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药物外渗_第1页
静脉输液药物外渗_第2页
静脉输液药物外渗_第3页
静脉输液药物外渗_第4页
静脉输液药物外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目录一.临床常用的高危药物二.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三.护理干预措施《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将药物外渗定义为: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临床常用的高危药物血管活性药:多巴胺、间羟胺、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去甲肾上腺素等。高渗药:20%甘露醇、浓氯化钠、50%葡萄糖、脂肪乳、复方氨基酸、碳酸氢钠、3L营养液等。化疗药:阿霉素、顺铂、奥沙利铂、环磷酰胺、氟尿嘧啶、长春碱类、氮芥、丝裂霉素、柔红霉素等。临床常用的高危药物药物外渗处理不当,可引起局部皮肤变化,表现为皮肤颜色变黑或起水疱,水疱破裂后,形成溃疡。严重者,须进行外科清创和植皮。尤其应该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可能不出现上述的症状,等到发现时,已发生皮肤组织受损,甚至丧失肢体功能。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轻度: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肿痛。重度:局部皮肤苍白继而出现水疱,严重者出现紫黑色,如不及时处理皮下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甚至累及深层组织。如果上述这些高危药物发生外渗,且处置不当,很有可能发生严重的后果。护士在静脉输液时,要熟知药物的性状,严防外渗的,如若出现外渗,就是护理不良事件,处置不当,会造成外渗处组织坏死,甚至溃烂,易造成护理纠纷。尤其是一些化疗药物、血管活性药物时,一定要小心谨慎,做好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严防药液外渗。护理干预措施(1)输注前告知输注上述这些高危药物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注意事项,取得患方的配合。在血管选择上,避开关节等易“跑水”的部位,化疗、抢救时使用静脉留置针或深静脉置管,防止药物外渗。(2)勤巡视勤观察密切关注输注部位,认真听取患者主诉,不能单靠输液管内有无回血来判断。(3)正确判断有无外渗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如外渗按压可有凹陷或有张力无弹性。询问患者有无胀痛。护理干预措施(4)药物外渗的正确处理①发现药物外渗,立即停药。②药物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可热敷,50%硫酸镁湿热敷,促进扩散吸收。③冷敷是为了抑制药物在细胞内代谢,但须在6h内进行,24h后热敷。但对长春新碱和血管活性药物则应早期采取保温、热敷,患肢抬高,以利局部肿胀的吸收。护理干预措施④局部封闭:0.9%Ns5ml+地塞米松+利多卡因,在红肿皮肤边缘呈点状或扇状封闭。边退边注射药物,先把外渗区周边封闭起来,持续3-5天。⑤针对性处理:血管收缩药,应用热敷,从而促进药物吸收,尽快消肿。高渗药,立即停药,冷敷,局部封闭。化疗药物,根据具体药物选用合适的拮抗剂。护理干预措施⑥水疱的处理:多发性小水疱注意保持水疱的完整性,避免摩擦和热敷,让水疱自然吸收;大疱,应在严格消毒后,用针头在水疱边缘穿刺,将水疱的液体吸收,情况严重的,应由伤口造口专科护士会诊,跟踪处理。护理干预措施⑦外科处理:保守疗法无效者,溃疡形成,请整形外科会诊处理。骨筋膜室综合征一经确诊,应立即切开筋膜减压。早期彻底切开筋膜减压是防止肌肉和神经发生缺血性坏死的惟一有效方法。切不可等到出现5“P”体征后才行切开减压术,从而导致不可逆的缺血性肌挛缩。切开的皮肤一般多因张力过大而不能缝合。可用凡士林纱布松松填塞,外用无菌敷料包好,待消肿后行延期缝合,或应用游离皮片移植闭合伤口。切不可勉强缝合皮肤,失去切开减压的作用。护理干预措施张力性水疱若不及时处理,水疱破裂后很容易引起感染。若单纯抽出水疱液体,则复发率比较高。处理原则:解除压迫,抬高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