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黑龙江省富锦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富锦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
(
姓名
考号
班级
装
○
订
○
线
○
外
○
不
○
准
○
答
○
题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语言表述)两部分
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艺术家在艺术形象中表现出来的感觉不同于科学家的感觉。科学家的感觉是冷静的、客观的,追求的是普遍的共同性,而排斥的是个人的感情;一旦有了个人情感色彩,就不科学了,没有意义了。可是在艺术家,则恰恰相反,艺术感觉(或心理学的知觉)之所以艺术,就是因为它是经过个人主观情感或智性的“歪曲”。正是因为“歪曲”了,或者用一个术语来说“变异”了,这种表面上看来是表层的感觉才成为深层情感乃至情结的可靠索引。
有些作品,往往并不直接诉诸感觉,尤其是一些直接抒情的作品,光用感觉还原就不够了。例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好在什么地方?它并没有明确的感知变异,它的变异在它的情感逻辑之中。
这时用感觉的还原就文不对题了,应该使用的是情感逻辑的还原。这里的诗句说的是爱情是绝对的,在任何空间、时间,在任何生存状态,都是不变的,永恒的。爱情甚至是超越主体的生死界限的。这是诗的浪漫,其逻辑的特点是绝对化。用逻辑还原的方法,明显不符合理性逻辑。理性逻辑是客观的、冷峻的,是排斥感彩的,对任何事物都取分析的态度。按理性的逻辑的高级形态,亦即辩证逻辑,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不变的。在辩证法看来,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一切都随时间、地点、条件而变化。把恋爱者的情感看成超越时间、地点、条件是无理的,但是,这种不合理性之理,恰恰又是符合强烈情感的特点。
清代诗话家吴乔把这叫做“无理而妙”。为什么妙?无理对于科学来说是糟糕的,是不妙的,但,因为情感的特点恰恰是绝对化,无理了才有情,不绝对化不过瘾,不妙。所以严羽才说:“诗有别才,非关理也。”
自然,情感逻辑的特点不仅是绝对化,至少还有这么几点,它可以违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人真动了感情就常常不知是爱还是恨了,明明相爱的人偏偏叫冤家,明明爱得不要命,可见了面又像贾宝玉和林黛玉那样互相折磨。臧克家纪念鲁迅的诗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按通常的逻辑来说是绝对不通的。可要避免这样的自相矛盾,就要把他省略了的成分补充出来:“有的人死了,因为他为人民的幸福而献身,因而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这很符合理性逻辑了,但却不是诗了。越是到现代派诗歌中,扭曲的程度越大,现代派诗人甚至喊出“扭断逻辑的脖子”的口号。在小说中,情节是一种因果,一个情感原因导致层层放大的结果。按理性逻辑来说理由必须充分,这叫充足理由律。可是在情感方面是充足了,在理性方面则不可能充足。说贾宝玉因为林黛玉反抗封建秩序,思想一致才爱她,理由这么清楚,却一点感情也没有了。
在现代派小说中,恰恰有反逻辑因果的,如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整个小说的情节的原因和结果都是颠倒的,似乎是无理的。情节的发展好像和逻辑因果开玩笑,反因果性非常明显。种种荒谬的情节,仔细研读,你会发现,在表面上绝对无理的情节中,包含着一种深邃的道理。这样的哲学深邃性,就是无理中的有理,这样的无理,比之一般的道理要深邃得多。
(摘编自孙绍振《分析方法的可操作性》)
材料二:
所谓“无理而妙”,所表现的往往是一种特定的微妙的感情,而这种感情正是那种不受控于“理”的主观的情愫。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感情乃是源于一种心理变态,一种超理智的状态,——当人的情感达到相当的强度时,便自然进入物我一体、真假不辨、幻想与现实混淆一类虚幻迷妄的心理变态。所以诗人表现这种特定的微妙的感情,就可以“曲写心灵”(王夫之语)。比如说,边远地区得不到春风的吹拂,那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咄咄怪事。但欧阳修竟然怀疑起来了:“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这固然写出了山城的僻远和寒冷,更重要的是为了表现一种惆怅之情,而这种感情又是同他贬居生涯心境的寂寞相联系的。
一般地说,这类抒情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生命力,是普遍写常情与写心理常态的作品所不可比拟的。正如袁枚所说:“诗者由情生者也,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诗。”这里的“必不可解”,大致相当于“无理”。“无理而妙”,或无理而情至,不仅概括了诗艺中的一种特殊现象,一点精微之处,体现了艺术辩证法,而且抓住了诗的审美特质,显示了“情”与“理”的差异性和矛盾性,或许可以称得上古人论诗运用双向思维的一个范例。
(摘编自王文龙《“无理而妙”的现代阐释》)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艺术感觉之所以成为艺术,是因为它们经过了个人主观情感或“智性”的变异。
B.那些用绝对化表述的文学作品,往往因为无理才有情,解读时应该使用情感逻辑。
C.“无理而妙”是一种心理变态,指人的情感达到一定强度时进入虚幻迷妄的状态。
D.用理性逻辑说不通的艺术感觉,因为情感逻辑的作用反而可能具有哲学的深邃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的“艺术感觉”与材料二中的“不受控于‘理’的主观情愫”一致。
B.理性逻辑中爱情无法超越主体的生死界限,因此读爱情诗时不能用理性逻辑。
C.有的诗歌一旦符合理性的逻辑,可能就不是诗了,诗人需对此情况审慎考虑。
D.边远地区也有春风拂过,欧阳修的“春风疑不到天涯”其实是借此曲写心灵。
3.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中“无理而妙”这一特征的一项是()(3分)
A.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咏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B.李煜于亡国后创作《虞美人》,怅道:“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C.杜甫思念兄弟时写下《月夜忆舍弟》,吟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D.李清照天涯沦落时写《声声慢》,感慨:“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4.材料一运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5.诗歌的“情”与“理”有何关系?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秋天的音乐
冯骥才
①秋天十月,我松松垮垮套上一件粗线毛衣,背个大挎包,去往东北最北部的大兴安岭。赶往火车站的路上,忽然发觉只带了录音机,却把音乐磁带忘记在家,恰巧路过一个朋友的住处,他是音乐迷,便跑进去向他借。他给我一盘说是新翻录的,都是“背景音乐”。我问他这是什么曲子,他怔了怔,看我一眼说:
②“秋天的音乐。”
③他多半随意一说,搪塞我。这曲名,也许是他看到我被秋风吹得松散飘扬的头发,灵机一动得来的。火车一出山海关,我便戴上耳机听起这秋天的音乐。开端的旋律似乎熟悉,没等我怀疑它是不是真正的描述秋天,下巴发懒地一蹭粗软的毛衣领口,两只手搓一搓,让干燥的凉手背给湿润的热手心舒服地磨擦磨擦,整个身心就进入秋天才有的一种异样温暖甜醉的感受里了。
④带着享受的渴望往车窗外望去,秋天的大自然展开一片辉煌灿烂的景象。阳光像钢琴明亮的音色洒在这收割过的田野上,整个大地像生过婴儿的母亲,幸福地舒展在开阔的晴空下,躺着,丰满而柔韧的躯体!从麦茬里裸露出浓厚的红褐色是大地母亲健壮的肤色;所有树林都在炎夏的竞争中把自己的精力膨胀到头,此刻自在自如地伸展它优美的枝条;所有金色的叶子都是它的果实,一任秋风翻动,煌煌夸耀着秋天的富有。真正的富有感,是属于创造者的;真正的创造者,才有这种潇洒而悠然的风度……一只鸟儿随着一个轻扬的小提琴旋律腾空飞起,它把我引向无穷纯净的天空。任何情绪一入天空便化做一片博大的安寂。这愈看愈大的天空有如伟大哲人恢宏的头颅,白云是他的思想。有时风云际会,会闪出一道智慧的灵光,响起一句警示世人的哲理。此时,哲人也累了,沉浸在秋天的松弛里。它高远,平和,神秘无限。那乘着小提琴旋律的鸟儿一直钻向云天,愈高愈小,最后变成一个极小的黑点儿,忽然“噗”地扎入一个巨大、蓬松、发亮的云团…
⑤接下去的温情和弦,带来一片疏淡的田园风景。秋天消解了大地的绿,用它中性的调子,把一切色泽调匀。和谐又高贵,平稳又舒畅,只有收获过了的秋天才能这样静谧安详。几座闪闪发光的麦秸垛,一缕银蓝色半透明的炊烟,这儿一棵那儿一棵怡然自得站在平原上的树,这儿一头那儿一头慢吞吞吃草的杂色的牛……近景从眼前疾掠而过,远景跟着我缓缓向前,大地像唱片慢慢旋转,耳朵里不绝地响着这曲人间牧歌。
⑥一株垂死的老树一点点走进这巨大唱片的中间来。它的根像唱针,在大自然深处划出一支忧伤的曲调,心中的光线和风景的光线一同转暗,即使一湾河水强烈地反光,也清冷,也刺目,也凄凉。一切阴影都化为行将垂暮秋天的愁绪;萧疏的万物失去往日共荣的激情,各自挽着生命的孤单;篱笆后一朵迟开的小葵花,像你告别时在人群中伸出的最后一次招手……春的萌动、颤栗、骚乱,夏的喧闹、蓬勃、繁华,全都销匿而去,无可挽回。一种浓重的忧伤混同音乐漫无边际地散开,渲染着满目风光。我忽然想喊,想叫这列车停住,倒回去!
⑦突然,一条大道纵向冲出去,黄昏中它闪闪发光,如同一支号角嘹亮吹响,声音唤来一大片拔地而起的森林,像一支金灿灿的铜管乐队,奏着庄严的乐曲走进视野。当浓林深处一棵棵依然葱绿的幼树晃过,我忽然醒悟,秋天的凋谢全是假象!它不过在寒潮来临之前把生命掩藏起来,把绿意埋在地下,在冬日的雪被下积蓄与浓缩,等待下一个春天里,再一次加倍地挥洒与铺张!远远山坡上,坟茔,在夕阳里像一堆火,神奇又神秘。它哪里是埋葬的一具尸体或一个孤魂死亡,不正是一种生命转换,旋律的变化,画面的更迭吗那么世间还有什么比死亡更庄严、更神圣、更迷人!为了再生而奉献自己的伟大的死亡啊…
⑧秋天的音乐已如圣殿的声音;这壮美崇高的轰响,把我全部身心都裹住,都净化了。我惊奇地感觉自己像玻璃一样透明。
⑨这时,忽见对面坐着两位老人,正在亲密交谈。残阳把他俩的脸晒得好红,条条皱纹都像画上去的那么清楚。人生的秋天!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所有精力为这世界付出,连同头发里的色素也将耗尽,那满头银丝不是人间最值得珍惜的么我瞧着他俩相互凑近,轻轻谈话的样子,不觉生出满心的爱来,真想对他俩说些美好的话。我摘下耳机,未及开口,却听他们正议论关于单位里上级和下级的事,哪个连着哪个,哪个与哪个明争暗斗,哪个可靠和哪个更不可靠,哪个是后患而必须……我惊呆了,以致再不能听下去,赶快重新戴上耳机,打开音乐,再听,再放眼窗外的景物。奇怪!这一次,秋天的音乐,那些感觉,全没了。
⑩“艺术原本是欺骗人生的。”
在我返回家,把这盘录音带还给我那朋友时,把这话告诉他。
他不知道我为何得到这样的结论,我也不知道他为何对我说:
“艺术其实是安慰人生的。”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秋天的音乐”在文中含义丰富,既指磁带音乐,又指“我”在音乐中感受到的秋天的景色,还指“我”对人生的种种感悟。
B.文章第④段的末尾借小鸟扎入云团,形象地写出了“我”乘着音乐的翅膀达到了一种空灵的境界,感觉无比轻松和自如。
C.文章第⑥段说“我忽然想喊,想叫这列车停住,倒回去”是因为听音乐和观景时感到了凄凉和孤单,想回归温暖的家。
D.文章第⑨段“我”看到两位满头银丝的老人“不觉生出满心的爱来”,是基于之前对秋天以及对人生感悟的自然心理反应。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⑦段中“秋天的凋谢全是假象”与第⑩段中“艺术原本是欺骗人生的”形成了巧妙的印证关系,体现了在构思上的匠心独运。
B.文章题为“秋天的音乐”,但内容不局限于写音乐,而是将“耳中声”“眼前景”“心中情”巧妙地结合,丰富了文章的意蕴。
C.音乐本无形,描摹殊未易,但高明的往往能独出机杼,以形写声,在这点上本文与“间关莺语花底滑”有异曲同工之妙。
D“朋友”这一形象在文章的首尾出现,既使作品首尾圆合,又达到开头借朋友的话引出下文、篇末借朋友的话升华主旨的效果。
8.试从与前后文内容关联的角度分析第⑥段中“一株垂死的老树”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9.艺术到底是“欺骗人生”的还是“安慰人生”的请结合文意及自己对艺术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范公讳景文,字梦章,生而端亮,行醇谨。诸生时,即以天下为己任,登万历四十一年癸丑进士,授东昌府推官、署其门曰“不受嘱,不受馈”众称“不二公”。狱多平反。时值大饥条荒政躬自赈恤全活以亿万计。已未,擢吏部稽勋司主事,时光宗登极,旬月中,公所推擢皆先朝耆旧,世所目“威凤祥麟”者。天启甲子遥阉窃柄公上疏请清仕路、养仕节,谓“天地人材,当为天地惜之;朝廷名器,当为朝廷守之;天下万世是非公论,当与天下万世共之。言皆剀切,为时所忌。比当例推,珰先授意部堂,芟除清流周忠毅辈,公争执不少徇,忠贤大怒。寻移疾归,杜门却扫,视世荣一切淡如。至感愤时事,则裂眦拳几案,痛惋交集。时周忠介被逮,诬赃数千。公洗囊百计代偿,欲脱之于死,其好义急难类如此。毅宗初,起太常少卿,寻巡抚中州。已巳之难,公不待诏命,帅师勤王:京师围解,升南大司马,参赞机务。时贼在英、庐,留都岌岌。南额兵八万人,堪战者不满万。公定营制,简家丁,治楼船,练火器,部曲改观,于是乎有援池、援滁、援庐之师。江浦之役,贼烽夜照江水,不能以片羽飞渡,实公方略。时武陵相杨嗣昌夺情视事,词臣黄公道周等执义廷诤,杖谪累累。公抗疏力救,谓“道周等国家有数人物,用之犹惧其晚,弃之何得其益?”疏上,先帝震怒,除名为民。已而复思之,拜东阁大学士。时贼势已亟,公蒿目时艰,中夜辄涕零,谓“身为大臣不能仗剑为天子击贼,虽死奚益?顾非是无以报圣明万一。”及京城陷,群哗上南迁,公赋绝命诗,拜阙号哭,赴古井死。时死节二十余人,公为最先,诟文贞,首祀旌忠祠。论曰:“成仁取义,固非怀濡忍之志、萌计较之私者所能为哉。公之一死,可与宋室文山并美千古。”
(节选自《明季北略·卷二十一上》)
[注]珰,文中指宦官。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各部分需要进行间隔处的字母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3分)
时[A]值[B]大[C]饥[D]条[E]荒[F]政[G]躬[H]自[I]赈[J]恤[K]全[L]活[M]以[N]亿[O]万[P]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耆旧,指年高而有声望的人。耆,本指六十岁的人,后用作老人的通称。
B.勤王,指尽力于王事;也指君王有难,臣下起兵救援。文中指的是后者。
C.“简家丁”与“简能而任之”(《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简”含意不同。
D.夺情,指的是古代官员遭逢父母之丧,守制未满即被朝廷征召出任官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景文任东昌府推官时,公开表明不接受请托,不收受财物,平反了许多宽案。
B.范景文整顿南额兵,提升军队战斗力,使南额兵既能拱卫留都,又能驰援他处。
C.天启年间,范景文上疏请求肃清吏治,与阉党据理力争,言辞激切,招致忌恨。
D.京城沦陷、范景文反对南迁,写下绝命诗,慷慨殉国,后人把他和文天祥并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寻移疾归,杜门却扫,视世荣一切淡如。(4分)
江浦之役,贼烽夜照江水,不能以片羽飞渡,实公方略。(4分)
14.范景文谥号的第一个谥字“文”,与其官拜大学士有关;第二个谥字“贞”,是对他生平德行操守的评价。请简要概括范景文被谥予“贞”字的理由。(3分)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完这首诗,完成15~16题。
行舟①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②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①诗人乘船离家前往吴地;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一”字突出了诗人刚启程,故乡之思、前路茫茫之忧便涌上了心头。
B.颔联“云犹冻”运用比喻,云似冻住一般,阴沉天色也是诗人情感的外化。
C.颈联“数点”表明家乡渐行渐远,诗人却仍不愿收回视线,写出乡愁难遣。
D.尾联“南来鲤”无理而有情,无端认为鱼是从家乡游来的,却显至深之情。
16.除诗题外,全诗无一字提及手足之情,而手足之情甚浓。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写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两句既强调了写作要有现实针对性,又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社会担当和时代责任。如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水、舟喻君民关系,强调竭诚待下的重要性。
(2)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为全诗的浩大气势奠定基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是我国汉族的民族图腾,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我国龙文化源远流长,“龙”在古诗文中更是俯拾即是,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述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怪石嶙峋的海边岩洞里,丛林枝条的细密掩遮下,鲣鸟母亲正在精心呵护着()的幼鸟,渴盼着外出觅食的鲣鸟父亲满载而归。
此时,鲣鸟父亲正奋力捕食。只见它从高空俯冲进大海捕获肥美的鱼虾,正衔着赶回。谁知,却被半路杀出的“强盗”劫去了食物,(1),它只好再次返回大海。
这个“不知廉耻”的“强盗”,就是军舰鸟。它不仅外形巨大、凶猛,“战斗”起来也不逊于一艘火力十足的“攻击舰”。一旦看到鲣鸟们抓到了鱼,它们便张开双翅一路骚扰堵截,而鲣鸟们惊慌失措,便会丢下口中的鱼虾(),这时军舰鸟则疾速俯冲,凌空攫取下坠的鱼虾,占为己有。(2),还有住在海岸边的其他“居民”,如燕鸥、红嘴鸟等,它们也都常常难逃被劫的遭遇。
(3)?原来大自然在造军舰鸟时,一不留神,忘记给它设置一样东西——防水油层。没了防水油层,军舰鸟的羽毛一旦浸水,就会湿透,从而面临被淹死的风险。此外,军舰鸟的双腿又短又细,细弱的双腿让它很难从水面上直接起飞,因此军舰鸟自己捕食时,只能吃些漂到岸边或浅水的软体动物和一些小鱼、死鱼,很难吃到水下的大鱼,因此其大部分的日常食物必须靠对同类的“掠劫”获得。
看到辛勤的燕鸥、鲣鸟捕获的鱼虾被军舰鸟拦路抢劫,人类总会为它们()。然而,在了解了大自然对于军舰鸟的“粗心疏忽”后,你是否能接纳并开始理解大自然神奇的食物链条了呢?
1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海洋碳汇是指一定时间周期海洋储碳的能力或容量,海洋储碳的形式包括无机的、有机的、颗粒的、溶解的碳等各种形态组成。海洋碳汇具有一般商品的二重属性,即使用价值和价值。其使用价值体现在:通过海洋生物的碳汇功能实现温室气体的减排,改善人类生存、生活环境质量。其价值体现为:在整个过程中投入了人力、物力、资金和技术进行研究、保护和利用,其中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在以往,“碳汇的增加”主要靠陆地的植树造林。其实,海洋才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这个庞大的碳库储碳量是陆地碳库的20倍、大气碳库的50倍。每年吸收约30%的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且储碳周期可达数千年的海洋在气候变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重视海洋及滨海生态系统对碳的固定作用,不仅能够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创造的碳汇还能够用于“蓝碳交易”(海洋碳汇可以在取得相关认证的基础上进行市场化交易)。了解海洋碳汇、发展海洋碳汇将提升中国生态系统的固碳储碳潜能,助力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21.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课内文言知识(本题共2小题,4分)
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示例中的加点词相同的一项是()(2分)
示例:死生亦大矣
园日涉以成趣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群贤毕至,少长咸集D.驼业种树
23.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
A.今臣亡国贱俘B.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C.故知一死生为虚诞D.得双石于潭上
五、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狂人日记》中,鲁迅借狂人之口发出了怒吼:“从来如此,便对么?”
材料二:
意大利杰出的绘画大师莫迪里阿尼创作的肖像画里,许多成年人的肖像只有一只眼睛露出来。别人问他是何用意,他说:“因为我用一只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用另一只眼睛审视自己。”
读了以上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富锦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
语文解析
C
C.“是一种心理变态”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一段“所谓‘无理而妙’,所表现的往往是一种特定的微妙的感情,而这种感情正是那种不受控于‘理’的主观的情愫。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感情乃是源于一种心理变态,一种超理智的状态”,其本身是一种文学理念,而非一种心理变态。故选D。
2.B
B.“因此读爱情诗时不能用理性逻辑”说法过于绝对,结合材料一“有些作品,往往并不直接诉诸感觉,尤其是一些直接抒情的作品,光用感觉还原就不够了。例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好在什么地方?它并没有明确的感知变异,它的变异在它的情感逻辑之中”“这里的诗句说的是爱情是绝对的,在任何空间、时间,在任何生存状态,都是不变的,永恒的。爱情甚至是超越主体的生死界限的。这是诗的浪漫,其逻辑的特点是绝对化。用逻辑还原的方法,明显不符合理性逻辑”等内容可知。
3.A
A.“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两句写驿道、客舍周围的景象,并无不合常理之处,不符合“无理而妙”这一特征。故选A。
4.①对比论证,如对比艺术家的感觉和科学家的感觉,论证艺术感觉是经过个人主观情感或智性的“歪曲”。
②引用论证,如引用严羽诗论内容,论证诗歌“无理而妙”的特点;
③举例论证,如举《长恨歌》、臧克家纪念鲁迅的诗为例佐证其观点。
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第一段“艺术家在艺术形象中表现出来的感觉不同于科学家的感觉……可是在艺术家,则恰恰相反,艺术感觉(或心理学的知觉)之所以艺术,就是因为它是经过个人主观情感或智性的‘歪曲’”运用了对比论证,对比艺术家的感觉和科学家的感觉,论证艺术是经过个人主观情感或智性的“歪曲”。
材料一第四段“所以严羽才说:‘诗有别才,非关理也’”是引用论证,引用严羽诗论内容,论证诗歌“无理而妙”的特点。
材料一第二段“例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好在什么地方?它并没有明确的感知变异,它的变异在它的情感逻辑之中”,第五段“臧克家纪念鲁迅的诗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按通常的逻辑来说是绝对不通的”运用了举例论证,举《长恨歌》、臧克家纪念鲁迅的诗为例佐证其观点。
①诗歌的“情”与“理”存在差异性和矛盾性。
②“情”与“理”分别从情感和理性两者进行考虑,二者分属不同角度,具有差异性。
③诗歌中的“有情”和“无理”构成了二者的对立。
④诗歌的“无理而妙”,或无理而情至体现了“情”与“理”的对立统一。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结合材料二第二段“显示了‘情’与‘理’的差异性和矛盾性,或许可以称得上古人论诗运用双向思维的一个范例”可知诗歌的“情”与“理”存在差异性和矛盾性。
结合材料一第三段“理性逻辑是客观的、冷峻的,是排斥感彩的,对任何事物都取分析的态度……但是,这种不合理性之理,恰恰又是符合强烈情感的特点”可知“情”与“理”分别从情感和理性两者进行考虑,二者分属不同角度,具有差异性。
结合材料一第四段“无理对于科学来说是糟糕的,是不妙的,但,因为情感的特点恰恰是绝对化,无理了才有情,不绝对化不过瘾,不妙”可知诗歌中的“有情”和“无理”构成了二者的对立。
结合材料二第二段“‘无理而妙’,或无理而情至,不仅概括了诗艺中的一种特殊现象,一点精微之处,体现了艺术辩证法,而且抓住了诗的审美特质”可知诗歌的“无理而妙”,或无理而情至体现了“情”与“理”的对立统一。
C
结合段意,这里“前行的列车”的正确含义当为喻指“时间的流逝",借“倒车”表述了让生命留驻、时光倒转的强烈愿望。
A
两句话形成“印证关系”错。梳理文意可知,“秋天的凋谢全是假象”表述的是对死亡的达观,而“艺术原本是欺骗人生的”表述的是对现实的失望,二者不是“印证”关系。
①"垂死的老树”所代表的“衰朽”“落寞"与前文“大地”“天空”所带来的“悠然”“平和”,以及后文“森林”“幼树”所带来的“庄严”“生机”构成强烈的对比与反差。
②借不同的意象,结合不同的音乐共同表述了对人生的不同感悟,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每个要点2分,其他解析言之成理亦可,但必须紧扣“内容关联”来谈,且必须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答成结构作用,诸如“过渡”“照应”之类的不给分。)
参考:艺术是安慰人生的。
①之所以觉得艺术是欺骗人生的,是因为音乐带给自己的美好体验与眼前冷漠、残酷的现实的反差。
②两位老人并不能代表社会的全貌,正如悲伤的曲调、萧杀的景观不是“我”此行感受的主体一样,认识世界、感悟人生不能“一叶障目”。
③人生有起伏,正如风景有明暗、曲调有悲喜,艺术的价值便在于抚平创伤、激发善意,最终让人们感受美好,这才是艺术该有的意义。
④两种不同的观点折射出的是消极与积极的不同人生态度,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一心向阳,并积极倡导正确的艺术创作方向。
[可从“欺骗人生观的原因分析”(参考解析①②点)及“安慰人生观的理由阐述"(参考解析③④点)两个方面来回答,并结合原文内容,言之成理即可。两个方面各占3分
DGK
评分参考: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
C
“含意不同”错误。都是“选择,精选”的意思。两句中的“简”含意相同。句意:精选家丁。精选有才能的人委以重任。故选C。
C
“上疏请求肃清吏治”错误,由原文“公上疏请清仕路、养仕节”可知,范公上书请求清理官员进身为官之路(广开仕路)、培养官员进身为官的品节,不是请求肃清吏治。故选C。
13.
(1)(4分)不久后,范景文称病辞归,闭门谢客,看淡世间一切荣华富贵。
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移疾”“杜”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4分)在江浦之战中,贼寇的烽火在夜里照亮江水,却连一片羽毛都无法渡过江来,其实靠的是范景文的谋略。
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烽”“方略”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3分)①清白守节;②忠贞死国。
参考译文:
范公讳称范景文,字梦章,生下来就端庄诚实,做事淳厚谨慎。做诸生时就以天下为己任,考中万历四十一年癸丑进士,被授予东昌府推官,在他的门上写下“不接受请托,不接受馈赠”,人称“不二公”。平反了很多案件。当时正赶上闹大饥荒,分条公布为应付灾荒而采取的赈灾对策,亲自赈济抚恤百姓,被保全活下来的百姓数以亿万计。已未年,被提拔为吏部稽勋司主事,时值光宗登基,十天之内,范公推举提拔的都是前朝的年高又有声望的人,是世人所称的“喻非常难得的人才”。天启甲子年,逆阉窃取了政权,范公上书请求清理官员进身为官之路、培养官员进身为官的品节。认为“天地的人材,应当为天地珍惜;朝廷的栋梁,应当为朝廷守护好;天下万代是非自有公论,应当与天下万代共同拥有”。语言都切实、恳切,被时人忌惮。等到例推的时候,宦官先授意给尚书、侍郎,删除流周忠毅等人,范公坚持自己的意见一点也不曲从,魏忠贤非常生气。不久上书称病,辞官归里,闭门谢客,看待世间一切荣耀平淡如水。到他对时事感到愤慨,就瞪大眼睛捶打几案,痛恨惋惜交加。当时周忠介被逮捕,被诬陷贪赃数千。范公倾囊而出千方百计代为补偿,想救他于死地,范公就是像这样爱好道义急人之难。毅宗初年,起任太常少卿,不久视察中州。已巳之难,范公没有等待诏命,就率领军队起兵救援;京师之围解除之后,升任南大司马,协助谋划机要事务。当时贼人在英州、庐州,旧都岌岌可危。南额兵有八万人,能够作战的不满一万人。范公规定军营建制,精选家丁,修理楼船,训练火器,军队大为改观,于是有了援池、援滁、援庐的军队。江浦之役,敌军报警的烽火夜里照亮了江水,却没有一只箭飞过江面,实在是范公的谋略。当时武陵相杨嗣昌服丧未满却到职办公,词臣黄公道周等坚持廷争,受杖谪伤痕累累。范公向皇帝上书直言极力救助,说“道周等人是国家数量有限的人物,使用他们还怕来不及,抛弃他们有什么好处呢?”奏疏递上,先帝震怒,把他开除官籍成为百姓。不久又思量这件事,授予他东阁大学士。当时贼军的形势已经很急迫,范公对时局忧虑不安,半夜哭泣,说“身为大臣不能率兵为天子抗击贼寇,即使死去又有什么好处?只是不这样不能报答皇上万一。”等到京城沦陷众人都鼓动皇上南迁,范公写下绝命诗,向朝廷跪拜号哭,跳井而死。当时为节义而死的有二十多人,范公是第一个,谥号文贞,在旌忠祠首祀。论曰:“为了崇高的事业而就义,本来不是心怀柔顺忍让的想法、萌生斤斤计较的私心的人能够做的。范公的逝世,可以跟宋朝的文天祥一起流芳千古。”
B
本题考查对文章相关内容分析的能力。B.“运用比喻”说法错误。“云犹冻”指云彩也仿佛冻结了,形容云彩一动不动,是夸张的手法,而非比喻。故选B。
16.①首联极写路途遥远,单调乏味,暗写对兄弟的思念之深;
②颔联借景抒情,天气阴冷、无风起浪的环境表现诗人离乡后的黯淡心境,不由加深了思念之情;
③颈联借“数点家山”表现了对家乡兄弟的依依不舍之情,大雁的叫声牵动了诗人满怀的愁绪;
④尾联烹煮鲤鱼,用鲤鱼传书的典故写出盼望家书的急切心情和对兄弟的思念之情。(任选三点即可)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
首联记事。“一挂吴帆”是说自水路前去吴地,“不计程”是无法计算路程,极言家乡至吴地的水路遥远;下句承接上句,从船只多次的停泊与开行再写行舟之久。两个“几回”,表现出水路行程的单调与乏味,暗写对兄弟的思念之深。
颔联写景。上句写天空,下句写江面。江南秋色本是迷人,更何况此次又是江行,然而映入诗人眼帘的却是“天寒”“云冻”“江阔”“浪生”,表现了天色的阴霾、沉重,可见日色的晦暝,更增加了惨淡的气氛。此联虽是景语,但也表现了诗人离乡远行时那黯淡、凄凉的心境,加深了思念之情。
颈联写景。上句写“家山”为“数点”,可见诗人自登舟离家的那一刻起,就凝望着越来越远去的故乡;从“常在眼”三字,可见当这“数点”“家山”从视线中消失之际,它的形象却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浸透了诗人难以排遣的乡思乡愁,表现了对家乡兄弟的依依不舍之情。下句的“寒雁”点明时值深秋,此时大雁又正飞向诗人离别了的家乡,长空一声雁叫自然会牵动诗人满怀的愁情。
尾联叙事。诗人在“鲤”前加了“南来”二字,表明鱼是从家乡来的,然后借用这习见的事,通过《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抒发盼望家书的急切心情,写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1)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杜牧《阿房宫赋》)/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荀子《劝学》)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覆、慎、卧、渊”等。
18.(1)嗷嗷待哺(羽毛未丰)(2)落荒而逃(3)愤愤不平(打抱不平)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语境修饰的是“幼鸟”,形容其幼小,渴盼父亲满载而归,可用“嗷嗷待哺”或“羽毛未丰”。嗷嗷待哺:形容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羽毛未丰:比喻还没有成熟,还没有成长壮大。第二空,语境强调的是鲣鸟们惊慌失措,丢下口中的鱼虾仓皇逃跑,可用“落荒而逃”。落荒而逃:形容吃了败仗慌张逃跑,也指离开大路或战场,向荒野逃去。第三空,语境强调的是人们为燕鸥、鲣鸟等鸟感到气愤、不平,可用“愤愤不平”或“打抱不平”。愤愤不平:意思是心中不服,感到气愤。打抱不平:指帮助受欺压的人说话或采取某种行动。
(1)为了不让幼鸟挨饿
(2)被它攻击的不仅有鲣鸟
(3)为何军舰鸟要掠劫同类的食物呢
本题考查语言表述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处,根据语境“渴盼着外出觅食的鲣鸟父亲满载而归”及“它只好再次返回大海”,可知,鲣鸟父亲再次返回大海的原因是为了不让幼鸟挨饿。可填:为了不让幼鸟挨饿。
第②处,根据语境“还有住在海岸边的其他‘居民’”“它们也都常常难逃被劫的遭遇”可知,除了鲣鸟,其他一些鸟类也会被军舰鸟攻击,再结合后一句“还有……”的句式,可知前一句应该采用“不仅……”的句式,据此可填入“被它攻击的不仅有鲣鸟”。
第③处,根据后文“因此其大部分的日常食物必须靠对同类的‘掠劫’获得”可知,前文主要是解释了军舰鸟掠劫同类食物的原因,所以开头的问句可填“为何军舰鸟要掠劫同类的食物呢”。
20.海洋碳汇是指一定时间周期内海洋储碳的能力或容量,海洋储碳的形式包括无机的、有机的、颗粒的、溶解的碳等各种形态。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
一是成分残缺,需在“一定时间周期”后加“内”;
二是结构混乱,“包括……组成”句式杂糅,应去掉“组成”。
21.海洋每年吸收约30%的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且海洋储碳周期可达数千年,在气候变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题考查改写语句的能力。
原句的主干为“海洋发挥着作用”,“每年吸收约30%的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且储碳周期可达数千年的”是“海洋”的定语。把长句改为短句,只需要将该定语按语意分为两部分,变成两个以“海洋”为主语的小短句,按一定的语序,增删适当字词、标点符号。即:海洋每年吸收约30%的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专利权人与实施方就专利实施许可的合同
- 本金还款协商方案
- 2024年《抗癌新药研发与专利权转让合同》
- 城市公共空间节能设计方案
- 本地白蚁防治报价方案
- 本地商城拆除方案
- 2024至2030年聚氯乙烯(PVC)绝缘绕包带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木质观景台施工方案
- 木窗帘盒施工方案
- 木地板防滑剂施工方案
- 传输s385v200v210安装手册
- 四川省特种车辆警报器和标志灯具申请表
- 风险调查表(企业财产保险)
- 农业信息技术 chapter5 地理信息系统
- 浅谈新形势下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对策研究
-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阅读技巧及解答
- 必看!设备管理必须要懂的一、二、三、四、五
- 空冷岛专题(控制方案、谐波及变压器容量选择)
- 结合子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铣槽的夹具设计
- 液氧汽化站安全技术操作规程2018-07.docx
- 督学与校长应彼此“亦师亦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