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1月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1页
广东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1月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2页
广东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1月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3页
广东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1月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4页
广东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1月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学类文本阅读广东省惠州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有烂砖,没烂墙乔叶爷爷读过几年私塾,用奶奶的话说,有一身好文化。他会写一手好字,还打得一手好算盘。因为这一身好文化,他年纪轻轻就到山里一家煤矿当了账房先生,被老板的族亲相中,把独生女儿许给了他,这就是我奶奶。八路军过来时也相中了爷爷的好文化,他就参了军。虽是四处打仗,但其实也没走多远,兜兜转转的,一两年间总能回来一两趟。父亲之前,奶奶还怀过两胎,但都没养成。①她说过那两个早夭的孩子:一脸皱纹,小身子跟个大老鼠似的,男人一只鞋就能装得下。得的都是四六风,一个是第四天,一个是第六天,孩子的胳膊腿儿就开始抽抽,咬牙瞪眼,我一看就知道这又不中了……后来才知道这叫脐带感染。不会消毒呀,多傻。兵荒马乱的年月,村里的帮派此起彼伏,有人当红军,有人当国军,有人当汉奸,也有人是小打小闹地偷摸,还有人当土匪去明目张胆地抢讹。在第一次解放和第二次解放期间的几年间局势更乱,奶奶勤谨恭敬地侍奉着公婆,提心吊胆地候盼着爷爷,日子过得如履薄冰。外人且不说,其他两支族人就没少来欺负。很多个夜晚,奶奶透过窗纸上的小洞看着那几个熟悉的身影背走挂在墙上的玉米辫子,摘走刚刚变红的枣子,拿走垛得整整齐齐的柴火。她屏住呼吸,大气儿都不敢出。有一年没收成,奶奶在坟地的间隙种了一点儿红薯,也被他们刨得精光。超然客公众号你咋知道是他们刨的?看他们家小孩儿端的饭碗就知道了。吃红薯屁也多,那些天他们家净放红薯屁。没种红薯,哪放得出红薯屁。你咋知道是红薯屁?又多又臭,那还不是红薯屁?放屁时上头也会打嗝儿。每当听奶奶讲这些陈年旧事时,我都会气得脸红脖子粗,吼叫着我要报仇我要报仇!奶奶看着我的样子,笑得不行。挑起了我的火,她又开始灭,说都是过去的事了,老账不能算。再大的仇气,也都是姓地的。有烂砖,没烂墙。唉。多年之后,我才多少有些明白了奶奶的这声叹息。以彼时的情况,作为家族的弱势存在,只要人家不是大白天来你家抢劫,这就是留了余地。以彼时的状况,当你没有实力扑上去和对方撕个高下时,就只能容留甚至珍惜这种余地。只有这样,当受到更蛮横的外来侵犯时,你就尚处于一个家族的整体性中。哪怕只是暂时的整体性,也能让你在这个整体性中获得些微宝贵的安全感。而亲这个字,似乎天然就意味着一笔糊涂账。这笔糊涂账,自古至今没多少人能算得清。当然,算不清也不妨碍总有人前赴后继地要去算,各有各的账本,各有各的算法,各有各的盈亏。②或许也正因为算不清,才算得更有意思?父亲是新中国成立一年后出生的,他快一岁时,爷爷回家了一趟,住了几天就跟着队伍开拔了。奶奶问,不是说都太平了吗,咋还要走?爷爷说,大面儿已经稳了,还有些零星火要灭一灭,很快就能料理妥当。到时候我就回来,再也不走了。咱们好好过安生日子。壮的官名就叫解放吧。爷爷走后两个月,奶奶发现自己又怀了孕。怀孕五个月时,她收到了爷爷寄来的第一封信也是唯一一封信。又三个月过去,消息传来,爷爷在解放大西南的一仗里中枪而亡,和几名战友一起被埋在白水河边的一棵树下。奶奶哭了两个月,直到叔叔出生时,才止住泪。哪能光顾着哭,还得养孩儿哩。她说。泪也哭干啦。她说。叔叔的小名儿叫宽,官名叫胜利。三岁那年得了小儿麻痹症,后来落下了残疾,奶奶又给他改名叫老鳖。顶个贱名好成人,名贱人不贱。奶奶说。没过多久,村里定成分,我家被定成了贫农。闹得最厉害时,村里有几个富农连命都稀里糊涂地丢了。奶奶说,③你爷是用他自己这条命来保佑咱全家哩。我家大门的门楣上被钉上了一个长方形小木牌,用红漆正楷写着“光荣烈属”。日子好起来后,每年春节村里都会送来两斤五花肉。很久之后我才发现,用这两斤肉做的菜,奶奶从来没有动过筷子。④从来没有。——选自2023年茅盾文学奖作品《宝水》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写爷爷因为一身好文化而被相中、两个孩子因不会消毒而早夭,可见知识文化的重要性,能改变命运。B.文中多处使用排比手法,写村里帮派此起彼伏,写族人偷摸之事,写算不清的糊涂账,形象细致,更添韵味。C.本文写了不同时间不同事件,用一种回忆的形式,映照的是时代,是地域乡情,更是对亲人的深切悼念。D.本文语言繁复铺陈,既有方言土语,也不乏诙谐片段,令人读后既有伤感,又有喜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在谈及早夭的孩子时,用“男人一只鞋”把孩子的大小特征形象化,令人读后哀婉叹息。B.句子②意味深长,饶有哲思,道出了千丝万缕的无尽之意,也写出了族亲这笔“糊涂账”不必算。C.句子③写家因没了爷爷这个顶梁柱而贫困,又因贫农而保全,而爷爷是因保家卫国而牺牲的,表现人物更显张力。D.句子④“从来没有”语义上与上一句有重复,但单独成句,反复说明,语气和表达的意味更强烈。8.本文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出奶奶的形象特征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9.作者乔叶对方言俗语特别敏感,小说中使用方言俗语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请以本文标题为例,谈谈你的理解。(6分)广东省肇庆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桃花铺喻永军洋浜是莲城的一个湖,在城西。大洋浜的水顺着山与山之间的谷地,延伸进山中去了,延伸了多远?没有人知道。老侯也不知道,但老侯听专家说过,大洋浜的水容量相当于六个西湖。老侯很惊讶,六个西湖呀!老侯年轻时到西湖去过一次,觉着西湖的水无边无沿,他心里更看重大洋浜了。老侯每年都要进山几次——六叔住在山里。六叔种地,老侯常常托人从城里给六叔带去一些种子、化肥,附带一些水果,有时买几斤肉。老侯进山得从水上走。二十年前,渡口泊的是木船。摆渡人锅代六十多岁,嘱咐一声“坐稳当”,船便开了。船桨“吱呀——吱呀”,船慢慢划向山中。上午,船向西行,太阳就从背后升起。眼前一片金光灿灿,锅代脸上很快挂上了汗珠子。四十分钟后,船停靠在一处水边石沿儿旁。六叔下来接东西,他瘸着一条腿,走不快。他喊锅代到岸上喝茶。锅代已掉转船头,向东顺水而行;这地方叫桃岔、桃沟。春天,满山山桃花静静地开,静静地落,因此,不知啥时这里又被叫成了桃花铺。六叔住在桃花铺,是属于不想搬迁的那类。六叔说,后山是林子,脚下是湖水,饿不死。为这,老侯劝过六叔。末了,老侯坐在六叔对面,紧锁着眉毛,铁青着脸,不吭声。两人都把话说尽了。为此,老侯生气,很长时间没去看六叔,后来忍不住了,把话说给锅代,锅代就载着他来到桃花铺。再后来,桃花上初中时,六叔让老侯在城里给娃安顿住处,捎话让老侯来一趟。桃花是六叔的小女儿。船在水上行着,锅代把啥话都说了:“六叔买了个‘铁壳子’,学会了撑船。需要种庄稼了就撑着它出门,收了庄稼也要撑着它回家。”老侯想,六叔的路就在水上。那年湖里涨水,六叔翻了船,一船的麦捆子浮在水上,他也差点儿搭上性命。六叔年轻时是桃岔的人尖子,会唱戏,扮啥像啥。他能唱秦腔、眉户、碗碗腔,本地花鼓唱得更是出色。每到过年,桃岔的戏班子就是方圆几十里的明星班子。看戏看桃岔的戏,观众人山人海,六叔风光无限。几个俊丫头为争六叔,都闹出了笑话。村主任的女儿把六叔的唱腔灌制了一张光碟,每天在村里的大喇叭上放。另一个女子哭哭啼啼,她妈便告村主任,说喇叭音量太高,正对着她家牛圈,母牛被吵得小产了。六叔住在桃岔最高处的山上,离天近,一身正气。桃岔的变化是从大坝修建那年开始的。拦河建坝,水要淹了桃岔。水位线一定,桃岔人心里慌慌地唱了最后一年大戏。该搬走的都按政策搬走了,能搬动的东西都人拉马驮地带走了——碾磁子、磨扇子、猪牛羊狗……最刺眼的是一些老人的棺木,漆了黑漆,画着龙凤,顶头雕着睡莲,一队一队地出了桃岔。冷清下来的桃岔,只剩了六叔和高处住着的几户人家。年夜,众人围定,六叔自拉自唱,唱了《刘海砍樵》,又唱《智斗》。大坝修了四年,老侯是指挥部的采购员。当时的紧缺物资是水泥和钢材,老侯一人跑着采购了多少东西?后来老侯在心里默默算了十下,大致有一百个车皮。采购的东西要从秦岭古道用车拉回来,那才难住了老侯。那时是砂石路,进山谷后车重路险,老侯就学着画图——啥地方坡陡、路窄、弯急,老侯得用图纸给人说清。半年下来,老侯眼眶深陷,人成了一把干骨头,双膝半月板磨损厉害,脚也成了一双病足,走路疼,歇着也疼。他时常忙得顾不上吃饭。有一次在大兴旅馆谈物资合同,事毕,已是晚上九点,国营食堂的小碗面,他一气吃了十四碗,吃饭的人都放了筷子看稀奇。六叔就是这个时候来给老侯做帮手的。六叔带着个装卸工队,随时待命。那天夜里,老侯总算睡了个安稳觉。六叔看了老侯的图纸,骑着自行车从省城翻越秦岭,将图纸上的路况标记一处一处核对了一遍,才说自己心里有了底。那时候,老侯是国家公职人员,按月领工资,年终领奖状。六叔是按工计酬。尽管如此,六叔仍很知足。歇下来的时候,他一个人沿着护城河闲逛,唱秦腔,唱花鼓戏,滋润得眉开眼笑。六叔给老侯说,他现在成半个省城人了。老侯就看着六叔笑。六叔出事的那天是公历新年,天气预报说是阴天,但六叔押着车进了秦岭峪就起了西北风,飘起雪花。车在路上缓缓行驶了一个多小时,路上的雪已经积了厚厚一层。司机是个老手,阴沉着脸跟六叔说:“你怕不怕?”六叔说:“这话要问你!”司机就看着六叔笑了。两人摸出烟,点燃,深吸了一口。六叔的这辆重车,是被迎面的一辆大吊车顶翻的,吊车跑下坡路,路滑,没刹住车。六叔就此瘸了一条腿。大洋浜大坝是老侯的骄傲。几十年了,老侯坐在大坝上的时候,心里踏实得就像自己成了大坝。巨大的坝体枕着两边的山头,坝身结出黑锈,风带来的草籽落地生根——鸡爪草血色的茎干水灵灵的。老侯弯着腰拔草,顺台阶一直拔到山根。拔着草,老侯想起六叔,想六叔这会儿正干啥呢。隔着一湖水,却不知道。想起六叔说的“半个省城人”的话,他心里难受。他记得那年秋天,桃花考上大学的时候,他在六叔家吃饭。清炒河虾、一盆豆腐鲇鱼,都是水边的东西。吃饭时,六叔说:“野猪已来村中搭窝了,撵都撵不走。”吃罢饭,六叔拾掇虾笼。二百多个虾笼摆了满满一屋子。虾笼呈腰鼓形状,以桃花铺的荆条子编成,一根一根的木条子颜色乌黑,细细的,硬如铁。这些都是六叔的手艺。(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桃岔的山桃花静静地开,静静地落,往来桃花铺要走水路,小说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六叔居住环境的清净静谧。B.六叔年轻时会唱戏,是桃岔的人尖子,村里俊姑娘为争六叔闹出了笑话。这段插叙富有地方特色,也为六叔的形象增色添彩。C.六叔与老侯的交情起于建坝之时,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老侯和山民六叔合作得很愉快,意外使得六叔瘸了一条腿,令人唏嘘D.大洋浜大坝是老侯的骄傲,可大坝建成后六叔却一直住在山里不出来,两人的命运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暗含了作者的褒贬。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介绍了大洋浜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并引出了小说的主人公,为人物的出场营造了典型环境。B.小说运用了“觉着”“说给”等口语词,“人尖子”“娃”“俊丫头”等充满地方色彩的词语,使得小说读来亲切自然,充满地域特色。C.小说结尾的二百多个虾笼让人印象深刻,可见六叔心灵手巧,同时也可推测六叔闲暇时以编虾笼消磨时间,在山里的生活百无聊赖。D.小说在叙述故事时,将六叔和老侯两人的经历交织进行,在过去和现在中切换,叙述方式灵活,故事讲述自然。8.小说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塑造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分析六叔这一人物形象。(4分)9.有人说,小说是对生活的还原、生命的落实,也是对精神的折射。这篇乡土题材的小说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广东省汕尾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兰州杂碎茅盾南方人一到兰州,这才觉得生活的味儿大不相同。一九三九年的正月,兰州还没有遭过轰炸,唯一漂亮的旅馆是中国旅行社办的“兰州招待所”。三星期之内“招待所”的大厅内,有过七八次的大宴会,做过五次的喜事,其中最热闹的一次喜事,还把“招待所”的空客房全部租下。新郎是一个空军将士,据说是请准了三天假来办这场喜事,假期一满,就要出发,于是“招待所”的一间最大的客房,就权充作三天的洞房。“招待所”是旧式房屋,可是有新式门窗,绿油的窗,红油的柱子,真辉煌!有一口自流井,抽水筒成天ka-ta-ka-ta地叫着。在上海受过训练的南方籍茶房,给旅客端进了洗脸水和茶水来了;嘿,清的倒是洗脸的,浑的倒是喝的么?不错!清的是井水,是苦水,别说喝,光是洗脸也叫你的皮肤涩巴巴地难受;不用肥皂倒还好,一用了肥皂,你脸上的尘土就腻住了毛孔,越发弄不下。这是含有多量碱质的苦水,虽清,却不中使。浑的却是河水。那是甜水。一玻璃杯的水,回头沉淀下来,倒有小半杯的泥浆,然而这是“甜”水,这是花五毛钱一担从城外黄河里挑来的。不过苦水也还是水。甘肃省有许多地方,据说,连苦水也是宝贝,一个人独用一盆洗脸水,那简直是“骇人听闻”的奢侈!吃完了面条,伸出舌头来舔干那碗上的浓厚的浆汁算是懂得礼节。用水洗碗——这是从来没有的。老百姓生平只洗两次身:出世一次,去世一次。呜呼,生在水乡的人们哪里想得到水竟是这样宝贵?正如不自由的人,才知道自由之可贵。兰州城外的河水那样湍急,所以没有鱼。不过,在冬天兰州人也可以吃到鱼,那是青海湟水的产物,冰冻如石。一九三九年的正月,兰州的生活程度在全国说来,算是高的,这样的“湟鱼”,较大者约三块钱一尾。一九三九年三月以前,兰州虽常有警报,却未被炸;兰州城不大,城内防空洞不多,城垣下则所在有之。但入口奇窄而向下,俯瞰宛如鼠穴。警报来时,居民大都跑避城外;城外群山环绕,但皆童山,人们坐山坡下,蚂蚁似的一堆一堆,老远就看见。旧历除夕前一日,城外飞机场被炸,投弹百余,但据说仅死一狗。这是兰州的“处女炸”。越三日,是为旧历新年初二,日机又来“拜年”,这回在城内投弹了,可是空战结果,被我方击落七架(或云九架),这是“新年的礼物”。从此以后,恼羞成怒的滥炸便开始了,几乎每一条街,每一条巷,都中过炸弹。一九四O年春季的一个旅客,在浮土寸许厚、软如地毡的兰州城内关外走一趟,便往往看见有许多房子,大门还好好的,从门隙窥视,内部却是一片瓦砾。但是,请你千万不要误会兰州就此荒凉了。依着“中国人自有办法”的规律,一九四O年春季的兰州比一年前更加“繁荣”,更加飘飘然。不说俏皮话,经过多次滥炸后的兰州,确有了若干“建设”:物证就是有几条烂马路是放宽了,铺平了,路两旁排列着簇新的平房,等候商人们去繁荣市面;而尤其令人感谢的,电灯也居然像“电”灯了。但所谓“繁荣”,却也有它的另一方面。比方说,一九三九年的春天,要买一块肥皂,一条毛巾,或者其他的化妆品,当然不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可是货色之缺乏,却也显而易见。至于其他“洋货”,凡是带点奢侈性的,只有几家“百货店”方有存储,而且你要是嫌他们“货色不齐全”时,店员就宣告道:“再也没有了。这还是从前进来的货呢,新货来不了!”但是隔了一年工夫,景象完全不同,新开张的洋货铺子三三两两地在从前没有此类店铺的马路上出现了,新奇的美术字的招牌异常触目,货物的陈列式样也宛然是“上海气派”;陌生牌子的化妆品,人造丝袜、棉毛衫裤、吊袜带、手帕、小镜子、西装领带,应有尽有,非常充足。特别是玻璃杯,一年以前几乎少见的,这时也每家杂货铺里都有了。而且有步哨似的地摊,则洋货之中,间或也有些土货。手电筒和劣质的自来水笔、自动铅笔,在地摊上也常常看到。战争和封锁,并没有影响到西北大后方兰州的洋货商——不,他们的货物的来源,倒是愈“战”愈畅旺了!何以故?因为“中国人自有办法”。一个在特种机关里混事的小家伙发牢骚说:“这是一个极大的组织,有包运的,也有包销的。在路上时,有武装保护,到了地头,又有虎头牌撑腰。值一块钱的东西,脱出手去便成为十块二十块,真是国难财!然而,这是一种特权,差不多的人,休想染指。全部的缉私机构在他们的手里。有些不知死活的老百姓,穷昏了,居然也走这一道,肩挑背驮的,老鼠似的抄小路硬走个十站八站路,居然也会弄进些来;可是,沿途碰到零星的队伍,哪一处能够白放过,总得点缀点缀。要是最后一关碰到正主儿的检查,那就完了蛋,货充公,人也押起来。前些时,查出一个巧法儿:女人们把洋布缠在身上,装作大肚子混进来。现在凡是大肚子女人,都要检验……嘿,你这该明白了罢———句话,一方面是大量的化公为私,又一方面则是涓滴归‘公’呵!”这问题,决非限于一隅,是有全国性的,不过,据说也划有势力范围,各守防地,不相侵犯。这也属于所谓“中国人自有办法”。地大物博的中国,理应事事不会没有“办法”,而且打仗亦既三年多,有些事也应早有点“办法”。西北一带的根本问题是“水”。有一位水利专家指点那些秃顶的黄土山说:“土质并不坏,只要有水!”又有一位农业家看中了兰州的水果,幻想着如何装罐头输出。皋兰县是出产好水果的,有名的“醉瓜”,甜而多汁,入口即化,又带着香蕉味一般的酒香。这种醉瓜,不知到底是哈密瓜的变种呢,或由它一变而为哈密瓜,但总之,并不比哈密瓜差。苹果、沙果、梨子,也都不坏。皋兰县是有发展果园的前途的。不过,在此“非常时期”,大事正多,自然谈不到。(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写漂亮的旅馆“兰州招待所”办喜事,与全文反映的时代背景似不协调,却为当时沉重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B.从井中打出的清水苦涩,从黄河里挑来的浑水却是“甜”的,富有西北地方特色,也反映出兰州存在严重的饮水问题。C.文章写防空洞“入口奇窄而向下”“宛如鼠穴”,所以当警报来临时,百姓多跑出城外,可见当时防空洞形同虚设。D.文中虽然三次写到“中国人自有办法”,但这并不是作者对中国人在战时求生存的勤劳和智慧的赞扬,而是持否定态度。7.下列对文中“小家伙”发牢骚的一段话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此段借“小家伙”之口解释了上文中“他们的货物的来源,倒是愈‘战’愈畅旺了”的原因。B.此段中“撑腰”“染指”“点缀点缀”“正主儿”等词语充斥着江湖气,也隐含着作者的态度。C.用“不知死活”“老鼠似的”等词描写老百姓,作者的目的是借此批判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D.“巧法儿”“涓滴归‘公’”两个词运用了反讽的艺术手法,增强了人物语言的表达效果。8.本文标题为“兰州杂碎”,如何理解“杂碎”一词?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4分)9.某班级读书小组在阅读完《兰州杂碎》一文后,认为末段“在此‘非常时期’,大事正多,自然谈不到”一句蕴含深意,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请你为自己的发言列一个简要的提纲。(6分)广东省潮州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还魂草①巴金敏,五年了,我没给你写过一个字。然而今天在林那拿到你托他转给我的短笺。你的亲切的微笑浮现在我眼前,还是那么生动,就像你昨天才离开我似的。傍晚,我离开林,匆匆赶回小镇。回到家里,半睡半醒地躺了好一会儿,直到一个小女孩清脆的声音从楼梯上送进来。“黎伯伯,你的信来了!”孩子快乐地叫着。她略带黑色的宽脸上闪耀着一对漆黑发亮的大眼珠,嘴带笑地张开,雪白的牙齿露在外面。她把信递给我后,小小的手伸起来指着她的浓黑头发,得意中略含一点羞惭,说:“你看,好不好?”①一只红缎子扎的大蝴蝶伏在她的乌亮头发上,映着灯光发出炫目的光彩。“好看得很,”我称赞道,“哪个给你戴上的?”“妈妈,”她笑了,“黎伯伯,你给我——”她抿着嘴笑,不再说下去。“你说,黎伯伯给你做什么?”“你给我讲个像还魂草那样好听的故事啊!”“你还想听得哭起来吗?”我笑说。敏,你该记得还魂草的故事,这是我们敬爱的一个年长朋友根据传说改编的。我第一次听到它时,还同你住在一起。我们被感动得许久说不出话,默默地互相注视。这个情景我至今还不能忘记。敏,你的短笺我反复诵读。在你忙碌的生活中,还时时在打听我的消息。②可是我却像石人一样地沉默了。我为这件事情感到惭愧。我预备写一封信,告诉你我最近的生活情形,应该从什么地方写起呢?我的书桌就放在窗前,窗上玻璃被炸弹全震破了,现在补上了几块,也留着几个空洞。只要起一阵风,大股的尘土就会灌进房里来。③你看,我们就是在灰尘中生活着的。昨天早晨,我又被利莎喜悦的声音唤醒了,秦家风也来了。两个女孩年轻的笑脸灿烂地发亮,把我从充满阴郁气氛的世界中救出来了。她们表情有点相似,只是利莎多一点稚气,秦家风略带点沉静的大人气。此外,纯洁、善良、友爱等等,两张脸上都有,而且同样充满朝气,好像早晨刚刚开放的花朵。利莎望着我,央求说:“黎伯伯,给我们讲个故事罢。”她又看看秦家风说:“秦姐姐,你不是来听黎伯伯讲故事吗?”我在利莎的头上轻轻敲了一下:“就你一个人花样多。”“黎伯伯,不是她一个人,我也是来听你讲敌事的。”秦家风忙解释道。她亲密地看看利莎。这时我忽然想起了还魂草的故事。故事里不是也有两个这样年纪的孩子么?他们不也是这样亲密地过着日子么?起初她们听我讲两个孩子的友情,还以为我在拿她们开玩笑,后来跟着我的叙述她们看见两个孩子长成了,两颗热烈的心连结在一起,用同样的脚步,四处去找寻那个普照万物、永不熄灭的明灯……她们的笑容没有了,利莎的手被捏在秦家风的手里。我继续讲下去:在一个寒冷的夜里,在黑暗的荒山中,两人中的一个跌在岩石上受了重伤。另一个人用尽方法仍然不能挽救朋友的性命。那时据说有这样一种还魂草,要用活人的热血培养,才会长成粗大的叶子,可以用来救人。这个人找到了,他每天早晚用自己的血来浇这棵草,救活了他的朋友。敏,还魂草的故事已经加进了我的感情,我随讲随编,给故事换了一个乐观的结局。我看见两张年轻的脸上都笼罩着明澈无比的微笑,一股热气进了我的心中,我全身都感到了温暖,我感激地微笑了。敏,这封信对你是一个意外,对我更是。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血像一层雾在我的想象中升上来。我无处逃避。炸弹在小镇上空刷刷落下时,我和利莎一家人正在川康银行的防空洞里。飞机盘旋声,炸弹下落声,然后便是震撼山岳似的霹雳巨响。举目四顾,眼前只有黑暗。我听见利莎担心地自言自语:“秦姐姐不晓得躲在哪儿?”“她们一定在城里躲防空洞的。”我安慰她。利莎默默地捏住我的手,她的手在微微颤动。听见解除警报,她脸上还挂着愁云,低声说:“黎伯伯,我们先到秦家去。”我拉着她的手走出银行,转眼便是横街,前面显得异常拥挤。街的右边高坡上,一排平屋变成了大堆瓦砾,人们就站在坡上挖掘。利莎丢了我的手疯狂地往前跑去。我跟着她跑。那里原先有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现在树上只剩下几根光秃的空枝,树下连接地摊开两张草席,一只小小的带泥的腿静静地伸在外面。席子旁边,秦家风的父亲埋着头在那里痛哭。一切的疑惑都是多余的了。死吞食了那个垂着双瓣的瓜子脸的小姑娘和那个瘦弱的中年妇人。利莎呜呜地哭起来。天色突然暗起来,太阳落到天外去了。我们走上野草丛生的土坡,利莎的哭声停止了。她弯下身子,拔起一棵叶子粗大颜色碧绿的草,捏在手里,出神凝视。“黎伯伯,这是什么草?”“这是野草,我叫不出名字。”“我要带它回去,拿针刺出手指头的血来培养它。”她庄重自语道。“这种野草有什么用?”我惊奇地问。“那么这不是还魂草了。”她失望地说。“黎伯伯,你给我找一根还魂草来,我会培养它,要我流多少血,我都不怕。”她的脸颊上还留着泪痕,这个平时脸上永远带笑的孩子现在却有这么多的眼泪,④我不能再开口了,我不能再写下去了。(有删改)【注】①《还魂草》写于1941年,以抗战时期大后方重庆为背景,是作者根据自己的见闻创作的一篇书信体小说。小说共六封信,本文节选自第一封和第五封。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中的“敏”是“我”的倾诉对象,这封写给“敏”的信,蕴含“我”对人生、社会的思考。B.文章的故事情节在“我”与“敏”的互诉心曲中逐步展开,叙述方式可谓别开生面,引人深思。C.文章中的两个小女孩和还魂草中的两个孩子都有善良、友爱的特点,两个小女孩的“笑”多次出现,给故事增添了一抹亮色。D.文章的结局写到秦家凤和她的母亲在战火中逝去,剩下父亲埋着头痛哭,容易唤起大众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反抗。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是对孩子的外貌描写,“一只红缎子扎的大蝴蝶”该细节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B.句子②呼应开头,与“敏在忙碌中时常挂念我”相比,“石人一样地沉默”表现了“我”对“敏”有所亏欠的心理。B.句子③“灰尘”是对当时环境的描写,战争中硝烟四起,类似这样的描写文章不止一处,这是战时重庆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C.句子④“不能再开口”是因为利莎受到伤害,“我”悲愤难言;“不能再写下去”是因为对友人敏“我”惭愧自责,欲言又止。8.“我”在文中说到:“我随讲随编,给故事换了一个乐观的结局。”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4分)9.美国耶鲁大学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希里斯·米勒认为:“一部小说的阐释,在一定程度上要通过注意诸如此类重复出现的现象来完成。”本文堪称这一文艺理论的完美注脚,请分析这样重复叙事的效果。(6分)广东省大亚湾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联合模拟(一)(一模)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午休的父亲梁晓声那位在楼梯拐角水泥地上午休的父亲睡着了。八月的北京,与全国许多省市一样,无可奈何地处于近年少有的高温时节。月末那几天,官方预报达到摄氏三十二三度;人们说实际气温还要高一两度。特别是中午,一丝风也没有,每一片树叶都静止着,看上去皱巴巴的,水分被大量蒸发必然如此。人若置身户外,如在桑拿房中,片刻便会出汗,会感到缺氧似的,仿佛空气中的氧分也被蒸发着。医生们频频出现在电视中,提醒民众做好防暑降温的自我保护。我住的小区从六月份就开始进行老旧小区的楼房改造了,过程挺复杂——搭脚手架、罩防尘网、刮墙皮、抹水泥、固定保温的泡沫块;一幢楼改造结束,差不多十几道工序。我家住的那幢楼刚搭完脚手架。①我因颈椎病重,不敢享受空调,所以不但开窗,连头道门也开着(进入室内的第一道门)。那样会使空气最大程度地对流,感觉能稍微凉快点儿——起码心理上会觉得凉快点儿。“嗨,吃了没?我也吃过了!大中午的还能干啥?歇着呗!好好好,小声点儿……住户屋里开着电视呢,我不是怕我说话声小你听不清嘛……”一天中午,我在家边吃饭边看电视。今年我有点儿耳背了,不知不觉便将电视声调得挺大。不过楼上楼下都是三口之家,白天大人上班,孩子上学,两家亦无老人,不至于扰邻。然而我竟听到了门外一个男人大声所说的话,遂将电视声调小。受好奇心驱使,起身走到门口,探头向外看了一次——但见一个裸着上身的四十余岁的男人仰躺在二楼和三楼之间的拐角那儿,身下垫着片由废旧纸箱拆成的纸板,纸板上铺着脏兮兮的工作服。他头枕一块泡沫,一手拿手机,一手扇风凉,一小片扇形的纸板,分明是从身上那块大纸板上撕下来的。他那同样脏兮兮的裤子的裤筒卷到了膝部,小腿布满褐红色的墙漆点子。他支起着他的膝,双脚放胶鞋上。他躺着的地方原本是有窗的,窗扇已被连框拆去,窗口赫然。在那日,在那个中午,那儿的确是稍微凉快点儿的地方。或者,更正确的说法是——能使他躲避一下如蒸笼般的地方。而他周围,遍地碎墙渣子。上午有工人钻过孔,工作尚未结束,下午还得接着干,没有清扫的必要。②他一边的额角贴着创可贴,不是那种窄窄的小长条形的,而是有三四个那么宽的方形的。我缩回头,关了电视,继续吃饭。“老婆,那什么,我那摩托,你要推到棚子里,以防下雨淋了它。不会下雨?这什么话?老天爷听你的?万一半夜下了场大雨呢?再旧不是还能骑吗?不也是钱买的吗?钱是大风刮来的?别啰嗦了!我也想家行了吧?想家不包括想你吗?多大人了,还耍娇有意思吗?我又不是第一次外出打工!女儿在左右吗?快让女儿跟我通话!……”走廊拢音,那男人的话声,我听得更清楚了。“好女儿,每次听到你的声音,老爸的心情都是幸福地(他学小品演员的口吻,将‘地’说出搞怪的腔调)!还不能返校?那就更要把网课听好。学习这事,靠的就是自觉。不是为老师学的,也别当成是为我和你妈学的。我们的人生反正就这样了,一切为你着想我们心甘情愿。可你刚高一,人生还长呢,文凭含金量高点儿将来找工作不是容易些吗?知道这个道理就好。钱不是问题!爸还是那句话,你将来能考到什么份儿上,爸妈就有能力供你到什么份儿了。不许!别改视频!我不许!又不是几年没见了,视的什么频呢!你非视频我可关机了啊!聊会儿就行。认真听着,老爸得嘱咐你几句。你妈也在上班,你要心疼她,有空儿,屋里屋外的活多干点儿,就当替老爸干了。我这儿一切都好,别牵挂我。我们工人按要求每天做一次,严格着呢。热!北京也热。老爸这会儿在午休呗。我们有临时工棚嘛。怎么可能每人一张床,你想得太美了,没那么好的条件。但有通铺,铺的新凉席,每人都有睡的地方。还有大风扇,凉快得很,特解乏……”我想我再听下去似乎是一个偷听者了,顿觉害臊,便去关门,却不料见到了这样一幕——楼上姗姗她妈正与她上楼;姗姗才小学二年级,她妈需每天中午将她接回家。她看着那男人的样子吃惊不小,呆住在一级台阶上。③姗姗妈也不由得“呀”了一声,却立刻对女儿说:“上楼啊,叔叔是热的。”那男人旋即坐起,慌忙往身上披工作服,连说:“见笑见笑。”姗姗妈说:“理解,有什么可见笑的呀。”她边说边牵着姗姗的手上楼去了。而那男人站起也不是,再躺下仍不是,样子栖惶极了。我关上门正漱口,听到有人敲门。开门一看,见是那男人。我问:“有事儿?”他语无伦次地说:“没事儿,可也有事儿。就是拜托您替我向那位女同志表示一下歉意,刚才我那样子是违反纪律的,求她千万别向施工办公室举报我,举报了会扣我工资的……”我笑道:“彻底放心,她不会的,我也不会。”“多谢多谢,这天真是的,热得人没处躲没处藏的,水泥地不是凉快嘛。”他窘窘地退下了楼梯。我就又敞着门洗起餐具来。洗罢一转身,见小姗姗拎着塑料袋在门外看我。我刚要开口,那女孩儿将手指压在自己唇上,接着指指塑料袋。我走到门口,她小声说,里边的东西本是她妈让她送给“午休的叔叔”的。我也小声说:“那你送过去呀。”她细声细气地说:“叔叔睡着了,爷爷过会儿替我送给他吧。”我扭头看去,见那位午休的父亲,背朝楼梯,卷着双腿,已睡实了。他的工作服也不垫在身下了,不知怎么一来,被他弄成一团搂在怀里了。想必,起初是盖在身上的。我接过塑料袋一看,装的是两瓶矿泉水,一瓶可乐,还有一个很水灵的刚洗过的大桃子。“爷爷您轻点儿关门。”小姗姗说完此话,踮起脚尖,悄没声地往楼上迈。在楼梯上她往下看了一眼,竟又连退两段台阶,蹑手蹑脚走到“午休的叔叔”身前——原来他装饮水的大可乐瓶子倒了,她替他扶了起来,放在他碰不到的地方。她再次踮起脚尖上楼时,冲我一脸烂漫地笑。④有好邻居是种造化。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第2段插入介绍北京天气状况,极言其热,既交代了时令,也为下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展开做铺垫。B.“父亲”被上楼的姗姗母女看见而感到“牺惶极了”,是因为他担心她们去施工办公室举报他的衣着举止违反工作纪律。C.文本中提到了“网课”“每天做一次”暗示了时处疫情防控时期,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提供了鲜活的社会环境。D.姗姗心思非常细腻,她说话和走路很小声,而且怕自己吵醒了熟睡的民工,所以请求“我”代劳,并提醒“我”轻声关门。7.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写“我”因病开窗开门,既呼应上文天气炎热,也使后文“我”看见“父亲”合情合理。B.句子②运用了细节描写,创可贴的大小可以反映出“父亲”工作条件艰苦且劳动艰辛。C.句子③写出了姗姗妈突然见到“父亲”时的惊讶,显示出她对闯入者的高度戒备心理。D.句子④中的“好邻居”既指富有爱心的邻居姗姗母女,也指临时成为“我”邻居的民工。8.文中详细描写了“父亲”与老婆和女儿通电话的场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9.班级拟围绕此文开展一次“致敬劳动者”的讨论交流,提出了一组关键词:体面·尊严·荣光。请你根据本文,围绕关键词写出发言提纲。(6分)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英珠葛亮车入日隆,已是黄昏。我们在一家银器店门口遇见了藏女英珠。她赶着两匹当地的矮马,上坡的时候,还在马屁股上轻轻推一下。嘴上说,都是我的娃,大的叫银鬃,小的叫鱼肚。她还告诉我们,去著名的景点大海子,要行经崎岖泥泞的山路,非人力可为,希望我们能租借她的马。她说完这些,态度羞涩地低头,似乎在提出一桩不合理的要求。我们同意了。我们在一幢三层的小楼前停住,山墙刷成了粉白色,上面绘着图案,能辨出日月的形状,还有的好像是当地的图腾。屋顶上覆着红瓦。门楣上有块木牌,上面镌着汉藏两种文字。英珠喊了一声,很快走出一个中年女人。招呼我们上去。英珠说,这是瑞姐,这里的老板娘。楼里有个小姑娘擦着桌子,嘻笑地说,瑞姐当年是我们日隆的第一美人。瑞姐撩一下额前的刘海儿,似乎有些享受这评价,然后说,那还不是因为英珠嫁了出去。说完这句,却都沉默了。英珠低着头,抬起来看我们,微笑得有些勉强。她轻声说,你们先歇着。就走出去。瑞姐望她走远了,打一下自己的脸颊,说,又多了嘴。瑞姐看着她走远的背影,深深地叹了口气,然后转过脸对我说,小弟,你们拿准了要租英珠的马,可不要再变了啊!听说你们明天要跟团,团里有镇上马队的人,她怕你再被他们说动了。良心话,英珠收得可真不算贵,就算是帮帮她。我点了点头。次日清晨,雪住了。外面粉白阔大的一片,阳光照在上头,有些晃眼。装备齐整,英珠备鞍。旅伴牵走了银鬃的缰绳,我上马前,鱼肚舔了舔我的手,舌头糙得很,热烘烘的。我们从村入了沟,开初都挺兴奋。远山如黛,极目天舒。雪还没化干净,马蹄踏在上头,咯吱咯吱地乱响,很有点跋涉的意境。走了十几分钟,山势陡起来,路窄下去。因为雪又化了一些,马走得也有些打滑。海拔高了,鱼肚呼出的气息结成白雾。英珠从包里掏出一条棉围脖,套在鱼肚颈子上。我看到,围脖上绣了两个汉字——一个金、一个卢。我就问英珠字的来由。她一笑,说,金是我的汉姓,我汉名叫金月英。上学时都用这个。我问,那卢呢。她没有答我,只是接着说,我们镇上的人多半都有个汉名,在外头做事也方便些。当雪再次落下的时候,我们正走在林间泥泞的路上,几乎没有知觉。直到天色暗沉下来。英珠抬头望了望天,说,坏了。半个小时后,雪在天空中开始打旋,被凛冽的风挟裹着打在我们脸上,我们开始理解了她说出那两个字的分量。我们遭遇了山里的雪暴。雪如此迅速地弥漫开来,铺天盖地,密得令人窒息。英珠使劲地做着手势,示意我们下马。我们刚想说点什么,被她制止。稍一张口,雪立即混着风灌进了喉咙。我们把重物都放在马背上,顶风而行,终于在半里外发现一顶帐篷。我想,这或许是登山队的废弃品,但对我们却好像天赐。我们掀开门帘,看到里面已有两个人。是一对青年男女,靠坐在一起,神情颓唐。看到我们,眼神警惕了起来。在我们还在犹豫的时候,男的说,进来吧。帐篷突然充盈了。当鱼肚探进了头,年轻男人很大声地叫起来,马不能进来。英珠一愣,几秒钟后,她半站起来,对男的深深鞠一躬。我们听到近乎哀求的声音,先生,它年岁很小,这么大的风雪。男人不再说话,将头偏到一边去。女人开启了陌生人的对话,原来他们是和大部队失散的登山驴友。他们身边摆着专业的登山设备,这会儿靠在帐篷上,狼狈地滴着水。应急灯闪了一闪,突然灭了。帐篷里一片漆黑。在这突然的死寂里,我们看不到彼此,但都听到外面的风越来越大,几乎形成了汹涌的声势。帐篷在这风的撞击下,也越来越剧烈地抖动。有人啜泣。开始是隐忍而压抑的,渐渐放肆起来。歇斯底里的哭声,在黑暗里令人绝望。这时候,有另一种声音,响起来。极细弱的,是一个人在哼唱。是英珠。英珠唱起一支歌谣,用藏语。我们听不懂歌谣的内容,但是辨得出是简单词句的轮回。一遍又一遍。旋律也是简单的,没有高潮,甚至也没有起伏。只是在这帐篷里萦绕,回环,充满。在我们心上触碰一下,又触碰一下。我在这歌声里睡着了。醒来的时候,天已经大亮。看见阳光从帐篷的间隙照射下来,温润清澈。眼前的人,是英珠,靠在马鞍上,还没有醒。挨着她的鱼肚,老老实实地裹在主人的军大衣里。临近中午,我们到达了目的地。看到墨蓝色的大海子,很美。我们要离开日隆的时候,瑞姐送我们去车站。问起英珠。瑞姐说,英珠回来就发起了烧,给送到镇上医院去了。唉,这么冷,大衣盖在个牲畜身上。瑞姐叹一口气,人都烧糊涂了,只管叫她男人的名字。我突然想起什么,问道,她男人是姓卢么。瑞姐愣一下,说,是啊。三年前的事了。两口子本来好好地在外地做生意。她男人说要帮她家乡办旅游,要实地考察,就跟我们一个后生上了山。那天雪大的。马失了蹄,连人一起滚沟里了。精精神神的人,说没就没了。那马那会儿才下了驹没多久,驹娃子就是鱼肚。大约是又过了几年,我偶然从一个民歌歌手那里,问到了当年英珠唱起的那支藏歌。歌词真的简单,只有四句:当雄鹰飞过的时候,雪山不再是从前模样,因为它那翅膀的阴影,曾经抚在了石头的上面。(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B.C.老板娘瑞姐不小心说“多了嘴”心怀内疚,所以希望我们通过租马的方式来帮助英珠。D.7.对文中“雪暴”情节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雪暴风凛冽雪密集,我们这些平日热爱旅行的人在困境里几近崩溃,与英珠形成鲜明对比。B.英珠在雪暴时不顾自己安危也要照顾小马鱼肚,主要是因为小马鱼肚年岁小,不容易存活。C.男人的警惕和不让鱼肚进帐篷让情节起了波澜,但双方矛盾并不激烈,在短暂的冲突后回归温情。D.英珠的丈夫因雪暴丧命,作者含蓄地道出苦难的普遍性,再现了苦难世界中人们的真实生存图景。8.英珠的故事分别由“瑞姐”和“我”这两个不同的视角交替讲述,请分析这种叙述方式的表达效果。(4分)9.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可在歌声中流淌而出,英珠所唱的歌谣在心间回环,湮没于日常又在偶然间回响。请结合文本赏析“歌谣”的作用。(6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广东省惠州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有烂砖,没烂墙乔叶爷爷读过几年私塾,用奶奶的话说,有一身好文化。他会写一手好字,还打得一手好算盘。因为这一身好文化,他年纪轻轻就到山里一家煤矿当了账房先生,被老板的族亲相中,把独生女儿许给了他,这就是我奶奶。八路军过来时也相中了爷爷的好文化,他就参了军。虽是四处打仗,但其实也没走多远,兜兜转转的,一两年间总能回来一两趟。父亲之前,奶奶还怀过两胎,但都没养成。①她说过那两个早夭的孩子:一脸皱纹,小身子跟个大老鼠似的,男人一只鞋就能装得下。得的都是四六风,一个是第四天,一个是第六天,孩子的胳膊腿儿就开始抽抽,咬牙瞪眼,我一看就知道这又不中了……后来才知道这叫脐带感染。不会消毒呀,多傻。兵荒马乱的年月,村里的帮派此起彼伏,有人当红军,有人当国军,有人当汉奸,也有人是小打小闹地偷摸,还有人当土匪去明目张胆地抢讹。在第一次解放和第二次解放期间的几年间局势更乱,奶奶勤谨恭敬地侍奉着公婆,提心吊胆地候盼着爷爷,日子过得如履薄冰。外人且不说,其他两支族人就没少来欺负。很多个夜晚,奶奶透过窗纸上的小洞看着那几个熟悉的身影背走挂在墙上的玉米辫子,摘走刚刚变红的枣子,拿走垛得整整齐齐的柴火。她屏住呼吸,大气儿都不敢出。有一年没收成,奶奶在坟地的间隙种了一点儿红薯,也被他们刨得精光。超然客公众号你咋知道是他们刨的?看他们家小孩儿端的饭碗就知道了。吃红薯屁也多,那些天他们家净放红薯屁。没种红薯,哪放得出红薯屁。你咋知道是红薯屁?又多又臭,那还不是红薯屁?放屁时上头也会打嗝儿。每当听奶奶讲这些陈年旧事时,我都会气得脸红脖子粗,吼叫着我要报仇我要报仇!奶奶看着我的样子,笑得不行。挑起了我的火,她又开始灭,说都是过去的事了,老账不能算。再大的仇气,也都是姓地的。有烂砖,没烂墙。唉。多年之后,我才多少有些明白了奶奶的这声叹息。以彼时的情况,作为家族的弱势存在,只要人家不是大白天来你家抢劫,这就是留了余地。以彼时的状况,当你没有实力扑上去和对方撕个高下时,就只能容留甚至珍惜这种余地。只有这样,当受到更蛮横的外来侵犯时,你就尚处于一个家族的整体性中。哪怕只是暂时的整体性,也能让你在这个整体性中获得些微宝贵的安全感。而亲这个字,似乎天然就意味着一笔糊涂账。这笔糊涂账,自古至今没多少人能算得清。当然,算不清也不妨碍总有人前赴后继地要去算,各有各的账本,各有各的算法,各有各的盈亏。②或许也正因为算不清,才算得更有意思?父亲是新中国成立一年后出生的,他快一岁时,爷爷回家了一趟,住了几天就跟着队伍开拔了。奶奶问,不是说都太平了吗,咋还要走?爷爷说,大面儿已经稳了,还有些零星火要灭一灭,很快就能料理妥当。到时候我就回来,再也不走了。咱们好好过安生日子。壮的官名就叫解放吧。爷爷走后两个月,奶奶发现自己又怀了孕。怀孕五个月时,她收到了爷爷寄来的第一封信也是唯一一封信。又三个月过去,消息传来,爷爷在解放大西南的一仗里中枪而亡,和几名战友一起被埋在白水河边的一棵树下。奶奶哭了两个月,直到叔叔出生时,才止住泪。哪能光顾着哭,还得养孩儿哩。她说。泪也哭干啦。她说。叔叔的小名儿叫宽,官名叫胜利。三岁那年得了小儿麻痹症,后来落下了残疾,奶奶又给他改名叫老鳖。顶个贱名好成人,名贱人不贱。奶奶说。没过多久,村里定成分,我家被定成了贫农。闹得最厉害时,村里有几个富农连命都稀里糊涂地丢了。奶奶说,③你爷是用他自己这条命来保佑咱全家哩。我家大门的门楣上被钉上了一个长方形小木牌,用红漆正楷写着“光荣烈属”。日子好起来后,每年春节村里都会送来两斤五花肉。很久之后我才发现,用这两斤肉做的菜,奶奶从来没有动过筷子。④从来没有。——选自2023年茅盾文学奖作品《宝水》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写爷爷因为一身好文化而被相中、两个孩子因不会消毒而早夭,可见知识文化的重要性,能改变命运。B.文中多处使用排比手法,写村里帮派此起彼伏,写族人偷摸之事,写算不清的糊涂账,形象细致,更添韵味。C.本文写了不同时间不同事件,用一种回忆的形式,映照的是时代,是地域乡情,更是对亲人的深切悼念。D.本文语言繁复铺陈,既有方言土语,也不乏诙谐片段,令人读后既有伤感,又有喜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在谈及早夭的孩子时,用“男人一只鞋”把孩子的大小特征形象化,令人读后哀婉叹息。B.句子②意味深长,饶有哲思,道出了千丝万缕的无尽之意,也写出了族亲这笔“糊涂账”不必算。C.句子③写家因没了爷爷这个顶梁柱而贫困,又因贫农而保全,而爷爷是因保家卫国而牺牲的,表现人物更显张力。D.句子④“从来没有”语义上与上一句有重复,但单独成句,反复说明,语气和表达的意味更强烈。8.本文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出奶奶的形象特征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9.作者乔叶对方言俗语特别敏感,小说中使用方言俗语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请以本文标题为例,谈谈你的理解。(6分)6.(3分)D.【“繁复铺陈”错误,“繁复”的语境意思是“工笔细描、浓墨重彩、思虑严谨、步骤繁琐”等。】7.(3分)B.【“不必算”错误。句中“或许”是揣测,且用疑问作结,作者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只是留给读者去思考。】8.(4分)【①心理描写。如“奶奶勤谨恭敬地侍奉着公婆,提心吊胆地候盼着爷爷,日子过得如履薄冰”,写出奶奶生活不易,但坚强、勤谨且孝顺。(2分)②语言(动作)描写。比如“奶奶看着我的样子,笑得不行。挑起了我的火,她又开始灭,说都是过去的事了,老账不能算。再大的仇气,也都是姓地的”,写出奶奶善良、包容、不记仇,有大局观。(2分)比如“奶奶哭了两个月,直到叔叔出生时,才止住泪。哪能光顾着哭,还得养孩儿哩。她说。泪也哭干啦。她说”写出奶奶的伤心悲痛,对爷爷的深爱,同时又坚强,为母则刚,有责任心。(2分)(每点2分,举例1分,分析1分。本题最多得4分)】9.(6分)【①“砖”“墙”都是农村的寻常之物,用它们取譬,亲切、生动、鲜活,标题的语言富有强烈的“泥土气”,增加文章的生活气息,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标题“有烂砖,没烂墙”,字面意思是“虽然有烂砖,但烂砖砌的这个墙是好的”。引申为“不能因为个体的问题,而否认全局”。③标题在文中有比喻意义。特殊时期,爷奶的族亲里有个别偷鸡摸狗的烂人,如“烂砖”,但地家的家族整体性还是好的,还是完整的,能给家族的人宝贵的安全感,如一面墙的抵御保护。(每点2分。本题最多得6分)】广东省肇庆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桃花铺喻永军洋浜是莲城的一个湖,在城西。大洋浜的水顺着山与山之间的谷地,延伸进山中去了,延伸了多远?没有人知道。老侯也不知道,但老侯听专家说过,大洋浜的水容量相当于六个西湖。老侯很惊讶,六个西湖呀!老侯年轻时到西湖去过一次,觉着西湖的水无边无沿,他心里更看重大洋浜了。老侯每年都要进山几次——六叔住在山里。六叔种地,老侯常常托人从城里给六叔带去一些种子、化肥,附带一些水果,有时买几斤肉。老侯进山得从水上走。二十年前,渡口泊的是木船。摆渡人锅代六十多岁,嘱咐一声“坐稳当”,船便开了。船桨“吱呀——吱呀”,船慢慢划向山中。上午,船向西行,太阳就从背后升起。眼前一片金光灿灿,锅代脸上很快挂上了汗珠子。四十分钟后,船停靠在一处水边石沿儿旁。六叔下来接东西,他瘸着一条腿,走不快。他喊锅代到岸上喝茶。锅代已掉转船头,向东顺水而行;这地方叫桃岔、桃沟。春天,满山山桃花静静地开,静静地落,因此,不知啥时这里又被叫成了桃花铺。六叔住在桃花铺,是属于不想搬迁的那类。六叔说,后山是林子,脚下是湖水,饿不死。为这,老侯劝过六叔。末了,老侯坐在六叔对面,紧锁着眉毛,铁青着脸,不吭声。两人都把话说尽了。为此,老侯生气,很长时间没去看六叔,后来忍不住了,把话说给锅代,锅代就载着他来到桃花铺。再后来,桃花上初中时,六叔让老侯在城里给娃安顿住处,捎话让老侯来一趟。桃花是六叔的小女儿。船在水上行着,锅代把啥话都说了:“六叔买了个‘铁壳子’,学会了撑船。需要种庄稼了就撑着它出门,收了庄稼也要撑着它回家。”老侯想,六叔的路就在水上。那年湖里涨水,六叔翻了船,一船的麦捆子浮在水上,他也差点儿搭上性命。六叔年轻时是桃岔的人尖子,会唱戏,扮啥像啥。他能唱秦腔、眉户、碗碗腔,本地花鼓唱得更是出色。每到过年,桃岔的戏班子就是方圆几十里的明星班子。看戏看桃岔的戏,观众人山人海,六叔风光无限。几个俊丫头为争六叔,都闹出了笑话。村主任的女儿把六叔的唱腔灌制了一张光碟,每天在村里的大喇叭上放。另一个女子哭哭啼啼,她妈便告村主任,说喇叭音量太高,正对着她家牛圈,母牛被吵得小产了。六叔住在桃岔最高处的山上,离天近,一身正气。桃岔的变化是从大坝修建那年开始的。拦河建坝,水要淹了桃岔。水位线一定,桃岔人心里慌慌地唱了最后一年大戏。该搬走的都按政策搬走了,能搬动的东西都人拉马驮地带走了——碾磁子、磨扇子、猪牛羊狗……最刺眼的是一些老人的棺木,漆了黑漆,画着龙凤,顶头雕着睡莲,一队一队地出了桃岔。冷清下来的桃岔,只剩了六叔和高处住着的几户人家。年夜,众人围定,六叔自拉自唱,唱了《刘海砍樵》,又唱《智斗》。大坝修了四年,老侯是指挥部的采购员。当时的紧缺物资是水泥和钢材,老侯一人跑着采购了多少东西?后来老侯在心里默默算了十下,大致有一百个车皮。采购的东西要从秦岭古道用车拉回来,那才难住了老侯。那时是砂石路,进山谷后车重路险,老侯就学着画图——啥地方坡陡、路窄、弯急,老侯得用图纸给人说清。半年下来,老侯眼眶深陷,人成了一把干骨头,双膝半月板磨损厉害,脚也成了一双病足,走路疼,歇着也疼。他时常忙得顾不上吃饭。有一次在大兴旅馆谈物资合同,事毕,已是晚上九点,国营食堂的小碗面,他一气吃了十四碗,吃饭的人都放了筷子看稀奇。六叔就是这个时候来给老侯做帮手的。六叔带着个装卸工队,随时待命。那天夜里,老侯总算睡了个安稳觉。六叔看了老侯的图纸,骑着自行车从省城翻越秦岭,将图纸上的路况标记一处一处核对了一遍,才说自己心里有了底。那时候,老侯是国家公职人员,按月领工资,年终领奖状。六叔是按工计酬。尽管如此,六叔仍很知足。歇下来的时候,他一个人沿着护城河闲逛,唱秦腔,唱花鼓戏,滋润得眉开眼笑。六叔给老侯说,他现在成半个省城人了。老侯就看着六叔笑。六叔出事的那天是公历新年,天气预报说是阴天,但六叔押着车进了秦岭峪就起了西北风,飘起雪花。车在路上缓缓行驶了一个多小时,路上的雪已经积了厚厚一层。司机是个老手,阴沉着脸跟六叔说:“你怕不怕?”六叔说:“这话要问你!”司机就看着六叔笑了。两人摸出烟,点燃,深吸了一口。六叔的这辆重车,是被迎面的一辆大吊车顶翻的,吊车跑下坡路,路滑,没刹住车。六叔就此瘸了一条腿。大洋浜大坝是老侯的骄傲。几十年了,老侯坐在大坝上的时候,心里踏实得就像自己成了大坝。巨大的坝体枕着两边的山头,坝身结出黑锈,风带来的草籽落地生根——鸡爪草血色的茎干水灵灵的。老侯弯着腰拔草,顺台阶一直拔到山根。拔着草,老侯想起六叔,想六叔这会儿正干啥呢。隔着一湖水,却不知道。想起六叔说的“半个省城人”的话,他心里难受。他记得那年秋天,桃花考上大学的时候,他在六叔家吃饭。清炒河虾、一盆豆腐鲇鱼,都是水边的东西。吃饭时,六叔说:“野猪已来村中搭窝了,撵都撵不走。”吃罢饭,六叔拾掇虾笼。二百多个虾笼摆了满满一屋子。虾笼呈腰鼓形状,以桃花铺的荆条子编成,一根一根的木条子颜色乌黑,细细的,硬如铁。这些都是六叔的手艺。(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桃岔的山桃花静静地开,静静地落,往来桃花铺要走水路,小说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六叔居住环境的清净静谧。B.六叔年轻时会唱戏,是桃岔的人尖子,村里俊姑娘为争六叔闹出了笑话。这段插叙富有地方特色,也为六叔的形象增色添彩。C.六叔与老侯的交情起于建坝之时,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老侯和山民六叔合作得很愉快,意外使得六叔瘸了一条腿,令人唏嘘D.大洋浜大坝是老侯的骄傲,可大坝建成后六叔却一直住在山里不出来,两人的命运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暗含了作者的褒贬。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介绍了大洋浜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并引出了小说的主人公,为人物的出场营造了典型环境。B.小说运用了“觉着”“说给”等口语词,“人尖子”“娃”“俊丫头”等充满地方色彩的词语,使得小说读来亲切自然,充满地域特色。C.小说结尾的二百多个虾笼让人印象深刻,可见六叔心灵手巧,同时也可推测六叔闲暇时以编虾笼消磨时间,在山里的生活百无聊赖。D.小说在叙述故事时,将六叔和老侯两人的经历交织进行,在过去和现在中切换,叙述方式灵活,故事讲述自然。8.小说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塑造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分析六叔这一人物形象。(4分)9.有人说,小说是对生活的还原、生命的落实,也是对精神的折射。这篇乡土题材的小说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参考答案】D【解析】小说中,老侯和六叔交情深厚,两人都是作者塑造的正面人物,两人的命运并没有构成对比,作者也没有暗含褒贬。7.【参考答案】C【解析】C项,六叔“生活百无聊赖”说法错误,六叔热爱山中生活,不想搬迁到城里,并没有百无聊赖。8.【参考答案】①六叔善良和气。例如在老侯修建大坝的艰难时候,给老侯做帮手;请摆渡人锅代上岸喝茶。②六叔心灵手巧、多才多艺。例如他是桃岔的人尖子,会唱多种戏,扮啥像啥;还会编虾笼、撑船。③六叔认真能干,有责任心。例如他在修建大坝时,带着装卸工队,“随时待命”;“骑着自行车从省城翻越秦岭,将图纸上的路况标记一处一处核对了一遍”。④六叔乐观豁达、坚韧自强。虽然瘸了一条腿,但六叔在山中自力更生,种地捕鱼、撑船收麦。[4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9.【参考答案】①小说是对生活的还原。本篇小说写了桃岔因建设大坝而搬迁的故事,重点塑造了六叔这样一个乡土能人,他会秦腔,勤劳能干,在大坝建设过程中甘愿付出,却在大坝建成后不愿离开故土,还原了秦岭地区农村城市化进程中部分人的真实生活。②小说是对生命的落实。六叔的生命与湖与山深深地联结在一起,他不愿意做“省城人”,深深眷恋故土,这是他的生命追求。③小说是对精神的折射。六叔对乡土的眷恋,老侯作为国家公职人员对工作尽职尽责、对大坝的眷念,无不体现了他们的人格精神,小说将这些精神融入在对故事的叙述和对人物的塑造中。[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广东省汕尾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兰州杂碎茅盾南方人一到兰州,这才觉得生活的味儿大不相同。一九三九年的正月,兰州还没有遭过轰炸,唯一漂亮的旅馆是中国旅行社办的“兰州招待所”。三星期之内“招待所”的大厅内,有过七八次的大宴会,做过五次的喜事,其中最热闹的一次喜事,还把“招待所”的空客房全部租下。新郎是一个空军将士,据说是请准了三天假来办这场喜事,假期一满,就要出发,于是“招待所”的一间最大的客房,就权充作三天的洞房。“招待所”是旧式房屋,可是有新式门窗,绿油的窗,红油的柱子,真辉煌!有一口自流井,抽水筒成天ka-ta-ka-ta地叫着。在上海受过训练的南方籍茶房,给旅客端进了洗脸水和茶水来了;嘿,清的倒是洗脸的,浑的倒是喝的么?不错!清的是井水,是苦水,别说喝,光是洗脸也叫你的皮肤涩巴巴地难受;不用肥皂倒还好,一用了肥皂,你脸上的尘土就腻住了毛孔,越发弄不下。这是含有多量碱质的苦水,虽清,却不中使。浑的却是河水。那是甜水。一玻璃杯的水,回头沉淀下来,倒有小半杯的泥浆,然而这是“甜”水,这是花五毛钱一担从城外黄河里挑来的。不过苦水也还是水。甘肃省有许多地方,据说,连苦水也是宝贝,一个人独用一盆洗脸水,那简直是“骇人听闻”的奢侈!吃完了面条,伸出舌头来舔干那碗上的浓厚的浆汁算是懂得礼节。用水洗碗——这是从来没有的。老百姓生平只洗两次身:出世一次,去世一次。呜呼,生在水乡的人们哪里想得到水竟是这样宝贵?正如不自由的人,才知道自由之可贵。兰州城外的河水那样湍急,所以没有鱼。不过,在冬天兰州人也可以吃到鱼,那是青海湟水的产物,冰冻如石。一九三九年的正月,兰州的生活程度在全国说来,算是高的,这样的“湟鱼”,较大者约三块钱一尾。一九三九年三月以前,兰州虽常有警报,却未被炸;兰州城不大,城内防空洞不多,城垣下则所在有之。但入口奇窄而向下,俯瞰宛如鼠穴。警报来时,居民大都跑避城外;城外群山环绕,但皆童山,人们坐山坡下,蚂蚁似的一堆一堆,老远就看见。旧历除夕前一日,城外飞机场被炸,投弹百余,但据说仅死一狗。这是兰州的“处女炸”。越三日,是为旧历新年初二,日机又来“拜年”,这回在城内投弹了,可是空战结果,被我方击落七架(或云九架),这是“新年的礼物”。从此以后,恼羞成怒的滥炸便开始了,几乎每一条街,每一条巷,都中过炸弹。一九四O年春季的一个旅客,在浮土寸许厚、软如地毡的兰州城内关外走一趟,便往往看见有许多房子,大门还好好的,从门隙窥视,内部却是一片瓦砾。但是,请你千万不要误会兰州就此荒凉了。依着“中国人自有办法”的规律,一九四O年春季的兰州比一年前更加“繁荣”,更加飘飘然。不说俏皮话,经过多次滥炸后的兰州,确有了若干“建设”:物证就是有几条烂马路是放宽了,铺平了,路两旁排列着簇新的平房,等候商人们去繁荣市面;而尤其令人感谢的,电灯也居然像“电”灯了。但所谓“繁荣”,却也有它的另一方面。比方说,一九三九年的春天,要买一块肥皂,一条毛巾,或者其他的化妆品,当然不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可是货色之缺乏,却也显而易见。至于其他“洋货”,凡是带点奢侈性的,只有几家“百货店”方有存储,而且你要是嫌他们“货色不齐全”时,店员就宣告道:“再也没有了。这还是从前进来的货呢,新货来不了!”但是隔了一年工夫,景象完全不同,新开张的洋货铺子三三两两地在从前没有此类店铺的马路上出现了,新奇的美术字的招牌异常触目,货物的陈列式样也宛然是“上海气派”;陌生牌子的化妆品,人造丝袜、棉毛衫裤、吊袜带、手帕、小镜子、西装领带,应有尽有,非常充足。特别是玻璃杯,一年以前几乎少见的,这时也每家杂货铺里都有了。而且有步哨似的地摊,则洋货之中,间或也有些土货。手电筒和劣质的自来水笔、自动铅笔,在地摊上也常常看到。战争和封锁,并没有影响到西北大后方兰州的洋货商——不,他们的货物的来源,倒是愈“战”愈畅旺了!何以故?因为“中国人自有办法”。一个在特种机关里混事的小家伙发牢骚说:“这是一个极大的组织,有包运的,也有包销的。在路上时,有武装保护,到了地头,又有虎头牌撑腰。值一块钱的东西,脱出手去便成为十块二十块,真是国难财!然而,这是一种特权,差不多的人,休想染指。全部的缉私机构在他们的手里。有些不知死活的老百姓,穷昏了,居然也走这一道,肩挑背驮的,老鼠似的抄小路硬走个十站八站路,居然也会弄进些来;可是,沿途碰到零星的队伍,哪一处能够白放过,总得点缀点缀。要是最后一关碰到正主儿的检查,那就完了蛋,货充公,人也押起来。前些时,查出一个巧法儿:女人们把洋布缠在身上,装作大肚子混进来。现在凡是大肚子女人,都要检验……嘿,你这该明白了罢———句话,一方面是大量的化公为私,又一方面则是涓滴归‘公’呵!”这问题,决非限于一隅,是有全国性的,不过,据说也划有势力范围,各守防地,不相侵犯。这也属于所谓“中国人自有办法”。地大物博的中国,理应事事不会没有“办法”,而且打仗亦既三年多,有些事也应早有点“办法”。西北一带的根本问题是“水”。有一位水利专家指点那些秃顶的黄土山说:“土质并不坏,只要有水!”又有一位农业家看中了兰州的水果,幻想着如何装罐头输出。皋兰县是出产好水果的,有名的“醉瓜”,甜而多汁,入口即化,又带着香蕉味一般的酒香。这种醉瓜,不知到底是哈密瓜的变种呢,或由它一变而为哈密瓜,但总之,并不比哈密瓜差。苹果、沙果、梨子,也都不坏。皋兰县是有发展果园的前途的。不过,在此“非常时期”,大事正多,自然谈不到。(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写漂亮的旅馆“兰州招待所”办喜事,与全文反映的时代背景似不协调,却为当时沉重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B.从井中打出的清水苦涩,从黄河里挑来的浑水却是“甜”的,富有西北地方特色,也反映出兰州存在严重的饮水问题。C.文章写防空洞“入口奇窄而向下”“宛如鼠穴”,所以当警报来临时,百姓多跑出城外,可见当时防空洞形同虚设。D.文中虽然三次写到“中国人自有办法”,但这并不是作者对中国人在战时求生存的勤劳和智慧的赞扬,而是持否定态度。7.下列对文中“小家伙”发牢骚的一段话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此段借“小家伙”之口解释了上文中“他们的货物的来源,倒是愈‘战’愈畅旺了”的原因。B.此段中“撑腰”“染指”“点缀点缀”“正主儿”等词语充斥着江湖气,也隐含着作者的态度。C.用“不知死活”“老鼠似的”等词描写老百姓,作者的目的是借此批判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D.“巧法儿”“涓滴归‘公’”两个词运用了反讽的艺术手法,增强了人物语言的表达效果。8.本文标题为“兰州杂碎”,如何理解“杂碎”一词?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4分)9.某班级读书小组在阅读完《兰州杂碎》一文后,认为末段“在此‘非常时期’,大事正多,自然谈不到”一句蕴含深意,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请你为自己的发言列一个简要的提纲。(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A项是对文章第2段“‘兰州招待所’办喜事”这一内容的理解,结合全文的内容和时代背景来看,作者对空军将士在抗战最吃紧的时候请假结婚是颇有微词的,因此本项“却为当时沉重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理解不正确。7.【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C项这两个词是“小家伙”对老百姓的评价,不等同于作者的观点;另外结合上下文可知,作者借“小家伙”之口,是想表达对因为生活困顿而冒险求利的百姓的同情,并非批判其劣根性。8.【参考答案】①“杂碎”指杂乱零碎之物,文中指关于兰州的招待所、用水、日军轰炸、洋货贩卖、水果生产等琐碎事件的记录和看法;②“杂碎”暗含着作者比较负面的情绪,反映了兰州留给作者的一些不太好的琐碎的印象。[答对一点得2分,共4分。第①点解释“杂碎”的字面意义得1分,简要概括围绕兰州所写的内容得1分;第②点答出作者的情感态度得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9.【参考答案】①首先要对这句话的含义做出解释:这句话是正话反说,实际上是批判许多人忙于发国难财等“大事”,对于解决真正的民生大事却无暇顾及;②其次要驳斥这句话:忙于发国难财不是“大事”,而是令人不齿的恶劣行为;③最后要从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解决有关国计民生的事才是真正的大事,比如解决兰州的饮水困难,保护民众不受空袭,严厉打击走私洋货等发国难财的行为,军民同心,一起抗战。[答对一点得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发言的提纲至少要包含对这句话真实意图的理解、对其说法的驳斥和自己的正面理解。]广东省潮州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还魂草①巴金敏,五年了,我没给你写过一个字。然而今天在林那拿到你托他转给我的短笺。你的亲切的微笑浮现在我眼前,还是那么生动,就像你昨天才离开我似的。傍晚,我离开林,匆匆赶回小镇。回到家里,半睡半醒地躺了好一会儿,直到一个小女孩清脆的声音从楼梯上送进来。“黎伯伯,你的信来了!”孩子快乐地叫着。她略带黑色的宽脸上闪耀着一对漆黑发亮的大眼珠,嘴带笑地张开,雪白的牙齿露在外面。她把信递给我后,小小的手伸起来指着她的浓黑头发,得意中略含一点羞惭,说:“你看,好不好?”①一只红缎子扎的大蝴蝶伏在她的乌亮头发上,映着灯光发出炫目的光彩。“好看得很,”我称赞道,“哪个给你戴上的?”“妈妈,”她笑了,“黎伯伯,你给我——”她抿着嘴笑,不再说下去。“你说,黎伯伯给你做什么?”“你给我讲个像还魂草那样好听的故事啊!”“你还想听得哭起来吗?”我笑说。敏,你该记得还魂草的故事,这是我们敬爱的一个年长朋友根据传说改编的。我第一次听到它时,还同你住在一起。我们被感动得许久说不出话,默默地互相注视。这个情景我至今还不能忘记。敏,你的短笺我反复诵读。在你忙碌的生活中,还时时在打听我的消息。②可是我却像石人一样地沉默了。我为这件事情感到惭愧。我预备写一封信,告诉你我最近的生活情形,应该从什么地方写起呢?我的书桌就放在窗前,窗上玻璃被炸弹全震破了,现在补上了几块,也留着几个空洞。只要起一阵风,大股的尘土就会灌进房里来。③你看,我们就是在灰尘中生活着的。昨天早晨,我又被利莎喜悦的声音唤醒了,秦家风也来了。两个女孩年轻的笑脸灿烂地发亮,把我从充满阴郁气氛的世界中救出来了。她们表情有点相似,只是利莎多一点稚气,秦家风略带点沉静的大人气。此外,纯洁、善良、友爱等等,两张脸上都有,而且同样充满朝气,好像早晨刚刚开放的花朵。利莎望着我,央求说:“黎伯伯,给我们讲个故事罢。”她又看看秦家风说:“秦姐姐,你不是来听黎伯伯讲故事吗?”我在利莎的头上轻轻敲了一下:“就你一个人花样多。”“黎伯伯,不是她一个人,我也是来听你讲敌事的。”秦家风忙解释道。她亲密地看看利莎。这时我忽然想起了还魂草的故事。故事里不是也有两个这样年纪的孩子么?他们不也是这样亲密地过着日子么?起初她们听我讲两个孩子的友情,还以为我在拿她们开玩笑,后来跟着我的叙述她们看见两个孩子长成了,两颗热烈的心连结在一起,用同样的脚步,四处去找寻那个普照万物、永不熄灭的明灯……她们的笑容没有了,利莎的手被捏在秦家风的手里。我继续讲下去:在一个寒冷的夜里,在黑暗的荒山中,两人中的一个跌在岩石上受了重伤。另一个人用尽方法仍然不能挽救朋友的性命。那时据说有这样一种还魂草,要用活人的热血培养,才会长成粗大的叶子,可以用来救人。这个人找到了,他每天早晚用自己的血来浇这棵草,救活了他的朋友。敏,还魂草的故事已经加进了我的感情,我随讲随编,给故事换了一个乐观的结局。我看见两张年轻的脸上都笼罩着明澈无比的微笑,一股热气进了我的心中,我全身都感到了温暖,我感激地微笑了。敏,这封信对你是一个意外,对我更是。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血像一层雾在我的想象中升上来。我无处逃避。炸弹在小镇上空刷刷落下时,我和利莎一家人正在川康银行的防空洞里。飞机盘旋声,炸弹下落声,然后便是震撼山岳似的霹雳巨响。举目四顾,眼前只有黑暗。我听见利莎担心地自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