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山东省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山东省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山东省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山东省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腊前月季杨万里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一尖已剥胭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季冬。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只道”二字,否定了“花无十日红”的世俗之见,使诗句有了新意,读来倍感新鲜。B.“无日不春风”统领全诗,歌颂了月季昂扬向上、生机勃发的无限活力,展现了诗人满腔的热情。C.“胭脂笔”描摹了月季含苞待放的情态,“四破”句写月季花瓣犹如摔破的翡翠晶莹剔透,鲜翠欲滴。D.颈联写了月季雪压霜欺花更艳的高尚气质,表达了诗人对其傲霜斗雪可贵品格的赞美之情。16.就全诗来看,诗人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月季的?请简要分析。(6分)山东省济南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贺新郎·九日刘克庄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①滴。追往事,去无迹。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②,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注:①牛山:在山东临淄县南,春秋时期,齐景公登临牛山,为自己的生命短暂而悲哀饮泣。②南朝狂客:指孟嘉。晋孟嘉为桓温参军,尝于重阳节共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首句开阔,“更那堪”两句情感变得细腻低沉,接着又以磅礴之笔一扫低沉,将诗人的感慨抒发得深沉透彻。B.“孟嘉落帽”的典故,表达了对世人只爱说前朝掌故的不满,表面上是谈写文章,实则表达不随流俗、忧家忧国的情感。C.词人在“春华落尽”中感叹年华老去,与“少年”壮志形成对比,满怀萧瑟,与《贺新郎》(国脉微如缕)风格迥异。D.词人目送飞鸿北去,对故国的思恋更加强烈,但南宋国势危殆,让人忧虑,此处以天际景物作结,意境萧瑟,感慨苍凉。16.前人评论说,本词“大率与辛稼轩相类”。请据此谈谈你的理解(6分)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送贾校书东归寄振上人①李益北风吹雁数声悲,况指前林是别时。秋草不堪频送远,白云何处更相期。山随匹马行看暮,路入寒城独去迟。为向东州故人道,江淹已拟惠休诗②。[注]①贾校书:即贾弇(yǎn),曾任校书郎。振上人:诗僧法振,作者诗友,当时居于“东州”。②江淹:南朝梁诗人,曾模仿惠休《怨诗行》而作《休上人怨别》。惠休:南朝宋、齐间诗人,原为僧。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北风劲吹、大雁悲鸣,诗歌开篇便从触觉与听觉角度渲染出送别时的伤感氛围。B.诗歌第三句与姜夔《扬州慢》中的“废池乔木,犹厌言兵”采用了相同的写法。C.诗人认为,分别之后友人就会像浮云一样行踪不定,二人何处再相见难以预期。D.颈联描述诗人匹马独行返城时倍感寒冷的情景,烘托出与友人别后的孤独冷寂。16.学校微视频社团计划将本诗拍摄成一个短视频,将由你拟写第八句的视频拍摄脚本。请根据诗歌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完成下面表格。(6分)分镜头脚本

时长:20秒场景静夜拟诗音乐特点①特写镜头②视频解说(可从内容、情感角度解说;不超过60字)③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回溪道中杨公远①山束溪流窄径迂,眼前景物入诗无?田中蝌蚪古文字,柳下舂锄②新画图。巨室储茶供客贩,小旗夸酒诱人沽。行行不记几多里,回首林端日又晡。【注】①杨公远:宋末元初画家。②舂锄:指白鹭。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束”字平中见奇,不说溪流出山间,而说山峰“束”溪流,别具情趣。B.次句以问句的形式,肯定眼前的景物值得入诗,从而表达了喜爱和赞美之情。C.尾联写诗人忘记所走路程,行走之间不觉日已偏西,暗示了此行的曲折辛苦。D.全诗围绕题目“回溪道中”铺展内容,从空间开始,用时间收束,首尾圆合。16.元人方回评价本诗“熟而不腐,新而不怪”,请据此赏析中间两联。(6分)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登泽州①城北楼宴陈子昂平生倦游者,观化久无穷。复来登此国,临望与君同。坐见秦兵垒,遥闻赵将雄。武安君何在,长平事已空。且歌玄云曲,御酒舞薰风。勿使青衿子,嗟尔白头翁。【注】泽州,今山西晋州城,战国长平之战发生地。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开篇交代诗人平生厌倦游览,眼前的古战场却引起诗人长久观察,浮想联翩。B.“武安君”和“长平事”是作者借助典故抒发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愤慨之情。C.“玄云”是一首庆贺皇帝选择贤明之臣的仪式乐歌,此处流露出诗人的美好愿望。D.诗中巧用虚实结合,妙使“青衿子”“白头翁”对照,将作者丰富的情感自然表达出来。16.后人评价这首诗“以怀古诗的悲壮风格产生慰藉作用”,你如何理解其“悲壮风格”和“慰藉作用”?(6分)山东省德州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5~16题。夏日登易氏万卷楼用唐韵①【明】王守仁②高楼六月自生寒,沓嶂峰回拥碧阑。久客已忘非故土,此身兼喜是闲官。幽花傍晚烟初暝,深树新晴雨未干。极目海天家万里,风尘关塞欲归难。【注】①易氏万卷楼:明代贵阳人易贵建的藏书楼,现已无存。用唐韵:用唐人诗的韵。②王守仁,号阳明,明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1506年)一度被权宦刘瑾排挤,谪贵州龙场驿(今修文县境内)驿丞。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写诗人身处高楼,盛夏时分仍生出凉意。“寒”字一语双关,不仅是“身寒”,更是“心寒”。B.“沓峰”意为重重叠叠的山峰,楼外山峰重重叠叠,连绵簇拥着碧色的楼栏,凸显此地山川秀丽的特点。C.颔联的“幽花傍晚烟初暝”中的“烟”与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烟”含义相同。D.最后一句“风尘”意为道路上风起尘扬,与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中“风尘”含义相同。16.诗人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古代诗歌阅读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腊前月季杨万里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一尖已剥胭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季冬。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只道”二字,否定了“花无十日红”的世俗之见,使诗句有了新意,读来倍感新鲜。B.“无日不春风”统领全诗,歌颂了月季昂扬向上、生机勃发的无限活力,展现了诗人满腔的热情。C.“胭脂笔”描摹了月季含苞待放的情态,“四破”句写月季花瓣犹如摔破的翡翠晶莹剔透,鲜翠欲滴。D.颈联写了月季雪压霜欺花更艳的高尚气质,表达了诗人对其傲霜斗雪可贵品格的赞美之情。16.就全诗来看,诗人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月季的?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C(“四破”句理解有误)16.①首联和颔联从月季花的季节特征、开放时的形态和色泽来写;②颈联将月季和桃李、雪梅对照着写,突出了月季花香味以及盎然英姿;③尾联从诗人的动作和感受侧面来写月季,突出了对月季的喜爱之情。(每点2分,共6分)山东省济南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贺新郎·九日刘克庄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①滴。追往事,去无迹。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②,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注:①牛山:在山东临淄县南,春秋时期,齐景公登临牛山,为自己的生命短暂而悲哀饮泣。②南朝狂客:指孟嘉。晋孟嘉为桓温参军,尝于重阳节共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首句开阔,“更那堪”两句情感变得细腻低沉,接着又以磅礴之笔一扫低沉,将诗人的感慨抒发得深沉透彻。B.“孟嘉落帽”的典故,表达了对世人只爱说前朝掌故的不满,表面上是谈写文章,实则表达不随流俗、忧家忧国的情感。C.词人在“春华落尽”中感叹年华老去,与“少年”壮志形成对比,满怀萧瑟,与《贺新郎》(国脉微如缕)风格迥异。D.词人目送飞鸿北去,对故国的思恋更加强烈,但南宋国势危殆,让人忧虑,此处以天际景物作结,意境萧瑟,感慨苍凉。16.前人评论说,本词“大率与辛稼轩相类”。请据此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15.C16.①豪迈悲壮的风格(意境)与辛词相似。本词既有眺望所见的开阔空间又有追忆历史的深沉意绪,类似的风格在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也很典型。②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与辛词相似。本词中词人是少年壮志,如今却壮志成空;而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感情。③忧怀国家(爱国、家国之恨)的情感与辛词相似。本词词人为神州忧愁落泪,《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辛弃疾心怀国耻,满怀忠愤。④用典抒情的手法与辛词相似。本词多处用典,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在这方面非常典型。⑤以议论入词的特征与辛词相似。本词下片有大量的议论,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就是典型的议论。(每条2分,共6分,答出三点即可。若有其他合理表述亦可酌情给分。)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送贾校书东归寄振上人①李益北风吹雁数声悲,况指前林是别时。秋草不堪频送远,白云何处更相期。山随匹马行看暮,路入寒城独去迟。为向东州故人道,江淹已拟惠休诗②。[注]①贾校书:即贾弇(yǎn),曾任校书郎。振上人:诗僧法振,作者诗友,当时居于“东州”。②江淹:南朝梁诗人,曾模仿惠休《怨诗行》而作《休上人怨别》。惠休:南朝宋、齐间诗人,原为僧。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北风劲吹、大雁悲鸣,诗歌开篇便从触觉与听觉角度渲染出送别时的伤感氛围。B.诗歌第三句与姜夔《扬州慢》中的“废池乔木,犹厌言兵”采用了相同的写法。C.诗人认为,分别之后友人就会像浮云一样行踪不定,二人何处再相见难以预期。D.颈联描述诗人匹马独行返城时倍感寒冷的情景,烘托出与友人别后的孤独冷寂。16.学校微视频社团计划将本诗拍摄成一个短视频,将由你拟写第八句的视频拍摄脚本。请根据诗歌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完成下面表格。(6分)分镜头脚本

时长:20秒场景静夜拟诗音乐特点①特写镜头②视频解说(可从内容、情感角度解说;不超过60字)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D(“诗人匹马独行返城时倍感寒冷”错,“山随匹马”“路入寒城”写的是友人行为)16.①抒情低沉、略带伤感;(1分,情感色彩相近即可)②李益提笔伏案写诗;(1分)③江淹曾模仿惠休作诗,此时李益以江淹自比仿照振上人的诗创作,表现出对振上人诗作的赞赏与对他的思念。(4分。内容2分,情感2分)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回溪道中杨公远①山束溪流窄径迂,眼前景物入诗无?田中蝌蚪古文字,柳下舂锄②新画图。巨室储茶供客贩,小旗夸酒诱人沽。行行不记几多里,回首林端日又晡。【注】①杨公远:宋末元初画家。②舂锄:指白鹭。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束”字平中见奇,不说溪流出山间,而说山峰“束”溪流,别具情趣。B.次句以问句的形式,肯定眼前的景物值得入诗,从而表达了喜爱和赞美之情。C.尾联写诗人忘记所走路程,行走之间不觉日已偏西,暗示了此行的曲折辛苦。D.全诗围绕题目“回溪道中”铺展内容,从空间开始,用时间收束,首尾圆合。16.元人方回评价本诗“熟而不腐,新而不怪”,请据此赏析中间两联。(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C(“暗示了此行的曲折辛苦”错误,应该是诗人因心情愉悦而忘记了行程和时间)16.①这两联虽描写了蝌蚪、白鹭、茶行、酒肆等乡间熟见风物,却视角独特,不落熟套。②诗人将蝌蚪比喻为古文字,以拟人手法写小旗夸酒,新颖别致,清新自然。③两联所写景物“熟而不腐”,表现手法“新而不怪”,描绘了一幅充满野趣的乡村风情画卷。(6分。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登泽州①城北楼宴陈子昂平生倦游者,观化久无穷。复来登此国,临望与君同。坐见秦兵垒,遥闻赵将雄。武安君何在,长平事已空。且歌玄云曲,御酒舞薰风。勿使青衿子,嗟尔白头翁。【注】泽州,今山西晋州城,战国长平之战发生地。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开篇交代诗人平生厌倦游览,眼前的古战场却引起诗人长久观察,浮想联翩。B.“武安君”和“长平事”是作者借助典故抒发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愤慨之情。C.“玄云”是一首庆贺皇帝选择贤明之臣的仪式乐歌,此处流露出诗人的美好愿望。D.诗中巧用虚实结合,妙使“青衿子”“白头翁”对照,将作者丰富的情感自然表达出来。16.后人评价这首诗“以怀古诗的悲壮风格产生慰藉作用”,你如何理解其“悲壮风格”和“慰藉作用”?(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B(“愤慨之情”错)16.①诗人登临怀古,遥望历史,想象军帐堡垒,感受将帅的雄姿,回顾曾经的英雄伟业,如今已物是人非,自然是悲壮的风格。②“且歌”“御酒”给年轻人以希望,“勿使”表达了诗人对年轻人的勉励,积极建功立业,勿要变成自己悲叹的样子,释怀得自在坦然。(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山东省德州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5~16题。夏日登易氏万卷楼用唐韵①【明】王守仁②高楼六月自生寒,沓嶂峰回拥碧阑。久客已忘非故土,此身兼喜是闲官。幽花傍晚烟初暝,深树新晴雨未干。极目海天家万里,风尘关塞欲归难。【注】①易氏万卷楼:明代贵阳人易贵建的藏书楼,现已无存。用唐韵:用唐人诗的韵。②王守仁,号阳明,明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1506年)一度被权宦刘瑾排挤,谪贵州龙场驿(今修文县境内)驿丞。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