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抱负与使命11.谏逐客书*与妻书*与妻书积累·文化传承与理解探究·思维发展与提升延伸·审美鉴赏与创造预习·语言建构与运用附:【译注·古今对译】预习·语言建构与运用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生平]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1905年,林觉民东渡日本留学,在此期间读了许多革命书报,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1911年,参加广州起义,不幸因中弹负伤而被俘,英勇就义,牺牲时仅二十四岁,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作品]《禀父书》《与妻书》[评价]忠诚革命的大英雄!挚爱妻子的好丈夫!2.文题解读《与妻书》是林觉民在广州起义前三天即1911年4月24日(夏历三月二十六日)夜写给妻子陈意映的,又称《绝笔书》《寄妻绝笔书》。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于叙述和陈情。3.背景探寻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爆发。在攻打两广督署衙门的敢死队中就有林觉民,起义失败后林觉民英勇就义。就在广州起义前三天,即1911年4月24日(夏历三月二十六日)夜,林觉民写下两封绝笔信,一封写给父亲,一封写给妻子。本文就是写给妻子的那封绝笔书,题目是后人加上的。形式上是一封书信,实际上却是一篇感情真挚、说理深刻、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夯|实|基|础一、通假字同“够”同“廿”,二十给,给予介词,和,同,跟连词,表并列,和、同连词,表选择,与其完成终于,到底究竟,到底以外,以后剩下,留下整数后表示不定的零数我遗留的,剩下的婚配,嫁给亲手像瓜一样敬爱;爱护使美好,修治以……为乐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2)主谓倒装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3)定语后置钟情如我辈者。(
)(4)固定句式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为”表判断正常语序:几家能彀,称心快意正常语序:如我辈钟情者“与使……,无宁……”是固定句式积累·文化传承与理解古代书信的提称语书信一定要用称谓,首先要分清对象是父母、尊长,还是老师、朋友。称谓之后,一般要缀以对应的词语来表达敬意,例如台端、台甫等,这类词语为提称语。提称语与称谓有对应的关系,其中有些可以通用,但大部分都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其中下面这些比较常用的有:(1)用于父母:膝下、膝前等。(2)用于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尊右等。(3)用于师长:函丈、尊鉴、道席等。(4)用于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等。(5)用于同学:砚右、文几等。(6)用于夫妇:俪鉴等。(7)用于女性:芳鉴、淑鉴等。附:【译注·古今对译】与妻书探究·思维发展与提升任务活动一整体把握,理清结构思考:阅读全文,概括内容,绘制结构图。明确:任务活动二披文入情,沿波探源思考1:林觉民在抒写“吾至爱汝”的感情时,主要回忆了哪几件事?作用是什么?明确:作者追忆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夫妻谁先死的谈话,说明自己本不愿因先死而留苦给妻子;第二件事是新婚的甜蜜生活情景,说明自己“真真不能”忘记爱妻;第三件事是两次离家未能将实情告诉妻子的原因和心情,说明自己至爱妻子,怕妻子承受不起沉重的悲痛。这三件事的共同之处是都反映了作者对妻子的眷恋之深,关心之切,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即“吾至爱汝”。思考2:阅读《与妻书》,请同学们谈一下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明确:作者是怀着悲痛而又复杂的感情来写这封信的,他深爱着自己的妻子,但为了国家、民族,最终选择了离开妻子,献身革命。思考3:《与妻书》是如何围绕主线“吾衷”表达了对妻子的拳拳深情的?请结合文本分析。明确:文章第一部分提出“忍悲为汝言吾衷”,交代写信的原因和心情。第二部分从情理、事势、后事等几方面具体阐述“吾衷”。从感情上来说:“吾至爱汝,使吾勇于就死也。”从理义上来说:“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从事势上来说:“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从后事上来说:“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清静过日而已”。情说得真切,理说得深刻,事势说得形象,后事说得感人。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对“吾衷”作了真实、深刻、详尽的阐述,感人肺腑,让人激奋,慰人勿悲,从而达到了作者写信的目的。第三部分加深言情和深入说理,这是对第二部分的补充和加深。加深言情:“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深入说理:“吾爱汝至”“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这样就使全文的言情说理达到了至善至深的地步,显示了作者的情操、理想之高尚,突出了作者文笔之精粹。思考4:概括本文的中心内容。明确: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委婉曲折地叙写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的深沉的爱,表现了一位民主革命战士的崇高精神。文章紧紧围绕“吾至爱汝”而又不能不“忍舍汝而死”这一矛盾复杂的感情,写得缠绵悱恻而又豪情满怀,是爱的颂歌,更是一首正气之歌。任务活动三探究技巧,学以致用思考:《与妻书》的语言有何特色?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明确:(1)浅近平易,多用典故。这封信使用的是杂有白话成分的通俗文言。如“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泪珠和笔墨齐下”“吾心不忍”“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等,都同白话很接近。信中用了许多典故,如“太上忘情”“望夫化石”“破镜重圆”等,但都融入通俗的语言之中,既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又没有冗繁之感。(2)真挚感人,巧用修辞。作者语言修养很高,说理时选择了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和表达丰富感情的句式,使议论也涂上了自己所憎所爱的感情色彩。例如,作者在谈到清朝血腥凶残的统治时,用“遍地腥云,满街狼犬”来比喻;又如在“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一部分中分析黑暗现状,接连使用了排比、反问等句式,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从而有助于思想观点的表达。任务活动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思考:《谏逐客书》《与妻书》两篇文章,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对两篇文章的异同进行列举分析。明确:(1)不同点:①读者对象不同:李书是写给君王的,措辞巧妙,如“臣闻吏议逐客”,只一句就把话题导向“吏”而非“王”;林书是写给妻子的,只求衷肠,如“意映卿卿如晤”,只一句,就让妻子有见字如面的亲切。②表达目的不同:李书以理服人,意在劝说君王收回成命,放弃逐客而用客;林书以情感人,意在和妻子作解释和安慰,使妻子减少失去自己的伤痛。③取材内容不同:李书针对政事发表议论,所以又摆事实,又讲道理;林书针对夫妻永别抒发个人情怀,所以写的是夫妻家常事,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④风格情感不同:李书铺张扬厉,气势雄浑,有策论之风;林书将个人之情和家国之义放在一起,显得缠绵悱恻,而又大义凛然。(2)相同点:①艺术手法相同,如都用了对比。如李斯将四君纳客用客与陛下拒客逐客进行对比,论证了纳客之利和逐客之害;林觉民将之前幸福生活与如今满街狼犬百姓“无地无时不可以死”的现实作对比等。②语言都服从于主旨需要,如都有大量整句。李斯用整句是为了增强气势和说理的力度,提高文章的可信度;林觉民用整句是为了抒发感情,希望能够宽慰和感染妻子。延伸·审美鉴赏与创造素|材|积|累1.课内素材别样幸福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出身于富贵家庭,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他抛妻别子,离开了幸福的小家庭投身革命。为了国家繁荣昌盛,民族振兴,他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广州起义,不幸在攻打总督署的时候,中弹受伤而被捕,最后英勇就义。林觉民在起义前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在攻打总督署的前三天夜里,他给父亲和妻子分别写了一封诀别信。给父亲的信这样写道:“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给妻子的信中这样写道:“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林觉民怀着对爱妻深深的眷恋,写下了这封信。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革命者的高尚情怀,牺牲个人的幸福换来天下人的幸福,这才是最大的幸福。【适用话题】幸福追求爱国奉献眷恋2.课外素材李斯的“粮仓论”秦始皇的丞相李斯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但他可不是从来都声名显赫的,在成功之前,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粮仓管理员。而之所以能够走出辉煌的人生,还要感谢那群“人人喊打”的老鼠。26岁时,李斯在楚国上蔡县某粮仓任文书,对这份薪水不错又颇为清闲的工作,他感觉甚是满意。
一天,李斯去茅厕解决内急时发现了一群瘦小干枯、毛色灰暗的老鼠,老鼠饿得吱吱叫,连行动都不再敏捷了。李斯极其惊诧,因为他在仓库里看到的老鼠每一只都吃得圆头大脑、皮毛油亮。同是鼠类,因为在仓在厕的不同,便活出了不同的天上地下!
想到这里,李斯突然大悟道:人,不也一样吗?同是为人,位置不同,命运便会大不相同。那些身在京城的高官贵族,一个个脑满肠肥、日进万贯,自己活在这小小的蔡城里却要靠每日的辛苦挣钱为生。但即便这样,自己竟然还如此满足!这些想法顿时让李斯满心羞愧:原来,自己之所以怡然自得,只因为从未想到还有“粮仓”存在啊!
第二天,李斯就开始了他的寻找“粮仓”之路。【适用话题】位置选择格局人|物|速|写彼时少年——于黄花岗追忆林觉民踏进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巍峨的牌坊,几经岁月磨洗的石板路,周围矗立的参天松柏和古树以及随处可见的烈士墓碑,使得空气都变得静寂和肃穆,即使路边花丛中盛放的五颜六色的鲜花也没能损减丝毫。高耸的石碑,苍劲有力的碑文又总是勾起人万千的思绪。仿佛闭上眼睛就能看到那逝去的硝烟及硝烟中鲜活的生命,隐现的脸庞。一个年轻的身影在脑海中渐渐清晰,挥之不去,却又让人不知该如何形容,那曾经青葱的岁月,彼时意气风发的面孔以及毅然决然的身影。林觉民和他的《与妻书》交替出现在眼前,一如后世人所形容的那样:凄凄肝胆与妻诀,耿耿孝心禀父书。疏梅筛月忆携手,嘱承父志有遗孤。青天有情幸后辈,英雄终得展眉舒。中原烽火寻常事,读史至此泪方出。他无疑是个最优秀的男人,“性诙谐,涉口成趣,一座倾倒”“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十三岁参加科举考试,在考卷上题了“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扬长而去。我一直很想知道,那年春天,那个硝烟隐动的夜晚,那个满腔心事的男人究竟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提起笔,蘸上墨,一笔一画写下那封名动民国的《与妻书》。在去广州前的那次回乡,也许他深深知道前路漫漫,九死一生,对着有孕在身的爱妻,无奈而毅然地转身,心中卷起多少的不舍与爱恋?1911年的4月,在督署的那片硝烟之下,他一定没有后悔过,一定没有犹豫过,也一定没有退缩过。他或许想起了年少的一场轻狂;或许想起了家中年迈的双亲,深爱的妻子,尚来不及见面的孩子;或许想起了几年来走过的坎坷革命路。在我想来,这个伟岸的男人,在他的生命里,即使是晚霞,也必将是炙热的火烧云。被俘的英雄,面对两广总督张鸣岐、水师提督李准亲自在提督衙门的审讯,毫无惧色,侃侃而谈,综论世界大势和各国时事,宣传革命道理,还发表演说,慷慨陈词。谈及险恶局势,“捶胸顿足,愤激之情,不可扼抑”。甚至不忘革命党人精神,奉劝清吏洗心革面,献身为国,革除暴政,建立共和。也许就是这种执着铸成的一道脊梁,一直支撑着这个男人在被关押的几天里,滴水粒米不进,泰然自若地迈进刑场,从容就义。而在那天的阳光下,风扬起满地灰尘,迷乱了多少瞳孔,刺痛了多少拳拳报国心。那个雄姿英发的身影,逆光而立,眼神坚决,双拳紧握,身上的衣服洗得发白却仍旧整洁,面对洞黑的枪口,他又在想些什么?而在同一片阳光下的老宅里的妻子意映呢?她是不是仍会时时想起彼时初见,那个当年坐在楼梯拐角吹出青涩口哨的夕阳中的少年。献身为革命的决然背影,《与妻书》中对爱妻的留恋不舍交替在脑海中闪现,这两种强烈的感情都是林觉民,也正因此他才是不褪色的英雄少年。天马行空的少年,年少轻狂的青春。但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当一切都淹没在历史的烟尘中渐行渐远。他仍在。【点评】作文以写景开始,以抒情结束,作者跨越时间的长河,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了林觉民烈士献身的经过和对妻子真挚的爱。全文构思精巧,文笔流畅,感情充沛,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学|以|致|用第二人称的写法本文综合运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为了抒情,作者很自然地记叙了一些往事。在回忆往事中作者使用了第二人称的写法。比如第3自然段,作者用了“汝忆否?”引起对下文三件事的回忆。第二人称的使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深情挚爱和不忍离别的内心痛苦。语言情意真切,扣人心弦,读之使人久久不能忘怀。运用第二人称能够使读者迅速进入角色,把感情调动起来并融入文章中。易于增强情感的真实性,便于抒怀,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感到有一种亲切感、参与感,易于以真情实感博得好评。使用第二人称应注意:(1)注重多抒发真情,以情打动读者。(2)注意心理描写。对“你”的心理描写不能凭自己的“主观臆断”,要靠“你”的“自白”,或是“我”对“你”的猜想。参照右面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要求:(1)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描写。(2)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4)不少于200个字。【示例】你的眼神犀利,仿佛是一把能劈开世间一切丑恶装饰的宝剑,这和你讥讽丑恶、字里行间锋芒毕露的作品多么相似;你的发根竖直,好像是耸立在东方的宝塔,这和你不怕权威,敢于挑战上层阶级,不与官僚同流合污,在众人中独树一帜的性格多么相似;你的脸方方正正,好像一面能照出世间一切丑恶的镜子,这和你洞察世间、敢于揭露丑恶的性格多么相似;你的鼻梁高挺,好像是东方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这和你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多么相似!聚|焦|高|考文言文——断句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从全国各地高考命题来看,断句题有两种形式:一是客观选择题,二是主观断句题。相对而言,客观选择题难度低于主观断句题,无论哪种题型,均应掌握“断句六大凭借”。高考全国卷考查的是客观选择题形式,因此这里重点讲解客观选择题的解题技巧。题干要求审题要点(2023·新高考全国Ⅱ卷)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题干中往往有“断句”要求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被人困住而想要战胜敌人,难道不是很困难的吗?所以我说他没有智谋,苻坚这种人就是这样的。“欲”的宾语是“胜敌”,且“不亦……乎”是固定句式,常用于委婉地提出问题,表示对对方的看法或态度不太肯定,故此应独立成句。所以“胜敌”后应断开,“乎”后应断开。“焉”用在句末,此处表陈述语气,因此“焉”后应断开。六大“凭借”助你巧断句1.凭借名(代)词断句在文言文中,可以借助名词或代词通常所在的固定位置来给文言文断句。名词常作主语、宾语等,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其前面就可以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其后面就可以断句。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基本上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如《鸿门宴》中“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先用全称,后文“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中的“哙曰”就不再提姓。2.凭借对话(引文)断句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以明辨句读。虽然在高考试题中这种情况并不多,但在关键时有助于提高答题效率。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模考模拟试题(全优)
- 2024年度山西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考前冲刺模拟试卷A卷含答案
- 2023年标胶投资申请报告
- 广东开放大学2024年秋《大学英语2(专)》形考测验1参考答案
-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课件
- 二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1000题汇编集锦
- 2024年输电设备建设承包协议
- 2024年工程承包商协议条款及细则
- 道德与法治八上八上9.2《维护国家安全》教学设计
- 2024年饮食店全职员工聘用协议
- DBJ51T 196-2022 四川省智慧工地建设技术标准
- 博格隆(浙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年产50000升凝胶、3000公斤干粉纯化分离介质建设项目报告书
- 小学数学北师大三年级上册五周长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 猪肉品质及其营养调控
- 栈道栈桥工程施工方案
- 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 企业文化测试0915测试题
- 2008三菱欧蓝德outlander维修手册gr-13a
- 仿真分析规范编制指南V1.0版
-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
- D 安全周知卡活性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