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负荷聚合服务商需求响应系统技术规范》(2016征求意见稿)_第1页
《电力负荷聚合服务商需求响应系统技术规范》(2016征求意见稿)_第2页
《电力负荷聚合服务商需求响应系统技术规范》(2016征求意见稿)_第3页
《电力负荷聚合服务商需求响应系统技术规范》(2016征求意见稿)_第4页
《电力负荷聚合服务商需求响应系统技术规范》(2016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电力负荷聚合服务商需求响应系统技术规范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征求意见稿)I前言 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定义 4工作环境要求 2 26系统功能 57系统主要性能指标 参考文献 XX/TXXXXX—XXXX1电力负荷聚合服务商需求响应系统技术规范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XX-XXX智能电网用户自动需求响应分散式空调系统终端技术条件务事宜的机构,简称需求响应聚合商(Aggregatorofdemandresponse)。2XX/TXXXXX—XXXX由主站平台、通信网络、需求响应终端及用户侧系统(设备)构成,为需求响应聚合商实施需求响应业务提供技术支撑的需求响应系统,简称需求响应聚合系统。需求响应终端DemandResponseTerminal与用电系统或设备双向通信,实现数据采集、信息接受及控制执行等功能,并能够与需求响应服务系统(聚合系统)进行信息交互的设备或系统模块。引自:GB/TXX-XXX智能电网用户自动需求响应分散式空调系统终端技术条件需求响应能力Demandresponsecapability电力用户通过改变自身用电习惯、行为或模式,调节用电系统或设备负荷的能力。4工作环境要求气候条件见表1、表2。表1温、湿度分级场所类型级别空气温度适用范围范围℃%最大绝对湿度加热成冷却1主站终端2户外31协议特定X表2大气压力分级级别大气压力(kPa)海拔1000m以下海拔3000m以下协议特定主站计算机机房的环境条件应符合GB/T2887的规定。5系统设计要求5.1系统组成3XX/TXXXXX—XXXX需求响应聚合系统由主站、通信网络及用户侧系统和设备构成,系统组成架构见图1。其中需求响应聚合系统主站由需求响应聚合商负责运营,它通过通信网络连接用户侧系统、设备。需求响应聚合系统的用户包括两类,一类是需求响应聚合商用户,另一类是工商业或居民等电力用a)需求响应聚合商用户通过自身所运营的需求响应聚合系统,通过相应的通信网络,与上级需求响应聚合系统连接;b)工商业或居民等电力用户,通过三种方式与需求响应聚合系统连接,具体如下:1)通过相应能量管理系统,或专业的业务应用系统如电动汽车充电管理系统等;2)通过需求响应终端,将用户所属中央空调系统、电热水器等与需求响应聚合系统主站连接;3)直接利用智能用电设备进行连接。图1电力负荷聚合服务商需求响应系统组成架构5.2主站设计要求5.2.1主站硬件设备主站硬件设备应满足以下要求:a)主站的部署位置包括数据中心或机房等,数据中心、机房均应针对关键应用的计算节点作冗余配置,并对存储数据作备份处理;b)主站设备应采用符合标准的主流设备,主站配置应满足系统功能和性能指标的要求,保障系统运行的实时性、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并充分考虑可维护性、可扩展性要求。5.2.2主站软件主站软件应满足以下要求:4XX/TXXXXX—XXXXa)主站操作系统应支持多任务工作方式,具备并发处理能力。数据库管理系统对外提供标准的数据库调用接口,具有较高的容错能力和恢复能力,提供较强的安全机制;b)主站应用软件必须满足系统功能要求,保证其开放性能,满足系统应用、维护及不断优化、升级的需要;并提供详细的系统应用、维护、接口等技术文档。5.3通信网络设计要求通信网络可选用有线或无线通信网等,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数据传输通过规范的系统接口,实现主站与用户侧系统和用户侧设备的数据交换。针对实现数据交换功能的系统接口,需明确接口规范、通信协议等。需求响应终端需根据接口规范与协议要求,实现与负荷聚合商需求响应系统主站的交互功能,达到快速接收需求响应指令、及时反馈需求响应成效的信息交互目的。5.4需求响应终端设计要求需求响应终端应具有存储、通信、控制功能,部署安装前应通过专业机构的测试验证。5.5系统接口需求响应聚合系统主站与上级需求响应服务商的需求响应服务系统主站,以及用户侧系统、设备进行信息交互,接口位置分别如图2接口1、2、3所示,其中接口1是需求响应聚合系统主站与需求响应服务系统主站的接口;接口2是需求响应聚合系统主站与用户侧系统的接口,接口3是需求响应聚合系统主站与用户侧设备的接口。至汽车管理用户侧系统用户用户能量/系统电热5需求响应聚合系统主站功能配置情况,如表3所示。功能名称功能配置选项功能项功能子项用户管理功能用户注册√√信息查询√资源管理功能响应资源注册√响应参数维护√资源分类√6XX/TXXXXX—XXXX项目管理功能项目查询与维护√√项目发布√历史计划查询√计划编制√√√事件或电价通知√√效果评估与效益计算功能响应有效性判定√√√消纳效益计算√√能效管理√√√安全防护√需求响应终端功能配置情况,如表4所示。功能名称功能配置选项功能项功能子项上行通信√下行通信√√√√√能效管理√√用户管理功能应包括用户注册、档案管理、信息查询等7XX/TXXXXX—XXXX档案包括但不限于用户基本信息、需求响应协议信息、计量方式、电气连接方式(主接线图)、用户所处供电区域信息(用户对应的变电站、线路和台区等)。8XX/TXXXXX—XXXX6.2.4计划管理功能6.2.5计划实施功能9XX/TXXXXX—XXXXb)响应过程控制XX/TXXXXX—XXXX1)监测系统主站管理的,以及下级需求响应聚合系统所辖的,所有工业用户、商业用户及居民用2)监测主站所级联的需求响应聚合商用户的需求响应资源聚3)监测用户侧设备、系统参与需求响应的过程信息,诸如用户侧设备、系统针对需求响应事件、1)监测用户侧智能用电设备/系统的用电信息,如电流、电压、有功功率等;2)监测用户侧智能用电设备/系统的运行状态信息,如启停工况、转速3)监测用户侧需求响应终端的运行状态信息;4)监测主站与用户侧系统、设备间信息交互通道的状态。1)存储时间≤5s,保留年限≥3年;2)存储容量不低于25TB,支持5000个以上接入用户侧系统、设备的同时接入;3)存储系统应具备分布式存储特性,且具备良好的物理扩展性,以满足存储空间的动态扩容;性验证,同时针对需求响应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数据进行加密和需求响应终端可设置数据存储间隔、存储时间段等,a)需求响应聚合系统从下发事件信息、电价信息,到收到用户侧系统或设备确认收到信息的时间不大于5s;b)需求响应终端收到信息并作出确认收到信息的时间不大于5s。b)需求响应终端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不小于8×10³小时;a)电力需求响应系统数据存储期限不小于3年;b)电力需求响应系统主服务器平均负载率不大于50%。b)需求响应聚合系统与用户侧设备之间的传输带宽应至少达到30Kb/s,包括上行和下行。[1]OpenADRAlliance.OPENAutomat[2]OpenADRAlliance.OpenADR2.0Profi[3]OpenADRAlliance.OpenADR2.0Pr[4]IEEE2030.5SmartEnergyProfile2.0.http:/[5]AS/NZS4755.3.1.DePart3.1:Interactionofdemandresponseenablconnectionsforairconditioners.Aus[6]AS/NZS4755.3.2.DePart3.2:Interactionofdemandresponseenablconnectionsfordevicescon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