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上犹三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赣州市上犹三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赣州市上犹三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赣州市上犹三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赣州市上犹三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上犹三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І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第І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朝规定同姓不婚。贵族们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这样做,从政治角度看A.有利于监督周王的权力B.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C.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D.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制2.在隋朝及唐初,御史台只管揭发,并且只要根据传闻即可奏劾。开元之后,在纠举之前,往往要“推覆理尽,然后弹之”.这说明A.唐朝开元之后监察重证据B.捕风捉影是当时监察的特征C.弹劾皇帝是监察官的主要职责D.唐代监察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3.“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他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材料意在揭示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助理国政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4.有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史时说:“民众的贫穷、愚昧既是统治者造成的,又成为它得以长存的最好的社会条件。”关于这一论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强调了唐宋以来科举制的利弊B.揭示了分封制的实质C.揭示了君主专制集权的双重影响D.阐明了郡县制的弊端5.太平天国时期的歌谣有号召歌、响应歌、英雄歌、记事歌,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国的光辉历史.“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这一首歌谣A.属记事歌,再现了太平天国辉煌的历史B.语言生动,可作为研究起义原因的佐证C.表明金田已是全国革命志士的向往之地D.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权仍是一个封建政权6.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事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其依据是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来侵略已无力反抗B.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民族意识未充分觉醒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D.力量弱小是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7.1905年2月,陈独秀、柏文蔚联合安徽公学中的先进分子常恒芳等人,在芜湖发起成立岳王会,他们集会宣誓,订立章程,宣称“盖岳武穆抵抗辽金,至死不变,吾人须继其志,尽力排满”。这表明岳王会A.深受传统封建忠君思想影响B.与义和团的目标相似C.其成立反映了国内政治形势D.与同盟会有本质区别8.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中国大陆地区也被称作“八年抗战”,但在世界其他地区一般被称作“十四年抗战";在日本则被称为“日中战争”.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研究者的历史观和阶级立场不同B.全球史观和近代化史观的差异C.近代化史观和阶级斗争史观使然D.研究者立足点或对始发时间看法不同9.普法战争时,马克思(在1870年9月)把巴黎人民起义说成是愚蠢举动。但到了1871年4月,当他看见人民的群众运动已经起来的时候,他就以参加者的态度,对这个标志着世界历史革命运动前进一大步的伟大事变表示莫大的关切.马克思态度发生变化是因为A.起义形势超出了马克思的预计B.敌人镇压起义,巴黎人民需要马克思支援C.马克思没有主见,立场发生动摇D.政府的反动政策使民族矛盾让位于阶级矛盾10.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论述的是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C.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11.《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到,(中国)新政府24个部长中的11个是小党派的代表或无党派“民主人士",“虽然政权显然由中共掌握,但这些职位不仅仅是形式。更广义地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初期,对有威望的非党人士的意见是真心去征求的。”这说明A.中国特色人民代表大会制已确立B.新中国诞生为民主党派的创立创造条件C.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形成D.新中国使民主党派获得了执政权力12.周恩来1958年在青岛民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中国适宜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不适宜于建立也无法建立民族共和国。历史发展没有给我们造成这样的条件,我们就不能采取这样的办法。”这一论述A.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缺乏历史基础B.要求给予民族区域自治地区自主自治C.旨在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合理性D.表明建立民族共和国的时机尚不成熟13.1981年邓小平在指导宪法修订时说:“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在此邓小平强调的是A.人民民主原则B.依法治国原则C.国民平等原则D.社会主义原则14.右图是美国大众性期刊《时代周刊》1972年某期的一幅封面画,画中文字意为“为了和平去北京”,画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务卿基辛格。对此封面画所含历史背景信息说明正确的是A.中美结束对抗符合世界各国愿望B.美国迫于形势变化放弃“冷战"思维C.美国舆论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注D.主流民意深刻影响了美国对外政策15.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这说明A.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首要的任务B.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C.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D.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16.战国初年李悝为魏相,颁行“尽地力”的教令,指出治田勤谨还是不勤谨,每亩将增产或减产三斗,在方百里可垦田600亩的范围内,粮食总产的增减幅度为20%.荀子也认为,如好好种田,可以亩产“数盆",等于一年收获两次,潜力很大。这表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重视A.扩大耕地面积B.提高单位面积产量C.增加从业人口D.总结精耕细作经验17.“禁夜”是古代的一种政策。《太平广记》载,晚唐诗人温庭筠就曾因“醉而犯夜,为虞侯所系,败面折齿"。宋代解除这一禁令的举措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增长C.保证了政府的基本财政收入D.引发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18.明朝官员章懋不满当时浙江盛行的一些现象:男子成年后另立门户的习俗因此造成家庭成员为争家产而不和;婚嫁谈判时讲价还价的习俗,连适当的规矩也不顾了;葬礼要请和尚念经,大摆筵席,大肆挥霍的习俗,以至忘记葬礼本身是悲痛的事。其所描述的现象共同表明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传统观念崩溃C.经济发展助长了奢侈观念发展D.专制制度趋于衰落,地方势力发展19.清政府在1684年统一台湾后发布展海令,解除“海禁";次年又允许各国朝贡船进港,认可民间商船来航通商.材料说明A.清代闭关锁国的传统观点没有依据B.外贸政策调整与清朝政局变化密切相关C.清朝解除“海禁”,但依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清政府加强了对外贸易的管理20。希腊先哲柏拉图在谈到他生活时代的雅典时说:“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这主要表明A.柏拉图时代的雅典公民充满了自由的精神B.当时雅典尚没有法律来约束公民C.柏拉图因为恩师苏格拉底被判有罪而诋毁雅典民主政治D.雅典的直接民主制使他们面临体制性的危机21。英国记者杰克·贝尔登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说:“一般美国人都认为,中国战争主要是民主与共产主义之间的战争……似乎没有人意识到,那么多中国人支持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支持抗日战争期间人民自己建立的政权。”杰克·贝尔登的看法A.是冷战思维的体现B.揭示了当时中国政局变动的本质C.带有美国人的意识形态色彩D.反映了抗日政权具有社会主义性质22.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中国某个时期经济发展时说:“这些工厂好像商业组织,可是他们没有相对应的公司可以发生商业上的关系。他们是制造者,可是社会上没有材料与零件供应者和推销员。”这类企业A.可能属于19世纪70年代的民营企业B.可能使用机器生产,产品用于供应皇室和贵族C.为民族工业出现或发展创造了条件D.存在于1949—1953年23.《南海县志》(19l0年)载:“机器缫丝创于简村堡陈启沅,名曰‘丝偈',以其用机器也;又名‘鬼’,以其交洋人也。"这反映了A.近代工业创建于被迫开放的口岸 B.近代洋务企业是学习西方的产物C.机器缫丝业曾受传统观念束缚 D.列强侵略刺激了中国工业起步24.清朝统一台湾时,“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流移之余,延袤二千里,糖谷之利甲天下"。(《台湾府志》卷21)以上材料说明①台湾府的设置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②大陆移民是清朝开发台湾的重要力量③清朝时台湾主要生产食糖和粮食④国家统一是台湾发展繁荣的保证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5.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B.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C.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D.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3分,共50分。)26.(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公选制—-两汉开国之初,尚有不少武力功臣.可是一旦百废俱兴,尤其是建国十年、二十年之后,旧臣凋零,就需要大量补充吏员,察举、征辟之事应时而兴。察举征辟就是从民间访求有才有德而又未仕之人,由于征诸乡里,因有“乡举里选"之说。我称此制为“公选"。公选的名目很多,有贤良、方正、孝廉、秀才等科。——张传玺《秦汉中央集权制的“公天下”因素》材料二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伯利克里直到20世纪,普选制才陆续建立。北欧各国大体上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建立起了普选制.英国是1928年议会通过“国民参政(男女选举平等)法”,才实现了普选制;法国是1944年,意大利是1945年,美国则是1976年尼克松总统签署了保证黑人选举权的法案,才算是基本实现了普选制。通览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选制的形成过程,几乎都经过了由严格限制选举权,到逐步放宽选举权,再到形式上确立普选权等三个发展阶段.它既是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确立和巩固的过程,也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同时还是世界民主化潮流的必然趋势。——根据白钢《现代西方民主刍议》等整理(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汉朝推行察举制、征辟制的原因.材料一作者为什么称察举制为“公选”制?(4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的政体是否真的“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并指出其实质.(4分)(3)依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以来,欧美国家对选举资格的规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3分)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若讨论现实的政制,则决不能置现状子不顾。所以现今的政治问题既非势必成为割据的联省自治(中华民国初年北洋政府执政时期政治家与地方实力派军阀提出的政治制度改革方案)所能解决,又非北洋正统的武力统一能所奠定,惟一的出路,只有贯澈(彻)民主革命。—-蔡和森(中共领导人之一)《武力统一与联省自治——军阀专政与军阀割据》(《向导》周报,1922年9月20日)材料二《向导》周报(1922年9月13日在上海出版发行,是中共创办的第一份公开发行的机关刊物)认为,由于中国共产党主要是代表工农民利益的党,无论中国工农占大多数,但在社会进化阶段上,中国目前的革命尚未到无产阶级革命,而是带资产阶级性的国民革命。在目前的革命阶段上,无论中国资产阶级表现某种反动倾向,但客观上仍是以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为有利的。(1)根据材料一,分析蔡和森反对“联省自治”、“北洋武力统一”两条道路的理由.(4分)根据材料二,指出《向导》周报对于当时的中国革命是怎样设想的。(2分)(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参与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积极影响。(6分)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1948年普利策奖获奖漫画《今天的和平》(示意图)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法国作为西方盟国的重要成员,追随美国,坚决不承认新中国……1958年奉行独立自主政策的戴高乐重新执政后……1964年1月18日,中法两国正式达成建立外交关系的协议。……法国是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中法建交使中国实现了与西方大国关系的重大突破,沉重地打击了美国顽固坚持的遏制、孤立中国的政策,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理性看待法国:中法建交始末》材料三戴高乐将军警告他的后人“永远不要把法国的命运交到别人的手里”时,不会预料到有一天欧洲的经济和政治版图会呈现在这个样子。不过戴高乐可以感到欣慰的是,他毕生所追求的法国复兴,通过将“法国的命运交在别人手里”实现了,他的国民在交出自己一部分命运的同时,也掌握了别人的一部分命运.我们还应该为欧洲的一体化记上另外一大功:欧洲经历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长时间的和平.—-《欧洲由对抗走向统一,国家间相互制衡是必要条件》(1)普利策奖是当今世界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奖,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此漫画为什么在当年能获得该奖.(3分)(2)分析材料二中法国对新中国的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其给新中国带来的影响。(4分)(3)综合上述材料,评述材料三中法国“在交出自己一部分命运的同时,也掌握了别人的一部分命运”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三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5分)29.(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汉高祖刘邦曾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但至惠帝、高后时,以“天下初定为由"’“弛商贾之律”.从古至今,谈到“重农抑商’'总是将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认为统治者颁布减轻徭役政策即为重视农业,商业就受到抑制;统治者颁布限制商业发展的政策就是重视农业发展。笔者认为重农抑商是对立统一的。中国古代社会……从争夺资源这个静态角度讲,农业和商业是对立的.重农则商业得到抑制,抑商则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多资源。……决定古代社会发展状况的两大条件就是人口和土地.-—《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再析——以西汉为例》材料二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中国古代真的“重农抑商"么?》(1)结合材料一,分析为什么历代封建政府重视农业。(5分)(2)如果你是材料二关于古代商业的观点的提出者,请说明你的依据。(3分)(3)长期以来,对于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研究,大多数学者都以“重农抑商”概而论之。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这一结论的看法。(5分。可以选择赞同、不赞同或辩证看待等;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І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BAACBBCDDDCCB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CCBAABDBCDDC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3分,共50分。)(2)说明:不是.因为只有公民才享有民主权利,而公民只占雅典人口的少数,广大妇女、儿童、奴隶、外邦人等被排除在外.(2分,只判断无理由不得分)实质:是奴隶制民主(少数人的民主).(2分)(3)变化:财产、种族、性别等歧视政策逐渐被取消,逐步实现普选.(2分)原因:政治上,没有选举资格的群体不断为争取选举权而斗争;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3分)(2)积极影响:宣传了中共的思想主张,提高了党的威望;国民党右派叛变等挫折使党对中国国情、对革命策略的认识进一步深入,有利于党的健康发展;工农运动的开展使党积累了宝贵的革命经验,有利于党的发展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