报:“我所糟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进行搜查,果然如此。
密州民田盛产银子,有人偷取银子,大理寺把他们当作强盗。曾公亮说:“这是禁物,偷取银子虽然是强盗行为,
与从百姓家中盗取财物有区别。”为此事坚持展开争论,于是皇帝就下达给有司议论,比照抢劫盗窃财物的法律,这
个强盗得以不被判死刑。
契丹指使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开通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和他们较量,将要生事。曾公亮说:“刚开始
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雄州赵滋勇敢有计谋,能够胜任。“皇上派使者告诉赵滋,边境祸害终于平息了。
英宗即位,曾公亮任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不久兼任户部尚书。仁宗身体不适,辽国使者到来不能接见,让曾公
亮在馆中设宴,使者不愿赴宴。曾公亮质问使者说:“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
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使者于是赴宴。
元丰元年(1078),去世,终年八十岁。神宗临丧哭泣,停止上期三天。
10、1.文章开头借用一句电影台词,引出论点: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阅读同样可以洞察芸芸众生、大千世界。
作为道理论据,证明论点。引用电影台词,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比喻论证,把书籍比作高山,生动形象地论证了阅读教会我们审视自身、迎接挑战、辨别善恶,继而读懂生活的真
谛、探得生命的意趣的观点,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阅读同样可以洞察芸芸众生、大千世界的
中心论点。
3.先提出观点:阅读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接着举了阅读《资治通鉴》、《红楼梦》、
《平凡的世界》的意义;最后得出结论:书籍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有认识这个世界的逻辑、方法和哲理。
4.文中谈到阅读的意义:②阅读可以让我们摆脱世俗,找到人生的意义;③阅读可以教会我们审视自身,迎接挑战,
读懂生活;④阅读可以帮助我们自我实现;⑤阅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⑥最后总结阅读时一种超越世
俗的力量,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达到自我与外界的调和容纳。从这几点中任选一点,联系实际回答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开头讲故事或引名言作用的理解。开头段落的作用一般是引出论点后分论点。表述格式一般
为:引出文章的论点(或论题)+同时作为(事实或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吸引读者,增强文章趣味性。开头借用
一句电影台词引出论点: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阅读同样可以洞察芸芸众生、大千世界,并作为道理论据,证明
论点。引用电影台词,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此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论证方法,包括: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
论证等。第③自然段中的划线语句把“书籍”比作“脚下的高山”,用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阅读教会我们审视
自身、迎接挑战、辨别善恶,继而读懂生活的真谛、探得生命的意趣的观点。
点睛:对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的分析,首先要对论证方法判断准确,然后用议论文论证方法作用分析的格式进行作
答。答题格式:(1)举例论证:以……(事实)作论据,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论点(或分论点),增强了说服力。(2)
比喻论证:作者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证明了本文(段)……的论点,便于读者理解。(3)对比论证:作者把……
与……对比,突出地论证了……的观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4)道理论证:引用……的名言、谚语,充分有力的论
证……观点。使说理更具权威性、科学性,更具说服力。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要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在理清
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的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进行表述即可。仔细阅读第五段,
可以看出,首先提出观点:阅读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接着列举阅读《资治通鉴》、
《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的意义;最后得出结论:书籍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有认识这个世界的逻辑、方法
和哲理。据此分析梳理思路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观点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
这类开放性题目要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表达要准确。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
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文中关于阅读的意义有很多:可以让
我们摆脱世俗,找到人生的意义;可以教会我们审视自身,迎接挑战,读懂生活;可以帮助我们自我实现;可以让我
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等,从这几点中任选一点,联系实际回答问题即可。
11、BA
【解析】
【小题1】【小题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解答语句排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
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思考语句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抓住了中心,就抓住了要害。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中心句”或“总领句”来确定首句或尾句。然后再依据各句之间的关系,注意其中的关联词、衔
接语。依次排序即可。本题④梁漱溟先生承接①句概括民族的特色的两点内容;②句依据相关(上下句中出现相同的
词语)紧承④句介绍“相与之情厚”;③名中的“这一点”是针对②句所讲的内容;⑤句则具体介绍节日中的“相与
之情厚”。据此,正确顺序是:④②③⑤。故答案为B。
点睛:排序题最主要的是要先找到首句或者是尾句,确定首句或尾句后再去找语句中相关,依据内容再进行排列顺序。
排序完成后再仔细认真的阅读,看各句之间的关系排列是否合理,语意表达是否正确。
【小题2】【小题2】试题分析: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一是辨析词义,辨明关系。辨析词义是解答选词填空题的
前提。辨析词义就是求同析异,重点是分析“异”。可从词义的不同着重点、词性、词义的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
感情色彩、词的造句功能等方面去辨析。二是联系语境,寻找“暗示”»这里所说的“暗示”,是指文段每句话的意
思、文段的语体风格、与空缺词语前后邻近相配的词语等。抓住这些“暗示”,就不难推断出正确答案。本题根据上
文的介绍,说明中国的节日与西方的节日是明显不同的。“迥然不同”是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符合语境表达
的需要。故答案为A。
三、应用
12、(1)C
(2)小军同学,常言道:“凡事让三分,无理也是理。”同学之间应多点包容之心,遇事好商量,心宽一点,淡定一
点,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若为了这点小事而生气,既影响情绪,更有损感情,真是得不偿失呀!
(3)①省略号..........
②氛围(或:掀起);热潮(或:营造)
③删除“此致”“敬礼”
【解析】
(1)C与“和为贵”无关。“不精不诚,不能动人”:不真诚就不能打动别人,与“民无信不立”意思相近。强调真
诚与诚信的意义。其它三项都有“和为贵”的意思。
(2)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以诚恳的态度、商
量的口吻劝说,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你说呢、你觉得呢、好吗、行吗等),文明得体,表达清楚明白。不能偏离“和
为贵”这一劝说的主题。
(3)①【A】省略号与“等”不能同时使用,去掉省略号即可。②【B】句动宾搭配不当,改为“掀起学习美德少年、
争当美德少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的借款合同模板
- 2025深圳市汽车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婚庆舞台音响灯光租赁合同范本
- 2025江苏南京市房屋租赁合同
- 2025年银行从业人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总承包合同】劳务分包协议
- 2025个人汽车(车辆按揭)借款合同 中国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
- 2025年炭黑原材料采购合同样本
- 2025标准版房屋租赁合同范本2
- 2025国内产品交易合同
- 2024年内蒙古师范大学招聘事业编制人员考试真题
- (二模)2025年河南省五市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 《劳动项目五:煮鸡蛋》(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劳动三年级上册
- 2025-2030检测设备行业行业风险投资发展分析及投资融资策略研究报告
- (三模)广西2025届高中毕业班4月份适应性测试 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
- (四调)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 物理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济南市中区九年级中考数学一模考试试题(含答案)
- 小学英语名词专项训练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16J914-1 公用建筑卫生间
- TSG11-2020 锅炉安全技术规程
- (完整版)电力排管专项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